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的爱情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中的爱情主题

11级广电2班2011308048 涂洵

一、主题

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出,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织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这种深藏在作品内部,要经过思虑才能浮现出来,作者对生活及他所描写的事件的总的看法。

(一)主题来源

大约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用在文章写作中的“主题”开始获得了另一种涵义——作品的中心思想。随后,文坛上逐渐形成了主题是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两说并存的局面。直到七十年代初期,后一说才终于取代前一说;至此,文章主题内涵的转意过程宣告基本完成。

(二)主题特征

客观性来源客观,是作者观察生活所得。

主观性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

观念性是观念形态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东西。

时代性任何作品都属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二、爱情主题

古今中外,爱情诗一直占据着诗歌领域的重要舞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西方的爱情诗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是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拥有上下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西方尤其是西欧

国家地处地中海沿岸,海洋性气候和狭小的生存环境使得人们以海洋生活为主,也随之产生了海洋性文化和西方人直露的性格;

中西方爱情诗歌差异

北岛和爱伦.坡是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两位诗人,但其爱情诗《爱情故事》和《安娜贝尔丽》却有惊人的相似性,即对遭遇平庸及灾难后的爱情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一)孤独中的理性之爱与感性之美

从意象营造的角度看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的朦胧感与写意性”与“西方爱情诗歌写实刻画和对环境真实再现”

例一:

《诗经》中的《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分析:主人公,一位恬静的女子。作品并没有具体刻画她是一位如何举止优雅,言语娴淑的姑娘,而是通过“爱而不见”、“彤管有炜”等意象的刻画来加以表现。读者读到这篇作品的时候,虽然直接描写这位姑娘的词只有“姝”“娈”二字,但其赋予读者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每位读者心中都有一位属于自己的静女的形象,正是“人人心中有自己的林妹妹”。

从环境、“道具”的角度看,“城隅”“彤管”这两个意象暗含

着一种约会的羞涩和芳心窃许的意味。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隐约、含蓄的审美观。

例二:

.《夜雨寄北》——李商隐

分析:诗人并不直接说出对远方爱侣的思念,却用“西窗”“剪烛”“共话”这几个意象婉约地表达了对相见的渴盼。短短不到三十个字,没有一个“思”“想”“念”“盼”。试想若把这种委婉的远方思念换成坦率的爱情表白,将会是当时所谓上流社会的风雅之士所不能接受的。

例三:

.《致约翰·安德森》——罗伯特·彭斯

约翰,安德森,我的约翰!

想当年你我初会,

你一头美发像黑色的羽毛。

分析:该首诗歌完全是一种写实的笔法,诗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发色如何都很具体。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觉。让人体会到诗中的“我”所深爱的不是别人,就是约翰这位男子。爱到何种程度?指名道姓,非你莫属!用另一种方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例四: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分析:这里是一种很直白的爱情表白。诗人在全诗中用了众多的比喻,坦率地表达了愿为爱人奉献一切的感情。这也正是西方人热情、奔放、外露的审美观的体现。当然,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有不少直白、外露的作品。

例五: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分析:小晏着力渲染一种似梦而真却又似实而虚的气氛。上阕追怀旧事,并不直接写心爱的歌女是一个如何美丽、善解人意的女孩儿,而是以工丽的语句,用她的舞姿表现了她的袅娜多姿,用“拚却醉颜红”表现她的飒爽、情义。

.《昔日依依别》——拜伦

昔日依依惜别,

泪流默默无言;

离恨肝肠断,

此别又几年。

冷颊向愕然,

一吻寒更添;

日后伤心事,

此刻已语言。

朝起寒露重,

凛冽凝眉间

彼此以预告

悲伤在今天。

山盟今安在?

汝名何轻贱

分析:这首诗回忆了与爱人分别的情景和感受以及后来的心情。诗中,诗人情感真挚,毫不矫揉造作,真情动人。“in silence and tears”的重复,不仅使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而且强化了过去和将来不会更改的气氛;另一方面诗人运用了较短的诗节和众多的断开的句子,暗示出他的难以压抑的、无法平静的痛苦心境。(二)从诗歌中的主体看

女性形象的差异是显著特点。是什么原因造就的呢?

中国在封建社会中的男女结合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决定,妇女三纲五常,造成男女是先结婚后恋爱,于是诗歌中的男性主体对女性主体的热爱往往是在结婚之后。

而西方的封建社会里,西方诗歌恰恰没有多少道德的约束与伦理牵挂,男性对女性的爱慕来得真挚热烈且通常在结婚之前,也不排除骑士制度之后很多骑士对上层社会贵妇的爱慕。主要因为中西方男性主体爱慕的女性分别在婚前和婚后。

(三)从所表达的情感看

西方爱情诗歌中表现炙热欢乐的爱情居多,莎士比亚、罗曼罗兰诗歌中都有着对美好爱情的颂扬,而中国爱情诗歌却以惜别、悼亡居多。如女诗人李清照在诗句中大量表达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和追悼,不容的理念造就了中西爱情诗歌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和内容不同。朱光潜认为“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诗中消遣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