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
《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沁园春.长沙》全文赏析导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如此。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这首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青少年时代的理想抱负。
该词置于卷首,为毛主席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
翻阅毛主席诗词,觉得对秋天似乎情有独钟,大约是因为秋天寥廓、苍凉、大气,与战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气概较为吻合。
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毛主席赞美的秋天,是一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鹰”“鱼”这大自然中的“万类”,均在这“霜天”中“竞自由”,逍遥自在,得其所哉。
“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却没有自由!于是诗人为之“怅寥廓”,在这“寥廓”的秋天,诗人的惆怅像秋天一样“寥廓”,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屈原“天问”时,等待“天”的回答。
而诗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
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诗人“怅寥廓”。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毛主席诗词的开卷之作怎么没提国家和人民?其实,那“问苍茫大地”,不就是问我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吗?诗人因不能“竞自由”而为之“怅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吗?诗人爱国、忧国、报国的情结,与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和历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诗人是一脉相承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吧,他们是诗人的好友,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将为中华民族“竞自由”,为苍茫大地“主沉浮”!“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是很有兴味的。
历代青少年诗人,大多以“万户侯”为目标。
爱国诗人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南宋杰出词人刘克庄醉后仍感叹“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诗人毛主席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与旧世界的彻底决裂。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
的高峻山峰一个接着一个,非常
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
在长沙时期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
斗生活。
回目录页
提
作用
示
这两句照应开头,紧接上阕, 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承上启 下,由写景过渡到叙事。
赏 析
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五 )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 万户侯。”
诗词鉴赏的重要方法: (知人论世)
1、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 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 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 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 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 情壮志。诗言志,歌咏言,一切景语皆情 语。所以尽管秋是一样的,但由于胸襟、 抱负、思想境界不同,所选取的景物,表 达的情感就不同。
湘江秋景图 返回
回目录页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简析
(一)远近相间: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是远景,
提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
“鱼翔浅底”是俯视;
(三)动静结合: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 景,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是动景。
赏 朗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析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二 由。”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看”字领起哪几句?
三、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动静 相宜,试简要分析。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品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本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尽染:此处化用王实甫《西厢记》中“晓来谁染霜林醉”句意[2] 。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
击,搏击。
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秋天,即上文“寒秋”。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 译文
qìn yuán chūn ·chánɡshā沁园春·长沙dúlìhán qiū,xiāng jiāng běi qù,júzi zhōu tóu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 shān hóng biàn ,céng lín jìn rǎn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g bìtòu ,bǎi gězhēng liú。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g jīcháng kōng ,yúxiáng qiǎn d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wàn lèi shuāng tiān jìng zìyóu 。
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g liáo kuò,wèn cāng máng dàdì,shuízhǔchén fú?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xiélái bǎi lǚcèng yóu ,携来百侣曾游,yìwǎng xīzhēng róng suìyuèchóu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àtóng xuéshào nián ,fēng huázhèng mào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ēng yìqì,huīchìfāng qiú。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zhǐdiǎn jiāng shān ,jīyáng wén z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fèn tǔdāng nián wàn hùhòu 。
沁园春·长沙译文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译文: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译文: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译文: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译文: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译文: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译文: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译文: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译文: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文、译文与赏析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泛指船:此指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 1913 年至 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 年 毛泽东和萧瑜、 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主:主宰。 沉浮:比喻事物盛衰、消长。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遒(qiú):强劲有力。 遏(è):阻止。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平常,不 平凡,不寻常。稠:多。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激扬:激浊扬清 击水:这里指游泳 浅底:清澈的水底 译文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 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 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 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 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 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 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 《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 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 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 岁月。 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 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 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 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 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 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 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 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 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 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 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 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含拼音)——【作者】毛泽东qìn yuán chūn chánɡ shā沁园春长沙dúl ìhán qiūxi ānɡ jiānɡběi qùj úzǐ zhōu tóu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 shān h ónɡbiàn cénɡ l ín j ìn r ǎn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ɡb ìt òu bǎiɡězhēnɡli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ɡ j īchánɡk ōnɡyúxi ánɡqiǎn d ǐwàn l èishu ānɡti ān j ìnɡz ì yóu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ɡ li áo kuòwèn cānɡ mánɡ dà dì shuí zhǔch én f 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i él áib ǎi l ǚ cénɡy óu yìw ǎnɡx ī zhēnɡr ónɡsuìyuèchóu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 àt ónɡxuéshào ni án f ēnɡ huázh ènɡ mào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 ēnɡy ìq ìhuī chìf ānɡqi 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赏析
《沁园春·长沙》赏析《沁园春·长沙》格调雄浑,气象磅礴,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手笔之沉雄,足以显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放的气概!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沁园春·长沙》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沁园春·长沙》赏析篇1上阕揽景兴怀。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视见其笔力的遒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地。
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
以下七句,词人凝时空于一“看”字,以视野所叹来写湘江的秋景,使得这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
前六句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
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漓,气韵酣畅。
流丹的枫叶,如染的层林,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
作者从容写来,一振大方家数。
然后即遗山光而专江色,“漫江碧透”与“万山红遍”交相辉映,一红一绿,色彩更为绚丽明艳。
在明澈如镜的江面上,更有数不清的帆踪樯影,作者以“争流”二字,既有动感,又增盎然奋进之趣。
写景至此,可谓备矣。
但词人却未就此收住。
仰望长空,俯察大江。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这二句从《诗经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化来,自然贴切,全无斧凿之迹。
“击”与“翔”全取动势,又为下句作了铺垫。
至此,词人刷色已到尽处,这便自然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高度精辟、凝炼的诗句,诗人浓墨重彩之用意也昭然于目。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自然景观有明显的情绪性。
宋玉《九辩》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这种萧瑟景象作了极力的渲染,“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悲秋”的意绪,数千年来已成了文人创作的一种指定情绪。
但毛泽东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带进一个新的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沁园春长沙原文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
《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篇,描写了他对家乡长沙的怀念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热爱。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景色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里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天,湘江从北向南流去,橘子洲头静静地躺在江边。
作者用“独立”这个词语表达了对长沙的独特印象,湘江的黄河水与江南水的独特混合,以及橘子洲头的古老美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沙的社会风貌。
“峨眉山下,芙蓉水偏西。
”这里峨眉山下,芙蓉水自西向东流去,表达了一种远山近水的壮丽景象,也代表着长沙这个城市的美丽和优雅。
同样,作者用“芙蓉水”来代表长沙的水域,展示了长沙人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
”这里武陵赞,三苗兴,五豸暴颠,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信念。
作者以武陵、三苗和五豸为例,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史的崇敬和传承,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诗篇。
通过对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信念。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愿我们都能像作者一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第二篇示例:《沁园春·长沙》是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长沙为背景,表达了毛泽东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希望。
诗中描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以及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毛泽东借助诗歌的形式,讴歌了长沙的美丽和魅力,展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描写,将长沙的环境氛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沁园春·长沙课文上下阕
《沁园春·长沙》赏析上阕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阙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以长沙为题材,通过对长沙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一、风景描绘与情感抒发词的首段描绘了长沙的秋景,毛泽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勾勒出无比壮阔的画面。
万里霜天,低垂的云层,搏击长空的鹰,游弋江中的鱼,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无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其中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更是将诗人— 1 —的豪情壮志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二、回忆与感慨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毛泽东回忆了他在长沙的革命斗争生活。
那些峥嵘岁月,那些和同志们一起奋斗的日子,都历历在目。
他感慨万分,那些昔日的同志,有的已经牺牲,有的仍然在为革命奋斗。
他深情地回忆起他们,对他们的英勇和牺牲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豪情壮志与决心词的最后一段,毛泽东的豪情壮志达到了高潮。
他对反动统治者的蔑视,他对改造旧中国的决心,都在这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毛泽东坚信,只要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反动统治者,建立一个新中国。
四、艺术手法与风格毛泽东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象征、抒情等。
他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力量。
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充满了革命豪情。
这些都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沁园春长沙(注音版-译文)
】沁园春·长沙原文(含拼音)——【作者】毛泽东qìn yuán chūn chánɡshā沁园春长沙dú|lìhán qiūxiānɡjiānɡběi qù{júzǐzhōutóu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kàn wàn>shān hónɡbiàncénɡlínjìnrǎn!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màn jiānɡbìtòu bǎiɡě;zhēnɡliú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yīnɡjīchánɡkōnɡyú<xiánɡqiǎndǐwànlèishuānɡtiān/jìnɡzìyóu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chànɡliáo kuò&wèn cānɡmánɡdàdìshuízhǔchén"f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xiéláibǎi lǚcénɡ·yóuyìwǎnɡxīzhēnɡrónɡsuì—yuèchóu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qiàtónɡxuéshàonián》fēnɡhuázhènɡmào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shūshēnɡyì^qìhuīchìfānɡqi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zhǐ]diǎnjiānɡshān jīyánɡwénzì:fèn tǔdānɡniánwànhùhóu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
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全文沁园春·长沙全文翻译《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小编收集了这篇文章的现代文翻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翻译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
注释①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②独立:典出《九章·橘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③湘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南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
沁园春·长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现代作者:毛泽东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
湘(xiāng)江:一名湘水,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陵川县南的海洋山,长1752里,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所以说是湘江北去。
寒秋:就是深秋、晚秋。
秋深已有寒意,所以说是寒秋。
橘子洲:地名,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一个狭长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南北长约11里,东西最宽处约一里。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所谓长岛,指此。
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以上三句是说:在寒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目送着湘江水汩汩北流。
沁园春·长沙的意思
沁园春·长沙的意思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诗,在诗中他抒发了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表达了毛泽东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民族复兴的信心和愿望。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解读这首诗,并分析其意义。
首先,诗人所用的景物描写和语言表达方式,传达了对于家乡城市的细腻感受。
诗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诗中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灵魂深处对于家乡的滋味,歌颂了湖南壮美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次,诗人的政治见解,也通过这首诗得到了清晰的传达和表现。
这首诗开篇,即“独立寒秋”,就表达了毛泽东个人的主张。
几句中,可见其的独立思考和行事风格。
在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诗表达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发展的深层次理解,唤醒了民众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长沙这座城市,表达了常人心底对于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中,“桂林一枝,震烁一时。
灵感泉涌,胸臆豁然开
朗。
” 诗中的这段描述,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家乡城市的向往之情,又展现了他的文艺才华以及内心世界的壮烈和豁达。
总之,《沁园春·长沙》既是一首美丽的诗篇,又传递了深层的意义和时代精神,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这首诗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词,寻找意象,品读意境,赏析作者用词之妙。
2、赏析景物描写的手法
3、结合背景及相关诗句,体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情怀和凌云壮志。
2、难点:寻找意象,把握意境,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三、教学方法
诵读与赏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比较阅读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沁园春雪》导入
二、展示教学目标(略)多媒体展示
三、解题,补充词的相关知识
词:
1.别称:“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如《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
2、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四、预习检测,扫除字音障碍
沁峥嵘舸寥廓遒遏
五、文本研习:
(一)整体感知
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要求:时间2分钟,带着问题,大声的自由朗读,边读边标划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达成效果:通过自由读,学生获得对全词的整体感知。
明确:
上阕:立、看、怅、问
下阕:忆、记
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借此来抒发志向。
过渡:我们通过自由读,对文章获得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的上阕。
2、寒秋时节,诗人独自一人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要求:大声的自由朗读上阕,在文本中找到答案,2分钟后找同学来回答。
达成效果:让学生对上阕有个整体的了解,同时,有助于后面对景物描写中意象、意境的把握和对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品味赏析。
过渡:词中的景物给我们以生机勃勃之感,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通过那些景或物来渲染出这种生机勃勃的秋景呢?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找出意象,品味意境,赏析语言之妙。
2、景物描写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选取你喜欢的词,谈谈它的妙处。
3、景物描写的顺序和方法。
具体操作:
⑴找出景物描写中的所写之景或物,即找出本词中的意象。
要求:1分钟,齐读,标划词中的景物,感受美好秋景。
达成效果: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明白什么叫意象。
过渡:意象即着有诗人情感的一切人和物都可以称之为意象。
比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都可以称之为意象。
那么,词人的这段景物描写中那些词语是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是具有表现力的,谈谈它的妙处。
⑵这几句那些词表现力特别强?选取你喜欢的词,谈谈它的妙处。
要求:3分钟,同桌之间自由讨论,阐明你的观点。
方法指导:景物描写赏析时,应多关注形容词、动词、和副词。
炼字型题的方法①先解释该词的含义;②看看有没有用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妙处;③把词所在的句子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一下;④看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达成效果:让学生初步认识如何赏析品味诗歌中的语言。
明确:
看万山红遍遍:红之广
层林尽染染:拟人的手法
漫江碧透透:水之清澈
百舸争流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鹰击长空击:体现了鹰之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翔:鱼之轻快、自由
万类霜天竞自由竞:突出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⑶景物描写的顺序和方法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
过渡:面对如此美丽的秋景,如此多娇的江山,作者为何发出“怅“的情绪?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难点质疑,深入探究
思考:古人云:“一切景语洁情语。
”写景是为了抒情,面对多娇的江山,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发出“怅”的心绪?
要求:齐读“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方法:依据文本,教师适时补充毛泽东同志写这首词时的写作背景
手法:以乐景衬愁情。
过渡:上阕的结尾作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设问,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下阕是如何回答的?这一回答更好的体现了毛泽东的经天纬地之才,可造乾坤之志。
(四)思考:词的下阕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要求:齐读下阕
方法:找同学分别谈谈
达成效果:准确把握作者故地重游,回忆不平凡的岁月,所描述的人具有怎么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群意气风发,才华横溢,信息国运,蔑视权贵,不向封建恶势力低头的不屈精神和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六、主题小结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给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图景,诗人运用以乐景衬愁情,叙事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
七、拓展延伸,达标练习
读辛弃疾《破阵子》,试比较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爱国诗歌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书法的爱国革命情怀有什么异同?
八、板书设计
景:绚烂多彩生机勃勃
豪情壮志:以天下为己任
振兴中华
九、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三为主,五环节”为理念,力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点拨为辅,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思考。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首先弄懂弄透这首词,依据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确定这篇文章的重点、难点,并且设计一个整合性的问题带动其他小问题,这样环环相扣,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更有助于高考。
这样的设计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