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度高三语文第二轮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有两个难点:一是读不懂诗歌,二是读懂了诗歌却不知如何组织答案。读懂诗意是基础,寻找路径答题是关键。
一、读懂诗意,是解答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基本要求。我们要读懂全诗,就必须借助于诗歌蕴藏的信息。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一位诗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如果对诗人的经历、思想、创作风格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很熟悉,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透视标题,品读小序,结合注解,审清题干
1.标题又称题目,标题即诗文之眼睛也,所以透视标题,有时就能知道诗歌的内容,甚至洞察诗词的主旨。
2.注解,不少诗歌鉴赏题中都有注解,或诗词作者介绍,或写作背景交代,或生僻字词典故解释。命题人往往有意识地添加注释,注释有时交代了诗作的写作背景,暗示了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交代了相关的词句,暗示了与本诗作相关的或典故或意境或内容;有时交代了诗人的相关情况,暗示了本诗作的写作风格,或暗示了时代背景,或暗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坚信:任何一个注解均是一种答题的暗示。
3.审清题干对我们做题也至关重要,因为题干中往往暗示了命题意图,揭示了破题方向,提示了答题范围,提供了答案信息。
(三)读懂意象,体会意境
1.意象是诗词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读懂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金钥匙,只要我们抓住主要意象,领会其意,一般就能读懂诗歌。在漫长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许多“象”被人们赋予了固定的“意”,如“长亭”象征“送别”,积累意象,对我们读懂诗歌大有裨益。
2.“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创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分析。
(四)读懂表达技巧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往往要借助恰当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三个方面:
1.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偶、通感、借代、夸张、对比、象征、双关、反问、设问等。
2.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等。
3.表现手法,如赋、比、兴、欲扬先抑、象征联想、借古讽今等。如果看不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就难解诗的真意。如怀古诗、咏史诗多用借古讽今手法,目的是讽今伤世;咏物诗多用托物言志手法,目的是抒写志趣;一般写景诗多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二、诗歌答题方法:
(一)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1.写景抒情类。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二)熟记常见题型的答题步骤及要点:
第一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第三种模式:炼字型第四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第五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三)诗歌鉴赏重点演练:
1.第一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答此类题请牢记常用术语: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反复、设问、反问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用典、欲扬先抑、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有层次感)、白描等。
真题演练台: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夜雨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②。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①梁寅,字孟敬,新喻人,元末明初学者。②疏稀的窗格
1.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①通过描写雨骤天寒,渲染出一种“愁”的氛围。②将“愁”喻作春雨后疯长“百草”,形象而贴切地突现了“愁”之浓烈。
[4分。“雨骤天寒”1分,“渲染氛围”1分;“将‘愁’喻作‘百草’”1分,“‘愁
之浓烈”1分。]
4 分示例:
①夜里的雨下得很大,从屋檐淌下似是泉水流响,寒气从疏稀的窗格透进屋里,心中的愁绪好像雨中萌生的百草,先用寒冷的夜雨环境渲染“愁”的气氛(2分),再运用比喻(1分),把“愁情”比作雨中萌发的百草,多而密(1 分),生动传神。
3 分示例:①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泻泉声”“寒透疏棂”,侧面烘托了一个悲凉、凄清的环境氛围(1 分)。又把自己的愁绪比作雨中生的百草(1 分),间接写出愁之深、多(1 分)。(未概括景物特征,扣1分。)②泉水不断地从屋檐泻下,寒冷从窗户中透进,这些景象烘托出一个悲凉、寂寥的气氛(1 分),此时主人公孤独地等待着运用比喻把百草比作愁绪(1 分),在雨中快速地生长,
体现词人愁绪很深(1分)。(未概括景物特征,扣1分。)
2 分示例:①画线词句描写了雨从屋檐泻下如泉一般,整间屋子都充满湿气和寒气,将愁比作因下雨而丛生的百草,将无形的“愁”化为有形百草(1分),突出主人公在雨夜的愁情之浓(1分)。(未概括景物特征,扣1分;未写出景物描写的作用,扣1分)②雨水沿着屋檐泻下,有如泉声,稀疏的砖瓦透着寒气,愁思如同草一样在雨中生长。更直抒胸臆,将无尽愁思比作百草(1分),表现愁之深,之切(1分)。(对景物的理解有误,扣1分;未写出景物描写的作用,扣1分)
1 分示例:①屋檐因雨而湿,雨水沿檐倾泻而下,声声入耳却寒彻心扉。心中的愁苦就犹如得到雨水滋润的百草在心中疯狂生长蔓延。作者在文中运用比喻修辞(1 分),通过通感手法,写出心中的愁。(只译词句,而未概括景物特征,扣1分;未写出景物描写的作用,扣1 分。对“愁情”程度的理解不到位,扣1分。)
②以屋檐流下泉水的声音,愁像雨中百草生长,以想象之景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无限愁情(1分),犹如愁雨中百草般滋生。(未概括景物特征,扣1 分;未写出景物描写的作用,扣1 分。对手法运用的表述不清晰,扣1分)
0 分示例:①“房檐滞留着泉泻的声音,寒气透过疏棂,愁情在百草中油然而生”。通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表达出词人挂念思念友人的愁情。(诗歌的情感、手法理解错误。)②借助了景物的描写,从这句里看到诗人借助了泉声的描写,透露出他心情闷闷不乐,思念远方亲人的愁苦,再美好的梦也怕被惊醒。(诗歌的情感理解错误。)课外作业:
测试题一:第7题,2011福建卷(感情、技巧)
第二课时
重点演练:语言的考查,设问的方式及答题角度和步骤:
(一)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种问题是就整首诗而言,因此记住常用术语就可无往而不胜。如:用语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质朴(朴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饰,返璞归真;凝练简洁,绚丽多彩;委婉含蓄,清静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伟奇特,慷慨悲壮;使用叠字叠词叠句,生动形象,具有音乐美、修辞美等等。注意:答题时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才能少扣分。
真题演练台: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分)
第一问,实际上是考查表达技巧的,作者使用了曲笔的手法,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
第二问是考查对语言的把握,这又隐性地考查了考生对作家流派和写作风格的了解了。白居易的诗,语言朴实无华,晓畅易懂,平白如话。
(二)第三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或找出用得最传神的词并分析其好处。
提问变体:诗中的某个字(句)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提问变体:诗中的某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属比较异同类题,同上,稍有区别,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答题步骤——先找出此词,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结合诗句解释其表面和深层含义(即这个词描绘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现了什么画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产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评价语,譬如:运用动词、形容词的作用或效果是准确、生动、贴切;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