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二分析概括思想感情教案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二分析概括思想感情教案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二分析概括思想感情教案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鉴赏训练二分析概

括思想感情教案

训练二分析概括思想感情

练前提醒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对于这种题型,要从审题、答题两方面努力。

(1)审题,要弄清两个基本问题:①是分析还是概括(说明);②是整体还是局部。

(2)答题:一方面,从微观入手,即理解并体悟“意象”的内涵,联系诗词创作的背景(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诗中表明情感倾向的“直接情语”和“间接情语”。另一方面,从宏观入手,即从梳理作者“起、承、转、合”的思路,从章法或结构的角度,逐句分析,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内容。要特别关注关键诗句,如首句、尾句,尤其是尾句,诗人一般会“卒章显志”。因此,从尾句入手,细析层次,细品语言,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家国情怀

寄杜位①

杜甫

近闻宽法离新州②,相见怀归尚百忧。

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

玉垒③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④游。

注①杜位:杜甫族弟。②新州:属唐代岭南道。③玉垒:玉垒山,位于成都附近。④曲江:唐代长安名胜。杜位京中有宅,近曲江。

鉴赏首联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悦,同时又为杜位感到担忧。颔联中,诗人设身处地地替杜位考虑,“悲君已是十年流”,流放十年该有多少烦忧啊。颈联“干戈”“雪满头”,国家动乱,个人年华老去,白发苍苍。写出了满目的战争风尘,杜位的满头鬓发应如雪斑白。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尾联视角转到自己身上,诗人在这玉垒山写此信时心绪纷乱,何时才能一同赏游曲江的美丽。“何时更得曲江游”,只有国家安定之后,民众才能自由行动,寄托了诗人对杜位的祝福、对兄弟聚首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1.请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干戈”代战争,以“雪”喻白发,运用虚写,想象杜位贬归途中的情形,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对杜位的同情。

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发比作白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发之多,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时光飞快的伤感。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干戈”指代“战争”,突出国家战争频发,诗人为国担忧。运用想象,诗人想象流放归来的杜位还是满头白发的样子,寄托了诗人对杜位深深的同情。

2.“何时更得曲江游”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愿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战乱平息,国家太平;②回到长安,兄弟聚首;③生活安宁,重游胜景。(每点2分)

解析本诗为杜位到远方为官而作,离开新州是叙事,“尚百忧”是设身处地的担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想到漂泊已经很久了,十分想见到杜位。颈联写国家动乱,诗人渴望见到太平的那一天。年华老去,今后不一定能再次相见了。结尾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长安得到重用,过上安宁、兄弟重游的美好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乡情友情

送客还江东

韩翃

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

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

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注]飞。

注鹧鸪:鸟名。《异物记》曰:“其志怀南,不北徂也。”《本草纲目》记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鉴赏本诗是首送别诗。首联两句,通过“不落”“数日”写出了友人归家的速度之快。颔联两句,通过对“池畔花”“鸭栏”“桥边雨”“鸦柳”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春景图,同时,运用“斗”“藏”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友人愉快的心情。颈联两句,写出了友人在室内穿着新衣,然后在邻居家喝醉的情形,突出了居家之乐、人情之美。尾联两句,“把手闲歌香橘下”中的“闲”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空山”一句,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送走友人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归乡的惆怅。

3.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欢愉之情的?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归家之速;美景衬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

解析作答时,可从环境描写、人物心情、所见的人事等方面分析概括。“还家不落春风后”写出了归家之速;“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主要写家乡美景,衬托还乡的欢愉之情;“数日应沽越人酒”“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主要从居家之乐、人情之美等方面来写还乡的欢愉之情。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暗寓自己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解析根据标题“送客还江东”及“把手闲歌香橘下”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根据“空山一望鹧鸪飞”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宋词+送友伤己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注]

苏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注元素:杨元素,苏轼的同乡和故友。

鉴赏词一开头,就点明离别,并交织着对往事的回忆。“分携”写出了临别依依、难舍难分的感情。回忆旧日的分离,则是为了强化当前的别情,所以很自然地引发了人生感慨,推出当前的送别之事。“离索”虽然是指当前的离别,却蕴蓄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也与开头的“分携”相照应。紧接着,词人又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抒写了更深一层的感慨。

过片两句写别筵情景,词人故作达观,劝友人樽前对饮,并用天涯沦落的共同遭遇来打动对方。“天涯”“沦落”夸大其词地写仕途飘荡的身世,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怀念纠缠在一起。末三句抒发归隐故乡的意愿,“犹”“长”二字便写出了一种长久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词人把“峨嵋”作为故乡及其美景的代表,从反面运用“化鹤归辽”的神话故事,以“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归隐的意愿以及对故乡的深情。

这首赠别词在思想内容方面,一是强化了身世感慨,二是牵动了故乡情结。全词表现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怀,但取境阔大,声调嘹亮,故情虽抑郁而不萎靡,构成了独特之情味。

5.请根据上片,简要概括词人“愁”的原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与友人别离;②飘泊不定;③身体多病;④离群索居(或“孤独”)。

解析解答时,按照题干指向,抓住上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推断,如“分携”,表明朋友分别;“萍飘泊”,说明飘泊在外,没有固定居所;“离索”,说明离群索居的孤独;“多病”,表明身体多病。最后分条陈述即可。

6.下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尊前一笑”展现了词人面对离愁的豁达;②“天涯”“伤沦落”抒发了词人内心的飘泊之悲;③“同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④“故山”“负平生约”暗含词人的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⑤“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之心。(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答对情感,不作分析,得3分)

解析解答时认真研读作品,抓住内容进行分析。如“尊前一笑”,明明要分别了还笑,展现了词人的豁达;“天涯”写出了飘泊之苦;“故山”即故乡,表达思乡之情;“归飞鹤”即“回巢的鹤”,隐含回家、归隐之意。最后分条陈述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迎春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城外寻春

苏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鉴赏“病后”是诗人的状态,“邀往城外寻春”是诗人病后应友人之邀前往城外寻春,表达了诗人的情怀。首联选取了富有季候特征的“山禽”“冰沼”,“苦唤人”“忽生鳞”写出了山禽声声鸣叫和结着冰的池塘水面泛起波纹,点明了早春时节,扣住标题中的“春”。颔联写诗人年老了讨厌歌舞宴饮的生活,病后吃惊地发现自己又生了新的白发。写出了诗人自己年老多病,扣住标题中的“病后”。颈联写诗人躺在床上听到友人邀约的消息,试着呼唤幼子整理冠巾,扣住标题中的“邀”,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尾联将“曲栏幽榭”与“一看郊原”对比,反衬出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照应标题中的“城外寻春”。

7.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联点明早春时节;(1分)②颔联写自己病后的状态;(1分)③颈联写友人相邀,自己欣然应约,同去寻春;(2分)④尾联写寻春的结果,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2分)

解析诗歌首联写景,“山禽苦唤人”“冰沼忽生鳞”点明了早春时节。颔联写事,“老来”“病起”写自己的状态。颈联写事,“试呼稚子整冠巾”,写自己应友人之邀去寻春的迫切。尾联写景,将“曲栏幽榭”与“一看郊原”进行对比,反衬出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

8.概括本诗的情感内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时光流逝、年老多病的感叹;②对友人相邀寻春的高兴、喜悦;③对郊原浩荡春色的喜爱;④病后,在郊原春色的感动之下,内心的开朗和豁达。(每点1分,答出四点给5分)

解析注意诗歌写景抒情、写事抒怀的特点。颔联“老来”“病起”“白发”,突出了诗人年老多病的感叹。颈联“卧听”“试呼”,表达了诗人应友人之邀寻春的喜悦之情。尾联“浩荡”传达出诗人对郊原春色的喜爱之情。再知人论世,联系诗人的经历和人生态度,结合本诗的题目理解诗人开朗和豁达的心境。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文签:七律+淡泊名利

利州南渡

温庭筠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注①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②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③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④忘机:忘却俗念。

鉴赏诗人来到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代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在岸边的柳荫下歇息,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

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

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

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对于糊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来说,蓦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9.诗句中虽未出现“渡”,实则每联都与“渡”有关,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联写渡江美景,颔联写急渡情形,颈联写船渡惊鸟,尾联写人们难以理解渡水忘机的范蠡。

10.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赞许(欣赏、羡慕等);②自己也像范蠡一样淡泊遗世却不为人理解的落寞;③诗人失意后的无奈;④暗指范蠡归隐是因与越王勾践不能共安乐;

⑤也暗含对越王勾践的不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鉴赏浅 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的要求,有助于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的考点,应该怎样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作品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应该弄清楚“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要求的内涵:“”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理解,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注意三。 一、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的古诗词学习相比,要能多读成诵,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 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是鉴赏能力的基础,是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古诗词,就很值得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记录、积累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 1、按音律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苏辛” 曲:《天净沙秋思》(小令) 叙事诗《石壕吏》 2、按表达分抒情诗《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诗《长歌行》《论诗》 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滁洲西涧》 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 怀古咏史诗《赤壁》 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即事感怀诗《泊秦淮》 赠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①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②战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③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往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的感慨。 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⑤咏物言志诗:以某一物为描写,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 ⑥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⑦赠友送别诗: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重在写离愁别恨,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初中古诗词分类及赏析复习课教案

初中古诗词分类及赏析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的 了解设题特点。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例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三、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4】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怎样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全)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怎样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一 情感单一型 这类题目,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对单一的。赏析的范围,可以是整首诗歌,也可以是诗中的部分诗句。 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 金陵望汉江 唐?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锦囊之一 巧借注释提示领悟诗人情感 注释是一种提示,或者说是一种暗示,是命题者降低命题难度的一种方法。利用好试题注释提供的信息,是一种解题技巧。 分析典故中的情感,就表达的旨意来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典言志,一种则是借典翻新。 借典言志 “借典言志”,就是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借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这类试题常常要求考生分析诗人的用典技巧,以及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面的例子,要求分析诗中化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的情感,乍看有一定的难度,细看却不难发现解题的奥秘。这里的秘诀便是“巧借注释提示,领悟诗人情感”。考题附注说,“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两句,是借《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任公子设喻。任公子无须垂钓,是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个比喻是说天下归一,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诗的前八句,是由眼前景物引出的历史回顾:长江绵延曲折,奔流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曾泛滥于

中国,波涛汹涌迅疾。自六代帝王(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曾建都于南京,史称南朝六朝)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唐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已是垂衣拱手而治。因而,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可以罢竿了。读懂全诗,再重点揣摩已作注的典故,便不难理解结尾二句流露出的感情:一是对大唐君王的歌颂,一是以“任公子”自况,表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案】9.作者以水中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借典翻新 “借典翻新”也就是借用典故,翻出新意,而且往往是反其意而用之。 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 鹊桥仙 宋?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注】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怀古伤今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叹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惜春、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⑤漂泊无依,身世飘零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关心、挂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高洁高雅、坚贞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静夜思》);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武艺高超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如杜甫《兵车行》); 8、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9、独守空房,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10、安贫乐道,乐观,坚强的形象 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 ↗: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 ↘: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 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 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怀古伤今的感慨,物是人非的悲叹 2、人生志向: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①惜春、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⑤漂泊无依,身世飘零 4、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关心、挂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洒脱、高洁高雅、坚贞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赠汪伦》《静夜思》);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武艺高超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如杜甫《兵车行》); 8、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 9、独守空房,思念远人的思妇形象 10、安贫乐道,乐观,坚强的形象 常见的诗歌题材 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诗歌情感态度

诗歌情感态度 【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天津卷 【母题原题】 1.【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 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试方向】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考查历年来都是古代诗歌阅读题的重中之重,其考查角度包括: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对思想感情的评价,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诗歌的情感是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 【得分要点】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答题时注意表述方式,首先答出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具体的解释。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以下几种: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④某一意象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端州郡斋壁①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注)①这首诗是写在广东端州的墙壁之上。包拯时任端州知州(即太守),端州因出产“端砚”而闻名天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情感)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情感) 一、“思想情感”题的命题形式 1、表达情感类: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心情,思想感情,观点)?②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③结合全诗,简述“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这首诗寄寓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表达心情类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心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过程?3、表达志趣类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答题模式 设题要点:思想情感题一般要求概括加分析。答题模式: ①概括: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情感词。

②分析:从文本出发,抓住关键词句、重要意象、诗歌层次等分析出情感的依据 和来由。 常见情感术语: 寂寞、孤独、惆怅、苦闷、愁苦(忧愁)、悲伤(伤感、感伤)、忧郁、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 闲适、欢乐、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 例1、 临江仙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

的地方。译文: 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分别十年以来(我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新科进士的宴会。听说你要到的阆州有阆山可以通往神仙阆苑,可我登上高楼却望不到你的家。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问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此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注释,同时抓住体现此人情感的关键此举:“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此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 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此人的那种对宦海沉浮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答案: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即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等。 教学难点: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品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风正”,。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二)说画面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问: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观点态度专题强化卷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考点21表达技巧 5颗星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颗星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 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 (一)思乡怀人诗 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 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 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 ③风格——雄壮豪迈。 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⑤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示例: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 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咏史怀古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四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新 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四理解、领悟古 诗的思想感情新人教版 一、类题精练 1.(xx·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理解诗人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陆游一生都在想着报效国家,即使年老体病,即使在半夜无眠时,诗人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的英勇,想着杀敌报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或“对官场、世俗的厌恶,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现实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 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学案33

学案33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局部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学案目标 1.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2.掌握做局部思想感情把握题的基本方法。 3.掌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抒情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本质的特性。要把握诗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了解、掌握古诗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 1.知识梳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有时当作者感情奔放,不直接抒发不足以表达强烈感受的时候,常用这种方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强烈的愤激之情,宛如洪钟巨响,突现了诗人刚直、倔强、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品格。 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少有热情奔放,袒露胸襟。但不代表每首诗都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诗的尾联,词的下片,往往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地方。抓住了直抒胸臆的句子,就抓住了诗歌之核心。 2.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字统摄全诗,“独”字承上启下。“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间接抒情 (一)借景抒情 1.知识梳理 借景抒情,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把握思想感情,就要分析景物特点。 2.演练体悟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修订稿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板书:古诗词赏析) 二、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3.以《考标》中的34首古诗为主,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写什么。 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 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二)怎样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