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第四大题 写作 5 语言:从通顺到优美高效演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从通顺到优美

—————————高效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按要求写段文字。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枯树和篱笆,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成就了一道道美景。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1)排比造势,彰显文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用名句,彰显文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式丰富,彰显文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2)坐在车上颠簸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让大唐得以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3)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他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他物,以他物来补己之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云,轻盈缥缈,舒展飘逸,曼妙着生活的诗意;看云,浩瀚深邃,神秘谐和,优雅着生命的精神。云卷云舒,旖旎中充满生命的活力;思绪翩飞,灵动间追求生命的真谛。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因为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

云,是自然的心语;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云,你对生命有怎样的思索?请以“看云”为中心,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语言要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看过雨过天晴披着彩虹吟唱的云吗?那是经历了风雨之后胜利者最美的姿态。在蓝色银幕的映衬下,云白得可人,白得让人心醉,就像是听到了世界上最婉转动人的歌声,那样惬意,那样满足。千万别眨眼睛,因为你有可能错过最迷人的微笑。听,飞舞跳跃的小鸟们在为云伴唱,那是胜利者的歌,只有胜利者才知道歌词的内容吧!这时的云像不像穿着白衣系着彩带轻轻吟唱的获胜者?

3.(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指导] 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话题是“语文素养的提升”,途径是“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任务是“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情境或前提是“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从培养语文素养的实际出发,思考、权衡、比较这三种途径各自的好处,并加以评说。

立意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从三条途径中找出一条分析对自己的影响,并辅以相关的经历或事例;也可以综合三条途径,指出它们对自己的影响,但要注意分析深入,说理到位,切忌泛泛而谈。

从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立意时,要注意挖掘出语文教育的核心“情感和价值观”,还要挖掘出语文教育的文化内涵“文化传承与自信”;从课外大量阅读的途径立意时,要看到阅读带给人的思索和想象,还要看到阅读带给国家和民族的“信仰与创造”;从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立意时,除思考到实践反作用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层外,还要思考到“人类社会的人文情怀”和“未来发展”等。

[例文]

文学歧长道,实步趋长空

甘肃一考生

泱泱举国五千积淀,成就了文明一番韵味悠长。厚、瀚、远、炼、弘——朝夕间文学走入私塾门户,造就万千才识过人之士,教育由早先仕官独权至隋唐天子喜鹊伸榄枝至如今才子辈出,语文素养千百年来为愈多人所有、愈普遍、愈高。何以修己素养?可谓三面:积、阅、感。

何谓素养?素,即为向来。故素养,为平日厚积所得积,即累。一时欣然提笔,不得一词,盖素浑噩度日不学所得,古来有士大夫不学无术,羞下私塾,难上青天。故学为根本。星陨繁而霄河瀚,细水汇而海壮澜,点滴笔墨绘万卷。厚土所积便是从这细微而始。学亦有方,如今应试如口腹填鸭,只得身饱不得心足。便必将思融汇其中,才食髓知味。故有孔儒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警醒世人活于思想,却不可无视这点点忽微所积。

阅,即读。欲高己素养,则看文人挥笔吐尽沧澜阔海,才得以累积一胸感怀,以作极致行文。看陶潜东篱蹁跹共度流潋,野鹤云闲蒹葭经年,踏遍山河笑歌自若、湖光流色引凤落。看杜甫奈何莽莽然弹指间白头搔更短,空叹年岁残忍浑欲不胜簪。苍颜易老,归墟皆妄。每览昔人所作,方悟道,如此!愈多,愈能多寻与其共鸣。开阔所观,横纵文墨远海。必阅大量篇章,述其所想,悟其所道,将其精髓、文眼收于囊中,开篇则与市井凡夫所异。否则谈吐、走笔苍白无力,限鼻眼观于狭隘笔墨字句,井底之蛙,池中游鱼。

再便是感。所谓真知,自实践来,哲学中固有其意。“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人所诟病、暗讽。社会、时局,往往然奠定其文作基调,使行文其意更深。每感时迁,欣然有得。世殊时异,往往有一番慨叹忧扼,鼓角声声声震破五更寒夜,一柄刀刀刀划破萧风猎猎。西关斩将河边骨,孟姜一曲泣如诉。杜甫历难凄凄乱世,方有其戎马醉卧关山北,凭轩独倚江栏看滚滚涛波,慨然涕泗流。若他于盛唐,雕栏玉砌间醉酒笙歌,这泣涕涟涟亦是矫揉造作。《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且听造化,颓然由命。两晋政治可怖,互倾轧残杀,方才有了暮春初时会稽山修其禊事,才有文人叹出“死生皆浮云”之凝练了郁郁之情的千古名句。又或鲁迅先生文风犀利、字句珠玑如战矛一杆赫赫横扫苍茫浊世,亦是那肃杀时局环境下的洗练中压抑了满腔的愤愤浩然之情所出。故,若欲深其文意,修其心性,必凝社会实景于其中。

此三者缺一不可,以致心境高远,莽莽然必与常人相异。相与漫漫文学路,道阻且长,愈通三者,其道为一架飞桥南北,天堑变通途。朝夕间步步登临渺渺长空,踏入万里长歌,挥毫如剑舞茂林,一览众山,挥斥字句,如滚石雷碣,劈山重斧,泻出篇章如壮澜洪波。

[赏析] 读罢此文,为作者广博的学识与强大的语言表述能力所折服。文章在解读何谓素养的基础上,从“积、阅、感”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见解独到且深刻,眼界颇高,逻辑性强,读来让人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当然,本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上,文章语言表述精准、深刻且大气,可谓字字珠玑,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