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分类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
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
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那么,怎么区分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呢?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
另外,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后果非常严重[1]。
编辑本段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
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
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
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
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编辑本段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
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
那些原因可引起体内胆红素升高呢?
《新生儿黄疸》
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
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
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
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
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
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
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
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如患新生儿肝炎或败血症等。
出生一周内的新生儿产生生理性黄疸,就是因肝脏酶活力低下这个原因。
有的婴儿吃了母乳也会引起这种类型的黄疸,因为母乳内含有一种具脂肪成分的孕酮物质。
婴儿哺乳后,这种脂肪成分很快被脂肪酶分
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它可以增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而导致黄疸,但婴儿是健康的。
以上情况都称为肝细胞性黄疸。
第三,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我们称它为阻塞性黄疸,如新生儿胆道闭锁、胆汁粘稠等。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新生儿黄疸应做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
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脐血~24h ~28h 3~7d
足月儿 <42.8(2.5) <102.6(6) <128.3(7.5) <205.2(12)
早产儿 <42.8(2.5) <136.8(8) <205.2(12) <265.5(15)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
西医药治疗
1 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
光照治疗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
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
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
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
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编辑本段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中药方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新生儿黄疸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
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
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
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
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
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
氨酶。
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
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
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
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
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茵陈丹参汤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新生儿黄疸按语】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
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编辑本段轻度黄疸对新生儿具有保护作用
最新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和眼睛黄疸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使其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所有婴儿和成人机体内均有对抗自由基的保护机制,最新研究提示婴儿体内的胆红素对其有保护作用,这种色素是一种抗氧化剂,使新生儿表现为轻度黄疸。
新生儿轻度黄疸属生理性,但出生后体内胆红素水平较高应予重视,注意是否有病理情况发生。
胆红素是由于衰老的红细胞和机体内含血红素的成分崩解所致,当血中积累的胆红素超过肝脏向肠道排泄的量时,即出现黄疸。
众所周知,过多的胆红素对婴儿有害,但出生后胆红素轻度升高的原因尚不明了,健康婴儿出生后1周血中胆红素水平可升至15-20 mg/dl,但重度黄疸(胆红素>25-30 mg/dl)如不治疗将导致脑损伤。
重度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蓝光照射可使胆红素变为容易从尿中排出的复合物。
为了解出生后胆红素轻度升高的原因,Snyder博士及其同事利用体外实验阻断产生胆红素的酶,并将该组细胞暴露于自由基环境下,结果发现没有胆红素的细胞受到损害并死亡,而能产生胆红素的细胞在自由基作用下仍能存活并传代。
胆红素在机体内可循环产生,可很好地对抗自由基。
至于为何婴儿的胆红素水平高于成人,可能与新生儿需适应外界变化较大有关。
既往研究也提示适当水平的胆红素可减少中风、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危险,也许有朝一日可将胆红素作为增进健康的药物进行应用。
编辑本段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
对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者以及其它容易发
药物治疗
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新生儿,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即予光疗。
这是产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须把好的第一关,对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儿也应向家属交代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需及早就诊。
国外为避免母婴分开、有的对高危儿开展预防性家庭光疗5~7天。
辅助检查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血清
间接胆红素测定
可以并发那些疾病核黄疸
蓝光治疗的禁忌症: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68、4umol/l 或有肝功能损害者,因可导致青酮症,不宜光疗
蓝光治疗的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低钙血症、贫血、青酮症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指数解析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判断新生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要根据黄疸指数,也就是血清胆红素值。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四到六天会达到高峰。
这种情况新生儿黄疸正常值为2mg/dl 到12mg/dl之间。
在以上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值之上,也就是超过12mg/dl时,或者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黄疸!除了黄疸指数可以判断病例性黄疸之外,还可从其他线索判断:如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3周;黄疸程度过重,皮肤粘膜明显发黄或是黄疸现象反复加重,并伴随其它异常情况。
编辑本段中医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概述
中医一般将黄疸分为阴黄和阳黄。
阳黄是热毒实邪所为,其黄如桔色鲜明。
阴黄为寒湿所致,其黄色晦暗。
但临床发现仅用阴黄、阳黄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复杂病情,所以临床一般将小儿黄疸分为湿热型、热毒型、瘀滞型、脾湿型四种。
湿热型黄疸
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也可使用茵栀黄注射液静点,每日1次。
热毒型黄疸
发黄多在生后较晚的时间出现,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
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
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疸
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
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编辑本段饮食
适宜黄疸儿吃的食物
1、西瓜
患黄疸者小便发黄,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饮西瓜汁1碗。
西瓜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2、梨子
梨子能清热、解毒、消痰。
它含有维生素C1、B1、B2、烟酸和糖,据马文飞《食物疗法》中介绍:“治黄疸病:雪梨,洗净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个,1日3次。
”
3、猕猴桃
性寒解热,适宜阳黄者服食。
崔禹锡《食经》云:“和中安肝,主黄疸。
”
4、山楂
据《福建中医药》杂志1966年2期介绍,用北山楂治疗黄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黄效果。
具体方法是:全部采用单味北山楂肉,开始1~2日内,日用量为60克,第3天起减少,以开水浸泡当茶饮服。
编辑本段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1、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一般只发生在胎儿,早期新生儿以Rh、ABO 血型系统不合多见,也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主要是产妇O型,胎儿A或B型;产妇A型,胎儿B型或AB型;产妇B型胎儿A或AB型,后两者少见,其中Rh血型不常见
(2)先天性胆道闭锁――为肝后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表现为初生时多未表现异常,常在3~4周被发现皮肤偏黄,日渐加深至黄绿色、巩膜黄、泪液黄、皮肤瘙痒、烦躁、大便淡、渐白色,晚期又略带黄色,外黄内白,由于肠壁胆红素浸入之故,肝脾肿大硬,尽早手术治疗,凡胆郁汁超过12~13周胆汁肝硬变时手术效果差
(3)母乳性黄疸――目前病因不明,推测母乳中含有孕二酸激素有关,它能竞争性抑制肝脏二磷酸尿甙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使未结合胆红素不能转化
成结合胆红素,而致高胆红素血症但有人给新生儿每天口服孕二酸1mg共5~7天,也未发现黄疸,提示推测难以成立,最近认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主要母乳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此酶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进入小肠吸收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而引起,早期临床表现与生理性黄疸相似,晚期7~14天后一般情况好,停母乳观察3~5天,黄疸减轻,胆红素水平降低(排除其它原因)即可诊断一般不需停母乳,4个月后自然好转,一般不会引起核黄疸脑病
(4) G6P-D缺乏――病因:顾名思义,体内缺少G6D-P酶,为遗传性疾病,见于两广较多,生后1~2天出现黄疸,而黄胆不能被光疗所控制,须经挽回后再行光疗方能奏效,若不挽回大多发生核黄疸脑病,得此病一般不对身体受至影响,只是禁用一些药物,禁吃蚕豆等
2、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发生在产前和产时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1周后出现黄疸,大便色浅,小便色深,肝肿大,肝功损害
(2)新生儿败血症:母亲有妊娠及产时感染史(泌尿道感染),产道特殊细菌,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不清洁,接生不消毒,产前、产时侵入性检查,宫内窘迫,早产,挑马牙,挤乳房,挤痈疖,皮肤感染,脓疱疮,脐部感染等表现有:体温或高或低,少吃,少哭,少动,面色欠佳,四肢凉,体重不增,严重休克,皮肤花斑,其它肺炎、痢疾等。
编辑本段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事项
第一:看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时间,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在孩子两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性黄疸出生之后一周才开始出现。
一般七天开始消退,两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
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一个月左右也有可能。
但是病理性黄疸不一样,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生后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一旦出现迅速加重,而且消退经常比较晚,有的时候两三周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或者还有一种逐渐消退以后又反跳加重了,这也是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第二:看黄疸的程度还有黄疸的颜色。
生理性黄疸这种孩子的皮肤是浅浅的黄色或者是浅柠檬黄色,巩膜轻度有一点黄染,但是这个黄染一般局限在面部、躯干部,一般不过膝不肘,而且大便颜色是黄的,而且小便不会把尿布染的很黄,即使有些黄,用洗衣粉洗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皮肤颜色黄的比较深,往往呈橘黄色或者是金黄色,而且黄疸会过膝过肘,有时候手心、脚心都是黄的,而且病理性黄疸的孩子巩膜颜色黄得非常重。
小便的尿黄会染尿布,用洗衣粉洗完之后还是很黄的,很难洗掉,有时候大便颜色发白呈陶土便。
第三:看孩子有没有病史,一般来说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妈妈没有特殊的疾病,孩子没有出生之后窒息,严重的感染,也不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往往没有什么特殊的病史出现黄疸往往是生理性黄疸。
如果孩子出现的时候有溶血,比如妈妈是O型血,父亲是A型B型,是第二胎,可能有溶血性黄疸或者是产伤,或者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有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