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试验小鼠的传染性疾病
人畜共患病

主要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一、流行性出血热:1、传染源——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带病毒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实验大鼠也偶尔传播。
2、传播途径——以螨等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媒介。
带病毒的血、尿污染人皮肤破损处,也使人患病。
3、易感者——人、大鼠、小鼠、豚鼠、兔。
4、症状——人感染后出现发热、出血、休克、肾功能受损和循环衰竭,严重者死亡。
实验大鼠和野鼠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因此,大鼠感染后一般无病理变化。
5、该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PH5.0以下,60℃,1h可使其全部杀死,紫外线照射30分钟也能灭活病毒。
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1、传染源——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带病毒野小鼠或实验小鼠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带病毒小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吸血昆虫传播,胎盘垂直传播。
3、易感者——人,小鼠、猴、豚鼠、大鼠、地鼠、兔、狗。
4、症状——人感染后表现类似流感样症状,严重者侵犯中枢神经引起脑膜炎。
小鼠带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毒者5、该病毒对乙醚和去污剂敏感,不耐热,56℃20min即可灭活。
0.1%甲醛、紫外线也可将其灭活。
三、鼠痘—小鼠传染性脱脚病:1、传染源——鼠痘病毒。
患病或带病毒小鼠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病鼠的渗出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
3、易感动物——小鼠,特别是A系、C3H、DBA/2、BALB/C、CBA等品系小鼠。
4、症状——小鼠感染后主要引起全身或局部皮肤的痘疹,表现为肢、尾肿胀,发炎和坏疽,肢体脱落。
剖检主要表现肝、脾、淋巴结、胸腺的广泛坏死,肠、肾、膀胱的出血等。
5、鼠痘病毒对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但2%氢氧化钠、0.5%福尔马林、3%石炭酸可以杀死病毒。
四、沙门氏菌病:1、传染源——沙门氏菌。
携带该菌的野鼠、苍蝇、动物粪便,病鼠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粪便污染垫料、饲料、饮用水后,经消化道感染。
3、易感者——大鼠、小鼠、豚鼠、兔。
dd第四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一、概 述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3、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和空气 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多发。气温 骤变忽冷忽热等可加重发病和流行。 4、预防与控制:目前尚无切实的治疗和免疫预防 方法,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很重要,淘汰处理显 性感染鼠和阳性鼠,严防传播扩散,扩大饲养空 间的距离,通风要好。隔离饲养和剖腹产净化是 建立无病种群的有效办法。平时定期进行血清学 检测;新引进动物须经无菌途径和严格检疫。
(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该病是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 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中枢神经 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小鼠感染表现大脑型内脏型和 迟发型三种。人类感染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 1、病原:该病原是砂粒病毒属成员,对乙醚敏感,对 热 比 较 稳 定 , 在 –70℃ 可 长 期 保 存 , 对 酸 敏 感 , 1︰ 10000硫化汞使病毒滴度显著下降。可在小鼠地鼠猴牛 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生长。 2、易感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棉鼠、兔、 犬、猴等实验动物均能感染。
4、症状:由于毒株、小鼠品系和机体状况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有 的发病较急,迅速死亡,有的进程缓慢出现典型症状,但大部分小鼠为不显 性感染,有的小鼠可以既无症状,又可获得免疫。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的,确诊可采 取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动物接种感染、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血清抗体 检测、牛痘病毒小鼠尾部划痕。 6、预防与控制:目前无治疗办法。对污染的鼠群必须严格封锁,及早处理 淘汰,全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或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有 效氯1,000mg/L),死亡动物及其废弃物污染的垫料等应予隔离焚烧。新 引进的小鼠要隔离观察2~3周,健康者方能继续饲养繁殖,在做好日常综 合性预防措施(清洁、卫生、消毒、检疫)的前提下,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 方法,进行疫苗预防注射效果较好。
动物医学细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2. 了解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症状。
3. 掌握细小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10只。
2. 实验器材:解剖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病毒分离培养液、细胞培养板、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等。
3. 实验试剂:细小病毒病抗原、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准曲线制备试剂盒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1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
一组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2. 实验组操作(1)取实验组小鼠血液,分离血清,进行ELISA检测。
(2)将实验组小鼠接种细小病毒病抗原,观察临床症状。
(3)收集实验组小鼠病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3. 对照组操作(1)取对照组小鼠血液,分离血清,进行ELISA检测。
(2)观察对照组小鼠临床症状。
4. 结果观察与记录(1)ELISA检测结果: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ELISA检测结果,比较两组差异。
(2)临床症状观察: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差异。
(3)病毒分离培养:观察实验组小鼠病变组织培养结果,记录病毒分离情况。
四、实验结果1. ELISA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照组小鼠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 临床症状观察实验组小鼠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对照组小鼠无异常。
3. 病毒分离培养实验组小鼠病变组织培养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细小病毒。
五、讨论与分析1. 细小病毒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犬、猫等动物。
本实验通过ELISA检测和病毒分离培养,证实了实验组小鼠感染了细小病毒。
2. 实验结果表明,ELISA检测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用于细小病毒病的早期诊断。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动物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熟悉了细小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和临床症状。
实验动物知识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知识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大鼠静脉注射一次给药最大容量 ______。
( )A、4mlB、10mlC、8mlD、1ml正确答案:A2、生化标记基因检测法是近交系动物遗传纯度常规检测中的常规方法。
近交系小鼠选择哪些作为遗传检测的生化标记?______ ( )A、位于13个染色体上的15个生化位点B、位于9个染色体上的15个生化位点C、位于9个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位点D、位于10个染色体上的13个生化位点正确答案:D3、急性实验中去除小动物的被毛,下列哪种方法比较常用? ______ ( )A、剃毛法B、拔毛法C、剪毛法D、先麻醉后除毛正确答案:C4、______设置在设施系统的末端。
一般采用玻璃纤维滤纸,石棉纤维滤纸和合成纤维滤纸等三类滤料的滤器,主要用于过滤小于1μm的尘粒。
( )A、高效空气过滤器B、超效空气过滤器C、中效空气过滤器D、粗效空气过滤器正确答案:A5、关于实验动物种子的管理,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______ 。
( )A、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是一个网络体系,由各具体品种或品系的实验动物中心共同组B、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统一负责实验动物的国外引种和为用户提供实验动物种子C、其他单位如有必要,可直接向国外引进国内没有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作为实验动物种子向用户提供D、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可以是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对独立实体,也可以是独立法人正确答案:C6、在大型实验动物饲养场,为了防止由于引种带入新的病原菌,多采用________的方式引种。
( )A、引入冷冻胚胎B、引入剖腹产动物C、引入新出生的动物D、引入即将可以配种的动物正确答案:A7、普通级豚鼠配合饲料中生产、繁殖饲料饲料常规营养成分为______。
( )A、水份≤11 蛋白质≤24 粗脂肪≤6.5 粗纤维≤3 粗灰分≤9B、水份≤10 蛋白质≤20 粗脂肪≤4 粗纤维≤5 粗灰分≤8C、水份≤11 蛋白质≤17 粗脂肪≤3 粗纤维≤10-15 粗灰分≤9D、水份≤11 蛋白质≤20 粗脂肪≤3 粗纤维≤10-15 粗灰分≤9正确答案:D8、常用于制备免疫血清的动物是 ______。
实验动物练习题(含答案)

实验动物练习题(含答案)1、正确选择空气调节系统,要依据实验动物生产规模或开展动物实验的多少、建筑性质、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温度。
湿度。
风速、压力、洁净级别等控制参数的精度等因素,技术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来确定。
( )A、正确B、错误答案:A2、家兔性周期不明显,需通过交配刺激诱发。
( )A、正确B、错误答案:A3、鼠肝炎病毒感染可使大量的酶系统发生改变。
( )A、正确B、错误答案:A4、狗的甲状旁腺位置较固定,适于作甲状旁腺摘除实验。
( )A、正确B、错误答案:A5、动物的营养素包括水、蛋自质及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
( )A、正确B、错误答案:A6、进行临床前药物动力研究中,不一定选用成年的动物。
( )A、正确B、错误答案:B7、牛的反刍时间大部分是在中午或下午。
( )A、正确B、错误答案:B8、须发癣是人畜共患病原,所以要注意公共卫生,防止人和动物间的相互感染。
( )A、正确B、错误答案:A9、封闭群动物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对疾病抵抗力强,因而广泛应用于预试验、教学和一般实验中。
( )A、正确B、错误答案:A10、树鼩不麻醉就能承受手术切割皮肤、肌肉等引起的疼痛。
( )A、正确B、错误答案:A11、杀灭所有活的微生物叫做消毒。
( )A、正确B、错误答案:B12、鸡在饲养过程中应定期用甲醛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 )A、正确B、错误答案:B13、屏障环境实验动物设施区域气流方向应从高洁净区向低洁净区。
气压梯度遵守洁净走廊>洁净准备室>动物生产区(实验区)>污物走廊>非洁净区。
( )A、正确B、错误答案:A14、近交系一般以大写英文字母命名,亦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命名,符号应尽量简短。
如 A系、TA1系等。
近交系的近交代数用大写英文字母 F表示。
例如当一个近交系的近交代数为 87代时,写成(F87)。
( )A、正确B、错误答案:A15、犬大量或连续采血时,可采用颈静脉采血法。
第七章 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② 流行病学:
A. 传染源:犬和狐狸是自然宿主,病犬 及带病犬是传染源。 B.传播途径:接触、呼吸道、胎盘等 C.易感动物:犬
③ 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和白细胞显著减少。 粪便先呈暗红色血水样,后卫黏液血便或脓 血便,有恶腥臭,体温升高至 40-41℃,精 深沉郁,拒食,虚弱,严重脱水,呼吸困难, 白细胞减少,最后酸中毒死亡,病程为 1 周 左右。 ④ 诊断: 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可稀释离心后用 猪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
③ 症状
可大致分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急性感染 往往在未出现皮疹时即大批死亡,尸检可发现肝脾灶状 坏死和肠道出血。慢性感染多呈皮肤型,开始水肿,既 而变成水疱,最终结痂。病灶累及肢体和尾者出现脱脚、 断尾终成残疾。隐形感染,外观健康,可在各种应激条 件下如运输、受冷或X 线照射,病毒被激活,暴发流行。
② 流行病学
A. 传染源:病鼠 B.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C.易感动物:多种实验动物
③ 症状
可引起啮齿类实验动物急性肺炎,表现为食欲减退, 精神萎靡,生长缓慢,体重减轻,动物发出“呼噜 声”。
④ 诊断
临床表现,多个动物出现“呼噜声”,且有扩散蔓延 趋势。对隐性感染的鼠群可采取血清检测抗体。 ⑤ 预防和控制 动物室周围环境无野生啮齿类动物,建立卫生消毒 制度,不从疫区引进动物。一旦发现疫情,迅速封锁 污染的鼠群,及早淘汰、污染环境和设备彻底消毒灭 菌。
① 病原学:
该病毒对乙醚抵抗,能耐热,在 56℃下 至少能稳定 60分钟,在pH3~9稳定,对 甲醛敏感,4%甲醛液、10%戊二醛溶液 和 5 %~ 6 %次亚氯酸钠的 32 倍稀释液均 有杀灭作用,紫外线能将其灭活。
② 流行病学:
A.传染源:病犬或带毒犬 B.传播途径:各种途径 C. 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犬,尤其是刚 断乳至90日龄犬。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
简言之,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4.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近交系数达98.6%以上。
5. 亚系〔Substrain〕: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6.支系〔Subline〕: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其更注重突变基因的研究。
9. 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简称同源导入系或同类系。
10.同源别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8.鼠痘

编辑课件
症状
仙台病毒感染后一般都缺乏明显的临床症 状,特别是慢性感染,更不易察觉。
典型病例可见病鼠精神萎顿、被毛逆立,
弓背、眼分泌物增多,发育迟缓,消瘦、
体重下降,可听到呼吸罗音,重者导致死
亡。
编辑课件
症状
幼龄鼠、老年鼠及裸鼠感染后症状较严 重,死亡率更高。
编辑课件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作实验室检测。
群体发病初期,采取鼻腔、气管分泌物或 肺组织悬液,处理后接种8~10日鸡胚尿囊 腔,收取尿囊液作HA检查。
编辑课件
诊断
接种BHK—21 细胞,感染5~14d检查细胞 病变,若出现细胞病变,可用HA与HI等 试验检查。
血清学检查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HI试 验结果易于判定,适用于大批量标本检测。
病毒在鸡胚毛尿囊膜上繁殖,并产生白色的痘斑。 也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或小鼠成纤维细胞上增殖 传代,并产生细胞病变。
病毒对石炭酸有一定耐受,但0.1%福尔马林可于 48h内将其灭活。
编辑课件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小鼠均易感,但以乳鼠和1岁以上的 老龄鼠病死率较高,而6—12周龄的鼠较低。
不同品系的鼠其易感性上有所差异。C56BL/6及 AKR小鼠有高度抵抗力,而 BALB/C、DBA及 C3H小鼠高度易感。
用血清学(ELISA、琼脂扩散、免疫荧光)方 法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包涵体检查,病毒分 离、 动物接种等方法进行确诊。
编辑课件
防疫措施
本病是小鼠的一种毁灭性疾病。
平时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外购传入。加强饲养管理和定期消
毒工作,禁止外来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动物舍。
新江苏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考试题库试题动物实验类

第二部分动物实验类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用“√”;判断为错误的用“”1.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3.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实验动物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 √4.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5.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它是附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门非独立学科.. ×6.实验动物科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7.实验动物科学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8.实验动物科学是多个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中心.. √9.实验动物医学就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各种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恶劣环境所致疾病的科学.. ×10.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就称为实验动物.. ×11.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12.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等新的实验动物品种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科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13.每一个新的实验动物种系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出现都给生命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4.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15.实验动物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是21世纪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趋势..√16.转基因动物模型因为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实用性不强;导致各国的生产企业在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开发和生产上踯躅不前.. ×17.21世纪实验者将可在网络上查找、购买自己所需的实验动物.. √18.动物保护与动物福利将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 √19.测定人体30亿个核苷酸序列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结构基因组学将成为21世纪生物学的核心.. ×20.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将进入结构基因组研究的时代.. ×21.目前人们对确定的3万多个人类基因的功能仍不清楚;因此生命科学随着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即结构基因组的研究.. ×22.动物实验的减少原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23.动物实验的替代原则就是以低等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子计算机模拟、替代或动物实验.. √24.动物实验的优化原则主要指实验技术路线和手段的精细设计和选择;减少实验动物的紧张与不适;减少动物的痛苦;从而使动物实验有更准确的结果.. √25.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 √26.病毒mRNA在转录时;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及其他物质.. √27.实验动物病毒根据病毒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的致病性;以及干扰生物医学研究、污染生物制剂和肿瘤移植物的程度分类.. √28.人畜共患病原体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29.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对自然宿主致病性很强;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毁灭整个种群.. √30.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与病毒的种类有关.. √31.病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在55℃经30分钟即被灭活.. √32.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强;通常温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时间越长.. √33.强酸和强碱均能杀灭病毒;强酸作用更大.. ×34.所有病毒对电磁辐射都敏感;特别是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 √35.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等基本构造.. √36.水是组成细菌的最基本的成分;约占菌体总重量的75-80%.. √37.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是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38.日光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菌因子;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紫外线.. √39.实验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实验动物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 √40.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41.从传染源中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42.从母体到其后代之间的传播为平行传播.. ×43.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为垂直传播.. ×44.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 √45.垂直传播从广义上讲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46.易感动物是指对某一种或几种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动物.. √47.所有实验动物都可采用疫苗;提高动物的特异免疫状态.. ×48.实验动物发生疫病时应该迅速隔离患病动物;并紧急治疗.. ×49.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受感染.. √50.饲养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应经常进行健康检查.. ×51.实验动物发生疫病时应该及时封锁消息;处理受感染动物.. ×52.实验动物的隔离措施主要用于新引入的动物、患病和可疑感染的大动物..√53.隔离场所应设在动物饲养繁殖区中单独的房间中;小动物最好隔离在不锈钢隔离器中.. ×54.检疫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蔓延.. √55.检疫就是利用各种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对实验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 √56.检疫步骤与时间视所有动物和设施应该统一.. ×57.消毒比灭菌范围狭窄;它不能杀死细菌的芽胞.. √58.鼠痘是实验小鼠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危害实验小鼠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59.鼠痘临床表现有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脚趾脱落;故又称脱脚病..√60.饲养人员和节肢动物不能成为鼠痘的机械传播者.. ×61.鼠痘急性病例;小鼠突然死亡;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62.鼠痘慢性病例;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混乱;且污染环境.. √63.隐性感染鼠痘病毒的小鼠;无临床症状;对实验研究无影响.. ×64.一旦发生鼠痘疫情;应对所有鼠群进行扑杀;对实验动物设施彻底消毒..√65.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病毒性疾病..√66.人类感染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67.用ELISA试验检查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效果好.. √68.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在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大量复制;从而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69.野生家鼠不携带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70.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性疾病之一.. √71.小鼠仙台病毒多数情况下呈隐性感染;对实验研究不产生严重干扰.. ×72.仙台病毒传播和扩散主要的方式是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 √73.实验小鼠感染仙台病毒后;可使肺部正常抗菌能力减弱;从而使小鼠易继发细菌性肺炎.. √74.小鼠仙台病毒可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75.妊娠母鼠在感染仙台病毒后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新生乳鼠的死亡率.. √76.鼠肝炎多数情况下呈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实验时不改变各种免疫应答参数.. ×77.鼠肝炎病毒感染可使大量的酶系统发生改变.. √78.大、小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一般无临床症状.. √79.流行性出血热是人畜共患病;人类感染后;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 √80.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类动物.. √81.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82.定期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最常用的主要是血清学方法..√83.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84.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生于所有温血动物.. ×85.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的传染病.. √86.犬科动物均易感犬瘟热;以1岁龄以下的幼犬最为易感.. √87.犬瘟热只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染.. ×88.预防犬瘟热的合理措施是免疫接种.. √89.犬细小病毒的抵抗力不强;容易彻底根除.. ×90.只有刚断乳至90日龄的幼犬感染犬细小病毒.. ×91.细小病毒感染;常可使大批动物发病和死亡;造成实验中断.. √92.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 √93.感染狂犬病病毒的个体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 √94.狂犬病典型的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炎;在神经细胞胞浆内可见内基小体..√95.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与咬伤的部位、深度、病毒的数量与毒力等均有关系..√96.感染病毒性肝炎可改变实验犬的酶系统和免疫反应性.. √97.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98.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只通过直接接触传染.. ×99.妊娠母猫不能通过胎盘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 ×100.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感染早期呈明显的双相热型.. √101.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感染最后衰竭而死亡.. √102.猫泛白细胞减少症严重干扰血液学指标的观察.. √103.猴B病毒病是人、猴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104.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 √105.猴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一般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不威胁实验人员和饲养人员的健康.. ×106.沙门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 √107.各种年龄的实验动物均可感染沙门氏菌;但老年实验动物更易感.. ×108.泰泽氏病对外界抵抗力极强;一般消毒药不可将其杀死.. ×109.伪结核耶氏菌病只传染啮齿类动物和家兔.. ×110.伪结核耶氏菌病特征是肠道、内脏器官和淋巴结出现干酪样坏死性结节..√111.伪结核耶氏菌病通常无特别明显的症;呈隐性感染;对实验研究和实验人员影响不大.. ×112.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113.布氏杆菌的传播途径不仅有消化道;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机体.. √114.感染布氏杆菌;妊娠动物表现是流产;雄性动物表现为睾丸炎、睾丸萎缩..√115.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发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传染病的总称.. √116.巴氏杆菌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病和出血性炎症为特征.. √117.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 √118.巴氏杆菌经消化道或者通过飞沫、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节肢动物也可传播此病.. √119.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造成动物大批死亡.. √120.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侵袭部位为鼻粘膜.. √121.多杀性巴氏杆菌还可引起动物肺炎、中耳炎;造成家兔斜颈.. √122.巴氏杆菌病多呈隐性感染;不会造成动物大批死亡.. ×123.支原体病是一类主要危害大鼠和小鼠的传染病.. √124.支原体的生长营养要求高;生长速度慢.. √125.容易感染实验动物的支原体有肺支原体、溶神经支原体和关节炎支原体..√126.支原体感染动物生殖道;表现为雌性动物繁殖力下降及死胎;影响生殖产科学方面的研究.. √127.关节炎支原体主要侵袭大鼠;引起多发性关节炎;可造成四肢关节肿胀;后肢麻痹.. √128.溶神经支原体主要侵袭小鼠脑神经和中枢神经;形成小鼠旋转病.. √129.病原体可经垂直传播途径传染;也可经接触、空气等途径传染.. √130.环境中氨浓度过高可促进支原体的生长;继而促进肺炎和中耳炎的发生..√131.肺炎克雷伯杆菌病以体躯部形成脓肿和脓毒败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132.自然界中克雷伯杆菌存在于土壤、水及农产品中.. √133.肺炎克雷氏杆菌病通常抽取未破溃脓肿的脓汁或采取牌、淋巴结进行实验室检查;以便确诊.. √134.肺炎克雷氏杆菌病临床上多为慢性经过性;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 √135.SPF级大、小鼠无须排除肺炎克雷氏杆菌病.. ×136.志贺氏菌病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137.志贺氏菌感染猕猴后表现为急性菌痢和慢性菌痢.. √138.志贺氏菌病急性爆发造成猕猴大量死亡;从而使实验中断.. √139.志贺氏菌病慢性发作死亡率低;不影响动物的健康;不影响实验结果..×140.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141.结核病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142.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143.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对动物机体的危害不大.. ×144.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聚集在中耳及脓灶;在那里可长期居留.. ×145.啮齿类实验动物;特别是小鼠体内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很常见.. ×146.棒状杆菌病一般呈隐性感染;当受到应激因素刺激时可呈急性爆发、造成伪结核病.. √147.棒状杆菌主要感染大、小鼠;急性爆发造成动物的大量死亡.. √148.棒状杆菌慢性发病时;造成动物脏器的病变;从而影响实验研究.. √149.小鼠的生殖周期最短;一般小鼠的妊娠期为16天 .. ×150.小鼠和大鼠一样无胆囊.. ×15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鼠属的动物.. √152.小鼠淋巴系统特别发达;性成熟时胸腺最大;35—80 日龄渐渐退化..√153.小鼠的繁殖力很强;每胎产仔数多于20只.. ×154.成年雌性小鼠一年四季都有性的活动;性周期4—5天.. √155.根据阴道涂片的细胞学改变;可以推断小鼠的性周期变化.. √156.两个不同的近交系小鼠杂交所生的第一代小鼠;称为F1代小鼠.. √157.KM小鼠、BALB/c小鼠等是常用的封闭群小鼠.. ×158.BALB/c、C57BL/6J等是常用的近交系的小鼠 .. √159.对于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小鼠而言;饮用水只要是干净的自来水即可..×160.大鼠很聪敏;易于调教;嗅觉发达;味觉很差..喜居安静环境;夜间活跃..√161.大鼠为全年多发情动物.. √162.大鼠汗腺少;只有爪垫上有;尾巴是散热器官.. √163.大鼠、小鼠一样一出生就有视力;也能吃食物.. ×164.大鼠和小鼠一样都有5对乳头.. ×165.Wistar大鼠、SD大鼠是目前常用封闭群大鼠.. √166.SHR、BN大鼠等是常用的近交系的大鼠.. √167.维生素A过量可导致小鼠繁殖紊乱和胚胎畸形.. √168.饲喂大鼠的饲料应为全价颗粒饲料.. √169.处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的雌性大鼠可以接受雄性大鼠交配.. ×170.通过阴道涂片可以判断大鼠是否交配过.. √171.新生仔大鼠周身无毛;皮肤赤红;两眼不睁.. √172.豚鼠头大、颈短、耳圆、无尾;全身被毛;四肢紧缩;有极为紧凑的身体..√173.豚鼠自动调节体温能力较强;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174.豚鼠的听力、嗅觉发达;对外界的刺激极为敏感.. √175.豚鼠只能利用外源维生素C;是进行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坏血病研究的重要动物.. √176.免疫学研究中由于豚鼠易致敏而广泛应用.. √177.豚鼠自动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178.豚鼠是最早获得无菌动物的实验动物.. √179.豚鼠对抗菌素处理敏感;尤其是青霉素.. √180.豚鼠、大鼠、犬都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 ×181.豚鼠容易被致敏;易引起变态反应;对免疫抑制剂敏感.. √182.地鼠和猫一样为全年多发情动物.. ×183.豚鼠体内不能合成VC;在饲料中应补充VC.. √184.地鼠在啮齿类动物中妊娠期为最长的动物.. ×185.地鼠与大鼠、小鼠不同;地鼠白天活动;夜晚睡觉.. ×186.地鼠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求达21-24%;否则地鼠将出现性功能减退..√187.地鼠对皮肤移植的反应很特别;同一封闭群内个体间的皮肤移植常可存活.. √188.一般地鼠有冬眠现象;而中国地鼠无冬眠现象.. √189.地鼠与其它啮齿目动物不同;地鼠是白天活动;夜晚休息.. ×190.地鼠牙齿十分尖硬;可咬断细铁丝;兴奋时会发出金属性音响.... √191.地鼠颊囊是贮存食物的工具.. √192.中国地鼠、金黄地鼠寿命都是为4年.. ×193.地鼠颊囊缺乏腺体和完整的淋巴管通路.. √194.常见地鼠背脊为鲜明的淡金红色;腹部与头侧部为白色.. √195.中国地鼠常用做糖尿病研究..它是Ⅰ型糖尿病的良好动物模型.. √196.家兔的胸腔由纵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 √197.兔的尾巴与豚鼠的尾巴一样都很短.. ×198.圆小囊是家兔体内特有的解剖结构.. √199.家兔、大鼠、小鼠都属于啮齿目动物;所以一般喂颗粒饲料.. ×200.家兔的性周期不明显..雌兔有产后发情;属常年多发情动物.. √201.家兔与犬一样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 ×202.成年兔在春秋两季各换毛1次.. √203.兔被毛较厚;依靠耳和呼吸散热.. √204.兔易产生发热反应;对热源反应灵敏典型.. √205.家兔、猫既是季节性发情动物;又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 ×206.家兔性周期不明显;需通过交配刺激诱发.. √207.兔的颜色有白色、黑色、灰色、咖啡色等.. √208.家兔有夜间直接从肛门口吃粪的食粪癖;易感染寄生虫病.. √209.兔上唇分开;左右两瓣分别与同侧鼻孔相连.. √210.家兔眼球大;便于手术操作和观察;是眼科研究中最常用动物.. √211.处于假妊娠期的雌兔拒绝雄性兔的交配.. √212.白色家兔虹膜内缺乏色素细胞;耳由于血色透露而呈红色.. √213.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在饲养过程中只能喂青草;不可以喂颗粒饲料.. ×214.犬的视力很差;但对于移动的物体比较敏感.. √215.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一般白天吃草..夜晚进行反刍.. ×216.环境温度高时;犬加速呼吸频率;舌头伸出口外;以加强散热.. √217.犬为季节性发情动物;一般在春夏季节发情.. ×218.根据犬牙齿的生长情况、磨损程度及外形颜色差异等可以判断犬的年龄..√219.正常的犬鼻尖呈油状滋润;触摸有凉感;表明犬是健康的.. √220.犬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易于饲养;可通过调教很好地配合实验的需要..√221.犬为季节性单发情动物;多数在春、秋季发情.. √222.Beagle犬是国际上公认的实验用犬.. √223.猫与犬一样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发情.. ×224.猫和犬一样都属于刺激性排卵动物 .. ×225.猫习惯群居生活;经常许多聚集在一起打闹.. ×226.猫和犬一样视力很敏锐.. ×227.猫眼与其它动物不同;能按照光线的强弱灵敏地调节瞳孔.. √228.猫出生一天就能睁眼.. ×229.猫的血压稳定;适合进行药物对循环系统作用机制的分析.. √230.猫具有极敏感的神经系统;是脑神经生理学研究的绝好实验动物.. √231.猕猴是热带、亚热带动物;群栖于接近水源的有林区或草原.. √232.猕猴群体活动范围较固定;群体之间从不相互跨越.. √233.猕猴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能力;能用手操纵工具.. √234.猕猴有颊囊;其用处与地鼠的颊囊功能不同;它是一种免疫器官.. ×235.在制造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苗时;猕猴是唯一的实验动物.. √236.猕猴与人的生殖生理非常接近;是人类避孕药研究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237.猕猴与家兔一样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饲料中补充维生素 C..×238.在制造和鉴定脊髓灰质炎疫苗时;猕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 √239.猪是进行实验性烧伤研究的理想动物..猪皮常用于烧伤创面敷盖.. √240.猪、马、牛等都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动物.. ×241.羊、马、牛等都属于草食性反刍动物 .. ×242.猪的皮肤与人非常相同;猪皮常用于烧伤创面敷盖.. ×243.长爪沙鼠是一种小型草食动物;大小介于大鼠和豚鼠之间.. ×244.长爪沙鼠性情温驯;有一定的神经质;在妊娠期易受惊.. √245.长爪沙鼠独特的脑血管解剖特征;很容易利用它建立脑缺血模型.. √246.长爪沙鼠具有类似人类的自发性癫痫病发作的特点;是癫痫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247.沙鼠对肿瘤的移植比较容易接受;常用于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研究.. √248.沙鼠耐辐射能力较强;可以用于耐辐射研究.. √249.长爪沙鼠、鼠兔、猪都属于杂食性动物.. ×250.鼠兔一年换毛两次;冬夏季节各一次.. √251.鼠兔外形似家兔; 但形体比一般家兔大.. ×252.鼠兔性情温和;胆小喜静;耐寒怕热;常发生“鸟叫式”啼叫.. √253.鼠兔为草食性动物;在饲料中应加入一定的粗纤维.. √254.鼠兔对氧的利用率很高;因此可以作为高山生理和低压特征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 √255.鼠兔是形成自然过剩排卵、过剩着床的动物;可以作为生殖生理学研究的模型动物.. √256.鼠兔可替代兔对猪瘟苗、羊厌气三联苗的检验.. √257.旱獭是冬眠动物;冬眠期各组织的总酶活力低于非冬眠期.. √258.旱獭体格粗壮;肢端强壮;前爪特别发达.. √259.旱獭耗氧量极低;广泛分布于高原草原;它是高山生理和耐低氧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260.树鼩是一类攀缘型小型哺乳类动物;为动物界的特有类群.. √261.树鼩凭分泌的有特殊气味的分泌物识别环境.. √262.中国树鼩的血清白蛋白与人类相似.. √263.树鼩是研究人类甲型肝炎病毒良好的动物模型.. √264.树鼩是研究肿瘤良好的动物模型.. √265.树鼩可以用于人类致秃及毛发再生的研究.. √266.鸡与鸽一样属于鸟纲、鸡形目动物.. ×267.鸡无牙齿;腺胃消化性差;主要靠肌胃和沙粒磨碎食物.. √268.鸡的凝血机制好;红细胞呈椭圆形;无有细胞核.. ×269.鸡与犬一样几乎没有汗腺;散热主要靠呼吸来进行的.. √270.鸡可以作为研究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 √271.鸡在饲养过程中应定期用甲醛等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272.鸡的体表被覆丰盛的羽毛;耐寒怕热.. √273.利用鸡的红细胞特点;可以它作为炎性渗出液内白细胞的吞噬异物;观察吞噬功能和过程.. √274.鸽的视觉非常发达;对于姿势的平衡反应很敏锐;但听觉很差.. ×275.可以用切除鸽大脑半球的方法来观察其大脑半球的一般功能.. √276.鱼属于变温动物;能根据水温的变化而改变体温.. √277.鱼在水中的气体交换是腮;皮肤和肺不交换气体.. ×278.鱼的繁殖行为单一;鱼是卵生动物.. ×279.鱼体很多组织都可发生肿瘤病变;是理想的肿瘤研究的动物模型.. √280.鱼类进行环境监测特别是水污染比较灵敏;是一种生物指示剂.. √281.可以利用温度的变化研究鱼类新陈代谢的加快或减慢、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以及膜生理学等方面的功能.. √282.蟾蜍、青蛙和地鼠一样均属于冬眠动物.. √283.蟾蜍和青蛙的饲养管理的关键是水的质量.. √284.蟾蜍和青蛙可用于脊髓休克、脊髓反射和观察反射弧分布的实验研究..√285.青蛙的心脏离体后能维持收缩相当长的时间;而蟾蜍则不同.. ×286.大部分牛散热机能不发达;比较耐寒;不耐热.. √287.牛的反刍时间大部分是在中午或下午.. ×288.公牛遇敌害时;常表现戒备行为;把头低下;目光直射对方;前脚刨地吼叫;后肢挺直前进;具有威吓姿势.. √289.羊和牛一样属于草食性反刍动物.. √290.羊和牛一样属于多胃动物;牛有4个胃;绵羊有3个胃.. ×291.蛇、青蛙和地鼠一样均属于冬眠动物.. √292.每种爬行类动物体温调节方面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区;每个温度区为该物种。
实验动物助理技师测试题附答案

B、1C、4D、2答案:A7、对自然宿主、人和其他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的人畜共患病原()。
A、小鼠肝炎病毒B、兔出血症病毒C、鸡白血病病毒D、狂犬病病毒答案:D8、我国实验动物工作主管部门在国家层面为()A、科学技术部B、农业部C、卫生部D、林业部答案:A9、B病毒主要引起()疱疹性口炎。
A、猴B、猪C、兔D、羊答案:A10、近交系的遗传改变不是由()导致。
A、基因突变B、遗传污染C、残余杂合基因D、遗传漂变答案:B11、实验动物常用的给药步骤()。
A、固定动物、插入灌胃针或胃管、灌药、拔去灌胃针或胃管B、固定动物灌药、拔去灌胃针或胃管、插入灌胃针或胃管、灌药C、固定动物、插入灌胃针或胃管、灌药D、固定动物、插入灌胃针或胃管、拔去灌胃针或胃管、灌药答案:A12、小鼠性成熟后,体重可达到A、10-15gB、3-5.5gC、18-20gD、1.5-2.Og答案:C13、下面关于裸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正常,在开放环境中饲养不会立刻死亡。
B、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
C、缺乏正常分化的T淋巴细胞。
D、对乙脑弱毒株完全没有细胞免疫反应。
答案:D14、将浸过甲基胆惠的线团埋入小鼠的肾脏,可以诱发()。
A、肝癌B、肾癌C、肾炎D、肾出血答案:B15、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最常用的实验地鼠?A、三线仓鼠B、白色仓鼠C、欧洲黑腹地鼠D、金黄地鼠答案:D16、小鼠和大鼠有()个采血部位。
A、2B、4C、3D、哪都可以答案:C17、犬发情后的不发情期一般为()月左右。
A、3B、6C、4D、5答案:C18、实验动物的使用应当遵循()。
A、替代、减少、优化原则B、生物安全与动物福利原则C、替代、减少、取消原则D、动物伦理原则答案:A19、具有颊囊,可用来贮存食物的动物是()。
A、舜猴、家兔B、狗、家兔C、狒猴、地鼠D、地鼠、猫答案:C20、下列属于表面麻醉的是哪个?A、点眼B、注射麻醉C、局部浸润麻醉D、全身麻醉答案:A21、用剪子迅速剪掉动物头部,立即将动物颈朝下,提起动物,血液可流入已准备好的容器中。
小鼠肝炎病基础

小鼠肝炎病基础由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随毒株、品种和年龄不同而呈现出肝炎、脑炎、乳鼠肠炎和进行性消耗综合征为特征的疾病。
小鼠肝炎病毒被列为影响科学研究实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它侵害小鼠,引起乳鼠、裸鼠和某些基因型的成年小鼠发病与死亡,直接干扰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小鼠感染小鼠肝炎病毒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肝脏的代谢功能和酶活性均受到影响,用这种小鼠做试验,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差错。
1.病原小鼠肝炎病毒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近似球形或多形态,基因由单股RNA构成,直径60~160nm,具有典型的长约20nm,顶端宽7nm的棒状突起或被膜粒。
可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上生长。
冠状病毒通常在56℃经5~10分钟可被灭活,在37℃经几天,在4℃经几个月也失去活性,但可很好地保存于-70℃条件。
病毒对乙醚和三氯甲烷敏感。
2.流行病学现在认为MHV只感染小鼠。
感染通常是隐性的或亚临床的,但总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MHV呈世界性分布,在中国的小鼠群中广泛流行,鼠群中的感染率可为20%~100%。
MHV的自然传染是经口和呼吸道途径。
感染的小鼠经粪便向环境中排出病毒。
直接接触感染小鼠或污染的粪便和垫料是群体内的传染源。
病毒在宿主体外的粪便或器具上可存活数天。
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其对MHV 致死性感染的抵抗力也增强。
MHV野毒一般致病性低,成年远交系小鼠感染后不发生死亡,不带母源抗体的乳鼠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3.临床症状(1)急性型:乳鼠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被毛粗乱、腹泻、消瘦、脱水。
3~4周龄小鼠发病,病死率98%~100%;8~9周龄小鼠发病率为88%,病死率50%。
(2)神经型:发病鼠两后肢松弛性麻痹,结膜炎,全身抽搐,转圈运动,2~4天内死亡。
4.病理变化眼观病变:敏感的断奶小鼠和成年小鼠感染MHV后,有时可在肝脏见到局灶性的灰黄色坏死斑点,瘀点或凹陷,也可伴有黄疸,带血的腹腔渗出液和肠道出血。
dd第四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概述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检疫与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
1、提高管理水平和饲养环境质量; 2、实施动物剖腹产、子宫切除; 3、严格隔离管理,培育健康种群; 4、定期检查,发现患病或可疑动物,立即隔离; 5、对动物尸体、淘汰动物应妥善处理,不得乱扔乱放。
二、常见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 常见寄生虫病
实验动物细菌性传染病
(四)仙台病毒肺炎
本病是由仙台病毒( Sendai virus )引起的一种呼吸 道传染病。特征是能引起大鼠自发性急性肺炎,临床表现与 流感相似,发生“呼噜呼噜”的异常呼吸音,食欲减少,精 神萎糜,生长迟缓,乃至体重减轻,仔幼鼠感染后能致死。 1、病原:本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副流感病毒型。可在 鸡胚中快速繁殖,以羊膜腔接种最敏感,尿囊腔传代接种生 长良好。 2、易感动物:大鼠、小鼠、仓鼠、豚鼠均易感。据报导大鼠群 中仙台病毒的检出率为42%,占第三位,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95%,大鼠的带毒率很高,传播也很迅速。此外,该病毒在 地鼠10种病毒病中检出率为50%,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0%。
沙门氏菌病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危害啮齿类实验动物的 易感动物:猕猴对沙门氏菌的感染率相当高。豚鼠、大鼠和小
沙门氏菌主要是沙门氏杆菌乙群的鼠伤寒杆菌和丁群的肠炎杆菌。 鼠等常用实验动物均易自然感染。
传染媒介:主要为苍蝇和野鼠,后者有时为重要传染源。管理
疏忽、营养状况降低、气温骤变等不良条件 行。
3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直接传播和空气 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多发。气温 骤变忽冷忽热等可加重发病和流行。 4 、预防与控制:目前尚无切实的治疗和免疫预防 方法,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很重要,淘汰处理显 性感染鼠和阳性鼠,严防传播扩散,扩大饲养空 间的距离,通风要好。隔离饲养和剖腹产净化是 建立无病种群的有效办法。平时定期进行血清学 检测;新引进动物须经无菌途径和严格检疫。
实验动物上岗证考试题(附答案)

实验动物上岗证考试题(附答案)1、普通级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频率要求是______。
( )A、每一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B、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C、每六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D、每一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答案:B2、猕猴与 ______一样,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 )A、豚鼠B、犬C、猕猴D、小鼠答案:A3、体内缺少VC合成酶的动物为________。
( )A、豚鼠B、小鼠C、地鼠D、兔答案:A4、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 )A、潜伏期B、明显期C、前驱期D、转归期答案:A5、实验用动物又称。
( )A、无特定病原体动物B、广义实验动物C、经济动物D、狭义实验动物答案:B6、实验小鼠感染鼠痘不仅会大批死亡,实验中断,而且________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响科研工作。
( )A、污染环境B、影响饲养人员健康C、肢体不全D、影响实验人员健康答案:A7、对化学刺激或电刺激不敏感,故很少用于筛选试验镇咳药的动物是______。
( )A、犬B、兔C、豚鼠D、小鼠答案:B8、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________,可传染给人,人类主要是由于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
( )A、猴B、家兔C、小型啮齿类动物D、家犬答案:C9、在近交系动物管理实践中,一个品系动物基因型在饲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随机改变,这种改变多由于近交系动物残留杂合基因分离,造成了亚系的形成,这是______。
( )A、遗传污染B、遗传改变C、突变D、遗传漂变答案:D10、皮肤病学研究中 ______是常选用动物。
( )A、狗B、兔C、青蛙D、小型猪答案:D11、______与其它动物不同,能按照光线的强弱灵敏地调节瞳孔。
( )A、猫B、犬C、猪D、豚鼠答案:A12、实验动物科学自 __________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
实验小鼠肝炎病毒研究进展及其检测与防治措施

摘要:目前科学研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实验动物就是实验小鼠,小鼠的健康是科研结果的基本保障。
小鼠肝炎疾病是由小鼠肝炎病毒(MHV)感染引起的小鼠常见疾病,MHV 的分布范围广,不随季节更替而改变,具有传染性广的特性。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带毒小鼠为隐性感染,无明显外观改变,但是在与某些微生物混合感染时,或者在某些环境的刺激下一般会暴发疾病。
因此,MHV 是啮齿类动物中难以消灭的病毒之一,当小鼠用于科研实验时更应该排除MHV 的感染,避免感染病毒而影响实验结果。
本文就MHV 的病毒研究进展和MHV 的检测方法等进行阐述,并且为MHV 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鼠肝炎病毒,S 蛋白,ELISA ,RT-PCR ,防治措施实验小鼠肝炎病毒研究进展及其检测与防治措施陈姝彤,王馨,张若文*(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132000)收稿日期:2023-03-31基金资助:北华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研创合字[2022]012)。
作者简介:陈姝彤(1993—),女,吉林四平人,医学检验技术师,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病原生物学;王馨(1998—),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病原生物学。
*通信作者:张若文,男,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细菌耐药机制及中药抗肿瘤机制。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2.0561MHV 的研究进展1.1MHV 的病毒特性在分类上小鼠肝炎病毒(MHV )属冠状病毒科中的冠状病毒属。
根据MHV 特性的不同,可将MHV 分为两类:肠毒株和呼吸毒株。
肠毒株有MHV-Y 、MHV-S 、MHV-U 等分型,呼吸毒株又有MHV-1、MHV-2、MHV-A59等分型[1],所以感染MHV 后小鼠会有肠炎和肝炎的临床表现。
传染源头一般是带毒小鼠的粪便和垫料,MHV 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这导致不带母源抗体的乳鼠感染易发病和死亡[2]。
MHV 是单股正链RNA ,且为线性不分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我们实验室检测非 CRL样品的阳性率 —粗略的流 行性统计
1. 诺如病毒 – MNV 2. 细小病毒 – MVM, MPV
是其他病毒的10倍以上 1-2%, 季节性增加
3. 冠状病毒 – MHV
<1%
4. A型轮状病毒 – EDIM
<1%, 季节性增加
5. 微小RNA病毒 – TMEV
MPV对研究的影响
? MPV-5 –在第14和28天时,γ-球蛋白缓慢增 加 (Cray, et al., 2010)
– 在结肠中的增速比MHV,MPV等病毒慢
有趣的事实
现在更多的实验室、更多的文章报道的是 MNV对研究的影响,而不是MPV
EDIM (乳鼠流行性腹泻 ,小鼠轮状病
毒, MRV) – 关键点
– 感染MPV-1a后,细胞因子 - 和抗原-诱导的T细胞增殖在体外受到 抑制
– 在体内:
? 在BALB/c鼠中可能会增强移植排斥反应, 但在同一只小 鼠中会降低T细胞的细胞溶解能力
– 在BALB/c 鼠中引起同系移植排斥反应
? 脾脏和腘淋巴结增生减少,但是肠系膜淋巴结增生增加 (随着启动和刺激之后)
– 在体外,MVMp可使细胞骨架失调(A9细胞系)
– 在一些人肿瘤(血管肉瘤)和小鼠肿瘤中MVMp具有亲瘤 性和溶瘤细胞性
MPV对研究的影响
? MPV-1a(细胞培养适应株)调节免疫应答 (McKisic et al, 1993, 1996, 1998)
– 在体外: 抑制T细胞应答
? CD8+ T淋巴细胞克隆失去功能和活力
? 腹泻和脱水仅存在于非免疫母鼠生的、 2周龄以下 的幼鼠中 ——最近未见疾病爆发
? 通常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仅排毒几周或更短时间 ? 感染后容易通过血清学方法筛查 ? PCR敏感性高, 但是很难在粪便中检测到病毒,因
为排毒很短暂( MLN),但可以从排风管道粉尘中 检测到病毒 ? 通过净化消除 (不可交叉哺乳 )
? 通过净化消除
– 病毒可在环境中保持活性,所以必须净化
MVM对研究的影响
? 免疫学, 细胞培养 , 或许肿瘤研究 (所有使用培养适应性
毒株,而非野毒株的研究)
– 能感染多种小鼠细胞系,也可以感染一些大鼠胚胎细胞系 和转化的人细胞系(324K,EL-4)
– 在体外,MVMi可减少T细胞应答;在体内,MVMp后期可 减少记忆细胞的细胞毒性
– 病毒可在环境中持续存在
轮状病毒具有季节性:
MRV-53 处设施的血清学阳性结果 (1/2012 – 8/2013)
23-Dec-2Q01112012 01-Apr-2012 2012 10-Jul-Q20312 2012 18-OcQt-24012Q2Q01226Q-Ja1n-2013 201306Q-M2 ay-2013 14Q-A3ugQ-22013 22-Nov-
BetaStrepG C.bovis HeP IDonly
PP
PP
? 基因工程小鼠被认为免疫不确 定性
K.oxytoca K.pneumononiae
OP
OP
OP
OP
M.pulmonis P.aeruginosa
PP
PP
P
OP
OP
病毒流行 – 小鼠
? 全球范围内,有 5种病毒仍在实验小鼠中流行 (不包
细小病毒 – 关键点
? 在研究机构中相对常见 <2% ? 幼龄鼠感染小鼠微小病毒(MVM)和小鼠细小病毒(
MPV1-X)后会通过粪便排毒8周或更久 ? 无临床症状
– 免疫缺陷小鼠感染小鼠微小病毒除外
? 血清学诊断 – 应用复合毒株/抗原
– 流行性可能很低 , C57BL/6 小鼠需要高滴度
? 用PCR方法检测粪便样品以判断当前感染情况,检测 肠系膜淋巴结(MLN)/脾脏以确诊(排毒停止后仍保 持阳性结果)
– 大多数病变是非传染性的
2. 证实一种罕见的感染可能会
1. 作为发表文章的基础数据 2. 流行病学调查的依据 3. 让人兴奋 !
3. 种群和设施经理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以便根据对危 险等级的准确评估制定监测频率。
4. 记住—许多传染病不再只存在于实验小鼠中,同时也 存在于宠物、饲养员和野生小鼠中。
实验小鼠的传染性疾病
Kenneth S. Henderson, PhD Direct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Animal Diagnostic Services
马 vs. 斑马
常识- 知道什么是常见的
1. 病变或其他问题通常是由常见病因而非罕见病因引起 的.
<1%
次流行病毒—腺病毒和仙台病毒
? 其他病毒在实验小鼠中非常罕见 .
MHV
? 肠道株相对较常见 ? 只在免疫缺陷小鼠中引起持续性感染 ? 通常局限于肠道(向肠的) (存在于粪便中)
– 几乎只在免疫缺陷小鼠中出现感染现象(通常在排泄物中) – 大多数文献报道都是关于呼吸株
? 容易通过血清学方法诊断 (MFIA, ELISA) ? PCR
– 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骨髓树突状细胞 – 延迟同种异体移植排斥
MHV 混合感染的干扰
? 以C3H为背景的IFN-γ缺陷(KO)小鼠,患有伴有 肉芽肿性腹膜炎的衰竭综合征
– 相对于单独感染MHV,协同感染肝螺杆菌和向肠的 MHV-G的小鼠在感染后第一周的死亡率、病变发生率及 严重程度较低
– 与此相反的,在第28天时协同感染的小鼠的肝炎和脑膜 炎更严重
已报道或推测的影响健康、研究和行 为的因素
? 许多病原体被认为是条件致病 菌(OP),因为它们只有在特 殊环境下才引起疾病
Agent
BetaStrepB
t
petne co m
t eficien
uno
unod
ir ao
Imm
Imm Be hv
OP
OP
? 一些被认为是主要致病菌(PP
),尽管不表现临床症状,但 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与一些变化 相关,甚至有改变行为的潜在 可能。
– 在感染期通过检测粪便进行筛检 – 通过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确认血清学结果
? 通过净化消除 ? 在环境中易失活
裸小鼠. 不是 MHV. 合胞体无特征性病变.
MHV对研究的影响
? 延长免疫反应 (多数为基于 呼吸株的研究):
– MHV 使NK细胞衰竭 – 激活T和B淋巴细胞
? 约有> 1,000 CD8 T细胞克隆结合至 MHV的S蛋白抗原表位 (JHM 株感染C57B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