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 《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 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 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 哪些启示? •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 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读准字音
嗜(shì ) 叱咄( ) chì duō qiè )曳(yè 负箧( 皲( jūn )裂 衾(qīn ) 容臭( xiù ) 缊( ) 硕(shuò ) 俟( sì ) )屣(xǐ ) 媵(yìng )人 绮(qǐ ) 烨(yè )
yùn
朗读节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
一种文体
赠序
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 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 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 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 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 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 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 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 “赠序”送给东阳马生。 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 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
(汤:热水) (走:跑) (趋:快步走) (假: 借)
善学 勤学
思 考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 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 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 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本文的主旨
通过叙述自己青少 年时代求学的艰苦和勤奋 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 辈马君勤奋学习,成为德 才兼备的人。

重点词语
6、援疑质理( 援:提出,引 质:询问 ) 7、俟其欣悦( 俟:等待 ) 8、以衾以覆( 衾:被子 ) 9、寓逆旅 ( 住在旅店 ) 10.右备容臭( 香袋,这里指香气 ) 11、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人的样子 )
12. 媵人持汤沃灌 13.走送之 14.尝趋百里外 1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谥文 宪,浦江(现浙江义乌) 人。明朝初期著名文学 家。学识渊博,工散文, 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 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 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 器重,为明代“开国文 臣之首”。平生著作很 多,有《宋学士文集》。
作者简介
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 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 书序 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 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 给以必要的引导。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 的“序”,并非“序言”, 而是“赠言”的意思。
5.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 样的苦乐观?

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 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条件何等 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 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 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 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文言词语——通假字
• • • •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灌〗洗。
当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 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冒着严冬凛冽的寒风, 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 知道。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 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替我) 盖上,很久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再〗两次。
〖食〗给饭吃,动词
〖绮绣〗 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缨〗帽带。
〖焉〗于之,向他
〖卒〗最终。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探问道理, 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恭恭敬敬地求教;有时 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 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等他高兴了, 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 有所收获。
〖当〗在……的时候 〖僵劲〗僵硬。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趋〗 快步走,奔赴。 〖患〗 担心
〖从〗 向 〖填〗 充塞,挤满。
到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 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跑 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 了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立侍〗站着陪伴 〖或〗 有时。 〖复〗回答,解释 〖欣悦〗高兴
我认为至少有两种原因: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 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 教育后人的目的。 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 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3、根据积累,请写出几句劝学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的《满江红》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的《劝学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的治学名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民间流传的《警世贤文》中的勤奋篇
•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 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西汉匡 衡的学习故事) •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 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 勤奋、刻苦治学。(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2.《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 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 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 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 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表原因,连词。以是,因此
• 以衾拥覆 用,拿,介词 • 足肤皲裂而不知 却,连词,表转折 • 久而乃和 可不译,连词,表顺接
重点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3、不敢稍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 仰慕 4、益慕圣贤之道( 曾经 5、尝趋百里外( ) )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 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讨论探究
(3)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⑷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生:色愈恭,礼愈至 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者:缊袍敝衣,日仅再食 对比 对比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 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 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旅舍主人每天给准备两顿饭,没有新鲜肥 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舍的同学们都 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 腰上佩有白玉圈子,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 袋子。浑身光闪闪的,就像神仙一样;
〖则〗 却 〖足乐者〗足以快乐的事
〖口体之奉〗吃的穿的。奉:供
可是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 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 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衣 食条件的不如他人。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 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1、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古人苦学的做法不 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 立志上进的动力。) “囊萤映雪”说的是晋朝车胤、孙康。他们 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 子里,晚上读书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 读书。(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西汉孙敬孙敬昼夜苦读, 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东周时Biblioteka Baidu,苏 秦,读书时常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孙敬 和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第一段:记叙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 一层:写幼时求学的勤与苦; 二层:成年后求师的艰难及自己的决心; 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 一层:写从师求教道路的艰辛; 二层:写求学生活的艰苦; 三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
讨论探究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 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 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翻译课文
〖嗜〗喜欢,爱好。 〖无从〗 不知从何处。这里指没有办法。 〖每〗常常。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 办法找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 时)归还。
〖走〗 跑,引伸为“赶快”。 〖弗之怠〗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指抄书
(有时)天气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 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 不(因此有所)放松。抄完,赶快送还,不敢 稍稍超过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肢体) 穿着)
古 今 异 义
1.臭
古: 气味 今: 难闻的气味
2.博士
古: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今:一种学位名称
古: 两次 今: 一次又一次 古:热水 今: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3.再
4.汤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 • • • 礼愈至 周到,形容词 至舍 到达,动词 来,表目的,连词 无从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