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号:学位办[1999]7号发布时间: 1999-01-20有关单位: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已于 1999年 1月在清华大学召开。

现将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一、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二、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纪要附件一: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三日)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供各培养单位参考。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在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和领导作用。

二、学习计划1.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电子工程基础、仪器仪表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控制理论等。

选修课程包括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2. 实践教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是学生在校外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活动,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工程设计或实验研究。

3.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性课题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和创新性。

三、培养方式1. 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学习采用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

2. 导师制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业管理。

3. 自主学习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综合成绩。

2. 实践教学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考核包括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成绩和实习单位的评定。

3. 学位论文考核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位论文考核包括学术论文答辩和指导教师的评审。

五、质量保障1. 教学质量保障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教学质量保障包括教学评估、教师培训和课程建设。

2. 学生成果保障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学生成果保障包括学生成绩管理、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学位授予管理。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毕业生将具备深入理解工程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在工程项目管理和研发创新方面具备出色的能力。

二、培养理念和任务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是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创新人才、强化能力培养。

其培养任务主要包括:1. 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具备完善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

2. 培养学生的研发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研发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开展独立的创新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和创新研究。

三、培养方式和方法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等环节。

培养方法主要包括:1. 理论学习。

学生需修满一定学分的专业课程,涵盖工程项目管理、研发创新、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训练。

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创新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研项目。

学生将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积累科研经验,进一步提高研发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

学生将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课程设置1. 工程项目管理: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计划和管理能力。

2. 研发创新:介绍工程研发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能力。

3. 工程经济管理:介绍工程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4. 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将参与工程实践项目,在实践中提升项目管理和创新能力。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工程硕士和博士培养的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研究和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高水平的创新思维,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够在工程领域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硕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方法论;2. 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士生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1. 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泛的学术视野;2. 具备独立开展系统复杂的科研工作的能力;3. 具备独立进行创新性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 具备出色的科研管理和创新团队管理能力;5. 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国际视野。

二、培养方案1.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高水平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学校将优化学科结构,招聘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提升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

建立一支稳定的导师队伍,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保障学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训练。

2. 课程设置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建立严格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

在硕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课程,包括工程数学、工程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控制理论等。

在博士阶段,学生需要修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以及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等。

3. 科研实践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加强科研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学位论文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的实施,要求学生完成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除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 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特色与创新
行业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
1.A 与行业领先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制定培 养方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国际化培养
1.B 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聘请海外专家
授课,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1.C 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设置前沿、 实用的课程,以培养行业急需人才。
04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具有 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
培养方式与特色
02
培养方式
01
实行学分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完成规定的学分,包括课程 学分、实践学分和科研学分。
02
重视实践环节
为确保学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方案中包括多个实 践环节,如企业实习、项目实践等。
03
强调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工 程管理人才。
业务要求
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工程领域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邻学 科的一般原理。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能够独立完成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开题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并需 经过导师和学术委员会的审核与评估。
论文撰写与质量控制
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应严谨,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 果与分析、结论等部分。
质量控制
论文撰写过程中需遵循学术规范,引用文献需注明出处,不 得抄袭他人成果,同时需接受学术委员会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
04 导师队伍与科研实践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职动力工程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在职动力工程

动力工程一、专业领域简介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硕士,由“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负责培养。

一级学科下设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及低温与制冷工程3个二级学科,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依托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试验室”和“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试验室”。

既有专家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组员1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专家及高级工程师20人。

学术队伍构造合理,年富力强,可以组织高水平旳多学科交叉和合作,具有较强旳教学和科研实力。

数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国家各级科技奖励,刊登和出版了一批高水平旳文章和著作,在工业炉窑热工、工业系统节能、热过程模型化、工业生态学、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运用等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每年招收硕士硕士50人左右,博士硕士20人左右。

本学科重点研究能量旳释放、转换、洁净运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冶金、化工、机械、建筑、能源和动力等工业旳热工理论、工程热物理问题及其生态化技术,重要从事工业炉窑热工、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热过程模型化与计算机控制、能源转换与运用、工业系统节能、工业生态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旳研究及工程实践。

二、培养目旳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旳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1.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体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旳专业素质、扎实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2. 理解本学科及其有关领域旳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有独立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掌握一定旳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掌握处理工程问题旳先进措施和现代技术手段,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和技能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3. 具有纯熟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旳能力,可以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计算机、试验技能和科技写作水平到达工程硕士毕业生规定。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201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工程硕士(代码:0852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代码:085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在职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机械工程学科是广州大学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

近五年,本学科教师主持与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50多项、横向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多篇,申请专利35件(发明专利17件),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多次,与意大利、澳大利亚、澳门等海外大学与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有30多人次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①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以核电、数控等大型关键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复杂运行环境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数据库和系统开发。

针对核电站阀门、汽轮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与修复;在设备管理与信息化以及主动智能预知维护等方面开展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

②绿色设计与制造:强调广义制造系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

提出了预应力硬态干式精密绿色切削新技术,建立了基于长寿命加工、太阳能节水灌溉以及钢渣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自主研发了PCBN纳米膜刀具、强化研磨机和太阳能全自动节水灌溉控制器以及利用钢渣制建材与处理污水的技术与装备。

③机械振动控制理论与技术:以大型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为突破点,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机械系统减振技术。

进行半主动与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研究。

并以工程中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并提出控制理论和方法。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工程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硕士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展开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系统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 培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3.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国际技术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化工程硕士人才。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原理等基础性课程,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工程学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等重要的工程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包括国际化工程、工程创新管理、工程经济学等相关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广泛拓展工程领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2.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包括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科研项目的参与,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师制度是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导师制度,每位工程硕士学生都能够得到一位经验丰富、资深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对于工程硕士人才,学校应该在学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后,通过学术评审和论文答辩等步骤,确定学生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最新第一章绪论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工程硕士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中组部制定了新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工程技术创新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核心素质,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工程设计、研发、管理和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技发展潮流;熟悉我国和国际高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现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第三章培养模式工程硕士教育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全日制制度。

学制为2-3年。

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和专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学院还将建立研究生导师制度,为每一位研究生分配一名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和科研指导,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章培养内容工程硕士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等。

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必修课包括工程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工程创新理论与方法等。

选修课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选修,包括工程设计、研发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等。

科研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实践教学、科技竞赛等。

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要选择一个科研方向,进行科研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和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学院还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质量保障为了确保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院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实践活动、科研指导等各个方面。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工程硕士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工程领域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研与工程实践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和参与国际工程合作与竞争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学术课程工程硕士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开设相关的学术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工程基础理论、工程设计与实践、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工程硕士教育还提供专业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能源与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教育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

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或工程报告,培养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3.导师制度工程硕士教育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将配备一名导师。

导师将负责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科研指导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科研计划,保障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取得成果。

4.学位授予工程硕士教育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撰写一篇符合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和专业评审组书面评审通过,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工作;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能力;4.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和组织管理能力;5.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培养方式1.课程学习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取。

2.科研实践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验室工作,学习科研方法和技能。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

3.学术讲座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能力。

4.实习实训工程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实习实训活动,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培养计划1.第一学年第一学年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年第二学年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包括材料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学生逐步进入专业学习的阶段。

3.第三学年第三学年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关课程,并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设计或论文。

4.第四学年第四学年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完成学业。

四、培养管理1.导师制度每位工程硕士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科研指导和日常生活管理。

2.学术委员会学校设立工程硕士学术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情况,指导学生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

3.学业评估学校定期对工程硕士学生进行学业评估,包括考试成绩、科研成果和实习实训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学业奖学金和学习成绩奖励。

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7)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电气工程领域及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开发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5、身心健康。

二、专业方向1、电机及其系统分析与监控2、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3、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控制4、先进输变电技术5、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6、高电压与绝缘技术7、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8、电力经济9、电力工程管理10、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

2、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3、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用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要少而精,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管理能力。

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4、论文工作采取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和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5、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一般不低于3年,不超过5年。

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3篇)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4. 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本培养方案适用于在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具有相关工程背景的在职人员。

三、培养模式1. 课程学习: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2.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 科研训练: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四、课程设置(一)公共课1. 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2. 外语:英语,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

(二)专业课1. 专业基础课: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2. 专业核心课: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设计等。

(三)专业选修课1. 前沿技术课程:介绍国内外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2. 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等。

五、实践环节1. 实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2. 实验:完成规定的实验课程,掌握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 课程设计:完成专业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硕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课题选择、科研实践、科研能力培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3.技术管理与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工程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4.综合素质拓展: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培养方式1、导师制培养: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指导、技术指导和思想指导;2、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技术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3、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做到培养方案与学生特点相匹配。

五、培养计划1.第一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了解课题方向,选择导师;2.第二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开始进行科研实践和技术实践;3.第三学期: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题和实施,深入研究专业方向;4.第四学期:完成科研课题并进行实践报告,准备毕业设计。

六、培养成果1.学术文章发表: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文章,掌握科研方法和写作能力;2.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一项工程项目,掌握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3.综合素质提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 拥有扎实的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2. 具备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 具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能力;4. 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内容1. 课程学习(1)必修课程-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 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 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理- 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2)选修课程- 高速公路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港口与航道工程- 铁路工程- 空港与航空工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 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实训所有学生都需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实训,以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并获得与交通运输实际工作相关的经验。

(2)科研项目学生需要参与一个科研项目,独立完成项目选题和科研论文撰写,以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模式1. 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在入学时分配到一名导师,导师将对其进行学术指导、课程选择和科研项目推荐。

2.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定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并学习其他同行的经验和成果。

3. 实践锻炼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还将有机会参与行业实际项目,以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养周期与学位授予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专业培养周期为两年,学位授予形式主要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和学业考核来评定。

五、学术诚信与职业道德要求1. 所有学生需要遵守学术诚信原则,不得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2. 学生在培养期间需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六、总结工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参与,学生将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工程硕士 指导 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 指导 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指导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技术和管理领域从事高层次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工程设计、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3.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在工程领域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5.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和组织工作,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三、培养方案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本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主要分为课程学习、实践锻炼和科学研究三个方面。

1.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力学、材料学、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制造等相关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创新、创业管理等相关专业选修课程。

2.实践锻炼工程硕士学生需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实践和实习实践。

工程项目实践是通过工程设计、科研开发等项目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实践是通过参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实际工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管理能力。

3.科学研究工程硕士学生需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发表和学术会议参加。

通过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可以提高科研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环节1.入学培训工程硕士学生入学时将进行一定的入学培训,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指导、实践锻炼指导和科学研究指导等。

2.课程学习工程硕士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将进行一定的课程学习指导,主要包括选课指导、学习计划制定和学习进度跟踪等。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3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简称“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 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业务能力:- 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良好的工程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进行国际交流。

4. 科研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5. 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理论- 大学英语- 体育2.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 材料力学- 热力学- 电路- 计算机基础- 数据结构3. 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如结构设计、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4. 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等。

5.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 企业实践(二)教学环节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企业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4. 国际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交流项目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学位授予1.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2.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 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

工程硕博士培养方案怎么写一、培养目标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硕士研究生1. 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相关外文资料,并进行技术交流;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 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5. 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作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博士研究生1. 具有较强的工程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对工程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能够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3.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4. 具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备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5. 具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三、培养方案(一)研究生入学:1. 研究生入学前,需要通过考核和面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入学资格;2. 对于博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对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本科生给予特殊考察。

(二)学位课程学习:1. 研究生阶段学习分为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分别设置学位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学术研究方法、专业课程等;2. 要求学生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并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三)导师指导和科研实践:1. 在学期间,学生需要选择适合的导师进行指导,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2. 学生要求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并开展科研实践。

(四)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1. 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 鼓励学生从事国际合作项目,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51、领域简介材料工程主要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制备及加工工艺、材料性能与用途之间相关关系等,其领域范围涉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分析等。

2、培养目标培养在材料工程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学习年限在职工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3至5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至2年,论文阶段不少于1年。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本人需在学习期满之前3个月向研究生学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最长可延期一年。

4、研究方向5、培养方式与方法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课程设置1)、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应针对本专业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工程硕士生应获得课程总的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另外,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

3)、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并进行考试或考核,不计学分。

注1 •教学方式代码:A—课堂讲授,B—自学指导,C—学术研讨, D —专题报口,E—实验,F —其他;例:0.7A+0.3EB—开卷笔试,c—课程论文,D—平时作业,E—口试,F 注2.考核方式代码: A —闭卷笔试,—其他;例:0.8A+0.2D注3 •学科基础课课程可以顶替选修课课程的学分。

7、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并具有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2)工程设计与实施;(3)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4)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2)、论文形式及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课题进行研究工作。

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技术或研究论文。

工程硕士生应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1)对于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必须给出材料的成分分析、组织结构、材料性能和工程应用评价,给出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2)对于材料原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应给出原技术方案评述、技术改造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改造后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3)对于原材料的改性项目(包括淬火、退火等处理),必须给出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特性分析、改性后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特性变化规律,改性工艺原理及设备要求;(4)对于国外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必须给予引进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分析、设备和技术功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或设想,给出国产化关键技术所在和应采取的技术方案等。

3)、评审与答辩(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注重考查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程硕士生必须取得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学分,完成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8、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学位证书。

机械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21、领域简介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立于1956年,1998 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10 年取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专任教师102 人,其中教授25 人,博士46 人,博士生导师15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省级百千层次人选11 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 1 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 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 2 人;茅以升詹天佑铁道科技奖3人。

本学科科学研究突出鲜明的轨道机械工程特色,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强调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凝炼出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轨道车辆虚拟样机理论与技术、数字化制造理论与技术等 6 个稳定的特色方向,成就了本学科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优秀学术品牌,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 5 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课题660余项;发表论文650 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其中《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轨道车辆虚拟样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列车空气制动系统与纵向动力学集成仿真等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人才培养强调复合应用型人才特色。

针对铁路装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国际化企校共建基地等先进教育模式,为铁路及全国输送了5000 余名本科,约有65%就业于轨道装备制造企业,本学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培养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

2001 年《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另外,本学科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其中,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聘任的兼职特聘教授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2、培养目标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结合本学科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在学、研、产各界作为骨干,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侧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输送工程师型人才。

3、学习年限学制为3~5年,其中理论学习为1~2 年,论文工作不少于 1 年。

最长多延期 2 年。

4、研究方向5、培养方式与方法工程硕士生的培养实行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具有高级职称。

根据培养工作需要,硕士生培养可选聘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相关企业的具有讲师(工程师)职称的教师担任副导师。

工程硕士生导师应根据该生所属企业的特点对每位硕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同时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其系统的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在本校进行。

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采取科研工作先行或与课程学习并行的灵活、机动的培养模式。

必须与相关专业的企业或研究生所属企业联合培养硕士生。

硕士生的考核按大连交通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6课程设置1)、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应针对本专业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水平。

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能比较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2)、工程硕士生应获得课程总的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8学分;另外,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

3)、对于跨一级学科考入或同等学力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F确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并进行考试或考核,不计学分注1教学方式代码:A —课堂讲授,B —自学指导,C—学术研讨,D —专题报告,E —实验,F—其他;例:0.7A+0.3E注2•考核方式代码:A —闭卷笔试,B —开卷笔试,C—课程论文,D —平时作业,E —口试,F—其他;例:0.8A+0.2D注3 •学科基础课课程可以顶替选修课课程的学分。

7、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锻炼,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工程硕士生论文的研究内容应体现工程实践特色,选题来自企业生产实践并为是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并具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要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且每个环节(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计划、论文评审和答辩)应齐全。

工程硕士生应根据研究结果撰写论文:(1)产品研发:指针对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3)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

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指一次性大型复杂任务的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或者项目管理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企业项目化管理、项目组合管理或多项目管理问题。

工程管理是指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工程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工程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

(5)调研报告:指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8、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发学位证书。

车辆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351、领域简介车辆工程是研究机车车辆及工程车辆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