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精品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一词,该词出自教材第四章《宋词欣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知识、词的意境和韵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及韵律美。
2. 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词中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特点、韵律分析以及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b. 邀请学生分享听音乐时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作者背景及词牌介绍a. 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3. 诗词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
b.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山水、花草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c. 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离恨”、“相思”等,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宋词。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与《菩萨蛮》相关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作者及背景b. 词牌特点c. 意象解析d. 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宋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菩萨蛮》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词本身,还应涉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情境以及词牌的历史渊源。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质课教案一、教案背景《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优秀诗歌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通过学习和解析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温庭筠的创作背景;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通过欣赏和解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3.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准备1.教材:《菩萨蛮》诗歌原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诗歌解析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唐代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2.提问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背景介绍(15分钟)1.简要介绍《菩萨蛮》的作者温庭筠,以及他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贡献;2.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诗歌欣赏(20分钟)1.教师朗读《菩萨蛮》的诗歌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分段解读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和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步:诗歌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步:诗歌创作(25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菩萨蛮》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创作,也可以参考《菩萨蛮》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创作;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牌知识、词文朗读、词义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义的理解与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韦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词意。
5. 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菩萨蛮》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词义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
(2)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1)略。
(2)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如对仗、比拟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韦庄的其他诗作。
(2)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用诗词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义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义解析1. 生僻字的解释:对于词中出现的生僻字,如“画楼”、“桂堂”等,教师需详细解释其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2. 关键词的解读:如“画楼西畔桂堂东”,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画楼、桂堂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中的空间关系,从而揭示词人的情感内涵。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菩萨蛮》原文及其释义。
2. 诗词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 诗词鉴赏分析方法。
4. 创意写作指导。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朗读、创意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诗词朗读(10分钟):全班齐读,个别展示,体会诗词韵律。
3. 诗词讲解(15分钟):讲解生僻字词,分析句式结构,解释诗意。
4. 感悟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5. 鉴赏方法(15分钟):介绍诗词鉴赏方法,举例分析。
6. 创意写作(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诗词仿写或创作。
7. 展示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确保讨论效果。
六、学生活动1. 朗读:学生参与全班和小组朗读。
2. 讨论:小组内分享感悟,准备展示。
3. 创作与展示:独立或合作完成创意写作,向全班展示。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意写作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菩萨蛮》。
2. 完成一篇诗词鉴赏短文。
3. 课后创意写作练习。
九、教学反思课后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朗读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2. 诗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感悟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菩萨蛮》,主要围绕词的赏析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2. 词的作者:李清照,了解其生平及创作特点。
3. 词的篇章结构: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入剖析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词的语言、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菩萨蛮》的篇章结构,学会分析词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篇章结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体会画中的意境,进而引入词的意境美。
2. 新课导入:介绍李清照及《菩萨蛮》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词的产生与发展。
3. 篇章结构分析:带领学生分析《菩萨蛮》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写作技巧,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其他词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菩萨蛮》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a. 词的背景知识b. 李清照简介c. 篇章结构:上下阕、句式特点、韵律美d. 情感分析: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如梦令》的意境与情感,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点:a. 词的背景知识b. 作者情感分析c. 篇章结构分析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的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学习重点】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诵。
【学习难点】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教学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想到“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
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1、作者信息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菩萨蛮》教案设计
《菩萨蛮》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文本解读、背景分析、意境赏析等。
具体章节为:《宋词选读》第二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2. 领悟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
重点:词的背景、作者、词牌、韵律的讲解;词意的解读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宋词选读》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古典诗词,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作者李清照、词牌、韵律等基本知识,为学生理解词意打下基础。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菩萨蛮》,分析词中的意象、手法、情感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宋词,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以“春愁”为主题的诗词,并进行分享和点评。
6.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领悟《菩萨蛮》中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作者:李清照3. 词牌:菩萨蛮4. 重点词语:离愁、春愁、绿肥红瘦等5. 意境:孤寂、哀怨、离愁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菩萨蛮》的意境,以“春愁”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
2. 答案示例:春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意境的领悟,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文本解读;2. 教学目标的意境领悟;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以及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菩萨蛮》这首词,感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法:分析《菩萨蛮》这首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词中的情感和美感。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菩萨蛮》这首词的主题和意义,以及词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文学形式吗?(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3)介绍词这种文学形式: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长短不一,因此又被称为长短句。
词的内容通常是描写自然风光、人物情感、社会生活等方面的。
2. 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词句含义,把握词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掌握词中重要的字词和典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如白描、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含蓄委婉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深层的情感内涵。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自身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古代文人思乡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师:同学们,从古至今,思乡之情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来感受古人的思乡情怀。
2、作者及背景介绍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他的诗词辞藻华丽,多写闺情。
这首《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简要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词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初读感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大意。
4、词句解读“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详细讲解词句的意思,分析“小山”“金明灭”等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女子晨起时慵懒美丽的画面)“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解读这两句词,体会女子慵懒梳妆的姿态,思考其中蕴含的情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分析这几句词中对女子梳妆细节的描写,以及“金鹧鸪”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5、情感探究师:同学们,通过对词句的解读,你们觉得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女子的神态、动作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6、艺术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运用的白描、烘托等艺术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7、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思乡主题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思乡情感的理解)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词的大意、情感和艺术特色)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 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
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诗词》,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默写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入诗词的学习。
2. 讲解背景:简要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诵诗歌:带领学生朗诵《菩萨蛮》,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4. 分析诗意: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一句典型意象,解释其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诗中两句,并解释其意义。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作者:温庭筠3. 背景介绍:唐五代诗词4. 意象:山水、楼台、春草、夕阳等5. 情感:怀古、抒怀、感伤6.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情感。
《菩萨蛮》中的意象丰富,如“小山重叠金明灭”,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川景色;“水纹簟上琥珀枕”则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情感方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怀古之情、抒怀之感伤。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多样,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对仗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用比喻手法,寓意人生的短暂。
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教案:《菩萨蛮》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菩萨蛮》。
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的艺术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菩萨蛮》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温庭筠的诗歌风格,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重点: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菩萨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诗的题目:《菩萨蛮》2. 诗的作者:温庭筠3. 诗的主要内容:描绘了菩萨的威仪和神态,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2. 答案:背诵并默写《菩萨蛮》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诵、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诗歌内容的不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温庭筠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菩萨蛮》这首诗的教学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代诗歌》。
详细内容为韦庄的《菩萨蛮》。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离愁别绪,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
2. 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诗人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诗人简介:介绍韦庄的生平、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诗的节奏、韵律。
4. 诗意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意象,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菩萨蛮》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菩萨蛮》风格相近的诗歌,进行分析比较。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诗人:韦庄2. 诗题:《菩萨蛮》3. 艺术特色: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手法巧妙4. 教学重点: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求:明确诗歌的背景、意义,具体分析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韦庄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意象的把握2. 诗人情感的理解3. 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4. 作业设计中的艺术特色分析一、诗中意象的把握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理解意象的内涵。
2. 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如对比、映衬等,体会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3. 解释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如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
韦庄《菩萨蛮》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导言】本教案是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韦庄《菩萨蛮》这首诗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旨在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韦庄的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好和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韦庄的生平;2. 理解《菩萨蛮》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掌握《菩萨蛮》的基本意义和修辞手法;4. 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和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与《菩萨蛮》相关的背景音乐。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喜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介绍《菩萨蛮》的作者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文学历史地位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2. 通过投影展示《菩萨蛮》的全文,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组成要素。
三、分组朗读(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两名学生进行朗读演绎。
2. 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择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
四、详细解读(20分钟)1. 按照诗歌的结构进行分析:- 第一、二两节:描述山水环境,表达主人公对菩萨的祈求和感叹。
- 第三节:主人公自述沉醉在菩萨庙中的情景。
- 第四节:主人公表达与菩萨之间的心灵契合。
2.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五、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探讨。
2. 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
六、写作练习(20分钟)1. 提供几个开放式写作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菩萨蛮》的个人情感或对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的理解。
2.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七、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作品的展示和分享。
2.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增加诗歌欣赏的乐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领悟作者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分析词牌特点,解读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 诗词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菩萨蛮》,感受其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词牌特点,如对仗、意象等。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哀怨、离愁等。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板书内容:词牌特点:韵律、对仗、意象作者情感:哀怨、离愁诗句解析:逐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解读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意象:小山、金明灭、砧声、雁字等。
作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2)情感:哀怨、离愁。
诗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词牌特点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武陵春》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教案:高中语文《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韦庄的《菩萨蛮》。
教材选用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
诗歌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个思妇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思乡之情,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翻译和分析等内容。
2. 相关背景资料,包括韦庄的生平介绍和《菩萨蛮》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菩萨蛮》的词牌和曲调,引导学生对诗歌形式有所了解。
简要介绍韦庄的生平背景,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通过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思妇的内心世界和她的思念之情。
4. 鉴赏技巧教师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表达技巧。
5. 应用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例如,让学生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中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并解释其修辞手法。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反馈。
7.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诗歌的词牌《菩萨蛮》和曲调,旁边标注创作背景和作者韦庄的名字。
在黑板上分段标注诗歌的内容,并在重点句子下面用红笔标注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菩萨蛮》并准确填写诗歌中的生僻字。
2. 分析《菩萨蛮》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并解释其作用。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
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三节《花间集》,详细内容包括《菩萨蛮》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词牌介绍、诗句解析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2. 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理解其意境和情感;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菩萨蛮》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后的故事。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朗读《菩萨蛮》,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韵律;(2)介绍词牌特点,分析诗句结构;(3)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首与《菩萨蛮》意境相近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分析一首陌生诗词,锻炼鉴赏能力;(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作者、创作背景、词牌特点;2. 诗句解析;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2)分析部分:意象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花间集》中其他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2.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韦庄的《菩萨蛮》。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菩萨蛮》。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韦庄诗歌中的情感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理解。
3.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菩萨蛮》的原文、译文和相关资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菩萨蛮》,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介绍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菩萨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美,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诗歌进行合理评价。
5.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6 课后作业(1)背诵《菩萨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鉴赏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了韦庄的《菩萨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感受诗歌美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1)让学生选取其他诗人描写江南的诗歌,与《菩萨蛮》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代诗歌》中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韦庄。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并背诵全词;分析词牌格式、韵律特点;品鉴词中意象、修辞手法;探究作者情感及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熟练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体会其音韵美。
2. 分析词牌格式、韵律特点,了解唐代词的发展及其特点。
3. 品鉴词中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格式、韵律特点的分析;意象、修辞手法的品鉴。
2.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掌握唐代词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词人生活背景,引发学生对词人情感的关注。
2. 诗词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体会其音韵美。
3. 词牌分析:讲解词牌格式、韵律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词的基本知识。
4. 意象品鉴: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6. 作者情感探究: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 内容:a. 词牌格式:七言绝句b. 韵律特点:押韵规律、节奏感c. 意象:夜雨、孤灯、断肠人、天涯d.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3. 作者情感:抒发离愁别绪、怀古伤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 分析词中的意象,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c. 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2. 答案:a. 略。
b. 夜雨象征离愁别绪,孤灯象征思念之情,断肠人、天涯象征孤独无依。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代诗歌欣赏》中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庄的作品,详细描绘了作者在江西任职时的心境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字词、句式和韵律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领悟诗人通过写景抒发情感的手法,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了解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理解古代诗歌的用词、句式和韵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点进行诗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风景画,引导学生进入唐代诗歌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字词、句式和韵律特点。
5. 情感分析:讨论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抒发情感,领悟诗歌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仿写一首七言绝句。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意境相近的唐诗,进行分析讲解。
六、板书设计1. 诗人简介:韦庄2. 诗句解析:字词:造口、翠微、江天、画眉、等闲、东风句式:七言绝句韵律:平仄韵脚3. 情感分析:怀念、孤独、忧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并仿写一首七言绝句。
结合诗句解析,谈谈你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情感的理解。
2. 答案:仿写七言绝句示例:翠微画眉等闲时,江天一色映斜晖。
故人西辞黄鹤楼,落花时节又逢君。
情感理解示例: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0918 0941
《菩萨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②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二、词文赏析:
1.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2.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请结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
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
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
3.赏析“度”字的妙处。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
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4.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你能从“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指导: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
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孤独寂寞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表现了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5.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
6.艺术风格: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