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一生

合集下载

陈独秀

陈独秀

1,介绍陈独秀一生的大致情况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安庆人。

光绪五年己卯八月二十四日辰时生(1879.10.9)。

陈独秀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逐步演变的年代,在他15岁那年——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战争以清政府战败,订立了《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在青年时代,陈独秀就关心国家大事,然而对于一个15岁的娃娃当然说不清一个大国被小国打败的缘故,不过他已经开始思索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受外国的欺辱。

最初,陈独秀信奉康梁为首的维新派的主张,但为时不久,1900年清政府对八国联军屈服投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原来的改良派蜕化为保皇党,于是革命派应运而起,于1902年陈独秀从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立志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1901年至1904年,陈独秀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在故乡安庆和芜湖,他发起反对沙皇侵占东北三省的演说大会,协助进步人士开办学校,培养革命干部,并组织秘密的反清团体“岳王会”等。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不免有所苦闷与彷徨,但他在苦闷与彷徨中继续探索追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5年9月,陈独秀首先发难,他创办了《新青年》,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旧礼教,起了极大的启蒙作用。

科学与民主的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召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巴黎和会,所有这些因素到1919年5月汇合成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是陈独秀。

到二十年代的第一个年头,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开始创立中国中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陈独秀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他的政治思想逐级飞跃,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然后上升到共产派,并连任五届中共中央书记。

他参加了国名革命的领导工作,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他从事分裂共产党的托派运动,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简介
艰难能炼骨,龙性岂易驯!
Page
1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城 北(月山)的一间小平房里。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 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参加拒俄运动,1905年创建安徽第一个资产阶 级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 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北 京大学当时有文科、理科、法科,文科是北大三科中最重要的,当时北 大不设副校长,在北大,文科学长是仅次于校长的重要职位)。1918年 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 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 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1921 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 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其后被选为 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陈 独 秀 发 妻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e 8
独秀园景 观
Page
9
毛泽东: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
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 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 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 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 用的……他创造了党,有功劳。他的 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

Page
10
Page
2
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在 出席会议的13个代表中,陈独秀因公未能出席而派秘书包惠僧参加。“一 大”通过了党的纲领和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宣告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陈独秀以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缺席当选为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陈独秀

1915年 1915年9月,在上海创 办并主编《青年》杂志。 办并主编《青年》杂志。这 是陈独秀一生影响最大的活 动,喻示着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 的兴起。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 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 学文科学长。 学文科学长。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 1918年12月与李大钊 等创办《每周评论》 等创办《每周评论》。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 领导人之一。 领导人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 年五四运动后期,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 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冤案昭雪:从右倾投降主义改为机会主义 冤案昭雪:从右倾投降主义改为机会主义
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 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 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为什么抠掉了“投降”两个关键性的字呢? 为什么抠掉了“投降”两个关键性的字呢?中共中央 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 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说:“被看作陈独秀犯严重 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 中山舰事件、 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 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 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 等问题上的让步, 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 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 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都是 受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因此 因此, 受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因此,共产国际对中国 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闹了半天, 闹了半天,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 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 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错误的性质是执 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陈独秀一生有七个子女,去世时身边仅一人,其他子女过得怎么样?

陈独秀一生有七个子女,去世时身边仅一人,其他子女过得怎么样?

陈独秀⼀⽣有七个⼦⼥,去世时⾝边仅⼀⼈,其他⼦⼥过得怎么样?原创2021-07-13 20:38·历史时光鉴1942年5⽉27⽇,“新⽂化运动“的领军⼈物、⼤名⿍⿍的北⼤学长陈独秀因病逝世,这年,他63岁。

陈独秀⼀⽣共有七个⼦⼥,⽽他去世时,⾝边却只有三⼦陈松年⼀⼈,那其他六个⼦⼥呢?他们⾝在何处?⼜过得怎么样呢?陈独秀陈独秀的婚姻陈独秀⼀⽣共有3位夫⼈,原配是⾼晓岚(1876—1930年),她是⼀位旧式⼥⼦,没有⽂化,其在安庆驻军统领⾼登科的⽗亲,早早便相中了年轻的秀才陈独秀。

1897年冬,在双⽅⽗母的帮助下,陈独秀和⾼晓岚顺利完婚。

然⽽,或许是造化弄⼈,亦或是时代已变,结婚不久,两⼈在观念上就产⽣了越来越⼤的分歧。

陈独秀虽幼年丧⽗,但他在祖⽗的严辞管教下,也算是饱读诗书,1898年“百⽇维新”的失败,也令他坚定了反清的思想,⽽那时,⾼晓岚却坚决反对他参与“政治⾰命”。

作为⼀个旧式⼥⼦,相夫教⼦是本分,她也只不过想让家⼈在⼀起好好过⽇⼦就⾏了,她不明⽩,也不理解丈夫的抱负,以⾄于影响了两⼈的关系,甚⾄是长⼦和次⼦与⽗亲的关系。

陈独秀和⾼晓岚婚后共⽣有三男⼆⼥,即延年、乔年、松年、⽟莹以及早年夭折的⼩⼥⼉。

陈独秀的家庭观念是⽐较淡薄的,或许是他对于包办婚姻的不满,或许是他受新思想的影响,更加追求个⼈主义,就这样,他与⾼晓岚的婚姻维持了10年,直到他遇到⾼君曼。

陈独秀第⼆任妻⼦⾼君曼⾼君曼(1885—1931)是陈独秀的第⼆个夫⼈,也是第⼀位夫⼈⾼晓岚同⽗异母的妹妹,与⾼晓岚不同的是,⾼君曼是⼀个接受过教育的新式⼥⼦,曾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

对于陈独秀来说,⾼君曼更为情投意合。

1910年,陈独秀和⾼君曼两⼈在杭州同居并结为夫妻,这次,他们不是⽗母包办婚姻,⽽是⾃由恋爱结合的。

他们婚后共育有⼀⼥⼀⼦,陈⼦美和沈鹤年。

两⼈的结合可换作是“郎才⼥貌”,很长⼀段时间,两⼈在杭州“吟诗作画”,过着相对如意惬意的⽣活,⽽随着⾰命形势的不断严峻,陈独秀与家⾥的联系基本上就是偶尔给家⾥寄点钱⽽已,⾄于陈延年和弟妹们什么时候上学、如何⽣活、何时⽣病等等,作为⽗亲的陈独秀可以说是全然不知。

陈独秀的小故事

陈独秀的小故事

陈独秀的小故事陈独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独秀出生于1879年,他的父亲是一位书香门第的士人,对于知识和文化有着极高的追求。

陈独秀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明好学,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于社会的不公和封建制度的腐败感到深深的不满。

他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进步的思想。

他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章,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制主义的压迫,呼吁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

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演讲,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中国的最好思想武器,可以为中国带来真正的独立和进步。

这篇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使得陈独秀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然而,陈独秀的政治观点和行动也引起了当时国民党和其他保守势力的不满和反对。

他被捕入狱,被迫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岗位。

但是,陈独秀并没有放弃他的信念,他继续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奋斗。

在1927年至1929年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陈独秀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他对于这些起义的策划和组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坚信只有通过武装斗争,中国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独立和民主。

然而,陈独秀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他在党内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被迫离开了中国共产党。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独秀晚年的生活并不富裕,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事业奋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于1942年在重庆逝世,享年63岁。

陈独秀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中国的进步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正义和真理而奋斗,就能够改变世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陈独秀

陈最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保持低调,而且转 向了自由主义。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 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也 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胡适与陈独秀:五四运动的双子星座
鲁迅说:“假如将韬略比做一间仓库
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 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 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 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1898年,陈独秀赴东北嗣父陈昔凡处,1899年年底, 义和团在山东起事,于是陈独秀回到安庆。
留学与办报
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留学日学习日语。 1902年3月返回,组织青年励志社。9月,陈独秀再次赴 日,读东京成城学校陆军科。 陈独秀在日本受到 西方社会主义思想 的影响。 1903年3月31日夜, 陈独秀、张继、邹容 3人强行剪去湖北陆军 学生监督姚昱的辫子,
感到不满。
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
勉强表示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
国民党,并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
1927年3月21日,当北伐军占领龙华时,中共在上海发动 工人武装暴动。,陈独秀发表《告世界工人阶级书》和《 告中国工人阶级书》。
4月4日,陈独秀与刚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发表《汪、陈联 合宣言》,并随汪去武汉。
因而被遣送回国。
1904年3月31日,陈独秀和房秩五、吴守一创办 白话文《安徽俗话报》。
“让安徽人通达时事,长点见识” 他担任所有编辑和发行工作。报纸在不到半年的 时间内发行量从1000份增加到3000份,成为最受 欢迎的白话文报纸之一。
这份报纸从1904年到1905年共出刊23期,每期有40页,大 约15000字。自第16版以后,该报又增加了16个话题,包 括军事、中国哲学、卫生学、天文学等。这些增加的话题 几乎都是他自己所写,他使用三愛这个笔名,至少发表了 50篇文章。后来由于受到政治压力而停刊。

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一、人物简介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早年读私塾。

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

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和拒俄义勇队,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

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0年5月,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

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

陈独秀生平演讲稿

陈独秀生平演讲稿

陈独秀生平演讲稿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要回顾陈独秀先生的生平,缅怀这位伟大的先驱,更是要从他的言行中汲取智慧,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陈独秀先生生于1879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勤奋好学。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陈独秀先生一直坚定地站在改革的前沿,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社会变革。

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独秀先生曾在许多场合发表过众多重要的演讲,他的言辞犀利而又富有感染力,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他在演讲中不仅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来侵略,更是倡导民主、自由的理念,呼吁废除封建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

他的演讲不仅是一种宣传,更是一种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不断前行。

陈独秀先生在演讲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奋斗与社会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他鼓励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他深信,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才能真正进步,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他的演讲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民的信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前。

陈独秀先生的演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更是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为之奋斗终身。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他在教育事业中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而奋斗,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陈独秀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演讲家,他的言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怀念陈独秀先生,不仅是为了铭记他的功绩,更是为了从他的言行中汲取智慧,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愿我们永远怀念陈独秀先生,永远传承他的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

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精选6篇)故事不需要有过多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段的对话和繁复细腻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不应该在故事中对人物或事件大加评论。

陈独秀生平事迹PPT课件

陈独秀生平事迹PPT课件

• 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 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并成为主要 撰稿人,此时陈独秀已被蔡元培任命为北京大学文 科学长、教授,《新青年》随陈独秀从上海搬家到 北大,《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新青年》也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社会主义的平台。后来北京大学也成为中国共产党 的发源地,最早期的100多位共产党员中,北大占了 百分之五十。
陈独秀的生平事迹
• 陈独秀(1879— 1942),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中 国共产党创始人和 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之一。原名庆同, 字仲甫。安徽怀宁 (今属安庆市)人
现在尚存留的陈独秀故居
• 如今箭杆胡同20号 作为“陈独秀旧居” 已被公布为北京市 文物保护单位。
• 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人称 “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17岁便考 中了秀才。
•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陈独秀一生的功绩
• 一、 陈独秀领导发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的 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 改为《新青年》),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 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吹响思想 解放的号角,树立起“民主”和“科学”这两面 大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向封建主义及 其意识形态发动了二千年来最猛烈的进攻。陈独 秀还形象地把民主和科学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 晚年的陈独秀更是致力于语言文字学研究 ,他 的最后一本著作是《古阴阳入互用倒表》。
SUCCESS
THANK YOU
2020/10/1
• 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 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 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 南京。

陈独秀一生中的四段爱情路

陈独秀一生中的四段爱情路
学 ,陈 独 秀在 这 里 接 受 了许 多新 知
秀最 终还 是将 她抛 弃于 家 乡。 高 晓 岚 被 抛 弃 后 仍 然 不 肯 离 开 陈家 ,抱 着 嫁 鸡 随鸡 、嫁 狗 随 狗 的
封 建 婚姻 观 ,独 守 空房 2 O 多 年 ,饱
首 任 总 书记 。在 他6 3 年 的传 奇 人生 中 , 有4 位 女 性 与 他 相伴 ,直 至 终

败 ,他 参 加 了反对 朝廷 、要 求立 宪 的政 治 活动 ,受 到 官府 的追捕 而逃 往 南 京 ,后 又 去 到 沈 阳 。在 东北 ,
活泼聪慧的高君曼
就在 陈独秀 的婚姻最难堪 时, 高家 来 了一 个意 外 之 客 —— 高 晓岚
同父 异 母 的妹 妹 高 君 曼 。 由于 和 妻 子 关 系 恶化 ,陈独 秀对 高 家亲 戚 并 不上 心 。 高君 曼 却 不愿 被 一 代 才 子 视 若 无 睹 ,见 陈 独 秀 从 书房 出来 , 她 会 立 马 笑盈 盈 地 说 : “ 姐 夫 ,你 在 报 上 的大 作 ,小 女 多有 拜 读 ,还
I 4 2
而 来 。 但 思想 前卫 、举 止 洒 脱 的 高
英 看病 ,得 知 她 还是 个未 婚 女 子 ,
珍对 陈独 秀的 话 深信 不疑 。 因 “ 同
君 曼 毫 不在 意 ,严 词 抨 击 封 建 观 念 的 陈 独 秀 更是 乐得 与 打 破 束缚 的新
女性 交 往 ,谁 也 不 愿 顾 及 人 言 而 隐
长 ,眉 目清秀 ,性 格 温和 。 陈 独 秀 和 高 晓 岚于 1 8 9 7 年 冬 完婚 。在婚 礼 的 喜 庆 乐 曲声 中 ,贺婚 的 人都说 他 们 是 男 才女 貌 、文武 相 亲 ,将来 必 定 能 大 富大 贵 、白头 偕 老 。 新婚 燕

近代名人之陈独秀

近代名人之陈独秀
近代名人之陈独秀
陈独秀
箭杆胡同20号
人物生平
• 1905年(26岁)在安徽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 王会,任总会长。 •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 1909年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 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 • 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 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 创办《甲寅》杂志。
风流才子的女人们
• 第一位,明媒正娶的高晓岚
• 安徽统战部副将高登 科的女儿 • 眉清目秀 • 处事得体 • 将门闺秀一枚
第二位、鸠占鹊巢的高君曼
• 高晓岚同父异母的妹妹 • 天生丽质 • 聪慧贤淑 • 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

高君曼是高晓岚的亲妹妹。她比姐姐整整小了10岁。高君曼天生丽质,聪慧贤淑, 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型女性。 高君曼在北京师大读 书期间,经常读到陈独秀的文章,她十分崇拜姐夫的才气与胆识,经常在同学面前 谈论他并引以自豪。由于陈独秀与高晓岚不睦,他极少与高家人来往接触,而对于 这位才貌双全的姨妹子却刮目相看。高君曼热爱文学,经常到姐夫家求教,陈独秀 则热情辅导。由于过从甚密,加之陈独秀的人格魅力,两人感情日益加深,从亲情 演变成了爱情。 1910年,陈独秀居然与高君曼公开同居,继而宣布他们要正式结婚。高晓岚对自己 的丈夫和妹妹的离经叛道行为,既很愤怒,却又束手无策。双方父母也感到有苦难 言,无可奈何,大骂逆子叛女玷辱门风。陈独秀一不做,二不休,带着高君曼私奔 杭州上海,在那里过着甜甜蜜蜜的同居生活。1916年12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 请陈独秀担任该校文科学长,高君曼也随之去了北京,大大方方当上了陈教授夫人 。 陈独秀与高君曼,从1910年至1925年共同生活了15年。这段时间,也是陈独 秀一生中最紧张,最繁忙,建树与贡献最大的时期。他参加辛亥嗝命,二次嗝命, 从“五四”运动的指挥者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

陈独秀ppt

陈独秀ppt

一、重估 一切价值
二、语言文字学 学习
后长期隐居在四川江津,以教书为生,保持低调,而且转向了自由主义。 此后对文学和民主发展,继续当年在狱中的研究,特别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 也被后人认为难出其右者。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 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
总结
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 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 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 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 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情从未冷 却,比他小得多的胡适也羡慕他的"年轻"。 学生傅斯年谈论世界大势,悲观地说:“十月革命本来是人 类命运一大转机,可是现在法西斯的黑暗势力将要布满全世界, 而所谓红色变成了比黑色势力还要黑,造谣中伤、倾陷、惨 杀……我们人类恐怕到了最后的命运!”他却坚定地说:"即使全世 界都隐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 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力量。"
他本质上是 个性情中人, 却是不能为 政党所容的, 即使是他自 己缔造的政 党。
历史评价
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 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 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陈独秀
制作人:姚伟 班级: 测控1502
一、简介 二、主要事迹
三、历史评价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79-1942),1879年10月8日生,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又名庆同、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曾用过陈仲子、陈由己、陈铎生、三爱、 只眼、方桓甫等笔名、化名。陈家是一个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人称“安庆

陈独秀一生PPT课件

陈独秀一生PPT课件
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组织学生运动
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积极组织学生 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 播者之一,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
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03
陈独秀的建党历程
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发起创建中国共产 党,并成为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陈独秀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为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全面抗战
陈独秀积极推动全面抗战,主张动员全国人民、各个阶层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加强党的建设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独秀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 争中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其他政治力量的斗争和妥协
01
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陈独秀 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治力 量进行了斗争和妥协。
02
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领导中 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03
在国共合作破裂后,陈独秀领 导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 武装斗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 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05
陈独秀的晚年及影响
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总结词:积极参与
详细描述:陈独秀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 极参与革命活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他不仅在思 想上引领了革命的方向,还为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 人力支持。
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词
重要地位、贡献突
详细描述
陈独秀在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发挥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他不仅参与了中国共产党早期 的创建,还在革命时期为党的建设和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 与国家建设和改革,推动了许多重要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改革。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简介--------------------------------------------------------------------------------陈独秀(1879-1942)五四运动总司令■追念叹息长相随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

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昔毛泽东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

“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曾是毁誉相参的人物。

不过他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在建党之初,他又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追溯中共的建党不能不提及陈独秀。

生平■陈独秀办《新青年》名扬全国,蔡元培聘他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

陈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修习四书五经,得到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

1914年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有人讥讽为自大,其实此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

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据查考有38个之多。

在报刊上曾用“三爱”、“仲甫”、“只眼”、“实庵”、“致中”等。

签发中共中央文件,常用“T·S·Chen”。

党内同志谈话常称呼为“老先生”、“老头子”,或在党内文件中干脆简称一个“老”字。

陈独秀少年时便痛恨八股,为敷衍母亲而去应考,却高中第一名秀才。

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留学生,于1901年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成城学校,即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并不开课,而是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荟萃于北大文科,陈独秀在箭杆胡同9号的寓所成立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

陈独秀-狱史

陈独秀-狱史

陈独秀出狱后没有退缩, 我行我素, 继续主编 《新青年》。 稍后应湖北省教育厅长李汉俊邀请,去武汉讲 学, 继续宣传打破阶级制度, 实行社会主义等 新思想。 我们应该为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喝彩!
第三次被捕,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患难
中共一大闭幕后, 马林多次提出陈独秀应辞去广东省 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 回沪任中共中央书记。1921 年9月中旬, 陈独秀回到上海, 仍住进老渔阳里2号。陈 独秀到达上海的第二天便同马林见面会谈。 马林很骄傲,总是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居高临下, 认 为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中共的工作 方针和计划应在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下制定。 陈独秀认为:中国有中国的情况, 目前还没有请求共 产国际经济援助的必要。 一次有人跟陈独秀说:“ 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 都是 在第三国际领导之下, 中国不能例外。” 不料, 陈独 秀很生气地说:“ 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中国是个 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 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力, 要 有独立自主的作法, 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 绝 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
——把监狱当作研究室
个人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 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 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 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 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 产国际执行委员。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陈独秀,一生跌宕起伏,是中国近 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 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 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 复。可以说他是与孙中山、毛泽东 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杰出人 物! 话说他的监狱史,在前面的简介中 只是谈到了陈独秀在1932年的一次 入狱。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其实有 五次入狱的经历是可以查阅到的。

陈独秀少年故事

陈独秀少年故事

陈独秀少年故事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谱名庆同,青年时官名乾生,1879年生于安庆后营“一个小户人家”。

父衍中,字象五(1848——1881年)屡试不第,以教书为业,是个穷秀才,1881年在苏州教书时染上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这时陈独秀只有两岁。

母查氏,精明能干,疏财仗义,亲戚本家都称她为女丈夫。

陈独秀兄弟姐妹四人,陈独秀排行第四。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写道:“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

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我记得家中有一个严厉的祖父,一个能干而慈爱的母亲,一个阿弥陀佛的大哥。

”陈独秀还写道:“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

他童年时,是随祖父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其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稍长则学《四书》、《五经》。

这位祖父管教子孙是非常严厉的,人称“白胡子爷爷”。

当邻里的孩子哭闹时,只要一说白胡子爷爷来了,便停声不敢再哭。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对自己的童年是这样描述的:我从六岁到八九岁,都是这位祖父教我读书。

我从小有点小聪明,可是这点小聪明却害苦了我。

我大哥的读书,他从来不注意,独独看中了我,恨不得我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他才称意。

《四书》、《五经》还罢了,我最怕的是《左传》,幸亏这位祖父或者还不知到“三礼”的重要,否则会送掉我的小性命。

我背书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

他不只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从这段述说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从小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很倔强的孩子。

他从《三字经》读到《左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他以后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用的。

1889年,陈独秀的祖父去世。

家里给他请过“好几个塾师”,他“都不大满意”。

到十二三岁时,只好由大哥孟吉教他读书了。

孟吉是府学廪贡生,也是中过秀才的学士。

陈独秀

陈独秀


反面 评价
1、大革命中的错误 陈独秀说:“中国革命过去的失败,客 观上原因是次要的,主要是党的机会主 义错误”,“当时中央负责同志尤其是 我,都应该公开的勇敢承认过去这种政 策毫无疑义是彻头彻尾的错了”,“幼 稚的中国党领导机关是要负责任的”。 陈独秀在承认和承担错误的同时,还把 犯错误的原因总结为,是“忠实的执行 国际机会主义的政策”。
历史贡献,五大杰出成就,一个杰出表率。这些都是 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
廖盖隆的结论是:“总观陈独秀的一 生,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他的错 误是第二位的”。任建树先生也认为, “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 党的创立者之一,陈独秀的功绩是伟 大的,而他所犯的错误与之相比是微 小的,历史终究会发展到给陈独秀树 铜像予以纪念。” 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也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 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 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 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 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 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 响。”
第三,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 创始人。
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 党在1921年的成立。 他是中国共 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 导人。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 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是中国共 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一代领 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 第四,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 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 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 刻的思索。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 • 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 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 •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 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 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

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1901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1903年7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 1907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潜往上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与其他各地的先进分子联系,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除了来自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原因,他的右倾错误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1929年11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同年12月发表由81人署名的作为托陈取消派纲领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同时,在上海组成托派小组织无产者社,出版刊物《无产者》.1931年5月,出席中国各托派小组织的“统一大会”,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经有很多论著进行了论述,但还是肯定得不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陈独秀至少有六大历史贡献、两大杰出成就,并为我们做出一个杰出的表率. 其六大历史贡献是: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在高度评价五四运动历史功绩的同时,不能忘记陈独秀在其中的巨大历史功劳. 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现在说,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说法不准确.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仅仅这一条,他就可以名垂千古,光照千秋. 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现在我们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不科学的,毛泽东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五大"的领导集体,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陈独秀才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这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他晚年的民主思想,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其两大杰出成就是:第一,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政论家.他的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至今仍给人很多启发. 第二,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他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如果不是后来转向政治斗争,他无疑会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专家、大学者之一.陈独秀生平陈独秀,安徽安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陈独秀的一生
摘要: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现在对于他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他的历史地位逐渐得到了恢复。

但是,对他的评价仍然分歧很大,他的历史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

当然,陈独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犯过错误。

本文中根据有关的资料记载,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对于陈独秀生平的功绩以及所犯的主要错误的渊源进行评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生平经历;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右倾错误”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编辑出版家、大学者,是20世纪与孙中山、毛泽东等具有同等重要历史地位的中国最杰出的伟大人物之一。

如果说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位杰出人物,那么陈独秀就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位杰出人物。

当然,在党的历史上,陈独秀也曾经犯过错误,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右倾投降主义”,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改掉了两个关键性的字,那是因为新的研究证明:陈独秀的错误并不全部是自己的错误而被看作陈独秀犯严重右倾错误标志的事件中,因此,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大革命遭受的严重挫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点是值得人们肯定和欣慰的。

一、陈独秀的生平经历
研究陈独秀的生平先要看看他的出身。

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安徽省安庆人,清光绪5年8月24日(公元1879年10月8日)生。

祖父陈晓峰一生教书。

父亲衍中,也是以家教馆为业。

叔父陈衍庶先后任知县、知府等职务。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说:”我们这一门姓陈的,在怀宁本是一个小户人家,绅士们向来是瞧不起的,全族中到我的父亲一辈才有个秀才,叔父还中了举。

”陈独秀自由丧父,过继给叔父为子,年纪稍长一点之后便随祖父学习四书五经,到九岁时候叔父去世,又有长兄教读。

17岁时陈独秀中秀才,次年去江南参加江南乡试。

考试结束回家后与高晓岚结婚并生下了四个孩子就是: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玉莹。

光绪24年(公元1898年)春,陈独秀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英语、法语及造船学。

(一)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前的经历
光绪27年(公元1902年),他因为参加反清政府的活动被逮捕,逃往南京,年底返回安庆,并在安庆创办藏书楼,公开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宣传反清思想。

后来,陈独秀的藏书楼被封之后,他去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不久,陈独秀因为参加剪掉学监辫子的活动,被遣送回国。

我们不能走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子,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的爬行。

光绪32年,陈独秀再次赴日年底回国,任教于芜湖皖江中学。

此后几年他接续在东北、上海、安庆等地从事著述和反清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二年,陈独秀被安徽都督柏文蔚任为都督府秘
书长,同时兼任安徽师范学堂校长。

1913年,他因为参加反袁斗争被捕,获释后逃亡上海著书。

在此之后,陈独秀就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

1920年5月,经李大钊介绍,共产国际远东局维经斯基到上海与陈独秀交谈,建议在上海成立共产党组织。

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

(二)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后陈独秀的活动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也就是从酝酿、准备到建立新中国的过程。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陈独秀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是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不久他便辞去广东省政府的工作回到上海专门做党工作。

1924年2月主持召开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并且通过了《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态度决议》,5月有主持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以此来纠正党内在国共关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右倾错误。

1926年上半年,陈独秀在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的方针上面,表现的右倾,连续犯了三次妥协退让的错误,最激烈的一次是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在党报上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退出国民党,引起党内外轰动,因为共产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服从后者的纪律,是共产国际为确保国共合作的既定战略路线的中心政策(共产国际为何执行这一政策的部分原因参见社会主义论的词条)。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八七
会议之后,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的总书记的职务。

11月15日被开除党籍。

1932年10月15日国民党当局在上海逮捕了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在狱中陈独秀拒绝了国民党的诱惑,并且上书为自己辩护。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于江津病故。

二、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
在陈独秀的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八七九到一九一九年,在陈独秀少年的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完全是封建主义的,考功名做官是家庭给他安排的唯一出路。

他笃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向往人权、自由和个性解放;陈独秀深恶痛绝封建专制制度,无情的批判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同时,他崇尚科学信仰进化论努力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排斥一切宗教。

第二阶段,是从一九二零到一九二七年,首先陈独秀抛弃了对资产阶级共和政治的迷信,进一步认清了资产阶级建立起来的共和政治,陈独秀进一步澄清了在思想上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混乱认识,弄懂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革命的,而像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等都是反科学的是阻止革命继续向前发展的;
第三个阶段,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二年,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的新军阀统治,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党人进行极端残酷的镇压。

当从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必须拿起武器进行反抗、开展土地革命、用枪杆子来夺取政权。

但是陈独秀不能正确的总结失败的经验,反而坚持了自己的错误观点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取消主义者。

陈独秀激励赞扬托洛茨基,表明”毫不隐讳的站在托洛斯基同志所领导的国际反对派即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之下,坚决的不可调和的不中途妥协和国际的及中共中央的机会主义奋斗到底”。

1927年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了强烈冲击,大批优秀干部在反革命屠杀中丧失,27年到30年代初的失败浪潮使中共在城市工人中的影响力严重削弱,
三、对陈独秀的总体评价
总体上面说,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面注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对于他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进入1926年以后,一方面由于当的正确领导,使得工农群众运动有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空前巩固,从而造成军事上进行北伐的基础。

北伐战争和工农群众运动都进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加紧了扩大势力,打击和排斥国民党左派。

在当时的情况下,加强还是扼制工农群众的运动成为决定形势发展的关键。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独秀动摇了。

他把新右派的一切行动,归罪于共产国际的包办和工农运动的过火行为。

在武汉政府时期,陈独秀继续一方面压制工农群众运动,一方面向汪精卫妥
协退让,使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受失败。

脱离群众,鄙视群众是陈独秀犯错误的走下坡路的根源。

对于陈独秀的个人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科学的评价其功绩和不足。

参考文献:
[1]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任建树.陈独秀大传(第三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朱文华.陈独秀传[m].红旗出版社,2009.
[4]朱洪.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江聪聪(1987-),女,山东即墨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