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双曲线

合集下载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将 y=kx+ 2代入x32-y2=1,得
(1-3k2)x2-6 2kx-9=0.
由直线 l 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
1-3k2≠0 Δ=6 2k2+361-3k2=361-k2>0
方程化为 2x=5,故此方程(*)只有一个实数解,即直线与双曲
线相交,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当 1-k2≠0,即 k≠±1 时,Δ=(2k2)2-4(1-k2)(-k2- 4)=4(4-3k2).
x1+x2=2-2kk2

x1·x2=k2-2 2
假设存在实数 k,使得以线段 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 C
的右焦点 F( 26,0),则 FA⊥FB,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x1- 26)(x2- 26)+y1y2=0, 即(x1- 26)(x2- 26)+(kx1+1)(kx2+1)=0. (1+k2)x1x2+(k- 26)(x1+x2)+52=0, ∴(1+k2)·k2-2 2+(k- 26)·2-2kk2+52=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解析] (1)将直线 l 的方程 y=kx+1 代入双曲线 C 的方程 2x2-y2=1 后整理得,

《直线与双曲线》课件

《直线与双曲线》课件

划分线段
2
用尺子或其它工具连接两个点,得到
一个线段。
3
延长线段
将线段无限延伸直到直线的任意一端。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对称轴
双曲线的长轴与短轴交于中心 点,并被标记为对称轴。
标准方程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其中a和b是双曲 线上的常数。
渐近线
由于双曲线的性质,它们总会 和直线相交,这条直线就称作 渐近线。
《直线与双曲线》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直线与双曲线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领域,为您深入了解 该学科提供帮助。
直线和双曲线是什么?
直线
是一种没有弯曲的无限延伸的平面几何图形, 只有两个端点。
双曲线
是一种与圆不同、形状呈现两臂的闭曲线, 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科学领域。
如何画直线?
1
确定任意两点
选取平面上的两点,确定直线的位置。
直线与双曲线的区别与相似性
1 共同点
直线和双曲线均为几何图形,在数学和科学中均有广泛应用。
2 区别
直线无限延伸,而双曲线有两个端点;直线的标准方程为y=kx+b,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为(x^2/a^2)-(y^2/b^2)=1。
双曲线的几何中心和焦点
1
中心点
双曲线的中心点为长轴和短轴的交点。
2
焦点
与双曲线有关的参数是f,其表示焦点到中心的距离。对于每个双曲线,有两个 焦点。
3
应用
在物理学和科学领域,双曲线常被应用于光学、机械、电气和核物理学的研究中。
双曲线与椭圆的比较
相同点
双曲线和椭圆都是封闭曲线,有多个常用参数。
不同点
椭圆和双曲线有不同的形状特征和数学方程, 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高二数学直线与双曲线(绝对精品,有答案超好的讲义,自己整理原创)

高二数学直线与双曲线(绝对精品,有答案超好的讲义,自己整理原创)

双曲线与直线一、双曲线性质: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7.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2F PF S b co γ∆=.8.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11. 11.A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2y a x b K AB =。

双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双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课件
双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本课件将介绍双曲线和直线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相交点,切点, 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和包含关系。
双曲线和直线的定义
1 直线
具有恒定斜率的曲线,可用斜率截距方程y = mx + b表示。
2 双曲线
具有非常特定形状的曲线,其离心率大于1。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1 相交
直线和双曲线相交于某个点。
唯一切点
直线切双曲线于唯一一个切点。
无切点
直线与双曲线可能无切点。
无穷切点
直线切双曲线的每一点都被认为是一个切点。
直线与双曲线的平行关系
1 平行直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线与双曲线保持相同的距离,从未相交。
2 平行双曲线
两条双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形状,但位于不 同位置。
直线与双曲线的垂直关系
1 垂直直线
直线与双曲线在某一点形成一个90度的角度。
2切
直线刚好接触双曲线的一点,即切点。
3 平行
直线和双曲线无交点,但始终保持相同的距 离。
4 垂直
直线与双曲线在某一点相交,形成90度的角 度。
直线和双曲线的相交点
定点
相交的直线和双曲线将在某个固 定点处相交。
两个点
直线和双曲线可能相交于两个不 同的点。
无点
直线与双曲线可能没有交点。
直线和双曲线的切点
2 垂直双曲线
两条垂直双曲线在某一点形成一个90度的角度。
直线与双曲线的包含关系
1 直线包含于双曲线
直线上的每个点都在双曲线上。
2 双曲线包含于直线
双曲线上的每个点都在直线上。

直线与双曲线

直线与双曲线

一点: 二次项系数=0 (直线与渐进线平行) ②相切 一点:
③相离:
△=0
△<0
特别注意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中: 一解不一定相切,相交不一定 两解,两解不一定同支
练一练
1.过点P(1,1)与双曲线 4 交点的直线 共有_______ 条. 变题:将点P(1,1)改为
x y 1 只有 一个 9 16 Y
点差法
( x1 x2 )( x1 x2 ) ( y1 y 2 )( y1 y 2 ) 4
显然,x1 x2 0, y1 y2 0
A
0
P
B
y1 y2 x1 x2 4 所以有 x1 x2 y1 y2
得k=0 所以,得直线L:y=2 经检验:此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符合题意.
3 法二:设直线AB的方程为 y ( x 3) 3
y
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y得5x2+6x-27=0 设A、B的坐标为(x1,y1) 、(x2,y2),则
6 27 x1 x2 , x1 x2 5 5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 AB | 2 3 3 ( x1 x2 )2 ( y1 y2 )2 ( x1 x2 )2 ( x1 x2 )2 4 x1 x2 16 3 5 1 ( x1 x2 ) 2 3
F1
O
A
B
F2 x
2 | AF2 | 8 3
练习:
x2 y2 (1 )过双曲线 1 的左焦点 F1 作倾角为 的直线与双曲 9 16 4 192
线交于 A、B 两点,则|AB|=

. 7
( 2 ) 双 曲 线 的 两 条 渐 进 线 方 程 为 x 2y 0 , 且 截 直 线

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一道典型问题的解

直线和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一道典型问题的解

5
.
2
1−
1−
例1.已知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试讨论
实数k的取值范围,使直线与双曲线
(5)交于异支两点;
(5)-1<k<1 ;
代数解法
解:把直线y=kx-1代入双曲线x2-y2=4中
得x2-(kx-1)2=4,化简得(1-k2)x2+2kx5=0.
∵直线和双曲线的异支交于两点,
∵直线和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
(1)当1-k2≠ 0时∆=0,即20-16k2=0,解
5
5
得 = 或 = − .
2
2
2
(2)当1-k = 0时, = 1或 = −1.
综上k=±1或
k
5
2
代数解法
例1.已知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试讨论
实数k的取值范围,使直线与双曲线
(3)与左支交于两点.
1.二次项系数为0时,L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或重合。
重合:无交点;平行:有一个交点。
2.二次项系数不为0时,上式为一元二次方程,
Δ>0
Δ=0
Δ<0
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两个交点)
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直线与双曲线相离

学习新知
判断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操作程序
把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直线与双曲线的
∵直线和双曲线有两个公共点,
∴1-k2≠ 0且∆>0,即20-16k2>0,解得
<−
5
且k≠±1.
2
5
2
<
5
5
<k<
2
2
且k 1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直线与双曲线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相离、相切和相交。

1. 相离: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它们分别在平面上任意位置,没有交集。

2. 相切: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切点,此时直线的斜率等于双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3. 相交: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此时直线穿过双曲线。

判定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 将直线的方程和双曲线的方程联立,求解它们的交点,如果有解,就是相交或相切;如果没有解,就是相离。

2. 比较直线的斜率与双曲线在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如果相等,则相切。

3. 比较直线的斜率与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关系。

如果直线
的斜率大于离心率,则相离;如果直线的斜率小于离心率,则相交;如果直线的斜率等于离心率,则相切。

注意:在进行判定时,需要先化简双曲线的方程,确定其标准形式,然后再进行计算。

双曲线与直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双曲线与直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双曲线与直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公式是:设直线y=kx+b与双曲线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AB|=√(1+k²)[(X1+X2)²-4X1X2]。

在数学中,双曲线是定义为平面交截直角圆锥面的两半的一类圆锥曲线。

它还可以定义为与两个固定的点(叫做焦点)的距离差是常数的点的轨迹。

这个固定的距离差是a的两倍,这里的a是从双曲线的中心到双曲线最近的分支的顶点的距离。

a还叫做双曲线的半实轴。

双曲线出现在许多方面:
作为在笛卡尔平面中表示函数的曲线;作为日后的阴影的路径;作为开放轨道(与闭合的椭圆轨道不同)的形状,例如在行星的重力辅助摆动期间航天器的轨道,或更一般地,超过最近行星的逃逸速度的任何航天器。

作为一个单一的彗星(一个旅行太快无法回到太阳系)的路径;作为亚原子粒子的散射轨迹(以排斥而不是吸引力作用,但原理是相同的);在无线电导航中,当距离到两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距离本身可以确定时等等。

双曲线的每个分支具有从双曲线的中心进一步延伸的更直(较低曲率)的两个臂。

对角线对面的手臂,一个从每个分支,倾向于一个共同的线,称为这两个臂的渐近线。

所以有两个渐近线,其交点位于双曲线的对称中心,这可以被认为是每个分支反射以形成另一个分支的镜像点。

《直线与双曲线》课件

《直线与双曲线》课件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可以得出点到焦点的距离公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 件,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综合题类型及解题思路
类型三: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求切线方程,需要利用导数和切线的定义,结合几何意义进行求解。
首先求出双曲线在某一点的导数,这个导数表示该点切线的斜率。然后根据切线的定义和斜 率,写出切线方程。最后将已知数值代入切线方程进行求解。
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
交点的求法
当直线的方程与双曲线的方程相等时 ,解出x和y的值即为交点坐标。
交点的性质
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满足两个方程, 因此交点同时属于直线和双曲线。
01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 置关系
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切点定义
直线与双曲线在某一点相切,该 点称为切点。
切线性质
切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且切 线斜率等于双曲线在该点的导数。
步骤
设直线方程为 $x = ty + m$,双曲线方程为 $x = rho cos theta, y = rho sin theta$,联立两个方程消去参数 $theta$ 和 $rho$。
应用
适用于求解与参数相关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
01
直线与双曲线的综 合题解析
综合题类型及解题思路
类 各种轨迹问题,如行星运动轨迹等。
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光学和声学
在光学和声学中,光线和声波的 传播路径可以模拟为直线或双曲
线的形式。
力学
在力学中,直线与双曲线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运动轨迹和受力分析

电学
在电学中,电流的传导和电场的 分布可以用直线与双曲线的知识
来解释。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直线与双曲线》 ppt课件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 AB |= 1 + 2 · (1 +2 )2 − 41 2
2 2
2
3
12 2 +8
16( 2 +1)
2
2
= 1+ ·
− 2 = 1+ · 2 2
2
−2
−2
( −2)
4( 2 +1)
2

=4,解得 k =± .
2
2
| −2|
当2- k 2≠0时, x
考点三
例3
综上可知过 P 0,2 且与双曲线2 x 2- y 2=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有4条.
考点二
例2
弦长问题
如图,过双曲线2 x 2- y 2=6的左焦点 F 1,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双
曲线于 A , B 两点,则| AB |=
16 3
5
.
设 A 点坐标为( x 1, y 1), B 点坐标为( x 2, y 2).
B. x +2 y -1=0
AB |=4,则下列不满足条件的直线 l 为(
B )
设 A ( x 1, y 1), B ( x 2, y 2),
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 x = 3 ,
由ቐ
= 3,
2

2
2
得 y =±2,
= 1,
∴| AB |=| y 1- y 2|=4满足题意.
2 + 2
2


3
6
2
所以 e =
=1+ 2 = ,即 e = .
2


2
2
4.
2

(2024·浙江金华模拟)过点 P (1,1)作直线 l 与双曲线 x 2- =λ交于

直线与双曲线关系

直线与双曲线关系
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可分为相交、相切和相离三种情况。相交时,直线与双曲线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交点;相切时,有一个交点;相离时,无交点。本文通过具体例题,深入探讨了直线y=kx-1与双曲线x2-y2=4的交点情况。当直线与双曲线仅有一个公共点时,即方程组仅有一组实数解,此时需要求解k的取值范围。进一步,文档还通过变式讨论了有两个公共点和没有公共点的情况下k的取值范围。此外,还归纳了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特别是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会有一个公共点。最后,通过随堂练习和例题,巩固了这些知识点,深入理解了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及其二级结论。

直线与双曲线

直线与双曲线

第57课 直线与双曲线●考试目标 主词填空1.双曲线的定义与方程①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已知F 1、F 2是平面内两个定点,P 是动点,当且仅当它们满足条件|PF 1|-|PF 2|=±2a ,正常数2a <|F 1F 2|时,P 的轨迹是双曲线.②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设F 为定点,l 是定直线,P 是动点,P 、F 及l 共面,当且仅当它们满足条件距离到是是常数e P d e e e dPF ,)1(||>=时,P 的轨迹是双曲线. ③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方程是12222=-b y a x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12222=-bx a y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设双曲线方程为:b 2x 2-a 2y 2=a 2·b 2(a >0,b >0,c 2=a 2+b 2),其范围是x |≥a ,y ∈R ,对称轴是坐标轴,对称中心是原点,顶点坐标是 (±a ,0),焦点坐标是 (±c ,0),离心率是ac,准线方程为c a x 2±=,渐近线方程是x aby ±=.3.点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by a x -=1,点P 的坐标是(x 0,y 0),则:P 在双曲线上的充要条件是122022=-b y a x ,P 在双曲线右支所包含的区域(不包括边界线)内的充要条件是220y b ba x +>. 4.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设直线为l :Ax +By +C =0,双曲线方程为C :b 2x 2-a 2y 2=a 2b 2,联立l 与c 消去某一变量(x 或y )得到关于另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此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为Δ,那么:l 与c 相离的充要条件是Δ<0; l 与c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Δ=0;l 与c 相交于不同两点的充要条件是Δ>0. 5.双曲线方程的确定求双曲线方程,若中心和对称轴已知,则在a 、b 、c 中只须确定两个字母(因c 2=a 2+b 2),常用的方法是列方程组,解关于a 、b 、c 的方程组,从而确定系数a 、b 、c .6.弦长计算计算双曲线被直线截得的弦长,往往是设而不求,即设弦两端坐标为P 1(x 1,y 1),P 2(x 2,y 2),从而|P 1P 2|=221221)()(y y x x -+-=f (k )(k 为直线P 1P 2的斜率,若k 不存在,则更易计算).●题型示例 点津归纳【例1】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两准线间的距离是2,焦距为6;(2)与椭圆x 2+2y 2=2共准线,且离心率为2; (3)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双曲线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4和2,过P 作实轴的垂线恰好过双曲线的一个焦点.【解前点津】 (1)因焦点的位置有两种情形,故标准方程有两种结果,由2c =6及2·c a 2=2即可确定a 、b 、c ,(2)由条件可选择方程形式为2222by a x -=1,(3)有两种形式.【规范解答】 (1)由2c =6及2·ca 2=2得:a 2=3,b 2=c 2-a 2=9-3=6,故双曲线方程为1631632222=-=-x y y x 或(2)由条件知双曲线的准线方程是x =±2,故得方程组:2,22==c a a c ,解之:a =4,c =8从而b =43,故双曲线方程为:481622y x -=1; (3)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by a x -=1,焦点为F (c ,0)由条件可设P (c ,m )22)2(m c +⇒=4 ①m =2及14222=-ba c ②解方程组得a 2=1,b 2=2,故此时双曲线方程为x 2-22y =1,同理可得,当焦点在y 轴上时,双曲线方程为y 2-22x=1.【解后归纳】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一是要选择恰当的形式,二是利用其几何性质,列出关于a 、b 、c 的方程,解方程组即可确定.【例2】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 1、F 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2,且过点(4,-10).(1)求双曲线方程;(2)若点M (3,m )在双曲线上,求证:MF 1⊥MF 2; (3)求△F 1MF 2的面积.【解前点津】 因e =2,所以c 2=2a 2=a 2+b 2⇒a 2=b 2,故双曲线方程为等轴双曲线,因焦点位置没有确定,故可设双曲线方程为x 2-y 2=λ(λ≠0).【规范解答】 (1)∵e =2,∴c 2=2a 2=a 2+b 2 ⇒ a 2=b 2,∴双曲线方程可设为:x 2-y 2=λ,∵点(4,-10)在双曲线上,∴16-10=λ,即λ=6,故双曲线方程为:x 2-y 2=6.(2)由(1)知:F 1(-23,0),F 2(23,0), ∴3129,323,323222121m m k k m k m k MF MF MF MF -=-=•-=+=, ∵点(3,m )在双曲线上,∴9-m 2=6,m 2=3,故21MF MF k k •=-1,∴MF 1⊥MF 2. (3)△F 1MF 2的底|F 1F 2|=43,F 1F 2的高h =|m |=3,∴S 21MF F ∆=6.【解后归纳】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方程的统一形式可设为m ·x 2+n ·y 2=1(mn <0).【例3】 已知双曲线2222by a x -=1的离心率e >1+2,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左准线为l ,能否在双曲线的左支上找一点P ,使得|PF 1|是P 到l 的距离d 与|PF 2|的等比中项?【解前点津】 从假设存在这样的P 点入手,推出某种结果,然后“检验”这种结果. 【规范解答】 设在左支上存在P 点,使|PF 1|2=|PF 2|·d ,由双曲线第二定义得:,||||||121e PF PF d PF ==即|PF 2|=e ·|PF 1| ① 又由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得:|PF 2|-|PF 1|=2a ② 从①②中解得:|PF 1|=12-e a ,|PF 2|=12-e ae,因△PF 1F 2中有|PF 1|+|PF 2|≥2c , ∴1212-+-e aee a ≥2c ③ 而e =ac,故由③得:e 2-2e -1≤0解之:1-2≤e ≤1+2,∵e >1,∴1<e ≤1+2这与e >1+2相矛盾,∴符合条件的P 不存在.【解后归纳】 对于一般的探索命题,常从假设存在入手,利用定理和题设条件加以推理,若推出矛盾,则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的命题成立.【例4】 是否存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渐近线方程为x ±2y =0;(2)点A (5,0)到双曲线上动点P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6.【解前点津】 讨论焦点所在位置,从而确定双曲线方程形式,对条件(2),转化为求函数最值问题.【规范解答】 假设存在同时满足题中两条件的双曲线.(1)若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可设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因渐近线为y =±x a b x ±=21,∴a b=21,双曲线方程可化为:22224by b x -=1.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则 |AP |=22225)4(45)5(b x y x -+-=+-(x ≥2b 或x ≤-2b ). 由条件②,若2b ≤4即b ≤2,则当x =4时,|AP |m i n =16522-=⇒=-b b ,这是不可能的.若2b >4即b >2时,则当x =2b 时,|AP |m i n =|2b -5|=6,解之 b =265+(其中265-<2应舍去). 此时存在双曲线方程为: 1265)65(2222=⎪⎪⎭⎫⎝⎛+-+y x(2)若双曲线焦点在y 轴上,可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4bx b y -=1(x ∈R ),∴|AP |=5)4(4522++-b x ,∵x ∈R ,∴当x =4时,|AP |m i n =652=+b , ∴b 2=1,此时存在双曲线方程为 y 2-42x =1.【解后归纳】 给出双曲线的渐近线,并不能确定焦点的方位,故要讨论双曲线的两种形式.●对应训练 分阶提升 一、基础夯实1.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是y =±23x ,焦点是F 1(-26,0),F 2(26,0),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 ) A.26138 B.26134 C.262318 D.261392.曲线2x 2-y 2+6=0上的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P 点到较远的准线的距离为( )A.4634+ B.4364364+或 C.62 D.46262+或3.与椭圆244922y x +=1有相同焦点且以y =±34x 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 ) A.91622y x -=1 B.116922=-y x C.191622=-x y D.116922=-x y 4.设圆过双曲线16922y x -=1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圆心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 ) A.34 B.38 C.316 D.232 5.双曲线5922y x -=1与椭圆112522y x +=1,一定有 ( ) A.两离心率之积为1 B.相同的两条准线 C.相同的两个焦点 D.实轴长=长轴长6.双曲线的两条准线把两焦点所连线段三等份,则它的离心率为 ( ) A.2 B.3 C.26D.32 7.准线方程为x +y =1,相应的焦点为(1,1)的等轴双曲线方程是 ( )A.x 2-xy -y 2=21B.x 2+xy -y 2=21C.xy =-21D.xy =218.平面内动点P 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常数2a ,则动点P 的轨迹是 ( ) A.双曲线 B.双曲线或两条射线 C.两条射线 D.椭圆9.设θ是第三象限角,方程x 2+y 2si n θ=c os θ表示 ( ) A.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D.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10.设双曲线2222by a x -=1(0<a <b )的半焦距为c ,设直线l 过(a ,0)和(0,b )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43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A.2 B.3 C.2 D.322二、思维激活11.对于双曲线2222by a x -=1(a >0,b >0,c =22b a +)而言,它的准线与渐近线的交点到中心的距离等于 ,它的虚轴的端点到顶点的距离等于 .12.双曲线91622y x -=1上有点P ,F 1、F 2是双曲线的焦点,且∠F 1PF 2=3π,则△F 1PF 2的面积是.13.过双曲线2222b y a x -=1的焦点F (c ,0)作渐近线y =a bx 的垂线,则垂足的坐标是 .14.已知双曲线2222by a x -=1(a >0,b >0)的左右两个顶点分别为A 、B ,过双曲线右焦点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P 、Q ,若∠APB =a r c t an 23,b =1,则a = . 三、能力提高15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AB |=2|CD |, 点E 分有向线段AC 所成的比为λ,双曲线过C 、 F 、E 三点,且以A 、B 为焦点,当4332≤λ≤时, 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16.A 、B 两点分别在双曲线2222by a x -=1的两条渐近线上,O 为原点,且|OA |·|OB |=a 2+b 2=c 2,求线段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17.在△ABC 中,BC 固定,顶点A 移动,设|BC |=a ,当三角形三内角满足:|si nC -si nB |=21·si nA 时,求点A 的轨迹方程.18.设-2<m <0,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点M (m ,0)的直线l 与双曲线x 2-y 2=4有惟一的交点P ,而与双曲线的渐近线交于A 、B 两点. (1)求直线l 的方程;(2)当m 变化时,求△ABO 的重心轨迹方程.第2课 直线与双曲线习题解答1.A 由条件知c =26且269)26(826983222232222a b b c c a a b -==⎪⎭⎫ ⎝⎛•=•⇒=,故269)26(826222a a -=•解之a 2=8⇒2·13268268222=⨯=a . 2.A 化双曲线为6322y x +-=1即3622x y -=1故a =6,b =3准线方程为 y =±2,e =2663=由双曲线第二定义知:4=⇒=126d 最远距离为 d 1+2·463422682+=⨯+=c a . 3.B c =2449-=5又34=a b ① 且c 2=a 2+b 2=25 ② 联立①②解之:a 2=9,b 2=16.4.C 由条件知,圆心不在双曲线的另一个顶点上,设圆心坐标为P (x ,y ),左、右焦点为F 1,F 2,左、右顶点为A 1,A 2,由A 2(3,0),F 2(5,0)知圆心横坐标为x =21(3+5)=4,故y 2=16×3169716169722=⨯+=+⇒y x . 5.C 在双曲线中:a =3,b =5,c =14,149,3142==c a a c ,在椭圆中:a =5,b =11,c =14,1425,5142==c a a c ,比较即得.6.B 由2·312=c a ·2c 得3=ac.7.D 因双曲线是等轴双曲线,所以离心率e =2,设P (x ,y )是此双曲线上有流动坐标,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得:2|1|2)1()1(22-+•=-+-y x y x 平方之:x 2+1-2x +y 2+1-2y =(x 2+y 2+1+2xy -2x -2y )化简得xy =21. 8.B 当2a =|F 1F 2|是两条射线.9.D ∵sin θ<0,cos θ<0,∴θθ•+θcos sin cos 22y x =1是双曲线.10.A l :222222316431111bc a c c b a b y a x +=⇒•+=⇒=+ 222222221316e e e a c c a c +-+=-+=解之:e 2=4或34即e =2或32 又∵0<a <b ,∴a 2<b 2,∴c 2=a 2+b 2>2a 2,∴22>⎪⎭⎫⎝⎛a c ,∴e >2,舍去32. 11.取一条准线x =c a 2,取一条渐近线y =⇒x a b交点为⎪⎪⎭⎫ ⎝⎛c ab c a ,2它到中心的距离为 22222b ac a c ab c a +=⎪⎭⎫ ⎝⎛+⎪⎪⎭⎫ ⎝⎛=a 虚轴端点取为(0,b )顶点取(a ,0)⇒距离为c b a =+22.12.不妨设P 在左右支上,F 1为左焦点,则由定义得:|PF 1|-|PF 2|=8,又|F 1F 2|=10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PF 1|2+|PF 2|2-2|PF 1|·|PF 2|·cos60°=100.由方程组⎩⎨⎧=-•+=+8||||||||100||||21212221PF PF PF PF PF PF得2|PF 1|·|PF 2|=36+|PF 1|·|PF 2|,∴|PF 1|·|PF 2|=36,故△F 1PF 2面积为S =21|PF 1|·|PF 2|·sin60°=93. 13.渐近线的垂线方程为:y =(-ba)(x -c )解方程组⎪⎪⎩⎪⎪⎨⎧--==))((c x b a y x a b y 得垂足坐标是⎪⎪⎭⎫ ⎝⎛c ab c a ,2. 14.如图所示,因b =1,故双曲线方程为:222y ax -=1,故F (12+a ,0),A (-a ,0),P (aa 1,12+),B (a ,0), 因为:k P A =a1(12+a -a ),k PB =)1(12a a a ++故由两直线的夹角公式得:22211)1(1)1(123aa a a a a a +-+-++=,解之:a =3.15.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by a x -=1,∵双曲线经过点C 、D ,且以A 、B 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 、D 关于y 轴对称. 依题意,记A (-c ,0),C (2c ,h ),E (x 0,y 0),其中c =21|AB |,h 是梯形的高,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x 0=h h y c +λ=λ+•-λ1,)1(2)2(0,∵点C 、E 在双曲线上,将点C 、E 的坐标和e =ac代入双曲线方程得:2224b h e -=1 ① e 2·22222)1(4)2(b h λ-+λ-λ·(λ+1)2=1 ②由①得4222e bh =-1代入②得: λ=43322122≤λ≤+-又e e 得:43213222≤+-≤e e 解之:107≤≤e , ∴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0,7.16.设线段AB 中点M (x ,y ),点A 在直线y =a b x 上,点B 在直线y =-x a b 上,则A (x 1,abx 1),B (x 2,-abx 2),由中点坐标公式知: ⎪⎩⎪⎨⎧-=+=⇒⎪⎪⎩⎪⎪⎨⎧+•=+=2121212122)(21)(21x x b ay x x x x x a b y x x x|OA |=a c x ab x 212221+|x 1|;|OB |=a c x ab x =+222222|x 2|,∴|OA |·|OB |=22a c |x 1·x 2|=c 2,∴x 1x 2=±a 2,又①2-②2得:4x -2224b y a =4x 1x 2,∴x 2-222b y a =±a 2,∴2222by a x -=±1为线段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17.由正弦定理得:|c -b |=21a ,故动点A 到两定点B 、C 距 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常数21a ,由双曲线定义得:A 在双曲线上移动,以BC 中点为坐标原点,① ②B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因半焦距为2a ,实半轴长为4a,故虚轴长为 2234222=⎪⎭⎫⎝⎛-⎪⎭⎫ ⎝⎛a a ,故双曲线方程为)0(1434222≠=⎪⎪⎭⎫ ⎝⎛-⎪⎭⎫ ⎝⎛y a y a x . 18 (1)∵l 过M (m ,0),∴不妨设l 为:x =ky +m 代入x 2-y 2=4消去x 得:(ky +m )2-y 2=4,依y 聚项整理得:(k 2-1)y 2+2mky +(m 2-4)=0因k 2-1≠0,∴Δ=0即(2mk )2-4(k 2-1)·(m 2-4)=0,解之:k =±412m -.故l 为:y =±242m-(x -m ).(2)分别从方程组⎪⎩⎪⎨⎧--=-=⎪⎩⎪⎨⎧--==)(42)(422m x m y xy m x m y x y 及 中求得:A ⎪⎪⎭⎫⎝⎛----⎪⎪⎭⎫⎝⎛-+-+m m m m B m m m m 442,424424,4242222及. 设△ABO 的重心为G (x ,y ),则由⎪⎪⎩⎪⎪⎨⎧-==m m y m x 244383中消去m 得:3y ·2384438⎪⎭⎫⎝⎛-•=⎪⎭⎫ ⎝⎛x x ,化简得:x 2-y 2=916(x <0,且y ≠0).。

直线与双曲线

直线与双曲线

P
P
当点P在双曲线上时, 当点P在双曲线上时,能 作3条直线与双曲线只有 一个公共点。 一个公共点。
P
当点P在渐近线上( 当点P在渐近线上(中心 除外)、 )、含焦点区域内 除外)、含焦点区域内 只能作2 时,只能作2条直线与双 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点P在其中一条渐近 当点 在其中一条渐近 线上(中心除外) 线上(中心除外)时, 一条是切线, 一条是切线,一条是与 另一条渐近线平行。 另一条渐近线平行。
一般情况的研究
显然,这条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是平行的 显然 这条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是平行的, 这条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是平行的 也就是相交.把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 把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看 也就是相交 把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 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判别式如何? 看判别式如何
b x y l : y = x + m , c : 2 − 2 =1 a a b
总结一
[1] 0 个交点和两个交点的情况都正常 个交点和两个交点的情况都正常, 那么 ,依然可以用判别式判断位置关系 依然可以用判别式判断位置关系 [2]一个交点却包括了两种位置关系 一个交点却包括了两种位置关系: 一个交点却包括了两种位置关系 相切和相交 ( 特殊的相交 ) , 那么是否意 味着判别式等于零时 , 即可能相切也可能相 交 ?
P
当点P 当点P在含焦点区域 中心时, 内、中心时,不可能 作出双曲线的切线。 作出双曲线的切线。
P P P
过点P 过点P且与双曲线只 有一个公共点的直 最多有 线最多有4条
也就是说过点P 也就是说过点P作与 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 点的直线条数可能是 4条、3条、2条、0条
当点P 当点P在含焦点区域外 的黄色和绿色区域时, 的黄色和绿色区域时, 能作4 能作4条直线与双曲线 只有一个公共点。 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问题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问题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问题直线和双曲线是数学中常见的曲线类型,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渐近线,即使曲线无限延伸,它也会趋向于与之相交的直线或曲线。

直线的渐近线对于直线而言,它的渐近线很容易得到。

一条直线的渐近线可以是与之平行的直线或与之重合的直线。

直线不存在与之垂直的渐近线。

双曲线的渐近线双曲线的渐近线是一种特殊情况。

双曲线有两个渐近线,分别是曲线的两个分支趋向于的直线。

垂直渐近线双曲线的一个分支趋向于与之垂直的直线,我们称之为垂直渐近线。

垂直渐近线的特点是在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趋近于它时,它们的斜率趋近于无穷大或无穷小。

斜渐近线双曲线的另一个分支趋向于与之斜交的直线,我们称之为斜渐近线。

斜渐近线的特点是在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趋近于它时,它们的斜率保持一定的值。

渐近线的求解求解直线和双曲线的渐近线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数学方法。

对于直线而言,我们只需要通过直线的方程求解即可。

而对于双曲线而言,我们可以先求出曲线的方程,然后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如变量代换或观察法,来求出渐近线的方程。

值得注意的是,渐近线只是一种趋势,不一定和曲线有交点。

因此,在求解渐近线时,我们只关注曲线的趋势和近似值,而不需要求出实际的交点。

结论直线和双曲线的渐近线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求解渐近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直线和双曲线的特性。

在实际问题中,渐近线可以用于预测趋势、分析曲线的性态以及辅助数学计算等方面。

因此,对直线和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中点弦问题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中点弦问题

课题: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及中点弦问题1.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设直线)0(:≠+=m m kx y l ,双曲线)0,0(12222>>=-b a by a x 联立解得 02)(222222222=----b a m a mkx a x k a b若0222=-k a b 即ab k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 若0222≠-k a b 即ab k ±≠, ))((4)2(222222222b a m a k a b mk a -----=∆0>∆⇒直线与双曲线相交,有两个交点;0=∆⇒直线与双曲线相切,有一个交点;0<∆⇒直线与双曲线相离,无交点;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公共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设直线l :y =kx +n ,圆锥曲线:F (x ,y )=0,它们的交点为P 1 (x 1,y 1),P 2 (x 2,y 2),且由⎩⎨⎧+==nkx y y x F 0),(,消去y →ax 2+bx +c =0(a≠0),Δ=b 2 -4ac 。

设),(),,(2211y x B y x A ,则弦长公式为:则2122124)(1||x x x x kAB -++= 若联立消去x 得y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y ay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2124)(11||y y y y k AB -++= 焦点弦长:||PF e d=(点P 是圆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F 是焦点,d 是P 到相应于焦点F 的准线的距离,e 是离心率)。

【例1】过点P 与双曲线221725x y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几条,分别求出它们的方程。

解析: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x =,满足条件;若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5(y k x -=-则5y kx =+-22(51725x kx +--=, ∴22257(5725x kx -+-=⨯,222(257)72(5(57250k x kx --⨯-+--⨯=,当k =时,方程无解,不满足条件;当7k =-时,21075⨯⨯=方程有一解,满足条件; 当2257k ≠时,令222[14(54(257)[(5165]0k k ∆=-----=,化简得:k 无解,所以不满足条件;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有两条x =10y x =+。

直线与双曲线

直线与双曲线

y -热身练习x2y21.与双曲线16 4第十七讲 直线与双曲线= 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 2,2) 的双曲线方程为 .2.与双曲线 x 9- y 216 = 1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 P (-3,2 3) 的双曲线方程为.x 2 23.设 P 为双曲线 - 16 9= 1上一点, F 1、F 2 为两焦点,若 PF 2 = 9 ,则 PF 1 =.4.已知 P 为双曲线 x 4 为.-y 2 = 1上一点, F 1、F 2 为两焦点,若∠F 1 PF 2 = 60,则 ∆F 1PF 2 的面积5.判断方程(k - 3)x 2+ (9 - k ) y 2= (k - 3)(9 - k ) 所表示的曲线,如果有焦点,求出焦点坐标.知识梳理2 2例题解析一、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y = kx + m ⎪ 一般通过解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 x 2 - y 2 =的解的个数进行判断.⎪⎩ a 2 b 21 将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中得(b 2 - a 2k 2)x 2 - 2a 2mkx - a 2m 2 - a 2b 2= 0 .当b 2- a 2k 2= 0 ,即 k = ± b时,若 m ≠ 0 ,直线与双曲线渐近线平行,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a点.若 m = 0,直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与双曲线无交点.当b 2- a 2k 2≠ 0 ,即 k ≠ ± b时,a∆ = (-2a 2mk )2- 4 (b 2 - a 2k 2 )(-a 2m 2 - a 2b 2 );∆ > 0 ⇔ 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称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 = 0 ⇔ 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称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 < 0 ⇔ 直线与双曲线没有交点,称直线与双曲线相离.【例 1】(1)过点 P ( 7, 5) 与双曲线的方程。

x 2 - y 2 =7 25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几条,分别求出它们 (2)直线 y = kx +1与双曲线3x 2- y 2= 1相交于 A 、B 两点,当 k 为何值时, A 、B 在双曲线的同一支上?当 k 为何值时, A 、B 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例 2】已知双曲线方程为 x 2 - y 4= 1,过 P (1, 0)的直线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 的条数共有()A .4 条B .3 条C .2 条D .1 条2-= 2【例 3】若双曲线 x 2-y 2=1 的右支上一点 P (a ,b )到直线 y =x 的距离为 A.-1 B.1 C.±1 D.±2,则 a +b 的值为22 2【例 4】已知直线 y = kx - 2 与双曲线 x 2 - y 2= 1只有一个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2 【例 5】过点 P ( 7, 5) 与双曲线 x y 1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几条,分别求出它们的方725程.【巩固训练】1.已知直线 y = kx -1与双曲线 x 2- y 2= 4 .(1)若直线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2)若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公共点,求 k 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求 k 的取值范围.2y 2 2.如果直线 y = k (x -1) 与双曲线 x 2 - y 2= 4 没有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3.已知双曲线 x 9 2- = 1的一个焦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5,则 m =m4.若直线 y =kx +2 与双曲线 x 2-y 2=6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5.直线 y = ax + 1与双曲线3x 2- y 2=1交于 A 、 B 两点. ①当 a 为何值时, A 、 B 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 ②当 a 为何值时,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二、交点及弦长直 线 l : y = kx + m (k ≠ 0)与 双 曲 线x- y 2= 1(a > 0, b > 0 ) a 2b2相 交 于 两 个 不 同 的 点A (x 1, y 1 ),B (x 2 , y 2 ),则线段 AB 叫做双曲线的弦,AB == x - x 1 22y或 AB == y - y . 1 2【例 6】斜率为2 的直线l 与双曲线 x2 - = 1交于 A , B 两点,且 AB = 4 ,求直线l 的方程.3 2【例7】已知双曲线 x 2- y 3=1,过 P (2,1)点作一直线交双曲线于 A 、B 两点,并使 P 为 AB 的 中点,则直线 AB 的斜率为【例8】过双曲线 x 2- y 3= 1的左焦点 F ,作倾斜角为π的弦 AB ,求⑴ AB ;⑵ ∆F AB 的周长1 6 2( F 2 为双曲线的右焦点)。

直线与双曲线二级结论

直线与双曲线二级结论

直线与双曲线二级结论
在几何学中,直线和双曲线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曲线。

下面是关于直线和双曲线的二级结论:
1.直线的性质:
o直线是一条无限延伸的曲线,由无数个点组成。

o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可以连成一条直线段,且直线段长度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o两条直线如果没有公共点,它们被称为平行线。

o任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2.双曲线的性质:
o双曲线是一种对称曲线,其形状类似于一个开口的对称曲线。

它与一个点(焦点)和一条直线(准线)
的关系密切。

o双曲线上的每一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之差是一个常数,被称为离心率。

o双曲线具有两支,每支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性质,但具有不同的方向和焦点。

3.直线和双曲线的关系:
o直线可以与双曲线相交、相切或不相交。

o如果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两个点,那么这条直线被称为双曲线的切线。

o双曲线的焦点和准线分别位于直线上的两个焦点和
准线上的两个切点之间。

直线也可以通过双曲线的
顶点。

这些结论描述了直线和双曲线在几何学中的基本性质和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