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霍桑作品中的宗教思想情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霍桑这篇短篇小说力作中,单纯善良的布朗眼中,天堂 是存在的,人能够进入上帝的天堂,以得到拯救。 但是,那趟森 林赴约的“噩梦”后,在他对人性的本恶洞悉后,终无能为力。 但是,布朗并没有堕落,他的忧郁来自他的绝望,而绝望正是 希望面对强大阻力而无以实现的结果。 布朗是关注着人类灵 魂的拯救的,否则他大可不必忧郁,他可以和萨勒姆镇人一样 唱起圣歌,过着“正常”的生活。 其实,镜子前的主人公布朗可 以折射出镜子里的作者。 布朗的结局恰恰也表现了作家本人 对恶的迷惘困惑和对人生的忧虑和悲哀。 小说一步步地向我 们展示了人性的本恶:任何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阴暗的世界,这 与西方基督教的“原罪说”挨肩并足,并无二致。
小说以 17 世纪中期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 揭露了 19 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 道德的虚伪。 主人公海丝特? 白兰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 她 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 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 的社会。 小说描写了跟随丈夫奇林渥斯从英国移居美国波士顿 的海丝特与清教徒牧师丁梅斯代尔犯了通奸罪。 此事,被当地虚 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 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游街示众, 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 A 字(Adultery:通奸罪)和站在 示众台上受审。 她拒绝说出诱骗海丝特的奸夫— ——牧师丁梅斯 代尔。 最后牧师不堪忍受精神的折磨,在教民面前承认了罪过, 然后死去。 而海丝特几年来忍辱负重,代人受过,不屈不挠,积善 行德,赢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 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
【关键词】霍桑 原罪 救赎 宗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4-0063-03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 19 世纪美国著名 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由于其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新英格兰 地区,宗教对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他多以加尔文教派的善恶 观念来认识社会和世界, 几乎倾其一生致力于探讨人性中的 罪恶这一问题。 本文以霍桑的长短篇小说为例来探讨他的上 述基本主题及其精神意义, 分析了霍桑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 和宗教对霍桑的思想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在此基础上的,对霍 桑作品进行了现时代的品评。 总体而言,霍桑的作品中渗透着 “原罪”、“命定”等宗教教义的观念。
第 15 卷·第 4 期 2012 年 8 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15,No.4 Aug.2012
试析霍桑作品中的宗教思想情愫
吉梅玉
(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由于受社会、家庭及个人自身情愫影响,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 他绝大多数作品中都表达出一个主题,即原罪与救赎。 本文对霍桑的几部代表作进行分析,分析这一主题的 影响因素,并阐释其社会现实意义。
作别新婚的妻子弗思(Faith 即信仰),离开他生活的村镇,在一 名神秘老人的诱惑之下, 步入了他本不该踏入的象征着邪恶的 森林。 在黑暗的森林深处,他看到了镇上和教堂里许多以前最受 尊重的人,如威严的总督、德高望重的教长、虔诚的长老、贞洁的 少女等,都在秘密地与魔鬼践约。 同时,在盛会中他也看到了他 的妻子费思,并大声喊道:“仰望天堂,抵挡邪恶! ”可令他无法忍 受的是他的妻子背他而去参加那次盛大的邪恶的 “同道圣餐 式”,并被领去准备接受洗礼的标志。 布朗在惊愕、恍惚之中意识 到,自己孤单身处黑暗的深夜,在沉甸甸的风声穿过森林之时一 并将他对妻子的高呼毫无眷恋的掠走。 次日, 当布朗回到村里 时,他已经不能确定昨晚所见是一场噩梦还是事实了。 他发现镇 上不管是有道德的还是没有道德的, 抑或不管是诚实的还是奸 诈的,全都依旧像往日一样生活着。 但是,这场森林之旅彻底颠 覆了他的信仰和世界,变得严厉、忧伤,苦思冥想、疑神疑鬼,在 怀疑和绝望中度过了余生。
(二)《红字》中的“社会的罪”
*[收 稿 日 期 ]2012-06-19 [作者简介]吉梅玉(1982- ),女,汉族,陕西华县人,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与英语教学。
63
2012年 8 月 第 15 卷·第 4 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既然人性是本恶的,那么人可以被拯救吗? 霍桑无疑表示了 深深的怀疑。 但是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他由对人性恶的思索转 向了对社会罪的探究, 他也在对恶与罪的清醒中由迷惘走向自 信,他回答了他自己的怀疑,他确信人是可以拯救的,这种拯救 不在天国,不在于对上帝的忏悔,而在现实社会中,人的社会善 行。 正是对社会罪的探究,霍桑开始了对社会较为温和的批判, 走向对人生自我拯救和社会拯救道路的积极探寻。
一、原罪与救赎:霍桑作品的主题 霍桑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世家,四岁时父亲客死他乡, 他是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父亲的离世与母亲的寡居 对霍桑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自幼便性格忧郁。 由 于受到欧洲政治文化,尤其是英国文化的影响,新英格兰地区 的第一批殖民地英格兰移民在政权组织形式上实行的是政教 合一,霍桑的先祖在其中曾担任过重要职位,并在对待教友及 塞勒姆“驱巫案”中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 家族的这一段历史 给霍桑在心理上深怀无法磨灭的内疚和负罪感。 这使得霍桑 在 文 学 创 作 中 无 法 摆 脱 “原 罪 ”、“赎 罪 ”等 对 他 的 根 深 蒂 固 的 影响。 同时,他又从家族的负罪感出发,反对清教的专制统治 及对先祖“原罪”的“救赎”。 因此,他的大多作品主题都是原罪 与救赎。 (一)《小伙子布朗》中的“人性的恶” 《小伙子布朗》是霍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该力作以著 名的塞勒姆为背景,探究人的内心潜在的恶,并对人性的本恶进 行剖析和诠释。 小说的主人翁古德曼? 布朗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少 年,他追求道德信仰天国,对上帝务必虔诚。 一天他在黄昏时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