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要点

合集下载

中医问诊要点

中医问诊要点

中医问诊要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中医问诊要点。

你想想看啊,中医问诊就像是侦探破案一样!医生得通过各种问题,抓住那些蛛丝马迹,然后找出病因。

比如说,医生会问你“最近睡眠咋样啊”,就像警察问嫌疑人“昨晚你在哪呀”。

如果咱说“哎呀,最近老是睡不着觉”,那这可就是个重要线索了!又或者医生问“胃口好不好呀”,这就跟问“你那天吃了啥东西”一样关键。

要是咱回答“一点都不想吃饭”,那医生心里可能就开始嘀咕了呢!
还有啊,问大小便也很重要呢!像“大小便正常不”这样的问题,可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说哦。

这就跟破案时调查现场的痕迹一样重要呀!咱要是说“最近便秘得厉害”,那医生很可能就顺着这条线去思考啦。

情绪方面也不能忽视呀!医生可能会问“最近心情咋样啊”,这就好比在问“你最近有没有遇到让你特别生气或者难过的事情”。

咱要是答“最近工作压力超大,心情烦躁得很”,嘿,这也许就是病因的一部分呢!
咱得重视中医问诊这些要点啊,就像我们重视自己身体的每一个信号一样。

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更好地帮我们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呀!咱可不能小
瞧了这些看似普通的问题,它们就像是解开健康谜团的钥匙呢!所以呀,下次去看中医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答医生的每一个问题哦!这样咱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继续活力满满地生活呀!中医问诊要点,真的超重要的!。

中医问诊基本内容

中医问诊基本内容

中医问诊基本内容
以下是 8 条关于中医问诊基本内容的表述及例子:
1. 咱先得问问你的饮食情况呀,你是不是总爱吃那些生冷的东西啊?就好比汽车要喝合适的油才能跑好,咱身体也得吃对东西才健康呀!比如你老吃雪糕,那肠胃能舒服吗?
2. 睡眠可太重要啦!你每天能睡几个小时呀?睡得香不香?这就像给手机充电,充足电了才能好好用,睡眠不好身体能好吗?我邻居王大爷,就是睡眠不行,整天没精神!
3. 哎呀,大小便也得问清楚呀!你大小便正常不?有没有便秘或者尿频啥的?这就像家里的下水道,不通畅可不行啊!我上次见到小李,他就说最近便秘得难受呢!
4. 心情好不好可得关注!你最近心情咋样啊?总生气或者总郁闷可不行哦!心情就像是天气,总是阴沉沉的,身体能不遭罪吗?咱得开开心心的呀!你看人家张姐,每天笑得跟花一样,身体多好!
5. 头痛不痛也要清楚呀!你有没有过头疼的时候呀?那感觉就像有个小人在脑袋里敲鼓似的!我有次头疼得厉害,真要命啊!
6. 身体有没有力气也重要啊!你觉得自己有力气不?就像汽车没油了跑不动,人没力气能干嘛呀!我表弟前段时间就总说没力气,啥也不想干。

7. 出汗情况也得了解呀!你爱出汗不?是白天出还是晚上出呀?这出汗就像下雨似的,太多太少都不好啊!办公室的小赵,晚上老出汗,可担心了。

8. 女性朋友的月经也不能忘问呀!月经正常不?会不会痛经啊?这就像钟表的指针,得有规律才行呀!我朋友小丽每次来月经都疼得死去活来的。

咱中医问诊就是这么细致全面,通过这些才能真正了解身体的情况,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呀!。

中医眩晕问诊要点模板

中医眩晕问诊要点模板

中医眩晕问诊要点模板
在中医眩晕的问诊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生活习惯,以便判断患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份中医眩晕问诊要点模板,供医生参考:
1. 眩晕发作时间:请患者描述眩晕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以及眩晕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2. 眩晕伴随症状:请患者描述眩晕伴随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心悸等。

3. 眩晕原因:请患者描述眩晕的原因,如突然起身、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等。

4. 既往病史:请患者描述既往的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

5. 生活习惯:请患者描述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作息时间、烟酒等。

6. 家族史:请患者询问家族是否有眩晕病史或其他遗传疾病。

7. 其他疾病:请患者描述其他疾病,如贫血、甲状腺疾病等。

8. 舌苔、脉象:请患者出示舌苔、脉象,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通过以上问诊要点,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眩晕类型和病因,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问诊,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中医里面问诊的注意事项

中医里面问诊的注意事项

中医里面问诊的注意事项
在中医里面,问诊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些问诊的注意
事项:
1. 仔细倾听,医生应该仔细倾听患者的主诉,包括症状的具体
表现、发作规律、病程等,以便全面了解病情。

2. 细致观察,医生需要对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细致
观察,这些都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3. 综合分析,中医问诊强调综合分析,医生需要将患者的主诉、观察到的症状、脉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病情的根源。

4. 避免干扰,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保
持专注,确保问诊的准确性。

5. 尊重患者,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需要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
者的陈述,不要轻率下结论,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
的病情。

总的来说,中医问诊需要医生细心倾听、细致观察、综合分析,同时尊重患者,避免干扰,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中医问诊的规范要点

中医问诊的规范要点

中医问诊的规范要点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的询问病情的方法。

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要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有所区别。

一、一般问诊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

了解一般情况,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理状态和不同的病证,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见于小儿;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老年人体弱久病以虚证多见,妇女除一般疾病外,还有经、带、胎、产等特有疾病。

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

矽肺、铅中毒、汞中毒与职业病有关。

二、现病史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经过。

1.问起病起病的原因、过程及症状,发生症状的部位及性质,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的诱因。

了解疾病的经过和主要症状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例如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加重还是减轻,性质有无变化,病程中是否经过治疗,曾服何药,有何反应等等。

了解起病的过程,对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2.问现在症状(1)问寒热:恶寒、发热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

①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表证或半表半里证。

恶寒重,发热轻,多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多为表热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称寒热往来,多为半表半里证。

②发热不恶寒,多为里热证。

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久病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多为阴虚内热证。

中医问诊口诀

中医问诊口诀

中医问诊口诀
问患者,男或女,年龄多少岁。

问病程,长与短,病发何时因。

问症状,何为主,病情变化过程。

问病因,何处起,何时开始病。

问治疗,用过何,效果如何样。

问家族,有遗传,亲属有何病。

问饮食,喜冷热,口味有何异。

问大小便,排泄畅,是否成形便。

问睡眠,是否安,有无梦境扰。

问情绪,是否稳定,有无烦躁惊。

问体态,胖或瘦,有无特殊症。

问脉象,浮或沉,有无弦滑脉。

问舌象,红或紫,苔薄白或黄。

问咽喉,红或肿,有无痛痒感。

问眼睛,是否有神,有无黄赤障。

问耳朵,听力如何,有无鸣耳胀。

问头发,是否光泽,有无枯黄脱。

问肌肤,是否有斑,有无瘙痒疮。

问疼痛,何部位,疼痛性质如何。

问寒热,有寒热,是否恶寒热。

问饮食,食多食少,是否厌食纳。

问口味,酸苦甘咸,是否口淡厚。

问二便,尿频尿急,是否大便秘。

问睡眠,失眠多梦,是否嗜睡困。

问情绪,抑郁焦虑,是否心悸恐。

问女性,月经如何,是否带下孕。

问体态,肥胖瘦削,是否畸形肢。

闻气味,有无臭气,嗅口气如何。

触诊法,摸脉搏动,查体温高低。

辨阴阳,看虚实火、寒、痰、食、瘀、气、血、风、湿、燥、火、毒、虫、虚、实、暑、湿、燥、火、毒、虫、虚、实、暑等不同因。

识五脏六腑,观舌脉诊病位所在。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辨证施治。

中医问诊十项基本内容

中医问诊十项基本内容

中医问诊十项基本内容
1.问睡眠:你的睡眠如何?是否一觉到天亮?是否每天定时会醒?如果会醒,是几点会醒?是否多梦?等等。

2.问胃口:你感觉饿吗?有欲望想吃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是喜爱什么味道的食物?或是不饿,完全没有胃口。

3.问大便:你便秘吗?每天有大便吗?大便颜色是什么?是下利吗?很臭还是无味?等等。

4.问小便:你的小便是什么颜色?频尿吗?还是小不出来?还是没有尿意?平均一天几次?等等。

5.问口渴:你很渴吗?如渴,最想喝什么温度的水?如不渴,时常会忘记喝水吗?还是再怎么喝也不能止渴呢?
6.问寒热:你平时觉得身体很热还是很冷?手脚冰冷吗?
7.问汗:你容易出汗吗?会半夜盗汗吗?会时常流汗不止吗?还是不出汗的身体呢?
8.问体力如何:精神好吗?还是一直疲惫中?早上起床时,是精神奕奕呢?还是无法起床呢?精神能够集中吗?
9.问性功能:你性功能好吗?等等。

10.问女子月经:无论妳有无月经,都要详细说明妳的月经情形,是延后还是每次都提前呢?痛不痛呢?生过小孩吗?。

中医问诊模板

中医问诊模板

中医问诊模板
1.怕冷还是怕热?手脚冰凉吗?
2.肛门是否有灼热感、大便很烫吗?
3。

嘴唇很红吗?嘴唇很干吗?
4。

舌头什么颜色(鲜红、淡红、淡白)?舌体大还是小?舌苔什么颜色(白色、黄色)?舌苔是干燥还是水润?拍照
5.胸腹久按是感觉凉还是烫手?
6。

喝水偏多还是偏少?喝冷水还是喝温热水肚子舒服一些?
7.如果喝水偏多,是的确口渴,还是习惯性喝水(认为需要多喝水才好)?喝水后肚子容易胀吗?
8.精神状态好吗?
9。

咳嗽吗?有痰吗?痰是什么颜色?
10。

喉中是否有堵的感觉?
11。

手腕脉搏处,手指轻搭上去,感觉是轻轻碰到就感觉到跳动,还是重按才能感觉到,感觉跳动是有力还是无力?脉搏是粗大还是像一根琴弦?每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

中医诊疗学问诊

中医诊疗学问诊

部位 性质
小腹胀痛或刺痛,随月经 ——胞宫气滞血瘀 周期而发
少腹冷痛,牵及外阴 ——寒滞肝脉
中医诊疗学问诊
42/9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部位—背痛
脊痛不可俯仰者 ——督脉损伤 背痛 背痛连项者 ——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
肩背疼痛者 ——风湿阻滞,经气不利
中医诊疗学问诊
43/9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19/9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常见寒热症状类型:
寒热并见(恶寒发烧)
寒热
寒热独见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寒热往来
中医诊疗学问诊
20/9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一)恶寒发烧—病人在恶寒同时,出现发 烧(体温升高),多见于外感病早期阶 段。
兼症
病机
• 恶寒重发烧 轻
• 发烧重恶寒 轻
阳气 中医诊疗学问诊(动力)
28/9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二、问汗 (一)无汗—表证无汗
表寒证—寒性收引,玄府闭塞 表证 无汗
寒湿束表证—寒湿袭表,腠理闭塞
中医诊疗学问诊
29/90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二、问汗 (一)无汗—里证无汗
里证 无汗
里实寒证—寒主收引,玄府闭塞 外感温热病—邪热耗伤营阴,汗出无源 里虚寒证—阳虚无力蒸化津液 阴血亏虚证—阴液亏虚,汗出无源
五、个人生活史 (一)生活经历
出生地 生活经历 居住地
经历地
居 居住湖区,接触疫水—可能患臌胀病 住 久居高山缺碘地域—可能患瘿瘤病 地 长久居住潮湿地带——易患风湿痹病
中医诊疗学问诊
14/90
第二节 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详解

中医问诊详解

(五)问睡眠
1.失眠: 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
虚-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实-邪气干扰 “胃不和则卧不安”
2.嗜睡 -湿困脾阳,脾气虚弱,病后正气 未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二便
1.大便 (1)便秘: 大便干燥,排出困难,排便次
数减少
阳虚气弱,阴虚血少-虚证(久病、老人、 孕妇、产后)
2.疼痛的部位
(1)头痛 ✓ 头项痛-太阳经-羌活 ✓ 头侧痛-少阳经-柴胡 ✓ 前额痛-阳明经-白芷 ✓ 头顶痛-厥阴经-吴茱萸
(四)问饮食口味
1.食欲与食量 食少纳呆-脾胃虚弱、湿邪困脾 厌食-食停胃脘、肝胆湿热 消谷善饥(多食易饥)-胃火炽盛、消渴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
2.口渴与饮水 口不渴-寒证 口渴, 喜冷饮-实热证 口渴喜热饮, 饮不多, 或饮入即吐-阳虚证 口干不欲饮, 颧红潮热-虚热证 口渴不多饮-津伤不重, 津液输布障碍 3.口味 口酸-胃失和降; 口淡-脾胃气虚 口苦-热证; 口甜、粘腻-脾胃湿热
新病伴腹胀腹痛或发热-实证、热证
(2)泄泻 清稀-寒湿; 黄而臭-湿热 酸臭-食积 久泻、完谷不化-脾虚 黎明前腹泻(五更泄, 肾泄)-肾阳虚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19-21 21-23 23-1 1-3 3-5
2.小便
(1)尿量增多-虚寒、消渴、肾气虚 (2)尿量减少-伤津、水肿、癃闭、结石、
3.但热不寒 (1)壮热: 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里
热证
(2)潮热: 发热如潮汐之定时,或定时热甚 1)阴虚潮热: 午后或夜间低热,五心烦热,
甚者骨蒸潮热
2)阳明潮热: 热势较高,申时热甚 3)湿温潮热: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初扪之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问诊的主要内容(一)问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民族、籍贯、住址等。

姓名和现住址的记载,便于病历的查找和总结;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多发病,询问年龄,可为不同的多发病提供参考;对性别和婚姻的了解,除妇女的一般情况外,还应问其经、带及胎产(已婚)等特有疾病情况,以对这些疾病的诊察提供线索;对职业的问诊,可了解到与职业有关的职业病情况;对籍贯的问诊,因病人生活的区域不同,天时、地理、风俗各异,发病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二)主诉主诉是病人就诊时对病情的主要陈述,通常是病人自己最明显的主观感觉和促使其就医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主诉可能就是主证,通过对主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主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对于主诉的询问,一是要把主诉抓准,二是要将主诉所述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

此外,主诉不等于疾病的病名,亦应引为注意。

(三)问现病史现病史是指主诉所述的疾病,从起病到就诊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现病史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询问:1.起病情况:包括起病的时间,病程长短,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原因或诱因,最初的症状及其性质、部位,当时曾做何处理等。

问起病情况对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等有重要的作用。

2.病情演变:按时间顺序,询问从发病后至就诊时病情变化的主要情况,如哪一阶段有哪些主要表现,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何时好转或加重,何时有何新的病情出现,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问病情演变对于了解邪正斗争的情况,病情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作用。

3.诊治经过:询问病程中曾做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如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的结果怎样,做过何种诊断,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做过哪些治疗,治疗的药物或疗法的名称、效果如何等询问既往的诊治情况,可作为决定当前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四)问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是指除主诉疾病以外的患病或健康情况。

由于过去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可能与现在的症有一定的关系,也是辨证分析时的部分依据。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内容1. 引言中医问诊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询问和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从而进行疾病辨证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问诊的步骤和技巧,以及常见的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2. 中医问诊步骤及技巧2.1 观察观察是中医问诊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神等表现来获取信息。

具体包括:•面色: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苍白、黄色等,以及是否有明显异常。

•舌苔: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度等特征,以及是否有齿印或裂纹。

•眼神:观察患者眼神是否清亮、无神或有黯淡。

2.2 询问询问是中医问诊的重要环节,通过与患者交流获取其主观感受和病情描述。

在询问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开放性问题:尽量使用开放性问题,让患者自由陈述症状和感受。

•详细记录:仔细记录患者的回答,包括疼痛的部位、程度、时间等信息。

•细致追问:对于模糊不清的回答,医生需要进一步追问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3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问诊的核心内容,通过观察脉象、听诊、闻气和切脉等方法来辨别疾病。

具体包括:•脉象观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辨别其弦、滑、涩、数等特征,并与正常脉象进行比较。

•听诊:用听诊器听取患者心肺部的声音,辨别是否有异常音响或杂音。

•闻气:嗅闻患者呼出气味,了解其气味是否正常或有特殊味道。

•切脉:用指尖轻压患者脉搏部位,观察脉搏的强弱、快慢和规律性。

3. 常见辨证方法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将疾病归纳为不同的证型,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方法包括:3.1 八纲辩证八纲辩证是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之一,根据患者体质、表里虚实等特征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外感寒热:主要观察发热或恶寒、汗出或无汗等表现。

•内伤寒热:主要观察发热或恶寒、口渴或不渴等表现。

•外感虚实:主要观察外感后是否有发热、汗出等实证表现。

•内伤虚实:主要观察内伤后是否有气虚、血虚等虚证表现。

3.2 五脏六腑辩证五脏六腑辩证是根据五脏(心、肺、肝、脾、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功能失调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问诊十法口诀

问诊十法口诀

问诊十法口诀篇一:问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问诊十法口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症瘕积聚要分明。

正文:一问寒热: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寒冷或发热,有助于诊断寒证或热证。

二问汗:询问患者是否出汗,以及出汗的情况,有助于诊断表证或里证。

三问疼痛:询问患者身体哪些部位疼痛,以及疼痛的性质,如刺痛、掣痛、酸痛等,有助于诊断疼痛证。

四问便:询问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燥或溏泄,小便是否不利或短赤,有助于诊断便秘、腹泻或其他肠道疾病。

五问饮食:询问患者是否喜欢吃什么东西,以及饮食是否正常,有助于诊断胃病、肝病等。

六问胸: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心胸憋闷或疼痛,有助于诊断心肺等疾病。

七聋八渴:询问患者是否耳聋、口渴,以及是否有便秘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有助于诊断耳聋、口渴、便秘或小便不利等疾病。

九问旧病: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病史或疾病,有助于诊断其他疾病或旧病复发。

十问因:询问患者发病的原因,如劳累、饮食、情绪等,有助于诊断疾病的病因病机。

通过对患者症状的询问和分析,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问诊也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医生认真询问、细心分析,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拓展:上述问诊十法口诀是中医问诊的基本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中医问诊非常注重对患者症状的询问和分析,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篇二:问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问诊十法口诀:1. 问寒热: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发热或寒冷,可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

如果患者感觉发热明显,提示病情较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如果患者感觉寒冷明显,说明病情较严重,需要注意保暖和药物治疗。

2. 问汗: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的情况,可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出汗较多,提示病情较重,需要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汗较少,说明病情较轻,可以采取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

中医的问诊技巧及步骤

中医的问诊技巧及步骤

中医的问诊技巧及步骤
1. 中医问诊呀,那可得先认真观察,这就好比侦探找线索一样!比如说看病人的面色,苍白还是红润,这不就有端倪了嘛。

2. 然后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啦,事无巨细都得问清楚!咱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啥时候开始不舒服的呀,具体啥感觉呀,这多重要呀!
3. 可别小瞧了问病人的生活习惯哟!像天天熬夜还是早睡早起,喜欢吃辣还是清淡,这都能反映问题呢,就像拼图的一块块呀。

4. 接着还得问问病人的情绪状态呢,是不是最近压力山大呀,这情绪对身体影响可大了,就像天气对庄稼的影响一样。

5. 问问病人的家族病史也是很关键的呐,这就好像了解大树的根基一样,说不定能找到根源呢!
6. 病史也得深挖呀,以前得过什么病,怎么治疗的,这都是宝贵信息啊,就跟查历史档案一样!
7. 中医问诊还得留意病人的脉象呀,那跳动可是有玄机的哦!好比听音乐,不同节奏有不同含义哟。

8. 最后还得综合所有信息来判断呀,这可不简单,但中医就是这么厉害呀!中医的问诊技巧和步骤真的是博大精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情,找到解决办法呀!。

中医男科问诊要点

中医男科问诊要点

中医男科问诊要点
中医男科常见疾病有睾丸炎、前列腺炎、阳痿、早泄、滑精、泌尿系感染等。

针对这些疾病,中医辨证施治,重视个体差异,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必须根据病情、年龄、体质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针对疾病的问诊,中医临床需要了解病史、现状和调查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史
1. 既往病史:是否有长期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

2. 个人病史:包括自身健康状况、自身身体的体质、经常的生活作息等。

3. 婚姻状况:是已婚、未婚、离异等情况。

4. 性生活情况:包括性伴侣状况、性行为频率、性生活质量等。

5. 用药史:是否有长期用药的历史,用药种类和用量。

二、现状
1. 主要症状:主要包括疼痛、不适、疲乏等情况。

2. 伴随症状:包括头晕、心悸、恶心、食欲减退等情况。

3. 疾病前后的变化情况:包括病程、发病的时期等。

三、调查症状
1. 疼痛: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段等情况。

2. 排尿情况: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3. 早泄状况:包括精液流出时间、射程、勃起度等情况。

中医问诊的十大歌诀

中医问诊的十大歌诀

中医问诊的十大歌诀
中医问诊的十大歌诀是指中医传统诊断方法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这些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总结而来,帮助医生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病情。

这些十大歌诀包括:
1. 观察歌诀:观察患者面色、目光、神情、舌苔等外部表现,判断病情。

2. 闻听歌诀:借助听觉和嗅觉的观察,判断患者的呼吸、声音、气味等。

3. 问诊歌诀: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疼痛情况、饮食、排便等,获取详细信息。

4. 切诊歌诀:通过触诊患者脉搏,判断脉搏的强弱、快慢、阴阳等情况。

5. 望诊歌诀: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唇色、眼底等,判断患者气血运行情况。

6. 闻诊歌诀: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判断病情的变化。

7. 问诊三原:询问病因、病位和病机,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向。

8. 切诊四诊:判断脉象阴阳、强弱、浮沉、迟数等,确定病情
的变化和治疗方案。

9. 四诊合参:将观察、听诊、问诊、切诊的结果综合起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10. 十九问: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询问患者19个方面的问题,以便全面了解病情。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内容
中医问诊是中医学中的基础,是中医师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了解患者病情的过程。

以下将从中医问诊的基本流程、常用望闻切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问诊内容。

一、基本流程
1.观察:包括面色、舌苔、脉象等方面的观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等方面信息,进一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望闻切:通过望舌、闻气味和按脉象等方法,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体情况。

二、常用望闻切方法
1.望舌:通过观察舌头颜色、形态和苔质等变化,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肝肾阴阳虚实情况。

例如,舌头偏红可能表示阴虚火旺,而舌头偏白可能表示阳虚寒凝。

2.闻气味:通过闻患者口气或体味,可以了解其肠胃、脾胃、肺等器官的情况。

例如,口气较臭可能表示肠胃湿热,体味较重可能表示湿气重。

3.按脉象: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其气血循环情况。

例如,脉象沉细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而脉象弦数可能表示肝郁气滞。

三、注意事项
1.问诊时要全面:中医问诊时不仅要询问患者主要症状,还要了解其伴随症状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信息。

2.望闻切时要细致:中医师在进行望闻切时应该细致入微,注意观察每个细节变化。

3.注意患者隐私:中医师在进行问诊和望闻切时应该尊重患者隐私权,避免过多干扰或侵犯患者权益。

总之,中医问诊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并根据所得信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中医师治疗疾病的基础。

在实践中,中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中医问诊技巧,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问诊十法口诀

问诊十法口诀

问诊十法口诀篇一:问诊十法口诀是一种中医问诊技巧的口诀,包括以下十项:1. 问寒热: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发热或寒冷。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轻重和是否存在感染。

2. 问汗: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的现象,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

3. 问饮食:询问患者是否有食欲,食欲的好坏可以反映患者的胃气和消化功能。

4. 问恶心呕吐:询问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5. 问口渴: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口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热证或津液亏损。

6. 问睡眠:询问患者是否有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神和睡眠质量。

7. 问大便:询问患者是否有大便异常,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便秘、腹泻等疾病。

8. 问小便:询问患者是否有小便异常,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频、尿急、尿痛等疾病。

9. 问喜怒:询问患者是否容易发脾气或情绪低落,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10. 问疲劳: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疲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气血不足或过度劳累等问题。

通过询问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这种口诀也可以帮助中医初学者更好地掌握中医问诊的技巧。

篇二:问诊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问诊十法口诀:1. 问寒热:询问患者是否感到发热或寒战,以及发热的程度和出现时间。

2. 问汗:询问患者是否出汗,以及出汗的量、时间和表现形式。

3. 问痰涕:询问患者是否有痰涕,以及痰涕的颜色、数量和性状。

4. 问呕吐:询问患者是否有呕吐现象,以及呕吐的食物、药物或其他物品。

5. 问疼痛: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疼痛,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6. 问眩晕: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眩晕、晕厥或其他头晕症状。

7. 问睡眠:询问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以及睡眠中是否出现异常现象。

8. 问饮食:询问患者的饮食状况,包括食量、口味、大便和小便等情况。

实践技能中医四诊(2)问诊

实践技能中医四诊(2)问诊

实践技能中医四诊(2)问诊问诊一、问诊方法(一) 一般病人的问诊方法1.一般情况询问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否、籍贯、现单位、现住址、邮编、电话号码(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

2.主诉询问促使病人就诊的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或反复发作与加重的时间。

3.现病史围绕患者的主诉,询问从其本次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诊治的经过。

具体询问以下内容; (1)发病情况询问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起病的方式,有无诱发因素(如饮食、劳逸、情志、气候变化等),最初的症状及其特点,发病当时曾做过何种处理(包括自行处理及服药等)。

(2)病程经过询问患者从起病到就诊时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以了解患者疾病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一般按照发病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询问。

包括在发病前的先兆症状,发病后某一阶段出现哪些症状,症状的性质、程度变化,何时加重或减轻,何时出现新的症状,病情变化有无规律(如昼夜变化,午后症状加重,进食油腻饮食或生冷饮食后症状变化等),病情缓解的方式(如服药、休息后多长时间可以缓解),伴随的症状等。

(3)诊治经过询问患者思病后至此次就诊前所接受过的诊断与治疗情况,按时间顺序进行询问。

如曾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做过何种诊断,依据是什么;经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及反应如何等。

(4)现在症状询问患者就诊时感到的所有痛苦和不适的症状表现。

4.既往史询问病人平素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过去患病(包括传染病)、手术、外伤、过敏、预防注射情况。

5.个人生活史询问病人的个人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习惯、烟酒或其他嗜好以及生活起居、婚姻生育等情况。

(1)生活经历询问病人的出生地点,主要和曾经生活的地方等。

(2)精神情志询问病人平时的精神、心理、情志状态,如开朗、抑郁、焦虑、急躁、多恐善惊等。

(3)饮食嗜好询问病人平时的饮食喜爱和嗜好,如喜爱酸、甜、辛辣饮食等。

(4)生活起居询问病人平时的生活起居习惯等。

(精)中医诊断学—问诊

(精)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问诊细目一问诊的内容要点一一般情况包括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民族、籍贯、住址等。

要点二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要点三现病史1.发病情况;2.病变过程;3.诊治经过;4.现在症状。

要点四既往史1.既往健康状况;2.既往患病情况。

要点五个人生活史1.生活经历;2.精神情志;3.饮食起居;4.婚姻生育;5.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要点六家族史细目二问寒热要点一问寒热的含义病人遇风觉冷,避之可缓者,谓之恶风;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谓之恶寒;要点二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1.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3)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2.但寒不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1)新病恶寒:指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

主要见于里实寒证。

(2)久病畏寒:指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

主要见于里虚寒证。

3.但热不寒的临床表现及意义:(1)壮热—里热实证。

(2)潮热:日晡潮热日晡(申时,下午3~5时)热甚,兼见腹胀、便秘等阳明腑实骨蒸潮热午后和夜间有低热阴虚火旺湿温潮热午后发热明显,身热不扬湿郁热蒸瘀血潮热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可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瘀血郁而化热(3)微热:①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烦劳则甚,兼见有少气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②血虚发热: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

③阴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④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

⑤小儿夏季热:小儿气阴不足4.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及意义(1)寒热往来无定时—少阳病。

(2)寒热往来有定时—疟疾。

细目三问汗要点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1.自汗—气虚证和阳虚证。

2.盗汗—阴虚证。

3.绝汗—亡阴或亡阳证。

4.战汗—正邪相争,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5.冷汗—阳气虚或惊吓。

6.热汗—里热蒸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问诊要点(病历书写)
1、一般情况(与西医的病例差不多,不过就多一项发病节气)
2、主诉(22字以内,包括标点符号)(最痛苦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
3、现病史1)诱因
2)就诊情况(包括自己吃药+到医院就诊的情况)
3)目前情况(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看书上的“问现在症状”的内容)
4)舌象,脉象
4、既往史1)曾经得过的疾病,患过的传染病(?病,
用过?药,情况?)
2)曾离患至今的病种,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监控情况?)
3)手术史(?时候,?病,?做的,疤痕长度?)
4)输血史(?原因,?时候,有没有?反应——?处理)
5过敏史(过敏的东西要用红笔写,后面要加(+))
1)?食物过敏
2)?药物过敏
6、个人史1)饮食、口味偏好(饮酒,吸烟(?年份,?量),疫水疫区接触史,冶游史
2)婚姻史(?时候结婚,配偶的健康状况?,
家庭情况?(几个孩子?,是否健康))
3)生育史(一般较针对女性患者,,女:经、带、胎产史;男:遗精、滑精、生育状况)
4)家族遗传史(要问三代)(如地中海贫血,基因传染病史,鼻咽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