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阅读教学中“支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阅读教学中“支点”
【摘要】在以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为认识论的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智慧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普遍现象。

背离文本价值取向的学生独特体验必然技术工具化,只会给阅读教学带来现代性的荒诞,语文也最终会背离它本身而异化成工具律令。

本文试从以下几点对阅读教学中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把握进行论述:从解释学的角度对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行多维观照;学生解读文本后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按照文本所反映的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有效地指导;学生从解读文本后到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阅读教学支点发展思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这句话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启示,对于我们语文教学同样适用。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找准了“支点”,我们的阅读课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可以让阅读课变得更有实效。

一、把握支点
我们要“撬动”的对象是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要想让学生学会阅读,除了孩子自身的积累之外,阅读教学也尤为重要。

阅读教学又是什么呢?《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既不是人独立的阅读
行为,也不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或讲解阅读知识和方法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而是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

要深化阅读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重新认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角色地位与功能价值,有效地建立学生、教师、课文之间的相似联系,组织安排好各自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的过程。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优化组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过程,也就是保证三方能够配合默契地进行心灵碰撞、精神沟通,形成一种以指导读书内化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机制
那么阅读教学中的支点又是什么?就是指向文章中心或思路,在文章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部分,犹如球的“球心”。

对一篇文章而言,支点就是文章的“题眼”、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

检验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高低,能否抓中文章中的支点也是标准之一。

二、寻找支点
教学需要“预设”,没有“预设”便没有课堂的有序和高效;教学更需要“生成”,没有“生成”便没有课堂的灵动与活力。

“生成性”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它不仅关注“教”的过程,更关注“学”的过程。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彰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主动性,首先得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的习惯,然后让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往往是杂乱的,教师要对这些问题快速地做出筛选和整合,梳理出有价值、关键性的“支点”,
这样就不会被学生杂乱的问题牵着走,课堂就不会出现“放羊”式的热闹。

这一动态的经过就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预设轨迹下生成了一个“感点”,围绕这个点而滋生的问题就是有质量的主问题。

为什么说有质量?它是经过师生的碰撞;是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最能解决学习障碍的问题;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一或几个主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思考,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完成。

教师不可以自己的思考、教参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但在学生不成熟的发言中教师可做一个认识的引导和提升。

经过以上的阐述,相信支点的好处已经浮现于纸面上了,能否找到支点,并将其撬起,这就需要艺术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小小的尝试,可以供大家参考:
1.使用文章中的中心句作为支点
什么是文章的中心句?可以这么解释,既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体现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通常是比较精练,比较概括的,而且在一些课文中,中心句在理解上还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使用中心句入手,是老师们常用的法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对中心句进行设问,还可以将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提出来对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设问和引导,这样阅读教学可以进行得更顺利,更有实效。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军神》一课为例,文中有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一句话“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是文章的题目,还
是文章中的每一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都是紧紧地围绕着这一句话进行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拿出了这句话,让孩子们首先通过阅读全文,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什么是“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说刘伯承堪称军神?学生在未深入读懂全文的时候是很难理解到“真正的男子汉”——“会说话的钢板”——“军神”之间的关联。

在学生初步地谈自己的感知之后,我再利用中心句,引导学生继续和文本对话,学生自然会感兴趣地去勾画句子,深入地读课文了。

2.利用课题作为支点
课文中存在明显的中心句的毕竟是少数,因为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从原著中节选的,因此中心句并不存在,只有片段的存在。

因此在这一类课文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找的支点,多数是课题。

课题也叫题眼,也是文章中心的所在,只不过它更为含蓄、凝练一些。

以第九册中的《可爱的草塘》为例,可以利用它的题目,紧紧地抓住“可爱”一词,让学生初读课文,概括出草塘如何可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从草躺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两大方面来叙述草塘的可爱。

然后在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地体现出了草塘的可爱,哪些句子体现出草塘的物产丰富。

最后再回到课题——可爱的草塘。

3. 可以利用预习和课后习题中的内容找支点
还有的时候,一些文章的题目和中心句都不太适合作支点。


是时候可以找课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习题。

许多时候,教材的编辑和专家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文章中的中心问题都暗示在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中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两个位置中找出一个句子或问题作为支点,让阅读教学有价值可言。

三、注重理解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

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

而从文本阅读的角度来返照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重新建构,是重写教育文本,塑造人生的过程。

强调学生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动态、建构的重要性,实质上是文本敞开性的生成与教师权威性的瓦解。

文本虽以实体形式出现,可它是关系范畴,它的本质不是文本,而是人,因而它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在文本与作者、文本作者与阅读者即学生、阅读者之间等建构着多重关系。

文本的存在就是使阅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并不是为了了解文本,而是造就自身,把文本的意思变成阅读者自身体验,这才是文本存在的意义。

首先,有效的“独特体验”应使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获得对该文本的积极体验和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一文本时,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

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文本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密
切相关。

而学生学习该文本的情感,是基于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之中的。

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应力求使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通过对话形式形成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动态生成。

知识不是主观对客观的镜像摹写,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静态反映,而是主体即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客体的动态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理性的把握。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即通过“对话”方式,与文本通过不断地视界融合,渐进地、动态地生成意义。

这样,文本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渗入了读者的意义;读者超越了自身,是因为接纳了文本的意义,扩大了原来的视界,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个新的自我。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出“文本至上”,把文本也视作活的生命体,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课文直接“对话”。

古人云:文以载道。

在此基础上,我们所要追求的,应当是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同在互存。

以此,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一阵扑面的新风,给我们的阅读教学一个崭新的亮点,更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一个经久的、永固的支点!
四、撬动阅读
首先我们来看看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顺利地进行阅读的能力,是完成复杂阅读任务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阅读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初步的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一定的阅读速度。

试想这些能力如果要在一篇篇课文中训练这些能力,在短短的40——80分钟内是很难保障的,但是如果找到了文章的支点就好办多了。

找到支点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有效率。

通常我们教学一篇文章会把学生对生字和生词的认识放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们充分地把文章读通顺、把字音咬准。

然后再把阅读的核心——理解,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才更稳妥,学生学的更扎实。

因此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如果语文教师将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重点问题设为阅读教学的核心,让孩子们围绕着重点来读,来议。

整堂课围绕着一个重点来,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会使阅读教学来得更有实效。

找到支点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有层次。

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从支点开始进行教学,撬动文章这个地球。

学生利用支点进行阅读,围绕重点问题和重点句子展开,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研究,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要着眼于重点词上。

如此学习,自然地就形成了篇到段,段到句,句到词的训练。

训练的层次,有易到难,层次分明。

综上所述,阿基米德可以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我也要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效率,更有价值。

当然不止我可以,所有的老师也都可以。

但前提是,请找到你教学的支点。

参考资料:
1、《教育通论》——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教育原理》——孙喜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谈中学阅读方法创新》——傅永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赖莲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