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学说连线选择页面风格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内容提要: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人民严密相随的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它起源于赣南客家、流传和开展于赣南客家。
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单纯、演唱自由,自娱自乐性与即兴性强,是实用性和表现性于一体的一种地方民间歌唱艺术形式。
客家山歌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功用价值强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异卉。
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表现手法价值分析一、赣南客家山歌赣南地处XX的最南部,今系指XX市所辖的十九个县〔市〕,计面积约四万八百余平方公里,人口近八百万。
这里紧接北回归线,纬度较低,山地丘陵纵横,河谷众多,受亚热带森林气候的影响,土地肥沃,林木茂密,因而向来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法。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赣南客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开展长河中创造了极富赣南客家特色的赣南客家山歌艺术。
赣南的客家山歌是一种自由的即兴编唱、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歌,其风格刚健粗暴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客家人常年生活于山野河谷处,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随编随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的客家民间歌曲。
赣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是赣南客家山歌倾吐芬芳的沃土。
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抒发客家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创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山歌完全可以根据人们自己内心感情的需要,即兴自编自唱,从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灵活。
赣南客家山歌和其他山歌一样,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功用意义。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劳动人民严密相随的一种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浅谈客家山歌的意义与教学方法

浅谈客家山歌的意义与教学方法作者:黄秀贤来源:《成长》2019年第06期摘要:客家山歌的语言风格鲜明,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充分体现客家人的民俗习惯。
江西省的铜鼓客家山歌吸纳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内涵,综合其本身的歌曲感染力,具备强烈的表现能力。
客家山歌语言淳朴方言化、口语化特色鲜明,歌颂风格较为原始直白,体现表演者即时的情绪。
在开展铜鼓客家山歌表演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探究客家山歌的语言特色、唱法节奏、语调风格等,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为客家山歌的教学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铜鼓;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教学当代国人都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客家文化以民族传统文化的身份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许多文化精华都具有传承价值。
客家山歌作为民俗天籁,引入学校教学课堂,可以启发中小学生的音乐天赋,适宜进入中小学课堂。
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针对这一文化的传承性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措施,收效颇丰。
但是目前仍面临着长期良好发展的转折问题,如何使客家山歌以实践技能的形式落实与课堂教学,将其与课程知识相结合,还需要教育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发扬传统民俗的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成长。
客家山歌的课堂教学是全国各地民俗文化步入课堂的一个典型,反映了国家教育对传统精华文化的重视与弘扬。
1 “客家山歌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圣地,也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战场,学校的音乐教学为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提供了便利。
客家地区学校将客家山歌引入课堂,除了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现实意义外,还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1.1 极大促进青少年对客家山歌的了解在现实中,由于近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导致客家山歌的传承出现困难,在客家地区客家山歌的传唱者年龄均偏大。
青少年群体中极少有喜爱歌唱传统山歌的,对客家山歌的了解程度不高,因此,传承与发展变得愈加艰难。
将客家山歌导入课堂,从山歌的历史形成、发展历程、社会地位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客家山歌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深入了解客家山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其唱法、节奏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把握。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客家山歌剧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它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融入其中。
在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值得分析的地方。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注重自然与景观的表现。
山水相连的客家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景,这种自然风光常常成为舞台美术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舞台上,通过山川、水流、村庄等元素的表现,能够为观众呈现出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氛围。
通过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布景设计,舞台美术能够使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进一步加深对客家人民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注重色彩和光线的运用。
舞台美术中,色彩和光线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客家山歌剧常常会采用明亮、鲜艳的色彩,以及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来突出舞台上人物、道具和背景的形象,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色彩和光线的配合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表达的情感,加强舞台效果。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还注重舞美效果的创新和表达手法的丰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舞台美术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创新和尝试。
在客家山歌剧中,舞台美术常常会利用投影、音效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景物和人物变得更加逼真和生动。
通过这些手法,舞台美术能够更好地表达剧情和情感,进一步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具有自然与景观的展示、历史与文化的呈现、色彩与光线的运用以及舞美效果的创新等特点。
这些方面的设计和表达,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和感受,更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客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

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作者:贺明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赣南客家山歌,虽然大部分为口头即兴创作,但其中的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哲理性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它不仅具有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也有岭南灿烂人文景现的深刻烙印。
赣南山歌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弘扬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延伸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支艺术珍宝和奇葩。
关健词: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勤劳善良的客家民族,喜欢用心灵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漫步林间小道,客家人开口就唱、张嘴就啍。
一曲曲远久悠长的山歌,信手拈来,被他们唱的是小草含羞,花儿低头。
如歌如诉,荡气回肠。
时而在林间激情,时而在心头缠绵。
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山歌,成了客家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心灵的慰籍。
本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艺术手法进行粗浅的分析。
希望对研究客家文化人士提供帮助。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特点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的山歌有同样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赣南山歌与其他民族的山歌歌词押韵一样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山歌比较,其歌词的押韵度是一样的。
即尾字韵律相同。
所不同的是: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格律不同,它有五句7字律和7字4句律等形式。
(二)即兴式口语化同其他民族山歌相似或相近赣南客家山歌源于生活,歌唱于生活。
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出于对劳动压力的释放,即兴高亢几句,用于减轻劳动重负,释缓劳动疲惫。
也或思念心中情人,激情演唱。
表达对情人的思绪。
这些山歌虽然是口语化即兴演绎。
但也具有深刻的文化韵蕴和民间音乐艺术内涵。
其他民族山歌也一样,田边、地头、林间等,都有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欲望。
(三)歌词大众化,男女皆会,老少皆宜赣南客家山歌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产物。
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娱乐的工具。
过年,闹元宵,婚嫁丧娶,砌屋上新。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客家山歌剧是一种具有浓郁客家民俗风情的地方戏曲形式,它包含了山歌、剧情和舞蹈等元素,舞台美术在客家山歌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的分析。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舞台布景方面注重再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风貌。
舞台布景通常以客家村庄、田园风光和山水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搭建和舞美效果,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
舞台布景中也融入了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如客家四大传统行业中的农耕、织布、制瓷和木偶,以及客家民居中的石头、砌墙和瓦片等,展现了客家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在道具和服装设计方面,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也注重展现客家人的朴实和务实特点。
道具方面,舞台上通常会出现与农耕、制瓷等传统行业相关的道具,如犁、陶罐、织布机等,这些道具不仅为演员们的表演提供了支撑,更加丰富了舞台画面。
而服装方面,演员们通常身穿传统的客家服饰,如蓝布衣、竹制帽等,这些服饰的设计体现了客家人的朴实和勤劳精神,同时也与舞台布景相协调,形成整体的美感。
灯光设计在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灯光的变化能够烘托出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情感,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客家山歌剧中,灯光的运用通常以明暗的对比为主,通过调整照明的强度和角度,使舞台上的人物和道具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更好地展现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感情。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舞台布景、道具和服装设计以及灯光运用等方面都以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风貌为基础,通过再现客家文化的细节和特色,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
舞台美术的精心设计为观众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文化上的沉浸,使得客家山歌剧在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同时具备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浅谈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作者:袁小夏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7期【摘要】客家山歌悠久的历史、灵活多样的表演形式、个性鲜明的曲调、完善的表现技法、丰富的内涵,都使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来解析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客家山歌;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一、客家山歌的简介客家人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不断迁徙,从北到南,沿途经过江西赣南、福建等地,大部分的人就在这些地区停下安顿。
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连城、宁化还有梅县地区都聚集了大批的外来民众,这些人将自己称之为“客人”。
众所周知,歌曲起源于劳动。
那时的人们劳作一天后会放声歌唱来释放劳累与压力。
从刚开始的不成曲调,到后来有意识的赋予旋律音调,在群众中传唱。
随着时间的发展,客家山歌流传的地域也越来越为广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梅州地区有着“山歌之乡”“客都梅州”的称号。
二、客家山歌的表演形式(一)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1.独唱运用清唱的歌唱形式,一个人独立吟唱。
这类唱法在种类上属于劳动之余形成的山歌,最具代表的是“号子系列”,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纤夫的号子“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栓,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
”这种唱腔浑雄有力,反应出人的内心感情。
2.对唱对唱又名“驳山歌”,以男女在山上对驳情歌的形式演唱。
可以尾尾对唱,也可以各唱各的,大多数的对唱形式都是对唱,一人一句。
这种形式的山歌大多都是为了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男女一人一句,意境含蓄、耐人寻味、把无影无形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4]。
3.尾驳尾对唱所谓的尾驳尾对唱就是一个人先唱,然后后一个人接着上一个人的最后一句开头,接唱三句,依次循环下去,这样的唱法一般演唱时间比较长,多用于“打擂台斗歌”。
4.山歌小组唱、表演唱这种形式的唱法就是经过创作者的仔细思考,斟酌所创作出来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形式。
这种形式的表演需要由一个主要的人物领唱,后面的人分组合唱、和唱,还有兼带表演动作,这种形式经过发展变成了现在专有的山歌剧。
浅析赣南民歌艺术特点以及现代文化传承

浅析赣南民歌艺术特点以及现代文化传承1、赣南民歌独特的艺术特征赣南民歌刚健粗犷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并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等许多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赣南民歌不仅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国内各族人民的高度赞赏。
由于受地理条件以及客家人的传统的宗教观念和保守思想的影响,至今不少的赣南客家人在语言和生活礼俗上都仍然保留着原有的独特性,对赣南民歌的音乐色彩有着巨大影响,从而产生了赣南民歌几大色彩区。
1、南部色彩区:这里与粤北相临,语言接近客家方言,民歌似说似唱,语调旋律较重。
2、东北部色彩区:以客家居民为主,语言受赣语系大,民歌基本音调以赣南山歌、灯歌为主导地位。
3、中部色彩区:多为丘陵地带,民歌韵调和调子成分大,山歌旋律优美,语言复杂多样,但平近易懂。
赣南民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乡土文化气息浓郁,有以表现男女爱情,展现劳动人民宽广乐观胸怀或朴实高尚情操的“山歌”;有用来祈求人寿年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灯歌”;有音调高亢悠长的劳动“号子”;有曲调朴实,泥土气息浓厚的“小调”;有在特定节日或时间表演,思想性和风俗性强烈的“风俗歌”等四种形式组成。
2、赣南民歌所面临的问题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深入人心。
如何保护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民俗艺术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为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快餐音乐、流行音乐冲击着民俗传统文化。
民俗民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具体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赣南客家山歌是在传统的农耕劳作中起源发展起来的。
随着劳动方式的转变和思想方式的变化,赣南民歌在创作上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2)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民歌曲风和强调难以满足如今广大群众的口味和审美标准。
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歌,如何融入现代因素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3)民俗文化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也是当下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如何展开专门的赣南民歌课题研究,如何让青少年爱上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民歌艺术的影响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强, 具 有 浓 烈 的生 活 气 息 是 山 野 田 间最
、
赣 南 客 家 山歌 起 源
效 果脆 亮坚 实 , 形成 了脆 、 直、 甜、 润、 水 的 音 色 特 点 ,其 音 调 根 据 方言 的语 气 语
式 变 化 而 形 成 一 种 特 有 的 声 腔 艺 术 这 就 要 求 发 声 位 置 的集 中于 ; 隹确 性 。 有 些
乐 句 较 长 要 一 口气 唱 完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这就要 求演 唱时要调 节好 呼 吸状态 , 充
分 利 用 腹 肌 与 横 膈 肌 的 控 制 力 量 。均 匀 平 稳 的 ~ 句 一 口气 的 完 整 演 绎 ,切 忌 在
全 曲 的 发 挥 。 这 就 要 求演 唱 者 声 门 积 极
闭拢, 同时 软 腭 与 小 舌 头 抬 起 贴 紧 咽 壁 , 向 下 叹着 唱 , 使 气 流 转 变 为声 波 , 在 高 位 置 的 头腔 得 到 共 鸣 , 唱 出有 弹 性 有 张 力 、 集 中明亮的声音 。 三、 结 语 赣 南 客 家 山歌 因语 言 、 地 域环境 、 风
山 歌 来 表 达 如 : “ 高岭埂上打 呼咒 , 细 妹 屋 家 吃 晏昼 : 细妹听到 呼咒响 , 筷 子 一 扔 碗 一丢 。 ” 表 现 了细 妹 听 到 情 郎 哥 唱 山 歌 的 哟 嗬 声 ,就 再 也 无 心 吃 饭 的 天 真 活 泼
调 幽静音量小且 婉转动人 ,多用于室 内 演唱, 运用 得 不 是 很 多 。 假 嗓 与 本 嗓 在 歌
客家山歌文化知识

客家山歌文化知识关于客家山歌文化知识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
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
下面是介绍客家山歌文化的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一、客家山歌简介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主要流传于梅州、河源、惠州、赣州、龙岩、韶关各县以及深圳的盐田、龙岗、石岩、观澜,漳州、湛江廉江、茂名电白、汕头潮阳、潮南、汕尾陆河、陆丰,揭阳揭西,潮州饶平,广西的贺州、博白、陆川,海南儋州南丰,湖南炎陵、浏阳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她曲调丰富,大致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二、来源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
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
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
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三、客家山歌形成背景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关系,终日作业于田野山岭之间,并且男女俱出,没有“男子事于外,女子事于内”的严格差别。
客家山歌 介绍词

客家山歌介绍词客家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独特的传统音乐形式,以客家人为主要传承群体。
它源于中国古老的歌谣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征。
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客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情感寄托,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山歌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旋律优美动听。
旋律多以柔和、婉转的方式表达,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它的旋律简单、朴素,常伴以长嗓、长音和大小调来描绘情感变化,给人以深厚的艺术印象。
它通过沉静或激昂的旋律,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思念、对爱情的期盼、对家乡的眷恋等情感,使人们在欣赏它时往往共鸣颇多。
另一个客家山歌的特点是它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
歌词常常以客家方言为基础,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心灵世界。
一些山歌歌词用于抒发对生活的喜悦,歌颂自然风光和丰收的喜悦;一些山歌歌词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还有一些山歌歌词通过夸张手法和幽默的对比,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不满,具有讽刺意味。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歌词,它们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们在欣赏时仿佛置身于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此外,客家山歌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
它不仅可以独唱,还可以伴奏以及合唱。
在演唱形式上,有的山歌要求演唱者扮相特定的角色并服饰,使得演唱更具戏剧性和视觉效果。
在伴奏上,山歌常常伴以小提琴、板胡等民族乐器,并配以鼓点,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
尤其是在合唱方面,客家山歌的合唱形式丰富多样,有四人、六人、八人等不同的合唱组合,更能凸显其饱满的音乐效果。
客家山歌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还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热爱。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引起了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它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弘扬和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客家山歌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特色鲜明的传统音乐形式。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客家山歌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关注和热爱。
而其中,舞台美术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该剧注入了无限的魅力和艺术气息。
首先,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在选材上非常精准。
如在舞台布景的选择上,通常以客家民居为原型,表现出客家人民的朴实和质朴。
在舞台道具的选择上,则着眼于细节,注重原汁原味的本土风情。
比如,常会采用竹编、瓢箪等手工艺品来装点舞台,以此彰显客家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在构图上也非常出色。
舞台背景经常采用桥、梯田、竹林等客家地域元素,把观众引入一个栩栩如生的客家山村。
同时,也会运用画面的虚实变化,巧妙地展现出客家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使观众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客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再有,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
以红、黄、绿等鲜明的色彩为主,突显出客家民俗文化的强烈气息,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例如,在山歌剧《相思谱》中,浓烈的红色显得极富热情和浪漫;而在《乡音》中,则运用了浅黄、淡绿等柔和的色彩,配以山水画般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恬静清幽的境界。
最后,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在细节处理上更是精益求精。
每一个服装、道具、背景等元素,都能体现出制作者对客家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对艺术表现的高度追求。
例如,在《大寨小院》中,舞台上破旧的田横、土炕、土狗等细节处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客家农民的生活现状,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共鸣。
总之,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匠心独运的细节处理,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深刻展现了客家民族的独特文化精髓。
论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

论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作者:韩瑜来源:《传播力研究》2017年第08期摘要:在江西赣南地区,有一种深爱人民群众喜爱的客家山歌。
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娃娃,无论男女,不择场地,张口就唱,触景就啍。
这种流传在民间,盛行于乡里的中国地方优秀传统艺术,是盛开在赣南客家人民心中美丽的艺术奇葩。
关健词:赣南;客家山歌;演唱艺术作为赣南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地方民族精神美味大餐,赣南山歌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族文件底蕴。
它产生于坊间,流唱于民间群众生活的大舞台。
它来源于生活,歌唱着生活的精彩和爱情的美好。
渊源流长的优美旋律,率真豪气的动人语言,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体验和感知赣南山歌的艺术特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文本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进行粗浅探究。
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起源赣南客家山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它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
受中原历史文化的影响,使得赣南客家山歌有着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
这种被誉为“岭南奇葩”的我国民间民族音乐经典,其起源是中原悠久历史文化在赣南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延伸。
据专家考证,赣南客家民系的先祖,本是为逃避战乱、自然灾害或瘟疫等,千里迢迢从中原流漓迁徙而来至赣南。
离乡背井的思愁从来就没有从先祖们的心头抹去。
在赣南客家山歌的发展进程中,不少沿袭了《诗经》的韵味及风格。
同时也不乏唐诗律绝和宋词格律的薰陶。
多种韵律融合,使赣南客家山歌在继承中原历史文化传统,独具鲜明地方特色中又充满着大自然泥土的芬芳。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社会历史意义赣南客家山歌,是赣南客家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生活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赣南客家山歌以其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深刻的展示了赣南客家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赣南客家民族聚居的地方大多为山林陡峭的山坡。
群众在生产劳动和出行负重,不管男女老少都会自娱自乐的哼哼几声俚歌号子。
用以鼓舞士气和增加自身内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颇具音乐色彩的民谣号子,逐渐演变成了客家山歌。
当代赣南客家山歌的传承及其发展

当代赣南客家山歌的传承及其发展据考证,赣南客家族群是曾经生活在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的汉人们南迁到江西地区后,逐渐与当地人群融合而形成的群体。
因而,赣南客家山歌不仅有着北方民歌刚健的风格,也有着南方民歌婉约的特色,在我国民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有着很强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
因此,在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我们更应当肩负传承赣南客家山歌文化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拟从赣南客家山歌的历史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入手,着力探究当代赣南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方略。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文化价值(一)赣南客家山歌的历史人文价值首先,赣南客家山歌体现了客家族群的民族精神。
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指出:“在世界历史的行程中,一个特殊的民族应该只是当作一个个人,民族精神就是各民族的道德生活,他们的政府、他们的艺术和他们的宗教的特殊性……现实的国家就在这种特殊性中,包括战争等等都被这个民族精神所鼓舞,甚至民族的艺术、科学和机械的技术都有民族精神的印记。
”赣南客家山歌种类多样,有灯歌、号子、小调、风俗歌等,表现内容从客家人民的日常生活到生产方式,从历史叙事到个人情感,集中展示了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刻苦耐劳、崇文重教、敬祖睦宗和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同时,赣南客家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录与见证着赣南地区客家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等,对于研究客家社会的迁徙与发展史、社会生活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赣南客家山歌具有时代性意义。
在封建社会,生活在赣南地区底层的客家民众面对压迫与剥削,用山歌控诉地主阶级、反抗剥削;充分体现了赣南客家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向前、开拓进取的坚韧个性以及务实乐观的精神特质。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扩展红色运动”中,赣南客家山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当兵就要当红军》、《盼望红军回家中》、《红军哥哥你慢慢走》、《苏区干部好作风》、《十送红军》等歌曲对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树立革命传统作风乃至瓦解敌军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乡村风俗游中的传唱研究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乡村风俗游中的传唱研究作者:王琴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07期摘要:赣州不仅是红色故都和客家摇篮,而且还是江南宋城和阳明圣地,赣南山歌是穿越赣州历史的声音,有着经典的红色圣地与生态绿色家园,更是成为乡村风俗旅游和网红打卡的重要载体。
赣南客家山歌凝结了赣南客家人民的智慧,也是对赣南客家劳动人民淳朴生活的真实写照。
推动乡村风俗旅游的发展,加强赣南客家山歌的传唱,不仅能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能促进游客对当地客家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态度的了解。
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专业和方向,结合笔者对赣南客家山歌的理解,对其艺术特点以及如何在乡村风俗游中传唱进行研究。
关键词:赣南客家山歌;艺术特点;乡村风俗游;传唱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的民歌中,赣南客家山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其是一种主要采用赣南客家方言演绎的地方民间艺术。
在乡村风俗游中,加强赣南客家山歌的传唱,需要切实掌握其艺术特点,并在发展乡村风俗游中,采用赣南客家方言来演唱,帮助游客更好地感受赣南客家人的生活内容、情感世界。
赣南客家山歌不仅有着高扬的音调,而且还有着绵长的声音,虽然没有北方山歌的高亢激昂,也没有江南民歌的含蓄甜美,但是有着平缓流畅的曲调旋律,有着较高的音区和较窄的音域。
(一)调式音阶就调式而言,赣南客家山歌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作为其基本调式,而使用最为频繁的就是徵调式和羽调式,而宫调式较少,其余调式则更鲜有。
这是因为赣南客家山歌是结合方言语音和语调即兴创作而来,旋律中经常会加入一定的偏音,从而模仿客家方言的语音与语调,使其山歌特色更具民族性与地域性。
就音阶而言,其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和四声音阶,其次是六声音阶,而三声音阶采用较少,五声音阶最为常见。
五声音阶分别包含了“宫”“商”“角”“徵”“羽”5个音,其中,骨干音主要是“宫”“商”“羽”。
(二)句式结构赣南客家山歌在句式结构方面具有丰富、灵活多变的特点,且结构和创作灵感与创作者的才能紧密关联。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客家山歌剧是粤剧的一种分支,充满了客家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客家山歌剧的舞
台美术中,常常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通过舞台布置、服装造型、道具器材等方面的设计,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展现客家山歌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布置非常重要。
舞台布置应当以客家山区的自然风貌为主题,突出
山林田野、溪流丘陵等元素。
利用山川瀑布、村庄田园、农田杂木等布景,让观众一眼就
能感受到客家山乡的自然景色和民俗风情。
还可以通过灯光、幕布等造型和效果的变化,
创造不同场景的空间感。
客家山歌剧的服装造型也很独特。
舞台上的演员通常会穿上客家传统的服装,如客家
女子的蓝色上衣、铁角帽、白色裙子等,男演员则穿着黑色上衣、白色裤子、土皮帽等。
这些服装造型不仅展现了客家人民的朴实和坚韧,还彰显了客家人的独特风采。
道具器材在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常会使用农具、瓦罐、棍子、樽坛等道具,以凸显客家山歌剧中的生活场景和民俗氛围。
道具的运用还可以为剧情
的展开提供支撑,增强舞台效果。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通过舞台布置、服装造型和道具器材等方面的设计,将客家山
区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以及人民的生活场景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些设计紧密结合了剧情
和内容,展示了客家山歌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舞台美术的精心设计也为演员的表演
提供了更好的舞台支持,使剧情更加生动、感人。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不仅满足了观众
对美的追求,更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客家山歌剧是客家民间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美术舞台表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山歌剧美术舞台表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的特点在于其内容注重表现客家人的生活和情感。
客家山歌剧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往往选择真实客家民居为背景,营造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舞台上常见的民居瓦房、土灶、竹架等布景,展现出了客家人勤劳朴实的生活场景。
客家山歌剧也会通过布景和道具的设置来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情感冲突,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色彩运用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客家山歌剧中常常运用明亮的色彩来渲染舞台画面,使得整个舞台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朴实的民俗风情。
在服装和妆容的设计上,也会采用大红、翠绿、鲜黄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既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又能够增加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客家山歌剧还会运用特殊的灯光技术来体现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情感,使得整个舞台美术更加生动鲜活。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布景和道具的运用上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客家山歌剧在布景设计上会选择具有浓厚地方风格的道具和布景,如茅草屋、土灶、稻草箩等,将客家人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道具的运用上,客家山歌剧也常采用传统的农具、民间工艺品等作为道具,以丰富舞台画面,增加视觉冲击力。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在舞美设计上追求艺术和实用的完美结合。
客家山歌剧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往往会注重艺术效果和实用性的结合,既要考虑到整体的舞美效果,又要兼顾到演员的舞台表现和观众的视觉享受。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设计会从多个方面全面考虑,力求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以乡土为背景,以情感为灵魂,通过色彩、布景、道具和舞美设计的统一表现手法,在舞台上展现了客家人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首先,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以山水为主题。
山水是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客家山歌剧舞台中,经常会出现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将观众带入到一个诗意盎然、山清水秀的客家世界。
山水画的创作通常采用浓墨重彩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
其次,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还注重造型艺术。
台上的人物造型,包括服装、头饰、鞋子等都是客家传统文化中的代表,这些都能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
剧中的人物造型多种多样,有的是宫廷贵族,有的是百姓,有的则是山民。
这些人物造型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使人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文化。
另外,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还注重光影效果。
舞台上的灯光经常会变换,配合剧情和节奏的变化,使舞台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光影效果的使用还能起到突出重点、加强氛围的作用,使观众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剧情之中。
最后,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还注重空间布局。
整个舞台分为多个区域,分别用来表现剧情中的不同场景。
不同场景之间的转换通过灯光、声音、道具等多种手段来实现,使现场观众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感受,并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总的来说,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构成,以山水画、造型艺术、光影效果和空间布局为主要表现形式,它们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整个舞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运用和整合,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

分析客家山歌剧舞台美术客家山歌剧是一种表现客家民族文化和生活的舞台艺术形式,而舞台美术作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承担视觉传达、营造氛围、增强表演效果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进行分析。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主要包括舞台装置、服装和妆容、灯光布景等方面。
首先是舞台装置,它通过布景、道具等方式展现舞台背景和环境,为观众提供一个具有客家特色的空间体验。
在客家山歌剧中,常见的舞台装置有山川、村庄、农田、水塘等,以及一些地方建筑或民居等。
其次是服装和妆容。
客家山歌剧旨在表现客家人的生活,因此舞台服装和妆容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
男性演员常穿着宽松的蓝色长袍,加上宽边帽、长靴等,展现出朴实、勇敢的形象;女性演员则穿着色彩鲜艳的对襟衫和裙子,戴着花饰,给人温柔、美丽的感觉。
而妆容方面,女性演员采用红色脸谱和浓妆,以突出表演效果和角色特征。
最后是灯光布景。
灯光的运用可以改变舞台的氛围和节奏,为观众创造出不同的表演效果。
客家山歌剧中常见的灯光布景技巧包括调色、投影、照明等。
在表现夜晚场景时,常使用暖黄色的灯光照射舞台,营造出温暖、宁静的氛围;而在表现战争场面时,则可以采用明亮的白光或红光,以增强紧张、激烈的效果。
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通过舞台装置、服装和妆容、灯光布景等手法,展现出客家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貌。
它以朴实、自然的风格,突出了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的特点。
舞台美术也与剧情、音乐、演员的表演相协调,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感人的艺术画卷。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现代化的舞台制作技术下,客家山歌剧的舞台美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可以融入现代化的灯光设备、影像投影技术等,提升舞台的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也可以通过舞台装置、服装和妆容的设计,更加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注入更多时尚元素,使得客家山歌剧在舞台美术上与时俱进。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

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作者:廖明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民族音乐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从阐述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入手,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赣南山歌;客家山歌;演唱艺术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67-01赣南客家山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赣南客家山歌的研究需要对于其演唱艺术进行合理的分析。
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赣南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赣南客家山歌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原文化影响深、创新能力很强、受众范围相对集中等环节。
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赣南客家山歌特点进行了分析。
(一)受中原文化影响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深是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之一。
众所周知客家山歌通常被我国音乐界称之为“岭南奇葩”,并且赣南客家山歌也是我国著名的民歌歌种之一,对其源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是由中原文化延伸而来。
举例来说,在赣南客家山歌的发展过程中红其有部分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与此同时还受到了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这导致了赣南客家山歌的特点和中原歌唱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与此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二)创新能力很强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音乐技术的进步与社会整体水平发展,客家山歌曲调和内容开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革新。
这首先体现在2006年客家山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受到了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及音乐界人士的关注,最终是恶客家山歌得到快速发展。
另外,赣南客家山歌的创新能力很强还体现在《等郎妹》、《山魂》、《桃花雨》等一批新的客家音乐的出现,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赣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水平。
(三)受众范围相对集中受众范围相对集中对于赣南客家山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赣南客家山歌
赣南地处江西的最南部,今系指赣州市所辖的十九个县(市),计面积约四万八百余平方公里,人口近八百万。这里紧接北回归线,纬度较低,山地丘陵纵横,河谷众多,受亚热带森林气候的影响,土地肥沃,林木茂密,因而向来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法。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常年生活在这里的赣南客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极富赣南客家特色的赣南客家山歌艺术。赣南的客家山歌是一种自由的即兴编唱、乡土气息浓郁的民歌,其风格刚健粗犷而又清新动听,高亢激越而又朴实平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于客家人长年生活于山野河谷处,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随编随唱,能够直接抒发感情的客家民间歌曲。赣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是赣南客家山歌倾吐芬芳的沃土。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抒发客家人们的内心思想情感,所以在山歌的创作手法上就打破了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山歌完全可以根据人们自己内心感情的需要,即兴自编自唱,从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就有了更大更广的空间,显得更加自由灵活。赣南客家山歌和其他山歌一样,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的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功用意义。
3.赣南客家山歌的种类繁多,表现容上也讲究丰富性与多样性。客家山歌的表现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直接结合,反映的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客家人的山间劳动、田间劳作、寻觅同伴、叙述相思、倾吐爱慕之情等方面。赣南客家山歌的种类主要有:灯歌、号子、小调、风俗歌等。灯歌是用来祈求人寿年丰的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其特点是用锣鼓唢呐伴奏,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曲调丰富、优美动听,生动活泼,一般都是在春节后几天“出灯”,直至元宵节“送灯”;号子是在林区,伐木号子和排工号子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山歌形式,溜木号子最有代表性,溜木号子音调高亢悠长,曲调简单但富有号召力;小调非常丰富、曲目繁多、风格各异、曲调朴实而富有泥土气息,小调主要是表现爱情内容,也有表现劝人行善或带知识性娱乐性的内容;风俗歌较少,大致有年歌、婚礼歌、丧歌等。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
———————————————————————————————— 作者:
———————————————————————————————— 日期: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学说连线选择页面风格
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分析作者:
二、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劳动人民紧密相随的一种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多出现在客家人的日常劳动生产生活中,或是寻觅同伴时,以防虎豹伤人时;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述幽怨,或泄愤怒,更多地是用于表达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之情。从总体而言,在艺术上,赣南客家山歌的音调特点是起音高,最高音一般只在第一句中就出现,第二小节往往有个高音拖腔,然后逐渐下行至主音结束。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赣南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是自秦朝开始尤其是唐宋时期由中原地带经赣北、赣中辗转迁来的“客籍”。由于地理条件和客家人的传统的宗教观念和保守思想的影响,至今不少客家山歌在语言和生活礼俗上都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独特性,并对山歌有着重要的影响。大体上,赣南客家山歌可以划分为三大色彩区。(1)南部色彩区。语言与广东梅县地区十分接近,山歌似说似唱,语调旋律较重;(2)中部色彩区。山歌韵调和调子成分较大,旋律美,以江河船号子和木排号子为主,语言更为复杂多样,但较为平近易懂。(3)东北部色彩区。语言为赣系方言为主,山歌融入了不少赣中色彩。
内容提要:赣南客家山歌是与赣南客家人民紧密相随的生活伴侣,是客家人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赣南客家、流传和发展于赣南客家。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单纯、演唱自由,自娱自乐性与即兴性强,是实用性和表现性于一体的一种地方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客家山歌由于艺术表现手法独特、功用价值强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艺苑中的一束独具异彩的奇葩异卉。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价值意义的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发展。
2.“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赣南客家山歌十分讲究思想感情的直抒性。赣南客家山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这种直率、大胆甚至泼辣的表达方式使得客家人的气质、性格在感情上表达得更为鲜明而坦率。它的表现一般是抓住全曲中心思想,然后把它直接揭示出来。客家山歌一般使用古老的以腔从词、即兴行腔为歌的演唱方法,虽然节奏变化灵活自由,但依旧有腔调骨架。整个山歌起伏不大,拖腔甚少,旋律的语调成分很重,其富有代表性的“哎呀勒”,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感叹语,它的音调随情绪的不同而变化。结束句之前的衬词“心肝格”(或心肝哥、心肝妹、同志格等),意在增加亲切感,并暗示结束句的到来。歌曲一开头就唱道:“哎呀勒”,这种开门见山的表述方法,使得山歌显得直接明白,干净利落,质朴明朗。
xxIx—IxxxxIx—I为主,音调大部分主要以徽调式为主,羽调式次之,再者是宫调式,其余调式很少。羽角(—3
3—)四五度上下翻跳的旋律进行为主,如《情哥往南洋》。此曲反映了旧社会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被迫出外谋生,情妹送情郎时依依惜别的深情。歌词采用直叙的手法,叙述了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情妹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总共有六段歌词,每段一事件,每段的前半段都是一样的,音调以羽和商为骨干音,四度上下翻跳,节奏以xxx为主,后半句以唱咏为主,装饰音和长音的使用,使情绪更为凄婉、伤感。整个创作过程是生活性、通俗性和即兴性的结合,真实地抒发了歌者的思想与情感。
4.赣南客家山歌讲究创编的即兴性。从音乐形式上看,山歌是一种最不规范的,即兴编唱性最强、最随意的歌曲形式。主要因为:(1)山歌的调高和速度不稳定,变化的幅度都相对较大;(2)山歌因随意性即兴性较大,因而其节奏也较自由;(3)山歌因以表现和抒发人们思想情感为主要目的,所以决定了山歌的情绪波动较大,情绪高涨时往往走高腔,情绪低落时走平腔。赣南客家山歌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在节奏和旋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节奏一般以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