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中国式的社交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饭局:中国式的社交方式
作者:朱秋坤
来源:《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07期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联谊饭局,宾主尽欢
联谊饭局开始时,双方领导各自进行了一番讲话。讲话结束,便全体起立端杯。第一杯饮尽,才上主菜。饭局这才算正式开始,觥筹交错,气氛活跃、敬酒与撞杯之声不绝于耳。饭桌上形成了几大阵营,每个阵营都有各自的目标和对手,阵营中的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个大概的计划:该敬谁,该谈些什么,该说些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该给谁做个人情等等。
这样的饭局,多数是宾主尽兴而归。因为其目的单纯,就是吃饭娱乐。男女的恋爱也可归入此类,但花样就不如上述饭局多了。有美食家之称的专栏作家沈宏非曾说,正常男女在一个正常年代谈一场正常的恋爱,很难绕过餐桌而行。
谈判饭局,险象环生
企业间的谈判饭局,就没有这么欢娱的气氛了。饭局开始是风平浪静,寒暄过后,便风云突变。饭局中双方互揭彼之短,扬己之长,既要把对方说得可有可无,又要把己方说得不可或缺,使自己处于谈判的上风,掌控饭局的主动,酒菜便成为缓和气氛的工具。
为了防止谈判僵持,聪明的饭局领导者都会在争论比较激烈的时候站出来提议大家干上一杯,缓和一下情绪再继续讨论,这也正是谈判事项选在饭局上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参加者一般都是酒中高手,不会出现喝多酒误事的情况,于是酒桌之上,你来我往,竟都有千杯不醉的架势。即使谈判结束,也还是不能放松,生怕自己比别人先喝趴下了出丑。这样或诡异或残酷的饭局每天都在上演着,房间里的高朋满座,桌子上觥筹交错,私下却是暗自较劲。“饭”和“局”,有些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社交饭局,办事求人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摆脱不了这一现状的中国人,只要办事,先想到有没有关系,然后再拉出来吃饭。
几乎可以说凡是需要求人,便都可以饭局开场。单位的饭局,同事之间的饭局,是为了互相照顾工作,上级请下级,为了维持稳定,鼓舞士气,收买人心。下级请上级,是为了升职、涨工资、部门调动,甚至单纯为了说错某句话而道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现在,被称为象牙塔的学校,亦有社交饭局的渗入。考试不及格、被记迟到旷课次数过多、夜不归宿被捉等等,只要犯了事就得拜托和老师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把老师请过来,摆上一桌,请客了事。
也有想竞争团委干部之类的同学请客拉选票,或是男生追女生的“相亲饭局”,有些漂亮女生是每个星期都专门等着有人来请客打牙祭的,吃完就抬屁股走人,甚至连请客的人什么模样事后都不记得。
饭局潜规则
中国的饭局名目很多,有商务的、联谊的、死人的、生孩子的,每个饭局都有其功能,并且各地之间差异很大。比如,上海人请客吃饭,朋友聚会公司联谊的较多,不像北京,凡是在大馆子吃饭的,都是有背后交易的。从习惯上说,北京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而在广州,因为比较崇尚个人努力,办事的饭局就较少。而在东北,上来先喝酒,饭局好不好那要看酒好不好,喝多了喝醉了那才是最佳境界。
组织一个饭局,必定先想好要邀请的人选,被邀请者也都很关心你还邀请了谁,估算自己在邀请者心中的位置。其中有没有和自己有过节的,有没有和自己很投缘的,以决定去或不去。而这些事情,几乎都是在一瞬间就考虑完的。
饭局在中国人的交往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中国的公私观念不像西方人那样清楚。西方人如果在办事过程中相互欣赏,也会约吃饭,但对于他们吃饭只是办事的成果。而在中国,吃饭却是办事的工具。
饭局作为一种工具也有共性及使用规则,并且不同的饭局规则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老同学之间的聚会,一般男人是不能带着现任女朋友去赴会的,同行业之间的饭局上是不能谈论自己单位或询问别人单位的内部机密的,企业之间谈判的饭局上是不能带着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去赴宴的……
一般而言,决定饭局的档次不是请客者的阶层,而是所要托付之事的轻重。越重要的事情,饭局档次也就越高。而非功利性的朋友聚餐,反而会选择小馆子,更加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