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点:
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
•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 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苏轼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代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
【学习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诗词的特点。 2、提升并强化解读托物言志诗词的能力。
【检查预习】
• 1、概念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 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 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提示:托物言志
【示例二】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却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 争精神。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 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 似”。 •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 不离。 •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 遇的感受。 •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傍晚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 •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 西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与____ •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 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 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⑶咏物抒怀类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 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 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 虞世南《蝉》 • 垂緌( suí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 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 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 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 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 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 对自 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提示: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
【示例四】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描绘了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婉转,鸟儿 在山花绚丽,树林浓密中自由快乐地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检测反馈】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 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 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 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 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 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 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 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柳的衰落, 表现出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托物言理类
•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 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 苏轼《琴诗》 •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 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 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 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 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 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李商隐《蝉》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 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 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 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 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 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 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 充分展现。
【点评提升】
答题技巧总结:
•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 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 剖析所托之情。 • ⑶答题模式: •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 形象特点:事物特点+自身特点 • 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 ②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 之志。
二、质疑探究,成果展示
【示例一】(2000北京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
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
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 (2)拟人表现手法。
•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 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 凄怨低沉。 •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 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 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⑷以物喻人类
•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 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 李纲(北宋宰相)《病牛》 •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 “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 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 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 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 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 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示例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 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 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⑵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 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 白居易《白云泉》: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 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 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 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