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一、煎煮方法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中药制剂中常用的一种制药技术。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功效,不同的中药煎煮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1.单味煎煮法:将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继续煎煮一段时间,最后煎至药液浓缩即可。
2.复方煎煮法:复方中药是由多种不同药材组合而成的,煎煮时需要根据各药材的特性确定煎煮顺序和时间。
一般来说,先将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煮沸,再根据各药材的需要逐个加入煎煮。
3.包煎法:将药材放入纱布包或草纸包中,扎紧后加入适量清水一同煎煮。
二、冲服方法冲服是一种中药的服用方法,适用于一些末制剂的中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冲服方法:1.冷水冲服法:将药材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冷水,浸泡片刻后用冷水搅拌均匀,然后一次性饮用药液。
2.开水冲服法:将药材放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用开水冲泡药材,待药液温度适宜时饮用。
3.热水冲服法:将药材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热水,用热水冲泡药材,待药液温度适宜时饮用。
三、煎煮和冲服注意事项1.煎煮和冲服中药要选择无污染、无异味的容器。
2.煎煮中药要掌握好火候,避免药液沸腾过久损失有效成分。
3.冲服中药时要注意水温,避免药液过烫引起烫伤。
4.在服用中药期间,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与一些食物或药物相互影响。
5.保存中药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潮湿和高温,保持药材的干燥和保存期限。
以上就是中药服用方法的一些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中药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参考资料: - 《中药方剂学》。
中成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成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成药服用方法:。
1.参照说明书上的说明,按每日服用次数、剂量和服用方法服用药物;。
2.药物服用时用开水送服,不可含服,以免影响药效;。
3.孕妇及儿童服药尤为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宜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及瘦肉等低糖清淡食物;。
5.规律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6.严禁自行增减用量,严禁将中药和其他药物混用;。
7.如果药物服用后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8.注意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中药服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服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中药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十分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的基本形式中药的基本形式包括:干燥剂、煎剂、丸、散、片、胶囊和贴剂等。
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煎剂和丸剂。
1.煎剂将中药饮片或药材加水煮沸,煮成药汁即为煎剂。
煎剂应在温热状态下服用,不能过于热或过于凉,以免影响药效。
煎剂一般用于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
2.丸剂丸剂是将中药煎汁熬制成浓膏后制成的药丸,具有易于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家用和旅游时携带。
丸剂在服用前可以用温水冲服或用热水煎开后喝下。
不要用热水煮沸,以免破坏药效。
3.片剂片剂是将中药煎汁浓缩后,制成药片。
片剂适用于那些不喜欢药味或者忙碌的人,片剂中的药物浓度更高,服用时要注意药量。
4.散剂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状,以散装的形式出售。
散剂一般用来治疗外伤、损伤、疮疖等症状。
散剂服用时,要注意用温水调匀,不可保留在口中久吞。
5.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制成胶囊,适用于那些有药味的人。
胶囊剂容易携带,不受环境影响,更适合旅游时服用。
6.贴剂贴剂是将中药熬制成浓膏,涂布在贴纸上制成的一种外用药物。
特别适用于风湿病、肩周炎等疾病。
使用时应先将患处清洁干净,然后将贴剂贴在患处皮肤上,注意不要将贴剂贴在伤口处。
中药服用的方法因药而异。
下面主要介绍中药煎剂的服用方法。
1.泡服法将中药饮片加入沸水中煮沸后,加糖、蜜或红枣等搅拌均匀即可,主要适合口中干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2.煎服法将中药饮片加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10-20分钟,直到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完全溶解在水中。
去除渣,放凉后口服即可。
3.文火液体制剂法将中药饮片加入冷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蜜或冰糖,一起用文火煮30分钟后,慢慢冷却,即可口服。
1.服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确定用药用量。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PPT课件
识 解,可水冲摇匀后服用,也可以在微波炉中加热20秒, 长期服用;也可将其调制成膏服用。
促进其溶解,待水温降至温热后服用。
此外免煎中药还可加入适量的温开水,搅拌均匀后外用 也有些免煎中药,因其味道欠佳,可用蜂蜜调后服用、 熏洗患处;也可加温水、香油或醋,搅拌均匀至膏状, 或蜜调后制成微丸服用,以解决儿童服用困难的问题。 将药膏均匀涂布到患处,并做适当包扎。
2019/8/26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
服药的剂量 分服
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较轻,可慢慢 调治的患者。一剂汤药可分2~3次 口服,每次100~200ml。呕吐的患 者要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小儿 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 减少服用量。以少量多次为好,不 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8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
食
品
药
16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
食
品
药
品 安
注意事项
全
知 识
13服. 若用与中西药药汤联剂用时,应应忌与烟西酒药,错忌开食时辛间、服辣用、。
油、腻等食物。
24.皮小肤儿病、及孕疮妇伤或应老忌年食人鱼应虾遵腥医食嘱物。和刺激性食物。 5 .煎好的中药汤剂应放在2~8℃的冰箱中保存。
2019/8/26
17
食
品
药 品
要饭前服用。
15
食 品 药 品 安 全 知 识
2019/8/26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
服药的时间
其它服药时间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 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治疟疾的 药要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左右服用; 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急性病、 呕吐、惊厥及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 均可不定时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中药的服药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服药方法有哪些1.煮汤: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用小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煮一段时间,制成药汤。
待药汤温热时,分次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大剂量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等。
2.泡水:将中药材置于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药物成分溶解在水中。
可根据药量和需要的功效调整药材的数量和泡水的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特殊味道的中药,如酸枣仁、甘草等。
3.捣碎服用:将中药材捣碎成细末,然后用开水冲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粉状性质的中药,如川贝、麦冬等。
4.煎煮: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用小火慢煎,直到水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左右,然后取出渣滓,将药液分次饮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像栀子、火麻仁等具有排毒作用的中药。
5.贴敷: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加入一定比例的调剂,用纱布或纸贴敷在患处,以温度和药物渗透发挥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皮肤疾病或局部症状,如湿疹、瘀伤等。
6.点燃熏烟:将中药材研磨成碎末,放入专用的熏炉或熏香炉中,点燃后缓慢燃烧,烟雾通过呼吸吸入体内。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等。
7.外搽:将中药材研磨成末,加入适量的温水或特定的调剂,制成药膏或药剂,用于外敷。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皮肤病、瘀伤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服用方法是中成药制剂。
中成药指的是将多种中药材混合加工制成的药物,成为一种独立的剂型。
中成药既可以是复方制剂,也可以是单味制剂。
中成药通常以丸剂、胶囊、片剂、颗粒剂等形式出现,便于携带和使用。
服用中成药通常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使用。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及忌口指导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及忌口指导中药汤剂是以中药药材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剂,通常以煎煮方式服用。
中药汤剂具有较强的药效,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服用方法和忌口事项,以确保达到最佳疗效。
以下是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及忌口指导。
一、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1.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好所需中药药材。
一般来说,中药药材应当购买正规渠道的品牌产品。
2.将中药药材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用煎药壶或砂锅进行煎煮。
一般情况下,煎煮30-60分钟后,待汤剂煮至1/2-1/3左右。
3.将煎好的中药汤剂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过滤掉渣滓,留下清汤剂。
4.根据医生的建议,将清汤剂分为相等的若干份。
5.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每次服用的剂量,倒入杯中。
6.中药汤剂一般需要在温热状态下服用,可以依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蜂蜜或少量红糖,增加口感和滋味。
7.在适量的温热罐中,轻轻品尝中药汤剂,慢慢地服用。
二、中药汤剂的服用忌口事项:1.酒精类食品:中药汤剂与酒精类食品如酒、黄酒、威士忌等不宜同时服用,以免药物效果减弱或产生不良反应。
2.烟草:中药汤剂与烟草不宜同时进行,以免药物效果减弱。
3.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花椒、胡椒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中药的药效被削弱,同时也容易导致胃肠不适。
4.油腻食物:中药汤剂服用期间应尽量避免油炸食品或高脂肪食品,以免影响药效。
5.高糖食品:中药汤剂服用期间应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食品,以免影响药效。
6.杂食:中药汤剂服用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杂食,以免影响中药的吸收和药效。
三、中药汤剂的服用注意事项:1.药量:中药汤剂服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剂量进行,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
2.时间:中药汤剂一般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服用,如果需要与西药同时服用,应先间隔至少1小时。
3.温度:中药汤剂服用时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
5.药材质量:应选择质量好,药材纯正的中药材,避免选择有霉变、虫蛀或气味不正常的药材。
6.存放:中药汤剂一般在煎煮后当天内服用完,剩余部分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并在24小时内饮用完。
熬好的中药怎么喝
熬好的中药怎么喝中医博大精深,煎药就有很多学问,煎药器具的选择、用水量的多少、煎药的顺序,这些都是有讲究的,喝药、忌口也有很多需要注意。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熬好的中药怎么喝,希望能帮到你。
熬好的中药怎么喝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
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
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
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
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
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
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
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
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中药服用方法的认识
中药服用方法的认识中药在当代中国,是被广泛使用和认可的一种健康保健方式。
中药以其独特的配方,工艺和服用方法,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减轻病症,延缓衰老,增进精神健康和身体强壮,以及提高身体对抗病毒和老公公的能力,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常见的服用方法有煎煮、烊化、、研磨、熬炼、拌服和汤服几种。
每种服用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缺点,每一种都有一定的疗效。
一、煎煮服用方法煎煮服用方法是最常见的中药服用方法之一,服用方法也是最为简单的。
将中药用沸水煎煮后饮用。
优点:可以有效提取药物活性成份,治病效果较好;缺点:煎煮时间较长,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二、烊化服用方法烊化服用方法是煮熬中药,加入一定数量的植物油,用较小的火力,煨拌煮熬,使药粉溶解加快、有效率较高。
优点:可以有效提取药物活性成份,治病效果较好;缺点:油的温度容易过高,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三、炒服用方法炒服用方法是将药材在锅中用温油炒熟,再放入清水加以熬制,比较适用于治疗症状多、时间长的病症。
优点:可以有效提取药物活性成份,治病效果较好;缺点:炒制时间较长,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四、研磨服用方法研磨服用方法是将药材经过研磨,使之形成细小的粉末,混合在沸水中搅拌,及时熬煮,使用较便捷。
优点:熬煮时间短,治病效果也较好;缺点:研磨药材容易失去部分药物活性成份。
五、熬炼服用方法熬炼服用方法是将药物用水充分熬煮,使之溶液受热时,药物活性成份会发生变化,溶出率和生物利用率会提高,有效提取药物活性成份,治病效果较好。
优点:可以有效提取药物活性成份,治病效果较好;缺点:熬煮时间较长,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六、拌服服用方法拌服服用方式是指将药物加入一定的液体或食品中,搅拌均匀,再服用的方式,适用于药效短,服用时间短的药品。
优点:熬煮时间短,治病效果也较好;缺点:拌服易形成混悬性,容易堵塞服用路线,影响服用疗效。
七、汤服服用方法汤服服用方法是指将中药加入温水中,煨拌一小时后,去除渣滓或滤汁后,服用。
中药的五种常见服用方法(一)
中药的五种常见服用方法
1. 冲服
- 冲服是指将中药煎汤后,直接饮用药液的一种服用方式。
- 这种方法适合于一些味道清淡的中药,如淡泻泻药和清热解毒药。
2. 煎服
- 煎服是将中药煎汤后,去渣只取药液,分次饮用的一种服用方式。
-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连续服用的中药,如调理气血的药物和治疗慢性病的药物。
3. 泡服
- 泡服是将中药用水浸泡后,直接饮用药水的一种服用方式。
- 这种方法适合于一些味道较苦的中药,如清热解毒药和祛风除湿药。
4. 煮服
- 煮服是将中药和其他食材一起煮熟后,食用药物和食材的一种服用方式。
- 这种方法适合于一些需要辅以其他食材一起服用的中药,如滋阴补肾药和健脾开胃药。
5. 点服
- 点服是将中药外敷在患处,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一种服用方式。
- 这种方法适合于一些外用药物,如皮肤疾病药膏和跌打损伤药膏。
在使用中药的时候,需要根据中药的药性、禁忌症和个人体质来选择适合的服用方式。
同时,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也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来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的时候,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服用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服用小知识
1、中药一般服法是一天两次,每天早晚各服1次。
个别情况下,根据治疗需要,医生要求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
2、饭前服:治疗肠道疾病,宜在饭前服药,大部分能直接和消化道黏膜接触,可以较快、较多地被吸收而起作用。
3、饭后服: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
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避免吸收太快,导致中毒。
4、温服:肿瘤患者的中药大部分是扶正却邪的药物,均宜温服,增强补益的功能。
5、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6、与西药同一天吃:一般情况下,西药三餐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
中药和西药隔开1-2小时就可以。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中药汤剂是中医药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通过草药的煮煎、提取等工艺,将草药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方便患者服用。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中药,中药汤剂具有疗效强、作用深入、易吸收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至关重要,下面着重介绍相关内容。
一、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1.正确用量:首先,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用量服用中药汤剂,不可随意增减。
中药汤剂的用量一般以剂量单位“两”或“钱”来计算,一两等于三钱,一钱等于十八克。
在服药之前应仔细读懂配方中药的用量,并按指定的比例放入锅中加水进行煎煮。
2.煎煮方式:将中药配方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然后转至小火慢煎。
煮药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个小时,煮至药液颜色呈金黄色或微黄色透明为佳。
在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火候和药液的浓度,并及时添加适量的水,避免煎煮过程中药液过度浓缩。
3.滤去渣滓:药液煎煮结束后,应将药渣滤去,保留药液。
在滤渣过程中,可以使用纱布、滤网等。
如果没有相关工具,也可以将药渣过滤至少两次,确保药液中没有残留的大颗粒草药。
4.药液温度:服用中药汤剂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
药液不宜过烫或过凉,一般应以40℃-60℃之间为宜。
可以用匙取药液尝试温度,或用手背感受。
如果觉得温热适宜,即可开始服用。
5.合理分次:中药汤剂的服用不必一次饮完,可以分次服用。
根据医生的建议,一般可以分为2-3次服用。
分次服用有利于药液的吸收和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二、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1.草药的购买:购买中草药要选择正规的中药店或医院药房,确保草药的质量。
2.配方准确:中药汤剂的疗效与配方各药草的比例和药效有关,因此必须按照医生开具的配方来煎煮,不可随意更改或增减。
3.个体化调整: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虚弱体质或年纪较小的患者,可适当减少煎煮时间,以免过度耗损机体。
4.保存和服用时效:中药汤剂应尽早解煎服用,避免长时间酿煮。
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
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
中药传统方剂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用方法也颇具讲究。
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
1. 煎服:煎服是最常见的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适用于大部分中草药。
将配
好的中药材加水煎煮,再将药液分成数次服用。
一般来说,煎服时要根据医生或药师的要求调整浓度和用量。
2. 泡服:泡服适用于一些花茶和草本茶剂。
将中草药置于热水中,浸泡一段时
间后即可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药材的泡制时间和水温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整。
3. 蒸服:蒸服是一种特殊的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通常用于一些粉末状的中药。
将中药粉末放入容器中,用蒸汽蒸煮片刻后服用。
蒸服的温度和时间需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进行。
4. 散剂包装服用:一些中草药以散剂包装出售,可以直接服用或与水混合后服用。
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用量和服用方法。
无论采用何种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以下几点需注意:
1.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中药方剂是有一定剂量和服用方法的,务必遵循医
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服用。
2. 注意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有些中药在服用期间可能与某些食物或药物相互
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在服用中药期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饮用浓茶、咖啡等。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药方剂的疗效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遵循规
律作息、饮食健康、适量运动等。
总之,中药传统方剂服用方法是一门复杂而古老的学问,需遵循医嘱进行。
如
果有任何疑问,应向专业医生或药师咨询,以确保正确使用中药。
中药服用方法及饮食禁忌
中药服用方法及饮食禁忌病人用中药治病,服用中药汤剂,需要自己煎药的患者应该了解正确的煎煮方法。
中药煎剂的煎煮方法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中药的疗效。
此外服药期间也要注意一些饮食禁忌:一、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1、温服温服的中药是将熬好的中药放温之后在进行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2、热服有些药物是需要热服的,这些中药一般都是治疗寒症所用的,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
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3、冷服有些中药必须要等到放凉之后服用才会有疗效。
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
一般是作为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
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5、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二、中药常见的服用时间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
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
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
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
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
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中药服用方法范文
中药服用方法范文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治疗方法。
在正确的服用方法下,中药能够充分发挥其疗效,帮助人们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正确存储中药中药在存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存放环境要干燥、通风、无异味,并远离阳光直射;2.中药应存放在阴凉处,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受潮或发霉;3.中药和非中药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感染;4.药材要密封保存,避免因氧化而丧失疗效;5.中药保质期有限,过期药品不宜使用。
二、煎药方法中药煎药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将药材加水煮沸,使药物成分溶解在水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煎药方法:1.入水:将药品放入冷水中,水量以药材稍微浸没为宜,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2.慢煎:将药材和泡药水一同加热,用中小火慢煎,保持水面微开浪,煎煮时间根据药方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3.沸煎:将药材加水煮沸,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煎,沸煎时间一般在30分钟至1小时;4.隔水煎:用容器装药材和水,然后放入炖盅或蒸锅中以隔水煮沸。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遇热易糊化和易氧化的情况。
三、药物剂量和用法中药的剂量和用法根据个体差异、疾病情况和治疗目标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中医师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法。
1.药物剂量中药的剂量通常以克、两或毫克为单位。
药材的剂量根据药性和病情而定,常见的剂量有:常用量、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
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医嘱或医生的建议来服用。
2.药物用法中药的用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冲服:将药粉末或药丸加适量水冲服,通常用于单味药、复方方剂和散剂。
-煮剂:将药材煎煮成药液,通常用于多味药和煎剂。
-炖服:将药材和其他食材一起炖煮成汤,通常用于一些滋补中药。
-熏洗:将药材炒炙后敷于患处,通常用于外用治疗。
四、服药注意事项在服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遵守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在药量和用法上严格按照处方用药。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代表,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药的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药效和适应症,还需要掌握一些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药服用方法常识。
1.煎煮法:煎煮是最常用的中药服用方法。
将中药材加水煮沸,然后慢慢熬煮,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一般情况下,煎煮的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直到煎煮的水量减少到原来的1/3至1/2左右。
煎煮后的中药药液可以直接服用。
2.冲服法:适用于一些粉末或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将中药加入适量温水中,搅拌均匀后直接喝下。
冲服时应注意搅拌均匀,以免导致不均匀剂量或有些中药未被充分溶解。
3.研末服法:适用于一些干燥的中药材制剂。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然后用温水调成糊状或浆状,再服用。
4.包煎法:适用于一些含有粘性成分的中药材,如鱼腥草、罗汉果等。
将中药材用棉布或纱布包裹起来,然后放入水中煎煮。
包煎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中药材碎片进入药物。
5.醋制服法:适用于一些药性寒凉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等。
将中药材用醋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煎煮。
醋制可以减轻药物的寒凉性质,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
6.酒制服法:适用于一些药性寒凉或不易水解的中药材,如砂仁、没药等。
将中药材用白酒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煎煮。
酒制可以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并改善药物的口感。
7.制丸服法:适用于一些干燥的中药材。
将中药材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蜜糖或红糖,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
丸剂可以方便携带和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服用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中药材的性质、药效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用药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中药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嘱托。
因为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性,不同的中药材在剂量和服用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
2.注意质量: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
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市场或药店购买,以确保中药的质量和纯度。
3.遵循适应症: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适应症。
在使用中药之前,要慎重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中药服用方法是什么?常见几种了解一下
中药服用方法是什么?常见几种了解一下中药服用方法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中药服用方法常识中药在用于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讲究服用的方法和服用的时间,那么中药常见的服用方法有哪些呢?服用方法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
具体服用方法介绍如下: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
如平和补益药物。
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
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
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服用中药5点禁忌及注意1.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黄瓜、冬瓜等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
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吃多吃寒性的食物。
3.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其中银耳和阿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生成分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注意: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小时后再喝。
4.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
比如牛肉、狗肉、羊肉等。
若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要抛弃荤腥油腻的食物。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中药汤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形式,它是将中药材煎煮或浸泡后,再经过浓缩、冷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
中药汤剂因具有易于保存、服用方便等优点,成为了民间常用的一种中药制剂形式。
但是,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却并不是人人都了解,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1)用温水冲服:将药品倒入杯中,加入适量温水冲服即可,一般来说,温水的温度应该控制在40-50℃左右。
(2)用热水冲服:将药品倒入杯中,加入热水冲服即可,热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80℃。
(3)用开水冲服:将药品倒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服即可,但要注意开水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100℃。
(4)破袋服用:将药品破开袋口倒入杯中,加入适量温水冲服即可。
2. 中药汤剂服用注意事项:(1)遵医嘱服用:中药汤剂的使用应遵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不要随意更改药品的用量和服用方式。
(2)时间掌握:中药汤剂的服用时间应在饭前或饭后1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心脏病、肝病、胃溃疡等病情较重者,则需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
(3)温度控制:中药汤剂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温水的温度应该控制在40-50℃左右。
(4)破袋方式:破袋时应注意不要将药物撒出,最好在杯子上方破开袋口,逐渐倒入杯中。
(5)儿童服用:儿童服用中药汤剂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要超量服用,防止药物过量影响身体健康。
(6)贮存方式:中药汤剂应该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药品质量会受到影响。
同时,也不要将中药汤剂放置在易碎的地方,以免破损。
总之,中药汤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形式,它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认真掌握。
在使用中药汤剂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注意温度、时间、破袋等细节问题,以确保药品的药效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服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
服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疗法,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况有着良好的调理作用。
然而,中药的服用方法和时间却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问题。
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时间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关于中药的服用方法。
中药的服用方法主要有煎服、泡服、煮服和炖服等几种。
其中,煎服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煎服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煎煮后服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释放中药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效。
泡服则是将中药材用水泡服,适合一些易于入水的中药材。
煮服和炖服则是将中药材和其他食材一起煮或炖服,这种方法更适合一些需要长时间煮熬的中药材。
在选择服用方法时,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药性来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中药的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是关于中药的服用时间。
中药的服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中药有着不同的服用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的服用时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
早上服用中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合一些需要提高体质的人群。
中午服用中药,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合一些需要调理身体内脏的人群。
晚上服用中药,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排毒,适合一些需要排毒养颜的人群。
在选择服用时间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效不理想的情况。
总的来说,中药的服用方法和时间对于中药的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时间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帮助人们更好地调理身体,改善健康状况。
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服用方法和时间,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中药的疗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地使用中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远离疾病的困扰。
中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是中医用药的总称,包括草药、矿物药、树皮、树叶、动物药等。
中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中药的服用方法
中药一般需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店的指导进行煎药。
煎药时需要按照中药的方剂比例加入水,然后将中药放入热锅中煎至一定的汤汁,一般情况下,煎好的汤汁浓度约为20克左右。
将煎好的中药汤汁倒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温水(水温以控制在90°C左右),然后分几次服用。
2. 注意事项
(1)煎药时需要严格按照中药方剂的比例加入水,以保证中药的浓度和质量。
(2)煎药时需要注意火候,避免中药焦糊或变色。
(3)不同中药的服用方法可能不同,需要按照医生或中药店的指导进行服用。
(4)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人群,应该在医生或中药店的指导下谨慎使用中药。
(5)服用中药后,应该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一起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6)在服用中药期间,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饮食过度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7)服用中药后如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影响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服用方法常识专题讲座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用药的经历,用药过程中,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中药因其剂型或治疗目的不同,其服用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严格掌握中药的服用方法尤为重要。
下面分别介绍中药汤剂、免煎中药和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常识。
一、中药汤剂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应根据病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用药,掌握服药的温度、服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服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从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一)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中药汤剂可分为温服、冷服和热服。
1、温服:一般来说汤剂均需要温服。
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瓜蒌仁、乳香等,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2、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
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凡是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该冷服。
3、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
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
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并且服后还须盖好衣被,或吃点儿热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二)服药的剂量根据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等。
1、分服:适用于慢性病、病情轻的,可慢慢调治的患者。
一剂汤药可分2~3次口服,每次100~200ml。
呕吐的患者要先少后多,分多次服下。
小儿口服汤剂时,应将汤剂浓缩,从而减少服用量。
以少量多次为好,不要急速灌服,以免咳呛。
2、顿服:适用于急性病及病情较重的,应急速治疗的患者。
一剂汤药可1次服下。
这样药力大而猛,能充分发挥药效。
3、危重病人应该少量多次服用;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
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见出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以免出汗、泻下、清热太过,损伤人体的正气。
在使用峻烈的药物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切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反应或伤及人体正气。
(三)服药的方法汤剂一般是一天1剂,即将两次或三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但对急症重证,可一次性服用(顿服)以使药力集中,也可一天数次服用、或煎汤代茶多次服用,以使药力持续,甚至一天可连服两剂以加强疗效。
对于服汤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采用冷服,小量而多次饮用的方法。
对于昏迷病人,吞咽困难者,也可用鼻饲法给药。
(四)服药的时间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次数。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
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的(心、肺),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应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治疟疾的药要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左右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急性病、呕吐、惊厥及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用。
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五)注意事项1、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2、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3、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
4、小儿、孕妇或老年人应遵医嘱。
5、煎好的中药汤剂应在2~8℃冰箱中保存。
二、免煎中药免煎中药根据其性状不同分为颗粒和粉末两种。
(一)服用方法1、常规服用方法(1)将一天药量中的各味免煎中药包装袋全部撕开,倒入容器中。
(2)根据药量加温开水200~300ml,(对于粉末状的免煎中药应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然后再用开水冲)可根据药量多少,酌情增减加水量,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或遵医嘱。
间隔服用时,可根据药液的温度加热后再服用。
2、“免煎中药”配合汤剂一起服用免煎中药中有些动物药和矿物药以及三七、琥珀、乳香、没药、人参、川贝等,为了增强吸收,提高药效等原因,临床上多以饮片煎煮后的汤药,配合以上几味“免煎中药”联合使用,即将免煎中药与汤剂按处方量趁热或加热混合,搅拌均匀后服用,从而起到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疗效。
3、煎煮服用免煎中药用温开水冲后有时会出现难溶或不能完全溶化的现象时,可放在小火上加热2~3min,可促使其完全溶化,从而提高其溶解性和吸收效果。
4、有部分免煎贵重中药,是经超微粉碎入药的,不能溶解,可水冲摇匀后服用,也可以在微波炉中加热20秒,促进其溶解,待水温降至温热后服用。
5、也有些免煎中药,因其味道欠佳,可用蜂蜜调后服用、或蜜调后制成微丸服用,以解决儿童服用困难的问题。
6、根据病情需要还可将免煎中药装成胶囊,随身携带,长期服用;也可将其调制成膏服用。
7、免煎中药还可加入适量的温开水,搅拌均匀后外用熏洗患处;也可加温水、香油或醋,搅拌均匀至膏状,将药膏均匀涂布到患处,并做适当包扎。
(二)注意事项1、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2、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3、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
4、小儿、孕妇或老年人应遵医嘱。
5、免煎中药应放置在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
6、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中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7、因为免煎中药的每味药工艺不同,冲服时,如有部分药物未能完全溶解,也应一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8、包装袋打开后应立即服用,如果放置时间长,免煎中药会受潮,沾在袋中不易倒出。
9、免煎中药在冲服时有些品种会出现不溶解或部分不溶解,或溶解较慢。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免煎中药本身是由药材微粉化后制成,冲服时类似于散剂,有不溶解、沉淀现象。
如川贝母、天麻、全蝎、蜈蚣、沉香、西洋参、三七等。
(2)有些籽仁、根类产品,冲服时出现混浊或有絮状物,尤其在药液放冷后比较明显。
这是由于这类药物含有的一些物质在温度较高的药液里溶解,在温度较低的药液里凝聚所致。
如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等。
难溶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冲服方法不当造成,如水温低、搅拌不充分等。
所以在服用免煎中药时,还需特别注意。
三、中成药(一)服用方法1、丸剂:丸剂又分为蜜丸(大、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等。
小颗粒的丸剂服用时,只需温开水送服,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嚼碎后或分成小粒后再用温开水送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
如蜜丸:乌鸡白凤丸,水蜜丸:补肾益肠丸,水丸:逍遥丸,浓缩丸:牛黄解毒浓缩丸,蜡丸:妇科通经丸,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此外,部分中成药丸剂为增强疗效,可采用药饮送服,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疗胃痛、呕吐等症时,可采用生姜煎汤送服,以增强药效;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以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在服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肠炎时,可用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药物补脾益气的作用;在服用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偏瘫、口眼歪斜时,为了增加药物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黄酒送服。
2、散剂、粉剂:一般可用蜂蜜加以调合送服,或药汁送服,也可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但对于温胃止痛的散剂,如胃活散,不须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即可,以便药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时间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服后一小时再饮水为宜。
3、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
如八珍益母膏。
4、颗粒剂:颗粒剂(冲剂)宜用温开水冲服;颗粒剂按溶解性可分为可溶型、混悬型和泡腾型。
在服用混悬型颗粒剂时,如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一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但对于泡腾型颗粒,只能加水泡腾溶解后服用,切忌放入口中直接冲服。
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5、糖浆剂、口服液:可以直接服用。
如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口服液。
6、片剂:一般均用温开水送服。
对于咀嚼片,应嚼服,四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含片因需含服,如草珊瑚含片,因此婴幼儿也不宜服用,以免气管被卡住的危险。
此外,凡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均不宜掰开服用。
7、胶囊剂:宜用温开水送服。
如血脂康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消栓肠溶胶囊。
8、气雾剂:将药物喷雾直接吸入,主要用于止咳平喘或开窍醒神。
切忌口服。
如复方丹参气雾剂。
9、胶剂: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单独服用时,均可加黄酒或糖、水,隔水加热使之溶化(又叫烊化)后服用。
10、茶剂、饮剂:需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
如午时茶。
(二)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中成药的服药时间及服药剂量,除了遵循中药汤剂的规则外,还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上市后的中成药说明书已明确规定使用剂量,所标剂量是有科学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持的,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具有法律效应的安全用药剂量,所以患者在自行购药或服药时,一定要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
随着中成药治疗范围的扩大,一些含有毒成分的中成药也被临床广泛使用,如剂量掌握不当,常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与此同时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不得马虎,用药前必须详阅药品说明书,正确服用以排除禁忌症。
对于小儿用药剂量要适当减少,一般情况下3岁以内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可与成人量相差不大或遵医嘱。
孕妇或老年人,要禁、慎使用或遵医嘱。
此外,还有一部分外用中成药,在外用中成药中除少数如七厘散、玉真散可内服外用外,绝大多数外用药均不能内服,尤其含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
外用中成药同样因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外用法:1、中成药散剂(1)撒敷法:将药粉直接均匀地撒布患处,再用消毒纱布或外贴膏固定,达到解毒消肿、提腐拔脓、生肌敛疮的功效。
如生肌散、珍珠散等。
(2)调敷法:用茶、黄酒、香油等液体将药粉调成或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如用茶水调敷如意金黄散,取茶叶解毒消肿之效;用黄酒调敷七厘散、九分散等。
(3)吹敷法:将药粉装入硬纸筒中吹到患处,如用冰硼散吹敷治口腔糜烂、牙龈肿痛。
2、中成药油膏剂、水剂: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与患处。
如紫草膏、獾膏等。
3、中成药膏剂:橡胶膏直接贴敷患处,如伤湿止痛膏;黑膏药需加热烘软后贴敷患处,如狗皮膏。
4、中成药膜剂:用于贴敷口腔粘膜、眼结膜、阴道粘膜患处表面,可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如口腔溃疡膜等。
5、栓剂:将药物置于肛门或阴道中,待药物溶化吸收后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如苦参栓、野菊花栓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药汤剂、免煎中药还是中成药,其服用方法都各不相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除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医生或药师指导用药外,希望本片对您今后的用药有所帮助。
感谢下载!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