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6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人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6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 •延安高三调研)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

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

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B.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

C.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D.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再传而为私人百家”,

可知作者认为诸子百家的源头都是“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诸子百家是同根同源。故

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材料探讨的是诸子百家的源头,并非诸子百家形成后的融合,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A

2.(2018 •兰州高三期中)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 “礼”

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孟子提出“仁义礼智” “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解析:“孝悌”“血亲之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

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说明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信仰,故A错误;仁是要维护等级秩序,不是掩盖,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错误。

答案:C

3.(2018 •大庆高三联考)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

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

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解析:孔子“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明显体现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区别,孟子从华夏

族的视角来区分少数民族,说明民族融合趋势导致该变化发生,故A项正确;B中放弃说法

错误;材料没有比较文化的优势,故C项错误;D中背离说法错误,是发展。

答案:A

4.(2018 •日照高三摸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

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解析: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故A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

'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

平’‘为民谋利’”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C 项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D项排除。

答案:C

5.

(2018 •益阳高三段考)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

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

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

C.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D.两种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

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

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C项错误;前者

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两种治理模式中民众地位不

同,排除D项。

答案:A

6.(2018 •衡水高三联考)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

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

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体现王在法下

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突出依法治国

解析:韩非子选拔官吏的主张是依靠法律选择人,而不是依靠人来选拔,这是对传统贵

族世袭制度的否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君主是用法选拔官吏,不是熟悉法律,故A 项错误;封建社会仍然是王在法之上,故B项错误;古代封建社会仍然是人治社会,不是依

法治国,故D项错误。

答案:C

7.(2018 •衡水高三调研)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

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

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即通过儒学思想巩固君主专制,说明汉代将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