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管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ca0a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4.png)
实验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好相应的 试剂和培养基,确保其质量和
浓度符合要求。
个人防护准备
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实验过程
中的污染和伤害。
微生物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无菌操作 ,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损坏和浪费 ,同时也要注意器材的清洗和消毒。
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与挑战
检验科生物安全现状
目前,检验科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
检验科生物安全挑战
包括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不规范、人员培训不足、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这些问题 可能导致生物因子泄露、人员感染等严重后果,亟待加强管理和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
02
本要求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要求
应急处理措施及报告流程
应急处理措施
报告流程
在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采取相应的 应急处理措施,如隔离污染区域、使用消 毒剂进行消毒等。
按照实验室规定的报告流程,及时向实验 室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配合相关部 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医疗救治
事故记录与分析
如有人员受伤或感染,应立即送往医疗机 构进行救治,并告知医生事故相关情况。
生物安全重要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障生物安 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生态安全 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生物安全法规
我国已颁布实施《生物安全法》等一 系列法律法规,对生物安全管理提出 了明确要求。
生物安全标准
国家和行业层面制定了多项生物安全 相关标准,涉及实验室建设、操作规 范、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3647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4.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运行、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要求,是实验室生物 安全管理的核心法规。
国际相关标准与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 物安全指南》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建议和 最佳实践,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指南。
《联合国实验室生物安全 手册》
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者和监管机构, 提供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全面指导。
讲解生物安全基本概念、法规和 标准等内容。
实践操作
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应急处 理等实际操作训练。
培训方式与要求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实验人员对生物安全 事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培训方式与要求
01
培训要求
02
03
04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 考核合格。
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听讲、积极 互动,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紧急处理措施
01
紧急预案
实验室应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生 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人员受
伤的急救措施等。
03
培训与演练
实验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措施的 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
02
紧急处置物品
实验室应备有必要的紧急处置物 品,如消毒剂、急救箱、灭火器
等。
04
报告与上报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 及时报告并按照预案采取相应措 施,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快速有效应对。
实验后处理
实验器材清洗与保养
及时清洗实验器材,确保下次 使用时安全可靠。
废弃物分类处理
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规定, 对不同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实验室清洁与消毒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b015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BSL-2: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 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 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 造成严重危害。有效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BSL-3:适用于主要通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 疫苗。艾滋病病毒的研 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 室中进行。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
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设计
培训目标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 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工作 的安全进行。
培训内容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 室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措 施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实践 操作、定期考核评估。
考核标准、方法和结果反馈机制
考核标准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知识 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等。
、防护服、护目镜等。
穿戴防护用品前需检查其完好 性,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按照正确顺序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防护
。
在实验过程中如感到不适或发 现防护用品破损,应立即停止
实验并更换防护用品。
实验后废弃物处理及消毒灭菌操作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 性废弃物、化学废弃物等。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运送至指定地 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结果反馈机制
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实验室人员, 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改进。
考核方法
采用笔试、面试、实操等多种方式进 行考核。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提 高培训效果。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的改进目标,如提高实验室 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水平、降低实验 室事故发生率等,并制定相应的实施 计划和措施。
生物安全ppt课件初中
![生物安全ppt课件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4cfe9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9.png)
应对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 效控制,病例数逐渐减少,最终得到 了完全控制。
案例总结
该案例表明,在应对传际合作和信息共享。
案例三
教育内容
包括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室 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背景
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 意识和技能,开展了一系列生物 安全教育活动。
健康监测的方法与标准
总结词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是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安全风险的关键, 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监测。
详细描述
健康监测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流行 病学调查等。监测标准应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制 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健康异常的处置与报告
总结词
发现健康异常情况时,应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以防止事态扩大和保护人员安全。
详细描述
一旦发现健康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等。同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 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后续处理。记录和管理处置与报告的过程,以便对事件进行追溯和分析,不 断改进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安全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模拟演练、知识竞赛等,让公众亲身体验和实践生 物安全知识。
生物安全教育与实践的评估与改进
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 生物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反馈意见, 分析活动的成效和不足。
VS
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对生物安全教育与实践活 动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生物安全工作的发展 。
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PPT
![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86f5c8650e52ea54189899.png)
2006.1.11 2005.12.28 2005.4.30 2004.11. 12 2障接触病毒或细菌科研人员医疗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5.9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
2003.12.26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2003 .11. 20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生物安全柜(YY0569—2005) 生物安全柜(JG170—2005)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 感染性物质运输 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指令2000/54/EC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3版) NIH重组DNA分子相关研究指南 生物危害一级防护:生物安全柜的选择、安装和使用(第2版)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4版)
2002年以来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目录
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
2006. 8.15 2006.3.8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 病原微生物室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3. 10.15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2003.10.15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
精品课件
2003.10.10 2003.6. 16 2003.5.6 2003.5.6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ppt课件
![2024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67c9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8.png)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运输管理规定》等
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
明确评估的实验室类型、生物因 子种类、实验活动等内容。
组建评估团队
包括生物安全专家、实验室管理 人员、实验人员等。
制定评估计划
确定评估的时间表、方法、资源 等。
编制评估报告
将评估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提 出改进建议。
风险评估结果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 行量化和定性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
结论与展望
总结评估结果,展 望未来的改进方向 和计划。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要求
实验室选址
实验室布局
建筑材料
应远离人群密集区,通 风良好,便于排放废气。
分区明确,包括清洁区、 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确 保人流、物流不交叉。
BSL-2:适用于对人体、 BSL-3:适用于主要通 BSL-4:适用于对人体、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 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 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
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 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 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
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 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
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 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
分析评估结果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识别潜在的风险。
实施评估
通过现场检查、资料审查、人员 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风险识别与分析
生物因子风险
识别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因子种类、 来源、传染性、致病性等特性,
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实验活动风险
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862a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6.png)
27
3
(五)医疗垃圾处置
黄色垃圾袋
医疗垃圾
黑色垃圾袋
生活垃圾
红色垃圾袋
放射性垃圾
黄色锐器盒
损伤性垃圾
01. 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3 特征: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常见: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 02.损伤性废物 签、引流面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 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它被病人血液、体 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 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
根据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性分四级:
Ⅰ级:指危害性最低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Ⅱ级:指中等危害的生物因子,多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Ⅲ级:指能引起个体的严重感染,但不易在人群中传播扩散的生物 因子;可用抗生素治疗 Ⅳ级:指能引起个体和群体严重感染,难治疗
1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01.穿白褂到处走 02.戴手套随意开手柄 03.台面/器皿不清洁 04.不做善后工作 05.清洁区与污染区不分
8
2
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01.相关文献报道:
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 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对不明原 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 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 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
离心时离心管破裂; 打碎干燥菌种安瓿; 打开干燥菌种安瓿; 搅拌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 小白鼠鼻内接种; 注射器针尖脱落喷出毒液; 刷衣服、拍打衣服;
3
(五)医疗垃圾处置
黄色垃圾袋
医疗垃圾
黑色垃圾袋
生活垃圾
红色垃圾袋
放射性垃圾
黄色锐器盒
损伤性垃圾
01. 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3 特征: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常见: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 02.损伤性废物 签、引流面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 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它被病人血液、体 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 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
根据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性分四级:
Ⅰ级:指危害性最低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Ⅱ级:指中等危害的生物因子,多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Ⅲ级:指能引起个体的严重感染,但不易在人群中传播扩散的生物 因子;可用抗生素治疗 Ⅳ级:指能引起个体和群体严重感染,难治疗
1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
01.穿白褂到处走 02.戴手套随意开手柄 03.台面/器皿不清洁 04.不做善后工作 05.清洁区与污染区不分
8
2
气溶胶与实验室感染
01.相关文献报道:
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 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对不明原 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 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扩散,实 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
离心时离心管破裂; 打碎干燥菌种安瓿; 打开干燥菌种安瓿; 搅拌后立即打开搅拌器盖; 小白鼠鼻内接种; 注射器针尖脱落喷出毒液; 刷衣服、拍打衣服;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e043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f.png)
06
生物安全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生物安全的科技发展
生物安全科技应用
介绍生物安全科技的发展趋势, 以及在防范生物威胁、保护公共 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应
用。
生物安全科技创新
探讨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 物安全领域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包括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生物安全科技合作
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在促进生物安 全领域的进展和作用,以及如何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安
培训与教育
对从事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安全意 识。
生物安全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
制定生物安全的应急预案 ,明确应对突发情况的流 程和责任人。
应急处理队伍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理队伍 ,负责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
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 防护服、消毒剂等,确保 应急处理所需物资的充足 供应。
物安全性。
03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法规体
系、技术体系和监督体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和控制实验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和风险,以及涉及 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上海市《关于加强本市生物安全防范 工作的实施意见》
该意见于2021年3月31日发布,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 防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对于 提升上海市的生物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4
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识别可能对生物安全造成威胁的 风险因素,如病原体的泄漏、误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94c0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1.png)
支持。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设计 和构建更安全的生物系统,以应
对各种生物安全挑战。
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挑战 ,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学术交流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政策对话
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政策 协调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
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适用于对已知无危害
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 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高度危害的微
生物。
四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极高危害并且 通常不可救治的微生
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教育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 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安全的 良好氛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失衡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
恶意使用生物武器或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 造成伤害。
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
01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病原体泄露或传 播。
03 实验室事故
生物实验室操作失误可能
导致病原体泄漏或传播。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有助于设计 和构建更安全的生物系统,以应
对各种生物安全挑战。
国际生物安全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物安全挑战 ,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
学术交流
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生物安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提高全球生物安全水平。
政策对话
加强政策对话,促进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政策 协调和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一级
基本生物安全措施, 适用于对已知无危害
的微生物。
二级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有 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高度危害的微
生物。
四级
适用于对人、动物或 环境有极高危害并且 通常不可救治的微生
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教育普及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 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安全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生物安全的 良好氛围。
培训与演练
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THANKS
感谢观看
生态失衡风险
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恐怖主义风险
恶意使用生物武器或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 造成伤害。
生物安全风险的来源
01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病原体泄露或传 播。
03 实验室事故
生物实验室操作失误可能
导致病原体泄漏或传播。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89a5c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9.png)
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操作。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规范,包括穿戴防护服、使用 生物安全柜、避免产生气溶胶 等。
实验后处理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 菌处理,对实验场所进行彻底 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 的安全。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实验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 及时处理,包括人员受伤、微
生物安全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生物安全实验室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 生物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 生物安全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生物安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生物因子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重要性
04
• 完善生物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 生物技术的安全和可控。
谢谢聆听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等活动的安全管理 制度和措施。
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各国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负责监督和管理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 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
生物安全监管体系
社会参与和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安全管理 和监督,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问题的 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 支持生物安全的良好氛围。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也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的发展历程
01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 规范,包括穿戴防护服、使用 生物安全柜、避免产生气溶胶 等。
实验后处理
对实验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 菌处理,对实验场所进行彻底 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 的安全。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实验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 及时处理,包括人员受伤、微
生物安全ppt课件
目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生物安全实验室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 生物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 生物安全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生物安全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生物因子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综合性措施。
重要性
04
• 完善生物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 生物技术的安全和可控。
谢谢聆听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等活动的安全管理 制度和措施。
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各国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执法机构, 负责监督和管理生物安全法规的执行 情况,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惩罚。
生物安全监管体系
社会参与和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物安全管理 和监督,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问题的 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 支持生物安全的良好氛围。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 命安全,也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生物安全的发展历程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教学PPT课件pptx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教学PPT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6aa044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3.png)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物资 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消毒用品、应急药品等。
对储备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更 新,确保其有效性。
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及时 调用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处置 的顺利进行。
应急响应程序及处置措施
发现生物安全事件后,立即启动应急 响应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并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 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消毒、救治等 。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项目清单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检查实验室布局、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 高压灭菌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
样本管理
实验操作规范
检查实验人员是否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如穿戴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理等。
A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
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政策、监督实验室生 物安全工作的实施和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技术支 持和监督检查。
B
C
实验室负责人
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负总责,确保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实验室工作人员
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相关培 训,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包括实验动物的麻醉、手术、给药、 观察等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 规程。
05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 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责任人及 联系方式。
定期组织实验室人员 进行应急演练,提高 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 安全事件,制定相应 的应急措施和处置方 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1c9e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3.png)
生物安全定义
指对由生物因子,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外来入侵生物、生 物遗传资源和转基因生物体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保护人类健康,防范生物恐怖袭击,防止生物武器扩散,保 障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实验室生物安全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新型防护装备的研发 、高效消毒技术的应用等,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将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实验室设备、试剂、样品等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实验 室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影响。
3
高压灭菌器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高压灭菌器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 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其他相关设备介绍
01
02
03
离心机
用于分离生物样品中的不 同组分,使用时需注意平 衡和密封性。
冰箱和冰柜
用于储存生物样品和试剂 ,需定期除霜和清洁,确 保温度恒定。
移液器和吸头
用于精确移取液体,需定 期校准和更换吸头,确保 实验准确性。
实验废弃物处理与消毒方法
分类收集
将实验废弃物按照类别分别收 集,如感染性废弃物、化学性
废弃物等。
专用容器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废弃物,确 保密封性良好,防止泄漏。
消毒处理
对可能具有生物危害的废弃物 进行适当消毒处理,以降低传 播风险。
规范处置
按照相关规定将废弃物交由专 业机构进行处置,确保安全环
保。
应急事故处理流程
07
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da03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b.png)
03.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
轻度(<10个颗粒)
中度(11~100个颗粒)
重度(>100个颗粒)
玻片凝集试验; 倾倒毒液; 火焰上灼热接种环 颅内接种; 接种鸡胚或抽取培养液;
腹腔接种动物,局部不涂消毒剂; 实验动物尸体解剖; 用乳钵研磨动物组织; 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到、混悬毒液; 毒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 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毒液; 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 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 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
求 ⑧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⑨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17
(三)防护设备设 施
01.生物安全柜 02.压力蒸汽灭菌器 03.可移动紫外灯 04.红外加热灭菌器 05.酒精灯 06.洗眼冲淋装置
18
01.生物安全柜
主要的保护屏障,防止生物有害气溶胶逃逸. 保护操作人员-负压 保护周边环境-HEPA 可以保护样品-层流 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 液滴亦可能产生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 。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将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 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
四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 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16
①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
二. ②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时,应
安 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
实验室生物安 全防护
(一)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的介绍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d510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5.png)
速、有效地应对。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挑战和问题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支持,但目前这 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法规和标准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还不够完 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监管力量有限,一些企业和实验室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隐 患。
目标
确保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 生物武器和有害生物的扩散,降 低生物技术应用的风险,保障人 民生命健康和生态安全。
生物安全法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
生物安全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随着生物 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 规范这一领域的发展。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法体系。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 ,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议,共同维护全球生物安全。
03
某地区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案例
该案例涉及地区性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展示了政府、企业、科研
机构等多方协作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
制,加强多方协作和信息共享。
06 结论和建议
对生物安全法的总结和评价
总结
生物安全法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 态安全,防止生物武器和病原体的传 播和扩散,规范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而制定的法律。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01 02
某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该案例涉及实验室感染事件,暴露出实验室管理存在漏洞和操作不规范 等问题。应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
某企业生物安全违规案例
生物安全ppt课件
![生物安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c703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e.p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生物安全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柜与防护设备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生物安全概述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其他防护设备与用品介绍
01
02
03
防护服
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护服, 确保操作者皮肤不直接接 触有害物质。
手套
选用无粉、低蛋白的手套 ,确保操作者手部不受化 学物质和微生物侵害。
呼吸防护器
在高危实验操作过程中, 选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物 质侵害。
PART 04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PART 05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生物安全培训内容与方式
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危险生物因子分类、个人 防护装备选择等。
技能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生物样品处理、意外事 故应对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专家讲座 、实践操作等。
生物安全意识提升途径与方法
定期宣传
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定期 向员工传达生物安全知识和意识
风险监控手段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
生物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等。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
ONE
KEEP VIEW
生物安全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 • 生物安全柜与防护设备 •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生物安全概述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其他防护设备与用品介绍
01
02
03
防护服
选用符合要求的防护服, 确保操作者皮肤不直接接 触有害物质。
手套
选用无粉、低蛋白的手套 ,确保操作者手部不受化 学物质和微生物侵害。
呼吸防护器
在高危实验操作过程中, 选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保护呼吸系统免受有害物 质侵害。
PART 04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监控
PART 05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生物安全培训内容与方式
基础知识培训
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危险生物因子分类、个人 防护装备选择等。
技能培训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生物样品处理、意外事 故应对等。
培训方式
线上课程学习、专家讲座 、实践操作等。
生物安全意识提升途径与方法
定期宣传
通过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定期 向员工传达生物安全知识和意识
风险监控手段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
生物安全风险应急处理预案制定与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发生的生物安全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应急资源和救援力量等。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三大要素
生物安全管理
硬件(设施设备)
人(经严格培训) 软件(管理体系建立)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原则
确保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污染
科学合理:设置屏障,消毒灭菌,过滤,个人防护; 安全首位:一切与生物安全有冲突的参数设计都应服从安
(含纠正,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 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记录;
21
必不可少的记录2
实验活动记录 人员物品出入记录 试剂,耗材购置,配置使用记录 监控(含人员监督)记录 空调系统运行记录 重要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和工作状态
7
二.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生物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文件组成比较
生物安全手册
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
管理制度,程序文件 支持性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 记录
证实性文件
管理制度,程序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 记录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8
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手册》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 应遵循的文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 系建立和运行的纲领。
6
生物安全委员会职责
对本单位有关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指导 并实施监督。
审议生物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支持规程和 防护措施。
审查实验室的申请项目,实施方案,防护措施和 人员资质等。
根据国家相关生物安全法规,标准,监督实验室 的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协助处理有关的生物安全问题和事故。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 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
14
程序文件
应明确规定实施具体安全要求的责任部门, 责任范围,工作流程及责任人,任务安排 及对操作人员能力的要求,与其他责任部 门的关系,应使用的工作文件等。
12
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法)方法 使用标准的检测及研究工作方法,确保方法 的有效性,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环)环境 1.提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如
PCR室,微生物室等)。 2.制定安全制度,包括防止生物恐怖或动物逃
逸。 3.制定环保制度,防止对实验室周边的影响。
13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满足实验室实施所有的安全要求和管理要 求的需要,工作流程清晰,各项职责得到 落实。
15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执行文件 程序文件一定要与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相互
呼应 注意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
特殊性
16
编写原则
确保每个生物医学检测和相关人员熟知生 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实 验室和所操作存在的潜在风险;
9
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可参照“质量手册”的组织方式 其中安全不能低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
定和标准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风险评估,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个人 防护及应急措施,菌(毒)种管理等(国 标要求要素)进行原则性规定,是实验室 生物安全工作的依据。
10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Nhomakorabea政策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针,目标和承诺。 体系运作: 1.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建立生物安
全的要求; 管理严格:病原微生物分类管理,实验室分级管理; 远离病原:必要的实验必须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 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确保达到零泄露; 实用方便:功能齐全,合乎要求,讲求实效,不求豪华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
符合现有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以及规范;
1《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6《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7《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全队伍。 2.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机构,管理组织和相关部门,相关执
行部门,支持部门之间的关系。 3.制定文件控制程序。 4.建立生物安全监督,核查机制。 5.建立生物安全纠正,预防和改进机制。
11
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人)人员
提出人员管理,生物安全培训,考核的要求,建立 健康检测制度。
(机)设备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 (料)样品 1.建立检测样品流程的控制程序。 2.制定生物安全相关工作的审批制度。 3.菌(毒)种管理及特殊样本的管理程序。 4.记录检测全过程的实验室活动和管理活动。
意外情况来编写; 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已阅读并确认; 要放置在工作区域中,保证工作人员随时查阅;
19
记录的编制 编制原则
记录是实验室活动过程和生物安全管理体 系运行情况的证明;
记录不要缺项; 要做到实验室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记
录;
20
必不可少的记录1
职业性疾病,伤害,不理事件记录; 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 危险标识 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
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1.生物安全组织机构 2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生物安全手册,管理制度,程序文件,标
准操作规程(SOP),记录
5
一,生物安全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生物安全委员会 1实验室负责人 2生物安全负责人 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立机构相关职能部门 4检验部门 5安保部门 6后勤保障部门 7设施设备维护部门
确保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供应;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致病菌微生物污染; 确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或菌(毒)
种不会遗失或被偷窃。
17
特有的程序
确保良好内务行为的程序; 员工健康监护程序; 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程序; 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
序; 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 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程序; 设备安全去污染程序; 紧急程序; 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 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程序;
18
注意事项
不要与编制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相矛盾; 编制的每个程序都要紧扣“安全”这一永恒的主
题; 每个程序有相应的记录来确认程序文件; 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操作中可能出现的
1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三大要素
生物安全管理
硬件(设施设备)
人(经严格培训) 软件(管理体系建立)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原则
确保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实验对象污染
科学合理:设置屏障,消毒灭菌,过滤,个人防护; 安全首位:一切与生物安全有冲突的参数设计都应服从安
(含纠正,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记录; 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记录;
21
必不可少的记录2
实验活动记录 人员物品出入记录 试剂,耗材购置,配置使用记录 监控(含人员监督)记录 空调系统运行记录 重要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和工作状态
7
二.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生物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文件组成比较
生物安全手册
纲领性文件
质量手册
管理制度,程序文件 支持性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 记录
证实性文件
管理制度,程序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 记录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8
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安全手册》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 应遵循的文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 系建立和运行的纲领。
6
生物安全委员会职责
对本单位有关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指导 并实施监督。
审议生物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支持规程和 防护措施。
审查实验室的申请项目,实施方案,防护措施和 人员资质等。
根据国家相关生物安全法规,标准,监督实验室 的生物安全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协助处理有关的生物安全问题和事故。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 度;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
14
程序文件
应明确规定实施具体安全要求的责任部门, 责任范围,工作流程及责任人,任务安排 及对操作人员能力的要求,与其他责任部 门的关系,应使用的工作文件等。
12
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法)方法 使用标准的检测及研究工作方法,确保方法 的有效性,满足生物安全要求。
(环)环境 1.提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如
PCR室,微生物室等)。 2.制定安全制度,包括防止生物恐怖或动物逃
逸。 3.制定环保制度,防止对实验室周边的影响。
13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满足实验室实施所有的安全要求和管理要 求的需要,工作流程清晰,各项职责得到 落实。
15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的执行文件 程序文件一定要与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相互
呼应 注意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
特殊性
16
编写原则
确保每个生物医学检测和相关人员熟知生 物安全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实 验室和所操作存在的潜在风险;
9
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可参照“质量手册”的组织方式 其中安全不能低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
定和标准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风险评估,设施和环境,仪器设备,个人 防护及应急措施,菌(毒)种管理等(国 标要求要素)进行原则性规定,是实验室 生物安全工作的依据。
10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Nhomakorabea政策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针,目标和承诺。 体系运作: 1.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建立生物安
全的要求; 管理严格:病原微生物分类管理,实验室分级管理; 远离病原:必要的实验必须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 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确保达到零泄露; 实用方便:功能齐全,合乎要求,讲求实效,不求豪华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规范
符合现有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以及规范;
1《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6《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7《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全队伍。 2.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机构,管理组织和相关部门,相关执
行部门,支持部门之间的关系。 3.制定文件控制程序。 4.建立生物安全监督,核查机制。 5.建立生物安全纠正,预防和改进机制。
11
生物安全手册应涵盖的内容
(人)人员
提出人员管理,生物安全培训,考核的要求,建立 健康检测制度。
(机)设备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操作规程和管理规范。 (料)样品 1.建立检测样品流程的控制程序。 2.制定生物安全相关工作的审批制度。 3.菌(毒)种管理及特殊样本的管理程序。 4.记录检测全过程的实验室活动和管理活动。
意外情况来编写; 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已阅读并确认; 要放置在工作区域中,保证工作人员随时查阅;
19
记录的编制 编制原则
记录是实验室活动过程和生物安全管理体 系运行情况的证明;
记录不要缺项; 要做到实验室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记
录;
20
必不可少的记录1
职业性疾病,伤害,不理事件记录; 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 危险标识 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
4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1.生物安全组织机构 2生物安全管理文件 生物安全手册,管理制度,程序文件,标
准操作规程(SOP),记录
5
一,生物安全组织机构
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生物安全委员会 1实验室负责人 2生物安全负责人 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立机构相关职能部门 4检验部门 5安保部门 6后勤保障部门 7设施设备维护部门
确保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的供应;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致病菌微生物污染; 确保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或菌(毒)
种不会遗失或被偷窃。
17
特有的程序
确保良好内务行为的程序; 员工健康监护程序; 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程序; 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
序; 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 工作人员培训,考核程序; 设备安全去污染程序; 紧急程序; 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程序; 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程序;
18
注意事项
不要与编制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相矛盾; 编制的每个程序都要紧扣“安全”这一永恒的主
题; 每个程序有相应的记录来确认程序文件; 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操作中可能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