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doc
幼儿园的美学与审美教育
幼儿园的美学与审美教育作为一位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我深深了解到美学与审美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美学与审美教育的意义美学与审美教育对于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美学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其次,美学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才华的培养,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美学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情感。
二、创设有利于审美教育的环境在幼儿园教学中,为了有效开展美学与审美教育,我们需要创设有利于审美教育的环境。
首先,我们可以布置美丽、温馨的教室,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装饰品,激发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欣赏等,让幼儿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定期安排户外游戏和探索活动,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赏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各类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模仿创作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故事、音乐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才华。
四、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学与审美教育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美学与审美教育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用美丽的诗歌、绘本引发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美丽的图形和模型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美景,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理解力。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启发与实践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启发与实践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美术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气质。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美术教育要贯穿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比如园内环境的美化、文化节庆活动的准备、组织孩子进行手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实用价值,从而增强对美术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其次,美术教育要注重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时,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完成自己独特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孩子注意色彩、形状和质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让孩子深入了解美术的知识和技巧。
第三,美术教育要注意与幼儿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和需要,因此美术教育也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美术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
第四,美术教育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经典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欣赏名画、参观美术馆、采集自然材料等方式来进行美术教育。
这些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孩子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不同的美术文化。
最后,美术教育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语言、科学、数学等学科都可以与美术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识的互促和融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跨学科教育的方式和技巧,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实用价值。
在实践中,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独立制作、团队制作、比赛评选、展览展示等多种方式,开展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独立制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和题材,结合季节和文化特色进行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团队制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制作,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比赛评选和展览展示中,教师可以通过评委评分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展览和分享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
孕理论与实践本栏目投稿邮箱:823884328@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I◎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贾梦毅美术欣赏教育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 南》)指出,要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 受和欣赏美,要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和作品。
屠美如教授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艺术 修养的高低甚至主要取决于其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低。
美术欣赏教育对于幼儿艺术修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
同时,美术欣赏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 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儿童自信心增 强和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均有显著促进作。
在美 术欣赏活动中,欣赏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在教学中的 表现直接关乎教育效果。
接受美学是以接受者为主体 的学说,强调主体的审美体验,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教 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接受美学理论的内涵与主要特征(_)接受美学的概念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联邦德国的一种 新的文学、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主张把文艺研究中审 美的重点从作者、作品转向读者,强调艺术活动的整 体性,主张作者、作品和读者三方面一体,改变了以 往艺术理论只注重介绍、分析、评价艺术家的作品,而很少注意读者一方的现象,把读者的接受活动提高 到一个突出的地位121。
接受美学最早是由德国康士坦 茨学派的一些文艺理论家和教授提出的,代表人物 是尧斯和伊瑟尔。
他们认为接受美学的主要特征是走 向读者。
艺术作品一旦有人欣赏,读者就是它的欣赏 者,也是它的接受者。
接受美学认为,欣赏者不仅是 作品的被动接受者,而且还是作品再创造的主动参与 者。
一件艺术作品只有与欣赏者发生关系,才能成为 真正的艺术作品,欣赏者是作品的最后完成者|31。
接受美学对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虽然接受美学最初以文学研究为主,但是一切美 的作品都牵扯到欣赏者是否接受的问题,文学和艺术m\早期教育美术教肓| 2020.D 本质上是相通的。
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由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引发的思考
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由一次美术欣赏活
动引发的思考
陶亚萍
【期刊名称】《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通过解析一次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可以解释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读者第一性"理论启示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期待视野"理论启示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读者参与作品"理论则启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表现的机会.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陶亚萍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盐城,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2
【相关文献】
1.美术欣赏活动教学方法——和幼儿园教师谈美术欣赏活动(三)
2.让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r——以大班美术欣赏活动\"闽剧服饰美\"为例
3.写生,让儿童美术创作成为有源之水——由一次课堂转变引发的思考
4.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
5.解放孩子:发现天使的美丽——一次美术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育教案:美育启迪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育教案:美育启迪与反思在幼儿园大班的艺术教育中,美育启迪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大班艺术教育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美育启迪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1.美育对幼儿的意义在幼儿园大班阶段,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美育启迪,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美育启迪的实践意义在实践中,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美育启迪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二、深入探讨:如何进行艺术教育1.从简到繁:初步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幼儿园大班阶段,艺术教育应该采取由简入繁的方式,首先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涂鸦、手工制作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艺术技能在培养了幼儿的兴趣之后,我们可以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艺术探索。
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如剪纸、涂鸦等,从而逐步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学习目标的设定在艺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明确设定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可以设定老师带领学生观赏一幅名画,并引导他们就画中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思考与交流。
2.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图片资料展示、观摩名家作品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艺术知识,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热情。
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启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启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幼儿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其中美育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艺术创造和表达,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提高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如何启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一、美育教育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的重要作用美育教育是以美的体验为基础,通过创造和欣赏艺术作品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艺术作品中的丰富细节和多样的形式可以启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其次,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幼儿可以学会发现和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美感,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对于色彩、形状、纹理等元素的敏感性。
最后,美育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元素可以唤起幼儿内心的情感,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进行表达,帮助幼儿培养情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认知。
二、美育教育如何启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幼儿应该接触到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
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朗读会、艺术展览和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这样的体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并且拓宽他们的视野。
2. 鼓励自由创造和表达幼儿的艺术创造力需要得到尊重和鼓励。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和表达。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艺术材料进行绘画、雕塑等创作,利用声音和乐器进行音乐表达。
而且,教师应该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认可,激励他们勇于创新和表达自我。
3. 融入美育教育的活动美育教育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美育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画画比赛、音乐游戏和剧场剧本创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艺术创作,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简述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doc
简述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接受关学幼儿艺术教育美术欣赏启示[摘要]通过解析一次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可以解释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读者第一性”理论启示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期待视野”理论启示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读者参与作品”理论则启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表现的机会。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
他们以解释学和现象学美学为理论基础,从研究文学史人手。
打破传统的文学理论,将美学实践中读者、作者和文本的地位和功能重新定位,提出了“读者中心”的思想。
姚斯认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品的价值由读者的理解而定,作者在创作时应考虑读者。
接受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它又给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目前较为常见和十分重要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即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与文学接受一样,幼儿美术欣赏也是一个艺术接受的过程,其中“读者”即幼儿,“作者”即美术作品创作者,“文本”即美术作品。
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读者”身心尚未发展完善,他们的接受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
那么,如果将接受理论的主要思想纳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能否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呢?以下案例呈现的是某幼儿园大班的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它将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凡·高的油画《向日葵》活动背景介绍:此次活动之前,该班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探索“用油画棒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
长期的单一探索使幼儿创作兴趣逐渐降低,他们只求用油画棒表现物体奇特的质感,不求造型、配色和构图上的整体美感,画面也严重脱离现实。
幼儿园美育课程:启发儿童艺术天赋
幼儿园美育课程:启发儿童艺术天赋幼儿园美育课程在培养幼儿兴趣爱好、启发艺术天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内容和方法,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美育课程对启发儿童艺术天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这样的课程。
一、美育对幼儿艺术天赋的重要性1. 塑造自信心美育课程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自信心。
在积极的艺术氛围中,幼儿可以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培养独特的审美情趣。
2. 促进感知发展美育课程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艺术感知和审美情感,培养他们对颜色、形状、空间等艺术元素的敏感度。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和风格,激发幼儿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从而提升其艺术修养和素养。
3. 增强协调能力美育课程中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幼儿可以逐渐掌握艺术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
二、有效实施幼儿园美育课程的途径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内容美育课程应该包括绘画、剪贴、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满足其不同的艺术需求。
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启发其艺术潜能。
2. 创设艺术氛围幼儿园应该为美育课程创设艺术氛围,搭建艺术环境。
包括美术馆、音乐室、艺术角落等,可以让幼儿接触到真实的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向往。
3. 鼓励自由表达在美育课程中要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自由创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启发其艺术天赋。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美育课程对于启发幼儿的艺术天赋至关重要。
在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通过系统的美育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其艺术天赋,为其未来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示与实践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示与实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示与实践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感受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园美术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启示1.培养幼儿情感力和创新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幼儿情感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可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受和表达世界,通过画画、剪纸、造型等活动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进而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美术教育对于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启示。
在团队合作中,幼儿可以互动合作,共同完成绘画、拼贴等活动,在协作中提高彼此的沟通和理解,以及协作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
3.培养幼儿认知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幼儿认知能力、阅读能力也具有启示。
在绘画、造型等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表达等方式,增强自己对色彩、形态、图形等常见元素的认知能力。
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与绘本、故事等联系,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实践1.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是美术教育的关键。
为了使幼儿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意,营造一个创新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发挥创造力,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创作。
教师除了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纠正,还要尊重幼儿自己的创作方式和想象力。
2.注重实践和体验幼儿喜欢动手实践和体验,所以在美术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型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物展示、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体验各类媒介和工具在创作中的用途和效果。
同时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也要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规范,以便更好地实践和创新。
3.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掌握好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活动,合理安排和规划教学时间和任务。
美学教育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培养
美学教育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培养导言:艺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而美学教育则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美学教育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培养。
一、美学教育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1.1 培养审美情趣美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并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喜爱。
通过美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出独特的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1.2 提高创造力美学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艺术创作,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美学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大胆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3 增强表达能力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而美学教育则能够进一步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幼儿能够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美学教育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2.1 通过艺术欣赏培养审美能力艺术欣赏是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观看艺术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2 通过艺术创作培养创造力艺术创作是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艺术创作,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可以通过提供各种艺术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引导,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3 通过艺术表达培养表达能力艺术表达是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艺术表达,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启发幼儿创造力的课程
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启发幼儿创造力的课程一、引言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画画或制作手工,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对启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并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估。
二、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的深度探讨1. 艺术美学教育的概念艺术美学教育旨在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它不仅包括绘画、手工等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包括对美的体验和理解。
2. 启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启发幼儿创造力尤为重要。
艺术美学教育可以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艺术美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艺术美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的广度探讨1. 艺术美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幼儿园的艺术美学教育课程中,应该包括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艺术美学教育不仅仅是在技法上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欣赏和感知美的存在。
3. 创造力的培养艺术美学教育应该是以启发幼儿的创造力为目的,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四、总结与展望艺术美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启发幼儿创造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全面培养,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在幼儿园阶段的艺术美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而不仅仅是技法上的训练。
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对他们的成长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参考资料1. 李华,董建华. 幼儿美学教育[M]. 我国图书商务有限公司,2018.2. 王强. 幼儿艺术欣赏教育[M]. 北京出版社,2019.3. 陈明,许静. 幼儿园艺术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以上是对幼儿园艺术美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探讨及个人观点的内容。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示与思考1. 引言幼儿期是孩子艺术创造力释放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美术教育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与特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启示与思考。
2.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与特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的热爱,并通过艺术体验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以下特点: - 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关注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观察、想象、表现和交流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美的乐趣。
- 注重绘画技巧的培养: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幼儿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
3.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课程设计的要点如下: - 选择适宜的艺术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
- 体验美的感觉:通过观察、欣赏和亲自参与艺术活动,让幼儿体验美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 引导幼儿创作:给幼儿提供一定的创作自由度,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
4.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情境引导和亲子互动,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的应用如下: -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 情境引导: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 亲子互动:在教学中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
5.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应突出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评价,注重发现幼儿的潜能和培养发展。
论接受美学对我国艺术教育创新的启示
论接受美学对我国艺术教育创新的启⽰论接受美学对我国艺术教育创新的启⽰ 论⽂关键词:接受美学;艺术教育;创新;学⽣ 论⽂摘要:接受美学⾃上世纪六⼗年代诞⽣以来,对⼈类⽣活的各个⽅⾯都产⽣了影响。
本⽂从重视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本质地位、重视“第⼆⽂本”,利⽤和把握“审美经验”的特点这三个⽅⾯论述了接受美学对我国艺术教育创新的启⽰。
20世纪六⼗年代后半期,当接受美学作为⼀种新的⽂学、美学理论在联邦德国南部博登湖畔⼀个名不见经传的康⼠坦茨⼤学孕育和诞⽣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由⼏位年轻学者呼吁、倡导⽽建⽴起来的这⼀理论,竟然会在短短⼗来年中,跨越国界,东进西渐,迅速⾛向全世界,激起了巨⼤的理论反响。
接受美学上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对我国⽂艺理论及美学研究产⽣了重⼤影响,其最根本的特征是把读者提⾼到⽂学理论、美学研究的中⼼地位,把这⼀理论运⽤到我们⽣活中来,就是要重视接受者的想法,提⾼接受者的地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接受美学不仅仅对⽂学和美学产⽣了巨⼤的影响,也对我国当代艺术教育起了⼗分重要的借鉴作⽤。
改⾰开放三⼗年来,中国的吸收了⼤量西⽅的艺术教育理论及其经验来发展⾃⼰本国的艺术教育,现在我们艺术教育的模式⼤都是那个时候引进来的。
近年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个⾼校的重视。
都不同程度的进⾏改⾰与创新。
虽然接受美学不能直接给我们教学的改⾰带来知道,但是对我们艺术教育的创新却起到了很⼤的启⽰作⽤。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接受美学的这捧⽢甜的泉⽔来灌艺术教育这⽚⼟地呢? ⾸先,应当重视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本质地位。
学⽣作为接受者,应当被提⾼到艺术教育的中⼼地位上来。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不是⼀个固定不变的结构性存在,⽽是在同接受者的关系中,即在接受者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中存在的。
这就是说,艺术作品之对于观赏者才有意义,只有通过观赏才获得其存在的规定。
衡量艺术教育的效果好坏与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的接受效果。
如果艺术教育的效果好,那学⽣的接受效果就好,反之,学⽣的接受效果就差。
幼儿美术教育的美学启示_学习_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_试行_有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已正式出台,对《纲要》的学习贯彻将是幼儿园一个长期的中心任务。
《纲要》注重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全面发展;整合幼儿园课程,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突出基本素质教育,体现潜移默化和能力迁移;创设贴切教育环境,倡导幼儿主动性学习。
《纲要》凸现“创设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
这一指导思想将通过五大领域在幼儿园组织实施。
就幼儿园艺术领域的表述,全文虽然不足+&"字,却表明了以幼儿为本的、科学的艺术教育观,明确、可行的艺术教育目标和要求,广泛、丰富的内容,切合幼儿艺术教育实际的指导要点。
字里行间处处透出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性、独立性、感受性、表达和创造能力。
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纲要》,使教师既有章可循,又有较大的自主空间。
当然,更要看到它给幼儿园艺术教育实践和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比如说,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完善提高,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教育资源的利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指导方略等。
结合实际研读《纲要》,我们会发现,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与《纲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就拿幼儿美术教育来说,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和实践中的误区。
一方面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幼儿运用造型工具材料的操作行为及其过程,特别是幼儿早期的操作涂鸦行为缺乏了解,在认识上无法确定这种行为到底是游戏活动还是美术活动。
或者说,不清楚幼儿这种具有典型游戏特征,而外在表现形式为造型的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
幼儿有时会将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活动转化为自由游戏,有时又将游戏活动转化为有潜在目的的美术活动,或两者交替进行,或无法言表。
总之,叽叽喳喳、手舞足蹈、有声有色的玩始终伴随活动全过程。
对此教育者表现出诸多无奈或尴尬,实在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
另一方面在整体观念上,视幼儿美术教育为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学科教学,对美术教育蕴涵的特殊功用和外延视而不见,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的一般方法、工具材料对幼儿进行学科型美术教学,或在学科教学上冠以“新颖”的组织形式,实则注重表层“教”与“学”的立竿见影,由此形成:重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轻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重美术教学内容的实现,轻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对内心世界的表达;重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寻觅,轻幼儿与美术活动的自然亲和;重绘画内容和具体形象是否对应,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重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轻活动过程中对个体表现的针对性指导。
幼儿园美育教育实践:启发孩子的艺术天赋
幼儿园美育教育实践:启发孩子的艺术天赋幼儿园美育教育实践:启发孩子的艺术天赋一、认识幼儿园美育教育幼儿园美育教育是指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美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二、美育教育的重要性1. 发展审美情感美育教育可以让幼儿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艺术作品的世界里,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 增强表现能力通过美育教育,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表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用心感知、用手创作,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培养独特的个性和特长。
3. 培养创造力艺术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世界,通过美育教育,幼儿可以培养独特的创造力。
在创作中,他们可以尝试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材料,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幼儿园美育教育实践1. 提供丰富的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艺术带来的快乐。
2. 营造艺术氛围幼儿园可以在环境布置上营造艺术氛围,如贴满孩子的作品、播放美妙的音乐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艺术天赋的发展。
3. 鼓励自由表现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园应该鼓励孩子进行自由的表现,不受束缚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艺术创作中,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尊重和鼓励,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四、对幼儿园美育教育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美育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和个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是一个让孩子们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自由的表现和创作,可以更好地发现他们的特长和兴趣。
而且,艺术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鉴赏教学的启示
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鉴赏教学的启示接受美学是西方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颇有影响的文学批评思潮,也是近年来影响文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儿童文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幼儿教师的素质养成的重要部分,对经典作品的鉴赏是儿童文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提高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
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接受美学的理论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接受美学,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伊瑟尔和乔斯。
他们一反传统的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认为读者才是作品产生意义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阅读并非被动地反应,而是读者主动地参与并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没有读者参与的作品将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
接受美学的贡献在于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一、对当前儿童文学鉴赏教学的一些反思长期以来,儿童文学教学中的鉴赏仍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上。
教师喜欢拿自我或看似“权威”的解读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观点。
一些教师还将对作品1/ 6主题的分析作为标准,并以此来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表现出一种过分的认识尺度的求同取向。
而一旦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与参考书提供的理解产生偏离时,又常常不能得到老师的正确评价、肯定和激励。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得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之后产生思维惰性,而被动地满足于教师对作品主题的分析和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的情感、思维和个性差异的漠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
这样一来,学生成了课堂上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缺少学生参与的课堂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如对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鉴赏分析,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与世态炎凉”来代替学生自身通过作品的阅读所产生的更多的感悟。
幼儿教育中的艺术与美学
幼儿教育中的艺术与美学艺术与美学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艺术的学习和体验,幼儿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创造力、发展情感表达能力,并且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艺术与美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建议。
一、艺术对幼儿的影响1. 培养审美情趣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幼儿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色彩、音调和节奏,从而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对世界充满热爱和探索的欲望。
2. 提高创造力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自由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幼儿可以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发展情感表达能力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和情绪。
幼儿通常难以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他们情感表达的媒介。
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幼儿可以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声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艺术教育的实践建议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幼儿应该有机会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学校和家庭可以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此外,教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跳舞等方式,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让幼儿在玩乐中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2. 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幼儿应该有机会进行自由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3. 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幼儿应该有机会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用绘画、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幼儿园美学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幼儿园美学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早期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美学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美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实施美学教育的方法。
一、幼儿园美学教育的意义1. 培养审美能力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美的事物,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品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2. 增强创造力美学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通过自由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才能,还有助于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展现出更好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孩子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对于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和情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幼儿园美学教育的方法1. 创设艺术环境幼儿园可以创设艺术环境,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材料,如绘画工具、乐器、舞蹈区域等。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艺术活动中。
2. 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音乐会、舞蹈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学习和欣赏其他孩子的作品,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融入美学教育的课程幼儿园可以将美学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
例如,在语言课中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在科学课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美的感知。
结语:幼儿园美学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美育教育启发儿童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启发儿童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美育教育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启发儿童对艺术的欣赏和培养审美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美育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美育教育。
首先,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艺术作品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儿童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形状、颜色、材质等元素都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和审美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可以引导儿童通过观看、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培养他们分析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提升审美水平。
其次,美育教育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艺术作品不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对未来的构想和幻想。
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儿童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美育教育中,可以鼓励儿童多进行艺术创作,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观念,发展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路。
通过艺术的创造过程,儿童可以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思路的能力。
此外,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只限于专业技术能力,更加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美育教育涉及到艺术、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儿童丰富知识储备,全面发展个人潜能。
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儿童需要汲取丰富的背景知识,了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社会背景,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美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美育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育机构和学校可以增加艺术课程的设置,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培训机会,让儿童能够有选择性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接受美学理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接受关学幼儿艺术教育美术欣赏启示[摘要]通过解析一次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可以解释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读者第一性”理论启示教师要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期待视野”理论启示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读者参与作品”理论则启示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表现的机会。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伊瑟尔等美学理论家创立的一个美学派别。
他们以解释学和现象学美学为理论基础,从研究文学史人手。
打破传统的文学理论,将美学实践中读者、作者和文本的地位和功能重新定位,提出了“读者中心”的思想。
姚斯认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品的价值由读者的理解而定,作者在创作时应考虑读者。
接受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美学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它又给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目前较为常见和十分重要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即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与文学接受一样,幼儿美术欣赏也是一个艺术接受的过程,其中“读者”即幼儿,“作者”即美术作品创作者,“文本”即美术作品。
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读者”身心尚未发展完善,他们的接受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进行。
那么,如果将接受理论的主要思想纳入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我们能否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呢?以下案例呈现的是某幼儿园大班的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它将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凡·高的油画《向日葵》活动背景介绍:此次活动之前,该班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探索“用油画棒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
长期的单一探索使幼儿创作兴趣逐渐降低,他们只求用油画棒表现物体奇特的质感,不求造型、配色和构图上的整体美感,画面也严重脱离现实。
活动过程:第一部分是欣赏与讨论,教师首先引导幼儿谈谈对该油画的整体感受。
接着由整体到局部分别讨论油画的颜色、造型、构图和质感。
第二部分是临摹与创作,教师鼓励锄儿用油画棒临摹或者创作一幅《向日葵》。
整个活动持续了50分钟,教师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激情,幼儿始终保持着兴趣盎然的专注状态。
这次活动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各个环节的衔接自然紧凑,教师、幼儿和作品间的顺利互动成就了幼儿专注而愉悦的审美体验,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
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接受美学中几个重要理论的运用也许就是关键。
一、运用“读者第一性”理论。
让幼儿成为艺术欣赏活动的中心接受美学的倡导者强调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即读者是第一性的,他们承认读者的能动创造,提出“一干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反对文学文本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倡导文学史应该成为读者的历史。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也是能动的,他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审美经验,可以对同样的艺术作品作个性化的诠释和创造性的想象。
正是因为这种能动性所导致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欣赏者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
因此,欣赏者之于创作者和美术作品也应该处于中心位置,而只有具有欣赏者的解读和参与的艺术欣赏才算是真正的欣赏。
在这次以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为对象的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并不像以往那样只是灌输给幼儿有关油画创作者的背景知识,然后告诉幼儿别人怎样评价这幅作品。
教9币已经意识到“审美活动对于儿童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儿童在审美过程中的体验”,因此留给幼儿比较多的自由感知、解读和想象的空间,从而确立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在活动第一部分,教师首先让幼儿仔细看看这幅画,然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幼儿进入认真欣赏的状态。
由于问题简单而感性,幼儿回答起来没有压力。
可以畅所欲言。
有人说:“这是一盆花,感觉很温柔,很好看,比我们画得好。
”也有人说:“是一盆菊花,我看着心里很高兴、很快乐。
他画得很漂亮。
”还有人说:“是向日葵吧,看着心里很舒服,一点也不乱七八糟的。
”……教师仔细倾听,频频点头,幼儿的答案越来越丰富多彩,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表达而感到自豪,谁也不能否定他们的所见和感受。
在活动一开始安排这种开放式的话题讨论,幼儿迅速体验到了自由欣赏和表达的乐趣,很快对活动产生了兴趣并专注于欣赏和表达,这使得整个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整体欣赏之后,教师很自然地将幼儿引向对作品的局部欣赏。
在这一环节,教师的几个追问又一次让幼儿充分表达出自己对美的解读和体验。
在讨论画面颜色时,幼儿发现了一对“好朋友颜色”——深绿色和淡青色(“好朋友颜色”是该班幼儿对近似色的生动的称谓,这是他们先前就掌握的概念),他们非常兴奋。
教师捕捉到这一契机,紧接着提出几个问题:“看看还有哪里用了好朋友颜色?为什么你一下子就先找到了绿色的好朋友颜色?画家为什么要用好朋友颜色?”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对幼儿提出视觉、想象和情感上的挑战,激发幼儿主动地思考,因此换来了幼儿下面精彩的解读。
在回答“为什么一下子就先找到了绿色的好朋友颜色”时,有幼儿说“绿色显得很有生命力,所以我先看到了它”。
还有幼儿说“绿色很清爽,让我很高兴”,等等。
而在回答“画家为什么要在这里用好朋友颜色”时,有幼儿说“花瓣和花蕊是好朋友,所以要用近似色”。
也有幼儿说“这样显得颜色更漂亮了”,还有幼儿说“它们像家人一样,显得很舒服”。
由此,幼儿加深了对近似色的审美体验,不仅仅停留于对近似色进行辨识。
同样,在欣赏画面的造型时,教师也将理解和感受的空间留给了幼儿。
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对话:教师:你们看,这朵花是正面的,那朵是侧面的。
还有什么样子的啊?幼儿A: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是靠在一起的,所以有地方挡住了,看不到。
幼儿B:有的花瓣看得很清楚,毛毛的;还有的花瓣是向上长的。
教师:为什么会向上长呢?幼儿C:花是活的,长得很好。
幼儿D:它们长得很有劲,很快乐。
幼儿E:花茎有长有短,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
教师:直的花茎和弯的花茎给你什么感觉?幼儿F:弯的花茎上的花也是活的。
幼儿G:直的茎显得很高,弯的显得很有力气。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关注到作品在造型上的多样性,而且体验了由造型多样性所产生的各种美感。
尤其是对这幅画中生命力的感知,有些成人尚且很难把握,幼儿却能领会,我们不得不感叹,艺术欣赏活动的确不该剥夺幼儿体验与表达的机会。
幼儿是能动的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一切事物的感知、理解和想象未必会因为年龄小而绝对受到限制。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欣赏时应该撇开成人对作品固定的解释,运用教育机智给幼儿自由体验和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处于艺术欣赏的中心。
“二、运用“期待视野”理论。
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又一个重要理论。
在姚斯的理论里,“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由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集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期待视野”一方面影响了阅读者的接受效果,即能否接受,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阅读者的提升,即能否创造性地接受。
对于幼儿来说,期待视野是指“由原先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等综合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审美尺度”。
而这里的审美经验表现为“他从以往的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史、艺术类型、艺术语言、主体、形式等方面的熟悉、领悟与认识等等”。
在这次欣赏活动中,首先是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期待视野”,调动了他们的已有经验。
从前文介绍的活动背景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幼儿厌倦了对油画棒技能的单一探索和重复表现,教师才认识到,幼儿当前需要的是更丰富、更高级的刺激:一方面要拓宽幼儿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油画棒技能的可迁移性,另一方面要使幼儿认识到油画棒可以表现出充满美感的画面。
在这样的思考下,凡·高的油画《向日葵》很快进入教师的视野。
《向日葵》这幅作品色彩对比强烈,笔触粗重,作品中的向日葵造型各异,花朵沉甸甸而富有质感,整个画面鲜亮明快而简洁。
如果把这样一幅艺术作品拿来欣赏,正好可以满足幼儿当前的实际需要,即迁移已有的油画棒技能经验,获得更丰富的视觉感受,切实体验作品中的美感。
在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欣赏和讨论画面质感时,幼儿的表现验证了教师对幼儿“期待视野”的分析。
教师先提问:“不同的花朵摸上去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有的说“毛毛的”,有的说“硬硬的”,还有的说“可能蛮重的”,这让幼儿对质感有了最初的感受。
接着教师进一步追问:“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画出这样的感觉来?”由于有了先前的关于油画棒技能的经验。
幼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画法,有的说“用笔的侧面用力擦,画出花蕊,再滚一圈”,有的说“可以用一提一提的方法画出毛毛的感觉来”,有的说“可以用重重的点画出黑黑的瓜子来”,也有的说“用短的油画棒一圈一圈地滚,多滚几次,就会是重重的了”,还有的幼儿甚至跃跃欲试,想要到黑板上画给大家看。
正是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幼儿已有的技能经验,使他们表现出对油画棒技能从未有过的激情和创新,他们不仅更好地体验了质感,而且创造性地迁移了已有的绘画经验,。
即产生了新的“期待视野”。
此外,幼儿从欣喜地发现近似色到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近似色的审美感受,同样也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切合了幼儿的“期待视野”。
教师考虑到在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里已经有了近似色的概念,而且幼儿还亲切地称它们为“好朋友颜色”,因此才在幼儿发现了一组近似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寻找其他近似色,甚至去体验和想象为什么要使用近似色。
这既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也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近似色的认识,同时还使幼儿获得了新经验,即对近似色的美感体验。
“期待视野”可以有效参与到幼儿获得更高层次经验的过程中,因此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各种经验以及他们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这将帮助幼儿形成更高层次上的“期待视野”。
三、运用“读者参与作品”理论。
让幼儿进行创造性表现接受美学提出让读者参与到作品中来。
姚斯认为,“只有通过接受者的媒介,作品才会进入变化着、体现某种连续性的期待视野,而在这样的连续性中,简单的接受将转化为批判的理解,被动的接受会转变为积极的接受,被认可的审美标准将转化为新的、超越这种标准的文学生产”。
㈣参与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是读者单纯的解读和欣赏,是读者思想上的、不需要通过任何其他媒介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也可以是读者在解读和欣赏的基础上,通过其他媒介来表现自己的接受,比如模仿、辩论、再创造等。
特别是幼儿,由于他们思想更易于外显,他们更乐于通过后一种形式的参与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接受,这是一种积极的接受。
同样,我们也更易于通过幼儿外显的表现了解幼儿已经发展了的“期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