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z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社会心理学》各章复习参考(以教材章节顺序为准)2014、6第一章绪论第三章社会心理的研究方法一、名词1、伦理性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应该避免给被试带去伤害,坚持伦理性原则,就要遵守自愿参加原则、接近真实生活原则、有利研究设计原则、事后解说原则、自由终止原则、充足补救原则。

2、现象描述性研究:对一定社会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精确描述3、因果关系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是为验证设想的因果联系或假说。

4、随机分配:每一位被试被安排到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机会是完全均等的。

5、参与观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观察者介入进行直接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

6、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被试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方法。

7、模拟实验:在实验室建造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在其中进行有控制的实验。

第六、七章社会认知一、名词1.社会认知:不仅包括对有关对象的外表特征的知觉,还涉及对有关对象的记忆、推理、判断、解释等复杂环节。

3.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4.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总体印象形成的现象。

5.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6.偏见: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态度。

7.投射作用: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的事物上。

8.印象管理(印象控制):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9.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10.自我价值保护:个体对自己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

二、理论、学说和假设1、关于印象形成的若干种解释(1)加法模式一个人的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1.社会心理学定义是什么?奥尔波特怎样定义社会心理学?2.系统社会心理学的著作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谁是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创造者?3.什么是角色扮演?4.什么是社会衡量?5.近代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趋向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6.试述实验社会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一单元:社会认知1.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功能是什么?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举身边示例分析人们日常是如何自我增强的?4.举例说明自我过程的类型?5.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策略是什么?6.描述自我监控水平与印象管理之间的关系?7.印象管理对社会互动的意义是什么?8.就印象管理一节的学习,谈谈个人的感受。

9、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10.光环效应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11.人们用什么线索来形成对他人的看法?12.我们如何构建自我概念?13.简要描述印象管理的策略。

14、什么是人际知觉,它可以分为哪几类?15、社会认知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16.尝试描述海德、韦纳和凯利的归因理论,并比较韦纳和凯利的归因理论。

17.人们在归因上有什么偏见?18、什么是态度?为什么研究态度?19.态度研究的主要理论是什么?重点是什么?20.在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21.改变态度的主要条件是什么?22、态度测量有哪些方法?其优缺点如何?二单元:社会影响1.什么是民族文化?举例说明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2.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影响的特点是什么?3.文化通过哪几个层次影响人们?与其对应的学科是甚麽?4.文化心理学最关注的对象是甚麽?5.描述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理论的看法。

7什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有何不同?8.试述中国人的思维特性?它对我们的认知活动有甚麽样的影响?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中国人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10.什么是从众?谢里夫和阿什是如何研究人类羊群行为的?11.试着描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19、一些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他人在场能够缩短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完成任务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C)。
A.去个性化作用 B.社会懈怠作用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干扰作用2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是(B)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冯特 C.罗斯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四、多项选择
1、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不稳定外因的是(BD)
A能力 B环境 C心情 D运气 E努力
2、利他行为的特征有(ABCD)。
A、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B、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C、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 D、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A、道德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人格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14、社会环境的构成包括:(ACDE)。
A、家庭 B、政治制度 C、学校和日托中心
D、同辈群体 E、大众传媒
15、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有:(ABD)
A. 准备阶段 B. 辩论阶段 C. 劝解说服阶段
D. 攻击阶段 E. 心理隔离阶段
11、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ABCE)。
A.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

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11.军人入伍后、罪犯入狱后都要接受新的教育,建立新的价值观体系,这是再社会化。

()12.“爱人者,人恒爱之”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

()13.人们常常认为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一致,这是一种虚假一致性偏差。

()14.“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是群体活动人数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15.群体规范对群体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16.我国古代寓言《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说明了动机比能力更重要的道理。

()17.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8.领导提的建议和意见一般都会被大家认可,很少有人反对,这是从众现象。

()19.流行亦称时尚、风尚,平时讲的“热”、“时髦”、“时狂”等都是流行的不同表现形式。

()20.人们常讲的"望梅止渴",就是由于语言的参与而发生暗示作用,这说明暗示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1)社会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

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

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

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

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1.名词解释: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答:(1)家庭。

社会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1 人格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注重对个体的研究,但是他们各自侧重个体行为的不同方面,你如何区别这两种学科在研究重点上的基本差异?2 为什么大多数人容易犯基本归因错误?3 低估社会情境的力量的倾向会导致哪些负面的结果?第二章1 假设你想研究玩暴力视屏游戏是否会导致青少年攻击性上升,你将怎样运用观察法,相关法和实验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2 假设你最近看到一个研究,在老年人的活跃性(他们阅读报纸,玩扑克牌,做填字游戏等的频率)和其衰老速度(他们经历了什么程度的记忆丧失)之间发现了一种负相关。

人们在智力上越活跃,其衰老程度就越低。

研究者们出结论说,保持智力活跃有助于人们预防衰老。

这是一个可靠的结论吗?还有别的解释该研究发现这种相关性的方法吗?3 社会心理学家的基本困境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是一个困境?第三章1 列出几个自动化思维对人类有益以及有害的例子,如果你能设计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你会对其自动和控制性思维的运作方式做何改变调整呢?2.老师为什么会产生对孩子们在学业上的表现的错误预期呢?这种预期是如何导致自证预育的昵?3,想像一个高中生正在做申清哪所大学的决定。

给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在形成对不同院校的印象以及决定申请哪所学校时,学生是如何运用可用性、代表性以及锚定和调整法则的。

4.假设你应邀制定一项计划来帮助大学生改善思维,并克服许多本章所讲的间理。

你会怎样做?第四章1.思考内脸人格理论的“阴暗面”。

有些时候,当我们遇到某些入、他们自身的某些方面会令我们产生刻板印象。

这样的I}板印象有内隐人格的成分吗?也就是说,我们会相信仅因为一个人是某种特定群体的成员,就可以用特定的人格特征去形容他或她吗?为什么会这样呢2 想想你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

比如当你遇到你的大学窒友,或当你外出赶赴第一次约会(尤其是与亲未谋面的人的第一次约会)时的情形。

你将会在多大怪度上依毅于性格归因以形成对那人的初步了解呢?到底你是准确的还是一致性偏见在起作用呢?3.当我们感到受到威肋旧寸,我们常常会求助于公正世界的信念这一防卫归因(坏事都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因为他们犯了我们不会犯的钳误)。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

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14、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外在在特征的认识、对其内在特征的推理与判断,以及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推断。

15、心理健康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说明理由)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际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

对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错,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3.角色偏常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心态。

错,是角色冲突。

4.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对。

5.网络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只有消极作用。

错,也有积极作用。

6.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核心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就越大。

对。

7.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源对态度的影响力增强。

错,其影响降低。

8.明星做产品代言人是因为有吸引力的人对公众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对。

9.预先警告会增强对态度改变的抵制。

错,如果目标靶卷入低可能会导致态度改变。

10.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没有区别。

错,社会知觉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信息。

11.首因效应不如近因效应明显。

错,首因效应更明显。

12.人们会认为漂亮的人更合群这是晕轮效应。

对。

13.人们对别人进行判断的标准往往是自己。

对。

14.只有成人有印象管理,儿童没有。

错,儿童也有印象管理。

15.刻板印象可以发生在性别、职业、种族、地域、年龄等诸多方面。

对。

16.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对对方群体的偏见。

对。

17.学校的教材中没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

错,教材中也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

18.身体语言的沟通具有保密性的特点。

对。

19.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完全无法沟通。

错,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进行沟通。

20.争吵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错,建设性的争吵不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21.别人在场抑制了个人帮助别人的动机。

对。

22.漂亮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对23.个体总的情绪唤醒水平会直接影响其侵犯行为。

对。

24.群体凝聚力越强,群体思维越明显。

对25.“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是一种社会助长现象。

对。

二、简答题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哪三个阶段?答: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古代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心理学形成前的准备阶段,主要依据主观思辨和猜测去阐明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时期理论的系统化和条理化直接为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各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时期,真正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形成标志应该是1908年应该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不约而同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这一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有三大理论来源,及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上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科学,进入确立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3、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形成标志应该是1908年应该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不约而同出版了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

4、为社会心理学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理论是哪些?答:一条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另一条来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人的社会等级是由人内在的心里气质决定的。

5、社会心理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答:1924年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6、什么是社会认知?它有哪些特点?答: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1、直接性;2、整体性;3、选择性;4、防御性;5、惯性。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會心理學》思考題1. 心理學與“算命”最大的區別在哪裡?心理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而算命只是經驗之談。

心理學的兩大分支各有什麼特點?心理學的兩大分支:(1)生理心理學- 從人的生理變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動。

(2)社會心理學- 從人的社會行為了解人的心理活動。

2.“雙關”對社會知覺有甚麼影響?請從實際生活中找出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知覺的背景和物件互相重疊、完全相同、或互成對象,又互成背景。

例子:一件事有兩種看法,在美女與醜婦的圖畫中,有人看見的是美女的側面,而有人看見的會是醜陋的老婦。

3. 舉例說明知覺的整體性給工作或生活帶來的影響。

(例如:商標品牌)知覺對象中的關鍵性的,強的成份,對知覺的整體性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非關鍵性的,弱的成份往往被掩蓋,發揮不了作用。

這是一種掩蓋現象。

商標品牌防侵權三措施:(1) 儘量不用外文譯音為商標定名--- 避免知覺的整體性對消費者產生負面影響。

例子:TASHIBO, TOSHIBO, TOSHIBA, TOSHIBI, TOSHIBO 消費者很難辨別真正的東芝品牌。

(2) 儘量讓商標的每一個字都有強的效果--- 避免掩蓋心理的不良影響。

例子:雙妹嘜(3) 注冊商標、保護商標--- 避免相似的是同一整體的因素影響。

(除把商標註冊外,還把所有與自己商標近似的商標全部註冊。

)例子:除了把“麥當勞”的名稱註冊,還把“麥當當”、“麥當那”等一起註冊。

4. 思維有什麼特點?思維有哪幾種形式,各有甚麼表現?思維是事物的一般屬性和內在的聯繫在大腦中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維層次越低,概括水準越低,對事物的認識越具體,越直接;思維層次越高,概括水準高,更易進行間接的抽象思維。

思維的基本形式有四種:(1) 直覺行動思維(先學前期,即1至3歲期間)(a) 這種思維是直接的,即是在感知具體事物中進行的。

(b) 這種思維是在行動中進行的,行動一停止思維活動就不再進行,也就是說單憑這種思維個人無法計劃行動,也無法預見後果。

社会心理学 乐国安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第1--12章

社会心理学  乐国安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第1--12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早得多” ?答案:社会心理学从诞生至今仅历时百余年。

不过,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的先哲以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

因此,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早得多。

通常的观点是把1908 年视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但是在1908年之前,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已经历了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以及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长。

通常的观点是把1908 年视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论及社会心理学的思想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社会决定论,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决定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属于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第二阶段,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与社会心理相关的流派主要有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和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从20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实验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

这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即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时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现在,社会心理学经历了深刻的危机之后进入了扩展时期。

这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心理学新格局出现的时期,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社会心理学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正在改变着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0029)《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

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11.军人入伍后、罪犯入狱后都要接受新的教育,建立新的价值观体系,这是再社会化。

()12.“爱人者,人恒爱之”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

()13.人们常常认为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一致,这是一种虚假一致性偏差。

()14.“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是群体活动人数对活动效率的影响。

()15.群体规范对群体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16.我国古代寓言《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说明了动机比能力更重要的道理。

()17.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8.领导提的建议和意见一般都会被大家认可,很少有人反对,这是从众现象。

()19.流行亦称时尚、风尚,平时讲的“热”、“时髦”、“时狂”等都是流行的不同表现形式。

()20.人们常讲的"望梅止渴",就是由于语言的参与而发生暗示作用,这说明暗示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第九章 社会行为
1. 简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2. 利他行为是如何发展的? 3.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 侵犯的要素是什么? 5. 简述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 6. 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7. 如何减少侵犯? 8. 从众分为哪几种类型? 9. 影响从众的因素是什么? 10. 众从行为的产生有哪些条件? 11. 影响服从的因素有哪些?
感谢下载
思考题
10
第十章 团体心理
1. 团体规范能产生什么作用? 2. 凝聚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 凝聚力有什么作用? 4. 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 权力可分为哪几种? 6. 领导人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7. 领导人应当具备的心理品质有哪些?
思考题
感谢下载
11
第十一章 大众心理
思考题
感谢下载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章 绪论
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3. 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 4. 简评社会学习论与角色理论。 5. 简评归因理论。
思考题
感谢下载
2
思考题
第二章 社会化
1. 什么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2. 家庭与学校社会教化功能有哪些? 3. 社会化对个体未来发展的影响? 4. 综合评述三个学派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1. 流行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哪些? 2.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3. 大众舆论的有哪些特征? 4. 舆论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5. 流言产生与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
感谢下载
12
感谢下载
5
思考题
第五章 社会认知
1. 什么是社会认知?有哪些种类? 2.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3. 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4. 印象管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9025)《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9025)《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9025)《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3.社会行为4.社会化5.政治社会化6.道德社会化7.社会认知8.首因效应9.晕轮效应10.归因11.态度12.成就动机13.人际吸引14.亲社会行为、15.价值观、16.价值系统、17.价值取向18.群体规范19.群体极化20.冒险转移二、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扼要说明理由。

1.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最有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是,1908年在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导论》。

2.社会心理学只与心理学有交叉关系,与社会学无关3.当代社会心理学只存在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4.社会化就是社会教化和塑造人的过程。

5.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个人的固定看法6.印象管理就是打扮自己,讨好别人。

7.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从可控与不可控的角度分析成败原因的1578.态度构成成分的ABC模式是罗森伯格提出的。

9.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将从事的工作尽可能做好的内在动力。

10.非语词沟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助表情的沟通,二是身姿的沟通11.人际吸引就是相互交往的人与人,相互接纳和喜欢。

对的1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指在封建社会中,有情人难成眷属。

13.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只是场合不一样,其他没有什么区别14.人际关系从无关到关系密切要经历定向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情感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发展。

15.人际关系可按其相互作用的水平分为零接触逐渐发展到深度卷入的七种状态。

16.深度卷入的人际关系表明交往的双方达到了完全一致,双方完全融为一体。

17.人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本能的反应34718.社会惰化的根本原因是个人在群体中的评价焦虑减弱,导致的责任意识下降。

三、简述题1.社会化的特点2.社会化的内容3.社会化的类型4.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化中的积极与消极作用5.社会化社会学习机制的主要内容6.社会知觉与物知觉的区别7.认知启发及其种类8.印象管理的策略9.态度的功能和作用10.菲斯廷格认识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11.对态度转变模式所揭示的态度转变的过程因素做简要的分析。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1.名词解释: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学2.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3.简述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4.简述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5.简述社会心理学各派理论的基本观点6.简述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其主要代表人物7.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8.试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实例。

9.理解社会交换理论对在日常生活中的解释人际关系的价值。

10.比较几种不同的认知理论11.分析自身的角色组合、遭遇的角色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12.深入理解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及其在解释自身与周围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价值,并尝试运用该理论来解释3个社会心理实例。

第二章社会化名词解释: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社会比较、亚社会认同自然人如何变成社会人?个体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社会因素影响?个体的社会化结果为什么不同?社会化究竟是怎样的过程?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怎样的关系?就某个社会化问题阐述个人的看法。

你如何看待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期?第三章自我意识1.名词解释:自我、主体自我、客体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个体自我、关系自我、集体自我2.举例阐述自我的特性。

3.如何促进自我的完善与发展?第三章社会认知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知觉?为什么说社会知觉比对物知觉更困难?2.试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印象形成过程的确存在中心品质。

3.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哪些?如何解释各种认知偏差?4.认知启发导致的社会认知误差有几种?5.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是刻板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良影响。

7.什么是归因?请结合具体事例,尝试运用不同归因理论追寻事情的真正原因。

8.联系生活实例,思考在归因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偏差以及如何避免。

9.如何进行印象管理?10.行为主义和认知派如何解释印象形成的?第四章社会态度1.什么是态度?2.态度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3.各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结合实例说明。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4×3 = 12二.简答题5×6 = 30三.实例分析题1×15 = 15四.判断题14×1 =14五.单项选择题7×2 = 14六.应用分析题1×20 = 20复习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21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而行为则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个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

社会行为的背后有注意、保持、复制、动机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学习的过程。

2.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P23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

交往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收益”和“代价"并存,“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P27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

4.简述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P30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5.简述自我类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P32①在群体中,人们的自我定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会让位于社会同一性.②从个人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大规模群体事件中,也可以在面对面的小群体中发生,甚至在实验室想象的群体中也可以出现。

③当人们认同自己群体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去个人化和自我刻板的过程。

6.简述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

P35每个个体都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例:青春期的儿童产生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创造角色偏离(很好的支持)(过度的否定)成为“好孩子”成为“坏孩子”(角色创造) (角色偏离)7.简述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指在一段特定的时期内弥漫在社会及其群体中的整个社会心理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共识和价值取向的总和。

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也属于社会现象。

P122.文明:“文明”的载体是人的“身体”,文明是人对自己身体的“修养”效果。

公众文明是指公共领域的文明,文明的主体是公众,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两个维度特征。

P12第二章研究效度是指研究操作是否有把握解释研究结论以及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的评价指标,其中研究结论能被有把握解释的程度叫内在效度,研究结论能被推广到研究情景以外的程度叫外在效度。

第三章1.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在现场旁观者的数量影响了突发实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

2.利他行为: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特征:(1)目的是有益于他人,非为自己私利(2)行为乃自觉自愿,非迫于外界压力(3)不求任何回报(4)自我牺牲性,付出代价不计较3.密切关系有哪些特征:(1)相互依赖。

(2)共同活动。

(3)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

(4)交往动机的转变。

(5)亲密感。

(6)承诺。

4.评述爱情的三因素理论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因素理论。

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分别反映爱情关系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特征。

亲密是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理解、相互喜欢、紧密依存的感觉,体现爱情的“温暖”。

激情是指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是在性的吸引及自尊、统治欲、服从、自我实现等动机的驱动下所体现出来的浪漫特征,反映爱情的“热度”。

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做出保持关系、长相厮守的决策。

承诺往往是双方对彼此的关系进行冷静审视和理性预期之后的结果,能鼓励关系双方同甘共苦,体现了爱情的“理智”一面。

人类爱情中的亲密、激情和承诺彼此相关,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多种多样的爱情形式。

第四章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3.简述刻板印象的利于弊利:是用刻板印象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弊: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

二是它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4.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基本归因错误又叫对应偏差,它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

第五章1.社会动机:社会动机就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

它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

社会动机推动人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与他人交往,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赞许性评价等。

2.过度辩护效应:在人类的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

激发行为的外在动机可能会降低行为的内在动机,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过度辩护效应”。

即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

3.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人们的内在动机,使之免受社会奖励机制的损害?(1)奖励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降低背在动机,只有在内在动机本来就比较高的情况下,才有这种效果。

如果内在动机本来就低,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从事某项活动没有多少兴趣,那么奖励就成为促使人们进行此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不同的奖励类型有不同的效果。

奖励可以区分为任务性奖励和表现性奖励。

前者是指只要你做了事,不管干好干坏,都给奖励;后者是指根据完成任务的质量来决定如何奖励。

由于表现性奖励与个人的内在特点有关,他可能增加人们对自己内在特性的关注,所以,这种奖励降低内在动机的可能性比较小,他甚至可能增加内在动机。

(3)适当的干预和培训可以减轻直至避免奖励的负面作用。

4.讨论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区别。

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是(1)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自己来决定。

(2)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有个人自己来做主。

(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自己来评价,评价标准也由个人自己来制定。

(4)从总体上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高,相应的,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本身是一种目的。

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是(1)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

(2)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在决定。

(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制定。

(4)从总体上来说,个人成就的价值观内的内化程度比较弱,相应的,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让他人或团体高兴。

第六章1.社会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3.试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有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而减弱或消失。

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绪概念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而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此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持久性。

(百度找到的答案0.0)第七章1.态度: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2.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在交往双方认知了对方的身份后,形成一致认同的行为规则,属于自生自发的互动规则。

3.如何理解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按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解释,任何时间只要个人发现有两个认识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就会感觉到心理冲突,因心理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转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这一认知,而迁就另一认知,借以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

费斯廷格所指的认知,并不只局限于调和论者所指的态度内三成分中的认知,而是泛指所有包括认知成分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等等。

第八章1.从众: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2.服从: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3.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

3.如何理解去个性化去个性化,就是个人在群体中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与群体同一起来。

这种去个性化的现象。

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或与群体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使个体的个性溶化于群之中,从而失去了个性感。

与这种去个性化相联系的是,个体似乎失去了作为个性的约束力,在群体的保护下,做出违反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常常遵守的社会准则的事,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事倾向。

这样看去个性化要比从众据有危险性和破坏性。

(理解就是主观的了吧...没标准答案了吧)第九章1.舆论:舆论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公论”、公众意见,是指在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众人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和判断,是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意见。

P2402.民谣:民谣也是舆论的一种,是社会大众以丰富通俗的语言、幽默诙谐的表达形式抒发对社会事情、问题等社会现象的意见、观点和态度。

P2453.时尚的社会心理机制是什么?(1)人类本能地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以及对陈旧事务的厌弃的基本的心理倾向。

(2)人类的“伸张自我”、“表现地位和个性”的冲动、“希望自由和进步”的冲动。

(3)大众的模仿心理与趋同心理。

P252第十章1.差序格局:“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2.经济心理病理学:中国人对待公私利益的基本态度问题。

公共的东西就是没有所有者的东西,没有所有者的东西就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占有的东西。

P2753.简述中国人经济心理的社会背景。

(1)农业经济,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中国传统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业文明的历时。

(2)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就中国社会的横向结构的概括,这种人际关系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是中国社会独特性的关键。

(3)人口过剩(4)社会纵向结构(这四条太长了...自行看书351自行理解)第十一章:无第十二章1.性别社会化: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遗传基因,性激素和大脑。

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

2.双性化气质: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与温柔、果断与细致等性格第十三章1.人格: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3.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4.人格培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人格各起什么作用?(1)生物遗传因素,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遗传有关的的特征上,生物遗传因素较为重要(2)社会文化因素,它决定了人格的共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家庭环境因素,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4)早期童年经验,早期童年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性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影响会逐渐减少。

(5)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6)自然物理因素,自然物理因素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

(7)自我调控因素,良好的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成分。

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教育起到关键作用,自我调控系统式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