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五课(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5课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审核人:科目七年级历史课题唐朝的对外关系授课时间15.03设计人白秋菊班级姓名序号05学习目标1.说出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交流的情况和交往范围;说出新罗和日本与唐朝的交往及所受影响;说出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2.熟背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天竺的时间、在位皇帝、起止地点、地位、贡献(或影响)、意义。
3.背下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及其疆域。
【名言积累】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知识链接】1.课本24页“思考与讨论”参考答案:鉴真是唐代高僧,对佛经研究深有造诣,尤其是对律宗部分极为精熟,对唐代的建筑、雕塑、医药学、漆艺等诸多方面也很有研究。
当日本学问僧请他到日本传播佛教时,他慨然应允,先后六次东渡。
鉴真留居日本lO年,为促进日本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很大贡献。
鉴真把唐朝在宗教建筑、雕塑、干漆工艺、医药学等诸多方面的先进知识、技术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日本人民,使日本人民受益匪浅。
所以日本人尊称鉴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为了表达对鉴真的感激、尊崇与怀念,一直将他的干漆坐像安放在他生前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作为国宝保存。
2.课本26页“参与园地”参考答案:唐朝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有新罗、日本、天竺、狮子国、波斯、大食等国家和地区。
大食:今天的阿拉伯国家地区;新罗:朝鲜半岛;波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天竺:印度;日本:日本;高丽:朝鲜半岛。
导案一、在预习过程中,请同学们边看课文边做基础知识题,同时记得将学案一、基础梳理.自主预习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检测》上本课的知识网络,认真阅读课本22页到27页内容,初步预习全文,并完成下列基础知识题:知识点一:朝、日遣唐使1.朝鲜与中国的交往:在唐朝,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国家和地区遍及、、相关知识点(尤其是画曲线的)标注、勾画、补充在书上相对应的地方。
二.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习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了解唐朝灭亡的原因和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重点难点】重点:安史之乱 。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导入新课】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自主学习】 一.安史之乱1.起因:(1)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2)各地的__________势力膨胀,形成 的局面。
2.概况:_______年,______和部将_____一起发动叛乱,持续了8年,直到 年才被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___。
(2)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唐末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军在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907年,朱温建立,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唐、、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
2、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合作交流】1.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3)从上面表格人口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1.(1)呈快速上升趋势。
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2)呈现极速下降趋势。
安史之乱使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之后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的失控,使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也极速减少。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设计人:任立伟刘利利审核人:赵艳丽课型:新授课班级:姓名: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学习目标】1、了解吐蕃的社会发展状况,掌握吐蕃与唐朝的关系。
2、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状况,掌握回纥、靺鞨、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3、分析并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实行这种民族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吐蕃的发展、唐朝和吐蕃的交往一、自主学习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和在今先后设立和管辖西域。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意思是:,体现了的民族政策,赢得“”的称呼。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吐蕃(祖先)①活动区域:②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③同唐关系:唐太宗把公主嫁给,意义:唐中宗把公主嫁给(合同为一家)(二)回纥的勃兴:回纥(祖先)①活动区域:流域②同唐朝的关系: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后来回纥改名为,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三)“车书本一家”:靺鞨(满族祖先)①活动区域:、黑龙江流域②同唐朝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四)、苍山洱海见的南诏:南诏(和的祖先)①活动区域:一带②同唐的关系: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二、合作探究1、连线吐蕃怀仁可汗维吾尔族青藏高原回鹘松赞干布彝族和白族今甘肃、新疆等地南诏云南王藏族云南苍山、洱海一带2、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中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有反映了唐朝和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3)列举史实说明唐太宗的思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导学案(附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理解其实质和特点。
3.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感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1)背景:①开元末年以来,唐玄宗追求______,__________,朝政日趋腐败。
②各地_______势力膨胀,______与_____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③______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2)时间:_____年----____年(3)叛乱者:_____、_______(4)影响:①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___________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势力衰微,逐渐形成___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1)原因:唐朝后期,人民_______________,又遇到_____________,无以为生。
(2)影响: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以__________的打击。
2、_____年,_____建立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__局面的延续。
2、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______________.②北方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______,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____________.3、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______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_________的密切联系,使___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问题探究】1、造成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2、曾经繁荣的盛唐,最终走向灭亡,留下怎样的历史教训?【课堂达标】1.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2.“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写照。
2020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目标预览·明方向新课探知·展身手一、安史之乱 1.背景:(1)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2)各地的_______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2.过程:755年,_______________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出逃四川,唐肃宗继位→763年被平定。
3.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___,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____;人民_____繁重,生活困苦。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
(4)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 唐朝灭亡后,北方_________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_____实质 唐末以来_________局面的延续影响 _____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_____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评价虽然是政权分立,但____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图示点拨】【史料实证】“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无家别》解读:这首杜甫的《无家别》,诗中的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3.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学习难点】安史之乱【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社会矛盾。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④边将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概况:①起止时间:年----年②人物:和。
③路线:叛军从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又攻下潼关,逼近。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④结果:安史叛军被平定。
3.危害: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专权,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又遇连年的。
②概况:起义军在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
2.唐朝灭亡: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
史称“五代十国”。
2.影响: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
南方地区政局,经济也有一定发展。
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的历史影响和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合作探究】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更给叛军反叛的绝好机会。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此外,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七年级下册历史5和6课导学案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一、自主预习引入:时期,我国统一的国家得到发展。
唐朝政府在地区,加强。
如和,在今先后设立了管辖的最高和机构。
阅读教材23页-24页,第一标题“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完成练习: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
有的以为业,有的以为生。
他们的和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定都。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求婚。
把嫁给他。
意义:入吐蕃,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世纪初,接受了吐蕃的请求,把嫁到吐蕃。
③“和同为一家”:文化的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
阅读教材24页-25页,第二标题“回纥的勃兴”,完成练习: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的祖先,游牧于流域,逐渐向南发展。
他们崇尚,民风。
世纪中期,回纥建立,回纥改名为。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①封其首领为。
②与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③双方在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840年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等地。
阅读教材25页-26页,第三标题:“车书本一家”完成练习: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流域,生活着族。
他们,。
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起。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封。
从此,政权以“”为号。
阅读教材26页,第四标题“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完成练习: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一带分布着。
居民是和的祖先。
在朝的支持下,最边的统一了。
封其首领为。
二、知能跟踪训练1、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A、唐与南诏的关系B、唐与吐蕃的关系C、唐与突厥的关系D、唐与回纥的关系2、“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你。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期B、唐高祖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统治时期3、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 )A、藏族B、蒙古族C、回族D、维吾尔族4、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 )A、靺鞨B、突厥C、回纥D、吐蕃5、唐朝时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过最高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的统治者是()○1唐高祖○2唐太宗○3唐玄宗○4武则天A、○1○2B、○2○3C、○3○4D、○2○4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5课

章 节 小组: 姓名:第5课 唐代的中外交往这一节课,我们要了解以下内容: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比较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进行区别与鉴别。
请大家在下面的空白处,回答相应的问题,看看谁更快。
(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右边的【我的问题】处写下来,只要你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自主学习(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二、合作探究(让我们发挥小组团结的力量。
) 你从鉴真和玄奘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东西?【知识链接】 日本的大化改新与唐朝的关系:大化改新 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大化改新”的性质:它是日本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它仿照唐朝教育制度,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佛教经三、梳理巩固请自己自制表格,列出唐朝与天竺、日本等国交往简表。
四、拓展延伸唐朝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这一政策有何作用?看看大家这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并动手完成下列题目。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是陆路交通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 ,管理对外贸易。
2、唐朝初年, 西游天竺取经。
3、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 A 、唐太宗时 B 、武则天时 C 、唐玄宗时 D 、唐高宗时4、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A 、经济的繁荣B 、开放的对外政策C 、对外交通发达D 、唐朝的文学艺术繁荣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日本积极汲取中国文化,中国的唐诗和书法在日本很受欢迎。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内容标准: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对西域的管辖。
(2)吐蕃概况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3)回纥、靺鞨、南诏概况及唐玄宗对其首领的册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一唐朝与突厥(1)唐太宗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少数民族尊奉为“”。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给予适当安置;和先后在今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唐朝与吐蕃)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
有的以为业,有的以为生。
他们的和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定都。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求婚。
把嫁给他。
意义:入吐蕃,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世纪初,接受了吐蕃的请求,把嫁到吐蕃。
③“和同为一家”:文化的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
(三)回纥的勃兴(唐与回纥)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的祖先,游牧于流域,逐渐向南发展。
他们崇尚,民风。
世纪中期,回纥建立,回纥改名为。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①封其首领为。
②与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③双方在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840年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等地。
(四)车书本一家(唐与靺鞨)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流域,生活着族。
他们,。
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起。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封。
从此,政权以“”为号。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一带分布着。
居民是和的祖先。
在朝的支持下,最边的统一了。
封其首领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名校导学案

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学案学生姓名使用时间月日编写质量评价完成水平评价【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1、知道和背诵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知道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背诵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重点);3、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难点)。
【学具准备和学法指导】1、班班通多媒体系统、《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导学案、历史地图册等。
2、课前自学法、课堂讨论法、及时小结法。
【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阅读课文P22-P27,并标注在课文中。
)一、预习导学1、民族政策:以较为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和西域首领尊称为“”。
2、管理西域:和在今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唐和吐蕃的交往(1)吐蕃概况:吐蕃人是的祖先,7世纪前期,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2)唐蕃和亲①7世纪时,唐太宗把嫁给了,(作用是)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
4、唐与其他民族的关系(1)回纥:是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
(2)靺鞨:隋唐时,在东北居住着族,后来唐玄宗封首领为。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有“”之称。
(3)南诏:云南的六诏是和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体现了南诏的建筑艺术。
二、课堂研讨通过本课的学习,请试着来总结唐朝处理周边各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达标检测】(一)书面作业1、唐朝时,被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2、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到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在这里设立的行政军事机构有()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护府③西域都护府④伊犁都护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③3、“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唐玄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8、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A.吐蕃B.回纥C.南诏D.突厥4、唐朝有人用诗句“回鹘衣装回鹘马”形容长安、洛阳人们的穿戴,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回鹘一度控制中原地区B.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管理加强C.唐朝中央政府日益衰落D.各民族间相互交流的加强5、唐朝政府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不同,采取“挟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唐朝()A.国力强盛B.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C.支持少数民族保卫边疆D.民族政策比较开明6、唐朝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中国》中有诗道:“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的概况及历史影响。
2.了解唐末农民起义、唐朝灭亡等基本史实。
3.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历史局面。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安史之乱(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背景:(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3)安禄山身兼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
2.概况:(1)()年,安禄山和部将()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自河北南下,先后攻占洛阳和潼关,通近长安。
(2)()逃亡四川,太子李享在灵武称帝,即()。
(3)由于叛军内乱,唐军在北方()军队的援助下,于()年平定了叛乱。
3.影响:(1)八年战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遭到浩劫。
(2)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3)使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探究思考:“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背景:(1)唐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来越严重。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灾荒连年,无以为生。
2.概况:()率起义军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王朝以致命的打击。
3.()年,朱温建立()政权,唐朝灭亡。
(二)合作交流:分析黄巢起义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概况: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五代十国”。
2.影响:(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制据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的武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对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吗?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局面,但是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其实还有后半段吗?“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意思是安史之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居然要卖到万贯钱。
大家想知道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唐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吗?一、安史之乱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4.原因:(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有答案)

参考答案:
安史之乱背景:
1.朝政腐败。
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4.安禄山扩张势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
社会经济被极大破坏,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根据材料回答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掌握哪些权力?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1.自行委派官吏。
2.不向中央交赋税。
3.军队不听中央调动。
4.节度使职位传子或传部将藩镇割据(3)根据材料三,五代十国政权格局对峙的局面实质是什么?
唐朝藩镇割据的继续。
初一历史下5、6导学案答案课件

一、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
(1) 朝政腐败
(2) 节度使势力膨胀
(3) 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2 经过
(1)时间: 755-763(8年) (2)人物 :安 唐禄 玄山 宗史思明 (3)地点: 河北、洛阳、长安、
四川、灵武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三、唐朝灭亡
1时间 907年 2事件 朱温建立后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四、五代十国 (1)
五代
北方黄河流域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
十国 南方九个政权加上北方
太原的北汉(并列)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四、五代十国 (2)特点
1 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开国君主是武将
2 北方战乱, 南方安定,经济发展
1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2地方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三年一换、设通判分 知州权力)
第6课:北宋政治
(3)加强中央财政权
地方设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中央集权强化, 皇权大大加强
第6课:北宋政治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武将专权
第6课:北宋政治
2措施
(1) 抑制武将、提升文 官地位,文官统兵
(2) 注重文教,改革 科举
第6课:北宋政治
3影响
1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 的安定
第6课:北宋政治
四、王安石变法
1变法人物目的
1069王安石 宋神宗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 机,实行富国强兵
第6课:北宋政治
四、王安石变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6课导学案

课题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备课时间 执笔人黄小波使用人上课时间2.26学习 目标 1、 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2、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3、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说出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4、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和同为一家”的含义。
学习活动二备【学习环节】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6-27页“天可汗”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1—3题: 1、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哪些政策?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毒爱之如一”,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3、“天可汗”的含义是什么?少数民族为什么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请看课文第27-30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点苍山会盟”二目 的内容,回答下列4—5题: 5、“点苍山会盟”是怎么回事? 【共同探究】1、议一议:本课课题“和同为一家”的含义是什么? (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边疆各族与唐朝关系和睦、 友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归纳整理】请在下图的空白处填上少数民族的名称,填一个讲一个相关的故事,看谁讲得好?4、唐和吐蕃 的关系 吐蕃生活在__________地区, 是______族的祖先,首领称为_______。
唐玄宗时,____________上表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唐蕃“甥舅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成公主 入藏和亲 ___________是吐蕃杰出政治家,唐太宗把___________嫁给他。
意义 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奠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1、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的()A、唐高宗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不断加强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4、右图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唐在东突厥就地设立都督府B、文成公主入藏C、甥舅会盟碑D、点苍山会盟5、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步辇图C、唐高宗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趁”其中的“文皇”是指()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7、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A、苗族B、黎族C、藏族D、突厥族8、阅读下列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导学历史第五课

聚龙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学案班级姓名号数:____________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学习内容: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P22-27二、学习目标:1、了解吐蕃与唐朝的关系;2、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与唐朝的关系;3、了解唐朝政策的特点;三、学习重难点: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四、学习过程:(一)【温故而能知新】复习第4课P17-21的知识要点、回答以下问题。
50分(5min)得分: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对症方可下药】全班大声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1min)(三)【我读故我会思】仔细、认真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本大意,要求用黑色水笔圈出表示时间、人物、少数民族的名称。
(要求:不看学案,只看书本。
)(5min)(四)【在激流中勇进】紧紧围绕以下三道题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题目。
(6min)1、文成公主在哪位皇帝在位时入吐蕃;嫁给哪位赞普?有什么积极意义?2、回纥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后改为什么?3、哪个皇帝在粟末靺鞨设州,封其首领为什么;粟末靺鞨有什么之称?(五)【团结就是力量】和周围的同学小声的交流、讨论。
(1min)(六)【见证奇迹时刻】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8min)(七)【万变不离其宗】总结本课内容,再速记。
(5min)五、谁来摘得桂冠:完成以下检测题。
(5min)1.唐朝时,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皇帝是()A.唐太宗和武则天 B.唐太宗和唐玄宗C.武则天和唐玄宗 D.唐高宗和唐太宗2.今天藏族的祖先是()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3.唐太宗曾将一位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位公主是()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太平公主 D.王昭君4.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民族与唐朝关系融洽B.唐太宗因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北方各民族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5. 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的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C.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6.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中,不正确的是()A.回鹘衣装加鹘马B.车书本一家C.和同为一家D.唐风洋溢奈良城※当堂作业:名校学案P14-15:经典学案+选择题(5min)课后作业:名校学案P16:三、四(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和同为一家”
1:对新疆的管理: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唐朝与各民族政权的关系:
吐蕃(西藏)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吐蕃(西藏)的尺带珠丹(上书“和同为一家”)与唐朝金城公主通婚。
3.
4
⑴战争征服后设置机构。
唐初,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
给予适当安置;后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北庭
两个都护府,管理西域。
⑵册封首领。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还封粟末靺鞨首领大
祚荣为渤海郡王,封难找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⑶联姻“和亲”。
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
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后,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本课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
1、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靺鞨
2、回纥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彝族
3、下列事件发生在8世纪初的是()
A、科举制的创立
B、唐朝的建立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金城公主入吐蕃
4、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武则天
5、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被称为()
A、回纥
B、六诏
C、靺鞨
D、吐蕃
6、下列民族的首领中,经唐玄宗册封过的有()
①回纥②突厥③靺鞨④南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8、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真正原因是()
A、唐太宗具备“天可汗”的素质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国力的强大
D、唐朝是世界的中心
二:连线
a、回纥 1、满族的祖先
b、吐蕃 2、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c、六诏 3、藏族的祖先
d、靺鞨 4、维吾尔族的祖先
三、填表(完成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表)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
请回答:
①此材料出自何人之口?表明“朕”的什么民族政策?
②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③受他的影响,唐朝统治者为加强内地与少数民族的联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1、B 2、C 3、D 4、B 5、D 6、A 7、B 8、B
二连线、 a 1 三、填表题①7世纪
b 2 ②金城公主入藏
c 3 ③唐蕃会盟
d 4
四:材料解析题、①唐太宗。
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天可汗”③设立管辖边疆的权力机构,如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册封少数民族领袖,如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实行联姻,如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