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先把实践概念引入哲学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引入实践概念的。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为实践概念进入哲学打开了大门,开辟了哲学新基地。康德认为,人的理论理性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只能形成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现象的认识,而不能形成关于“上帝、世界和灵魂”的本体的认识。因此,在对本体的认识上,只能从“实践理性”产生。因此,“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说明康德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他引进了实践的概念并且强调实践理性的地位,这是认识论的一大进步。但是,他的“实践理性”的对象是局限在伦理、道德方面,是为了建立理性社会的法则,而实践理性的行动,则是建立理性社会的行动。因此,他的实践的对象仍然局限在思维范围内

实践理性,是康德哲学的焦点,在这个最的关键位置上建立社会的行动,这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大进步。但康德的“实践”,又仅仅是对人的伦理、道德、社会意识行为而言的,还不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因而他的实践是没有客观基础的,是没有对象的“实践”。这种“实践理性”,说到底还不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社会和自然的实践。归根到底还是唯心主义的理性的实践。

黑格尔的实践概念,是在唯心主义领域内所能达到的巅峰。马克思曾经严肃地批判过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精神现象学》。在那里,黑格尔企图证明人的精神现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客观的“绝对精神”,通过人的自我意识,而自我发现的过程。这种精神的劳作,被黑格尔理解为“劳动”。人通过劳动,形成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两种结果

黑格尔的“实践”概念或“劳动”概念,比康德哲学与费希特哲学中所表述得更清晰和明确。马克思认为这是解释历史发展的立足点。认为,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并且把这些力量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和黑格尔的秘密,正是“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人看成是自己劳动的结果,把劳动看成是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而其中作为宝藏的是:社会的各种精神形态,如艺术、宗教、哲学等等,原来是劳动过程的产物。这实际上表示社会的精神现象起源于实践。当然,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合理因素是被裹在唯心主义外壳中的--他的劳动,只是绝对精神表现在人身上的劳作,其产物归根到底只是绝对精神在不同阶段的“异化”的表现形态。

从以上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实践”概念基础上的唯心主义。他的“劳动”概念的消极性意义与积极性意义,都被马克思抓住,作为颠倒唯心主义,揭示精神与物质的真正现实关系的突破口。使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针锋相对,成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哲学是普鲁士的国家哲学,理所当然地是为德国统治阶级服务,和君权神授相通的绝对精神是黑格尔为统治阶级服务哲学体系的终极目标,这是黑格尔颠倒精神和物质关系的阶级基础。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是建立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基础上的。在黑格尔“劳动”概念中,人的劳动只是“精神的劳作”是精神的产物,是为“精神劳作”、“供给材料”。由于体系的需要黑格尔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只能从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作说明,不可能同时注意人与自然之间的劳动过程。因此,黑格尔颠倒主客观的关系,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不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黑格尔这种观点和中国古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唯心史观是相通的。但这并不证明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是错误的,应当把他那个充分发挥人的主

观能动性的方法抢救出来,才能既能认识世界又能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