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

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

社会心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规律的一门学科2.社会心理学是什么性质的科学?他有几种?答: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可分为两种:心理学基础学科(应用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性质社会心理学虽然研究的问题大都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不能把它视为一门单纯的应用科学,因为他研究得到的一般结论对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具有广泛理论意义,所以他也是应该归于心理学分支中的基础性学科。

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

社会心理学的分类:关心社会心理现象的社会学家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面向社会结构(宏观)关心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家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面向个体(微观)3.社会心理学有哪几种研究方法?试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优缺点答:观察法:有目的、计划周密系统的感知——现实性,时间轨迹明确/自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实验法:有意安排的程序,可控条件下揭示因果关系的经验,可重复——可得出因果关系/控制严格与实际生活有距离,缺乏概括力调查法:询问法(访谈法/问卷法)直截了当,针对性强/准确性和偏差,被试的可控性。

档案研究法:时空广阔,没有被试者反应性为题/材料有局限性,可靠性难以断定。

4.现代心理学与西方的社会心理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现代心理学始于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实验室(冯特的个体心理学和美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构成了西方社会心理学尔后发展的基本特征)西方社会心理学由1908年开始,罗斯(美国)和麦孤独(英国)各出版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籍。

麦孤独《社会心理学绪论》-本能论-人是社会的动物相同点:①两者都强调对个体的研究②两者都偏重对认知的研究③两者都强调实验研究④都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区别:①现代心理学强调人事理性、智慧的动物/西方社会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政治的、社会道德的动物,导致人格个性与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紧密相连②他们在历史上命运也不同5.学习与研究社会心理学有什么意义?答:理论意义:对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丰富的科学理论与实际资料,使他更加充实具体化,更容易理解掌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水平。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术语解释: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学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模拟法2、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3、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及其理论流派。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5、论述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名词解释:神经元反射反馈2、如何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电化学过程?3、突触传递是通过哪两个过程完成的?4、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

5、如何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相互拮抗作用?6、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7、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8、简述内分泌系统及其机能。

第三章感觉1、名词解释:感觉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2、识记视网膜的结构及其机能特点和网膜感光细胞的作用。

3、利用感觉的一般知识和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感觉现象。

第四章知觉1、名词解释:知觉定势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双眼视差似动现象诱导运动2、简述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3、单眼线索主要有哪些?4、运用知觉的相关知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名词解释:意识注意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分心注意分配注意转移随意后注意2、影响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注意的基本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记忆1、名词解释:记忆语义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遺忘组块化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简述记忆系统。

3、简述感觉记忆的特点及功能。

4、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5、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6、简述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

7、遺忘的规律是什么?根据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应该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第七章思维1、名词解释:思维表象想象概念推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性2、简述思维的特征。

3、简述思维的分类。

4、如何理解表象的直观性与概括性?5、创造想象有什么特点?6、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中有哪些区别?7、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会被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用来描述这种现象?a) 自尊b) 孤立c) 社会影响d) 内隐性个性答案:c) 社会影响2. 当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常常会通过怀疑自己的观点来降低不确定性。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a) 社会认知理论b) 自我确认理论c) 干预理论d) 应对机制理论答案:a) 社会认知理论3. 集体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走群体思维」,其中个体决策被群体的共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最能描述这种现象?a) 社会影响力b) 群体思维c) 自我反省d) 市场导向答案:b) 群体思维4.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指的是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认知失调?a) 显著性评价b) 授权分配c) 自我感知理论d) 一致性理论答案:d) 一致性理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他人概念和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形象的看法。

他人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

自我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态度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2. 论述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决策和意见会受到群体共识的影响。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纳群体的共同观点。

这种影响往往是基于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对群体观点的认可。

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偏差: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接触到比较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了与群体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 规范性压力:个体在群体中面临来自其他成员的期望和压力,并可能会因此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决策。

- 决策风险: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放弃个人对决策的质疑和评估,而出于避免群体冲突的需要,倾向于采纳群体观点。

心理学概论--课后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心理学概论--课后综合复习与思考题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活动的和。

4、记忆从内容划分有、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5.情绪情感是在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6.人的意志的目的能否达到,决定性的因素是行动目的是否符合。

7.双趋冲突是指只能选择其中一种吸引人们的目标时所产生的。

8.神经系统的三种特性是兴奋和抑制的、、。

9.俗话所说“秉性难移”是指人的特点,它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

10.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

11.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对,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2.教师的育人观的重点是回答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

二、名词解释1.创造能力 2.创造想象 3.创造性思维 4.道德感 5.定向反射6.发散思维 7.反射 8.非智力因素 9.感觉 10.感觉适应三、单项选择题1.现代科学心理的创始人是()。

A、华生B、马斯洛C、弗洛伊德D、冯特2.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和选择性3.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感觉属于()。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运动知觉D、空间知觉4、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出的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A、再认B、回忆C、表象D、想象5、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记叫()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6.思维是以()为基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A、感性材料B、理性材料C、推理D、表象7.想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性材料B、理性材料C、推理D、表象8.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B、动机C、态度D、认识9.一个小孩得了虫牙,感到非常疼痛,但他又不肯就医。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

社会学概论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一、性质: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家通常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一起并列于社会科学来进行研究;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三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二、特征: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2、简述社会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含义:第一,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联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二、构成要素:1、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2、社会关系;3、社会行动;3、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从出生到青年阶段的社会化,在这一阶段社会化有如下一些基本内容:一、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二、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三、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四、明确生活目标;五、培养社会角色;4、什么是代沟,如何解决代沟问题: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解决代沟的方法:一、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二、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5、结合实际,谈谈社会的迅速变迁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迅速的社会变迁是使青少年社会化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迅速变化的社会,各种新现象、新观点不断涌现,一些价值观念来不及沉寂下来即使被更新的观念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实际上处于文化、价值、规范的流变之中,而难以形成比较固定的可以效仿的东西;有时,这些不断涌现又很快变化的东西还可能会削弱社会的主流文化,而这对青少年社会化是一个威胁;对后发展的、开放的社会来说,“时间压缩”的效应十分明显;时间压缩是指本来在某一社会中的较长时间内发生的变化,在另一社会中的较短时间又反映出来的现象;比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发生了明显的时间压缩现象,这使得新的社会现象的发生比较密集;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青少年的社会化也遇到了挑战;6、社会互动的含义及其实质是什么:一、含义: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二、实质:无论是自我互动还是社会互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都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主要依靠包括暗示和语言在内的“符号”;因此“符号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7、联系实际,谈谈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一、产生原因:一是,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二是,不能深入群众,缺乏信任度;三是,不能艰苦奋斗,“三公消费”比较普遍;四是,不能以身作则,缺乏号召力;五是,不能有效地做好信访工作,过早的投入警力;二、解决办法:第一种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时的应对,包括对话宣泄、教育疏导、分化瓦解、重点转移、利益问题解决、强行驱散、依法处置等,现在还是这么做的;我比较关注的是对话宣泄和利益问题解决;教育疏导还是一种不对等的角色关系,他有气,你要让他有发泄的地方,不要堵人家的嘴;如果有利益诉求,要通过有关利益的手段解决问题,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情;第二种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测;有的学者对此专门作了课题研究,提出建立社会稳定度的指标;他们发放了大量问卷,通过问卷寻找一些维度,通过维度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用来表示这个地区的社会稳定度处于什么状态;第三种是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包括提高社会公平度、设立社会安全阀机制、建设法治社会、实现人性关爱、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提高国民心理承受力、协调人际关系、掌握国民心态、公共信息透明;建立社会安全法机制,就是社会应该在不影响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范围内提供一定的条件,让社会成员表达他们的不满、表达他们的诉求,这就是一个安全阀;8、社会角色扮演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一、角色混淆;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二、角色紧张;有的人参加了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这就是角色紧张;三、角色冲突;在社会现实中,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四、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一个人未能和无法成功地扮演某种角色的现象,这是角色承担者严重不称职或他已不能继续承担这种角色的情况;9、简述家庭的特征与功能:一、特征:择偶自由,婚后小家庭独居,对夫妻双方亲属同等看待;二、功能:1、生物功能;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2、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3、抚育功能;在一般家庭中生育子女是一项重要任务;4、赡养功能;在传统社会养老责任都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当年老的父母不能以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时,子女就自然地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5、休息与精神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工作之外人们活动的另一重要场所,发挥着休息和满足家庭成员精神满足的功能;10、试比较家长制与科层制管理的异同: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可以分为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一、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组织的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B 分工不明,责任不清;C任人唯亲,因人设置;D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办事无章可循;E终身制;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受个人经验、品质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逐渐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因而完全依据个人经验已无法对其进行管理,家长制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新出现的管理方式一科层制所代替;二、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有一套为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和严格履行的活动规则;B、职能分工明确;C、管理权力分层;D、职务规则是专门性的;E、科室之间以及职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制度化的工作关系;F、管理权力来源于职务,而不依附于具体个人;科层制的优点在于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组织活动开展;所以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但是,科层制也有它的不足,它的最大缺点是忽视人的主动性,只强调照章办事,行为受规则约束,而不讲灵活性、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11、试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受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的影响,他力图按照自己理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构建他的社会分层理论和方法;一、阶级划分的条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阶级是由于人们的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的;每个人既有可能向更高的阶级地位升迁,也有可能下降到更低的阶级地位;任何人在市场获得成功就是上层阶级;韦伯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为五个:有产阶级;知识阶级、行政管理人员阶级、小资产阶级由商人和小商店主等传统职业人员组成和工人阶级;二、社会分层的标准;韦伯主张从经济、政治和社会三项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所谓经济标准,又称财富标准,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个人能够占有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即经济收人和财富的多少;所谓政治标准,又称为权力标准,权力可以产生于对匮乏的供给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可以产生于个人或群体在科层组织中的地位,还可以产生于法律和其他因素;所谓社会标准,即声望,是一个人得自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和社会承认,它决定于个人的身分、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根据社会标准可以区分地位群体;韦伯认为,经济标准——财富、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可以各自独立,他主张用这三项标准综合起来进行社会分层;12、结合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说明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帕累托认为精英循环是一类精英被另一类精英所代替的政治现象,他认为历史上的政治变迁不过是不同类别的精英之间的恒久性流动罢了;在实际的阶级循环中,统治精英总是处于缓慢而又不断的变革之中,要想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精英,就要面对扑面而来的竞争,这就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压过其他的竞争者,同时,也应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其他的浪头盖过, 在上进的激情中爆发自己,永远不落人后;也要在理智的深海中找回一丝宁静;从帕累托的经营循环理论,可知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意义有:第一,有利于社会保持一种开放式社会分层结构,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分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分层现象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增加社会成员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第二,有助于拓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接触界面,增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第三,社会流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由于较高的社会地位成为对有能力的人的一种奖赏,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社会系统注入强大的活力,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3、简述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一、农村的社会关系结构;血缘关系是农村社区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社区居民大多数可以在本社区内找到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血缘关系在社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居民之间有无血缘关系、血缘关系之亲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特征;二、农村社区的政治结构;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农村的广袤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统治者采取了无为而治的策略,国家权力对农村的渗入较小;传统的农村社区基本上是在无为而治基础上的长老统治;现代农村的村落政治很大程度上受社区生活的影响,并带有社区的特征;三、农村社区的职业结构;传统农村的职业分化很低,男耕女织式的自然分工是职业分化的主要形式;集体经济时期,受国家的城乡分工政策的影响,农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职业结构更加单一;直到70年代,由于社队企业的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才发生新的变化,农村社区也在发生新的变化;14、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中国社会学家大多从4个方面来考察社会问题的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判定一种社会现象是否为社会问题,应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察:1、发生的情境;2、价值、规范和利益几个方面的失调或破坏;3、并非由个人或少数人引起或所能负责的;4、必须有多数人或整个社会采取行动加以改进;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问题的构成应考虑它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问题的性质和社会后果等4个方面;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下述4种要素构成: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的情况;2、这种情况必定影响许多人;3、这种失调情况必须引起许多人的注意;4、必须通过集体行动予以解决;15、简述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集中反映于他的三个主要观点:“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两个抑制”;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两个级数:食物的生产与人口的生产并不是协调的;由于土地肥力递减率的影响,生活资料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而人口却按几何级数增长;两个抑制: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道德抑制”;马尔萨斯是站在贵族阶级立场上阐述其人口理论的,他敌视下层阶级,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对贫困的影响,受到了学者和思想家们的严厉批评;16、谈谈你对中国人口问题的理解: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资源并不十分丰富,人口规模庞大,人口结构不尽合理,因此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口规模过大抑制了社会发展;第二,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第三,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第四,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二、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是:一、历史及文化原因: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耕文化崇尚大家庭制度,有多子女偏好,这使得我国有浓厚的多子女生育文化;二、政治方面的原因:建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政府对快速的人口增长没有采取抑制政策,甚至对之予以赞赏,这在客观上鼓励了人口增长;三、人口惯性:人口惯性是指以往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后来人口过程的影响,我国年轻人口比重大,决定了人口规模还要扩大;受已往生育高峰的影响,我国人口增长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周期性;三、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3、大力发展经济;17、谈谈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范围内有不同的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由理论家或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另一种是虽然未能在理论上表现和表述出来,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并遵循的习俗性规范;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一个人认同了某种道德规范,它就会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当他未能遵循这种道德时它就会出现内在的焦虑和不安、甚至会产生愧疚和自我谴责;这样,道德就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虽然道德不像法律那样靠强力来推行,也不像法律那样普遍适于国家的所有居民,但对遵从该种道德的人来说,其社会控制力不亚于法律;任何社会,特别是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另外社会上存在多种道德原则,奉行不同价值观的人从事共同活动常常压缩着道德发挥作用的空间,在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更受到挑战;18、什么是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有何功能:一、社会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是用来量度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状况的指数,是对受规范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所作的一种统计,它便于人们对社会主要方面的状况做出简明的、综合的和公平的判断;社会指标能够使我们在价值和目标方面判别出我们现在处于何处,我们正往何处去,以及评价某项专门计划及其后果;社会指标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指示器;二、社会指标体系可以对人类活动的效果进行测量和反映,从而对社会规划、促进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社会指标体系的主要功能有:1、系统地反映社会状况;2、进行社会计划;3、监测和预测社会的变化;4、对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

手机版 简版心理学思考题

手机版 简版心理学思考题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有哪些类型?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类型:1.学习动机来源:外部和内部动机;2 学习动机作用:近景和远景性动机;3. 学习动机活跃程度:辅助性和主导性动机;4. 学习动机性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有何关系?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过弱或过强,学习效率也不高。

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水平提高而增强,直至达到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而上顶峰,之后随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从事较为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学习动机,从事较为复杂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学习动机。

三.分析比较不同取向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意义。

主要有:1. 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可以同时用来解释操作性学习的发生和学习动机的引发。

动机被看作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推动力量,并用强化来解释学习动机的引起和作用。

其教育意义:现代学校中用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奖赏、表扬、竞赛等教育措施都是以强化动机理论为依据的。

2.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具有以积极努力为标志;能够面对挫败;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其教育意义:应增强学生追求成功的倾向,排除害怕失败的消极心态,使学生以获得成功为快乐。

3. 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是一种从认知的视觉探讨动机的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其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做科学归因,发展学生平衡的控制结构,替代性的选择。

4.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通常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大致分为:1 基础需要;2 成长需要。

其教育意义: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学生的学习需要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习题及思考题(含答案)

心理学习题及思考题(含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 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 (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 (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 (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 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 (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 (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11. (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10
(4)我国学者的定义
我国学者奚从清、俞国良认为,社会角色 包含角色扮演者、社会关系体系、社会地 位、社会期望和行为模式五种要素。
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 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素的一套个 人行为模式”。
——奚从清、俞国良著:《角色理论研 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人在一生中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如孩子的角色, 学生的角色,男女的角色、职工和领导的角色等 等。这些角色使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中以适当的行 为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儿童的角色游戏是个人 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27
role playing
一个人在扮演符合他人期望的角色时会不会丧失 自我呢?每个人都在一定的文化中通过训练、模 仿和认同学会扮演各种角色。只要人们真正相信 他们的角色,认为应当完善地扮演,他们的行为 就是真实的,他们的自我和角色就是统一的。
19
2、主要观点
第一,借用米德的“社会领会”的概念, 并进行发展。
第二,角色领会就是角色建构。人们往往 在三种意义期望中建构角色。
第三,互动是角色领会和角色扮演过程的 连接点。
20
四、斯特里克(S.Stryker)的理 论
前两种理论实际上是一个互补的理论, 1980年, S.Stryker提出了一个比较典型 的融合方案。
只有当人们不相信和不认为应当扮演某个角色, 只是为了满足他人期望而扮演某个角色时,才会 产生不真实的角色扮演,自我和角色分裂。社会 心理学家S.朱拉德认为,这种人虽然是出于获得 他人承认的需要,但实际上往往既得不到他人的 承认,也得不到自己的承认。
28
3、角色冲突
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并能保持 各角色间和谐一致。但有时也会发生角色 冲突。例如,一个职业妇女的职业角色和 她作为妈妈的角色有时会发生冲突;一个 刚进大学的学生,当父母来访时,他作为 一个独立大学生的角色和作为父母的孩子 的角色也会发生冲突。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19、一些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他人在场能够缩短人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提高完成任务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C)。
A.去个性化作用 B.社会懈怠作用 C.社会助长作用 D.社会干扰作用2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是(B)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冯特 C.罗斯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四、多项选择
1、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不稳定外因的是(BD)
A能力 B环境 C心情 D运气 E努力
2、利他行为的特征有(ABCD)。
A、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 B、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C、利他行为不求任何回报; D、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A、道德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人格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14、社会环境的构成包括:(ACDE)。
A、家庭 B、政治制度 C、学校和日托中心
D、同辈群体 E、大众传媒
15、缓解角色冲突的方法有:(ABD)
A. 准备阶段 B. 辩论阶段 C. 劝解说服阶段
D. 攻击阶段 E. 心理隔离阶段
11、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ABCE)。
A.社会心理是一个内涵、意义不很确定的概念

青少年心理学思考题集

青少年心理学思考题集

青少年心理学思考题集本文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心理学思考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意识并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1. 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你是否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在情绪波动时,你是否能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并找到适当的方式来管理它们?•你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吗?了解这些对塑造你自己的幸福和成功意味着什么?•何时你感到最幸福和满足?你能识别出那些事情给你带来正面情绪?•你如何管理负面情绪,如焦虑、压力和沮丧?你是否有一套有效的应对策略?2. 自信和自尊•你如何看待自己?你对自己感到自信吗?为什么自信对个人的发展重要?•你如何处理来自他人的负面评论或批评?如何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过度关注他人对你的看法是否属于一种健康的心态?你认为自尊与自恋之间的界限是什么?3. 追求目标和梦想•你有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和梦想?你对实现这些目标有怎样的计划和行动?•你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你认为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如何衡量自己的成就和进步?4. 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你认为沟通和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是什么?•你有没有面对面交流的经验?你认为面对面交流和虚拟交流有何不同?对你来说什么更重要?•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和矛盾?你认为解决问题的合作方法比对抗方法更有效吗?5. 压力和压力管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你感到最大的压力是什么?你如何应对这些压力?•你认为压力对个人的发展有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为什么?•你有什么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如何找到平衡并保持身心健康?6. 健康和生活方式•你认为健康的身心对个人的发展有多重要?你如何保持身心健康?•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健康饮食和足够睡眠?为什么这些习惯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你对社交媒体和手机使用有何看法?你如何平衡使用手机和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希望这些心理学思考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增强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1)社会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

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

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

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

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1.名词解释:社会化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答:(1)家庭。

传媒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传媒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传媒通识课-社会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个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社会对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2. 社会认知是什么?社会认知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自己和社会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

它涉及到人们观察、思考、记忆和解释社会信息的能力和过程。

3. 请解释社会影响和社会压力的概念。

社会影响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因为他人的言行或期望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或行为。

社会压力则是由于个体与社会期望之间的不匹配而引起的不适和压力感。

4. 解释一下社会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区别。

社会标准是社会对特定行为的期望或期待的结果,可以是明确的或隐含的。

社会规范是特定社会中对行为的具体要求,是指导行为的规则和准则。

5. 请列举三种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力量。

- 权威力量:个体会受到领导者、专家或权威机构的影响。

- 社会认同力量:个体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因此会与他人保持一致。

- 社会压力力量:个体可能由于担心社会评价或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6. 解释一下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特定身份和所需履行的预期行为。

社会角色可以是家庭成员、职业角色、社会地位等。

7. 什么是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拥有相互冲突或不一致的认知要素时产生的不适和紧张感。

个体会尝试通过调整自身的认知元素或寻求新的信息来减轻认知失调的不适感。

8. 请解释群体性行为的概念。

群体性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中采取与个体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受到社会影响、他人的行为模范以及群体动力的影响。

9. 解释一下欺骗现象。

欺骗现象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伪装自己的行为。

欺骗可以出于个人利益、社会角色需求或为了维护自尊心。

10. 请解释自我概念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己的特征、能力、角色和身份的认知,以及个体如何与他人进行比较和评价。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

(9043)《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判断题(判断对错,错误的说明理由)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际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

对2.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错,这是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3.角色偏常是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心态。

错,是角色冲突。

4.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对。

5.网络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只有消极作用。

错,也有积极作用。

6.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核心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就越大。

对。

7.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源对态度的影响力增强。

错,其影响降低。

8.明星做产品代言人是因为有吸引力的人对公众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对。

9.预先警告会增强对态度改变的抵制。

错,如果目标靶卷入低可能会导致态度改变。

10.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没有区别。

错,社会知觉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信息。

11.首因效应不如近因效应明显。

错,首因效应更明显。

12.人们会认为漂亮的人更合群这是晕轮效应。

对。

13.人们对别人进行判断的标准往往是自己。

对。

14.只有成人有印象管理,儿童没有。

错,儿童也有印象管理。

15.刻板印象可以发生在性别、职业、种族、地域、年龄等诸多方面。

对。

16.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会导致对对方群体的偏见。

对。

17.学校的教材中没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

错,教材中也有性别刻板印象的模式。

18.身体语言的沟通具有保密性的特点。

对。

19.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完全无法沟通。

错,可以借助于身体语言进行沟通。

20.争吵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错,建设性的争吵不会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21.别人在场抑制了个人帮助别人的动机。

对。

22.漂亮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对23.个体总的情绪唤醒水平会直接影响其侵犯行为。

对。

24.群体凝聚力越强,群体思维越明显。

对25.“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是一种社会助长现象。

对。

二、简答题1.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新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新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心理学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答: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客观现实是指在人的心理之外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它们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通常为分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两者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最终乃至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都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一方面也反映着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

也就是说,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陈述和规定往往带有主观的色彩。

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当然,人们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并且也要接受社会道德标准的衡量。

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

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2、试述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

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促进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必需做到以下四点: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人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原望就越强烈,与完成任务有关的一切事物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有意注意。

②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在有意注意的过程中,外部环境有各种刺激物的干扰,内部又有自身机体某些状态和无关思想、情绪的干扰。

为了何持有意注意,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排除干扰,最重要的是发挥意志的力量,把注意保持在要完成的任务上。

③反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在智力活动中进行实际操作,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

社工考研-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3

社工考研-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3

思考题31. 简述社会促进理论和社会懈怠理论的要义答案要点社会促进理论的要义:当人们在某一任务上的个人努力能够得以评估时,他人在场能够导致社会促进:人们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得到改善,但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却下降了。

社会懈怠理论的要义:当个人努力得不到评估时,他人在场导致社会懈怠:人们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下降,但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却得以改善。

2. 少数人影响与多数人影响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同样的吗?答案要点属于团体中的多数人,可以通过规范性影响来促使其他成员顺从。

少数人必须通过另一种主要手段——信息性社会影响,对团体施加影响。

多数派因为规范性社会影响常常能得到公开的顺从,而少数派则通常因为信息性社会影响而获得私下接纳。

3.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更倾向于为患乳腺癌的人捐款,而不愿意为患肺癌的人捐款。

请用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要点正义事件假设:人们做出助人行为经常是有选择性的,即对那些处于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困境的人给予帮助。

我们明显地看到人们的行为反应是和归因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我们将处于困境中的个人的需要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因素,那么,就会帮助。

如果将造成困难处境的问题归因于个人的选择,那么,公平要求我们不给予帮助,因为这是他的错。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更倾向于为患乳腺癌(人们认为患者对生病没有责任)的人捐款,而不愿意为患肺癌的人捐款。

(我们或许认定,经常吸烟会导致此病)4. 亲密关系有哪些特征?答案要点(1)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

(2)共同活动。

(3)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

(4)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

(5)亲密感。

心理上的亲密感表现为广泛的自我暴露、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接纳。

(6)承诺。

双方都会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任的。

5. 男性和女性在助人行为上的差异是什么?答案要点两性在所参加的助人行为数量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性和女性似乎会作出不同类型的助人行为。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权威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3. 社会认知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认知现象B.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C. 社会行为的认知动因D. 认知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答案: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怎样变化?A. 变得更加独立B. 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C. 完全与群体行为相反D. 随机变化答案:B5. 下列哪个效应描述了人们在群体中减少个人责任感的现象?A. 社会促进效应B. 社会懈怠效应C. 社会认同效应D. 社会交换效应答案:B6. 根据米尔格拉姆实验,人们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说明了什么?A. 人们总是独立思考B. 人们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C. 人们总是反抗权威D. 人们只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答案:B7.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9.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的现象?A. 同化效应B. 异化效应C. 同类相吸D. 社会比较答案:C10. 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什么?A. 限制个体行为B. 促进社会秩序C. 增强个体自由D. 减少社会互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______,他的《群体心理学与我》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答案:古斯塔夫·勒庞2.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他人在场时的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

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

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14、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客外在在特征的认识、对其内在特征的推理与判断,以及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推断。

社会心理学 乐国安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第1--12章

社会心理学  乐国安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第1--12章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如何理解“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早得多” ?答案:社会心理学从诞生至今仅历时百余年。

不过,它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的先哲以及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

因此,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或理论观点的社会心理学的存在,要比作为一门具体学科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现在时间上早得多。

通常的观点是把1908 年视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但是在1908年之前,社会心理学的思想已经历了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以及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2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作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并不长。

通常的观点是把1908 年视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是社会心理学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论及社会心理学的思想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社会决定论,二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自然决定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属于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第二阶段,可以称为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与社会心理相关的流派主要有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和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从20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实验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

这是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即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的时期。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现在,社会心理学经历了深刻的危机之后进入了扩展时期。

这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心理学新格局出现的时期,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特征表现为社会心理学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正在改变着以西方为中心的格局。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4×3 = 12二.简答题5×6 = 30三.实例分析题1×15 = 15四.判断题14×1 =14五.单项选择题7×2 = 14六.应用分析题1×20 = 20复习思考题:1.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P21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人自身的因素与行为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系,而行为则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个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

社会行为的背后有注意、保持、复制、动机等几个方面的社会学习的过程。

2.简述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P23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等价地给予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

交往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收益”和“代价”并存,“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P27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

4.简述社会同一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P30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5.简述自我类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P32①在群体中,人们的自我定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会让位于社会同一性。

②从个人认同到社会认同的转变不仅发生在大规模群体事件中,也可以在面对面的小群体中发生,甚至在实验室想象的群体中也可以出现。

③当人们认同自己群体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去个人化和自我刻板的过程。

6.简述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

P35每个个体都会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例:青春期的儿童产生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创造角色偏离(很好的支持)(过度的否定)成为“好孩子”成为“坏孩子”(角色创造)(角色偏离)7.简述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
1.社会心理学定义是什么?奥尔波特怎样定义社会心理学?
2.系统社会心理学著作何时出现?科学社会心理学创造人是谁?
3.什么是角色扮演?
4.什么是社会测量法?
5.近代社会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趋向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
6.试述实验社会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一单元:社会认知
1.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功能有哪些?
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举身边示例分析人们日常是如何自我增强的?
4.举例说明自我过程的类型?
5.什么是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6.试述自我监控水平与印象管理的关系?
7.试述印象管理对社会互动的意义?
8.就印象管理一节的学习,谈谈个人的感受。

9、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10、什么是晕轮效应?它对我们认识他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11、人们通过哪些线索形成对他人的知觉?
12、我们怎样构建自我概念?
13、简述印象管理的策略。

14、什么是人际知觉,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15、社会认知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16、试述Heider、 Weiner 、Kelly的归因理论,并比较Weiner、Kelly的归因理论。

17、人们在归因中会犯什么样的偏差?
18、什么是态度?为什么研究态度?
19、态度研究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要点如何?
20、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1、态度改变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2、态度测量有哪些方法?其优缺点如何?
二单元:社会影响
1.什么是民族文化?举例说明民族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关系?
2.在文化人类学看来,文化影响具有甚麽样的特性?
3.文化通过哪几个层次影响人们?与其对应的学科是甚麽?
4.文化心理学最关注的对象是甚麽?
5.描述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6.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化理论的看法.
7.什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它有何不同?
8.试述中国人的思维特性?它对我们的认知活动有甚麽样的影响?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中国人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0、什么是从众?Sherif和Asch是怎样研究人类从众行为的?
11、试述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12、什么是社会促进?为什么会有社会促进现象发生?
13、试述去个性化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14、想象你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群体中的一员——有积极影响的群体。

这个群体是否获益于有效的领导?它是否证实了某些在本章中讨论过的原理,如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懈怠、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群体思维或是少数派影响。

三单元:社会关系
1、什么是偏见?人们为什么会有偏见?怎样克服偏见?
2、什么是侵犯行为?分析产生侵犯行为的原因与条件。

3、如何控制侵犯行为?
4、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
5、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6、试述克雷诺和梅西的助人行为决策模型。

7、过去的一周里你曾注意到有人需要帮助吗?你,或者其他人是否帮助了他?如果他获得了帮助,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帮助行为呢?你认识到了由帮助所带来的回报吗?其他旁观者有何影响?时间压力的影响如何?人格特征的影响如何?
8、你幸福吗?哪些人际关系使你感到幸福?解释这些关系是如何支撑你的幸福感的?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