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生长因子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生长因子V
指南更新摘要
评价,风险评估和预防性应用(MGF-1) 第二次及后续化疗前评估(MGF-2) CSF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中的治疗性应用(MGF-3) 疾病、化疗方案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危险举例(MGF-A) 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危险因素(MGF-B) 生长因子毒性风险(MGF-C) 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可能指征(MGF-D) 髓细胞生长因子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预防以及维持计划剂量化 疗中的应用(MGF-E) 髓细胞生长因子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及重建中的应用(MGF-F
k发热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抗生素治疗推荐,见NCCN肿瘤相关感染预防与治疗指南。 l 治疗中是否应用CSF尚存在争议。见讨论中详述。
m见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的可能指针(MGF-D)
n详细信息见讨论。Tbo-filgrastim和Pegfilgrastim只有预防性使用被研究过。Filgrastim、filgrastim-sndz和sargramostim可治疗性使用,起始剂量均应按照髓细胞生长因子 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预防和治疗以及维持计划治疗剂量应用(MGF-E)的指导,并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后终止用药。 o尚没有临床研究证实filgrastim在接受pegfilgrastim预防的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时的治疗作用。然而, pegfilgrastim的药代 动力学数据证实其在粒缺时仍具有高浓度,并建议额外给予CSF并不能获益。
注:除特殊说明所有推荐等级为2A
临第3床页试,验共:4N5页CC。N相信临床试验是所有癌症患者的最佳管理方式,应鼓励参加临床试验
MGF-2
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时治疗性应用CSFc,k,l
表现
CSF在目前化疗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第三节 生长因子
第三节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类似于激素的信号分子,多数为肽类(含蛋白类)物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相当复杂,与细胞生长、分化、免疫、肿瘤、创伤愈合等多种生理及病理状态有关,因而受到科学家们极大的重视。
一、生长因子的分类和功能细胞增殖、生长需要一系列营养物质,如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然而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即使含有所有营养成分,如果不添加胎牛血清,细胞则不能继续生长。
只有在加入新鲜血清条件下,细胞才能生长、增殖。
后来,人们认识到,血清中含有一系列生长因子,它们通过质膜上的特异受体,将信息传递至细胞内部。
(一)生长因子的分类目前已发现的肽类生长因子有数十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生长因子可以根据其来源分类及命名,也可以依据其作用方式分类。
生长因子可来源于多种不同组织,其靶细胞亦各不相同(表23-3)。
有的生长因子作用的细胞比较单一,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别主要作用于红细胞系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有的生长因子作用的细胞谱型比较广,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对间充质细胞、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系统细胞都有作用。
表23-3 常见生长因子举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最早被发现的生长因子。
1948年,E.Bueker等发现将小鼠肉瘤组织植入胚胎体壁可使移植区神经节增加。
随后,R.Levi-Montolcini等发现肉瘤组织的植入不仅可使局部神经节增加,而且可使远隔部位的神经节增加。
由此设想肉瘤组织释放了一种可扩散因子作用于远隔部位。
后来证实这种因子就是神经生长因子,它有刺激神经元生长以及神经纤维延长的功能。
1959年S.Cohen又发现了EGF。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
2.IGFR(受体)
IGF-IR:与胰岛素受体有50-60%的同源性,由α2β2四个亚单位组 成。
α亚单位:135kD 由S-S键连接,位于细胞外表面,受糖基化
Β亚单位:90kD
修饰
α :胞外配体结合区,含有与IGF-I或胰岛素的结合位点
Β:跨膜区,ATP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活性区。
IGFIIR:只对IGFII起作用,对IGFI和胰岛素不起作用。
第二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F,EGF)
一、概述: EGF是最早(1960年)于小鼠唾液中发现的一
种生长因子,主要作用是促进出牙和眼帘睁开。 1962年由Cohen首次从雄性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 获得,1977年从人尿中分离得到人EGF。能抑制 胃酸分泌也被称为尿抑胃素。 二、来源及生产: hEGF:唾液(6-17ng/ml)<乳汁(80)<尿液 (272ng/ml) 肾脏——尿液,乳腺——乳汁,腮腺——唾液 mEGF:由颔下腺合成分泌,对雄性激素有依赖性,另 外可由肝肾等合成分泌。
四、生长因子分类
按其作用靶细胞来分: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ol growth factor,EGF)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ror,I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clothelial growth
(4)IGF和生殖作用
IGFs和他们的受体及结合蛋白在雌、雄性生殖组 织中都有广泛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tor,VP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外基质变性、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形成等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5种不同的亚型,根据氨基酸的数目命名为: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VEGF206,其中VEGF165为VEGF主要存在形式。
二家族及受体1.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个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GF)。
通常VEGF即VEGF-A。
VEGF-A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使血管通透性增加,VEGF-B在非新生血管形成的肿瘤中起作用,VEGF-C和VEGF-D在癌组织的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VEGF-E也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子,P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PGF的表达明显增高。
2.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特异性结合的高亲和力受体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主要分为3类VEGFR-1、VEGFR-2、VEGFR-3。
VEGFR-1和VEGFR-2主要分布在肿瘤血管内皮表面,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VEGFR-3主要分布在淋巴内皮表面,调节肿瘤淋巴管的生成。
三生物学功能1.促进内皮细胞增生VEGF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体外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在体内可诱导血管增生。
尤其是在低氧环境下,VEGF与内皮细胞膜上VEGF 受体结合,引起受体的自身磷酸化,从而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实现VEGF的有丝分裂原特性,诱导内皮细胞增生。
细胞因子种类及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细胞因子种类及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分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产生,并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可以被广泛地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包括细胞生长因子、细胞激活因子、细胞死亡因子和细胞趋化因子等。
每个类别的细胞因子在人体内都有各自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通过与特定的细胞膜受体结合来传导信号,从而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活化等过程。
此外,一些细胞因子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原体,促进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和清除。
在免疫调节方面,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刺激或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此外,细胞因子还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从而协调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对于细胞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了解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为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细胞因子的研究还可以为疫苗研发、抗肿瘤治疗和器官移植等领域的进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细胞因子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入研究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对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知识框架。
在这篇文章中,结构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2. 正文:本部分将对细胞因子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的定义和分类、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3. 结论:本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四大造血生长因子功能大全
四大造血生长因子功能大全造血生长因子是机体产生的作用于造血初始细胞而影响造血过程的生长因子,在肿瘤治疗后造血功能的恢复和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的动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篇为大家盘点归纳下四类造血生长因子:GCSF、IL-11、rhTPO、EPO 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提升粒细胞的数量开始使用:多文献报道化疗后 24~48 小时开始应用 GCSF 最佳。
在下次化疗前停药,尽量不在化疗当天用。
使用周期:连续 2~3 日结束使用:用药结束后隔日复查白细胞> 5.0 × 109/L注:如果出现了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就要再下一周期前预防升白细胞再给化疗。
使用剂量和方法不良反应1. 肌肉骨骼系统:肌痛、骨痛2. 肝功异常3. 全身不适反应:发热、乏力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IL-11):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开始使用:化疗结束后 2 日或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后,对于不符合血小板输注指征的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应在血小板( 25~75)×109/L 时应用使用周期:一天一次连续 1~2 周结束使用:用药结束后隔日复查血小板> 100 × 109/L,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开始前 2d 及化疗中不得用药。
使用剂量和方法:25~50 ug/kg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1. 注射局部反应:疼痛、红肿;2.结膜充血;3.全身不适反应:水肿、心悸;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rhTPO):提升血小板的数量开始使用:恶性肿瘤化疗时,预计药物剂量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诱发出血需要升高血小板时,可于给药结束后 6~24 h 皮下注射使用周期:连续 1~2 周结束使用:用药结束后隔日复查血小板> 100 × 109/L使用剂量和方法:300 U/kg·d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1.肌肉骨骼系统:肌痛、头痛;2.结膜充血;3.全身不适反应:发热、乏力;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提升红细胞的数量开始使用:尤其适用肾功能有损害或对输血相关风险顾虑过多的患者使用周期:每周 3 次,连续 4 周;使用的同时应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B12 、叶酸结束使用:当血红蛋白> 80 g/L 或红细胞压积> 40% 后应停药使用剂量:每周 3 次150 U/kg·d 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少见1.肌肉骨骼系统:肌痛、头痛;2.血液高凝状态;3.全身不适反应:发热、乏力;。
生长因子是什么东西
生长因子是什么东西生长因子是一种蛋白质,也被称为生长调节因子或胞外信号分子,它在细胞分裂、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控制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生长因子是一类多样性丰富的信号蛋白,其中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质细胞衍生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等。
每种生长因子在生物体中具有特定的作用和功能。
生长因子在胚胎发育和组织修复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迁移,从而参与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再生修复。
例如,FG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神经系统和骨骼系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PDGF则参与血管新生和伤口愈合等过程。
此外,生长因子还在免疫调节、肿瘤生成和病毒感染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免疫调节中,生长因子可以激活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应答;在肿瘤生成中,生长因子可以诱导细胞的过度增殖和侵袭性生长;在病毒感染中,生长因子可以参与病毒的入侵和复制过程。
近年来,生长因子已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人们通过研究不同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希望能够利用生长因子来治疗某些疾病,例如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糖尿病等。
然而,生长因子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生长因子的过度或异常表达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生长因子的决定剂浓度、时间和空间调控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过量或缺乏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生长因子作为一类重要的信号蛋白,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生长因子的功能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长调控和组织发育的分子机制,为疾病治疗和组织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解决生长因子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
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第七章生长因子类药物1、细胞因子的概念: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活性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
2、细胞因子的种类:白细胞介素(IL):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迄今发现IL-1至IL-26;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细胞形成细胞集落,参与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如GM-CSF,G-CSF,M-CSF,EPO,TPO等;干扰素(IFN):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TNF-β;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FAS配体等;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
分为CXC,CC,C,CX3C亚家族。
生长因子:对各种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
3、细胞因子结构和功能特点:小分子蛋白,单链或双链,多含糖基;量微而活性强;通过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而发挥效应。
第一节生长因子概述1、生长因子概念: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可溶性多肽类物,是导致细胞增殖效应的信息分子,又称为多肽生长因子。
2、生长因子的作用方式:生长因子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生长因子受体可位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
大部分生长因子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胞外:配体结合区;中间:跨膜区;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1)生长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2)活化的膜受体激活细胞内某些物质(3)细胞内生长信息的传递(G蛋白,磷酸肌醇,环磷酰胺)(4)某些基因的活化3、生长因子分类: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o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第二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由两种紧密相关的小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组成。
神经生长因子正常指标范围
神经生长因子正常指标范围神经生长因子(Neurotrophin)是一类在神经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它在维持神经细胞生存、发育和功能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正常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是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神经生长因子的正常指标范围。
神经生长因子的正常指标范围会因年龄、性别、个体差异以及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生长因子的正常指标范围:1. 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它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浆中神经生长因子的浓度在3-15 pg/mL之间。
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在大脑中广泛分布的神经生长因子,它对神经元的生存、发育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浓度在10-50 ng/mL之间。
3. 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营养因子-3是一种对神经系统中多种细胞类型具有生长和存活促进作用的神经营养因子。
正常成年人的血浆中神经营养因子-3的浓度在5-15 pg/mL之间。
4. 神经营养因子-4(NT-4):神经营养因子-4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营养因子,它在神经元的发育和功能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成年人的血浆中神经营养因子-4的浓度在10-50 pg/mL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生长因子的正常指标范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此外,测量神经生长因子的方法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不同的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因此正常指标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确保准确的结果,如果需要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建议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测,并咨询医生对结果进行解读。
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判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总结起来,神经生长因子的正常指标范围是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临床常见生长因子
临床常见生长因子
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多
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促进血小板活性和血栓形成,保护机体免受毒素侵害,介导炎症反应等。
血小板激活因子在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其多种生理功能使它可能提供新的靶点来治疗心血管疾病。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
主要由细胞质中的活性体分泌的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调节血
管生成、血管扩张和维护正常的血管内皮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VEGF可以诱导血管的增生,促进新生血管的维护,对
调节血管再生和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作用。
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
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及细胞凋亡,对坏死激素受体进行
信号转导,减少细胞内转录因子的活性,导致炎症,细胞凋亡及肿瘤的发展。
TNF-α还可以诱导血管变性,诱导炎性的免疫反应,促进细胞的凋亡,以及其他炎症反应,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4、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SCF)具有干细胞活化、增殖、抗凋亡和分化的作用,对血系细胞发育有重要的作用。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III,rhEGF-III)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损伤和促进皮肤再生的生长因子。
它是一种重组蛋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
rhEGF-III已被广泛用于医学美容领域,可以改善皮肤质地、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疤痕形成等。
rhEGF-III在医疗美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皮肤修复和再生方面,rhEGF-III可以促进表皮和真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愈合过程,减少炎症反应和感染风险,避免疤痕的形成。
在改善皮肤质地和抗衰老方面,rhEGF-III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弹性和紧致度,改善皱纹和松弛等老化现象。
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rhEGF-III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疱疹等炎症性皮肤病和光老化等皮肤问题。
在临床应用中,rhEGF-III主要通过局部注射或者外用的方式施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通常,rhEGF-III的治疗效果会逐渐显现,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的改善。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生长因子,在医疗美容和皮肤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rhEGF-III会在未来带来更多的医疗和美容效益,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皮肤护理和治疗选择。
第二篇示例: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是一种重要的生长因子,对于细胞增殖和修复皮肤组织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一种由基因工程技朧制备的蛋白质,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和伤口愈合。
本文将从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作用机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III型是一种与表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
常见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常见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可以在细胞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蛋白质,它在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和分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细胞因子有许多种,它们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1. 白细胞介素(IL)-2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可以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
在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IL-2被用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IL-2也被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2. 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引起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
在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抗TNF药物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TNF的异常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炎症因子,参与调节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在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中,IL-6的过度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IL-6抑制剂被用来治疗这些炎症性疾病,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4. 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是一种促进血管生成和修复的生长因子。
在创伤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中,PDGF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愈合。
因此,PDGF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创伤外科和慢性溃疡的治疗中。
5. 白细胞介素(IL)-10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抗炎因子,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在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治疗中,IL-10的应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保护组织器官免受损伤。
综上所述,不同的细胞因子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了解和利用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为细胞因子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临床资料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Waiyong Chongzu Ren Biaopi Shengzhangyinzi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forExternal Use本品系由高效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度纯化后冻干制成。
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
1基本要求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2.1工程菌菌种2.1.1名称及来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程菌株系由带有人工合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的大肠杆菌菌株。
2.1.2种子批的建立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2.1.3菌种检定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3.1划种LB琼脂平板应呈典型大肠杆菌集落形态,无其他杂菌生长。
2.1.3.2染色镜检应为典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2.1.3.3对抗生素的抗性应与原始菌种相符。
2.1.3.4电镜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应为典型大肠杆菌形态,无支原体、病毒样颗粒及其他微生物污染。
2.1.3.5生化反应应符合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2.1.3.6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量在摇床中培养,应不低于原始菌种的表达量。
2.1.3.7质粒检查该质粒的酶切图谱应与原始重组质粒相符。
2.1.3.8 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查(工作种子批可免做)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应与批准序列相符。
2.2原液2.2.1种子液制备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供发酵罐接种用。
2.2.2发酵用培养基采用适宜的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2.2.3.1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3.2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氧、补料、发酵时间等。
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附录ⅨG)。
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研究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外周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损伤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作为一种具有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神经损伤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概述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蛋白,其结构和功能与人体内的神经生长因子相似。
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神经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生长、分化和轴突再生等作用。
二、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1、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在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往往会受到缺血、缺氧、氧化应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胞凋亡。
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通过抑制凋亡信号通路,增强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从而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
2、诱导神经细胞分化对于未成熟的神经前体细胞,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其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增加神经细胞的数量和种类,为神经修复提供细胞基础。
3、促进轴突再生轴突是神经细胞传递信号的重要结构,在神经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轴突的生长和延伸,引导轴突向正确的方向生长,并促进轴突与靶细胞建立有效的连接。
4、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信号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调节神经细胞内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和释放,改善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鼠神经生长因子在临床中的应用1、外周神经损伤外周神经损伤常见于外伤、压迫、炎症等情况,如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面神经麻痹等。
临床研究表明,在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恢复效果。
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以及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2、中枢神经损伤中枢神经损伤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人表皮生长因子
人表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它在细胞增殖、分化、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EGF最早是由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科恩于1962年发现并命名。
自从发现以来,EGF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它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EGF是一种小分子肽类物质,由53个氨基酸组成。
它主要由各种细胞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或寄生作用影响邻近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EGF与细胞表面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后,会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DNA合成、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分裂。
这些信号通路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通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等。
EGF在体内广泛存在,包括皮肤、肠道和胃等组织中。
它在维持和促进正常皮肤细胞生长和分化上起着重要作用。
EGF可以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炎症反应和增加胶原蛋白合成。
这些功能使得EGF在皮肤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治疗创伤、烧伤和溃疡等方面。
EGF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皮肤科,还在其他领域展现出广泛的潜力。
研究表明,EGF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EGF作为一种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因子,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还能促进正常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因此,EGF被广泛研究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癌治疗药物。
除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EGF还在美容行业中得到广泛关注。
由于EGF对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和修复有积极影响,许多美容品公司开始将EGF应用于抗衰老和皮肤修复的产品中。
EGF能够增加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和改善肤色不均匀等问题,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尽管EGF在临床和美容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EGF的生产和提取也面临一定的科技挑战。
目前,大多数EGF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这需要先克隆和表达EGF的基因,然后在大规模发酵系统中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h-EGF
烧烫灼伤创面;各类慢 性溃疡创面;各类新鲜
及难愈性皮肤创面的 治疗
同上
24月溶解 后1月内用
上海万兴 生物制药
上海昊海生 物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对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促分裂 的作用。作用范围广,活性强,是aFGF的30— 100倍。
3.NGF 为氨基酸二聚体,包含α、β、γ三个亚单位,
活性区是β亚单位。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 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其受体主要集中分布在 神经元。
三、临床常见的生长因子医药产品
1. rb-bFGF:贝复济(新、舒)—外用重组牛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为 全球首个上市的细胞生长因子。
生产厂家:珠海亿胜(香港上市)生物制 药有限公司,专业生产 rb-bFGF 。
产品线:眼科系—贝复舒;外科系—贝复济
(新)。
剂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齐全
眼科:滴眼液和眼胶 外科:喷雾剂、冻干粉、凝胶
2.rh-bGFG: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盖扶:
生产厂家:南海朗肽制药有限公司
产品名
剂型
贝复新 贝复济
凝胶 喷剂 冻干粉
规格
成分
适应症
保存
保质期
生产厂家
21000IU/5 g 63000IU/1 5ml 35000IU/ 瓶
rb-bFGF
用于烧伤创面、慢性 创面、新鲜创面
2-8℃ 存放
18月 溶解后1月 内用
珠海亿胜
盖扶
冻干粉
rh-bFGF 凝胶
4000IU/ rh-bFGF 同上
生产厂家: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产品线:眼科;外科
剂型 :眼科—滴眼液;外科—外用溶液
(2)易贝(易孚)
生产厂家: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线:眼科;外科
剂型:眼科—滴眼液;外科—凝胶
( 3)康合素
生产厂家: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剂型:冻干粉
5.mNGF: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苏肽生—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
复发性浅层点状角膜病
变、轻中度干眼症、大 泡性角膜炎、地图状(或 营养性)单疱性角膜溃疡 等。
12月 18月
易贝
桂林华诺威
滴眼液
20000IU/2ml 30000IU/3ml 40000IU/4ml
hEGF+甘油+甘露醇 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 皮缺损
4-25℃ 24月
开启后1周用完
金因舒
深圳华生元
小牛血 去蛋白 提取液
临床修复类常见生长因子简介
一、概念
生长因子:能与特异性质膜受体结合,启动快 速链式反应,导致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多肽。
在生长因子这个庞大的家族中, FGF与EGF,是在 创伤修复领域研究最多的生长因子,尤其是bFGF 研究最深入、最彻底,也最早应用于临床。
目前主要用于临床的外源性生长因子有rb-bFGF、 rh-aFGF、rh-bFGF和rh-EGF和mNGF等。
二、相关生长因子的简介
1.EGF: 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小肽,具有耐热、不
被消化酶消化的特性。 在溶液中活性保持较短。
其释放受神经和激素的影响。主要促进表皮 细胞的增殖。生理靶标:皮肤。
2.bFGF:
由15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等电点9.6,对酸 和热敏感。
在组织损伤、缺氧时, bFGF是最早表达上 调的生长因子,其与受体快速结合而产生活性。
产品线:外科系
剂型:凝胶、冻干粉
(2)扶济复:
生产厂家: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股上市)
产品线:外科系
剂型:凝胶、冻干粉
3.rh-aFGF:外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艾夫吉夫(冻干粉) 生产厂家:上海万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4.rh-EGF: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1)金因舒(肽)
沈阳兴齐
滴眼液 15000IU/3ml hEGF+甘油+甘露醇 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 4-25℃ 18月
皮缺损
开启后1周用完
凝胶
氨基酸+低分子肽+ 5g/支(20%) 寡糖
各种角膜溃疡、损伤、 大疱性角膜炎、神经麻 痹性角膜炎、角膜和结 膜变性
避免高温存储。开启 后1周用完
限工伤
可减弱抗病毒药物效 果
司
金路捷—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恩经复—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丽康乐—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名称
贝复舒
珠海亿胜
剂型 规格
成分
滴眼液 21000IU/5ml bFGF+pva
凝胶
21000IU/5ml bFGF+卡波姆
适应症
保存、有效期
部分原因引起的角膜上 2~8℃ 皮缺损和点状角膜病变,
瓶
2-8℃ 存放 24月
南海朗肽制 药
扶济复 冻干粉 ah-bFGF 凝胶
35000IU/ rh-bFGF 同上
瓶
2-8℃ 存放 24月
北京双鹭
艾夫吉夫 ah-aFGF 冻干粉
康合素 ah-EGF
冻干粉
25000IU/ 瓶
ah-aFGF+白
蛋白+甘露醇
深Ⅱ度烧伤创面; 慢性溃疡创面
20000IU 50000IU 75000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