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诗歌中的形象表达,并能够运用相关的鉴赏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鉴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形象的定义和特点。
2. 诗歌中形象的表达方式。
3. 通过形象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抽象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如何将形象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1. 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包括有形象表达的诗歌。
2. 准备一些形象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形象。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于形象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形象是什么?形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展示一些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和感受。
探究:1. 向学生介绍诗歌中形象的概念,解释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象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具体形象,并询问学生对于这些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3.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形象分析,引导他们找出其中的形象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形象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进一步理解形象的深层含义。
2.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诗歌,要求其中包含丰富的形象表达,然后互相分享并进行鉴赏和评价。
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形象的表达,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诗人,深入研究他的诗歌作品中的形象表达。
2. 学生可以组织形象鉴赏活动,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一起参与和分享。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形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 诗歌形象分析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形象分析,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创作诗歌评价:学生互相分享并评价彼此创作的诗歌,重点关注其中的形象表达。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学会从诗歌的形象入手,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能够欣赏古代诗词中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经典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3)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中形象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 诗歌形象的作用:分析形象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如衬托、象征、寓意等。
3. 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从形象入手,解读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 经典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特点和艺术魅力。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陌生的古诗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和作用,运用形象思维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引起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作用和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实践练习: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成果,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能力要求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3、鉴赏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
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准确把握形象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描绘的具体事物和景物,以及通过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和作用。
2. 如何欣赏诗歌中的形象。
3.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 诗歌素材: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国的和外国的。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诗歌形象是指诗人通过诗歌描绘的具体事物和景物,以及通过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解释诗歌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3. 欣赏诗歌中的形象: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感受其中的形象。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具体事物和景物,并思考这些事物和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选取一首诗歌,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的主题。
5. 总结和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欣赏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诗歌形象欣赏的理解和感受,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的方式进一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情感和诗歌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诗歌形象的美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2. 分析诗歌形象的方法。
3. 诗歌形象在表达诗人心境和诗歌主题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2. 难点:如何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诗歌形象的定义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诗歌中的形象,如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4. 方法指导:教授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主题。
5. 实践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诗歌形象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形象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
2. 教学PPT:制作课件,展示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和实例。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章“诗歌的鉴赏”。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诗歌的形象”,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形象,理解诗人情感与意境的传达;第二节“诗歌的鉴赏方法”,学习如何从形式、内容、情感等方面深入解读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鉴赏方法,深入解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诗歌鉴赏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诗歌形象的概念和分类,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细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发表观点。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要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静夜思》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歌鉴赏方法。
细节:教师逐步分析,学生跟随思路,掌握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望庐山瀑布》。
细节: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2. 诗歌鉴赏方法。
3. 《静夜思》形象分析。
4. 《登鹳雀楼》鉴赏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形象,并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
2.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诗歌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三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诗歌中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象征等形象的描绘及其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深层含义及其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自然景物,体会画面的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讨论诗歌中的形象描绘。
2. 例题讲解(1)选取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如《望庐山瀑布》,分析其中的形象描绘及其表现手法。
(2)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等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首熟悉的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描绘。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掌握形象描绘的方法。
4. 知识拓展(1)介绍古代诗歌中的其他形象表现手法,如象征、对仗等。
(2)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中形象描绘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 内容:(1)古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象征等。
(2)形象描绘的作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如《登鹳雀楼》,描绘诗歌中的形象。
(2)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手法。
2. 答案:(1)描绘《登鹳雀楼》中的形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比喻、拟人手法的举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诗歌鉴赏》第二章《诗歌的形象》。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自然景观的描绘》,第二节《人物形象的勾勒》,第三节《诗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情感抒发的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感受力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景观描绘、人物形象勾勒、情感抒发。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和人物图片,让学生尝试用诗歌描绘,激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形象鉴赏。
3.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景观描绘、人物形象勾勒、情感抒发的手法和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进行课堂讨论。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首诗歌的形象,进行课堂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景观描绘2. 人物形象勾勒3. 情感抒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写出你的感受和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从自然景观、人物形象、情感抒发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作品,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到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学会欣赏诗歌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象。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古诗词,整理诗歌形象的分析方法。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诗歌背景。
五、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2. 诗歌形象的特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3.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一首著名的古诗词,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简述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举例说明诗歌形象的特点,如象征、比喻、拟人等。
4. 欣赏诗歌形象的方法:讲解如何欣赏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分析诗歌形象,引导学生欣赏。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欣赏,互相学习。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选出一首古诗词,展示他们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和欣赏。
八、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词,找出其中的诗歌形象,并解释其意义。
2. 完成课后作业:选取一首古诗词,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其诗歌形象,写一篇短文。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诗歌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诗词当中深厚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式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研究要点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会,或者寄托自己的幻想。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生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二、景物形象(意象)风景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天然风景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
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
1.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具体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诗歌形象的概念及作用。
3. 具体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古诗词中的意象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诗歌形象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意象。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开场,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及作用,让学生明白诗歌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人物等。
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4. 互动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古诗词鉴赏的分析和心得体会。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4. 个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度。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形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形象的概念,认识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能够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诗歌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2. 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3. 诗歌形象的分析与理解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重要性以及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彼此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诗歌作品和鉴赏方法。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诗歌作品,用于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首生动的诗歌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形象的魅力,引发学生对诗歌形象的兴趣。
2. 讲授诗歌形象的概念与重要性:简要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解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讲解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介绍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观察形象特征、分析形象内涵、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首具体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讨论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学生实践: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自主鉴赏,尝试分析其诗歌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诗歌形象的概念、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2. 强调诗歌形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鉴赏兴趣。
八、课后作业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概念、重要性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互动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景、事等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形象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形象的特点,理解诗歌形象与诗歌主题、情感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知和创造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和创作经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诗歌材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一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
1.2 学生分享对诗歌形象的初步认识。
2. 讲解诗歌形象2.1 教师讲解诗歌形象的概念、特点和分析方法。
2.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形象。
3. 案例分析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3.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对诗歌形象的感悟。
4. 诗歌创作练习4.1 教师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要求运用形象思维。
4.2 学生现场创作,分享作品,互相评价。
5. 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形象的重要性。
5.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诗歌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对诗歌形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环节运用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创作的诗歌是否具有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特点。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诗人或文学评论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2.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体验诗歌形象的美感。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形象与情感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
2. 能够分析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把握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具体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鉴赏诗歌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并提出问题:“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给你什么感觉?”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以及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联。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找出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及其表现手法,讨论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详细讲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尝试用所学方法鉴赏诗歌形象。
7. 课堂拓展:讨论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2. 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象征3. 形象与情感关联情感寓于形象之中形象彰显情感4. 鉴赏方法抓住关键词分析诗句结构把握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的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1)形象:月、风、花、雪、夜(2)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象征(3)形象与情感关联:通过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中形象的表现手法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鉴赏诗歌形象时的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形象,尝试用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范文
《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次教学,要求学生能够:1.从形象的角度来鉴赏诗歌,理解诗人用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意图;2.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诗歌形象,包括比喻、拟人、象征等;3.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诗歌作品的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诗歌形象为核心内容,同时融入注重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教学。
教学具体内容如下:1.先介绍诗歌形象的概念。
形象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感受的。
可以从外貌、性格、行为、音响、色彩等方面来进行描写。
2.介绍几种常见形象的类型:(1)比喻: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其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征。
例:“春风像刀削,雨点儿似金针。
”(2)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以便突出其性质和特征。
例如:“大地在悄悄地呼吸,云彩在悠闲地漂流。
”(3)象征:是用具象的事物去代表抽象的意义,经常使用的象征包括季节、颜色、音响、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等。
例如:“雪花飘飘,象征着冬天的美丽和诗情画意。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针对目标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展开,如“玫瑰花”去讲述比喻的概念,或是以自然现象作为展开,讲述象征的概念等等;2.结合诗歌,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实际运用讲解比喻、拟人和象征这三种形象的应用;3. 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形象的理解和联想;4.讲解与实践并重,在讲解的同时,配以具体的例子和语言表述,学生很容易就能感知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5.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在讲解结束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行产生一首含有形象的诗歌,可以选取与小组搭档,共同创作,进一步融会贯通诗歌形象。
四、评价方法课程评价方法分两个方面:课堂的口头评价和课后写作的书面评价。
口头评价主要包括教师提问和互动环节中,以及小组讨论和表述中对同学提意见和改进建议。
书面评价则是通过学生的诗歌作品,结合教师的评分考核,了解学生对于诗歌形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第四章“诗歌鉴赏”中的第一节“形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作用;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自然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诗歌中形象的含义、作用及表现手法。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举例分析,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鉴赏。
详细过程:教师给出例诗,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诗歌中的形象,巩固所学。
详细过程: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巡回指导,共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鉴赏之形象》2. 主要内容:形象的含义与作用形象的表现手法诗歌鉴赏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下面这首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略2. 作业要求:请用不少于200字的篇幅,详细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形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下节课分享;推荐阅读:推荐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书籍,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作用”;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即分析一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鉴赏;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下面这首诗歌中的形象,并对其进行鉴赏”。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2)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分析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学会通过诗歌形象感悟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2)提问:画家是如何运用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2. 例题讲解(1)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讲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形象。
(2)讨论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4. 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1)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2)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分析诗中的事物形象。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自然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2. 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3. 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杜甫的《春望》中的形象。
(2)谈谈你对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关系的理解。
2. 答案:(1)春望中的形象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2)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关系密切,形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课目的】 1、认识诗歌形象的含义;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课重点】 1. 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 2. 鉴赏诗词的详细方法和步骤【教课过程】: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建出来的生动详细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含: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怀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情景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掌握形象的特色,剖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 ? 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怀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 ? 我? (非作者自己)。
(2)光景形象。
诗中的光景形象是情中景。
抒怀诗,常常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况象,也就是含有 ? 意? 的形象,即 ? 意象 ? 。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常常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必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拥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示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感情。
如咏物诗。
二、技巧点拨:(一)光景形象(2)这首诗歌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解答剖析】:这是一种最常有的题型。
所谓境界,是指寄望诗人感情的物象 ( 即意象 ) 综合起来建立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地。
它包含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以。
【答题步骤】(1)描述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并正确归纳。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光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建,语言力争优美。
(2)归纳光景所创建的气氛特色,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比如孤寂冷清、安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悲凉等,注意要能正确地表现光景的特色和情调。
(3)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详细。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慨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出为何而“感慨” 。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 ( 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诗歌形象鉴赏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情感目标体会古典诗词当中深厚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方法启发式、练习式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要点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2.客体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二、景物形象(意象)景物形象,广义而言,可以理解为自然景物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
习惯上又笼统地称之为意象。
1.景象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
诗中的景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2.物象物象,诗人借之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多用借物喻人、象征手法。
最典型的当是咏物抒情诗,这类诗歌中物象往往较为单一,诗人大多赋予这个物象以特定的内涵,或这个物象具有一定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
有的是托物言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诗人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
有的借物喻人: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诗人自己。
如曾巩的《咏柳》(咏柳而讽世,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有的托物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琴诗》(一件事的发生与发展,都不是单独可以完成的,而是由多个因素相辅相成的)。
高考真题:(2012年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赏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
几个意象几乎都在中学课本里遇见过:如“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等。
理解此词并不难。
首句直出“恨”字,是为词眼。
“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
“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以物之“无情”写人之“有情”,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在这首词中,作者将离愁别恨摆到了“恨极”的位置上。
这让我想到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面对同一种感情纠结,却是两种截然的态度。
一郁结,一自慰。
但二者都是人间至情。
质疑:答案不应是唯一的。
恨可以是标准答案中的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也可以是指远在天涯的游子、迁谪之人甚至是亡国之君因思念故乡、亲人,对自已不能回到故乡之恨或恨故乡远在天涯,不能相见的怅恨之情。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一位亡国之君对不能回到天涯之外的故国之恨,恨自已无能误国,以致国破家亡,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因恨生愁,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的断肠人即是远在天涯的游子,对不能回到故乡的离愁别恨。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形象除标准答案外,还应该包括游子、迁谪之人等。
原因分析:造成标准答案的唯一性可能是命题专家只选用了温庭筠《梦江南》(二首)中的第一首,而省略了其中的第二首:“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从第二首词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误读懂这是心上人之间因思念而产生的千万恨中之“极恨”了。
如果试题中有第二首词,标准答案可以说无懈无击,而现在因没有第二首词作辅证,标准答案的唯一性难以服众。
据笔者了解许多学生把考题中主人公形象认定为游子,如果判定为错,那么因三个小题环环相扣,错一而三,学生在这一题上将以零分收场,惨不人睹,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况且,猜想解读千年古人的所想所思对于一个当代青年学生已是不易,答案唯一会桎梏人的思想,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希望能引起高考命题专家的重视。
鉴赏人物形象思考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标题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标题“怀古”就暗示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人形象和借古讽今、借古伤己的情感表达。
如后面的注释为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如“一片神鸦社鼓”表达了词人对敌战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的担忧,为失去北伐抗金时机而痛心。
3.抓描写,分析形象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如“想当年”三句,一是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二是表达自己对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渴望。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本词中“凭谁问”三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枥,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注释: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译文: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情景。
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赏析: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
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
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
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
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
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
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
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
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
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
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
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
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
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
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
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