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书愤-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第5课书愤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庇.护(pì)塞.子(sāi)堵塞.(sè)
B.鬓.角(bìn)鬃.毛(zōng)修葺.(qì)
C.伯.父(bó)喋.血(dié)间谍.(dié)
D.混沌.(dùn)啼.叫(tí)锲.而不舍(qiè)
【答案】A
【解析】A项,“庇”应读“bì”。
2.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修葺荒惚芳椒镜中衰鬓
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法外
C.酌酒遗赠联袂三顾频烦
D.哀宛迂缓偕逝出师未捷
【答案】C
【解析】A项,荒—恍;B项,嘉—佳;D项,宛—婉。
3.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的对比,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字,沉痛至极。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答案】D
【解析】“寂寞”“冷清”“悲怆凄凉”错,这两句渲染的是恬淡、清新的意境。
4.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案】C
5.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的情感相似。
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
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拙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
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使他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答案】B
【解析】“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错,这里并没有自责,而是有些遗憾。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30字。
陆游非常重视家风教育,一生留下家训数则。陆游一生写诗词无数,其中写给儿子的诗词也特别多。除了人人皆知的《示儿》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五更读书示子》。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念念不忘守国、爱国、护国,时时不忘爱民、惜民、济民。在陆游的影响与教育下,陆游的两个儿子均是有名的清官;孙子陆元廷,为抗敌奔走呼号,闻兵败后忧愤而死;曾孙陆传义,与敌人势不两立,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在战斗中宁死不屈,投海自尽。
【答案】陆游重视家风教育,他的爱国情怀对子孙后代影响极大。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了两层意思,前面讲陆游重视家风教育,并且举了一些例子;后面重点讲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儿孙们清廉爱国者居多。把这两层意思概括出来即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
(2)《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诗是“,”。
【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型默写的能力。考生要抓住每道题中的提示语,如“‘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具体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愤”为愤慨、愤懑之意。诗人矢志做“塞上长城”,北伐收复中原,但为投降派所阻,志向始终不能实现。尽管此时诗人已经年逾花甲,罢官退居多时,但一想到未能实现的北伐大计,心中的愤懑就无法遏止。因此,诗人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2)既有对投降派的控诉,也饱含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起句和结句。
【答案】《书愤》起句中的“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感慨“空自许”做了铺垫。“那知”写出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愤慨,照应了诗歌的主旨——“愤”。结句诗人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
比。诗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诗情推向了高潮。
【解析】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上句“那知”一词写出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慨。“艰”字有艰难的意思,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这两个词语暗含着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的卑劣行径的斥责。它是诗人“愤”的根源。结句“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既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而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说明了诗人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梅绝句
陆游
老子舞时不须拍①,梅花乱插乌巾②香。尊③前作剧④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注】①老子:诗人自称。舞时不须拍:不依节拍跳舞。②乌巾: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帽子。③尊:通“樽”。
④作剧:嬉戏。
1.本词中的最后一句“我死诸君思此狂”,在另一个版本中是“我死诸君思此生”。请说说使用“狂”与“生”的差别。
【答案】“生”有概括作者一生的意味,寄寓深沉的慨叹。“狂”读起来押韵,更加铿锵有力,自信心、自负感更强,更突出鲜明的个性。
2.在《示儿》或《书愤》中,作者陆游是种什么样的形象?在《看梅绝句》中陆游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示儿》《书愤》中的陆游是一个报国无门的庄严、凝重的爱国者形象,《看梅绝句》中的陆游则是一个打破规则、放浪形骸的狂者(或老顽童)形象。这两种形象看似矛盾,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陆游报国无门的爱国情感的不同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以及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在《示儿》或《书愤》中,陆游是一位忧心国事的爱国者。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中原北望气如山”,一个报国无门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