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能力》辨析、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简答题一、辨析题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3.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还有练习巩固,从课的类型上分,这是一节综合课。
4.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因此,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所以教育目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5、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6、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7.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8、直观是知识掌握的开端环节,是感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是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的起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开始。
9、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10、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1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1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二、简答题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3.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5.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6.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7.简述学生的本质特征。
8.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作简要的说明。
9.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10、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11、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1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三、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少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1-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名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问题: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知识,在学习策略方面对小王加以指导。
(18分)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故本题选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B.康德C.杜威D.培根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故本题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
故本题选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
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是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故本题选A。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1上半年)
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小学)木试题来源于考生回忆,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用作其他用途!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J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解析: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
2.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A.情绪情感的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JC.人际交往的教育D.思维品质的培养解析: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保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特别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冃的地加以培养。
3.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晴明穴②揉按四百穴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④揉按涌泉穴⑤按揉风池穴⑥闭冃干洗脸A.(£)©<§)龄B.(D@<3)©@ Jc. (D®<S)(3X§)D.②®④⑤©解析:眼保健操,是一种眼睛的保健体操,主要是通过按摩眼部穴位,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的疲劳,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的目的。
其包括:挤按晴明穴;揉按四百穴;揉按太阳穴和闭冃轮刮眼眶:按揉风池穴:闭目干洗脸。
4.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反应,这种品质属r-()oA.注意广度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 JD.注意稳定性解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边听讲边做笔记、£1拉自唱等都是注意分配的例子。
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需要训练和培养,不是想分配就能分配的。
2022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
2022下半年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2.“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表明教育的本质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C.传递人类文化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3.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观教育,并指明实现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4.在小学阶段,榜样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是将道德规范()。
A.具体化与人格化B.标准化与系统化C.标准化与制度化D.人格化与系统化5.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繁重性B.创造性C.示范性D.长期性7.夏季,师生在操场活动时突然遇到雷雨天气,最安全的做法是()。
A.站在空旷的地方B.在大树下避雨C.在建筑物下避雨D.立即进入建筑物内并关闭门窗8.“及时复习”是学生记忆学习材料的有效策略,依据的遗忘规律是()。
A.先快后慢B.时快时慢C.先慢后快D.呈倒U形9.小明思维与行动敏捷活泼,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10.小学生在学习加法时,需要利用小石子、小木棒、手指等完成计算活动,依据加里培林“儿童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理论”,这种智力活动处于()。
A.活动的定向阶段B.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C.内部言语活动阶段D.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11.小红非常喜欢数学,对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这种学习动机是()。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2.小学三四年级儿童的思维发展会出现转折,表现为()。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含解析
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卷注意事项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代码,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和科目代码。
2.本试卷满分150分,共四种题型。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4.严禁折叠答题卡。
5.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反映的是()。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系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A.主体性B.创造性)。
D.示范C.间接性性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委会的形成D.共同的活动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A.《教育论》)。
C.《教育漫话B.《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
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B.道德情A.道德认识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A 结构式观察)。
C.非结构式观B.参与性观察察D.非参与性观察7.学龄儿童易感染麻疹病毒。
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血液B 消化道C.呼吸道D.蚊虫叮咬)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9..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
”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B.行为矫A.积极暗示正C.认知改变D.情绪调控10.考试时,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1.在掌握动物”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又学习了椎动物”和无椎动物这两个概念。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解析:答案B,班级管理的计划是导向作用,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后续工作,总结是反思,为今后做准备。
2.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答案B,孟子提出了“仁有四心”,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30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答案C,十几个不同的社团,20多门兴趣活动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遵循了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解析:答案B,处处是楷模,体现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解析:答案B,在教育统计中,用于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教资】【重点】中学《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辨析+材料分析+答题模板(1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40分】【带箭头的是必须背的,时间不充裕至少先把带箭头的背完】【时间不充裕一定要先背带箭头的】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本质属性的所表现在:①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社会实践活动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口诀:两生三没】两生:①为了生产和生活;三没:①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②没有固定教育场所;③没有阶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①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②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口诀:全民多现身】①教育的全民化②教育的民主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⑤教育的终身化6.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规)速方结手】①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②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7.教育的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教育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两权一体宗旨(质)】①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9.教育的政治功能:【18下考】【人民论政治】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③教育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④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10.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内幕使用】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来源于网络)一、单项选择题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关D.因材施教正确答案:D.因材施教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A.公共性B.民主性C.免费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A.公共性3、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正确答案:C.顺序性4、小学德育基本途径是()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B.少先队活动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D.班主任工作正确答案: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A.专制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对抗型正确答案:B.民主型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A.沟通与合作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D.组织与实践能力正确答案:A.沟通与合作能力7、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A.肥皂水B.蒸馏水C.食用醋D.稀盐酸正确答案:A.肥皂水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直觉B.错觉C.幻觉D.联觉正确答案:D.联觉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正确答案:C.趋避冲突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
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A.监督策略B.复述策C.计划策略D.组织策略正确答案:B.复述策略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表征学习D.命题学习正确答案:D.命题学习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A.激情B.共情C.热情D.反移情正确答案:B.共情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思想性原则正确答案:B.启发性原则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5题)1、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答案】 C2、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答案】 B3、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或获取知识。
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答案】 B4、“开其意,达其辞”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C5、年幼的儿童学习活动比较突出,喜欢听到父母和老师的夸奖和鼓励,这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认知【答案】 C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答案】 A7、以下选项中,说明了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的是()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读书是一种乐趣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答案】 C8、—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着重培养他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C9、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答案】 A10、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说明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原则。
A.知行统一B.渗透熏陶C.集体教育D.因材施教【答案】 A11、“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二材料分析
小学科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语文课上,郭老师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撩不住,想跑去捉它。
此时,老师使转换了话题,来了个小插曲:“有这样一副对联,谁先对出来,期中考试多加5分。
”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
老师接着说:“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
”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
”也有人对出:“满室学生看窗外。
”“还有更好的对法,这就留給同学们下去思考,现在言归正传……问题:(1)请结合新课程理论评析案例中老师的行为。
(2)试说明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1)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行为值得提倡。
首先,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这个老师并没有板着面孔批评学生,而是积极的去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其次,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老师将“麻雀鸣”和杜甫的《绝句》联系起来,再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最后,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位老师机智应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体现了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育理念。
(2)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效性原则:指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可接受原则: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冷处理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32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材料: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教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教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书表演,又不太好。
”学生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就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教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
果然,这个学生表演的非常出色。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该教师的做法。
这位教师的做法保证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热爱、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教育学生是,教师既利用权威,也利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
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
材料中,教师耐心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该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的这一做法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也使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该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材料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肯定了其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教学做为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其过程自然具有预设性。
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教师理解和钻研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作者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近五年材料分析题真题与答案合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2018年至2022年近五年材料分析真题与答案2018上半年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材料分析真题与答案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其36分,)阅读材料。
并回答做题。
30.材料我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有一天我收到班上学习较差同学的一封信。
信上说.....您知道吗?我一直想拿到一个奖状回家,让爸妈高兴,那样他们就能带上我出去旅游了。
”看了信,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扪心自问:我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我关心他们的渴望了吗?.....反思中我萌生一个念头,午间,我请来了班上学习后进的学生。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支钢笔,一个足球,一张奖状。
我问他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样的话,你们会选择什么?想不到大家都选择了奖状。
于是我说:“那好,如果你们想要奖状。
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想想自已在哪方面努力就可以得到它,请你们写下来。
”开始他们有些茫然。
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和启发下.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长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
努力表现自己,果然,“每月一评”发奖那天,他们各自得到了“讲故事能手”“环保卫士”“劳动标兵”“体育健将”“电脑高手”等奖状,他们终于在同学们中抬起头来了,为了提高奖状的含金量,使他们在下个月能够得到“月明星”的称号,我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讲故事能手”要写一篇班级同学故事一则,“环保卫士”要在班上做一次“减少雾霾从我做起”的发言。
“劳动标兵”要为班上展开的义务劳动策划个活动计划。
“体育健将”要给大家讲一则体育运动规则。
”“电脑高手”要给全班同学培训-次“电脑常用英语单词”。
于是,原来这些不肯读书,不爱写作,不喜欢学习英语,不愿思考的学生动起来了.....各科老师也发现,他们学习比以前认真多了,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
(1)该班主任贯彻了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该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以下德育原则:①疏导原则。
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材料分析
第二章材料分析1.徐×,女。
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干部,班级学*-7委员。
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为某单镁的会计,独生子女。
徐x从小酷爱学*-7,遵守纪律,聪明温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
但父母和教师对该生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
父母要求女儿门门功课必须在99分以上,有时算术期考得了98分,在班里居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认为丢掉那两分太不应该。
婶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目标是“琴棋书画”样样能通。
他们请人教孩子学电子琴,又托人安排孩子到区少年宫参加少儿书画培训;父亲精通棋术,抽空便教女儿下围棋、下象棋,时间给女几安排得满满的。
教师对该生的期望也很高,经常以这个学生的作文为范例,在全班进行讲评。
由于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徐×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
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有时一拿书本就觉得头痛,两眼好像要冒金花,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晕。
问题:案例中反映了小学生学习中的什么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1.【答案要点】该案例是小学生学习疲劳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到,这个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完全是因父母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要求所引起的。
孩子算术考了98分,父母仍不满意;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很紧张,父母又用“琴棋书画”的古代淑女标准要求女儿,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叫苦不迭,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疲劳。
对于这种情况,应着重向孩子的父母讲明,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又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千万不能把父母的愿望强加于子女,不能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要给孩子留有余地,使他们感到学习节奏的和谐及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也才是对孩子成长的真正关心和爱护。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2020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诲人不倦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这句话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解析: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3.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一都应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
”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A.全面性B.全民性C.基础性答案:B解析: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4.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是()。
A.公民教育B.宪法教育C.纪律教育D.核心价值观教育答案:B解析: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国民教育领域系统规划和科学安排了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实施路径,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
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的明确要求,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引。
5.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
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习近平答案:D解析: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出自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团队的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x*D.蔡元培【答案】A陶行知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居考萃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社会D.****社会【答案】B奴隶社会4.一个****的人,注定成为不了**,这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A遗传。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7.我国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答案】D分支型学制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A.**式和分支式B.**活动C.螺旋式和直线式D.【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10.在一次郊游中,张明一眼就认出了同学王岗这利用了什么()。
A.认识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D再认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B.12C.14D.16【答案】A19.【答案】孙英同学同学任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氛,属于()与A.道德教B.道德情感C.道德**D.道德*师【答案】B道德情感20.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属于()。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及解析6道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6道【题目1】某物理老师在教《轮轴》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的力气大,他故意挑选了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先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输了。
接着老师又拿起了一个啤酒瓶,请这两个同学再比一比,男同学握住瓶子的颈口部分,女同学握住瓶身部分,各自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
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纷纷议论。
老师顺势说道:“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呢?这与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接着老师就开始了新课的教学。
请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对此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要点】我赞同材料中物理老师的做法。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运用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值得我们学习。
(1)材料中主要运用的教学原则有:①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先是让学生“掰手腕”,接着又让男女生同时扭一个瓶子,这些都是将生活中常见的、生动形象的事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感知,在充分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再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愈加深刻,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③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中的物理老师给学生呈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以及活动,从身边的感知入手,再呈现书本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尊重了书本的逻辑顺序;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经验的获得是从直接经验入手,进而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也尊重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
每小题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正确答案】B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数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数有起源与儿童观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称为()。
A.生物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正确答案】D3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杜威D.维果斯基【正确答案】c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教育均衡B.促进教育民主C.维护教育尊严D.提高教育效率【正确答案】A5.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活动。
这一活动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制度育德法D.实际锻炼法【正确答案】D6.为了使少先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少先队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性,经常举行的如敬礼、唱队歌等活动属于()。
A.主题队会B.阵地活动C.礼仪活动D.夏令营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21.简述小学生注意集中的外部表现。
【正确答案】一、注意的外部表现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注意的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1.适应性运动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常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侧耳细听"。
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目不转睛”、当人沉漫于思考或想象时,眼睛朝着某一方向“呆视"着,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而不致分散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教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教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书表演,又不太好。
”学生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就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教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
果然,这个学生表演的非常出色。
问题:(1)结合材料,评析该教师的做法。
这位教师的做法保证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热爱、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教育学生是,教师既利用权威,也利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
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师生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
材料中,教师耐心倾听并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体现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其次,该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材料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的这一做法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也使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该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材料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肯定了其想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应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教学做为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其过程自然具有预设性。
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教师理解和钻研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作者编写教材的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预设性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材料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角色扮演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过程的预设性。
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和碰撞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材料中,教师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状态时,灵活机智地应对,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小学生小亮很想学好数学,但数学成绩一直很差。
小亮虽然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但数学成绩依旧没有起色。
近期,班主任发现小亮上课变得不听讲,还时不时扰乱课堂秩序,不按时完成作业,数学老师催促也不见效,之后连续几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最后一名。
班主任通过与小亮谈话了解到,在经历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后,小亮发现学习努力程度与数学考试成绩没有关系。
小亮表示对提高数学成绩自己完全无能为力,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也不再愿意下功夫学数学了。
问题:(1)你认为小亮在学习上是否出现了习得性无助并说明理由。
材料中,小亮在学习上的表现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指连续的失败体验导致个体产生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材料中,小亮在经历多次数学考试失败后,发现成绩和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对于提高数学成绩自己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是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导致的习得性无助状态。
(2)你如果是小亮的班主任,该如何培养他的学习动机?结合材料中小亮的情况,作为小亮的班主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亮的学习动机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我会根据小亮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我会对小亮因材施教,布置适合小亮学习水平的作业,使小亮的动机水平处于最佳的状态。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我会利用小亮试卷中的错误,给予恰当的反馈信息,让小亮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我会指导小亮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将成绩不理想归因为努力不足,而不是能力不够,鼓励小亮通过努力,迎头赶上。
⑤设置合适的目标。
我会针对小亮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小亮讨论过去设定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以此为参考设定一个新的目标。
⑥表达明确的期望。
小亮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⑦对学生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
我会对小亮和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开展竞争教育,激发小亮努力学习数学的学习动机。
某小学老师在给学生讲长方体表面积时,拿出卡纸做到长方体,问:“这是什么图形,要做这个长方体需要多少卡纸?”学生一时茫然,老师给学生启发说:“你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看过之后作答:分别计算出6个面的面积,然后相加。
老师又问大家:“是否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又很茫然,老师拿起剪刀,按照一条棱剪开,平铺。
学生看过之后纷纷计算出了答案。
(1)在上述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什么的教学原则?上述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老师通过提问,积极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引导学生实践和思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贯彻该教学原则应注意哪些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小红原来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中游,虽然她比较内向,但她学习很认真、努力。
从这个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发现小红变得比以前更加内向、话更少了,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独自哭泣,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发现小红的父母离异了。
小刚原来的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前十名,但他因为在一次数学课上被老师当众指责之后,开始在上课时睡觉,学习态度开始变得不认真,成绩也大不如前了。
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的下降让班主任很苦恼。
(1)请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小红和小刚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材料中,因为父母离异,所以小红的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小刚因为被老师批评,所以其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因而这两位同学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如果你是班主任,针对小红和小刚的情况,你会通过什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如果我是班主任,我会去帮助小红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
一方面我会主动地关心小红,给予其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同时鼓励小红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另一方面我也会和小红的家长沟通,让其家长给予小红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我会帮助小刚满足尊重的需要。
我会主动找小刚谈话,帮助他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同时也积极与数学老师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并做好协调工作,解开小刚的心结,促进小刚与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
另外,我会肯定小刚过往的成绩,鼓励小刚继续努力学习,让他感受到尊重与关爱。
5、材料:有一天,三年级(2)班的王小明同学在自习课上大声喧哗,不仅不听值日学生干部的劝告,还反唇相讥。
值日学生干部要将这位学生拉到讲台前站。
结果两人闹别扭,在教室大吵大闹。
这时班主任进入教室,见到这种状况并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咳了一声,同学们见到班主任都乖乖滴坐到了座位上。
老师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说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一句大家都熟悉的句子,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他们的吵架也在大家的小声议论中慢慢淡去了。
(1)请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材料中的王小明同学与值日学生干部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无法意识到纪律的重要性。
他们虽然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念,但缺乏正确的道德意志或道德行为。
材料中,王小明同学在自习课上大声喧哗,不仅不听值日学生干部的劝告,还反唇相讥,是这场传统的导火线。
第二,班干部管理没有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
材料中,学生干部虽然责任心很强,但方法不当,致使双方矛盾恶化。
不仅没有很好地处理纪律问题,反而使自己和其他同学产生了争执,造成了不良影响。
(2)班主任应该如何调解班干部和同学间的矛盾?班干部是班级的领导核心,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
一旦班干部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班主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解决矛盾的过程变成一种对班干部和其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首先,班主任要帮助班干部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
班干部的作用是组织、维系同学之间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组织大家共同参与班级事务。
班干部在处理事情时,不能简单地模仿老师的方式方法。
其次,班主任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不能姑息和溺爱,防止给同学留下偏袒班干部的印象,以免造成学生间的矛盾。
最后,班主任要指导班干部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比如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当大家情绪都很激动的时候,不要当堂驳斥同学或与同学发生争论。
作为班干部,有时候可以批评同学,但要注意技巧,要明白批评绝不是“贬低”。
6、材料:新课程实施后,教育界提倡“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使“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减少。
但教师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有些老师为了上课能更好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往往把问题答案限制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对于超出自己熟悉范围的答案,就拒绝采用。
教师总是在等待更确切的答案,要么一个勇敢地提问下去,要么直接提问能够准确回答的学习较好的学生。
而对于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打断他们的错误回答,或叫另外的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
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1)评析材料中出现的“满堂问”的现象“满堂问”是对“满堂灌”的矫枉过正,是错误的教学方式,其实质仍是教师中心论。
①在“满堂灌”的课堂中,教师把“提问”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频繁发问、追问,表面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但“满堂问”的问题量多而质低,学生受益不多。
教师把提问看成了启发学生的唯一方法,过分追求发问形式新颖,疏于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不注意选择提问的内容、对象、时机、方法等。
②在“满堂问”的课堂中,教师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找寻一系列预设好的“标准答案”,其实质仍是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只看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脱离学生的实际,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