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教学目标:

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

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

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活动导入:

《意志努力的程度》

(一)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理解什么是意志及其特征。

(二)器材

秒表三块

(三)程序

1.任选三人当被试,请其站在讲台前。

2.主试向被试说明比赛的做法和规则:“等一会儿开始比赛,请你们三个人呈“金鸡独立”姿势站好不动。即两手侧平举,单腿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身体成90O的位置上。看谁即使身体开始晃动时,仍能坚持这样的姿势时间长。”

3.正式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当身体开始晃动时,坚持“金鸡独立”姿势的时间,作为意志努力水平的指标。

(四)讨论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1.定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如: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1)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具有激励和抑制作用,是意志对人活动的支配调节的表现。

举例:一个人有了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的决心,就会一方面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达到复习功课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①动作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在无意中发生的不由自主的动作。例如:眼受到强光,瞳孔立即缩小;手碰到针刺,立即缩回等。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它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例如:小学儿童练字,就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意志行动。

②掌握了随意动作,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意志行动。随意动作掌握的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举例:刚才的活动动作协调能力、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3)克服困难

判断: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前面说到“意志行动是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①困难按性质分:

内部困难——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受别的动机或目的的诱惑和干扰,缺乏决心、勇气和信心等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属于内部困难。(指人在行动中有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

举例:新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意志在这个时候就表现为努力克服内心的障碍,督促自己去做应该做的工作。(可作判断题)

外部困难——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应有的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外部困难。(指人在完成预定目的采取行动时所遇到的客观环境中的障碍。)举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会遇到家长的不合作,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反复,或者学生智力发育不良或学习习惯不良等,要完成自己的教育孩子的任务,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顺利完成。

②内部困难要比外部困难难以克服,同时,内部困难又常常以外部困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内部困难得到解决,外部困难也容易解决。

③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

成就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都不容易。

“喜欢做事的人”---想到的是做事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条件成就事情。

“不喜欢做事情的人”---总是想到困难,不停的为自己不做事或放弃寻找借口和开脱的理由。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1.什么认识?

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当人同客观事物接触时才能发生。

2.关系:

(1)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2)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意志可以促进或阻碍认识的发展。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王守仁,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说过:“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有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层面,知道;一是意识层面,意向、潜意识。从知识到意识、到行动,在王阳明看来,没有付诸行动就不算真的“知”,知和行是合一的。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1.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关系:

(1)在意志行动中会产生情绪。

(2)情绪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可以请学生结

合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举例)

(3)意志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例“不要意气用事”“化悲痛为力量”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一)意志行动中的态度、兴趣

1.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可分为肯定与否定两个基本方面。态度是是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的产物。

肯定的态度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同意、接受、亲近、拥戴等等。

否定的态度倾向具体表现为反对、拒绝、对抗、敌意等等。

“认识”和“情感”有时一致,有时候不一致。不一致会带来痛苦。

人、事“没有大的缺点和过错”。感情上却不喜欢。

态度的形成为行为作好了准备。对事物是接受和排斥。

2.兴趣:是对客观事物的高度积极肯定的态度。也是态度的范畴,也是认识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对客观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对某种客观事物所带来的结果。

(二)意志行动中的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需要是由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和不平衡的状态。

马斯洛——七种层次需要(主要五种)

(1)生理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

(2)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