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IST1.1-冯奉仪解读

合集下载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同期洛铂化疗疗效分析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同期洛铂化疗疗效分析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同期洛铂化疗疗效分析周亚燕;李子煌;龚龙;闫茂生;李先明【摘要】目的探析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同期联合洛铂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9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放疗同期联合洛铂化疗、对照组接受放疗同期联合顺铂化疗.对比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近期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其胃肠道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损伤和放射性直肠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的同时加以洛铂同期化疗临床疗效肯定,并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9(011)013【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化疗;放疗;顺铂;洛铂;骨髓抑制【作者】周亚燕;李子煌;龚龙;闫茂生;李先明【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518000;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深圳市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女性第3大常见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2年全球宫颈癌患者人数就已超过528 000人,死亡数约266 000人,其中发展中国占全球患者的85%,宫颈癌是引起发展中国家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升宫颈癌治疗效果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汇报人:2024-01-11•引言•RECIST标准的内容•RECIST标准的实践应用目录•RECIST标准的未来发展•结论01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治疗手段日益丰富,对肿瘤疗效的评价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CIST标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

背景RECIST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客观、量化的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的RECIST标准的背景和目的定义RECIST标准全称为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即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该标准主要依据肿瘤体积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测量肿瘤的最长径,计算肿瘤缩小或增大的比例,从而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适用范围RECIST标准适用于大多数实体肿瘤的评价,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

通过使用RECIST标准,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肿瘤治疗的效果,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RECIST标准的定义和适用范围02RECIST标准的内容使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肿瘤病灶进行精确的测量,包括肿瘤的最大径、体积等指标。

肿瘤病灶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肿瘤病灶进行评估,包括肿瘤的活性、坏死、囊性变等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

肿瘤病灶的评估肿瘤病灶的测量和评估治疗后肿瘤的最大径和体积较治疗前减少,且减少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如≥30%。

肿瘤缩小肿瘤稳定肿瘤进展治疗后肿瘤的最大径和体积未发生明显变化,或变化程度未达到肿瘤缩小标准。

治疗后肿瘤的最大径和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增加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如≥20%。

030201疗效评价标准疾病进展的评估疾病进展的时间评估疾病进展的时间点,通常在治疗后每6-8周进行一次评估。

疾病进展的形式评估疾病进展的形式,包括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

肿瘤评估标准recist1.1测试题

肿瘤评估标准recist1.1测试题

肿瘤评估标准recist1.1测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肿瘤评估是肿瘤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而RECIST1.1则是肿瘤评估标准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RECIST的全称是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即实体肿瘤反应评估标准。

它是一种针对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标准,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RECIST1.1版本是对之前版本的修订和更新,旨在更准确和客观地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对肿瘤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择题1. RECIST1.1标准中,对肿瘤测量的要求是:A. 单纯依靠CT检查B. 采用最大短径测量方法C. 用MRI检查为主D. 只针对肺部肿瘤2. 在RECIST1.1标准中,肿瘤反应的评估包括哪几种情况?A. 完全缓解B. 部分缓解C. 稳定疾病D. 全身性恶化3. 对于深部肿瘤的测量,RECIST1.1标准中推荐的检查方式是:A. CT检查B. MRI检查C. 超声检查D. PET检查4. 根据RECIST1.1标准,部分缓解的定义是指肿瘤总体直径缩小了:A. <30%B. ≥30%且<50%C. ≥50%且<70%D. ≥70%5. 对于RECIST1.1标准的适用范围,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仅适用于固实肿瘤B.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肿瘤C. 仅适用于表浅肿瘤D. 适用于深部和表浅的所有肿瘤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符合RECIST1.1标准的要求,符合的请打“√”,不符合的请打“×”。

1. ()RECIST1.1标准只适用于实体肿瘤的导管造影诊断,不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影像检查。

2. ()RECIST1.1标准的测量结果应该以肿瘤某一病灶的最大直径为准。

3. ()在RECIST1.1标准中,完全缓解是指所有的肿瘤病灶均消失,持续4周以上。

4. ()RECIST1.1标准中,对肿瘤的测量不包括长径和短径。

鼻咽癌奈达铂和顺铂诱导化疗的疗效比较2

鼻咽癌奈达铂和顺铂诱导化疗的疗效比较2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鼻咽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曹卡加1,2,张爱兰1,2,马文娟1,2,黄培钰1,2,罗东华1,2,夏伟雄1,21.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广东广州510060【摘要】目的:比较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耐受性。

方法:10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NF组)和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PF组),每组50例。

NF组:奈达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续应用2个疗程。

PF组:顺铂,3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5-FU,50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续应用2个疗程。

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

结果:所有患者均可作疗效评价,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

NF组和PF组肿瘤全消各3例。

NF组的有效率为86%,PF组为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78, P=0.779)。

PF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F组(88% vs. 56%,χ2 =23.268, P=0.000)。

两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奈达铂联合5-FU是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方案,可取得与PF方案相似的有效率,在减少恶心呕吐方面显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鼻咽肿瘤;奈达铂;化学疗法;顺铂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08ZX09312-002)Grant: Maj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new drug creation" (No.2008ZX09312-002)Nedaplatin or cisplatin combined with 5-fluorouracil for treatment of stageⅢ-Ⅳ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CAO Ka-jia1,2, ZHANG Ai-lan1,2, MA Wen-juan1,2, HUANG Pei-yu1,2, LUO Dong-hua1,2, XIA Wei-xiong1,2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logy in South China,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P.R. China2.Depar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Cancer Center,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P.R.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nedaplatin plus 5-fluorouracil (5-FU) and cisplatin plus 5-FU for treatment of stageⅢ-Ⅳa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aterial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NPC proved by pathohistology were divided into nedaplatin plus 5-FU group (NF group) and cisplatin plus 5-FU group (PF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NF group: nedaplatin 30mg/m2, d1-3, 5-FU 750mg/m2 d1-5, repeated every 3 weeks for 2 cycles. PF group: cisplatin 30mg/m2 d1-3,5-FU 750mg/m2 d1-5, repeated every 3 weeks for 2 cycles. χ2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ide-effects of two groups. Result: One hundred patients were evaluable and clinical data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e. Six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sponse were observed, 3 cases in NF group and 3 in PF group.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s were 86% in NF group and 84% in PF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 =0.078, P=0.779). The rates of leukocytopenia, thrombocytopenia, impairment of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were similar whereas more patients in PF group than in NF group suffered from nausea and vomiting (88% vs. 56%, P=0.000). Conclusion: Nedaplatin plus 5-FU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regimen for NPC. When compared with PF regimen, the response rate was similar; however, NF regimen shows a significant superiority in reducing nausea and vomiting.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neoplasm; Nedaplatin; Chemotherapy; Cisplatin鼻咽癌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表里的生物》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表里的生物》课件
依据自己生活经验,猜测表里 一定有一个生物
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我” 对父亲的表充满好奇心?找一找用“ ” 画出来。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 秒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 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 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我对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 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这要从机械钟表的擒纵机构说起,如果仅仅 是让上满发条的表自由走起来,那么很快就会变 成飞表,指针飞跑,无法计时,所以机械钟表都 要有一个擒纵机构(一种机械结构),由钟摆或 摆轮来一格一格释放齿轮,这样才能计时。嘀嗒 声就是擒纵机构一格格走的声音。
课堂演练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才不说这·了样·。的·话·我不知道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你见过手表吗?你知道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吗?
16 表里的生物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冯志:河北涿县人,原名冯承植。现代诗人, 翻译家,教授。发表了许多诗与散文。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鲁迅评价他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cuì lá bō lí
脆 拦n 玻 璃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 针会自己走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 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 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符合“活的生物”的特征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在小作者的眼中任何事物都充满童趣
“我”是一个天真幼稚、富有 幻想、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 的孩子。

RECIST 1.1标准和mRECIST标准在原发性肝癌SBRT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RECIST 1.1标准和mRECIST标准在原发性肝癌SBRT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RECIST 1.1标准和mRECIST标准在原发性肝癌SBRT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对比研究张余飞;康静波;温居一;杜锐;张新红【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1.1 (RECIST 1.1) and 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mRECIST)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 Methods:From Janurary 2014 to August 2015, thirty-five patients with HCC treated with SBRT were included in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and Integrative Oncology of Navy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and SBRT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ased on RECIST 1.1 and mRECIST criteria. Results:Under RECIST 1.1, one patient had complete response (CR), 20 had partial response (PR), and 11 achieved stable disease (SD) at three months. Three patients ha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The overall best response rate (CR+PR) was 60%. In comparison, under mRECIST, 10 patients had CR, 16 had PR, and 6 achieved SD at three months. Three patients had PD. The overall best response rate was 74.28%.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Kappa=0.402 (χ2=43.3, P<0. 001) was less than 0.75 but greater than 0.4, indicating that it had not reached the two diagnostic criteria of consistency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ccording to the mRECIST criteria, the objective remission group (CR+PR) was superior to the nonobjective remission group (SD+PD) i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0.001). Conclusion:For unresectable HCC, mRECIST may be more useful than RECIST 1.1 inevaluating HCC response to SBRT.%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1.1,RECIST 1.1)和修改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在原发性肝癌射波刀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差异。

RECIST 1.1 中文版(精编文档).doc

RECIST 1.1 中文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 版(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Version1.1)1肿瘤在基线水平的可测量性1.1 定义在基线水平上,肿瘤病灶/淋巴结将按以下定义分为可测量和不可测量两种:1.1.1 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C T扫描10 mm(CT扫描层厚不大于5mm)●临床常规检查仪器10 mm(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胸部X-射线20 mm●恶性淋巴结:病理学增大且可测量,单个淋巴结CT扫描短径须≥15mm(CT扫描层厚推荐不超过5 mm)。

基线和随访中,仅测量和随访短径。

1.1.2 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他病灶,包括小病灶(最长径<10 mm或者病理淋巴结短径≥10 mm至<15 mm)和无法测量的病灶。

无法测量的病灶包括:脑膜疾病、腹水、胸膜或者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包块,以及囊性病变。

1.1.3 关于病灶测量的特殊考虑骨病灶、囊性病灶和先前接受过局部治疗的病灶需要特别注明: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合于测量骨病灶,但是可用于确认骨病灶的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

囊性病灶:●符合放射影像学单纯囊肿定义标准的病灶,不应因其为定义上的单纯性囊肿,而认为是恶性病灶,既不属于可测量病灶,也不属于不可测量病灶;●若为囊性转移病灶,且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是可测量病灶。

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

局部治疗过的病灶:●位于曾放疗过或经其他局部区域性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

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 RECIST1.1 简介

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 RECIST1.1 简介

17
疗效评估- 非靶病灶
非靶病灶评估——定性评估 疗效
定义
完全缓解(CR)
所有非靶病灶消失,且肿瘤标记物恢复至正常水 平。所有淋巴结无病理性意义(短径<10 mm)
非完全缓解/非疾病进展 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持续存在肿瘤标 (Non-CR、Non-PD) 记物水平超出正常水平
疾病进展(PD)
RECIST 1.1 简介
2019-06-13
内容介绍
RECIST 1.1 简介 主要定义 疗效判定标准 解释
2
一、RECIST 1.1 简介
3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史
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历程、由来: 体积—1960’s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临床试验标准 面积(二维测量法)—1979 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直径(一维测量法)—1999 James提出 2000年 RECIST 1.0 (EORTC、美国NCI、加拿大NCI修订补充
注意: 必须是明确的新发病灶,而非由于评估方法变更等人为因素或非肿瘤因
素产生的 如不能明确,继续治疗至下次疗效评估,如后续评估中明确为新病灶,
PD时间以首次发现时间为准 基线未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颅脑),随访中发现有病灶,定义为新病灶 超声发现的新病灶须经CT确认
20
病灶评估- 新病灶
2019年测量病灶以外的肿瘤病灶:
肿 瘤 病 灶:长径<10 mm (CT/MRI) 肿大淋巴结:短径<15 mm (CT/MRI) 腹水、胸膜或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
巴管炎、脑脊膜病灶、影像学不能测量的但查体发现的腹 部包块

recist标准

recist标准

recist标准RECIST标准。

RECIST标准是肿瘤治疗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评估肿瘤疗效的标准,它是根据肿瘤治疗的需要而制定的,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肿瘤治疗的效果。

RECIST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RECIST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原则、应用范围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RECIST标准的定义。

RECIST是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固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它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制定的,旨在为临床试验提供一种标准化的肿瘤疗效评估方法。

RECIST标准主要通过测量肿瘤的直径来评估肿瘤的变化,包括肿瘤的缩小、增大或稳定等情况。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RECIST标准的原则。

RECIST标准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测量肿瘤的最大径来评估肿瘤的变化,同时还考虑了肿瘤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根据RECIST标准,肿瘤的变化可以分为完全缩小、部分缩小、稳定、部分增大和增大等五种情况。

通过对肿瘤的变化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判断肿瘤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RECIST标准的应用范围。

RECIST标准主要适用于固体肿瘤的疗效评估,包括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类型的肿瘤。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RECIST标准对肿瘤的疗效进行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总的来说,RECIST标准是肿瘤治疗领域中一种常用的肿瘤疗效评估标准,它通过测量肿瘤的直径来评估肿瘤的变化,具有简单、易操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RECIST标准对肿瘤的疗效进行评估,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肿瘤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希望本文对于大家对RECIST标准有所帮助。

RECIST1.1

RECIST1.1

Special notes on the assessment of target lesions 靶病灶评价中的特殊情况

淋巴结作为靶病灶被评价时,判断CR 靶病灶长径总 和不包括淋巴结,只要所有淋巴结的短径均<10mm 即可;在判断PR、SD 和PD 时,则将淋巴结的短径与 所有其他靶病灶的长径进行相加进行治疗前后比较。 Target lesions that become ‘too small to measure’.
实体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 RECIST 1.1
2010-7-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史

体积—1960’s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临床试验标准 面积(二维测量法)—1981 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直径(一维测量法)—1999 James提出 2000年 RECIST 1.0 (EORTC、美国NCI、加拿大NCI 修订补充形成) 2009年 RECIST 1.1
至少有一个可精确测量的径线的病灶所测径线均以病灶最长径为准所测径线均以病灶最长径为准临床检查游标卡尺测量临床检查游标卡尺测量10mm10mm不能用游标不能用游标卡尺测量准确的病变应记为不可测卡尺测量准确的病变应记为不可测??胸部胸部xx线片20mm20mm螺旋螺旋ct10mmct10mm螺旋螺旋ctct使用使用5mm5mm薄层扫描薄层扫描恶性淋巴结

三、Tumour response evaluation肿瘤反应评估

Target(靶病灶):最多5处可测病灶,每 个器官最多2个。 Non-target(非靶病灶):除靶病灶外的可 测病灶和不可测病灶。

Evaluation of target lesions(一)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癌症化疗新的疗效评价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冯奉仪一.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 细胞毒化疗药是通过肿瘤缩小量耒评价其抗肿瘤作用,1979年WHO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确定了实体瘤双径测量的疗效评价标准。

20多年来,这个标准被国内外的研究者和研究组普遍采用,但WHO的标准存在如下问题:(1)由WHO确定可评价的和可测量大小病灶的改变混为一体,来判断疗效在各研究组间各不相同。

(2)最小病灶的大小及病灶的数量亦无明确的规定。

(3)PD 的定义在涉及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 可测量肿瘤病灶的总和)不明确。

(4)新的诊断病变范围的影像学方法,如CT和MRI己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多年来造成了对于单个药物、联合化疗方案及治疗方法各研究组之间疗效评价存在差异而难以比较,往往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针对以上问题,1994年EORTC (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美国NCI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和加拿大NCI在回顾普遍使用的WHO疗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以后又相继的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和完成尚未解决的问题,直至1998年10月在包括学术界、企业、官方当局的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在WHO疗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采用简易精确的单径测量代替传统的双径测量方法,保留了WHO标准中的CP、PR、SD、PD。

RECIST首次在1999年美国的ASCO会议上介绍,并于同年的JNCI杂志上正式发表。

抗癌药物的疗效评价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目的:(1)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客观肿瘤疗效是试验药物或方案的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决定该药物或方案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体现在II期临床研究中。

实体肿瘤评估-Recist1.1

实体肿瘤评估-Recist1.1
RECIST1.1:
2009年,RECIST标准出现1.1版,主要的不同是:较原先的最多10个病灶、每个器官5个规定为每器官 最多2个目标病灶;增加了淋巴结的评价、对骨病灶等做了特殊说明等
第一章 背景介绍
RECIST标准:
相较WHO标准,RECIST标准用肿瘤直径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更科学、 更简化,减少误差、重复效果好
非靶病灶
新病灶
CR
No
非CR/非PD
No
Not all evaluated不能 No 完全评估
Unequivocal PD不能 Yes/No
明确的PD
Any任何情况
Yes
总体疗效 CR 非CR/非PD NE
PD
PD
第四章 案例分析
1、通常情况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病灶确实存在但比较模糊,无法给出精确地测量值时,可默认为2mm B.基线测量过的病理性淋巴结15mm,在后面的评估中若缩小至8mm,已在 正常淋巴结范围内,无需记录实际测量值 C.若认为病灶消失了,可以记录为0mm D.基线记录的非靶病灶淋巴结,后期淋巴结增大至20mm,应将其纳入病灶总 径和 E.基线中记录的非靶病灶后续随访时已消失,后面随访再出现,可以不用记录, 也不用评估 F:随访时首次观察到大小为9mm的淋巴结应记为非靶病灶
【可测量到的最短径】 : 淋巴结 ➢ CT:短径 ≥ 15mm,并且在基线和之后的随访中,最短径将作为被测量的径线。 ( 螺旋CT应采用 ≤5mm层厚连续扫描)
第二章 肿瘤测量
不可测量病灶:
不可测量病灶:真正无法测量的病灶[脑膜病变、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炎性乳腺 病、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被反复测量和随访的腹部包块和腹部脏器肿大]

抗代谢类新药替吉奥片治疗复发的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抗代谢类新药替吉奥片治疗复发的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价病灶最大径须≥1.0 cm ;查体的体表病灶最大径 学系对本项研究数据以符合方案集 (per-protocol set,
须≥2.0 cm,经 2 位临床医师确认,经 B 超证实并留有 PPS)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资料的人口学特征、一般情
照片);年龄 18~75 岁,性别不限;体力状态:卡氏 况以及基线情况(疗前)进行可比性分析,计数资料采
>0.05
3(5.45) 1(2.13) <0.05
无伴随疾病 及其治疗史
9(16.36) 9(19.15)
>0.05
·343·
1 35 28 >0.05
病灶数量(个)
2
≥3
14
6
15
4
>0.05
>0.05
2.2 疗效 按 PPS 分析,单药组中位至肿瘤进展时间 示,单药组一线治疗优于顺铂联合 5-FU 方案[7]。
3 讨论 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常常难以兼顾延长患者的中
位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两方面。替吉奥最早是由 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制的一种复方抗癌药, 1999 年上市作为一线用药治疗胃癌,后来被用于治疗 头颈部肿瘤、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结肠直肠 癌等的治疗[4-5]。替吉奥是由替加氟和其他 2 种生化修 饰剂吉美拉西、奥特拉西钾 3 种成分按照摩尔比 1∶0.4∶1 的比例组成,属第二代氟脲嘧啶类口服抗癌药,替加氟 为 5-FU 的前体药物,进入体内后通过肝脏 P450 酶转化 为 5-FU 后发挥抗癌作用,其他 2 种成分分别起增加 替加氟疗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吉美拉西为二氢嘧啶 脱氢酶抑制剂,能减缓 5-FU 降解。有报道,单独 5-FU 静脉输注,半衰期仅为 0.22 h,而口服替吉奥片复方制 剂后,5-FU 的半衰期延长至 1.73 h,显著提高了抗癌 活性[6]。奥替拉西钾能特异性抑制肠道黏膜细胞内乳清 酸核糖转移酶,降低 5-FU 在肠道组织内磷酸化,从而 降低 5-FU 引起的胃肠道毒性。吉美拉西及奥替拉西 钾 T1/2 和 Tmax 均与 5-FU 接近,从而能够很好发挥增效 减毒的协同作用。另外,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肾 功能。国内 230 例患者参加的替吉奥片的研究结果显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 -回复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 -回复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回复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引言: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肿瘤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对于肿瘤疗效的评估,一直是临床医生们面临的挑战。

RECIST1.1标准是一种常用的肿瘤疗效判断规范,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标准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RECIST1.1标准?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是国际癌症研究联合委员会(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umor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标准,目的是通过一套统一的评估方法,对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判断。

RECIST1.1是对RECIST1.0的修订和更新。

二、RECIST1.1标准的原则RECIST1.1标准的疗效判定原则包括目标病灶选择、病灶测量、疗效评估和结果报告。

1. 目标病灶选择: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意愿或研究需要,在患者首次评估前确定至少一处可测量的病灶作为目标病灶。

2. 病灶测量:RECIST1.1标准规定了测量病灶的方法和要求,通常使用影像学检查(例如CT或MRI)来测量目标病灶的直径或最长径。

3. 疗效评估:根据目标病灶的直径变化,将病灶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四个类别。

根据病情进展的进度,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4. 结果报告:疗效评估结果应该清晰地向临床医生和患者报告,以指导治疗决策。

三、RECIST1.1标准的应用1. 临床试验:RECIST1.1标准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试验中,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

病灶疗效的准确评估是临床试验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可信的数据,指导新药的推广和应用。

2. 个体化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肿瘤的患者,RECIST1.1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校准recist1.1中文完整版

校准recist1.1中文完整版

RECIST1.1指南正文开始前先将recist1.0与1.1进行对照,明白差异后,再看正文,因此此处将后续的附录1提前放置在此作为引言或者说,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后续如有笔误可联系我同名微信平台告知改正。

附录一recist1.0与1.1对比疾病中的临床试验正越来越利用疾病进展的时间(无进展生存)作为得出有治疗效果结论的终点,而这些也是建立在肿瘤大小的解剖学测量基础上。

然而这些肿瘤终点、客观缓解和疾病进展时间,只有建立在以肿瘤负荷解剖学基础上的广泛接受和容易使用的标准准则上才有价值。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出版了肿瘤评价标准,主要用于肿瘤缓解是主要终点的试验中。

WHO标准通过测量病变二维大小并进行合计介绍了肿瘤负荷总体评价的概念,通过评价治疗期间基线的改变而判断治疗的反应。

然而,在该标准出版后的十几年中,使用该标准的协作组和制药公司通常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技术或在原始文献中提出了不清楚的地方,这就导致了试验结果解释的混乱。

事实上,各种评价标准的应用导致同一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大相径庭。

对这些问题的反应是国际工作组于19世纪中期形成,并对评价标准进行了标准化和简化。

新的标准,也称为RECIST(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价标准)于2000年出版。

最初的RECIST关键特征包括病变最小大小的确定、对随访病变数目的建议(最多10个;每个器官最多5个)、一维而不是二维的使用、肿瘤负荷的总体评价。

这些标准后来被学术团体、协作组和制药工业广泛采用,而该标准的主要终点就是客观缓解或疾病进展。

另外,当局接受RECIST作为这些评价的合适的标准。

1.2为什么要更新RECIST?自从2000年出版RECIST后,许多研究者在前瞻性研究中证实了将二维测量为基础的标准(甚至是三维测量)替换为一维测量的有效性。

除了少数例外(如间皮瘤),一维测量标准似乎在实体肿瘤Ⅱ期试验中更好。

然而大量问题开始出现需要回答和进一步阐明。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

肿瘤疗效判断的recist1.1标准肿瘤疗效评估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Recist1.1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肿瘤疗效判断标准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Recist1.1标准的定义、适用范围、评估指标及具体评估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Recist1.1标准的定义Recist1.1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肿瘤对治疗反应的医学影像评估标准,旨在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治疗后的变化进行客观、量化地评估。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常见肿瘤。

二、适用范围Recist1.1标准适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对于早期肿瘤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影像评估标准,如CT、MRI等。

三、评估指标Recist1.1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肿瘤大小: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测量肿瘤的最大径,计算肿瘤体积变化。

根据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可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四个等级。

2.淋巴结状况:评估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和数量变化,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治疗效果。

3.病灶数目:记录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变化,判断肿瘤是否出现新病灶。

4.临床状况: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疼痛程度、食欲、体力等。

四、评估方法Recist1.1标准采用客观、量化地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影像学检查:采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测量肿瘤大小和数量变化。

2.病灶数目记录:记录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变化,判断新病灶的出现情况。

3.临床状况评估:采用疼痛评分表、食欲评分表、体力评分表等工具,对患者的疼痛、食欲、体力等状况进行评估。

4.综合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五、结论Recist1.1标准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肿瘤疗效判断标准之一,具有客观、量化地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更新--解读RECIST1.1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冯奉仪
2000年公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0版,作为一种抗癌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方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由于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不断改进,尤其是大量的非细胞毒性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对该标准的质疑开始出现。

例如,评价肿瘤负荷是否一定需要10个靶病灶?
对不以客观缓解率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是否需要确认疗效?
以生存为终点的临床试验患者是否一定要有可测量的靶病灶?
非细胞毒性靶向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如何运用RECIST?
如何应用FDG-PET和MRI等新的影像学技术?
如何评估淋巴结?为此,RECIST需要更新。

2009年,RECIST修订版首次公布。

与RECIST1.0版一样,RECIST修订版也运用基于肿瘤负荷的解剖成像技术进行疗效评估,故被称作1.1版,而不是2.0版。

RECIST 1.1版具有循证性,以文献为基础,采用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实体瘤临床试验数据库中6500例患者、18000多处靶病灶的检验数据,主要针对靶病灶的数目、疗效确认的必要性及淋巴结的测量等方面作了更新。

解读:可测量靶病灶数目
在RECIST1.1版中,用于判断疗效的可测量靶病灶数目从最多10个、每个器官5个改为最多5个、每个器官2个。

该标准规定,可测量的靶病灶包括:在5 mm薄层CT上长径≥10 mm、淋巴结短径≥15 mm;在对比度良好的胸部X线平片上长径≥20 mm;体表病变,如弯脚测径器可测量的皮肤结节等,若≥10 mm也可作为可测量病变,应通过有标尺的彩色照片明确标示其大小,若成像技术能评估应首选成像技术评估。

不可测量的非靶病灶是指确实不可测量的病灶,如软脑脊髓膜病变、腹水、胸膜心包膜渗出液、炎性乳腺癌、皮肤或肺的癌性淋巴管炎、成像技术不能重现的腹部肿块或包块等。

该标准还新增了短径≥10 mm、<15 mm的淋巴结为有病理意义的淋巴结。

可测量病变中特别提到了骨性病变、囊性病变和已局部治疗病变。

骨扫描、PET和X线平片不可用于测量骨病变,但可用于确定其存在与消退。

对于伴有可识别的符合可测量标准的软组织病变的溶骨性或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如果可用断层成像技术(如CT或MRI)评估,则可作为可测量靶病灶。

非囊性病变和囊性病变同时存在时,应首选非囊性病变作为靶病灶。

若病变位于先前放疗或局部治疗过的区域,则不视为可测量病变,除非其出现进展。

在以客观缓解率(ORR)为主要研究终点的Ⅱ期临床试验中,要求所有入组患者必须至少有1个可测量的靶病灶,最多5个,每个器官2个,尽可能代表所有受侵的器官。

应选择CT或MRI重现性好、能反复测量的病灶, 并推荐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复核确认。

但对于以至疾病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率等疾病进展(PD)指标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不强调一定要有可测量的病灶,只有不可测量的非靶病灶者也可入组。

解读:疾病进展定义
根据RECIST1.1版,PD的定义不仅仅为原靶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还包括其绝对值增加5 mm,出现新病变也视为PD。

另外,该标准对非靶病灶PD也作了进一步细化。

目前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以PD作为研究终点。

根据RECIST1.1版,多个靶病灶中的单个病灶消失后又重新出现不足以证明其为PD,而是需要所有病灶的长径总和达到PD标准或其绝对值增加5 mm。

当一个靶病灶在随访中散裂为多个病灶时,应将各单个病灶长径相加。

当多个靶病灶融合时应取其最大长径。

出现明确新病变如脑转移者,不管基线时是否进行过脑部成像检查,都评价为PD。

因健康状况下降而中止治疗者,如无靶病灶/非靶病灶的客观证据,则不能评价为PD,而是症状恶化。

即使在中止治疗后,仍应尽一切努力记录病情的客观进展情况。

当患者仅有不可测量病灶时,确实不容易定量检测其肿瘤负荷的增加。

此时若要评价患者病变的明确进展,可以采用一种有用的模拟测试,以确定基于不可测量病灶的总肿瘤负荷增加量是否相当于符合PD标准的可测量病灶的增幅(肿瘤负荷增加73%等于可测量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

例如,胸膜渗出从少量增加到大量,癌性淋巴管炎从局部进展为弥漫,或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足以要求改变治疗方法。

解读:新影像学技术价值
RECIST1.1版指出,疗效评价时若要在肿瘤解剖体积测量的基础上增加功能评估尚待积累大量数据。

功能评估可补充用于新病灶评价。

目前,对于胸部病灶,首选的疗效评价成像技术为对比度良好的X线平片和CT,X线平片对新病灶的分辨率与CT相比较差,CT比MRI更适合用于评估。

CT是目前RECIST中最常用的疗效评估手段和重复性较好的解剖学成像技术,进行胸、腹、盆腔扫描时应遍及所有的感兴趣解剖范围。

CT扫描的厚薄变化可影响病变的测量和对新病变的检出,其标准应为5 mm薄层CT,因其可显示所有的10 mm可测量病灶。

随访采用的成像技术必须与基线相同,以保证肿瘤测量的重现性。

基线未作CT扫描而出现的病变均视为新病变,提示PD,因此基线CT扫描的范围应包括原发灶、所有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及所有体征和症状出现的部位。

在某些情况下可采用MRI,如全身扫描。

MRI有良好的对照、立体和时间分辨率,但影像采集包含了各种变量,大大影响了成像质量、病变的能见度和测量。

超声检查由于操作独立,其结果必然是主观的,不能保证每次采用的技术和测量方法都相同,在后期独立评估时不能重现,因此不能用于测量病灶的大小。

若超声检出新病变,建议通过CT或MRI 证实。

内镜可用于证实病理CR或明确病理CR后的复发。

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评价肿瘤客观疗效的指标,但若基线值高于正常水平,评价CR时其水平必须正常。

组织细胞学在某些病例中用于区分残留病灶的PR或CR,鉴别治疗期间出现的渗出是治疗副作用导致还是PD。

目前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FDG-PET)等功能成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无法完全代替解剖成像技术用于评估疗效。

尽管FDG-PET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期和残留病灶检测,但将其加入肿瘤解剖体积测量评估疗效尚缺乏数据支持。

在新病灶出现时,PDG-PET检查可补充CT扫描用于评价PD。

基线FDG-PET为阴性、随访为阳性是出现新病变的信号。

如无基线PDG-PET,而随访中出现PDG-PET阳性但未被CT证实,则应增加随访CT扫描,如此部位确实出现新病变,PD日期应为首次出现PDG-PET阳性的日期。

若随访PDG-PET阳性病灶与此前的CT扫描所示病灶部位一致,而且解剖成像显示其为非进展,则不能评价为PD。

其他
有病理意义淋巴结疗效评估RECIST1.1版将短径<10 mm的淋巴结视为正常淋巴结而不给予记录和随访。

短径≥10 mm和<15 mm的淋巴结被视为有病理意义的不可测量非靶病灶。

CT扫描中短径≥15 mm的淋巴结可作为有病理意义的可测量靶病灶,疗效评估时靶病灶总数目可将其包括进去。

应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将淋巴结作为靶病灶进行疗效评估,
则在基线及随访中淋巴结应在同一解剖区域,淋巴结即使缩小到<10 mm的正常范围,其总长径之和也不能记录为0。

在评估CR时必须确认每一个淋巴结均<10 mm。

疗效确认的必要性对于以ORR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临床研究,必须进行疗效确认。

但以总生存(OS)为主要研究终点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不再需要疗效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