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八年级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本文主要介绍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的三峡知识点,包括三峡的
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发展。

三峡是我国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

通过深入了解三峡,可以让
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和文化素养。

一、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峡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是长江三峡中的最长、最具代表性的
一峡,也是全球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三峡的主要景观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瞿塘峡。

瞿塘峡是长江上
游最长的一峡,全长193公里,其壮丽的峡谷、奇特的地貌、独
特的自然生态被誉为“山水之间的天堂”。

二、三峡的历史文化
三峡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区,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点。


峡文化的代表性景点有大足石刻、白帝城、张飞庙等。

其中最著
名的是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
要军事据点。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刘备讲演神仙故事、诸葛亮祈禳风雨等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三、三峡的社会发展
三峡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

三峡大坝的建设是我国改善长江水运能力和发展清洁能源的一项重要工程。

它是一个基础设施综合项目,包括船闸、水电站、移民安置等多个方面。

三峡大坝的建设带动了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总之,通过八年级上语文课程中对三峡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意识。

希望广大中小学生都能有机会去亲身感受三峡的美丽和伟大!。

《三峡》学习指导(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学习指导(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学习指导一.课文注释与翻译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释:①自②略无③阙():翻译: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释:①嶂():翻译:⑶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①自②亭午③曦()月翻译:⑷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注释:①至于②襄( ): ③沿④溯()⑤绝翻译:⑸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②其③虽④奔⑤不以⑥疾⑦宣翻译: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素②湍( ): ③时④则翻译:⑺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②巘( ): ③漱( ) ④其⑤清荣峻茂⑥良翻译:⑻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注释:①旦②肃③属( ) ④引⑤响⑥转⑦绝翻译:⑼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①故②三声翻译:二.回答问题1.本文作者是,字,时期人,我国著名的,。

选自。

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2.翻译下列词句①重岩叠嶂②夏水襄陵③沿溯阻绝④乘奔御风⑤素湍绿潭⑥回清倒影⑦飞漱其间⑧林寒涧肃⑨属引凄异⑩哀转久绝。

3.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第1层(⑴句—句)第2层(句—句)第3层(句—句)第4层(句—句)4.课文默写检测⑴从正面和侧面形象地写出山的高峻的句子,。

,。

⑵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⑶引用渔者歌词烘托三峡凄凉气氛的句子,。

⑷动静结合,描写春冬之景的,。

⑸总写三峡特点的句子,。

,。

⑹描写春冬山林涧水的名句是,,。

⑺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和本文的有关内容意境相同,请默写出这首诗。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⑻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⑼下列几段文字与文中哪些内容相关?(1)、陆游《入蜀记》:“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9课《三峡》知识点梳理》

《三峡》一.重点字词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4.不见曦月..(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7.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8.不以疾...也(不以疾:没有这么快)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2.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荣:茂盛)(良:甚,很)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哀转:声音悲凉婉转)二.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五.一词多义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六.重要语句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第9课《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字音:阙处襄陵属引沿溯飞漱御风猿鸣曦月素湍长啸郦道元林寒涧肃重岩叠嶂通假字:略无阙处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沿溯阻绝绝多生怪柏衷转久绝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回清倒影空谷传响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有时朝发白帝重点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中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精品复习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精品复习课件
的山崖)
译文: 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 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 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 ,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 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 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在 如果 自己
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 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隔断 极(高) 停止
一词多义
素 素湍绿潭
白色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不加装饰
一词多义
春冬之时 之 何陋之有
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主谓之间 不译
一词多义
不以疾也 以 以骨投之
以刀劈狼首
认为 把 用
课外文言文练习: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 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 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 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 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 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 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
2.则素湍绿潭 2.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回清倒影
3.形容词作名词,回旋的清波
4.每至晴初霜旦 4.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1.沿溯阻绝
特殊句式

《三峡》课文精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课文精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三峡》复习要点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阙.处(quē)曦.月(xī)叠嶂.(zhàng)飞漱.(shù) 沿溯.(sù) 素湍.(tuān)属.引(zhǔ) 绝(yǎn) 涧.肃(jià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亭:正(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陵:山陵(5)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6)虽乘奔.御风奔:这里指飞奔的马(7)则素湍.绿潭湍:急流(8)清荣.峻茂荣:茂盛(9)良.多趣味良:甚,很(10)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1)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12)空谷传响.响:回声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一处)(1)至于/夏水襄陵(2)绝/多生怪柏(3)虽/乘奔御风(4)常有高猿/长啸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2)绝:①哀转久绝.(消失,停止)②绝.多生怪柏(极,非常)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日月的。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十分有趣。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凄惨悲凉的声音接连不断,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猿的叫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6.理解填空。

(1)《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北魏(朝代)卓越的地理学家。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证》,《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第10课《三峡》知识点总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知识点总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1、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二、文言知识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4、其:①其间千二百里(这)②飞漱其间(它们,代怪柏)5、以:①不以疾也(以为,认为)②以丛草为林(把)6、素:①素湍绿潭(白色)②调素琴(不加装饰的)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3.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到)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件事)4.略无阙处(略; 古义:完全今义:跟“详”相对)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马)2、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三、特殊句式:1、互文句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2、并提句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3、省略句飞漱其间(即“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有时朝发白帝(即“有时朝发(于)白帝”,省略介词“于”)两岸连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三峡》是部编版⼋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背诵篇⽬。

全⽂仅150余字,然⽽作者却以凝练⽣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

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乐美感的语⾔,浓缩了万千⽓象,展现了壮丽风光。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九课《三峡》教案 教学⽬标: 1、培养学⽣阅读浅显⽂⾔⽂的能⼒,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热爱祖国⼤好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你们有没有留意过⼈民币背⾯的风景? 有谁知道⼗元⼈民币背⾯选的是哪个地⽅?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耸,⼤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段要称为“峡”呢? 明:⼤家看这个“峡”字是“⼭”和“夹”相合⽽成。

看这⼏幅由⾼空拍摄的三峡照⽚,两⼭相夹,⼀⽔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

(⼆⼭夹⼀⽔称之为“峡”) 3、三峡⼭⾼峡窄,⽔深流急,真可谓“万⼭磅礴⼀⽔通,惊涛轰鸣⽓势雄”。

我们虽然不能亲⾃到三峡⼀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然风光,发出“江⼭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经注》,名为注释《⽔经》,实则以《⽔经》为纲,⼴泛补充发展,⾃成巨著。

三、朗读课⽂,疏通⽂章⼤意 1、⽣⾃由朗读课⽂,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和句⼦的停顿。

2、四⽣朗读课⽂,师强调⽣字词的读⾳,齐读每⼀层。

3、⾃由读、互读,注意字⾳和句⼦的停顿。

4、齐读课⽂。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章⼤意。

(⽬标:通过讨论,⼤致读懂⽂意。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三峡》知识点汇总原文:(略)翻译:(略)一翻译词句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自:在略无,毫无。

略:完全阙:通“缺”,中断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的船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断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时宣:传达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御:驾驭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以:认为疾:快。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

.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

清:清波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绝巘(yǎn)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在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8、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飞漱,激流冲荡。

在山峰之间,常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9、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良:确实,实在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霜:下霜在秋天,每到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11、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属,接连,引,延长、不断。

转:婉转绝:消失常常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部编版语文八上《三峡》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上《三峡》知识点汇总

七下文言文复习《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文学常识1.出处:《水经注校证》2.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zhuo)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3.《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4.解题: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知识链接: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2.岸似双屏和,天如匹练开。

—唐白居易《夜入瞿塘峡》。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5.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8.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杜甫《夔州歌》重点词语略无..:毫无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到了襄.: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不以.疾也(及,比得上)宣.:传达御.:驾。

有时..:这时候疾.:快素.:白色;飞漱..:急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响.:回声晴初..:天刚晴属引..:接属.:连接引.:延长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三峡》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三峡》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天台山峰名。③磥砢:石众
多而乱。④挡秘:阻挡撞击。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通“缺”,缺口 )
(2)属引凄异 ( 延长 )
(3)为群磥砢所挡秘( 被
)
(4)遂两宿焉 ( 于是,就 )
下来依次描绘秋、冬、春三季的景物。 C.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写山为静,
写夏水为动。 D.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丰富,可谓穷三峡风光,尽四时
景物。
八、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 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思考
答:寂静凄清。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 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5、常空荡有的高山猿谷长里啸传,来猿属叫引的凄回异声,,空悲谷哀婉传转响,,很哀久转才久消失绝。。
三、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D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 C、绝巘/多生怪柏 D、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其间/千二百里 B、至于夏水/襄陵 C、有时/朝发白帝 D、良多/趣味
五、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
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
略无阙处 通“缺”,缺口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十课 《三峡》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十课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2)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重岩叠嶂.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4)隐.天蔽日隐:遮蔽(5)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6)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7)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9)或王命急宣.宣:宣布,传达(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1)不以疾..也以:如此,这么疾:快(12)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潭:深水(13)飞漱.其间漱:冲荡(14)良.多趣味良:甚,很(15)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16)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17)空谷传响.响:回声(18)哀转久绝.绝:断绝,消失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在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或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逢到了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木凄清,山间显得寂静。

(7)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异常凄厉,连续不断,(那叫声)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1)概括《三峡》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的内容。

先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2)概括《三峡》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内容。

先写夏天的水,汹涌澎湃,水势浩大,突出三峡的奔放美。

(3)概括《三峡》第三段“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内容。

写春冬之时,水光山色的秀丽奇绝,也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平静,趣味无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本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三峡》学习知识点学习

部编版本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三峡》学习知识点学习

三峡郦道元【人物介绍】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宦途崎岖,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览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域,观察河流水渠,收集相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全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中间,两岸都是绵延的高峰,几乎没有中止的地方。

层层的绝壁,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盖了。

若不是在中午、子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季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可以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需清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夜晚即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盘旋着清波,倒映着各样光景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岳上,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岳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兴趣无量。

在秋季,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清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冷和沉寂。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停,特别悲凉独特。

空阔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痛阅读委婉,好久好久才消逝。

因此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要点说明】1、重岩叠嶂高耸陡峭如屏障的山岳2、夏水襄陵襄: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清晨7、飞漱此间飞漱:冲洗8、属引凄异属:连结;引:延伸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虽:即便1 1、良多兴趣真,实在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岳1 3、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14、自非亭子夜分亭午:中午;夜分:子夜1 5、沿溯阻绝沿:顺水而下溯:逆流而上。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预习指导(课本原文+考点详解)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预习指导(课本原文+考点详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预习指导一、课本原文三峡①郦道元自②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④亭午⑤夜分⑥,不见曦月⑦。

至于夏水襄陵⑧,沿溯阻绝⑨。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⑪,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⑫御风,不以疾⑬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⑭绿潭,回清⑮倒影,绝巘⑯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清荣峻茂②,良③多趣味。

每至晴初④霜旦⑤,林寒涧肃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⑦凄异⑧,空谷传响⑨,哀转⑩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⑪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①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 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qú)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②〔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④〔自非〕如果不是。

⑤〔亭午〕正午。

⑥〔夜分〕半夜。

⑦〔曦(xī)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⑧〔襄(xiāng)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⑨〔沿溯(sù)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⑩〔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⑪〔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⑫〔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⑭〔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三峡》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10课《三峡》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考点清单一、课文基础知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第一部分(第1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概貌性描写,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描绘景物提供了大背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 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第二部分(第2~4段):抓住季节特点具体描绘,分别写出三峡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

第2段描写了三峡夏季的水流之急。

第3段描写了三二、考点清单1.通假字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自己;由(2)或.王命急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或者(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好(4)属.引凄异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属于3.词类活用(1)动词用作名词虽乘奔.御风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2)形容词用作名词回清.倒影原意为:纯净,透明,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动词每至晴初霜.旦原意为:白色冰晶,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_____(2)绝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 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__________(3)素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调素.琴(《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____________________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重点实词阙处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无..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或.王命急宣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素湍绿潭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清倒影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绝..多生怪柏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飞漱其间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清荣.峻茂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每至晴初霜旦....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林寒涧肃.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空谷传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久绝哀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哀转..6.虚词意义及用法(1)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7.特殊句式辨析(1)两岸连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基础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基础知识梳理

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lì)道元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
点复习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文知识点复习
第9课《三峡》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
字音:
阙(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
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ī)月素湍(tuān)
长啸(xiào)郦(lì)道元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
“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
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
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
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
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
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
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