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水平控制网的布设 (1)
新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文2211825)

M Δ——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 M W——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 N—— 附合线路或闭合环的个数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P—— 测量的权 S—— 边长、斜距 Hm—— 平均高程 h—— 高差 mL—— 桥轴线长度中误差 ΔD—— 墩中心点位放样限差
3 平面控制测量
3.1 一般规定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3.2.1 的规定。
表 3.2.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固定误差 a 比例误差系数 b 基线方位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
级
( mm)
(mm/km )
( ″)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特等
≤5
≤1
0.5
1/1000000
一等
≤5
≤1
1.0
1/250000
二等
≤5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前
言
本规范系根据铁道部经规院经规标准( 2005) 17 号文的要求,对《新建铁路工程测量
规范》( TB10101 - 99)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
路测量、隧道测量、桥涵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另有三个附录。
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
成都市通锦路 3 号,邮政编码: 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
坊店路甲 8 号,邮政编码 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铁二局、中铁大桥局、西南交通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
注册测绘师基础考试题目

注册测绘师基础考试题目.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目录 第一篇 大地测量第1章 大地测量概论 1.1 大地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1.2 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 1.3 时间系统与时间系统框架第2章 传统大地控制网 2.1 传统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2.2 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及其检验 2.3 水平角观测 2.4 三角高程测量 2.5 导线测量第3章 空间大地控制网 3.1 GPS控制网等级 3.2 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布设 3.3 GPS网布设 3.4 GPSRTK测量 3.5 GPS测量数据处理第4章 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4.1 常用坐标系 4.2 坐标系转换第5章 高程控制网 5.1 水准网的布设 5.2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检验 5.3 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误差来源 5.4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5.5 水准网平差第6章 重力控制网 6.1 重力测量设计 6.2 重力控制网选点与埋石 6.3 重力测量仪器及检验 6.4 重力测量 6.5 重力观测的数据计算及上交资料第7章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 7.1 概述 7.2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设计 7.3 控制网建设与数据处理 7.4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参考文献 第二篇 工程测量第1章 工程测量概述 1.1 工程测量的任务与发展 1.2 工程测量的应用第2章 工程控制网建立 2.1 工程控制网及其特点 2.2 工程控制网的布设 2.3 工程控制网的施测与数据处理第3章 工程地形图测绘 3.1 概述 3.2 测绘方法 3.3 测绘过程与质量控制 3.4 水下地形测量 3.5 工程地形图应用第4章 规划与市政工程测量 4.1 规划定线与拨地测量 4.2 规划监督测量 4.3 市政工程测量第5章 线路工程测量 5.1 线路工程放样 5.2 线路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 5.3 线路施工与竣工测量 5.4 地下管线探测第6章 地下工程测量 6.1 地下工程测量特点 6.2 地下工程控制测量 6.3 联系测量 6.4 贯通测量第7章 施工与竣工测量 7.1 施工放样方法 7.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7.3 桥梁施工测量 7.4 大坝施工测量 7.5 竣工测量第8章 变形测量 8.1 概述 8.2 变形测量方案设计 8.3 变形测量方法 8.4 变形测量内容 8.5 变形数据处理与分析 8.6 资料整理与成果表达第9章 精密工程测量 9.1 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与特点 9.2 精密工程测量的方法和仪器 9.3 精密工程测量的应用参考文献 第三篇 摄影测量与遥感第1章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述 1.1 摄影测量概述 1.2 遥感及其发展 1.3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第2章 摄影测量基础 2.1 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2.2 像点坐标的量测 2.3 立体测图的原理与方法 2.4 摄影测量解析计算基础 2.5 数字摄影测量基础第3章 遥感基础 3.1 遥感基础知识 3.2 遥感图像特征 3.3 常用卫星遥感简介 3.4 遥感图像的解译第4章 摄影测量与遥感处理系统 4.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4.2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4.3 机载LIDAR和车载移动测图系统第5章 野外像片调绘与像片控制测量 5.1 野外像片调绘 5.2 像片控制测量第6章 基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4D产品生产 6.1 4D产品生产的数据流 6.2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6.3 数字高程模型(DEM) 6.4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6.5 数字线划地图(DLG) 6.6 数字栅格地图(DRG)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地图编制第1章 地图概述 1.1 地图的特性、比例尺与分类 1.2 地图语言 l.3 地图内容 1.4 地图数据 1.5 地图分幅与编号 1.6 地图成图过程 1.7 地图投影 1.8 地图定向第2章 地图编绘 2.1 制图综合 2.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2.3 专题地图编绘第3章 地图设计 3.1 地图设计基本程序 3.2 地图设计文件 3.3 地图图幅设计 3.4 地图集编制 3.5 计算机地图制图生产工艺第4章 电子地图 4.1 电子地图的概念 4.2 电子地图功能与设计 4.3 导航电子地图参考文献 第五篇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第1章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1.1 GIS基本概念 1.2 GIS的主要功能 1.3 GIS的发展第2章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与组成 2.1 概述 2.2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2.3 系统建设总体要求与工作流程 2.4 基础地理数据的内容与特点 2.5 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 2.6 基础地理数据更新 2.7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第3章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需求调查与分析 3.2 系统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4 详细设计 3.5 系统实现第4章 数据建库与系统测试评价 4.1 数据建库 4.2 系统部署 4.3 系统测试与评价第5章 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 5.1 地理信息共享 5.2 服务式GIS的模式参考文献
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题目: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学生姓名:房新明学号:1072143138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10-1班指导教师:郭义水准网条件平差程序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力于投资各种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测绘工程的运用也越来越突出。
以水准网布设的高程控制网在各类工程中随处可见。
但观测到的数据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差,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简易平差或严密平差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使数据能够达到工程的预期精度。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解决绘图软件行业标准的网络数据处理问题。
从水准网的结构,平差基本原理、调整模型,基本方程及其解,并对法方程组成,求解,平差值的计算及其精度评定作了介绍。
和Visual studio6.0编程软件的利用,利用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相干事情。
在今后的测量工作中,可结合实际平差方案进行平差计算。
关键词:平差模型;精度评定;程序设计Leveling Network Adjustment Program Desig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ate vigorously investment in all kinds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road construction, the use of mapping project is also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network level network in various engineering in everywhere. But the observed data exist various error, this needs us through simple adjustment or rigorous adjustment for data processing, so that data to achieve the desired precision engineering.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pping software industry standard network data processing. From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leveling network, the basic principle, adjustment model, basic equation and its solu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lution of equations, adjustment calculation and precision evaluation, gross error elimination are introduced as well. And the use of Visual Studio6.0 programming software, us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related to program design. The measurement work in the futur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djustment adjustment calculation.Key words: adjustment model;the accuracy assessment;program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 (2)第二章条件平差数学模型 (3)2.1条件平差模型 (3)2.1.2测角网条件方程 (6)2.1.3测边网条件方程 (8)2.1.4以坐标为观测值的条件方程 (11)2.2精度评定 (13)2.3条件平差的计算步骤 (17)第三章水准网的设计 (18)3.1水准测量 (18)3.1.1水准网的基本概念 (18)3.2水准网的布设 (19)3.2.1国家水准网的布设 (19)3.2.2水准网的布设要求 (20)第四章C语言介绍 (21)4.1C语言的基本概念 (21)4.2C语言的介绍 (22)4.2.1C语言的特点 (22)第五章程序设计 (24)5.1水准网条件平差和测角网条件平差实例 (24)5.1.1水准网条件平差 (24)5.1.2测角网条件平差 (27)5.2程序代码 (32)参考文献 (57)附录A:外文文献 (58)附录B:中文译文 (70)致谢 (76)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施工测量工作是非常基本的,重要环节。
控制测量复习

1.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控制测量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位置,建立控制网,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1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
2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
3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的作用1 为测绘地形图,布设全国范围内及局域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为取得大地点的精确坐标,建立合理的大地测量坐标系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重力场等参数。
2 控制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控制测量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和维持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
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面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因其高度不同而有无数个. 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
1.3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铅垂线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面3.大地高、正高及正常高H大=H正+NH大=H常+ζ4.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的重力向量g和相应椭球面上的法线向量n之间的夹角定义为该点的垂线偏差。
根据所采用的椭球不同可分为绝对垂线偏差及相对垂线偏差。
垂线同总地球椭球(或参考椭球)法线构成的角度称为绝对(或相对)垂线偏差,它们统称为天文大地垂线偏差。
测定垂线偏差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法;重力测量法;天文重力测量法;GPS方法。
作业1.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2. 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的基准面?3. 什么是控制测量,其分类有哪些?4.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垂线偏差。
第2章 国家大地控制网建立原理

18 /21
第二章
龙岩学院
2.3.1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 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 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 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 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 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水准面:处于静止状态的水 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 面。 铅垂线:重力方向线,铅垂 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大地水准面:假设一个静止 不动的海水面延伸并穿过 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 成的一个闭合曲面,称为 水准面。
4 /21
第二章
龙岩学院
北极 P
P
1 2 3 4 5 6 7 8 9
10
洋
自转轴 赤道
23 /21
第二章
龙岩学院
2.3.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一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 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 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如下 图所示。
24 /21
10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P2 P 的相当于子午平面直角 坐标系中的y,前者的 OP2 相当于后者的x,并且 二者的经度L相同。
X x cos L Y x sin L Zy
14 /21
第二章
3)空间直角坐标系同大地坐标系的关系
龙岩学院
1 2 3 4 5 6 7 8 9
(5)《工程测量学》第2章 线路设计阶段的测绘工作(II)

版 权 所 有: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刘尚国 skdlsg@
2.5 既有线路测量
四、站场测绘 站场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或1:1000,其测绘范 围根据需要确定,除了要测绘站场及其周围的地形外, 还要对站内既有建筑和设备进行测绘。 测量的主要工作有:基线测量、高程测量、横断面 测量、站场平面测绘、地形测绘、站内股道及线路测量、 道岔测量等。
版 权 所 有: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刘尚国 skdlsg@
2.6 航测、遥感技术在线路勘测中的应用
勘测设计一体化 线路勘测地形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和DTM技术、 工程数据库、线路CAD紧密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实 现地面数据采集、资料获取、数据处理、道路设计与优 化直至成果输出等线路勘测设计全过程都自动传递,达 到勘测与设计信息的真正共享,将形成覆盖数据采集与 处理、线路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到输出设计文件的路线 设计全过程的一体化。计算机不仅参与勘测设计计算绘 图工作,而且还参与勘测设计各阶段工作的管理、协调 和质量控制等,这就是所谓的勘测设计一体化。
测 绘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刘尚国 skdlsg@
2.6 航测、遥感技术在线路勘测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测绘技术、 遥感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 相互影响和促进,线路勘测设计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全球定位系统、航空摄影测 量、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线路的勘测设计提供了有 力的技术支持。
既有线里程丈量 线路调绘 高程测量 横断面测量 线路平面测绘 地形测绘 站场测绘 设备调查
等
工程测量与测绘技术操作手册

工程测量与测绘技术操作手册第1章工程测量基础 (4)1.1 测量基本概念 (4)1.1.1 测量 (4)1.1.2 基准 (4)1.1.3 尺度 (4)1.1.4 比例尺 (4)1.2 测量坐标系与基准面 (4)1.2.1 测量坐标系 (5)1.2.2 基准面 (5)1.3 测量误差与精度分析 (5)1.3.1 测量误差的分类 (5)1.3.2 测量误差的传播与合成 (5)1.3.3 测量精度的评定 (5)1.3.4 测量误差的控制 (5)第2章测绘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5)2.1 水平仪 (5)2.1.1 使用方法 (5)2.2 经纬仪 (6)2.2.1 使用方法 (6)2.3 全站仪 (6)2.3.1 使用方法 (6)2.4 激光扫描仪 (6)2.4.1 使用方法 (6)第3章水平控制测量 (6)3.1 水平控制网设计 (7)3.1.1 控制网设计原则 (7)3.1.2 控制网类型选择 (7)3.1.3 控制点等级划分 (7)3.1.4 控制网精度估算 (7)3.2 水平控制点布设与测量 (7)3.2.1 控制点布设原则 (7)3.2.2 控制点选点与标石埋设 (7)3.2.3 水平控制测量方法 (7)3.2.4 水平控制测量操作步骤 (8)3.3 水平控制测量数据处理 (8)3.3.1 数据预处理 (8)3.3.2 观测值平差 (8)3.3.3 控制点坐标计算 (8)3.3.4 控制网精度评定 (8)3.3.5 成果整理与提交 (8)第4章垂直控制测量 (8)4.1.1 设计原则 (8)4.1.2 控制网等级与类型 (8)4.1.3 控制点分布 (8)4.1.4 控制网优化 (9)4.2 垂直控制点布设与测量 (9)4.2.1 控制点选点 (9)4.2.2 控制点标志 (9)4.2.3 观测设备 (9)4.2.4 观测方法 (9)4.2.5 观测精度 (9)4.3 垂直控制测量数据处理 (9)4.3.1 数据预处理 (9)4.3.2 外业数据检验 (9)4.3.3 数据平差 (9)4.3.4 精度分析 (10)4.3.5 成果整理与提交 (10)第5章地形图测绘 (10)5.1 地形图基本知识 (10)5.1.1 地形图概念 (10)5.1.2 地形图分类 (10)5.1.3 地形图比例尺 (10)5.1.4 地形图符号 (10)5.2 地形图测绘方法 (10)5.2.1 地面测量 (11)5.2.2 航空摄影测量 (11)5.3 地形图质量控制与检查 (11)5.3.1 资料检查 (11)5.3.2 测量数据检查 (11)5.3.3 地形图内容检查 (11)5.3.4 地形图精度检查 (11)5.3.5 审核与验收 (12)第6章工程测量 (12)6.1 施工放样 (12)6.1.1 概述 (12)6.1.2 放样方法 (12)6.1.3 放样步骤 (12)6.1.4 放样质量控制 (12)6.2 线路测量 (12)6.2.1 概述 (12)6.2.2 中线测量 (12)6.2.3 横断面测量 (13)6.2.4 纵断面测量 (13)6.3 建筑物测量 (13)6.3.2 平面控制测量 (13)6.3.3 高程控制测量 (13)6.3.4 细部测量 (13)6.3.5 建筑物变形观测 (14)第7章水下测量 (14)7.1 水下测量概述 (14)7.2 单波束测深仪 (14)7.3 多波束测深系统 (14)第8章遥感与卫星测绘技术 (15)8.1 遥感基本原理 (15)8.1.1 遥感概念 (15)8.1.2 电磁波谱 (15)8.1.3 遥感传感器 (15)8.1.4 遥感平台 (15)8.2 卫星测绘技术 (15)8.2.1 卫星测绘概述 (16)8.2.2 卫星轨道与传感器 (16)8.2.3 卫星测绘系统 (16)8.3 遥感与卫星测绘数据处理 (16)8.3.1 数据预处理 (16)8.3.2 数据融合 (16)8.3.3 目标提取与分类 (16)8.3.4 变化检测 (16)8.3.5 应用实例 (16)第9章摄影测量与激光扫描 (16)9.1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17)9.1.1 摄影测量概述 (17)9.1.2 摄影测量基本公式 (17)9.1.3 摄影测量设备 (17)9.1.4 摄影测量方法 (17)9.2 激光扫描技术 (17)9.2.1 激光扫描概述 (17)9.2.2 激光扫描原理 (17)9.2.3 激光扫描设备 (17)9.2.4 激光扫描方法 (17)9.3 摄影测量与激光扫描数据处理 (17)9.3.1 数据预处理 (17)9.3.2 特征提取 (18)9.3.3 数据配准与拼接 (18)9.3.4 三维模型重建 (18)9.3.5 精度分析 (18)第10章测绘成果应用与质量控制 (18)10.1 测绘成果的应用 (18)10.1.1 测绘成果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18)10.1.2 测绘成果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 (18)10.2 测绘成果的质量控制 (18)10.2.1 质量控制原则 (19)10.2.2 质量控制方法 (19)10.2.3 质量控制措施 (19)10.3 测绘成果交付与验收标准 (19)10.3.1 成果交付要求 (19)10.3.2 成果验收标准 (19)10.3.3 成果验收程序 (20)第1章工程测量基础1.1 测量基本概念工程测量是应用测量学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对象的几何位置、形状、大小及物理量进行测定的一门科学技术。
测绘工程作业指导书

测绘工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测绘工程概述 (3)1.1 测绘工程的意义与任务 (3)1.2 测绘工程的基本原理 (4)第2章测绘基础知识 (4)2.1 测量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4)2.1.1 测量坐标系 (4)2.1.2 坐标转换 (4)2.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测量 (5)2.2.1 水平角测量 (5)2.2.2 竖直角测量 (5)2.3 距离测量与高差测量 (5)2.3.1 距离测量 (5)2.3.2 高差测量 (6)第3章测量误差理论 (6)3.1 测量误差概述 (6)3.2 误差传播定律 (6)3.3 精度评定与最小二乘法 (6)第4章控制测量 (6)4.1 控制测量概述 (6)4.2 水平控制网布设与观测 (7)4.2.1 水平控制网布设 (7)4.2.2 水平控制网观测 (7)4.3 高程控制网布设与观测 (7)4.3.1 高程控制网布设 (7)4.3.2 高程控制网观测 (8)第5章地形图测绘 (8)5.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8)5.1.1 地形图的概念 (8)5.1.2 地形图的分类 (8)5.1.3 地形图的比例尺 (9)5.1.4 地形图的坐标系 (9)5.2 地形图测绘方法 (9)5.2.1 测绘准备工作 (9)5.2.2 控制测量 (9)5.2.3 地形图测绘 (9)5.3 地形图测绘成果整理与检查 (10)5.3.1 成果整理 (10)5.3.2 成果检查 (10)第6章工程测量 (10)6.1 水工建筑物测量 (10)6.1.1 一般规定 (10)6.1.2 平面控制测量 (10)6.1.3 高程控制测量 (10)6.1.4 地形图测绘 (11)6.1.5 建筑物放样 (11)6.1.6 变形监测 (11)6.2 道路工程测量 (11)6.2.1 一般规定 (11)6.2.2 平面控制测量 (11)6.2.3 高程控制测量 (11)6.2.4 中线放样 (11)6.2.5 横断面测绘 (11)6.3 管线工程测量 (11)6.3.1 一般规定 (11)6.3.2 平面控制测量 (12)6.3.3 高程控制测量 (12)6.3.4 管线放样 (12)6.3.5 沉降观测 (12)第7章摄影测量与遥感 (12)7.1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12)7.1.1 摄影测量基本概念 (12)7.1.2 摄影测量坐标系 (12)7.1.3 摄影测量基本公式 (12)7.1.4 摄影测量误差分析 (12)7.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3)7.2.1 遥感技术基本原理 (13)7.2.2 遥感数据类型与传感器 (13)7.2.3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13)7.2.4 遥感应用领域 (13)7.3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3)7.3.1 地形图测绘 (13)7.3.2 工程勘察 (13)7.3.3 线路勘测 (13)7.3.4 城市规划 (13)7.3.5 环境监测 (14)7.3.6 灾害监测与评估 (14)第8章地理信息系统 (14)8.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14)8.2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 (14)8.2.1 地理数据采集 (14)8.2.2 地理数据处理 (14)8.3 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5)8.3.1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5)8.3.2 测绘成果可视化 (15)8.3.3 测绘项目管理 (15)第9章测绘成果管理与质量控制 (16)9.1 测绘成果管理 (16)9.1.1 成果分类与归档 (16)9.1.2 成果存储与保管 (16)9.1.3 成果更新与维护 (16)9.2 测绘质量控制 (16)9.2.1 质量控制体系 (16)9.2.2 质量检查与评估 (16)9.2.3 质量改进措施 (16)9.3 测绘成果交付与验收 (16)9.3.1 成果交付 (16)9.3.2 成果验收 (16)9.3.3 成果售后服务 (16)第10章现代测绘技术与发展趋势 (17)10.1 全球定位系统(GPS) (17)10.1.1 GPS概述 (17)10.1.2 GPS在测绘中的应用 (17)10.1.3 GPS现代化 (17)10.2 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 (17)10.2.1 激光扫描技术概述 (17)10.2.2 三维建模方法 (17)10.2.3 激光扫描与三维建模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7)10.3 测绘技术发展展望与挑战 (17)10.3.1 新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17)10.3.2 测绘技术面临的挑战 (17)10.3.3 发展趋势与建议 (18)第1章测绘工程概述1.1 测绘工程的意义与任务测绘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时的测绘技术水平, 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 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 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国家三角网 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一.一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 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 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 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如下图所示。
2.1.4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专用控制网的用途非常明确,因此建网时应根据特定的要求进 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例如: 桥梁三角网对于桥轴线方向的精度要求应高于其他方向的精度,以利 于提高桥墩放样的精度; 隧道三角网则对垂直于直线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精度的要求高于其他 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 用于建设环形粒子加速器的专用控制网,其径向精度应高于其他方向 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块。
于
。
一等锁一般采用单三角锁。根据地形条件,也可组成大 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但对于不能显著提高精度的长 对角线应尽量避免。一等锁的平均边长,山区一般约为 25km,平原区一般约为20km。
一等三角锁布设方案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 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因此,必须 兼顾精度和密度两个方面的要求。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图a 图b
2.1.2 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布设方案
在一等三角锁和二等基本锁控制下,布设平均边长约为13km 的二等补充网。按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小于士2.5"。
2控制测量技术_林玉祥_第_二_章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2. 高程控制网布设的基本形式
形式:水准网(附和、闭合、支、节点);三角高程网。 特点:精度不同;适合场所不同。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7
2.2 导线网的精度估算 1. 估算的步骤和方法
(1) 应用单一导线终点坐标中误差公式(2-3); (2) 将设计的导线网分解成若干单一导线,分别计算 mx终, my终,并设其为mxi, myi表示,则: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19
2.技术设计书的主要内容 (1)技术设计图 1)全部设计的工程工作量和辅助工作量。 2)控制网的起算点及起算系统。 3)图上应标明比例尺、主要城镇、主要交通 线、主要水系、境界、图名和图幅编号以及 经纬度。 4)对已有资料要简单标明质量情况及主要数 学精度指标,并根据图上设计的结果,标出 各种精度预期的指标及质量估计。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21
3.编写技术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1)了解任务的目的和要求 (2)收集、分析鉴定有关资料 (3)图上设计 1)将已有的各种等级的控制点,用不同的符号和颜 色准确标出,同时标出制高点、地貌骨干地性线、 测区范围和分幅图廓线等; 2)拟定点的密度和构网图形,从已知点开始首先考 虑和起始边的联接图形,随着拟定新、旧网的联测 计划和各控制点的构网图形; 3)必要时需进行通视估计计算; 4)图上网形拟定后,即进行精度估算; 22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24
2.5.1 实地选点 选点步骤(1~3) 选点工作结束后,应交资料 1)选点图。图上应注明点名和点号,并绘出交 通干线、主要河流和居民地点等。 2)控制点位置说明。填写点的位置说明,是为 了日后寻找点位及时用的方便。 3)文字说明。包括:任务要求,测区概况,已 有测量成果及精度情况,设计的技术依据, 旧点的利用情况等。
控制测量

15.大地坐标系和天文坐标系各以什么作基准面和基准线?
16.试推证卯酉圈、子午圈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17.B≠00的平行圈是否有可能是法截线?为什么?
18.卯酉圈曲率半径N与子午圈曲率半径M何时有最大值?何时有最小值?
19,为什么说任意方向法截线曲率半径随A的变化是以900为周期的?这
9.在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差不得大于所规定的限差?
10.什么是水准仪的角误差和交叉误差?这两项误差各对观测成果有何影响?如何检验和校正?
11.试述精密水准测量中的各种误差来源?
12.大地测量上使用哪几种高程系统?说明各种高程系统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如何求地面上一点在各高程系统中的高程值?
1.电磁波测距仪有哪些分类方法?各是如何分类的?
2.电磁波测距仪表示标称精度的公式有哪些?
3.为什么电磁波测距仪一般都采用两个以上的测尺频率?利用单一频率能否进行距离测量?为什么?
4.相位式测距仪测距的求距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是什么?试简述其中的N值确定方法。
5.试述相位测距法的测距公式,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已知参数,哪些是经测算获得的参数,它们是如何获得的。
5.正确理解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意义、测定行差的基本原理,在观测结果中如何进行行差改正?在行差测定过程中,要将照准部安置在不同的度盘位置上,为什么?
6.设某方向用J2经纬仪(i=20′)测得的读数为214°56′22.8″
,该仪器测微器行差为+2.6″,求改正后方向读数值。
7.什么是经纬仪的三轴误差?如何测定?它们对水平角观测有何影响?在观测时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弱或消除这些影响?
13.何谓水平折光差?为什么说由它引起的水平方向观测误差呈系统误差性质?在作业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弱其影响?
控制测量学总复习题 测绘工程 控制测量试题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大地水准面:把地球总的的形状看成是被海水包围的球体,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
2、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3、(局部)参考椭球:和某个国家或局部大地体最为接近的参考椭球;总地球椭球: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的参考椭球4、参考椭球: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5、大地水准面差距:在某一点上,大地水准面超出椭球面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6、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与椭球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垂线偏差,用µ表示。
7、重力场:在一个空间域中的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重力矢量与之对应的矢量场。
8、正常椭球:就是一个假想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很规则的旋转椭球体,它是大地水准面的规则形状,用以代表地球的理想形体。
由正常椭球产生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相应的重力、重力位和水准面分别称为正常重力、正常重力位和正常水准面。
),,,(2ωfMJafU=9、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基准线——大地水准面,铅垂线;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10、地球的重力位W=正常引力位V+离心力位Φ+扰动位T二、控制测量与测量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在流程上有什么区别?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更高,工作更加严密,因此要研究更加精密的测量仪器、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控制测量的范围更加广阔,必须研究地球曲率等多种因素对测量成果的影响,即进行归算。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一、控制网的布设1.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三角网、导线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2.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出发点:图根点的点位误差应小于图上0.1mm;图根点的误差由图根点的测量误差和起算控制点的相对误差组成;起算误差小于总误差的三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应有足够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
3.国家水平控制网分级布设:一等三角锁系、二等三角网(分级布设二级网、二等全面网)、三、四等三角网(插网法、插点法)4.工程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面积小,密度大,边长短;精度要求高;特殊的工程建设有特殊的布设方案;特殊:各等级的控制网都可以做首级控制;可以越级布设;有加密网与独立首级网的区别;二、精度估计在进行控制网作业之前,必须根据任务要求,拟定合理的布网方案,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较强,点位分布较好的网形;对于图上设计好的控制网,其推算元素所能达到的精度,必须预先进行精度估计,以便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价。
《控制测量学》习题2

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控制测量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控制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应遵循怎样的作业程序?3.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4.何谓垂线偏差?造成地面各点垂线偏差不等的原因有哪些? 5.简述三角网、导线网、边角网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6.简述控制测量新技术发展的几个方面。
7.控制网的基本结构有哪些?8.针对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内容,你将如何学习控制测量学这门的课程? 912.36这是什么缘故45.设三角网中某边S AB 长约 2.5km "4±=αm 。
试求两点间边长中误差、相对横向中误差及点位中误差。
6.如图2-1所示,在高级三角点)6,2,1( =i A i 中,布设8条大致直伸的导线,共组成具有三个结点(E 、F 和G )的导线网,设每条导线长度均为2km ,各条导线均以5cm 的点位精度施测,试求: (1)结点F 的点位误差是多少?(2)该导线网的最弱点在何处(不考虑起算数据误差影响)。
图2-1图2-27.为什么在直伸形支导线中,边长测量误差主要引起纵向误差,而测角误差和起始方位角误差则主要引起横向误差?8.设有一坐标附合导线网如图2-2所示,A 、B 、C 为已知点,N 为结点,各导线长L 在图中标出(以公里为单位)。
若以四等导线基本精度规格进行施测,试问导线网最弱点在哪条导线上?在何处?其点位中误差如何计算(不考虑起始数据误差)?9.城市或工程导线测量共分哪些等级和布设形式?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10.在平面控制点上造标有什么作用?觇标有哪些主要类型?各在什么场合使用?11.对觇标的建造有哪些基本要求?照准标志的直径如何选定?12.何谓相位差?它属于何种误差性质?作业中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弱其影响?13.什么是微相位差照准圆筒?作为观测时的照准目标起到什么作用?14.在进行造标埋石时,为什么要求先造标、后埋石?第三章精密光学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1.我国光学经纬仪系列分为J07,J1、J2、J6等型号,试述J字及其右下角码数字各代表什么含义?2.经纬仪望远镜的目镜有什么作用?作业时为什么首先要消除视差?2/33.经纬仪上的圆水准器和长水准器各有什么功能?何谓水准管的格值?4.经纬仪的读数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5.正确理解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意义、测定行差的基本原理,在观测结果中如何进行行差改正?在行差测定过程中,要将照准部安置在不同的度盘位置上,为什么?i20′)测得的读数为214°56′22.8″,该仪器测微器行差为+2.6″,6.设某方向用J2经纬仪(求改正后方向读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水平控制网的布设§1 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程序建立水平控制网的程序一、设计1.了解任务弄清用途(涉及精度,密度)、范围(涉及首级等级、分级多少)、然后确定布设规格、等级、精度。
2.收集资料①测区内已有的控制网成果资料。
②测区小比例尺地形图。
了解地形地貌、图上设计之用。
③有关气象和地质方面的资料,用以考虑作业时间,觇标结构,埋石深度等。
3.测区踏勘①落实原有控制点的现状,决定是否仍可利用。
②了解测区行政划分、居民、风土人文,以便测绘队进驻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③了解测区内交通、水源等情况,以便确定水准路线,配置交通工具、施工设备物资等。
4.图上设计①展绘已知点、网。
②图上选点、组成网形。
一般应顾及:图形结构良好;便于扩展和加密;顾及旁折光的影响;便于保存;避免造高标;避免在旧点附近另埋标石;离开高压线、公路、铁路一定距离。
③精度估算(另讲)④拟定水准联测路线,以便控制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推算三角点高程中的误差积累。
5.实地选点(另讲)6.编制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包括:①任务委托书。
包括委托单位、作业目的、范围、工期等。
②测区概况。
包括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人文等。
③已有测量成果及其来源、精度分析、可用性论证。
④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⑤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
包括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加密网的设计;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精度统计表。
⑥高程网布设方案。
包括水准网等级,路线长度,精度估算简要过程及结果;三角高程网形,精度估算过程及结果等。
⑦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
包括执行何种规范,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等。
⑧各种设计图表。
包括水平、高程控制网略图;标石、觇标构造,规格,埋设方法示意图;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装备,仪器,材料及经费预算表。
⑨作业完成后应上交的资料清单。
⑩领导部门的指示及审核意见。
二、施工 1.造标,埋石在实地用觇标和标石标出控制点。
2.观测测角,量边,测高差。
三、数据处理 1.概算将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的观测成果归算到参考椭球上,再投影到高斯平面上。
2.平差及精度评定平差:消除几何矛盾,提高精度,得到控制点坐标的最或然值。
精度评定:确定控制网及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指标。
练习及作业:阅读:p49,第二章,§2.7§2 水平控制网的精度估算一、精度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1.精度估算的意义精度估算即是在控制网的设计阶段,预计控制网推算元素可能达到的精度,以便确定合理的布网方案及作业方法。
使即将建立的控制网,既能达到使用所要求的精度,又避免盲目追求精度造成浪费。
2.精度估算的方法 电算法根据间接平差原理,有误差方程:l xB V -=ˆ (《平差基础》式5-1-7) 式中:V ——观测值的改正数 B ——系数阵x ˆ——参数的最或然估计值,坐标平差中的坐标平差值l —常量由误差方程组成法方程:0ˆ=-Pl B xPB B T T (《平差基础》式5-1-10) 即 0ˆ=-W x N 解法方程得到平差值:W N x1ˆ-= (《平差基础》式5-1-11)在控制网的设计阶段,因为尚未进行观测,l 是未知的,但设计确定了网形后,可从设计图上量取边长、方位角概值,从而计算出误差方程的系数,即B 为已知。
由式5-1-10,N 亦为已知。
在间接平差中,协因数阵为法方程系数阵的凯利逆1ˆˆ-=NQ x x 坐标平差中,参数x ˆ为待定点的坐标平差值。
故,协因数阵x xQ ˆˆ主对角线元素为待定点坐标的权倒数(协因数)。
主对角线两侧的元素,即为待定点坐标的相关权倒数(互协因数)。
因此,一旦网形设计出来,与之对应的协因数阵就是已知的,且随单位权中误差的确定(可选定规范规定值或经验值),可根据误差椭圆理论求得:①各点的:坐标纵横误差及点位中误差误差极大值E 、极小值F 及它们的方向ϕE 、ϕF 任意方向上的位差——误差曲线②待定点之间的相对误差椭圆,进一步求出各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各边方位角中误差。
由以上结果可以判断①设计的网能否达到精度要求。
②最弱部分的元素、位置和精度,以便修改设计方案。
公式法在控制网设计阶段,应用比较简单、可靠的公式,预计控制网最弱部分推算元素精度的方法。
因推算元素是平差值的函数,故可用求平差值函数权倒数的方法推导出实用估算公式。
设有平差值的函数)ˆ,,ˆ,ˆ(ˆ21nL L L f =ϕ 则 ϕϕˆˆ1P m m = 或:ϕϕϕˆˆ0ˆQ m m = f AP N f AP f P f P T T 1111ˆ)(1-----=ϕ (《平差基础》式4-3-16)上式的纯量形式为 [][][][][]()[]()[]11111222ˆ-⋅-⋅--⋅⋅--=r rr r rf bb bf aa af ff P ϕ ※式中 m 0 ——单位权中误差a ,b ,…,r ——条件式系数 f ——平差值函数式的系数[bf .1],[bb .1] … …——高斯约化符号,其展开规律为[][][][][]aa ah ag gh gh ⋅-=⋅1[][][][][]11112⋅⋅⋅⋅-⋅=⋅bb bh bg gh gh由上式知,公式法精度估算的基本方法为:①按控制网图形结构列出条件方程(确定a i ,b i ,…,r i ) ②按欲估算目标列出权函数式,非线性化的要线性化(确定f i ) ③组成[aa ][bb ]…[ff ],[af ][bf ] …,并约化求出[bb .1][bf .1] …。
④代入上式得到平差值函数的权倒数ϕˆ1P ,进而求出其中误差ϕˆm上式方法比较繁琐,实用上是根据上述基本方法进一步推导出简单可靠的估算公式。
以下讲述三角网的精度估算方法。
二、用公式法进行边长的精度估算公式法进行边长的精度估算,一般是估算网的最弱边。
工程控制网也有估算特定边的。
1.单三角锁的估算公式⑴单三角形的推算边长的中误差边长D 1是观测值∠A ,∠B ,∠C 的函数,函数式如下:),,(sin sin 01C B A f BAD D == 线性化,得权函数式系数cot cot sin cos sin sin sin sin sin cos 3121001=∂∂=-=∂∂====∂∂=C f f BD B ff A D AA B A D A A B A D A f f 条件式 v A +v B +v C +ωa =0 (a 1=a 2=a 3=1) 组成 [ff ]=D 12(cot 2A +cot 2B )[af ]=D 1(cot A -cot B ) [aa ]=3代入※式,得D 1边边长权倒数()B A B A D P P D cot cot cot cot 32112221ˆ1⋅++==ϕ D 1边的边长中误差 111D D P m m ρ''''=D 1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B A B A m D m D cot cot cot cot 322211⋅++''''=ρ 已知边长对数中误差与边长相对中误差的关系m lg D =μ.106.m D /D (μ=lg e =0.43429)又,角度的正弦对数秒差与其余切的关系δA =(μ.106 /ρ)cot A δB =(μ.106 /ρ)cot B将上述二关系式带入D 1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估算公式,可得()R m m m B A B A D 323222lg 1''=⋅++''=δδδδCD 0 D 1 D nA B式中 R =δA 2+δB 2+δA .δB ——R 为图形强度系数,以A 、B 为引数,由表查得(P25 表2-5)1/P lgD 1=(2/3)R ——1/P lgD 称为图形权倒数若单位权中误差为方向观测值中误差r ″,因为r m ''=''2,故:R r m D 341lg ''= ⑵n 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锁推算边长的中误差①对于单三角锁,各图形条件独立。
所以第i 边的权倒数只要 将i 个三角形的图形权倒数相加。
即:∑∑''==iD iD Rm m R P ii 1lg 1lg 32321②若考虑起始边误差m lg D o 对边长精度的影响时:∑+±=iD D R m mm i 122lg lg 320由上式可知,推算边长的精度: 1)与起始边的精度有关(m lg D o ) 2)与测角中误差有关(m ) 3)与图形强度有关(R ) 4)与传算三角形个数有关(∑R )③两端有起算边的单三角锁的推算边长的精度如图单三角锁,最弱边一般在锁的中部,即最弱边为D i 。
假设其边长按两条路线推算之加权平均值计算。
即D i =(P ′D i ′+P ″D i ″)/( P ′+P ″)按误差传播律m Di 2=(P ′2m Di ′2+P ″2m Di ″2)/ ( P ′′+P ″)2 将P ′=c /m Di ′2 ,P ″=c /m Di ″2 代入上式 可得 22222ii ii iDD D D D m m m m m ''+'''⋅'=或 2lg 2lg2lg 2lg2lgi i i i i D D D D D m m m m m ''+'''⋅'='式中∑∑++=''+='n i D D iD D R m m m R m m m i i 122lg lg 122lg lg 323221D 1 ① D i ②D 2(注:此估算方法,未考虑基线条件和方位角条件,而只考虑了图形条件,因此只是实用上的近似方法) 2.四边形锁推算边长中误差的估算公式 ①矩形大地四边形推算边长中误差(权倒数) 设一矩形大地四边形有两类角度a =∠1,∠2,∠5,∠6b =∠3,∠4,∠7,∠8(a + b =90°)解算大地四边形条件式v 1+v 2-v 5-v 6+ωa =0 v 3+v 4-v 7-v 8+ωb =0v 1+v 2+v 3+v 4+v 5+v 6+v 7+v 8+ωc =0δ1v 1+δ2v 2+δ3v 3+δ4v 4+δ5v 5+δ6v 6+δ7v 7+δ8v 8+ωd =0求D 边函数式 ()()7sin 3sin 54sin 3sin 7sin 81sin 0∠∠=∠+∠∠⋅∠∠+∠=D D D 权函数式 F =lg D =lg D 0+lgsin ∠3-lgsin ∠7 线性化 d F =dlg D =δ3v 3-δ7v 7 权函数式系数 f T =(0 0 δ 3 0 0 0 –δ 7 0) 由 [][][][][][][][][]33221112222lg ⋅⋅-⋅⋅-⋅⋅--=dd df cc cf bb bf aa af ff P D↑ ↑ ↑ ↑ ↑ 2δβ2 0 δβ2 0 0(注: [][][][][]ββδδ2021=-=⋅-=⋅aa af ab bf bf ( [ab ]=0 )[][][][][]4041=-=⋅-=⋅aa ab ab bb bb∵ [][][][][][][][]00001112=--=⋅⋅⋅⋅-⋅-=⋅bb bf bc aa af ac cf cf∴ [][]0222=⋅⋅cc cf ∵ [][][][]0,0,0,022=-====ββδδdf cd bd ad∴ [][]0332=⋅⋅dd df )可得 ∑==212lg 211RP D βδ ※ (※此矩形大地四边形若按两个三角形推算R 1=δ902+δβ2+δ90δβ=δβ2 (δ90=(μ.106/ρ)cot90°=0) R 2=δβ2+δ902+δβδ90=δβ2∑R =R 1+R 2=2δβ2故 ∑=21221R βδ )D 0 D 8 7 1 R 1 62 R 2 53 4②矩形四边形锁推算边长中误差(权倒数)∑=n D R P n1lg 211 注意:1)比较三角锁(1/P lg D =(2/3)∑R ),四边形强度略有提高,但四边形若为菱形,边长长度差异很大,照准误差增大,故长对角线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