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苏省昆山市黄泥山小学戴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124-01

创新是摆在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开创教育的未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是摆在素质教育面前一个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小学生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要正面引导,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氛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让问题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激励质疑,营造创新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

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在同中求异,遇问题多从几个角度思考,不被表象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的关键,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问,首先要教学民主,废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然、民主、平等、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猜想,畅所欲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个知识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课本。这就要求教师要谦虚,对于学生的发问和大胆质疑,要加以肯定,及时表扬,让学生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或是一个肯定的目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荒唐的、错误的,也不能批评和任意抹煞。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在肯定其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上不合理的原因,再由本人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自司自明。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创新、质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再次,在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平等性,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你怎样去开采、挖掘。教师不能只关注优等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对中、差学生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其优点、特长及创新的潜能。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多表扬,不讽刺挖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三、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学生

上课时,往往有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答非所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若教师简单否定或奚落一番,必将伤害这位学生,甚至波及其他学生的思维热情。这时教师的策略应是鼓励他解说答案的依据,尝试导出结论的合理性一面。如果有一点“道理”,应发扬民主,导出更合理的答案,澄清原来似是而非的模糊意识。即使答案“荒唐”,却是“创新思维”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水平思维而得到的,理应得到重视和表扬,不能把教师的理解和意识强加到学生的意识上。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地赞扬,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见创新应给予积极地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调查、实验、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

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的时间多、空间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思维自由驰骋,更易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也指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1.尽情玩耍,丰富感知。玩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学生保持愉快开朗、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激活大脑思维,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了生活的经验,小学生写作时就不会觉得无处着手,无话可写了。

2.动手实践,体验乐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特别乐于动手。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解放他们的双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体验了乐趣,还培养了能力。

3.自由发挥,弘扬个性。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一句话、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美需要去体会、去感悟。课文中插图只能欣赏,难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自己动手画一画,效果就大相径庭了。

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1.变换叙述方式。概念是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形成概念的过程往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掌握、理解概念。而且还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