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的价值观、方法论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

读什么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走什么路
天道忌巧---天道厌恶投机取巧的行为
做什么人
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 者为小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之器也; 口行善、身行恶,国之妖也。
价值手段:是人们为达到价值目标而采取的 途径和方法,它涉及“人怎样活着”的问题。
价值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人生 有无价值和价值的意义大小作出的判断,它 涉及“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问题,是价 值观动力特征的体现。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以及人生 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江泽民
要做有所作为的人,还是做碌碌无为的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 应该是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 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 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韶关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Fra bibliotek 权力之源:来自于民,植根于民
神权力观 君权神授权力观 金钱权力观 权力来自人民
做群众工作并不难
要加强联系,同群众“亲”; 要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认”; 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群众“服”; 要完善民主管理,让群众“信”。
权力之本:执政为民,勤政为民
体现在权力的基础、目的、功能和运行方 式上,贯穿于掌权、用权的全过程
权力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权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政德建设

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政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看领导干部不仅要看政绩,而且要看政德,政德很重要。
2006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也提出,评价领导干部要把政德、政才、政绩统一起来。
政德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工作和从政活动中的道德规范或职业道德,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工作和从政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具体到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解决好工作价值观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是加强政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工作价值观正确了,才能有正确的政绩观,才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一、充分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
在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中,发展观、政绩观和工作价值观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和高度的一致性。
如果工作价值观不正确,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不可能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但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发展观如何转化成领导干部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方法论,这个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党的历史方位已经明确,我们党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领导人民执政并将长期执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和政府的国家公务人员,其理想、信念和宗旨首先应体现在自身的工作价值观上。
树立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就是要始终自觉地树立充分体现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的工作价值观,这是一个需要长抓不懈的根本性的任务。
同时,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
而在当前的制度转型过程中,原有制度向新制度转化,社会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转换,其中矛盾是很多的。
如果没有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从政者、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便缺乏科学的引导,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便无从建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便无法实现。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题教育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针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通过集中教育、学习、研讨和实践,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题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党内教育形式。
其中,“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被广泛传达和强调,它们包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我的主题教育中,我深刻体会到这“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
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坚守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才能确保党执政兴国的正确道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其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决策者和享受者,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立场,密切联系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法治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障。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保证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第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我们要坚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榜样作用,引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第五,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保持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党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持之以恒地改进党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其方法论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其方法论: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及其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
1.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前提。
人们应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同时,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通过教育、学习等方式,深化对价值观的理解,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样,人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价值观,发挥其导向作用。
3.将价值观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价值观不仅是思想观念,更应转化为实际行动。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符合道德和法律规定的选择,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论党的好干部标准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1月中 第32期总第723期提到党的干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总书记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已经被写入新《党章》干部的基本条件里;同时在党的干部条款中增加了“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容,为党的干部提出总体要求。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工作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因此,我们就一定要追问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一定要思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建设一支符合事业要求的干部队伍?一、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根本性的论断,我们必须毫不犹豫的坚持,不能有丝毫模糊之处,容不得任何曲解,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
它包含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等基本原理,只有深入学习掌握这些原理,才能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好干部标准的形成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处理,合理使用干部。
”并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014年10月,习近平对云南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
青年干部价值观

青年干部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那么年轻党员干部要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呢?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年轻干部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诉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彰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底线。
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坚决反对腐败现象,做到清正廉洁、公正执法、勤政为民。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年轻干部要勇于直面问题,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努力使各项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反映人民意愿、经得起历史检验
四是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立场。
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公正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对待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司法公信力。
五是坚持不断学习与自我提高。
年轻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和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同时要善于反思自身不足,勇于自我革新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工作水平。
1。
价值观导向作用的方法论

价值观导向作用的方法论
价值观导向是指个人或组织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基于特定的价值观去选择和追求目标,并以此为指引。
以下是一些方法论,可以帮助形成和维护价值观导向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1. 自我反思和意识:意识到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思考这些价值观如何指导你的行动和决策。
通过对自己内心的观察和反思,深入理解自己所重视的东西。
2. 明确目标和愿景:设定明确的个人目标和组织愿景,并确保它们与个人或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确保每个决策和行动都围绕这些目标和愿景展开。
3. 持续学习和成长:学习和了解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阅读、参与讨论、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扩展视野和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核心价值观。
4. 积极参与和行动:积极参与能够推动自己价值观实现的活动和行动。
这可以是参与社区义工、支持特定事业、加入相关组织等方式,以实践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
5. 建立道德判断和决策框架:制定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决策框架,确保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始终遵循和尊重自己的价值观。
这可能包括考虑道德后果、权衡利益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等。
6. 寻求他人的支持和意见:与同样有价值观导向的人士交流和互动,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在决策和行动中,寻求他人的支持和意见,以确保自己的行动与他人的理解和认同相符。
请注意,这些方法论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来进行调整和应用。
同时,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也需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确保不违反任何涉及法律政策和道德底线的内容。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企业或组织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要具备高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市场环境。
本文将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方面详细讲述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相关素质。
一、世界观世界观是一种对人类存在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指人们通过实际经验和知识而形成的有关世界的基本认识、价值和意义。
领导干部应具备开放、包容、进取、博览和全局观的世界观。
1.开放开放的世界观是领导干部在处理工作中必备的品质,只有融入多元的思想文化,在交流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该从心理上树立不歧视、不排斥的思想,把自身的眼界放开,包容外界的不同声音和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逻辑思维,让自己的思想不断更新。
2.包容领导干部应具备包容的世界观,通过包容心态,才能更好地推动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的建立。
在不同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关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急于发言,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思想,通过互相包容,达到协调的效果。
3.进取进取的世界观是领导干部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才能一直保持优秀的绩效表现。
领导干部应该始终保持进取心态,勇于拓展新的领域和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
4.博览博览的世界观是领导干部广泛阅读和增长见识的基础,只有积极向外界获取信息和科技创新成果,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优化工作思路。
领导干部应该通过多方面渠道的信息获取,增强自己的讯息敏感度和思维维度,保证自己的决策不失准。
5.全局观全局观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世界观,只有将眼光放在全局,考虑整体利益和长期稳定性,才能更好地制定规划和策略。
领导干部应该总体把握组织的战略定位,把握市场运转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使自己的决策能够紧紧依托在公司或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
二、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运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方法。
在处理各种工作的时候,领导干部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利益的得失,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方法论来规范和规划自己的工作全过程。
领导干部价值观

领导干部价值观在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行为举止,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应该是高尚、正义和公正的。
首先,领导干部应该具备高尚的价值观。
高尚的价值观是指领导干部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他们应该具备诚实、正直、勇敢、谦虚、宽容等品质。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社会的楷模,为人民树立榜样。
同时,高尚的价值观也能够让领导干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判断力。
其次,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正义的价值观。
正义的价值观是指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公正、平等、尊重人权等价值观念。
他们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他们也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侵犯任何人的利益。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公正的价值观。
公正的价值观是指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公正、透明、廉洁等价值观念。
他们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不偏袒任何一方。
同时,他们也应该保持透明的行政管理,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行政行为。
此外,领导干部还应该保持廉洁的作风,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总之,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应该是高尚、正义和公正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社会的楷模,为人民树立榜样。
同时,他们也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引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世界观的重要性1. 世界观对决策的影响领导干部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整个组织的发展和利益。
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使领导干部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而一个错误的世界观则可能导致片面、狭隘的决策,给组织带来严重的后果。
2. 世界观对领导风格的影响领导干部的世界观还会对其领导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观可以使领导干部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倾听下级意见,形成民主、平等的领导风格。
而一个狭隘、偏执的世界观则可能导致独断专行、排斥他人的领导风格。
三、世界观的构成要素1. 历史观领导干部应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各国的历史经验。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犯历史的重复性错误。
领导干部应具备正确的人类观,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人的利益和福祉。
他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维护人的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 价值观领导干部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坚守正确的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他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4. 发展观领导干部应具备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他们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国家和人民的综合实力。
四、方法论的重要性1. 方法论对问题解决的指导作用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论,这将对他们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起到指导作用。
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分析问题、制定方案,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2. 方法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领导干部的方法论还会对其组织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这不仅是一种必要的素养,更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扮演好职责角色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我认为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领导干部最为基本的思想观念,它直接影响着领导的行为和是否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领导力。
正确的世界观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1. 人本主义的世界观:强调人的价值及尊重人的权利,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的基本理念。
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必须尊重他人的思想感受,保障他人权利,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2. 科学的世界观: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和把握世界。
领导干部应有正确的科学态度,既不要迷信科学,也不可轻视科学。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的、开放的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指认识到人类命运是共同体的思想,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任务。
要求领导干部掌握全球战略、全球视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等,提高对全球性问题的认识。
其次,要具备正确的方法论,即在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去处理问题等等。
领导干部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论:1. 问题导向思维: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系统思维:即从整体上、系统的观点去看待问题,避免片面性,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顺畅。
3. 策略性思维:在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有大局观和长远观,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愿景,并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
4. 团队协作思维:在工作中,领导干部应该摒弃个人英雄主义的思维,注重团队协作,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既是对个人素质的考验,也是对其领导工作能力的考验。
因此,领导干部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学习、创新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
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方法论

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方法论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方法论价值观是人们对生活、事物、行为的评价标准和信仰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价值观已成为影响个人和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个人层面,价值观可以指导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在组织层面,价值观则可以塑造企业文化、影响员工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从价值观导向的作用、原理和方法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价值观导向的作用1.指导决策一个人的决策往往受其内心深处的信仰和价值观所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明确并且与自己的利益相符,则他会更加自信地做出决策,并且更容易坚定自己的选择。
2.塑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它涵盖了企业内部各种规范和行为准则。
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清晰而合理的核心价值观,则其员工会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如何行事,并且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3.影响员工行为企业的员工行为往往是由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所塑造的。
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员工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让员工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则这个企业的员工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忠诚于企业。
二、价值观导向的原理1.规范性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即对于某些行为或者事物是好还是坏、正确还是错误,我们都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这种规范性也可以被称为道德性。
2.信仰性价值观通常与信仰相关联。
人们在选择自己的价值观时,往往会受到宗教、文化、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同人之间所持有的价值观也可能存在着较大差异。
3.稳定性一个人或者组织所持有的核心价值观通常是比较稳定和长期存在的。
这种稳定性使得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更加自信,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情况下所面临的挑战。
三、价值观导向的方法论1.明确核心价值观企业或个人应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将其贯穿于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之中。
这可以通过制定企业文化宣言、建立行为准则等方式来实现。
2.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更加自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或个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习惯,例如秉持诚信、尊重他人等。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王长忠《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23日 06 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前进的动力。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目的、“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是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有机统一。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站稳群众立场,坚定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价值观和方法论。
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任何一个政党都有为谁立命、为谁谋利的方向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党的根本价值观。
“一切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所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替民代言、为民谋利的政党,所代表的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背离了党的本质属性。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存在的价值所在。
偏离了这个价值取向,党就找不到奋斗的目标方向,没有了检验和衡量的准绳,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生命力所在。
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才会支持党;只有一切为了人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会被群众所理解、支持和践行;只有从改善人民群众的福祉出发,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党是在人民群众及其实践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这始终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方法。
依靠人民群众的问题,实质是一个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是党怎样把群众的意志上升为党的方针,再到群众中去落实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决策要从群众中汲取。
领导者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充分发扬民主,对从群众实践中搜集来的个别的、分散的信息加以分析和综合,把其中合理的正确的成分集中整合起来,化为对现实社会情况的规律性认识,并据此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好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更需要有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团队,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领导干部应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的力量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领导干部应该具备这样的世界观,能够看到问题的主次缓急,正确处理矛盾,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其次,领导干部还应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能力。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领导干部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具备储备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更好地领导工作。
第三,领导干部应具备实践探索和创新精神。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需要领导干部有勇于实践、不断超越的精神。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模式,才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最后,领导干部还应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领导干部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并推动创新工作模式。
综上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工作的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个人和社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什么是好和什么是重要的共同信念和准则。
方法论则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规则。
价值观和方法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一、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相互决定关系价值观和方法论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首先,价值观对方法论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影响他们选择和采取的方法。
例如,一个重视公平正义的人可能会倾向于采取一种公正公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一个主张效益最大化的人则可能更倾向于采取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因此,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的方法选择。
其次,方法论也会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试验和验证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采用一种高效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可能会对员工造成不良影响,进而调整方法并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
因此,方法论在实践中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调整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人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相互作用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价值观的指引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而方法论的指导则帮助人们实现这些目标。
只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相互融合、相互协调,才能产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实践效果。
因此,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相互决定关系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关系价值观和方法论虽然具有相互决定关系,但又存在着统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价值观和方法论是相辅相成的。
价值观是对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的认识和评价,而方法论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实践方式和规则。
价值观为方法论提供了指导和动力,而方法论则为实现价值观提供了手段和路径。
只有把价值观和方法论相结合,才能形成一种完整的行为体系。
其次,价值观和方法论是相互制约的。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干部在担任职务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一、世界观1.发展观:要具备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任何问题都必须通过发展解决。
领导干部应该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客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客观看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正确认识世界,把握实际,指导实践。
3.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具备全球化和开放眼光,认识到人类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二、方法论1.科学思维:要具备批判性思维,注重实事求是,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做出决策。
2.系统思维:要具备整体观念,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3.战略思维:要有全局观念,具备远见卓识,善于从短期行动到长远目标的角度谋划和决策,以全局的眼光统筹安排工作。
三、重要内容1.以人为本:要将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的需求,充分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和尊严。
2.艰苦奋斗:要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和阻力,敢于担当,不怕吃苦,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3.公正廉洁:要具备公正廉洁的原则,坚决抵制和打击腐败行为,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保持公正的执政。
4.开放合作: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他国的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5.创新进取: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尝试新事物,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领导干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其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结和归纳,是领导干部管理和引领团队的重要指导原则。
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事业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干部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导干部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导干部三观是指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领导干部的三观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六个字词。
这些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要求和总目标的准确概括和集中体现。
领导干部的三观应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坚定理想信念,具有明确的共产主义远景目标,坚决拥护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处理问题、制定和推动工作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要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4. 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 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廉洁奉公,诚实守信。
6. 要具备高尚的奉献精神,无私无畏,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领导干部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作者:宋福范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4期【摘要】以人民为中心是统领干部思想境界的根本问题,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特别是提升思想境界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关键词】年轻干部人民价值观方法论【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特别是提升思想境界提出了殷切期望。
其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重要方面。
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切实把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统领干部思想境界的根本问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衡量一个人精神和思想领域所能达到水平的标准,就是思想境界问题。
所谓思想境界,指的是人们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形成的思想觉悟、思维层次和道德水准的综合体现。
其中,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问题的认知,居于制高点的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想境界的高低,进而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宽度、事业的高度和人生的厚度。
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政党,先进性是其根本特征,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升思想境界的必然性。
这必然要求解决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围绕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全体干部党员的思想境界。
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皆是因为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并始终获得人民群众支持。
而党能够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

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一、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概念解析1.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生活、社会、世界等方面的根本信仰和态度,是一种基于个人经验、文化传承和社会环境的信仰系统。
2. 方法论:是指在实践中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理论体系。
二、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1. 价值观与方法论相互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其选择使用何种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一个人认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就会倾向于使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反之,使用不同的方法也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某些事物或者社会现象的看法。
例如,通过科学研究得出了某些结论,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某些事物或者现象的看法。
2. 价值观与方法论相互制约在实践活动中,一个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可能会制约其所采用的方法。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以患者为本”的价值观念就要求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尊重患者的意愿和权利,不能采取不合理或者过度治疗的方法。
反之,某些方法也可能会制约人们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环保领域中,一些环保组织可能会采取过激的手段来实现其目标,这种做法可能会违背一些人们所持有的“和平”、“理性”等价值观念。
三、如何正确处理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 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人群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并且积极借鉴其他文化和社会体系下的成功经验。
2. 坚持科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使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要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注重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考虑。
3. 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且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来推广这种价值观念。
同时,在选择方法时也要考虑其是否符合我们所持有的这种价值观念。
4. 尊重不同的方法选择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尊重不同人群和文化背景下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并且对于这些方法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借鉴其他文化和社会体系下的成功经验,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企业在过去6年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已经形成了五个方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归纳为心系职工,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构建和谐,造福社会。
“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是心系职工,“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的战略是科学发展。
我们进行的各方面创新和探索,都体现了自主创新。
我们与地方统筹,加强内部和谐,是构建和谐。
我们有社会责任感,做了很多实事,是造福社会。
但是这五句话太平淡,太一般话,太没有个性,非常准确但没有神,还要进行推敲。
这是企业层面的价值观,干部的价值观应该和企业价值观吻合。
企业的价值观应该在干部的价值观中扎根。
关于干部的价值观,今天不说太多事情,只提请集团公司各级干部注意,价值观最可贵的品格有这七条:1.有责任心。
2.工作用心。
3.忠于企业。
4.真心向组织、向领导负责。
5.不浮躁。
6.不守旧。
7.不贪婪。
将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级干部可以自己解剖自己,细看自己的价值观到底怎样。
其实价值就是有用性,价值观就是你追求的东西。
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最能反映你的价值观。
在价值观方面,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干部自觉地提高自己。
下面我着重讲一讲方法论问题。
方法论包括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前6年中,我们形成的基本领导方法、思想方法也有五条:辩证统一,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善于总结,见事见人。
相对于企业核心价值观,这叫基本方法论。
辩证统一。
我们的干部在过去的实践和将来的实践当中,都要对我们前一阶段形成的重要观点注意研究,注意使用。
我们认为企业的科学发展观包括: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
在改革中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
在开放中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做到自主创新。
我们还感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要特别注重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能在这个特别重大的问题上出现偏差。
这里实际上是带有政治上是否清醒,立场是否坚定,观点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的较大思想政治问题。
这是一个大方法。
比如,我们认为: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法律与行政,财政与货币,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分,劳动价值与资本价值,公平与效率,和谐与改革,开放与保护,人本管理与物本管理等,都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特别重要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事务上区分开。
然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是一个高层次的方法论,战略上的方法论。
要和大家打个招呼,金融危机引起我们国家法律政策上的某些局部甚至深层次的变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好,要有眼力头、前瞻性。
在企业遇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上,也要坚持辩证统一。
比如,对于企业已经遇到的各种复杂矛盾,我们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先进生产力,把改革和稳定的矛盾统一于职工利益得到保证,把发展与风险的矛盾统一于遵循经济规律,把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统一于循环经济,把资本投资性与投机性的矛盾统一于和谐资本运作,把企业发展方式与管理的矛盾统一于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创新,把工农矛盾统一于建立新型的地矿关系,把发展与干部素质的矛盾统一于提高经营能力,把市场经济与党的宗旨的矛盾统一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党员乃至国企的先进性。
辩证法确实有用,问题是要真学真信真用。
这样,将来遇到的矛盾我们就可以相对比较顺利地化解。
我们要坚持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性。
企业的目标要和措施统一,企业的决策要和执行统一,企业的价值观要和方法论统一。
什么样的价值观就需要什么样的方法论的支撑。
比如,现在人们常讲,干部的积极性从哪里来?企业的活力从哪里来?若干年来,讲体制,讲机制,讲利益诱导,在这些方面讲得多,看得重,甚至过了头。
其实物质作用总是有限的。
时至今日,严格讲起来,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基本已过上了小康生活。
要安于小康,不能追求奢侈。
小康是我们的社会目标,奢侈不是我们的社会目标。
所以,我们说,就连积极性从哪里来,也有价值观和方法论。
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企业活力的不竭源泉。
我们现在就应该考虑两者的升华。
就我们企业现状来讲,物质的东西是完善的,更重要的是把精神这一块充分发挥出来。
统筹兼顾。
带兵就是领导,带兵就要讲领导方法。
现在我们在企业理念、目标和制度、标准、规范之间缺了领导方法,或者说领导方法不够理想,需要改善。
现在要解决的统筹兼顾是三件事: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所谓前瞻性,就是眼力头不够,对事物的超前性、预见性不够,往往当领导的被问题、困难牵着走,甚至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摔跟头,同一个矛盾,反复出现,反复纠正,做不到总结经验、“不贰过”。
眼力头不够具有普遍性,要解决它,就是解决前瞻性。
提高领导工作的系统性,针对的是顾前不顾后的问题。
企业大,事情多,事情之间,问题之间,矛盾之间,方方面面,哪个轻哪个重,哪个主哪个次,哪个是本哪个是末,哪个是纲哪个是目,哪个是骨头哪个是肉,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不到搭配合理,有的时候还丢三落四。
协调性要解决的是好走极端的问题,过去叫做片面性。
要讲什么就绝对化,拿一个压一个,拿一个盖一个,不能通盘考虑。
当领导应该通盘考虑,前后左右,方方面面,综合平衡。
有时候拿一个压一个的背后是躲风险、躲矛盾、躲辛苦。
这些毛病集团公司和矿上都存在。
所以,要提高前瞻性,解决眼力头不足的问题,提高协调性,解决好走极端的问题,提高系统性,解决顾前不顾后的问题。
这都是统筹兼顾要管的事情。
统筹兼顾是水平。
根据动员会前我和有关同志谈心情况,以及平时的观察,解决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问题,统筹兼顾在业务方面有十件事情要处理:1.深化安全生产技术一体化。
安全、生产、技术三者要统筹兼顾。
2.推行技术经济一体化。
技术和经济要统筹兼顾。
3.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一体化。
它们之间也要统筹兼顾。
4.规划要统筹兼顾。
规划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我们在规划设计上要注意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点上强面上弱、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解决不善于统筹跨专业、跨行业的某些问题。
建设了那么多新井,产量好几千万吨,要有计划地编写规划设计方法论,这很有价值,这方面的资源也很丰富。
我们对所有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都有思考,哪些方面需要增强条理性,哪些方面需要增强规范性?5.预算管理要特别深化项目预算和自有资金预算的刚性,注重经营整体上的展期预算,注重内部经营管理和市场经营之间的统筹兼顾,注意防止资金风险和贻误发展时机两个倾向性。
6.干部、人才总量和结构方面长远安排更要细化,统筹兼顾。
比较迫切的是培养新产业、创新型人才,他们的数质量要予以保证,不能因为人才不足而误事。
7.资源环境管理在法律、政策的研究、掌握,以及与地方合作实施的过程中怎么把握好合法合规合政策与合理、能够执行通的关系。
特别需要统筹兼顾好三个新村镇的建设和平原水库,否则,我们亿吨煤基地就没有地面的保障。
这里面,统筹兼顾省大钱,出大效益或者丢大成本。
8.对于像生态公司、房地产、金融这些新产业,他们在创业期间的项目和资金支配,应该像过去那样比照煤炭主业的工程来管理,其目的是减少和避免经验不足带来的风险。
等这些产业成熟后再实施正规化的管理。
9.安全生产技术、经营、生态环境这三个板块目前运行不错,在继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有必要研究提高总经理办公会、总工程师办公会质量,以加强综合平衡,提高领导效率。
10.综合平衡也要特别关注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带一般。
分类指导。
我们企业做大了,产业比以前复杂了,同志们开始适应煤以外产业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但还远远不够。
说极端一点,我们的班子还是管煤的班子,我们的机关还是管煤的机关,我们的干部还是管煤的干部。
我们要完成对诸如电力、房地产、金融等其他产业的有效领导,在方法上,就不能用管煤的办法管一切,要分类指导,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分类指导上,要考虑如何提高市场经营的能力,处理好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把政府、用户、供应商、金融机构、股东、通道的关系处理好。
我们在涉外关系上要提高能力,研究与外面打交道时方法如何正确、健康、有效?如何能够找到核心部门、核心渠道、核心人、核心信息?如何合法合规地把事情办成,不至于费时费劲,无功而返?这里面大有文章。
在分类指导中要注意,凡是和企业社会关系的六个方面打交道的,都要增加我们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市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不然人家瞧不起你。
还要对人家的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不然会事倍功半。
也要把我们要办的事情和对方的工作相联系,他们要办的事情中包含了我们的事情,我们的诉求和他们的工作是顺向的,相互就比较积极,另外,要注意方式方法,包括“点对点、人盯人、背靠背”。
对方能够帮我们想点子,不是指个兔子让我们撵那就算成功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有效、合规、健康。
比如,对我们感到棘手难缠的拆迁问题,在方法上就要把握:一要“清”,政策要清。
二要“磨”,有耐心,能磨。
三要“硬”,坚持政策,底线不能动,要强硬,要鲜明,原则问题上不能含糊。
四要“让”,在非政策性的问题上适当地让一点,对解决事情有利,但不能老是“花小钱,买进度,吊胃口”。
五要“借”,在适当时机,借助上级支持做工作。
举这些例子,是请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同志都要考虑,当领导都有一个方法问题。
搞销售“抓大户、理通道、树正气”就是方法,做房地产“抓地段、理政府、选强将”就是方法。
方法也是有层次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管的事情,寻找实实在在地提高效率的方法。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把我们前段时期对金融、对通道、对股东的方法细致梳理,不合适的筛选掉,有效的清晰地牢固地坚持下去。
这方面都是有一定空间的。
善于总结。
我们不少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已经多年了,虽然管理上注意用目标和措施,但往往不大注意总结他人和自己的方法。
形成上有目标、理念,下有制度、规范,中间缺不同程度的领导方法。
缺领导方法,怎么办?总结自己,总结他人,总结基层。
所有的领导都要善于引导和集中基层的智慧,总结他们创新的经验。
总结是一个基本的领导方法。
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之中或者之后,每一位同志都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总结自己,总结他人,总结基层。
比如,今年年初以来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创新活动,宣传部和基层一块,总结出七条新经验,各单位要实实在在按照这七条新经验去办。
质量标准化创新有四新。
1、用目标带标准。
2、刚性化,目标否决。
3、“一矿一策”,目标分年度递进。
4 安全生产技术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一体化。
“两规范”四个新方法。
1、从问题入手。
2、垂直进行。
3、关键是提高班子和管理机关的工作质量。
4、问责到位。
两级班子和机关指导基层工作的四个环节。
1、班子的本意是什么?2、工作状态如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在哪?3、总结推广创新的好做法。
4、分析不足背后的原因,并整改。
质量标准化四个重点。
1、紧紧盯住“一通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