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银行金融监管政策专题报告
2018年银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银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7c1e9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0.png)
2018年银行业分析报告在 2018 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这给银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态势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推行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了阴影。
欧洲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也对欧洲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新兴经济体面临着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等压力。
在国内,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但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渐壮大。
在监管政策方面,2018 年银行业监管持续加强。
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监管。
例如,对表外业务、同业业务的规范,要求银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这些监管政策的实施,使得银行业的经营更加规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盈利水平。
就银行业的业务发展而言,存贷款业务依然是银行的核心业务。
在存款方面,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银行存款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压力。
为了吸引存款,银行纷纷推出创新型存款产品,提高存款利率。
在贷款方面,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同时,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增速有所放缓。
中间业务方面,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传统中间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对银行的中间业务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应对竞争,银行加快了金融科技创新,积极拓展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高端中间业务。
在风险管理方面,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
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提高拨备覆盖率,有效防范了信用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受到银行的高度关注,通过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银行业投资研究报告:银监部署2018年监管重点 严监管成常态
![银行业投资研究报告:银监部署2018年监管重点 严监管成常态](https://img.taocdn.com/s3/m/722bb30683c4bb4cf7ecd1be.png)
银行业投资研究报告:银监部署2018 年监管重点严监管
成常态
报告摘要
本周(1 月22 日-1 月26)银行板块上涨2.27%,在28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8。
本周沪深300 指数上涨2.24%,银行板块涨幅略高于沪深300 指数。
个股方面,本周涨幅排名前三的是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和建设银行,涨
跌幅分别为:8.33%、7.13%、5.94%;涨幅排名最后的三名分别是张家港行、江阴银行和无锡银行,涨跌幅分别为:-22.4%、-5.52%、-5.26%。
本周银监会召开监督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了2018 年监管重点。
强调降低企业负债率及居民杠杆率。
同业业务和交叉金融产品依然会是监管的重点,未
来通过各类通道在不同金融机构间逃离的空间将越来越少。
监管层有意通过加
强对同业、表外等过去几年发展过快、存在监管套利的业务的监管,以传统信
贷替代表外及表表外融资,实现控制或降低宏观杠杆率的效果。
此外,此次会
议还提到要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以及清理规范金控集团。
主要涉
及的监管重点与此前郭树清接受人民日报时所强调的,以及去年开始的各类专
项检查的检查重点基本一致。
此外本周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
体政策问题的通知》。
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有望加速。
银行业资产质量企稳,息差边际改善的预期已经逐步得到数据验证。
行
业净利润增速改善确定性强,行业整体转暖。
强监管环境下打消部分投资者对
银行资产质量数据真实性的引诱,降低行业整体风险,估值仍有上行空间,维
持行业买入评级。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ebd93b14791711cd791723.png)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组长:范一飞朱鹤新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朱隽纪志宏阮健弘孙国峰邵伏军陆书春周学东徐忠温信祥《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导小组范一飞朱鹤新王兆星陈文辉李超刘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编写组总纂:周学东匡小红黄晓龙陶玲杨柳统稿:杨柳张甜甜执笔:第一部分:正文:孙寅浩刘通王一飞马志扬王磊刘珂专题一:孙寅浩姜宁馨专题二:郭旻蕙专题三:纪宝林李宏瑾专题四:苗萌萌李知常陈勇专题五:刘通纪宝林谷仕平第二部分:正文:楼丹陈敏莫依依专题六:周媛专题七:郭旻蕙专题八:李敏波莫依依专题九:许玥莫依依专题十:王少群刘浏专题十一:程世刚孙寅浩专题十二:陈盼专题十三:苗萌萌第三部分:正文:刘通周乙彬孙毅专题十四:刘勤苗萌萌陈盼陈伟专题十五:丁洪涛专题十六:谢丹刘婕李岩吴文光段小钰专题十七:陈敏李恺宁专题十八:谢丹朱强朱汉宁杜萌专题十九:刘通专题二十:刘勤专题二十一:冯泽旭专题二十二:欧阳昌民孙彬丁菁专题二十三:张昕宁附录:纪宝林刘通杨青刘浏莫依依其他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勇于明星于海旭王婧王大波王文静王尊州卢钇辰刘诗颖李庆佟岳男季军赵文赵民胡永博战天舒姚丰夏伟亮高霞殷实董进董英超谢容雷昭明综述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
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而且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2017年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6.9%,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也高于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期的经济增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通货膨胀总体温和,2017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总体平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172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915亿美元。
《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
![《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https://img.taocdn.com/s3/m/9973cf66804d2b160b4ec090.png)
贵州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7年,贵州省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具体来看,一是全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速平稳较快。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4000亿元。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自2011年以来持续位居全国前三位。
二是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1%,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2.9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下降,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太阳能发电等新兴领域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全省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1%,汽车、化妆品、家具、金银珠宝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网络零售额保持快速增长。
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由上年的负增长转为大幅正增长。
三是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9:40.2:44.9,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较上年增长6.7%、10.1%、11.5%。
服务业拉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增长保持“井喷”势头,全省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40%和41.6%。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4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8.1%,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1.3%和86.3%。
2018年银行金融风险排查报告
![2018年银行金融风险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290e4231b765ce05081476.png)
2018年银行金融风险排查报告人民银行***支行:根据人民银行***支行《关于做好2018年金融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行成立了由合规风险部主办、其他各部门协办的排查领导小组;对我行2018年的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现将这次金融风险排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业务发展情况1、存贷款情况截止2018年12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减幅比例为*%;其中对公存款*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比例为*%,储蓄存款*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减幅比例为*%;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减幅比例为*%;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正常类*万元,关注类*万元,次级类*万元,可疑类*万元,损失类*万元,不良贷款*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幅比例为*% ,贷款不良率*%。
2、同业及财务数据情况12月末我行同业业务余额*万元,其中存放同业款项余额*万元,同业存放款项余额*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万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万元;营业支出*万元,其中业务及管理费*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营业利润*万元,利润总额*万元。
3、各项监管指标情况2018年12月末不良贷款率为*%,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为*%。
二、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我行在接到《关于做好2018年金融风险排查工作的通知》后,成立了金融风险自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副行长担任,行长助理任副组长。
合规部全面负责本次金融风险排查工作。
(一)风险管理总体开展情况1、本行根据《公司法》、《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设立并基本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和高级管理层的组织架构,聘请了具有丰富的商业银行工作经验人士担任本行董事长,选聘了副行长、行长助理、财务负责人、风险负责人等高级管理人员。
建立了以股东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为主要决策机构、监事会为监督机构、管理层为执行机构的有效治理机制。
金融监管政策全梳理2017-2018年
![金融监管政策全梳理2017-2018年](https://img.taocdn.com/s3/m/9a8723de08a1284ac850436f.png)
发文机构
银监会 保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证监会 中证登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银监会 保监会 保监会 证监会
文件名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 《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 《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风险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商业银行“两会一层”风控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不断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 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稿》
文号
银监办发【2016】58号 保监资金【2016】98号
银监发【2016】31号 银监办发【2017】43号 银监办发【2017】45号 银监办发【2017】46号 银监办发【2017】53号 银监发【2017】4号 银监发【2017】5号 银监发【2017】6号 银监发【2017】7号 保监发【2017】34号 保监发【2017】35号
必须收藏2018年24个金融监管政策最全梳理
![必须收藏2018年24个金融监管政策最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6a87f684254b35eefd3489.png)
必须收藏!!2018年24个金融监管政策最全梳理!今年一季度,央行和银监会在政策方面继续发力,特别是1月份,银监会和央行合计出台13个文件,几乎占到了一季度政策文件的一半。
2月份则略显平静,银监会出台3个、央行出台1个。
不过,进入季末(3月份以来),政策集中发布期再次来临,银监会出台7个政策文件,央行出台1个。
【正文】一、全面回溯分析(一)政策调控趋严:我们看到银监会和央行共24个政策文件,主要集中在1月和3月1、今年一季度,央行和银监会在政策方面继续发力,特别是1月份,银监会和央行合计出台13个文件,几乎占到了一季度政策文件的一半。
2月份则略显平静,银监会出台3个、央行出台1个。
2、不过,进入季末(3月份以来),政策集中发布期再次来临,银监会出台7个政策文件,央行出台1个,银监会在政策上的力度明显进一步加强。
3、可见,就整个一季度而言,监管层的力度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不过相较于2017年,整个政策的思路仍然是在进行“补短板”的操作,很多政策先前已经征求过意见,或者已经提前披露,例外股权管理、委托贷款、数据治理、金融机构从业等等。
(二)预期引导透明:4号文向我们展现了2018年的工作思路、重点和要点4号文是银监会春节后连续第二个周末没有休息发布的文件,全文超过1.2万字,内容很全,引导性很强。
最主要原因是市场乱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1、四大思路:一是在化解存量风险上求稳、遏制增量风险上求进,预留政策空间,实行新老划断;二是监管是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一个工作;三是当前金融创新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是过多过度,而是相对不足,但对以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坚决予以整治和取缔;四是将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以及影子银行作为2018年整治重点。
2、8个重点和22个工作要点:一是公司治理不健全,包括股东与股权、履职与考评、从业资质等三个方面。
二是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包括违反信贷政策和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
三是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包括违规开展同业业务、理财业务、表外业务、合作业务等四个要点。
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政策
![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6368b7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b.png)
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政策
2018年对金融业产生了多项重要政策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1. 金融监管政策,2018年,各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以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
例如,全球范围内推出了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以确保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资本储备来应对潜在风险。
2. 利率政策,一些国家的央行在2018年调整了利率政策,以应对通胀压力、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
例如,美联储在2018年多次加息,以逐步收紧货币政策。
这些利率政策的调整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借贷利率和投资决策产生了影响。
3. 跨境监管合作,为了应对全球化金融市场的挑战,各国政府加强了跨境监管合作。
例如,2018年,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继续推动全球银行业监管标准的一致性,以减少跨国银行面临的监管不确定性和合规成本。
4. 金融科技监管,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也开始
关注金融科技的监管问题。
2018年,一些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以确保金融科技公司在提供创新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够遵守监管要求,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
5. 贸易政策,2018年,贸易争端加剧,一些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对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
这些贸易政策的变化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机构需要调整其风险管理和业务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一些政策措施,实际影响可能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举措也可能有所不同。
2018年金融资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金融资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5a2b7fcaaedd3383c4d3ff.png)
资管新规实现统一标准监管
资管新规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2018年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 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会议指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立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 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 监管套利空间,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市场传闻:新规较2017年11月17日的征求意见稿拟补充说明,部分非标可以用成本法估值, 但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新规还拟加强对资管产品的审计要求,或进一步明确审计周期。另外,过渡期可能是发布之日开始算,有可能比征 求意见稿的过渡期时间长,以使得市场平稳过渡。
禁止表内资管,打破刚性兑付。新规明确提出“资产管理业务是金 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 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 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保本理财规模及保本理财占理财比重
保本类(万亿) 8 36.02% 6 4 2 3.68 32.82% 6.07 25.83% 5.94 30% 24.95% 20% 10% 保本占比(右轴) 7.37 40%
资管新规对可分级产品的负债比例要求及杠杆要求
产品类别 开放式公募产品 负债比例 总资产/净资产≤140% 否 否 否 否 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3: 1,权益类产品的分级比例不得超过1:1,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的 分级比例不得超过2:1。 能否分级 分级杠杆要求
公募产品
私募产品
结构性存款构成
结构化存款规模(亿元) 中小型银行:结构化存款 大型银行:结构化存款
2018年上半年金融行业监管政策汇总
![2018年上半年金融行业监管政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39f64be9b89680203d8255a.png)
对于2018年上半年的金融行业而言,这是一个监管持续发力的半年,政策上各监管机构出台多项文件延续17年底的高压监管态势,全面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持续提高金融行业合规经营水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已经成为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今年伊始,监管层的力度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不过相较于2017年,整个政策的思路仍然是在进行“补短板”的操作,很多政策先前已经征求过意见,或者已经提前披露,例如股权管理、委托贷款、数据治理、金融机构从业等等。
一月1月份出台了相当数量的政策,其中银监会的4号文、保监会的6号文及发改委152号文相对重要:一、《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内容】四大思路:一是在化解存量风险上求稳、遏制增量风险上求进,预留政策空间,实行新老划断;二是监管是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一个工作;三是当前金融创新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是过多过度,而是相对不足,但对以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坚决予以整治和取缔;四是将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以及影子银行作为2018年整治重点。
【解读】监管从“三三四十”检查自查阶段进入到重点整顿阶段,明确重点、建立制度、回归本源、常态化监管是工作导向。
4号文彻底展现了银监会2018年的工作思路、重点和要点,着重透明预期引导流程。
金融机构只有切实放弃侥幸心里,积极调整资金流回归实体企业才是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正确思路。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二、《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8〕6号)》【内容】意见要求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PPP等创新业务模式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挂钩,不得要求支付固定投资回报或要求强制赎回投资本金。
【解读】《指导意见》结合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提出的上述要求,将为保险机构合法合规开展投资业务,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整改和操作指引,也将为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cf402875f18583d0496459d9.png)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国际监管组织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修订版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G-SIB)框架2018年7月5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G-SIB)框架,包括修订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要求。
G-SIB框架于2011年首次发布,巴塞尔委员会每三年对该框架进行一次审查,以便在必要时强化该框架。
巴塞尔委员会根据成员国管辖权经验和去年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收到的反馈意见,再次确认了G-SIB框架的基本结构,并完成了对G-SIB框架的首次审查。
该框架旨在满足要求G-SIB持有更多资本缓冲的主要目标,并为这些机构提供激励,以降低其系统重要性。
2.金融稳定委员会就改革银行基准利率发布声明2018年7月12日,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一份关于改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IBORs)以及发展无风险隔夜利率或近似无风险隔夜利率(RFR)和期限利率的声明。
该声明是为了赶在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ISDA)就削减某些基于“无风险隔夜利率”的衍生品合约即将进行的磋商之前,为市场参与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FSB的意见。
各国(地区)监管当局3. 美国联邦机构发布有关《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影响的联合声明2018年7月6日,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货币监理署等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发布了一份声明,详细说明了受《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EGRRCPA)影响的规则和相关报告要求。
这些变化影响了有关银行机构运行的压力测试、(危机)处置方案、沃尔克规则、高波动性商业房地产的风险敞口、检查周期、作为优质流动资产的市政债券以及其他规定。
4. 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署发布对《住房抵押贷款披露法》进行修正的声明2018年7月5日,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署发表以下声明:总统于2018年5月24日签署通过了《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其中一部分修改了《住房抵押贷款披露法案》(HMDA)。
2018年银行业监管影响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银行业监管影响市场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3a761816fc700abb68fc1e.png)
2018年银行业监管影响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监管从严,服务实体是关键 (5)监管组合拳,文件八连发 (5)多措并举解决银行业三大风险问题 (8)资产扩张遇到经济调整 (8)三大风险问题 (12)影响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实体经济发展状况 (13)对信贷业务的影响 (13)贷款:加快解决不良贷款,引导资金对接实体经济 (13)存量贷款:禁止隐匿或转移不良贷款,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速度。
(14)增量贷款:禁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两高一剩”及僵尸企业等 (17)票据:重点关注票据资产腾挪,未来电票是趋势 (18)监管重点:继续整治票据违规业务,摸底票据腾挪规模 (20)影响及展望:票据融资规模腾挪为重点,未来统一电票平台是趋势 (20)对银行交叉金融业务的影响 (21)表内同业投资:穿透底层,直指控投向与降杠杆 (22)表内同业负债:降低同业融资依赖度,严防流动性风险传染 (24)同业存单占比大幅提升叠加资产端期限错配与加杠杆,增加资金链脆弱性 (24)上市银行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依赖情况测算 (26)同业融资依赖度降低将采取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27)理财:摸底理财底层资产,未来监管对症下药 (27)常见问题:非标操作模式及底层资产是难点,资金池混用暗藏风险 (28)监管重点:摸底底层资产,提出进行会计核算和风险计量 (29)影响及展望:防风险穿透底层资产,强监管回归代客理财本质 (30)委外业务:规模约在 5-6 万亿元量级 (31)对非银机构交叉金融业务的影响 (33)券商资管:倒逼创新转型,业务返璞归真 (33)券商资管业务与银行合作紧密 (33)银行委外资金收缩,压缩主动管理业务 (35)去嵌套、监管穿透,通道类业务规模收缩 (36)引导业务回归本源,推动多元化发展 (37)基金业:通道业务将收缩,主动管理转型为大趋势 (39)委外业务:资金占比过半,存在赎回压力 (39)通道业务:基金子公司规模压缩,转型主动管理为大趋势 (41)信托:泛资管加速协调监管,业务回流缓冲通道压力 (44)银信现状:通道为主,主要投向地产+政信合作项目 (44)监管影响:通道+地产信托+非标资金池 (47)展望未来:监管持续推进,行业转型可期 (49)展望:强化监管大幕拉开,控规模+调结构+夯实资产质量 (49)风险提示 (50)图表目录图表 1:8份文件各司其职,有点有面 (6)图表 2:整改报告提交时间集中在今年下半年 (7)图表 3:我国于2015年在政策上正式完成利率市场化 (8)图表 4:银行近几年加大资产增速,薄利多销 (9)图表 5:理财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10)图表 6:GDP增速放缓 (11)图表 7: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持续攀升 (11)图表 8:过半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高于不良贷款余额 (14)图表 9:注意关注类贷款占比较高及增速较快银行 (15)图表 10:表外理财产品同比增速(2016年末) (16)图表 11:非信贷资产同比增速(2016年末) (16)图表 12:上市银行房地产类贷款占比(2016年末) (18)图表 13:票据业务规模快速发展 (19)图表 14:票据贴现量及票据余额增速出现背离 (19)图表 15:银行交叉金融业务模式 (22)图表 16:表内交叉金融测算-投向特殊目的载体(亿元) (23)图表 17:表内非标投资结构,以资管计划为主 (23)图表 18:同业理财保持较快速增长 (24)图表 19:存量同业存单中,一年内期限为主要发行品种(2017年3月21日) (25)图表 20:同业存单形成市场资金链条 (25)图表 21:测算将上市银行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部分银行或将超负债总额三分之一 (26)图表 22:银行理财规模稳步扩张 (27)图表 23:银行理财产品保持较快发行 (28)图表 24:银行角度测算,委外规模约为5.4-6.6万亿元(单位:万亿元)(2016年末) (31)图表 25:非银角度测算,委外规模约为4.4-5.4万亿元(2016年末) (32)图表 26:自查对于委外直接与间接影响并存 (32)图表 27:券商资管业务规模情况 (34)图表 28:券商资管通道类产品投向情况 (34)图表 29:银行委外资金投资规模及业绩影响测算(单位:万亿元) (36)图表 30:证监会主管ABS规模 (38)图表 31:基金及子公司专户规模增长迅速 (39)图表 32:基金专户资金来源及业务种类 (39)图表 33:2015年基金专户产品投向情况 (40)图表 34: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及类型 (41)图表 35:基金专户子公司风险资本计算简表 (41)图表 36:2014年基金子公司专户投向 (42)图表 37:2015年基金子公司专户投向 (43)图表 38:基金子公司专户投资行业分布 (44)图表 39:银行提供资金+信托提供客户 (45)图表 40:银行提供资金+客户 (45)图表 41:银信合作资金投向领域及规模测算(单位:万亿元) (46)图表 42:2016年底按投向划分信托资产余额规模与占比(单位:亿元) (46)图表 43:房地产信托项目规模测算(单位:万亿元) (48)监管从严,服务实体是关键监管组合拳,文件八连发从 3 月 23 日到 4 月 10 日,银监会连续下发 8 项文件,矛头直指金融风险防控。
2018年金融改革监管政策投资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金融改革监管政策投资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d600a8770bf78a64295440.png)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改革探索目录一、金融监管的演变和发展 (2)1.20世纪30年代以前 (2)2.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 (3)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3)4.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 (4)5.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至今 (5)二、西方金融监管模式及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 (6)1.三种主要监管模式 (6)2.我国金融经营模式的演变 (7)3.中外金融业监管模式的简要比较及发展趋势 (9)三、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 (10)1. 金融机构形成的控股集团 (10)2.金融控股集团是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方向 (11)3.金融控股集团对现有金融监管的改革要求 (12)四、金融控股集团典型案例分析 (13)1.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3)2.中国光大集团 (15)3. 金融公司的监管难点及原因分析 (16)五、未来改革发展建议 (17)1.监管理念转变 (18)2.监管机制转变,走向多元化。
(18)3.监管模式转变,可作出一些新的探索。
(19)4.监管技术转变 (20)5.监管范围转变 (20)六、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意义 (21)一、金融监管的演变和发展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在这一阶段具有初始性、自发性、滞后性和单一性,在金融监管的初级阶段,对金融监管的主观认识与客观要求不足。
后果:自由经营银行业务造成的投机之风盛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金融危机的多次爆发而变得十分消极。
2.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金融监管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对利率的限制,对金融机构具体业务活动的限制,以及对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限制等全面而严格的限制性。
影响:金融业在经营稳健的同时健康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鼓舞了公众的投资信心。
同时,金融监管开始形成各自不同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领域也开始向国外扩展。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此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是放松管制,效率优先。
2018年金融改革监管政策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金融改革监管政策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80b770561252d380eb6e86.png)
2018年金融改革监管政策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金融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 (6)第一节金融市场监管 (7)一、16年证券监管工作概况 (7)1、稳、严、进 (7)2、主要工作成果 (7)二、今年资本市场加强监管基调 (8)三、IPO常态化,更注重公司质量 (8)1、减少或暂停IPO稳定市场效果不好 (8)2、解决IPO堰塞湖问题 (8)四、IPO堰塞湖问题 (9)五、IPO常态化支持实体经济 (9)六、证券基金行业概况 (10)七、证券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 (11)1、基金行业投资问题 (11)2、证券基金行业违规问题 (11)八、加强证券基金行业监管 (12)九、资本市场乱象整治 (12)十、证监会加大并购重组监管力度 (12)十一、近期证监会主席金融监管要点 (13)1、国际统一司法协会研讨会 (13)2、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13)3、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大会 (14)十二、16年银行监管主要工作 (15)十三、资管业务监管 (15)1、资管市场问题 (15)2、银监会监管方向 (16)3、央行监管 (16)十四、金融科技监管 (16)1、金融创新原则 (16)2、非银支付监管 (17)十五、互联网金融监管 (17)1、金融创新原则 (17)2、P2P网贷监管 (17)十六、非信贷资产 (17)1、辩证看待 (17)2、对策:聚焦风险 (18)十七、非法集资 (18)1、现状 (18)2、存在的问题 (18)3、应对及监管方向 (18)十八、近期银监会重要政策一览 (19)第二节宏观政策走向 (20)一、汇率保持稳定 (20)1、去年汇率波动原因 (20)2、汇率政策走向 (20)3、汇率政策执行 (20)二、汇率保持稳定 (20)三、外汇储备 (21)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2)五、“僵尸企业”处置 (22)1、“僵尸企业”处置—债委会模式 (22)2、债委会模式优点 (23)六、债转股 (23)1、债转股要点 (23)2、股权处理方式 (23)七、降杠杆,优化结构 (25)1、杠杆率现状 (25)2、杠杆率上升危害 (26)3、杠杆率偏高原因 (26)4、调整杠杆结构 (26)八、去库存-房地产金融 (27)第三节其他金融政策 (28)一、对外投资政策指导 (28)二、外商直接投资 (28)三、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29)四、投贷联动 (29)1、投贷联动试点 (29)2、投贷联动试点风险 (30)五、民营银行试点及发展 (30)图表1:每月IPO公司数量(家) (9)图表2:2007-2016年A股IPO规模 (10)图表3:2012-2016年A股市场募资规模统计 (10)图表4:我国基金市场规模变化 (11)图表5:17年每周并购重组过会情况 (13)图表6:金融创新原则 (16)图表7:金融创新原则 (17)图表8:M1、M2月度同比增长情况 (20)图表9:2001年至今官方外汇储备 (21)图表10:“僵尸企业”处置政策 (22)图表11:“僵尸企业”处置—债委会模式 (22)图表12:四大国有银行债转股步骤 (24)图表13:银行债转股实施步骤 (24)图表14:信贷政策—差别化 (27)图表15: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 (28)图表16: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28)图表17:《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规范银行发展 (31)表格1:金融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 (6)表格2:我国各部门及机构杠杆率情况 (25)表格3:民营银行发展程度 (30)表格4:民营银行发展 (30)第一节金融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2月底至今,一行三会陆续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今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监管、金融改革等问题发声,刘士余主席也在多个场合阐述证券金融市场改革的方向,这些政策走向勾勒出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政策
![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a3f15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d.png)
2018年影响金融业的政策2018年是全球金融业面临重大转变的一年。
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来影响金融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应对风险挑战、加强监管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以下是2018年对金融业产生影响的一些重要政策。
一、金融监管政策:银行监管是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
2018年,全球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金融监管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
其中,有许多政策是基于金融危机后推出的,旨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金融脆弱性。
1.采取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许多国家进一步加强了银行的资本要求,迫使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例如,欧洲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求欧洲大型银行在2019年底之前达到最低总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2.推出更严格的压力测试:为了评估银行在压力环境下的稳定性,一些国家加强了银行的压力测试。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银行在面临不利经济环境时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3.增强金融监管合作:为了提高金融监管的效力,各国之间加强了合作,并推动共同制定国际金融规则。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等机构通过合作,改进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二、数字金融政策:数字金融是指利用科技和互联网创新来改造和提升传统金融服务。
2018年,许多国家纷纷推出政策措施,以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
1.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各国政府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的发展,并出台政策支持新技术的应用。
例子包括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以及英国的金融科技银行牌照制度。
2.强化数据保护和隐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个人数据的保护和隐私越来越重要。
一些国家加强了对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数据隐私保护要求,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3.推进数字货币发展:2018年,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和推进数字货币的发展,以提高支付和金融业务的效率。
例如,委内瑞拉推出了首个国家数字货币“石油币”。
三、改革开放政策:为了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吸引外资,一些国家采取了开放政策。
1.开放金融市场:一些国家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并支持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8493bd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3.png)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5.21•【文号】银保监发〔2018〕22号•【施行日期】2018.05.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22号各银监局,机关各部门,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外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会管金融机构: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8年5月21日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发挥数据价值,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
第三条数据治理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内设部门等职责要求,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确保数据统一管理、高效运行,并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数据治理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建立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数据治理体系。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覆盖数据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中的全部数据,覆盖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覆盖监管数据,覆盖所有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
(二)匹配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
(三)持续性原则。
数据治理应当持续开展,建立长效机制。
2018年银行资管新规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银行资管新规专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7ebed4a1c7aa00b52acb18.png)
正文目录
一、理财业务收入下降,ROE 影响可控 ...................................................................... 4 (一)对手续费收入和息差的影响 ............................................................................... 4 (二)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 7 (三)对银行理财模式的影响....................................................................................... 8 二、社融萎缩、经济承压,银行股风险评价上行 ....................................................... 10 三、股市资金供给存在下降压力,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 11 四、无风险收益率短期难有质的改变,长期有望下台阶 ............................................ 12 附:资管新规的全方位解读 ........................................................................................ 13 (一)负债端影响 ....................................................................................................... 13 (二)资产端影响 ....................................................................................................... 17 (三)对理财组织运作方面影响 .................................................................................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同业理财增幅下滑
1、资管新规影响分析: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方向
资金端影响:理财规模增长会受到影响,但存款有压力的银行仍有动力做大规模。产品方 面预计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期限拉长、整体收益要求提升、利率曲线陡峭。
资产端影响:1、非标资产严格限制;2、债券的嵌套和加杠杆受限;3、承认委外和投顾 的合法性。 未来资产配置的趋势:1、非标转标是重要方向:非标在理财资产中占比高, 期限错配限 制对非标影响大,未来部分非标需求会转向标准资产。2、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银行在资 产配置方面的分化会更加明显,股票是重要方向;3、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大类资产配置。 银行资管“躺着赚钱”时代过去,进入“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竞争时代。
6、对同业风险暴露的监管 7、对债券加杠杆的监管:302号文 8、对股权管理暂行办法
9、银监会如何落地监管文件:4号文
1、对银行资管的监管:打破刚兑,限制非标期限错配
表:资管新规要点梳理
监管文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 产管理业务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 -2017.11.17
资管新规关键点 监管 具体要求 产品适用 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本意见 过渡期 2019年6月30日 不得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 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 多层嵌套 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 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 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 分别对公募、私募总资产/净资产比例设 统一杠杆 定140%、200%,禁止四类产品分级 刚性兑付 鼓励产品净值化,打破刚性兑付 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 期限错配 天;非标债权类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封 闭式资管产品的到期日/开放式资管产品
房地产
工商企业
其他
2、银信类业务测算
表:1H17表内信托计划等第三方投资占比情况
百万元 表内第三方投资 工商银行 337,368 建设银行 210,840 农业银行 38,239 中国银行 20,809 交通银行 297,226 招商银行 562,301 中信银行 843,969 浦发银行 776,450 民生银行 912,559 兴业银行 1,571,909 光大银行 621,917 华夏银行 203,359 平安银行 413,037 北京银行 366,979 南京银行 264,530 宁波银行 161,030 江苏银行 460,541 贵阳银行 84,512 杭州银行 178,767 上海银行 290,441 江阴银行 6,301 无锡银行 18,912 常熟银行 16,546 吴江银行 6,410 张家港行 9,139 生息资产 占比生息资产 表内第三方投资载体 24,699,807 1.4% 信托计划、理财、专项资管计划 21,254,107 1.0% 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基金投资、资产支持类债券和理财产品 20,255,884 0.2% 资产管理产品、基金产品及资产支持证券 18,721,446 0.1% 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计划、理财 8,624,354 3.4% 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计划、理财 6,133,251 9.2% 信托受益权、理财、资管计划 5,560,909 15.2% 信托投资计划、同业理财、资管计划 5,825,076 13.3% 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同业理财 5,492,939 16.6% 信托计划、专项资管计划 6,333,957 24.8% 资金信托计划、理财、资管计划 3,964,461 15.7% 理财产品和受益权转让计划 2,414,469 8.4% 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资产受益权&理财 2,945,567 14.0% 信托计划、理财、资管计划 2,194,102 16.7% 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同业理财 1,122,272 23.6% 资金信托计划及资产管理计划、理财 920,353 17.5% 信托计划、理财、资管计划 1,692,804 27.2% 信托计划、理财、资管计划 397,451 21.3% 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理财 752,440 23.8% 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理财 1,698,285 17.1% 债券投资计划、资管计划、理财 103,633 6.1% 资产管理计划、理财 124,227 15.2% 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理财 138,864 11.9% 信托及资管计划收益权、同业理财 82,261 7.8% 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信托计划、联合投资基金以及资产支持证券 95,956 9.5% 信托计划、理财、资管计划
2018年银行金融监管政策专题报告
研究结论
全面监管无死角, 非标和通道被堵死。本文对近期各项监管政策解读、测算和分析 影响。总体判断:打击重点是以非标”和通道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估计20-30 万亿融资规模),以及加杠杆进行“金融套利”(持续时间7-8年)。目的是降低金融 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的结果预计平稳。1、去年5月监管 开始“三三四”检查:操作在前,文件 在后;银行在业务上进行明显的整改和调整。2、监管实际操作中,强调“新老划 断” ;对于存量业务,给予一定的消化期和过渡期,差别化处置。预计高层会把握监 管力度和经济的平衡。 社会融资结构会发生变化方向。1:监管之后,银行的实际杠杆率受到明显限制,银 行体系对社会融资的整体供给能力下降。近期,供给端收缩,有助于银行提升贷款利 率。2、非标和通道业务,主要投向地产、融资平台和政府限制领域(70%以上),是 社融增量的主要来源。中长期看,监管后,融资总需求会逐渐收缩,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会明显: 房地产、融资平台(中小)利率上升,实业部门融资利率平稳。 社会资金会重新配置:利于蓝筹型股市。从银行角度观察,社会大类资金这几年重点 配置的还是地产和金融:地产收益源于地产价格不断上升、金融收益源于金融套利。 监管之后,社会大类资金会寻找新方向。股市是为数不多的选择,该类资金预计更青 睐于低估值的蓝筹。
1、资管新规测算:非标影响最大
非标在理财资产中占比高。目前公布的资产结构,债券+非标占比近60%,我们预计实际 非标占比更高,或达30%(资金端成本4-5%,对资产端的收益会有更高的要求);存量非标 估计:30万亿*30%≈9万亿以上。 同业理财压力增加。金融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4.61万亿元,同比增速由16年100%下滑 至15%,占比较16年下降4个百分点至16%。
方向 一分为二 平稳过渡
方向不会动摇:控制“影子银行”、 防止监管套利,降低金融风险。
核心影响:“非标”是控制重点、 限制“期限错配”杀伤力最大、 “净值”会是博弈重点。 进度取决于“博弈”:监管和银行 在政策上有博弈空间,这种博弈决 定了资管未来变化的速度。
重点监管
去杠杆 重点监管 重点监管
目 录
1、对各项金融监管政策的梳理、测算和研判
2、金融监管对社会融资和资本市场影响
金融监管政策梳理
我们按照对银行业影响程度大小,分别对监管政策进行了梳理、测算和分析:
1、对资管业务的监管
2、对银信类业务的监管:55号文 3、对委托贷款的监管 4、对银行流动性的监管
5、对同业存单的监管
2、银信类业务测算
表:3Q17资金信托投向实体经济各类占比情况
影响主要体现在存量。 目前信托公司投入实体经济 的贷款余额14万亿,至少2/3 以上是银信合作类,规模估计 10万亿左右,主要投向领域: 房地产、融资平台、大型国企 (产能过剩)
21.33%
23.30%
15.00%
40.38%
基础产业
2、对银信类业务:对通道类基本堵死
监管文件1:《关于规范银 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 -2017.12.22 从今年开始,银监会对银信 类业务监管越来越严,本次 文件是对目前监管经验的总 结和条款化。
银监会55号文对银行方面提出的要求 要点 具体要求 商业银行对信托公司实施名单制管 对信托公司实 理,综合考虑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 施名单制管理 平和专业投资能力, 审慎选择交易对 手。 商业银行应对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银 信类业务进行分类,按照穿透管理要 真实拨备与资 求,根据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进行风 本计提 险分类,并结合基础资产的性质,准 确计提资本和拨备。 商业银行对于银信通道业务,应还原 其业务实质进行风险管控,不得利用 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 禁止假出表 向、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 等监管规定,不得通过信托通道将表 内资产虚假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