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届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就业涉及名词解释

就业涉及名词解释

就业涉及名词解释
就业协议书: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它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双方确定就业意向和权益的依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三方协议,由教育部高教司统一制表,一式三联,毕业生人手一份。

协议书签订完成后,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各执一份。

就业协议书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与权利,不等同于劳动合同。

就业报到证:即派遣证由陕西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签发,是毕业生就业时到用人单位报到及报到后办理各类保险的重要材料;同时是办理户口的迁移和档案转移的重要凭证,报到证一式2联,毕业生持一联报到,档案中存放一联作为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身份(干部身份)的证明。

通过报到证(派遣证)派遣毕业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式,也是落实国家计划和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保证手段。

就业推荐表:推荐表是学校向招聘单位推荐毕业生的重要材料之一。

表内的各项内容要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填写。

毕业生持推荐表在规定范围内联系就业单位时,要本着对学校、用人单位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实事求是,诚信就业。

要体现出我校毕业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就业推荐表在学院、校就业指导中心盖章后方可生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试题(名词解释)

大学生就业指导试题(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

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大学生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3、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

4、“三支一扶”计划:三支一扶是支教、支医、支农、扶贫的简称5、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

从2003年开始,每年招募1.8万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1、程序结构式:由主试者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询问题目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

目的是为获得有关应试者的全面、真实的材料,观察应试者的仪表、谈吐和行为。

2、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限时写出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情况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让应试者予以论证或辨析等。

比如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

3、智商:主要是指考察毕业生的知识层次。

如所学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

此外还包括毕业生的业务能力科研成果、专著以及你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口才、文笔等。

4、笔试:主要适用于应用人数较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较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

5、面试:通过当面交谈对应试者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

6、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是学校为帮助毕业生就业向用人单位出具的书面推荐材料,是学校对毕业生的权威性认证,表中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的信息,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

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

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

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一、名词解释1、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是所围绕的中心,是指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2、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个根本素质,是一个合格职业人的必须条件。

它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还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

3、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

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

4、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进行休息和修养的权利。

5、劳动保护权:也称为职业安全卫生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应该得到用人单位的保障,以防止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权利。

二、简答题1、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主要有哪些?(评分标准:缺少一点扣除1分)答: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主要有即时就业、延时就业、自主创业、志愿服务西部、立志服务基层、提高学历层次、出国留学等多种途径。

呈现多元化趋势。

2、大学生择业前应作的心理准备和求职材料有哪些?答:1、大学生择业前应作的心理准备有:“双向选择”的心理准备,对就业政策导向的心理准备,不同用人单位或者相似的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标准不一的心理准备,面对多重选择陷入两难境地的心理准备,对照品中客观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心理准备,先就业在择业的心理准备:2、应准备的求职材料有: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求职自荐信,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复印件,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的鉴定材料,科研成果证明及发表的文章,推荐信等。

3、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内容和渠道有哪些?答:就业信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政策。

它包括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地方用人政策、学校的相关规定等。

二是就业方法。

要了解就业体制,知晓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地方及学校的哪些部门和机构来负责的,同时要明确就业范围和程序。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就业是指个体或组织在经济市场上找到工作并从事有薪职业活动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就业是人们实现经济独立和社会认可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就业领域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行业术语,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就业名词进行解释。

1.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进行评估并制定一系列目标和策略的过程。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职业选择。

2. 就业市场(Job Market):指供求双方进行招聘和求职活动的总体环境。

就业市场的状态通常会对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产生影响。

例如,就业市场紧缩时,求职者会面临更大的竞争,而在就业市场宽松时,求职者则有更多机会选择。

3. 简历(Resume):是求职者向潜在雇主展示自己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和成就的一份个人简介。

简历通常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和兴趣爱好等信息,帮助雇主了解求职者的背景和能力。

4. 面试(Interview):是雇主与求职者见面交流,以更深入地了解求职者的能力、素质和适应能力。

面试通常包括口头提问、技能测试和情景模拟等形式,雇主可以通过面试来评估求职者的能力和适合度。

5. 实习(Internship):是指学生或毕业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实习通常是短期的,并在学校或公司的指导下进行。

实习对于学生了解职业环境和发展职业技能非常有益。

6. 技能培训(Skills Training):指通过培训获得和提升特定技能的过程。

技能培训可以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软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旨在提供特定行业或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而软技能培训则注重培养求职者的沟通、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指在求职过程中积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以吸引雇主的注意。

自我推销可以通过简历、面试和个人陈述等形式进行。

它强调了个人的独特之处和价值,让雇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合适的候选人。

一、找工作前一定要知道的15个名词

一、找工作前一定要知道的15个名词

一、找工作前一定要知道的25个名词1. 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生源地,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的,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如毕业时能明确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则生源地确认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2. 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3. 学制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左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如博转硕或硕转博,须经教育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4. 专业由招生时确左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

5. 就业推荐表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申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用于京外生源统招毕业生进京落户审批和各地人事主管部门接受毕业生落户审批。

每人只有一份,待填写完整后可保留复印件。

求职时先使用复印件,如单位同意解决户档关系,同时本人也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再由毕业生把推荐表原件交给单位。

6. 就业协议书俗称“三方协议",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各持一份。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三方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

7 .派遣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户口档案关系并签署就业协议书,学校在学生毕业时直接将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转至用人单位的一种形式,即“一次性就业"。

派遣直接与"签就业协议"的就业形式相对应,即对签署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采用派遣方式,毕业时发放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将其户口和档案转至用人单位。

&二分又叫“二次派遣",是指毕业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或落实的工作单位不接收户口和档案,同时也无国内升学等英他去向,学校将其派遣回生源省区,由生源省区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在省内为其办理推荐、派遣等与就业相关的工作。

9. 报到证原称"派遣证”,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分上下两联,上联交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入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

校园应聘名词解释

校园应聘名词解释

校园应聘名词解释校园应聘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参加招聘活动,尝试寻找实习、兼职或毕业后的工作机会。

在校园应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名词,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名词解释:1. 简历(Resume):简历是应聘者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技能和能力的一种书面材料。

简历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以吸引招聘者的注意。

2. 面试(Interview):面试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过程。

通过面试,用人单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应聘者的素质、能力和个人特点。

3. 实习(Internship):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暂时进入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工作,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4. 兼职(Part-time job):兼职是指学生在学习之余,从事一定工作量的工作。

兼职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

5. 招聘会(Job fair):招聘会是由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集中招聘活动,用人单位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和招聘。

6. 自我介绍(Self-introduction):自我介绍是应聘者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自我介绍中,应聘者需要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教育背景和优势,以吸引招聘者的关注。

7. 综合素质(Comprehensive quality):综合素质是指应聘者在知识、能力、品德、心理和身体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来判断其是否适合岗位。

除了以上名词,校园应聘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名词,如面试技巧、求职信、职业规划等。

学生们应该在校园期间多加了解和准备,以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就业工作相关名词解释[共5篇]

就业工作相关名词解释[共5篇]

就业工作相关名词解释[共5篇]第一篇:就业工作相关名词解释就业工作相关名词解释1.应届毕业生根据我校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本科生院或研究生院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核并获得批准的即为当年应届毕业生。

一旦通过了学业资格审核,即使毕业时未能获得相应学历、学位,仍属于当年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随下一届毕业生参加就业。

研究生同学如果想作为下一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延期毕业申请并获得教务部门批准。

2.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如学生入学后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的,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向院系和就业中心出具相关证明。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毕业生,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如毕业时能明确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则生源地确认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生源地的填写需明确至地级市一级,如重庆市渝中区,河南省焦作市等。

3.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和湖北省教委备案,无法更改。

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4.学制学生的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如本科7年制转5年制的、博转硕或硕转博,须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5.专业学生的专业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须严格按照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的要求确认填报各种表格。

6.就业推荐表就业推荐表是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用于毕业生落户审批和各地人事主管部门接收毕业生落户审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毕业生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填报生源信息和推荐表信息,待学院审核通过后方可打印签章。

7.就业协议书全称为《武汉大学**年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在网上签署就业协议。

就业有关的名词解释

就业有关的名词解释

就业有关的名词解释就业是每个社会成员为了谋求生活所必需的一种经济行为,是指个体通过找工作来获得经济报酬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名词,这些名词对于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非常重要。

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双方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地方。

它由就业者(劳动力供应者)和雇主(就业需求者)组成。

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2.就业率: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处于就业状态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市场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失业率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不足,而较低的失业率可能反映就业市场的强劲发展。

4.下岗失业:下岗失业是指原有单位因各种原因致使劳动者丧失劳动岗位,且暂时无法找到新的工作的状态。

下岗失业往往与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以及企业的技术升级等因素有关。

5.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结构性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状态。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劳动者所具备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或者是由于行业结构的调整而导致的。

6.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指在劳动市场上,由于个人某种特定的身份特征或者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而导致其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

这种情况违背了平等就业的原则,对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劳动力市场非常不利。

7.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是指不依附于任何特定雇主的人,通过从事个体经营或从事临时性、合同性工作来谋求生计。

自由职业者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就业模式相对自由灵活,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个人创造力。

8.弹性就业:弹性就业是指劳动者根据个人的意愿和需求,选择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和就业时间。

弹性就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选择,也有助于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变化和个人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大学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大学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大学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如学生入学后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的,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向院系和就业中心出具相关证明。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毕业生,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如毕业时能明确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则生源地确认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生源地的填写需明确至地级市一级,如重庆市渝中区,河南省焦作市等。

◆ 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和北京市教委备案,无法更改。

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 学制学生的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如博转硕或硕转博,须经教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 专业学生的专业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须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确认填报各种表格。

◆ 就业推荐表就业推荐表是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用于京外生源统招毕业生进京落户审批和各地人事主管部门接收毕业生落户审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就业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待填写完整后可保留复印件。

求职时先使用复印件,如果单位同意解决户档关系,同时本人也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再由毕业生把推荐表原件交给单位。

在进京落户审批的过程中,如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其他人事主管部门发现有两个单位为同一位毕业生申请进京指标,将会冻结该生的审批手续,不给予落户指标。

◆ 就业协议书俗称“三方协议”,全称为《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制订。

该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各持一份。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三方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

3、改派
• 改派是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和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进行 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 • 应在毕业生自第一次派遣离校之日起的一年内进行,超过时 间一般不予受理。(按在职人员人才流动处理) • 为维护就业方案的严肃性,保证签订协议后各方的权益,毕 业生派遣后原则上不得改派。
• 毕业生办理改派必须符合国家就业政策导向。
2012-12-11 2
二分
• 是指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或落实了灵活就 业单位(单位不具备接收毕业生的资格,如 单位不能解决户口或没有编制等)、准备毕 业后再参加研究生考试或申请出国等原因,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毕业生的人事关 系转回生源地区,由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继续落实其就业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 二分注意要报到。
不慎将户口迁移证遗失,应立即报告当地户口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否则,用人单位有权拒绝接收。
2012-12-11 18
2012-12-11 19
20141126是指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或落实了灵活就业单位单位不具备接收毕业生的资格如单位不能解决户口或没有编制等准备毕业后再参加研究生考试或申请出国等原因学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将毕业生的人事关系转回生源地区由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继续落实其就业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
(三)关于就业的一些常识、概念和流程 1、毕业、结业和肄业
2012-12-11 10
2012-12-11 11
2012-12-11 12
4、推荐表、接收函与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俗称“三方 协议”。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即: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 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用 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契约,是学校派遣的依据。 • 就业协议书具有民事法律上的合同效力,需要当事人严格遵守。 • 签署三方协议注意事项

大学生就业指导两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两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两篇大学生就业指导一:一、名词解释1、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是所围绕的中心,是指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2、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的个根本素质,是一个合格职业人的必须条件。

它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还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优秀品质。

3、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进行休息和修养的权利。

4、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

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报酬的权利。

5、劳动保护权:也称为职业安全卫生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应该得到用人单位的保障,以防止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权利。

二、简答题1、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主要有哪些?(评分标准:缺少一点扣除1分)答: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主要有即时就业、延时就业、自主创业、志愿服务西部、立志服务基层、提高学历层次、出国留学等多种途径。

呈现多元化趋势。

2、大学生择业前应作的心理准备和求职材料有哪些?答:1、大学生择业前应作的心理准备有:“双向选择”的心理准备,对就业政策导向的心理准备,不同用人单位或者相似的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标准不一的心理准备,面对多重选择陷入两难境地的心理准备,对照品中客观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心理准备,先就业在择业的心理准备:2、应准备的求职材料有: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求职自荐信,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单,各种证书复印件,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的鉴定材料,科研成果证明及发表的文章,推荐信等。

3、劳动合同应该具备哪些条款?答:劳动合同应该具备以下条款: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4、毕业生收集就业信息的内容和渠道有哪些?答:就业信息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就业政策。

它包括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相关就业法律法规、地方用人政策、学校的相关规定等。

就业信息名词解释

就业信息名词解释

就业信息名词解释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就业信息名词解释:
1. 就业率:指毕业生当年找到工作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 就业岗位:指毕业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型,通常包括各种职业岗位,如管理、技术、销售等。

3. 就业地点:指毕业生毕业后愿意前往的城市或地区,通常包括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

4. 就业质量:指毕业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的质量,包括薪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

5. 就业渠道:指毕业生找到工作的途径,包括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网络招聘等。

6. 就业指导:指学校或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包括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简历撰写等方面。

7. 就业信息渠道:指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包括校园招聘会、招聘会、网络招聘平台等。

8. 就业派遣:指学校为学生办理的就业手续,包括就业协议签署、就业报到证颁发等。

9. 就业竞争力:指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包括个人能力、就业前景、就业市场等方面。

10. 就业满意度:指毕业生对就业结果的满意度,包括工作质量、职业发展等方面。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

就业名词解释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就业名词涉及到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下面将通过对就业名词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就业率 (Employment Rate)就业率是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就业人口的增长和变化情况。

高就业率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

2. 失业率 (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失业率的变化与经济周期、就业政策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和经济不稳定。

3. 劳动力 (Labor Force)劳动力是指一定范围内(如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提供劳动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劳动力的规模和素质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4. 青年就业 (Youth Employment)青年就业指的是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并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

青年就业问题在很多国家是一个关注的焦点,因为青年人群体通常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和结构变化的影响。

5. 就业机会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就业机会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供应的工作岗位。

它受到就业需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问题。

6. 弹性就业 (Flexible Employment)弹性就业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模式,主要包括短期合同工、临时工、兼职工和自由职业者等。

弹性就业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工作需求的变化,同时也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自主和灵活性。

7. 全日制就业 (Full-time Employment)全日制就业是指每周工作时间达到40小时或以上,享受完整劳动法保护的就业形式。

全日制就业通常包括稳定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8. 自主创业 (Self-employment)自主创业是指个体创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创造就业机会,独立经营企业或提供个体服务。

北京高校应届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北京高校应届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北京高校应届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北京高校应届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1. 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如学生入学后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的,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向院系和就业中心出具相关证明。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毕业生,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如毕业时能明确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则生源地确认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生源地的填写需明确至地级市一级,如重庆市渝中区,河南省焦作市等。

2. 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和北京市教委备案,无法更改。

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3. 学制学生的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如博转硕或硕转博,须经教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4. 专业学生的专业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须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确认填报各种表格。

5. 就业推荐表就业推荐表是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用于京外生源统招毕业生进京落户审批和各地人事主管部门接收毕业生落户审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就业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待填写完整后可保留复印件。

求职时先使用复印件,如果单位同意解决户档关系,同时本人也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再由毕业生把推荐表原件交给单位。

在进京落户审批的过程中,如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其他人事主管部门发现有两个单位为同一位毕业生申请进京指标,将会冻结该生的审批手续,不给予落户指标。

6. 就业协议书俗称“三方协议”,全称为《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制订。

该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各持一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1.就业: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2.就业指导:为了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劳动者必须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与生产资料和工作岗位全面、迅速、有效的结合,这种结合过程就是就业指导3.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4.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5.职业生涯:一个人一生中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

6.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个人正真了解自己,并且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并未实现个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自觉地进行有关个人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

7.知识:一是通过认识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各种信息单元;二是包括有助于培养综合能力,尤其是吸取知识能力的各类信息单元。

8.能力: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9.素质: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10.压力: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它可能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11.压力管理:所谓压力管理,即是适应压力的过程,而管理是「控制」之意,要做压力的主人,要操纵压力,而且将它当作是新的资源与支持系统,将精神放在纾解压力上,更进一步计划如何将压力从负面转为正面,而使生活更和谐、更有生产力。

12.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

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1]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大学毕业生必懂术语与常识

大学毕业生必懂术语与常识

关于三方协议:什么叫三方协议?网上答案都有,随便查查就知道了。

但再深一些说呢,肯定有人不知道了。

三方协议,简单的讲就是学校、学生本人、工作单位三方就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落实所签署的一份协议书,很多人知道的是:三方协议过去必须签,但现在不一定,三方签了只是学校统计就业率的一个参考指标。

三方和派遣证挂钩,但我没有留京户口,单位签三方就要解决你的户口,所以现在单位都不签三方了,尤其是私企等等。

没错,上边说的都对,所以有些朋友们就把三方协议放弃了,而只是找到工作,自己去做个打工者,然后只考虑劳动合同。

那么究竟三方协议背后究竟还有什么呢?其实三方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

如果说到三方协议,那么必需提到的就是派遣证与干部身份。

三方协议作为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率的一个根据,同时也是国家派遣证发放的一个证明。

只有你签署了三方协议,拿回学校,学校才会在你毕业后将派遣证发给你,而你拿着派遣证到你工作的单位报道,就此开始计算工龄,而你也就拥有了干部身份(每年基本6月25日毕业,所以6月18日前必需将三方交到学校)。

派遣证(报到证):派遣证一式两份,一份是派遣证,另一部分是报到证。

派遣证在你毕业后将放入你的档案,由国家直接打到你的单位(档案属国家机密,不允许个人持有。

如果你的用人单位拥有档案保存资格那么你的档案就放在单位,如果没有,那单位会掏钱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类的档案保存处。

你过你没工作,那你的档案就直接打回原籍)。

而报到证则交由你手自行保管。

在这里必须要重点说的是,很多人在毕业后没多久就把报到证丢了,而当若干年后单位希望将你提干要求出示报到证时,很多就没有了,而只能再跑回某地去重新开证明,这时的证明可就没那么好开了,所以还是劝君保管好。

干部身份: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中身份:农民、工人、干部。

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

大学生属于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

很多农村来的朋友家里都希望孩子通过念大学而改变祖辈农民的身份(这里没有贬低农民朋友的意思),而很多人却从毕业后就莫名其妙的丢了自己的干部身份。

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

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

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1. 应届毕业生根据我校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教务处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核并获得批准的即为当年应届毕业生。

一旦通过了学业资格审核,即使毕业时未能获得相应学历、学位,仍属于当年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随下一届毕业生参加就业。

2. 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如学生入学后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的,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向学院和就业中心出具相关证明。

生源地的填写需明确至县区市一级,如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等。

3. 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备案,无法更改。

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我校毕业生一般为统招。

4. 学制学生的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须经教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5. 专业学生的专业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须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确认填报各种表格。

6. 就业推荐表就业推荐表是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就业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待填写完整后可保留复印件。

求职时先使用复印件,如果单位同意解决户档关系,同时本人也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再由毕业生把推荐表原件交给单位。

就业推荐表遗失后可在就业信息网自行下载。

7. 就业协议书全称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制订。

该协议书一式四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安徽省大中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四方各持一份。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

需要注意的是,当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并解决档案、户口问题时,方可签署四方协议,用人单位凭此协议书向人事主管部门审批。

否则不需签署该协议,毕业生可与用人单位双方签订劳动合同。

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

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

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第一篇: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毕业生必须了解的就业基本名词1.应届毕业生根据我校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经教务处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审核并获得批准的即为当年应届毕业生。

一旦通过了学业资格审核,即使毕业时未能获得相应学历、学位,仍属于当年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随下一届毕业生参加就业。

2.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如学生入学后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的,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向学院和就业中心出具相关证明。

生源地的填写需明确至县区市一级,如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等。

3.培养方式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备案,无法更改。

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我校毕业生一般为统招。

4.学制学生的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须经教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5.专业学生的专业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须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确认填报各种表格。

6.就业推荐表就业推荐表是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就业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待填写完整后可保留复印件。

求职时先使用复印件,如果单位同意解决户档关系,同时本人也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再由毕业生把推荐表原件交给单位。

就业推荐表遗失后可在就业信息网自行下载。

7.就业协议书全称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制订。

该协议书一式四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安徽省大中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四方各持一份。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

需要注意的是,当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并解决档案、户口问题时,方可签署四方协议,用人单位凭此协议书向人事主管部门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应届生就业必知的15个名词解释
进入10月中旬,小编为正在找工作的同学加油。

应届生求职时,需要掌握基本的就业知识,比如什么是生源地?派遣和二次派遣有何不同?报到证有何用途?关于就业的15个名词解释,大家可要看仔细。

1. 生源地
指考生的来源地。

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如学生入学后户籍所在地发生变更的,在毕业生阶段核实生源信息时,向院系和就业中心出具相关证明。

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研究生入学前有工作经历并已经在工作地落户的毕业生,原则上以其工作单位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如毕业时能明确不回原工作所在地工作的,则生源地确认为本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

生源地的填写需明确至地级市一级,如重庆市渝中区,河南省焦作市等。

2. 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有统招、定向、委培、自费等。

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在招生时确定的,所有数据均在生源省区招办和北京市教委备案,无法更改。

毕业生应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严格按照原培养方式就业。

3. 学制
学生的学制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修业年限进行增减,如果因为学籍异动确有变动的,如博转硕或硕转博,须经教务部门批准,按照批准结果确定。

4. 专业
学生的专业是由招生时确定的,专业名称不等同于专业方向,须严格按照教务部门的要求确认填报各种表格。

5. 就业推荐表
就业推荐表是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包含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用于京外生源统招毕业生进京落户审批和各地人事主管部门接收毕业生落户审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就业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待填写完整后可保留复印件。

求职时先使用复印件,如果单位同意解决户档关系,同时本人也愿意到该单位工作,再由毕业生把推荐表原件交给单位。

在进京落户审批的过程中,如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其他人事主管部门发现有两个单位为同一位毕业生申请进京指标,将会冻结该生的审批手续,不给予落户指标。

6. 就业协议书
俗称“三方协议”,全称为《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制订。

该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各持一份。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三方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

需要注意的是,当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并解决户口问题时,方可签署三方协议,用人单位凭此协议书向人事主管部门审批。

否则不需签署该协议,毕业生可与用人单位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并申请将本人户口档案转回生源地。

7. 派遣
派遣是指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户口档案关系并签署就业协议书,学校在学生毕业时直接将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转至用人单位的一种形式,即“一次性就业”。

派遣直接与“签就业协议”的就业形式相对应,即对签署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采用派遣方式,毕业时发放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将其户口和档案转至用人单位。

8. 二分
二分,又叫“二次派遣”,是指毕业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或落实的工作单位不接收户口和档案,同时也无国内升学等其它去向,学校将其派遣回生源省区,由生源省区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在省内为其办理推荐、派遣等与就业相关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为省一级教育、人事主管部门或地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

一般来说,签劳动合同、开具用人单位证明、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就业形式与“二分”相对应,毕业时报到证、户口迁移证中的单位名称为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

9. 报到证
报到证,原称“派遣证”,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北京市教委签发,分上下两联,上联交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入毕业生档案。

报到证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

报到证的用途主要包括:1)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2)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3)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证明;4)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5)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6)是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证明。

10. 干部身份
干部身份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有些情况下干部身份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比如报考公务员,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的招聘、录取,以及职称的认定、评定,工龄的审核及提干等均与此有关。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属于国家干部身份。

报到证就是大学生干部身份的证明。

11. 灵活就业
若用人单位不能为毕业生解决户口和档案问题,则无需签订三方协议,但毕业生可以以灵活就业的形式到用人单位就业。

灵活就业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主创业等形式。

12. 离校转单
全称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单”,毕业生在办理完毕离校转单上所有的项目后方可离校,凭所有相关单位盖章完毕的离校转单领取毕业证、学位证,目前只有春季毕业生还采取这种模式。

夏季毕业生已经采取网络办理方式来完成,毕业生通过离校系统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后,直接到院系教务部门领取毕业证、学位证。

13. 毕业生登记表
毕业生登记表分为《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本科生用)与《毕业研究生登记表》(研究生用)。

该表由教育部统一制定、北京市教委印制,涉及学生的相关信息及其在校期间的经历,是证明学生从学校顺利毕业的一项重要材料,须归入学生档案中。

14. 毕业生学籍材料
本科生的学籍材料主要是本科学习期间的成绩单以及双学位或辅修成绩单,研究生的学籍材料主要是学生学位审批材料。

毕业生的学籍材料都由教务部门提供,由各院系负责毕业生档案工作的老师统一将上述材料在学生离校前期归档。

15. 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是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为其提供系列的人事管理服务,负责保管人事关系档案、办理转正定级、考评技术职务、调整档案工资、核定工龄、接转党团组织关系等。

每年毕业生统一派遣时,建议拟继续考研、出国、自由职业和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或者未就业而打算
继续就业的毕业生,最好在生源地采用人事代理的方法来保管户口和档案。

这样学校可以派遣,可以发报到证,毕业生可以保留干部身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