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da77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f.png)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气候变化热点事件为背景,如极端气候现象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天气变得越来越极端?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案例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地球仪、气温变化图、气候分布图等,用于直观展示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2.多媒体资源:视频、PPT、网络资源等,用于展示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他们对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的挑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但对于气候变化的具体知识可能知之甚少。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阅读、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反馈。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说课稿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说课稿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https://img.taocdn.com/s3/m/c896f2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5.png)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特征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地理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气压带和风带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出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影响气候等主要内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同时运用箭头、框图等元素展现知识结构。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促进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地球仪、气压计、风向标等,用于直观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分布特征。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动画等,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气候现象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解析:通过地球仪和PPT,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解释其形成原因。
2.分布特征:以动画和图表形式展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影响气候: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964e97f783e0912a2162a6d.png)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部说课稿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5)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8)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一) (10)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二) (1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16)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二) (18)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一) (2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二) (25)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7)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 (31)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二) (3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一) (36)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二) (39)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一) (41)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二) (44)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一) (46)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二) (49)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5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一) (54)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二) (57)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一) (6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二) (64)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一) (67)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二) (7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4)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一) (76)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二) (78)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一) (81)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二) (85)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二) (91)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稿(一) (96)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问题讲解稿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问题讲解稿](https://img.taocdn.com/s3/m/dd27af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c.png)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问题讲解稿1. 引言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讲解稿将高中地理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解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 气候变化的原因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自然周期,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动、火山喷发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2.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等也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3.2 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等领域产生严重影响,加剧全球贫富差距,影响可持续发展。
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4.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2 增加碳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手段可以增加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3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如防洪抗旱设施,提高农业、水资源等领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 结论气候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等措施,我们可以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家园。
希望这份讲解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问题,激发大家关注环保、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c539e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0.png)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类型、原因、影响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这部分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4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主要知识点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的类型、原因、影响以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首先,学生将学习全球气候变化的类型,包括冰川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现代气候时期的特征。接着,学生将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涉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然后,学生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后,学生将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包括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及其特征。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调整教学方法、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等。同时,我还将积极寻求同事的建议和反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气候变化资料或文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20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说课稿范文
![20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a10f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4.png)
20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全球气候变化》,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全球气候变化》是地理课本的一部分。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变化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进行教学的,是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和社会有着广泛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和原因,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气候数据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掌握预测气候变化的方法。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气候数据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
可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实践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和气象数据进行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给同学们展示一些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体验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我会问学生们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了解和想法,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现象。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2024全球气候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21238abb8f67c1cfbd6b839.png)
6.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6.A 7.C 8.B
C. 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
最可能的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1.C 2.C 3.D
2.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
新相结合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 从空间分布(乙图)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地__域__差__异______, 其中,中纬度地区_明__显__变__暖___,低纬度地区变___暖__不__明__显___。
(3)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 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这一切都起源于……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
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 了解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可能影响。 3. 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阅读课本46~47页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A. 1982年
B. 1990年
C. 2006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4《全球气候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4《全球气候变化》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3d4b2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b.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地图、数据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深度,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如高一学生重点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高二学生则进一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操作,如调查当地气候特点、分析家庭节能减排措施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包括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极端气候事件等。
2.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它们在我国的体现。
4.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他们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将注重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和关爱。在本章节学习中,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调查当地气候特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5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cde32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1.png)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5篇〕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5篇〕高中地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是高一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第六节内容,主要讲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气候因子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在这些因子长期互相作用下,导致世界各地区气候特点各不一样。
由于本部分内容抽象,使得学生对气候类型的特征理解较难,进而影响了对气候类型的判断。
因此,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所给的气候材料,深化分析^p 气候图。
首先利用气候分布图理解气候的分布;根据前面所学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形成因子等相关地理知识原理分析^p 各地气候成因及特征,并通过气候统计图对气温、降水要素的进一步分析^p 加深对气候特征的理解,再通过比较法,找出易混淆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最终到达对各种气候类型进展判断的目的。
本节内容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前后照应,步步深化,有很强的逻辑性,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时该部分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的结合,表达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读图才能,为今后学习打下很好的根底。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可以初步根据地图和材料,运用分析^p 、比照的方法,归纳所学的地理知识。
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分析^p 才能有限,对本部分知识应不断归纳总结,找出规律。
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某些气候不熟悉,可选取有关地理素材展示图片可以增加学生对气候特点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点。
2、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p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分析^p 和应用地理信息的技能,3、培养组织协调才能、合作、交流才能和表达才能等。
全球气候变暖说课稿
![全球气候变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d2b728581b6bd97f19ea5f.png)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来自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第四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说课紧紧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说教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是对我们人类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的概括和总结。
本节以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全球变暖”为示例,提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是对本册教材思想教育的提高。
所以说本节在整章中,甚至可以说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总结和提高的双重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羽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形成把获取的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事物里来,把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综合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相应变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根据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我将(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2)、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3)、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4)、热岛效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而(1)、区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则是本届教学的难点: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本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图导图练罚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 全套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 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953f9bc5da50e2534d7f4d.png)
高中地理必修1、必修2全套说课稿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说课稿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1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1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1---1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2---20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3---2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4---35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说课稿5---40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1---48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2---50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3---52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1---57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2---61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3---64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4---69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72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76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86大规模的海水运动2---90大规模的海水运动3---97大规模的海水运动4---10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1---106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说课稿2---1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116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1---119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2---125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3---13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1---136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2---140高中地理必修2全套说课稿人口的数量变化说课稿---144人口的空间变化说课稿---147城市化说课稿---152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156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16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166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169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174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1---184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2---19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3---197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说课稿4---20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公转的地理意义》【板书题目】,我将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授课理念和思路。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件:2.4 全球气候变暖(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件:2.4 全球气候变暖(共24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97ad84fab069dc51220172.png)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 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 意图。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干冷——湿冷——干冷交替变化
008卷15-16
008卷17-18
008卷22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 2.联系生活,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自然因素
全球正处在气温波动上升的变 化趋势中
能造成全球变暖主要原理是 能吸收
来自地面、大气中的长波辐射和太阳辐射中
的红外线
人为因素
人类生活、生产等大量燃烧矿物燃 料,释放温室气体
毁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削弱
四个不等式
(1)气候变化≠气候变暖
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2)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引起的
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 动变化之中,主要变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可见,没有人类 活动,全球气候照样变化。
(3)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 这只有这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项目 才有可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这6中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 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1e724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3.png)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地理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解的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
课程背景,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不仅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还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
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动力机制;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大气受热过程,二是大气运动。
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我将向学生介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大气运动部分,我将讲解大气运动的驱动力、风向和风速的形成原理,以及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分布。
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提问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过程。
评价方式,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用以下三种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等方面;2)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3)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或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整个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2a32090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0.png)
2.4全球气候变化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
三、教学难点:1.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
2.解释气候变化的复杂的自然和社会机制。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预习1.请学生观看有关气候变化的视频或PPT,了解有关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背景。
2.请学生阅读相关地理书籍或网上文章,了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3.请学生做一些有关气候变化的调查和研究,在小组或班级中展开讨论。
第二节课堂探究1.教师对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背景作简要介绍,讲述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因和机制。
2.教师通过讲解PPT或实地考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掌握气候变化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3.教师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后果和解决之道,如全球减排和环保、能源转型和科技创新等。
5.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气候变化的想法和看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观念。
第三节课后拓展1.请学生收集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和新闻,在班级或学校内成立环保小组,开展有关气候变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请学生写一篇有关气候变化的文章或演讲稿,运用地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请学生进行气候变化的实地调查或科研项目,研究气候变化的机制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气候变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讲解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e40b2eb90d6c85ed3ac610.png)
2.4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基于webquest的说课设计泉州七中地理组刘伟杰1、WebQuest由来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创立,是较为成熟的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所以将其命名为“WebQuest(网络探究),它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教师将设计一个特定的情境任务,然后教师利用网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要求学生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与综合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WebQuest的组成模块WebQuest一般由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论共六个模块组成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幻相扣。
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第一节)—能量交换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第二、三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呈现;而本节是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既是本章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
2教材结构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3说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产生影响、适应对策等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情景、辩论、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关心全球、我国及身边的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说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节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世界气候说课稿
![世界气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123f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6.png)
世界气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世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掌握描述气候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描述气候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 了解世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2. 世界气候相关的图片资料;3. 地理课本和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世界气候分布图,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注意到我们所在的地方的气候是怎样的吗?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呢?”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气候的概念:“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至少30年)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等因素。
”3. 分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和互动,了解所选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4. 小组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特点。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与互动,扩展对不同地区气候的了解。
5.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依次介绍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6. 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展示所研究的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特点。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与互动,拓宽视野。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强调全球气候的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选择并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特点,拓宽知识面;2. 学生可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分析当地气候变化的规律;3. 学生可加入环保组织,参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实践活动。
六、课堂评估根据学生的小组分享、个人提问以及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世界气候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气候特点,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增加了互动与探究的乐趣。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53442cbcd126fff7050bef.png)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研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存在生命的行星。
第一部分描述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三部分主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体积、质量、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2)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以“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为例)。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科学正确的宇宙观。
(2)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树立辩证主义的思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课件(共54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品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536405a5e9856a5612608b.png)
2.5
读图思考:
1.图中出现 几次大冰期? 出现在哪个 时间? 2.恐龙繁盛 的时期大约 在哪个具体 时间?当时 的气候有什 么特点? 3.总结归纳 地质时期气 候变化的特 点。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图表解读
(二) 历 史 时 期 的 气 候 变 化
读图思考:
温暖期
寒冷期
1.近5000年来, 两条曲线 的 变化趋势是否 一致?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的影响
不同时期中国野象最北界分布图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古人类文化和经济活动
2、影响生态环境,使动植物带分布变迁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2.在这一段时期, 全球气候出现了 几次较大的波动?
读课本,比较分析:
时间
温暖期
气温
表现
北半球极地冰盖曾经消失, 公元前5000年到 比现在 海平面比现在高出75厘米, 公元前1500年 高 3- 4℃ 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 现在的加拿大和英格兰
寒冷期
15世纪以来,其中 比现在 出现在14-17世纪的欧洲 1550-1850年属十 低1-2℃ 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频 分寒冷的阶段 频歉收甚至绝收
2、人为原因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的影响
-----危害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探究:气候变暖可能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有利 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 病虫害迅速爆发
4.2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4.2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8f9aef6910ef12d2af9e781.png)
湘教版必修1《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本课内容的设计特色是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本中的相关资料及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图表的技能,学生就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的要求:基本要求:①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③通过对教材中相关统计图表的应用,掌握统计资料的阅读、分析和运用的技能;④能以科学态度、辨证的观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发展要求: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组成成分: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主要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人类在依赖和改造大自然的同时,又必须顺应和保护大自然,以谋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本课为进一步学习必修2和必修3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演化比较熟悉,对整个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听说过或从书本上看过,关于冰期的一些内容学生可能在电影中见到过,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地质年代不是很熟悉,对课本中的坐标图不会阅读,还有关于雪线等一些概念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针对一些比较难懂的问题,学生会通过相互之间交流或者预习时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组成
本节教材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以及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个部分,教材内容基本上浅显易懂,重点是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和适应对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本节是作为本章的总结学习,为一个学时。
本章各节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
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作为基础铺垫;将大气运动的结果(第二、三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气和气候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部分呈现;而本节是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阐明全球气候变化,既是本章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
3、教材的特点
本节内容从气候的变化开始引入内容,并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分析,找出适应对策,本节内容有比较充分的阅读和活动,可以通过这些阅读和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等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说出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对策, 并举例说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帮助学生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理解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2.了解当前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以及原因,通过阅读图2.29“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图“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近五十年来我国气温变化速率图”,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暖的原因和特点。
3.自主学习,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两方面等讨论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 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忧患意识,树立学生爱护环境,养成节约能源等思想观。
二、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
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所以在完成“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之后安排气候的内容,气候对本章前几节内容具有总结性的意义。
学生学习实际上是在掌握了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一个小结性内容的学习。
2、学习能力
该节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本节内容是要在通过讨论、探究发现而引导学生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高一的学生一方面,通过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互联网对天气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经历和认识,了解了一些的信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的就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三、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3.讲述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四、说学法
1.读图分析法和归纳法
2.案例分析法
3.探究讨论法
4.合作学习
5.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导课:放映视频片段,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这种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灾难是怎样产生的呢?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生:————————————————
师:在讲述第三个问题时结合图2.28,引导学生分析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同时分析两种类型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气候的关系。
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生:
师: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怎样的呢,同学们看一下图2.29。
生:—————————————————
师: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呢?那我们就来看下这幅图,引导学生分析近五十年来我国气温变化的速率图。
生:——————————————————
师: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又有哪些?下图是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模拟值,红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变化曲线。
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方式等。
生:——————————
师:现在我们全球气候变化现象以及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把握近现代全球气候的总的趋势是在变暖,那这又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导致海平面上升。
生:
师:第二个方面则是对农业的影响。
主要了解对不同纬度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
生:
师:第三个方面是影响水循环。
配合图片讲解影响的过程。
师: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和分析能力呢,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分组讨论活动。
分组合作探究讨论这些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受大气变化的不同影响。
小组1:俄罗斯;小组2:印度;小组3:新疆;小组4:福州。
教师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指导:
1、分析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考虑;
2、自然:主要包括降水和气温;气温升高会引起蒸发加剧,使得该地区趋于干旱。
气温升高与积温密切相关,积温的多少和植物的产量有关。
3、经济:主要讲对农业的影响,也可以涉及其他经济活动,如河流航运等等;
课件展示参考评价标准——“预期结论”:
1:俄罗斯——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解冻,航运条件改善,农业产量增加,供暖需求减少。
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面积减少,中纬度植物所分布范围变大。
2:印度——夏季更加炎热,带来严重的干旱和洪涝,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食物供应。
降水分布也会改变,干旱地区更干旱,而湿润地区更湿润。
主要河流水量减少,缺水情况将加重,影响到森林变动和生物多样性分布。
沿海地区土地及一些设施将被淹没。
3: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年较差更大,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更加寒冷,河流枯竭,旱灾严重,出现大规模沙化。
短期而言,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弊大于利。
4:广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台风强度更大,频率更高。
旅游业受到危害。
师: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人类有有利的方面,但许多是不利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呢?大家自由发挥,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提交自己的答案。
生:————————————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目前的我们人类并不能改变气候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延缓气候变化,减小危害。
下面我们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