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方案

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方案
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方案

金奎地隧洞3号支洞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金奎地3#支洞从9+423.166进入主洞,支洞斜井段水平长392.129m,斜井起坡点至主洞中线长32.4 m,斜井高差122.82 m,斜井倾角17.3913°。施工计划安排主洞上游开挖777m,下游开挖777m。

从目前开挖揭示的围岩岩性分析与原设计相差较大,为泥岩,遇水极易软化,多次出现渗水或涌水塌方。

二、涌水突泥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0日,金奎地隧洞3号支洞控制段下游开挖至9+581,开挖长度158米,上游开挖至9+268,开挖长度155米,围岩揭露情况为泥岩夹砂岩夹灰岩,地下渗水较小。9月20日0点10分,下游掌子面出渣完毕,掌子面顶拱右侧突然发生较大涌水突泥事故,突泥淹没至掌子面后120米,涌泥量约1600m3。由于时间发生在换班时,现场处置及时,涌水突泥未造成人员伤亡。针对此次涌水突泥事故,四方现场勘查后,形成了初步处理方案:先对下游淤泥进行清理,在清理淤泥至掌子面4米左右时停止施工,由四方现场勘查后再次讨论方案。

截止9月29日15点,下游工作面涌泥经过一个星期的清理工作,涌泥离掌子面约4m。业主、设计院、监理、施工四方在9月29日对下游工作面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并初步确定了大致施工方案:⑴对掌子面先进行封闭注浆,并打设排水孔,⑵对顶拱采用15米至20米的Φ108超前大管棚进行施工。

9月29日23点50分,下游掌子面没有施工,3号支洞上游进行了放炮施工作业,准备进行出渣施工,挖机驾驶人员在9月30日1点由支洞向下游行

走过程中,突然发现下游有强大气流迎面涌来,发现异常后,挖机驾驶人员迅速向支洞方向逃离的同时通知安全员,安全员组织其他施工人员撤离,在洞内人员撤离10秒钟后,下游涌水突泥冲至分岔口段,并将停放在下游的两台挖机冲向上游,将两台电瓶车及开挖台架冲至分岔口段,涌泥迅速将分岔口段的4台抽水电机淹没,2分30秒后,分岔口段涌水上涨2米,将矿斗、电瓶车全部淹没。为保证安全,值班人员将洞内电源开闭,并撤离支洞。此次涌泥大于4000m

3,洞内涌水量400-420m3/小时。

三、9+581处涌水突泥事故的施工方案

经过十四天的强排水作业,目前洞内积水基本降至隧洞底板高程,涌水突泥事故的后期处理难点主要集中在3号支洞对应下游段淤泥的顺利清理及安全跨过此涌泥段。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多次现场查看及会议讨论,我部初步采用以下施工方案对涌水突泥进行处理。

1、洞内淤泥的初步清理

⑴先清除交岔口处淤泥,恢复该处水仓。

⑵然后从交岔口处向上游和下游清除淤泥(下游先清除出10m,上游全部清除),恢复上游水仓。

⑶向下游继续清除淤泥。清除淤泥时,同时疏通排水沟,使水流畅通,集中水流。

2、洞内临时支护的加固及观察

⑴金奎地3号支洞及对应段主洞多为Ⅴ类围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水轻泡后,临时支护极易发生变形,我部将组织人员同业主、设计、监理四方一同现场查看,并确定临时支护加固方案。

⑵加强对已施工初期支护变形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及时调整加固施工方案。

3、涌泥造成空腔的处理

⑴金奎地3号支洞控制段下游两次涌泥量合计大于8000m3,且涌泥发生部位为隧洞顶拱,说明隧道顶拱已经形成较大空腔,为保证下游淤泥清理过程中,突然再次发生涌泥,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我部准备从地表灌入混凝土对空腔内进行固结。

⑵经过物探探明发生涌泥突水的具体部位后,采用机械设备对突泥部位进行开孔,开孔直径1米,开孔数量控制在3至4个,根据物探结果进行布设孔位。

⑶当灌入孔形成后,对空腔内灌入C20混凝土进行固结,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

⑷灌入混凝土必须在淤泥离掌子面100米前完成,以确保安全。

4、隧洞内下游淤泥的清除

⑴为防止涌水突泥再次发生将掌子面后淤泥推动,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从9+551开始,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将掌子面进行全部封闭。对掌子面及周边进行全断面固结灌浆,对涌出虚渣进行固结让其行成一堵墙,保证后方施工人员安全。

⑵施工参数:6米长Φ42注浆导管(掺入水玻璃8﹪),隧洞固结灌浆每2m 布置一排,灌浆压力0.1~0.3MPa。注浆布置图见附件。

⑶当掌子面全断面固结灌浆结束4小时后,方可对虚渣涌泥进行清理开挖。

⑷当开挖至9+571时,停止开挖。采用沙袋将掌子面进行第一道封堵。采用10cm厚C20混凝土进行第二道封堵。封堵前对涌水突泥部位打设排水孔。

⑸采用6米长Φ42注浆导管(掺入水玻璃8﹪)对最后10米虚渣进行固结灌浆,灌浆压力0.1~0.3MPa。

⑹从隧道9+571开始打设Φ76自进式超前注浆大管棚,拱部180°范围内设置,环向间距10cm,管棚长18m,纵向间距10m.

⑺超前注浆大管棚注浆压力0.1~0.5MPa,水灰泥:0.5:1.

5、下一阶段隧洞开挖支护参数

⑴超前大管棚施工完毕后,从9+584开始钢支撑采用刚度较大的I22b工字钢进行支护,钢支撑间距30cm。底脚设40*40cm钢垫板。系统锚杆采用3米长Φ42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1米,纵向间距同钢支撑。Φ25连接筋间距25cm,挂Φ6.5@150×150mm的钢筋网。

⑵隧道开挖前,掌子面全断面打设4.5米长Φ42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形间距0.15m,排距1米。管内插入Φ25螺纹钢筋加强超前支护受力。

⑶由于隧洞基础面较软,浸泡时间长,为确保钢支撑底脚稳固,故先对软弱基础面进行0.5~0.8m厚C20砼换填,两侧设置40×40cm排水沟。

⑷为防止钢支撑受侧压力影响而变形,钢支撑每侧增设4米长Φ42注浆小导管4根,底脚设横向钢支撑。

⑸为防止混凝土冲填补满空腔,对涌水突泥部位预埋Φ42注浆管采用M20砂浆灌注回填(掺入速凝剂3﹪)。

⑹加密量测点布设及量测频率,5个测点2~5m一个断面,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反馈现场指导施工,为调整支护参数提供依据。

四、后期施工采取的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1)TSP200

全程施作TSP200,每次探测长度为150米,搭接长度为50米。

(2)超前地质水平钻

在以上段落采用超前地质水平钻施作5个探孔,拱部施作3个,直墙段

施作2个,拱部1个探孔取芯,每次施作长度为30米,搭接长度5米,要求探孔能够探测到掌子面外侧1米。

超前地质钻孔拱部布置图

根据超前地质水平钻情况,若揭示出地下水,在顶拱施作3φ108泄水孔,提前将水引排出来。

超前钻孔断面布置图(示意)

(3)加深炮孔

在每个掌子面采用风钻在顶拱、拱腰两侧、边墙处施作加深炮孔,炮孔Φ100PVC排水管Φ89超前钻孔

接入边墙侧沟

深度为5~10米,根据钻孔的速度和出水情况,判定前方围岩情况。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

改建铁路西安安康增建第二线XKS-1标隧道突水突泥 应 急 预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电气化局西康二线 西铁工程项目五分部 2009年11月

目录 一、编制原则: (2) 二、应急策划 (2)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2) (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4) (三)、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5) 1、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5) 2、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5) 4)、突水处理方案 (6) 5)、突水涌泥段处理方案 (6) (四)、应急资源分析 (7) 三、应急准备 (7) 1、机构与职责 (7) 2、应急资源 (9) 四、应急响应 (10) 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1) 1、应急施工措施 (11) 2、指挥与控制: (12) 3、通讯 (13) 4、警戒与治安 (13) 5、人群疏散与安置 (13) 6、公共关系 (14) 六、现场恢复充分辩识 (14)

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 一、编制原则: 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二、应急策划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西康铁路增建二线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是本标段的控制性工程,也是西康二线全线的控制性工程。翠华山隧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隧道为翻越翠华山的单线越岭隧道,位于秦岭北麓低中山区,平均海拔670~1400m,最高海拔为1440m。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太峪以西多为基岩峭壁。分布有众多“V”型侵蚀谷,基本呈南北向展布,沟内长年流水。隧道起迄里程D1K65+807~D1K77+078,全长11271m,为单线隧道;洞内线路纵坡为单面上坡,线路坡依次为13.6‰,13.2‰,13.6‰,13.2‰;隧道洞身1155.76m及安康端洞口段1563m位于R-1600的曲线上,洞身其余部分位于直线上。隧道设有3座斜井,其中洋峪斜井长809m ,蛟峪斜井长1261m,太峪斜井长681m。 1、工程地质

地铁基坑涌水应急预案

地铁基坑涌水应急预案

编制目录 一、地铁车站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 1)、地连墙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 2)、基坑开挖前地连墙缺陷处理 (4) 二、基坑涌水、涌砂应急预案 (4)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4)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 3、事故应急处置程序、人员职责划分 (4) ①、总指挥 (5) ②、项目部驻地应急办公室 (5) ③、工地大门 (5) ④、物资供用组 (6) ⑤、地面上调配组 (6) ⑥、基坑内抢险组 (6) ⑦、基坑内技术方案组 (7)

⑧、基坑监测组 (7) ⑨、后勤保障协调组 (8) 三、后续处理方案措施 (8) 1、压(注)浆 (8) ①、确定注浆孔数量和平面位置 (9) ②、确定注浆孔深度 (9) 2、外围降水 (9) 四、常备应急物资与装备 (9) 五、抢险过程中注意事项 (10)

关于地铁车站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 基坑涌水、涌砂应急预案 目前在地铁车站施工方面,在重大安全危险源辨识上,各项目深基坑施工均列为重大安全危险源,而在现行的施工设计方面,根据地质情况地铁车站多采用地连墙作为围护结构,所以地连墙施工质量控制好坏直接影响车站基坑的施工安全。纵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多次出现因地连墙施工质量缺陷,导致基坑漏水、涌水、涌砂等紧急事故,而地连墙的接缝处以及异型幅地连墙是紧急事故的多发源头。 在地铁基坑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基坑漏水、涌水、涌砂等紧急事故,本人简单编制相关的应急预案,明确职责、责任,确保在类似紧急状况发生时,项目部全体人员以及协作队伍有序组织开展应急,形成高效运转的长效机制。同时,为确保后续施工,在基坑漏水、涌水涌砂坑内反压取得初步成功后,基坑外应采取的处理措施,现阶段通用的做法均为压(注)浆、降水,通过试

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

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 目录 1、目的 2、应急准备 3、组织机构及职责 4、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及纪律 5、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的准备 6、应急措施及行动方案

1. 目的 针对本隧道有可能发生的突水突泥事故制定突水突泥紧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并在事故发生时组织实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减少与之有关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2. 应急准备 项目部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落实突水突泥行政领导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环境不受破坏、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我项目部职工及临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由总预案中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在总预案的基础上设置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下设应急抢险救助队和物资保障组,各职责和总和预案中职责相同。 3.2职责 3.2.1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并了解事故详情后,首先将事故上报至宁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安全部,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110报警电话,告知事故的详细情况。 3.2.2副组长:执行组长的指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各救助队员按照预案分工指挥组织抢险工作。 3.2.3抢险救助队:根据现场组长及副组长的安排组织救助队员

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并组织疏散危险区内人员。 3.2.4物资保障组:由物资部负责对现场物资调运、储备和检查物资储存质量状况并保证抢险物资供应。 4. 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及纪律 4.1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 4.1.1保证隧道内排水沟水流通畅,进口由于是下坡应储备足够数量的水泵以排除工作面附近的积水。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及超前探孔初步判断前方的地质状况,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4.1.2如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采取各种措施,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保证在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4.1.3现场指挥人员冷静判明事故情况并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同时积极制定抢险措施和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实施抢险救援。 4.1.4以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和影响为目的,根据现场需要实施抢险应急方案,迅速动员和组织人力、物力赶赴现场。 4.1.5掌握事故发展的动态,合理组织人员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2现场抢险救援作业纪律 4.2.1救援工作方案确定前,抢险救援队迅速到达现场后在固定位置待命,抢险救援队负责人尽快掌握现场情况,并迅速接受抢险救援任务。 4.2.2现场负责人组织警戒人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尽快组织安

隧道应急预案

隧道应急预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隧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职责分工: 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全面指挥、各部门协调工作。 路政、交警部门负责隧道火灾现场的安全及交通疏导、管制、路产核损工作。隧道高配电工负责隧道内扑救工作照明、通风及电力安全工作。 养护部门负责火灾后清理现场和路产恢复工作。 隧道消防员负责现场警戒、救援工作。 隧道监控负责通报情况、隧道监控系统控制工作。 施救车负责交通管制、事故车辆施救工作 2.流程图:(附后) 隧道停电应急预案 1.单路停电: 单路停电时,高配房按操作规范进行线路切换,保证安全用电。 2.双路停电: 停电后,隧道内UPS正常情况下可供隧道监控设备90分钟的电力,隧道自充电应急灯开启。 中控人员通过监视器发现隧道停电后: 立即通知巡逻车前往隧道预警,并切换可变情报板(隧道停电注意安全); 通知交警、路政、施救车、急救单位前往隧道口预警,通知监控中心、分中心; 及时联系供电部门,了解停电原因和大致来电时间。

隧道电工接到双路停电的信息后: 2.6.1确认是否双路停电; 2.6.2注意UPS是否正常运行和隧道内UPS供电设备是否正常; 2.6.3立即进行自发电供电: 2.6.4配合巡逻人员做好预警工作后,在配电房内监视供电系统,随时准备来电切换。 3.巡逻人员: 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带上必备器材(锥型警示帽、闪光灯)穿反光背心,驾车赶赴现场; 20分钟内在规定位置按要求设置完临时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缓行; 停电期间加大巡查力度,严防隧道内各类突发事故,保证执勤时期的人身安全。 4.恢复供电后: 监控室通知上级监控部门和领导; 配电房人员立即恢复隧道正常供电; 巡逻人员撤除各类临时标牌,监控室切换信号灯、可变情报板为正常通行模式,恢复隧道正常通行; 监控室和巡逻人员做好相应的台帐记录工作。 过往车辆抛、洒物处理预案 1潜在危险:

基坑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基坑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针对在明挖结构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泥、涌水情况,对潜在的基坑突泥、涌水事故做出应急准备,并对发生的基坑突泥、涌水事故进行控制,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和不利影响,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中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1、《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2、相关方的期望及要求; 3、集团公司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文件以及《中铁隧道集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铁隧道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三、编制原则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响应等级 一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能够处理的紧急情况。 二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集团公司介入的紧急情况。 三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介入的紧急情况。 四、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为:接警→响应等级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结

束(恢复生产) 五、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及分工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王坤 副组长:陈洪武、梁奎生 组员:王小红、吴传林、李新伟、杜闯东、李凤远、张惠军、杨道玉、陈广江、鲜双忠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督促、检查本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事件(或险情)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和落实工作。 2)结合本项目特点组织制定基坑主体结构土方开挖方案,认真部署,贯彻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各项决议; 3)组织训练本项目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物资、设备、器材,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性能完好。 4)落实施工现场必备的抢救器材和设施: 救援配臵物品一览表 5)事故/事件(或险情)发生时,立即启动事故/事件(或险情)应急救

盾构施工涌水涌沙坍塌应急预案

盾构施工涌水涌沙坍塌应急预案

盾构施工涌水涌沙(坍塌)应急救援预案 工程名称: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1合同段里程: YDK9+904.200~YDK12+283.450 施工单位:中国中铁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1工区盾构经理部 编制单位:审批单位: 部门:部门: 项目总工程师:企业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

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土建工程01标 盾构施工涌水涌沙(坍塌)应急救援预案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电务城通公司 郑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土建工程01工区盾构经理部二0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事故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指挥机构及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应急组织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应急小组联系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应急管理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预防与预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危险源监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特殊地段施工预防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现场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预警行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信息报告程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应急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响应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响应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处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隧道应急预案

黄衢南高速公路(浙江段)B1标合同段 隧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四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黄衢南高速公路B1标项目经理部 2008年1月9日 隧道事故应急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浙江黄衢南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减少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在重特大隧道事故情况下做出快速反应,避免事故扩大,降低事故的损失或伤害的程度,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及财产安全。 一、工程概况 黄山至衢州高速公路浙江段为黄衢南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起自安徽桃林与浙江齐溪皖浙省界处,终于在建的衢州至南平高速公路浙江段的五里枢纽。 本合同为B1合同段,起点桩号K0+000(zK0+000),在西坑口隧道内与黄衢高速公路安徽段终点连接,终点桩号K3+700(zK3+691),在枫岭头隧道内与B2合同段起点连接,全长3.700km(按右线计);属开化县管辖。本合同为土建工程,长隧道0.5座、中隧道0.5座、短隧道1座。 本合同段工程造价1.49亿元,合同工期33个月。开工日期为2007年9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0年5月31日。 二、编制目的 对隧道施工可能发生的坍塌事故、爆炸、机械伤害、火灾、运输等灾害提前做出安排,明确应急职责,识别应急需求降低和减少对环境和员工的伤害。在黄衢南高速公路黄衢B1标段工程建设中隧道安全事故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有序地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工作,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中铁十二局三南铁路Ⅱ标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演练总结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开展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实战能力,确保在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顺利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保证人员、物资及其它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并通过演练、总结和评价来修订完善相关应急处置措施。2015年3月21日上午10时00分,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在三南铁路土建施工II标南平隧道3号斜井成功举行。现将演练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基本情况 本次演练由中铁十二局三南铁路II标项目经理部安质部部长郭琳策划,项目总工王东任总指挥,安全总监刘士田任副总指挥。多个部门参加演练,参演人员共30余人。并邀请监理4组组长和2号斜井监理工程师参加观摩。本次演练拟南平隧道3号斜井小里程,掌子面突发突泥涌水,涌水量大约30m3/h,含泥浆量较大,现场开挖班7人,二衬班3人,值班电工1人,其中1名司钻工被突泥涌水推倒摔伤;应急预案启动、部门协同救援为主线,人工施救、专业施救等手段展开救援。演练历时30分钟,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演练所做的主要工作 南平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如期顺利举行,本次演练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业主、监理、公司高度重视、积极指导、项目部精心筹备是分不开的。 1、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扎实做好筹划准备工作。项目部于演练开始前半个月便着手制定了南平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演练脚本、场景显示计划等多项计划资料。为确保演练能够安全顺利进行,使演练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从时间上细化各项目标,从内容上深化各个阶段,从实战上强化各种环节。

08各种地下管线应急预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组织机构 三、上水管线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四、电力隧道、管沟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五、天然气、液化气管泄漏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六、雨水(污水)管开裂、涌水、涌砂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市电力公司温泉至西北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电力管道(第五标段),本标段分两个施工段,分别为暗挖段和盾构段。 暗挖段采用矿山法施工,暗挖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终点至东埠头路北侧,隧道长290m;第二部分为L支3线隧道,起于L线北侧盾构始发井,隧道向东与西北旺220kV变电站西侧隧道甩口相接;隧道长370m。全线共设4个竖井,采用2.6m×5.1m双层暗挖隧道,净宽2.6m,其中,下层隧道净高2.0m,中隔板0.2m厚,上层隧道起拱线高2.45m,矢高0.45m,净高2.9m。上、下层隧道两侧安装支架,纵向间距1米。中间设置0.5m×0.1m通长人行步道。暗挖衬砌结构均为复合衬砌结构,初衬喷射混凝土C20,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8%(重量比)FS-P型混凝土补偿收缩防水剂;二衬现浇混凝土C40,抗渗等级P10,中间夹防水卷材及砂浆找平层 盾构段全长1830m,其中包括始发井一座,检查井一座。始发井围护结构拟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间距1.2m,嵌固深度5.0m。内支撑采用φ600钢管撑,主体结构采用C40模筑混凝土,P10。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设柔性防水层。衬砌圆环内直径 5.4m,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管片厚度300mm,宽度1200mm,隧道外径6.0m,混凝土等级C50。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施工时地下管线的保护工作,及如果发生事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特成立地下管线事故应急小组. 如下图:

大独山隧道突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大独山隧道突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5)《大独山隧道设计图第二册共四册》; (6)《大独山隧道设计图第三册共四册》; (7)《时速350公里双线隧道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 2编制围 根据设计图纸:大独山隧道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91200m3/d,最大涌水量为177000m3/d。其中D1K855+300~D1K858+918段的断层带,岩芯破碎,且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管道发育,有发生岩溶涌水突泥的危险。在D1K856+650~D1K856+700段可能揭示家寨暗河,该暗河雨季流量约为1.5m3/s,隧道涌水量将会成倍、甚至十倍的增加。 根据断层分析有可能出现突水、突泥的段落:D1K854+510~+610、D1K855+200~+320、D1K855+580~+680、D1K856+110~+160、D1K856+615~D1K857+、D1K857+225~+325、D1K857+645~+860、D1K858+020~+160、D1K859+300~+450、D1K859+800~+950、D1K862+375~+475段穿越破碎带、断层、岩溶接触带及地表村庄等,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现象且可能造成地表失水。 根据现场施工揭示或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有发生突水、突泥可能的变更地段。 3工程概况 3.1 设计概况 大独山隧道位于关岭~普安区间,起讫里程为D1K852+772~D1K864+654,全长11882m。全隧共设置2座横洞1座贯通平导,均采用无轨单车道。在D1K856+500线路左侧设置长约1043m的一号横洞,在

隧道施工专项应急预案40026

XXX公司 隧道工程施工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人: 签发人: 编制单位:XXX公司 颁布日期:2014.1.1 实施日期:2014.1.1

目录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2) 4 预防与预警 (5) 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体系,对可能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等事故的施工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有专兼职人员盯岗,对现场隐患及违规行为应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告知,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在危险部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5) 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安全员或带班人员有权停止施工,并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同时报告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5) 5 信息报告程序 (6) 参见《X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综合预案),必要时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机构寻求支援。 (6) 6 应急处置 (6)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2)

隧道工程施工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下列危险源,并可能发生伤害、伤亡事故。 1.1高处坠落 隧道支护、衬砌、台车及机电、装饰工程施工,均存在高处坠落的安全隐患。 1.2触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电气配臵、线路架设必须符合技术规范,电工、安全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要组织临时用电专项安全检查,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1.3坍塌 隧道边仰坡由于受到爆破作业震动、长时间雨水浸泡、环境(自然因素)的变化、恶劣气候的影响等,都有可能出现坍塌的危险。 1.4透水 隧道穿过不良地层时,因围岩自稳性差,存在着发生透水事故的可能性。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被毁、施工中断、危害环境。 1.5冒顶 隧道掘进工作面初期支护未及时施作,掌子面松动围岩、浮石未橇净,存在隧道坍塌、冒顶片帮隐患,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被毁、施工中断。 1.6瓦斯 瓦斯隧道因监控管理不善或超浓度瓦斯突涌,引发爆炸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被毁、施工中断、危害环境。 1.7爆炸 火工品管理不善,爆破作业过程中加工起爆药包、装药、处理盲炮等环节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爆破时未按规定设置警戒或爆破后未按规定时间进入爆破现场;涉爆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取证;用药量过大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1.8火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布设及电气设备的使用、电(氧)焊产生的火花、冬季取暖等,均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坚持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的原则。

洞门凿除涌水涌砂专项应急方案

目录 一、工程简介 (3) 1.1 工程概况 (3) 1.2 工程环境情况 (3) 1.2.1工程地质条件 (3) 1.2.2 水文地质 (5) 二、编制目的 (6) 三、涌水涌砂风险点分析及应急预案 (6) 3.1涌水涌砂风险点分析 (6) 3.1.1涌水涌砂风险预防及处理措施 (7) 3.2应急措施 (8) 3.3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9) 3.4注意事项 (9) 四、其他安全风险因素 (9) 4.1电瓶车溜车事故 (9) 4.1.1风险特点 (9) 4.1.2预防措施 (9) 4.1.3应急措施 (10) 4.1.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设备 (10) 4.1.5注意事项 (10) 现场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11)

4.2现场施工应急处理程序 (11) 4.3应急措施 (11) 4.4应急物资 (13) 应急物资清单 (13)

涌水涌沙专项应急预案 一、工程简介 1.1 工程概况 XX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四标段包括一站一区间土建施工:XX站~XX站区间隧道(下穿XX江)、XX站。XX站~XX站区间里程为CK8+608.377~CK11+520.264,区间总长度为2911.887m,左线存在10.85m短链,该段区间设置1个中间风井,2个联络通道,2个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XX区间走向线如图1.1-1所示: 图1.1-1XX区间走向图 1.2 工程环境情况 1.2.1工程地质条件 XX处在松嫩平原的东南缘,地处XX江中游,东部靠近丘陵山地,其余为广阔的冲洪积平原,原波状起伏,河谷地貌发育,阶地清晰,漫滩开阔。 XX站~XX站区间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XX江漫滩区,海拔高度117.42~128.04m,地形平缓,起伏不大。河漫滩地层主要由人工填土层、全新统低-高漫滩冲积成因土层、下更新统东深井组冰水堆积层、下更新统猞猁组冰水堆积层、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消除、减少隧道突泥涌水事故造成的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和工程建设施工。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人民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云桂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办法、中铁隧道集团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制度和新建至瑞丽铁路至瑞丽段工程DRBRTJ-2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3、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建至瑞丽铁路至瑞丽段工程DRBRTJ-2标段工程施工隧道突泥涌水事故。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最大涌水量19.2×104m3/d。预测1号斜井涌水量为 12100m3/d。预测1号竖井主井正常涌水量2090m3/d,1号竖井 副井正常涌水量2016m3/d,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3倍考虑,主井为6270m3/d,副井为6048m3/d。预测2号竖井主井正常涌水量2006m3/d,2号竖井副井正常涌水量1946m3/d,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3倍考虑,主井为6018m3/d,副井为5838m3/d。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突水涌泥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工作遵循“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各司其职、规有序,反应迅速、运转高效,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成立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工区组建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兼职队伍,队伍成员由本工区各部门联合抽调组成,队伍本着精炼,能担负处理救援任务的原则组建。一分部部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事故抢险组、技术支持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应急队伍及力量包括救援车辆,本部救援组及社会力量。 2、组织机构及职责 ⑴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邹剑青(一分部经理) 副组长:俊(一分部书记)、温明军(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空缺(安全总监)、罗勇(土木总工)、宏 明(机电总工)、政(一工区经理)、雷平(一 工区书记)、华(二工区经理)、和斌(二工 区书记)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为落实关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隧道安全风险远程监控、预警分级响应应急救援演练,特制定本模拟演练活动方案。 一、演练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草木沟隧道隧道突泥涌水应急救援预案》为依据,建立和完善我工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反应及时、科学决策、处理有序的应急系统,全面提升工区应对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 二、演练目的、演练时间、地点、内容、范围和参加单位 (一)演练目的 经过对设定事故的应急演练,检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应急队伍抢险救灾实战能力,提高工区和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职工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1、评估草木沟隧道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检查表中的缺陷和不足;

2、评估工区对重大事故的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紧急情况下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分工,提高各级各架子队应急相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改进其协调问题; 3、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同时,作为一种培训手段,经过调整演练难度,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磨合应急机制,强化各应急小组内部之间、现场指挥部与公司指挥部、公司总部、地方应急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改进应急救援中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5、提高全体领导干部、职工、民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责; 6、找出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演练时间 6月19日19:30~21:15 (三)演练地点 一楼会议室桌面演练 (四)演练内容 草木沟隧道进口掌子面突泥涌水应急救援与处理 (五)演练范围 在桌面模拟演练,工区长、工区各部门、隧道开挖支护班、二衬班等单位和人员参加,参加演练人员共32人。

隧道突水突泥施工方案

可溶岩地段(高压)涌突水、突泥施工措施 为保证隧道的顺利施工,避免可溶岩地段(高压)涌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上述这些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预报,开展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以制定有效施工方案,确定合适施工工艺,并开展必要的检测工作。 1、超前探测 (1)综合超前物探 主要针对可溶岩分布地段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及岩溶裂隙发育带,各可溶岩地层界限,岩性突变地段,可能存在的岩溶裂隙、管道和大型溶洞的超前探测。 远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地震波反射法(探测距离约200m),对比方法为HSP声波反射法(探测距离约100m)。 近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地质雷达(探测距离约4~30m),对比方法为数码成像,跨孔声波CT成像法。 探水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红外线探测法,是一种短距离预报方法,每次预报距离为20~30m,相邻两次预报重长度应在5m以上,其适用于任何地层中定性判断探测点前方“有没有水”及水体存在方位,但不能定量给出水量大小等参数。 (2)水平钻孔超前探测 远距离超前探测:超长水平取岩芯钻孔超前探测100~150m,验证远距离超前物测成果。 近距离超前探测:采用钻孔超前探测,钻孔长度20~30m,验证近距离超前物测成果。 2、常规地质法 (1)超前平导、超前正洞导航、正洞掌子面与侧壁的量测和地质素描,主要工作有:地层岩性特征; 结构面性质与产状及发育程度;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 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 填充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洞壁 变形破坏特征;岩溶规模、形态、位置及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填充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 布的空间关系;地下水的分部,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沙含沙 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长期观测;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突泥与坍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地表相关

顶管应急预案

顶管应急预案

布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引水管工程顶管施工应急救援预 案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 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 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 8、《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84-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0、《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 11、《深土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深土公司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本工程为深圳市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第二阶段)河道水景引水管工程顶管施工分项工程。该顶管共有两段3个作业坑,顶管管径均为1.0m,设计起点为工作井P2,设计终点为接收井P1及P3。P2-P3(东西走向)段长117m,P2-P3

(南北走向)段长125m,全段顶管总长约242m,工作井P2为双向共用工作井。顶管工作井地点位于笋岗路与人民公园路交界处的三角地带,P2-P1段顶管沿顶进方向下穿笋岗路,P2-P3段顶管沿顶进方向下穿人民公园路。 2.2、施工场地水文及地质情况 P2工作井桩位在笋岗路与人民公园路交界处,施工场地呈15×15×15m正三角形,场地平整,三侧均有道路,地下管线较多,地质状况良好,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毗邻布吉河道地下水位较低; P3接收井桩位在布吉河道旁,管线稀少,地质状况良好,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P1接收井桩位在洪湖公园景观湖岸边,景观湖水浅属人工湖,井中心桩位恰好在洪湖公园水塘边,水深大约1m,基本无地下管线,地质多为回填土,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地下水丰富。受雨季影响较大,因此涌水、涌砂本次人工顶管安全薄弱环节。 2.2.1、场地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特征 参照业主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可知地层如下表: 场地各岩土层结构特征表

隧道应急预案

隧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职责分工: 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全面指挥、各部门协调工作。 路政、交警部门负责隧道火灾现场的安全及交通疏导、管制、路产核损工作。 隧道高配电工负责隧道内扑救工作照明、通风及电力安全工作。 养护部门负责火灾后清理现场和路产恢复工作。 隧道消防员负责现场警戒、救援工作。 隧道监控负责通报情况、隧道监控系统控制工作。 施救车负责交通管制、事故车辆施救工作 2.流程图:(附后) 隧道停电应急预案 1.单路停电: 单路停电时,高配房按操作规范进行线路切换,保证安全用电。 2.双路停电: 停电后,隧道内UPS正常情况下可供隧道监控设备90分钟的电力,隧道自充电应急灯开启。中控人员通过监视器发现隧道停电后: 立即通知巡逻车前往隧道预警,并切换可变情报板(隧道停电注意安全); 通知交警、路政、施救车、急救单位前往隧道口预警,通知监控中心、分中心; 及时联系供电部门,了解停电原因和大致来电时间。 隧道电工接到双路停电的信息后: 2.6.1确认是否双路停电; 2.6.2注意UPS是否正常运行和隧道内UPS供电设备是否正常; 2.6.3立即进行自发电供电: 2.6.4配合巡逻人员做好预警工作后,在配电房内监视供电系统,随时准备来电切换。3.巡逻人员: 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带上必备器材(锥型警示帽、闪光灯)穿反光背心,驾车赶赴现场; 20分钟内在规定位置按要求设置完临时警告标志、限速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缓行; 停电期间加大巡查力度,严防隧道内各类突发事故,保证执勤时期的人身安全。 4.恢复供电后: 监控室通知上级监控部门和领导; 配电房人员立即恢复隧道正常供电; 巡逻人员撤除各类临时标牌,监控室切换信号灯、可变情报板为正常通行模式,恢复隧道正常通行; 监控室和巡逻人员做好相应的台帐记录工作。 过往车辆抛、洒物处理预案 1潜在危险: 影响隧道内车辆正常通行,可能引起交通事故。 2应急行动步骤: 中控人员发现隧道内存在车辆抛、洒物时,立即通知巡逻车前往现场进行处置,同时切换交

隧道施工突泥涌水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施工突泥涌水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经过对施工生产全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突泥、涌水安全风险。如若地质探测、超前地质预报不够及时、准确,在遭遇涌水、突泥时易造成涌水、突泥事故,可能造成生命财产及设备、物资损失。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组建三级应急组织体系,即公司成立应急指挥中心,二级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部,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总经理、二级公司经理和项目部经理为各级应急指挥第一负责人。各级应急救援机构成员由各级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具体同《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第3条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现场应急小组职责 项目部按应急响应级别成立现场应急小组,设置指挥联络组、现场抢险组、技术支持组、警戒保卫组、安全疏散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善后恢复组等专业小组,指定组长及成员,设立办公地点及联系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记录。 (1)指挥联络组:负责事故监查与评估,做出正确判断,执行、传达救援命令,组织、指挥现场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落实现场重大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信息通报和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发布准确,反馈迅速;负责现场事故上报工作; (2)抢险救灾组:发生事故后迅速组织抢险队员实施抢险救急方案,进行抢险、排险,抢救伤员,抢运物资。及时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3)技术支持组:根据事故现场特点,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有效指导应急行动;提出抢险方案和避免事故扩大的应急措施; (4)警戒保卫组:发生事故后迅速与指挥联络组沟通、报告,了解告知事故发生原因及其他情况。负责危险区域的警戒和现场治安保卫工作; (5)安全疏散组:负责现场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与安置和现场周围重要物资的转移; (6)医疗救治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并护送伤员到医疗抢救点或附近医院救治;

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方案

金奎地隧洞3号支洞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金奎地3#支洞从9+423.166进入主洞,支洞斜井段水平长392.129m,斜井起坡点至主洞中线长32.4 m,斜井高差122.82 m,斜井倾角17.3913°。施工计划安排主洞上游开挖777m,下游开挖777m。 从目前开挖揭示的围岩岩性分析与原设计相差较大,为泥岩,遇水极易软化,多次出现渗水或涌水塌方。 二、涌水突泥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0日,金奎地隧洞3号支洞控制段下游开挖至9+581,开挖长度158米,上游开挖至9+268,开挖长度155米,围岩揭露情况为泥岩夹砂岩夹灰岩,地下渗水较小。9月20日0点10分,下游掌子面出渣完毕,掌子面顶拱右侧突然发生较大涌水突泥事故,突泥淹没至掌子面后120米,涌泥量约1600m3。由于时间发生在换班时,现场处臵及时,涌水突泥未造成人员伤亡。针对此次涌水突泥事故,四方现场勘查后,形成了初步处理方案:先对下游淤泥进行清理,在清理淤泥至掌子面4米左右时停止施工,由四方现场勘查后再次讨论方案。 截止9月29日15点,下游工作面涌泥经过一个星期的清理工作,涌泥离掌子面约4m。业主、设计院、监理、施工四方在9月29日对下游工作面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并初步确定了大致施工方案:⑴对掌子面先进行封闭注浆,并打设排水孔,⑵对顶拱采用15米至20米的Φ108超前大管棚进行施工。 9月29日23点50分,下游掌子面没有施工,3号支洞上游进行了放炮

施工作业,准备进行出渣施工,挖机驾驶人员在9月30日1点由支洞向下游行走过程中,突然发现下游有强大气流迎面涌来,发现异常后,挖机驾驶人员迅速向支洞方向逃离的同时通知安全员,安全员组织其他施工人员撤离,在洞内人员撤离10秒钟后,下游涌水突泥冲至分岔口段,并将停放在下游的两台挖机冲向上游,将两台电瓶车及开挖台架冲至分岔口段,涌泥迅速将分岔口段的4台抽水电机淹没,2分30秒后,分岔口段涌水上涨2米,将矿斗、电瓶车全部淹没。为保证安全,值班人员将洞内电源开闭,并撤离支洞。此次涌泥大于4000m3,洞内涌水量400-420m3/小时。 三、9+581处涌水突泥事故的施工方案 经过十四天的强排水作业,目前洞内积水基本降至隧洞底板高程,涌水突泥事故的后期处理难点主要集中在3号支洞对应下游段淤泥的顺利清理及安全跨过此涌泥段。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多次现场查看及会议讨论,我部初步采用以下施工方案对涌水突泥进行处理。 1、洞内淤泥的初步清理 ⑴先清除交岔口处淤泥,恢复该处水仓。 ⑵然后从交岔口处向上游和下游清除淤泥(下游先清除出10m,上游全部清除),恢复上游水仓。 ⑶向下游继续清除淤泥。清除淤泥时,同时疏通排水沟,使水流畅通,集中水流。 2、洞内临时支护的加固及观察 ⑴金奎地3号支洞及对应段主洞多为Ⅴ类围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水轻泡后,临时支护极易发生变形,我部将组织人员同业主、设计、监理四方一同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编号:AQ-BH-08132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water and mud inrush in tunnel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新建贵开铁路,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在线路占据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为有效降低灾害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结合贵开铁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侵蚀性环境工点多、地势陡峭等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说明 为保证贵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建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针对贵开铁路工程隧道可能存在突泥涌水的特点,为避免施工风险,预防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事故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与进度,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隧道设计施工图》; 《隧道纵断面图》; 《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贵开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文件及贵阳市域铁路建设指挥部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等。 三、突水突泥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突水突泥应急预防领导小组 组长:陈延安 副组长:邓建华、信捌零、刘海、王润高、王远三、敬礼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具体为: 李春光、梁宇航、黄伟、李建国、李航军、谢永亮、何东、叶贵中及各作业队队长 四、易发生突水突泥的工点 中铁五局贵开铁路隧道高度风险台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