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形式美
浅论戏曲舞台上的“神”与“形式美”
41艺术论丛浅论戏曲舞台上的“神”与“形式美”吴鹏丽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摘要:综观中国古典戏曲舞台表演,无论从形式到程式,还是从结构到技法,都包涵有十分浓郁的文化精神与人文意味,都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就其核心而言,可以说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高台外化的一种展示,就是一种内在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一方面是在写意与虚拟中表现出的诗化形式美,另一方面是通过演员自身表达出的形象美。
戏曲表演方面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演员的唱、念、做、打、舞、表情、化妆以及人物的神情和气质等方面,很多表演艺术家把舞台表演的形式美做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这种形式绝非朝夕间所能把握的,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也绝非虚然。
关键词:戏曲表演;神;形式美;直观性梨园妩媚一枝秀,苦寒丽色香郁浓,恍然如见千秋人,回眸一笑百媚生。
但凡艺术总是要有技巧的,没有一定的技巧就没有形式美,戏曲表演讲究“形神兼备”的形式美。
戏曲演员从学戏开始就要刻苦训练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步等技巧的基本功,熟悉它们,掌握它们,随心所欲地刻划人物外部的形式美,表现人物的形象。
一名戏曲演员如果没有一套驾驭自己形体的技术,损害的不仅是外部的形式美,而且是整个艺术形象,这就是戏曲形式美的重要性。
生、旦、净、丑名目众多的水袖,构成繁花似锦的舞姿,表现着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各种甩发的使用,也表现了或激愤、或恐惧、或焦虑、或彷徨的心理特征。
在戏曲表演形式中,演员的“神”甚为重看,而“神”往往是通过演员的表部表情表现出来的,而眼神又是心灵之窗,这方面可是说是戏曲舞台表演形式美重要体现。
一名演员凡演戏时面目上须分出喜、怒、哀、乐等状,面目一板,则一切情状俱难发挥,不足以感动人心,则观者非但不啼不笑,反生厌恶。
演员的面容是外壳,神是内在,容是靠神来贯通的,而眼神更是演员与观众交流情感变化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演员表演戏中最忌眼神散,眼晴没戏,抓不住观众。
这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在戏曲表演中,艺术家们历来都把它视为重要的表演技术基础。
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
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通过舞蹈、唱腔、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之美。
首先,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内涵。
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色,通过剧情、人物形象、服装、道具等方面的塑造,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其次,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在于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戏曲表演注重形神兼备,既要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外在表现方式传递情感,又要通过声腔、唱词等声音表达方式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戏曲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和训练,能够在瞬间切换不同角色、不同情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此外,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还表现在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美学特点上。
戏曲音乐以它独特的旋律、节奏和乐器演奏方式,为剧情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戏曲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力,能够通过音调的变化、音色的转换等手法,传递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境,使观众产生共鸣。
最后,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还在于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记录与传承作用。
戏曲剧目往往选取了许多历史事件、名人传说等为题材,通过艺术再现的方式将这些重要的历史故事传达给观众,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总之,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技巧、特色的音乐形式和美学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记录与传承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戏曲艺术之美
传统戏曲艺术之美传统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魅力。
它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丰富的剧情以及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向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和其所蕴含的美。
第一部分:传统戏曲的起源与发展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剧种。
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都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
这些剧种在表演形式、音乐伴奏和布景设计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精湛的表演技巧传统戏曲的演员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精心排练,掌握了一系列独特的表演技巧。
其中包括身段、唱腔、脸谱和身扮等方面的表演技艺。
演员们在舞台上通过身体语言和声音表达,展现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并通过唱腔将剧情推动起来。
这些表演技巧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双重享受,让他们沉浸在剧情之中。
第三部分:丰富的剧情传统戏曲以戏曲剧本作为基础,剧本通常取材于历史事件、传说故事或文学经典。
剧情通常包含了爱情、家庭纠葛、权力斗争等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
通过剧情的发展,观众们可以体验到戏曲艺术所营造的戏剧冲突、悲欢离合和人生百态。
剧情的丰富性和张力让观众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四部分: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传统戏曲艺术强调视觉效果的表达,舞台布景在戏曲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精心的舞台布景设计,演绎出不同场景的戏曲故事,为观众营造了逼真的舞台氛围。
艳丽的服饰、华丽的道具和精美的舞台背景,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五部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传统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表达和传承。
在剧情中,常常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社会关系以及道德之道的思考和探索。
传统戏曲艺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观众,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
总结:传统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技巧、丰富多彩的剧情、精心设计的舞台布景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而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浅谈戏曲舞台与表演的形式美
王 文 华
( 苏州大 学文学 院
中图分类号 :7 38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江苏 ・ 苏州 252 ) 113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6 2 9 0 17 — 842 0 1— 5- 1
摘 要 综观 中国古典戏 曲舞 台表演。 无论从形式到程武, 还 是从结构到技法 . 都包涵有十分浓郁的文化精神与人文意味. 都具 有一定 的形式美。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 了这种舞台表演的形式美, 是在写意与虚拟 中表现 出的诗化的形式美。 二是通过演员 自身表 达出的形象美。 关键词 戏 曲 舞台与表演 形式美
【 潘运告. 画论 1 l j 明代 . 长沙: 湖南美术 出版社, 0 . 2 2 0 【 2 ]黄旖绰( . 清) 梨园原I] A.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 c. 四【 北京: 】 中国戏剧出版
社 .9 9 15 .
中国戏曲经过先秦歌舞 、 汉百戏的滥觞 , 一直发展到宋元杂剧 、 明清传奇 。 台表演艺术上达到了一个尽善尽美 的境界 。 在舞 形成一 门集剧本 、 表演 、 、 导演 音乐 、 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舞蹈 而这门艺术
一
、
戏曲体现的是一种写意的艺术观。无论是内容或是形式 。 戏曲 并非一味真实模仿 , 而是通过高度集中、 浓缩 、 变形的重要形式表达 生活。 汤显祖认 为戏 曲是“ 极人物之万途。 攒古今之千变。 ……恍然 如见千秋之人 , 发梦中之事” 。李渔也认为戏曲“ 欲劝人为孝 , 则举 孝子出名 , 但有一行可纪 。 则不必尽有其事 , 凡属孝亲所应有者 , 悉取 而加之 , 亦犹纣之不善不 如是之甚也 ” 。这里说的就是戏曲艺 术是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提炼 、 概括而表达出的一种形式美 . 是高于 生活真实的一种虚拟的真实 。 人们常说 “ 戏剧艺术是时空的艺术” 。而确定表演的特定时间
中国戏曲的形式美
中国戏曲的形式美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璐 2010300040009我们去剧院看京剧的时候,经常会盯着两边的字幕才能听懂在唱什么,有时候字幕出现问题,就不知所措了,这样一心二用,无法真正体会戏曲之美。
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先生第一次看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时,虽无幻灯字幕,仍旧津津有味,说道:“不求甚解,但赏其美”。
先生所说的美,无疑是指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悦耳动听的唱腔。
”欣赏戏曲我们应该关注和感知戏曲的形式美。
中国的戏曲侧重抒情写意,十分注重形式之美。
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形式之美。
一、美视美听,和合众美戏曲表演的形式美,主要是体现在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手、眼、法、步,以及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精、气、神等。
美视,即视觉美。
戏曲演员在塑造形象时采用精炼的、富于个性的语言把生活或作品中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反映出来。
例如,悲伤不涕流满面,虚掩即可;入狱不带木枷,细链铐之;落魄不衣衫褴褛,仅用包巾扎住头饰即可。
更有舞长袖,变脸,甩翎子等炫技表现演员的情绪,无不流溢出戏曲之美。
除了舞台动作表演外,演员的脸谱也是戏曲的形式美之一,生、旦、净、丑、忠、孝、奸、诈,各有不同的脸谱表现:刚直不阿的黑脸包公、忠勇大义的红脸关公、奸诈的白脸曹操……美听,即音乐美。
戏曲是一种乐感文化,“唱“在戏曲审美中占主导地位,不仅人物感情的表白、内心矛盾的显露,包括戏曲时空的转换都可以用唱词表现出来,甚至人物的道白都有强烈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梁启超在谈及某剧的唱腔之美时,说”真如弹丸脱手,春莺转林,流丽轻圆,令人色受魂与。
“足见戏曲听觉之美。
总之,把听觉形象音乐化,把视觉形象舞蹈化,使歌舞结合,曲白相生,发课甩,须可舞,道白有韵律,说话即唱歌,戏曲的这种独特形式美鲜明体现了其写意特征。
二、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西方戏剧以真为美,无论是场景布置,表演说唱都追求真实;而中国戏曲寓真于美,离形得似,重在写意。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员在舞台上所展现的艺术美更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除了要精通剧中的唱、念、说、打等技艺外,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神态、声音和情感等多方面的表现来体现戏曲表演中的艺术美,本文将就这方面展开探讨。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美与其形体表现密切相关。
戏曲表演注重形体语言的运用,演员们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人物性格、情感和情绪。
比如在梨园戏曲中,演员对于身体的掌握非常重要,身段要柔美,动作要刚健,步伐要稳健,整个表演要有气质。
这些都需要演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练才能做到。
而且,不同的剧种还要求演员有不同的身体表现方式,比如京剧强调功架,越剧讲究轻盈多变的舞蹈,粤剧则追求婀娜多姿的古典美。
演员需要根据不同的剧种特点来塑造自己的独特形体美,这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艺术美。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体现的艺术美还与神态表情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戏曲表演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传递给观众人物的内心感情和情绪,是舞台表演中的精髓所在。
演员们需要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内心的世界,同时也要与唱腔、动作配合,以此来加强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在京剧中,演员需要通过脸谱的表演来诠释不同的人物性格,通过眼神的运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越剧中,演员则需要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来展现人物的细腻情感,带给观众深刻的艺术享受。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展现的神态表情也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美。
声音的表现也是戏曲表演中演员体现艺术美的重要方面。
戏曲表演中的声腔是表演者情感和意志的传达媒介,也是演员体现角色音乐美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剧种要求演员用不同的发声方式来呈现唱腔,比如京剧讲究平梆、生腔、老生唱腔等,越剧则要求婉转柔和的高腔、刚健有力的甚腔等。
演员们需要通过发声技巧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气质,使观众在听觉上获得艺术的鉴赏。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
以红 为主 ,皇 后 蟒 以明 黄 为 主 。 脖子 上还 要 围戴 大 云 肩 ,坠 珍 子 , 肯 定 是衣 衫 褴 褛 ,但 戏 中 的 “ 莫稽 ”却 穿 得 挺 体 面 ,俗 称
珠 吊穗 。腰 里 悬 挂 玉 带 , 内里 系 团花 腰 包 或 缠 枝 牡 丹 腰 包 ( 裙 富 贵衣 。这 种 富贵 衣 , 既 能 指示 乞 丐 身份 ,又 能 给 人 以独 特 的 子 )。而 梅 派 女 蟒 却 有 湖 水 蓝 缎 面 的 镶 边 ,镶 边 里 锦 绣 白鹤 祥 美 感 ,它 是 “ 像 不 像 做 比成 样 ” 的艺 术 形 式 。再 如 苟 派 的 《 红 云 ,金 丝 缠 绕 雍 容 华 贵 。通 体 的 红色 为基 调 ,除 了大 幅 的 丹 风 娘》 ,虽 说 是身 份是 丫环 ,却是 穿着 特 制 的 “ 古装衣 ”。 一般 丫
头 ”置 办 中便可 猜测 出此 “ 角 儿 ”的份 量 。就 像京 剧 的 “ 四大 名 戏 曲 舞 台 上 也 是唯 有 皇 帝 才 能 穿 , 实 乃皇 家 御 用 品 。 《 龙 凤 呈
旦 ”,各 有 各家 的压 箱底 儿 “ 行 头 ” ,甚至 一 看这 件 “ 行 头 ”就 祥 》 中的 “ 刘备 ”,穿 红锻 金丝 的 团龙蟒 袍 ,是 仅 次于 黄蟒 的 王 知道 是哪 家 的戏 目了 。
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浅析
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浅析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它具有丰富的审美特点。
在表演艺术领域,京剧综合运用了语言、音乐、舞蹈、戏曲道具、服装和化妆等艺术手段,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下面将从音乐性、形式美、情感美和色彩美四个方面浅析京剧的美学特点。
一、音乐性京剧音乐采用了传统汉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它遵循了音乐美的原则,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音乐效果。
京剧音乐以“弹”、“唱”、“念”、“打”四种表现形式来诠释情节和表达情感,各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构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演方式。
京剧音乐表现出的旋律优美、节奏和谐、音响丰富,为观众带来了音乐享受的同时也突出表演的情感表达。
二、形式美京剧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它通过表演动作、舞蹈动作、道具和服装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特殊的美感体验。
京剧表演形式强调“三合一”的表演原则,即“唱念做”,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尽情领略到京剧艺术中所蕴含的美感。
在表演动作上,京剧艺术家通过精益求精的训练,展示了独特的舞台动作、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
而在道具和服装方面,京剧通过精美绝伦的服装和细致逼真的道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情感美京剧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点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情感美。
京剧表演通过高度精细的表情、语态和动作等组合形式,展现出戏曲人物的静态和动态情感,使表演得以惟妙惟肖地诠释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对外界的反应。
在情感表达方面,京剧注重演员对感情细节的把握,通过服装、道具和音乐等手段,传递出戏曲人物所表达的感情,让观众沉浸于戏曲人物情感表达的世界中。
四、色彩美京剧表演中的色彩美是京剧独特的审美元素之一。
京剧通过舞台上的灯光、化妆和服装等方面,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色彩美,展示出精美繁复的美学效果。
京剧中的色彩美不仅体现在服装、道具的色彩上,还在化妆时注重颜色的营造,不同的角色要求不同的妆容,通过化妆来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这也为深化戏曲人物形象提供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形式美与内涵解析
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形式美与内涵解析导言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明代戏曲艺术尤其璀璨。
明代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探讨明代戏曲艺术的形式美与内涵,并解析其独特之处。
形式美与内涵的关系形式美和内涵是戏曲艺术两个重要的要素。
形式美主要指戏曲的表演形式、造型、音乐和舞台布景等方面的表现,而内涵则是戏曲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
在明代戏曲艺术中,形式美和内涵相互依存,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
明代戏曲的形式美表演形式的多样性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形式美体现在其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上。
明代戏曲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剧种,如京剧、昆曲、越剧等。
每种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表演技巧,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服饰和造型的精美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形式美还表现在服饰和造型的精美上。
演员们身着各式各样的华丽服饰,配以精心设计的头饰、面具和化妆等,使得他们在舞台上犹如走下画册的人物。
这些精美的服装和造型不仅展示了明代时期的时尚潮流,还显示了角色的身份和特征。
音乐和舞蹈的协调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形式美还表现在音乐和舞蹈的协调性上。
戏曲表演中常常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演员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音乐和舞蹈与剧情的融合,使得整个表演更加完美和动人。
舞台布景的精细设计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形式美还体现在舞台布景的精细设计上。
明代戏曲的舞台布景多用透明图案和刺绣来装饰,配以精心布置的道具和灯光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舞台氛围。
这些精细设计的舞台布景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真实和生动的戏曲世界。
明代戏曲的内涵人性的探索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上。
明代戏曲呈现了各色人物的命运和内心世界,展示了人类的善恶、悲欢和矛盾等多面性。
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剧情的发展,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问题的反思明代戏曲艺术中的内涵还表现在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上。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文档资料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一、形式美(一)音舞性。
“戏曲者,谓以歌舞以演故事也”,“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这是王国维给中国戏曲所下的定义,这一中国戏剧理论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定义极其简略却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形成中国戏曲特征的根本因素――音舞性。
音舞性是指中国戏曲用歌舞演故事的特性,它是中国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特征。
中国戏曲是在中国古代歌舞、说唱艺术和滑稽戏三者结合、演化、变异及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融歌唱、舞蹈、念白、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它从形成到成熟和完善,都和音乐密不可分。
无论是戏曲的剧本,还是剧本中的唱词,或是戏曲中的念白、“做”、“打”等都和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语言是由普通的生活语言经过艺术提炼加工转化成的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音乐语言,结构整齐,讲究声调和韵律,一字一句一腔全都有音乐的旋律;角色的唱词采用歌唱的形式,道白也具有吟诵的意义;其剧情发展和矛盾冲突讲究起伏有致和抑扬顿挫,音乐中的节奏感尤其成了统一和协调“唱、念、做、打”的媒介和艺术手段,它像纽带一样把这四种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将情节、情绪、矛盾的变化和发展尽善尽美地展现给观众,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音乐渗透于整个戏曲艺术之中。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言必歌,动必舞”。
舞蹈性是音乐性的外化形式,是节奏、动作、造型等的统一。
中国戏曲的舞蹈性体现在舞台上的一切表演之中,演员的一招一式,如上楼下楼、开门关门、写字睡眠、绣花喂鸡等等,都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而已被不同程度地舞蹈化了。
不仅如此,中国戏曲舞台上角色感情的表现也带有强烈的舞蹈意味。
借助夸张、华丽的脸谱、服饰和舞蹈动作,角色可以通过口、手、眼、身、步的配合,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
中国戏曲以歌舞为主的这种舞台表现形式,并不是简单的音乐加舞蹈,而是戏曲演员将舞台动作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与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舞蹈的动律意蕴充分融合,从而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一、概观中国戏曲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戏曲”一词通常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传统戏剧。
它最早见于宋元之间文人刘壎《水云村稿》的《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
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这句话直接点名了戏曲的两方面的特征:文学性和艺术性。
戏曲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不同于歌唱、书法、舞蹈,更注重的是艺术本身的美感,然而戏曲并非同“口技者”一般再单纯的平铺一个故事,它采用的方式是“歌舞”,正是这种特殊的形式使得中国戏曲也备受国际的关注。
二、中国戏曲中的内容美戏曲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即戏曲的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杰出之处。
戏曲的表演是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感情为目的的,它要求真和美的统一。
另一方面,戏曲表演虽然强调生活的依据,但它的表演毕竟是夸张的、写意的,它要靠启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和想像,才能收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欣赏古代戏曲的时候,我们要把心放在古代去感受封建社会不同于今时的悲欢离合。
以下以本人喜欢的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说明戏曲中内容蕴含的美。
《西厢记》,是王实甫描写的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
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
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因此,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
在“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中她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
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为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为副线,互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时张时弛,时动时静,时喜时悲,时聚时散,挥洒自如,色彩斑斓。
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浅析
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浅析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美学特点。
它不仅是中国戏曲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审美理念。
本文将就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进行浅析,探讨其艺术魅力和鉴赏之道。
一、形态美与动作美的完美结合京剧表演以人物动作为主要形式,这要求演员在身体力量、形体控制、舞台动作上有很高的要求。
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之一就是形态美与动作美的完美结合。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各种动作,诠释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种舞台表演形式既需要演员们的精湛技艺,又需要他们对角色情感的深刻把握。
在动作美的呈现中,演员必须掌握准确的身体技巧和舞台表演动作,比如“旦角”要求演员身姿优美、动作矫健,而“生角”要求演员具有敏捷的身手和出色的功夫技艺。
京剧表演将形体动作融入到人物角色的演绎之中,通过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形态美和动作美。
二、音韵美与声腔美的和谐统一京剧表演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同时京剧中的声腔、音乐也是其独特之处。
京剧融合了各种音韵元素,如京剧唱腔的特有韵律、音韵的节奏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韵美和声腔美。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需要具备独特的声腔和音韵,唱腔需要富有音乐感,既要遵循旋律,又要贴合情感,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感情。
演员的嗓音要求高、中、低音都能自如转换,颤音和滑音的使用也是京剧唱腔的特色之一。
而音韵美与声腔美的和谐统一,则要求演员在演唱时,准确表现人物的情感,同时要与舞台动作、布景背景相协调,创造出完美的舞台效果。
三、装束美与色彩美的绚丽呈现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之一是装束美与色彩美的绚丽呈现。
京剧表演中所使用的装饰和服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色彩绚丽多样,造型独特精美。
演员们所穿戴的戏服、脸谱等造型,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戏剧性的效果。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的服饰和化妆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时代特色,更是彰显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情感。
浅谈戏曲形式美
浅谈戏曲形式美在世界戏剧表演艺术三大体系中,中国的戏曲艺术独具一格,有其自己的特色。
除了程式化,虚拟化等这些审美特征外,戏曲艺术还特别注重形式美。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形式。
所有的舞台艺术都讲究一定的形式美,再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美的形式来包装,这一点,戏曲艺术尤其如此。
戏曲艺术注重形式美,不仅体现在化装服装,舞台美术等方面,也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中国戏曲表演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特点是溶歌、舞、剧于一炉。
其实,一切舞台表演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杂技等)都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在其表现手段上都或多或少地综合着几种艺术美。
但中国戏曲艺术,却有它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
首先,戏曲艺术它几乎溶合了包括语言、诗词、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一切的艺术美。
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没有象戏曲这样,把自己的形象全部溶化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美之中。
其二、戏曲艺术所综合的诸美,其中有些环节虽然有其一定的客观独立性。
但戏曲不同于其它表演艺术形式的是,在戏曲舞台艺术上,每一种艺术美,都被溶化到表演中来,成为塑造形象的直接手段,成为形象本身。
其三,在戏曲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戏曲艺术和它的受众都特别地注重形式美。
而且形式美贯穿于戏曲表演艺术的始终和各个层面。
一、语言形式美话剧和戏曲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思想情感、塑造人物的。
但戏曲和话剧不同,话剧的语言关键要规范化,而戏曲的语言和语音却是丰富多彩的。
我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构成各个剧种除了音乐,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
各种地方戏曲,都有各自的语音美。
它们或悠扬,或豪爽,或俏丽,或激越……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到了戏曲舞台上,它们便和同是舞台表演的话剧不同,戏曲语言的念白,它的表现形式特别讲究吟诵美。
此时它的音韵和生活中的话语很不一样,它讲究抑扬顿挫,四声的抑扬回旋,声音的韵律节奏。
很多剧种都有两大声系的念白,如京剧的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黄梅戏的念白分为大白和小白等。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摘要】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是多方面的。
他们通过表情神态、声音、身体动作、服装道具和舞台布景等多种手段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表情神态的艺术美能够传达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声音的艺术美能够营造氛围,身体动作的艺术美能够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而服装道具和舞台布景的艺术美则能够使舞台更加生动和具有视觉冲击力。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艺术美是整个表演的亮点,他们的努力和表现为观众带来无限的观赏快乐。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展现出多样的艺术美,为整个表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精彩。
【关键词】关键词: 戏曲舞台表演, 演员, 艺术美, 表情神态, 声音, 身体动作, 服装道具, 舞台布景.1. 引言1.1 戏曲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戏曲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源自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间色彩。
戏曲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通过演员的精湛技艺和表演力量,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的表演技艺和艺术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不仅要精通戏曲表演技巧,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才能真正展现出戏曲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
演员通过表情神态、声音的运用、身体动作以及服装道具和舞台布景的搭配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人入胜,感染力十足。
戏曲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和审美风格,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他们是整个表演的灵魂和核心,展现出的艺术美将成为观众心中永远的记忆。
1.2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是传承和传播着戏曲文化的使者。
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和技艺,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舞台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通过身体动作、表情、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美,让人为之倾倒。
本文将从演员的形体表现、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等方面,探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首先要说的是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所展现出的形体美。
形体是演员表演的第一要素,也是最直观的艺术美。
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通过动作的大小、力度和节奏等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从而达到更好地表现角色内心世界的目的。
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霸王的威风凛凛、张扬豪迈的形体动作,以及纷纷扬扬的舞步,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霸王的雄壮形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国时代的历史场景中。
在越剧《红楼梦》中,贾宝玉婉转娴静的举止、矫揉造作的舞步,让人感受到他身上那种阴柔之美和浪漫之情,形体美的展现让观众不禁为之倾倒。
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所展现出的情感美。
情感表达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演员艺术美的核心。
在表演中,演员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出角色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使观众共情共鸣。
在豫剧《白鹿原》中,六娘对于草原的热爱、对于家人的深情、以及对于爱情的纠结,都通过演员的情感表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观众在情感的共鸣中感受到人性的真挚和美好。
在黄梅戏《桃花扇》中,梅兰芳通过细腻的情感表演,将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触动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要说的是演员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所展现出的角色美。
角色是戏曲表演的灵魂所在,也是演员艺术美的最终体现。
在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命运遭遇等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产生共鸣和共情。
在粤剧《黄鹤楼》中,张翰经过深入刻画,将端方正任劳任怨的黄大耳、忠诚耿直的马春花、聪明伶俐的杨柳青等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人物的鲜活和生动。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台形式与戏剧美学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台形式与戏剧美学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舞台形式和戏剧美学吸引了无数观众。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舞台形式和戏剧美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首先,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形式非常独特。
传统戏曲的舞台一般分为正厅和花台两部分。
正厅是主要表演区域,一般设有一个大门,演员从大门进入舞台。
花台则是次要表演区域,一般用于演员的休息和换装。
整个舞台布置简洁大方,注重舞台的高低起伏和空间的利用。
舞台的背景常常用布景和幕布来表现,而不是使用实景,这给了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舞台上还有专门的音乐队伍,他们负责演奏戏曲音乐,为演员的表演增添了音乐的伴奏。
舞台形式的独特性使得中国传统戏曲在舞台表演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其次,中国传统戏曲的戏剧美学也非常值得探讨。
中国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戏剧结构吸引了无数观众。
首先,中国传统戏曲注重角色的扮演和表演。
演员通过特定的表演技巧和动作来塑造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
其次,中国传统戏曲注重情节的发展和冲突的展开。
剧情通常分为前后两幕,前幕用于铺垫情节,后幕用于展开冲突和解决问题。
剧情的发展紧凑有序,情节跌宕起伏,使观众沉浸在戏剧的世界中。
此外,中国传统戏曲还注重音乐的运用和歌唱的表演。
戏曲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歌唱则通过特定的唱腔和发声技巧表达情感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些戏剧美学的特点使得中国传统戏曲在戏剧表演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最后,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形式和戏剧美学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舞台形式为戏曲表演提供了良好的舞台环境和表演条件,使演员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才华。
而戏剧美学则为戏曲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情感表达方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
舞台形式和戏剧美学的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使得中国传统戏曲在艺术表演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从审美角度谈谈对戏曲程式的理解
从审美角度谈谈对戏曲程式的理解戏曲程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特定的舞台表演程序,通过结构化的编排和规范化的展现方式,使戏曲演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高效的艺术表达。
从审美角度来看,戏曲程式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动态美和表现美。
首先,戏曲程式的韵律美来自其精心编排的节奏和音律。
在戏曲表演中,各个场景和情节都有相应的节奏和音律要求。
通过虚实相间、高潮迭起的场面安排和角色动作,戏曲程式能够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韵律效果,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获得节奏感和音律美的享受。
例如,在京剧中,快板搭配快节奏的唱腔和音乐,能够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氛围;慢板搭配缓慢的唱腔和音乐,能够展现出细腻柔美的情感。
其次,戏曲程式的动态美体现在表演的动作和姿态之中。
戏曲表演非常强调角色形象的表现以及动作和姿态的美感。
戏曲程式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和手势动作,准确而生动地诠释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形象。
例如,在黄梅戏中,女性角色行走时轻盈婀娜,手势柔美优雅,展现出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美感;男性角色则力度感十足,英姿飒爽,彰显男子汉的刚毅和威武。
这些特殊的动作和姿态不仅能够让观众享受到华丽的视觉盛宴,也能够加深对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再次,戏曲程式的表现美体现在其丰富的演出形式和舞台表达。
戏曲程式通过化妆、服装、道具等丰富多样的视觉元素,营造出戏曲的独特氛围和艺术风格。
这些视觉元素与舞台布景和灯光设计相互配合,相互映衬,形成精美绝伦的舞台效果。
同时,戏曲程式还注重演员的口语表达和唱腔演唱的技巧。
演员通过声音和表情的抑扬顿挫,使观众能够深入体会到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
无论是唱念做打,还是化妆服装,戏曲程式都力求将艺术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综上所述,戏曲程式以其韵律美、动态美和表现美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时获得审美的满足。
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舞台表演程序,戏曲程式不仅通过精心编排的节奏和音律营造出独特的音乐韵律效果,也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和手势动作展现出角色的动态美,最终通过演员的表演形式和舞台表达传达出丰富多样的表现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
浅谈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说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演员的表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美。
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的身体、音乐、服装、道具等元素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
本文将针对戏曲舞台表演中演员体现的艺术美进行探讨。
一、身体艺术戏曲演员的身体艺术是戏曲表演中最为核心的艺术形式。
戏曲舞台上,演员的身体动作要求美观、优雅、流畅、协调,各种武术动作和形体语言的运用需要演员具备极高的技巧和功底。
以京剧为例,它要求演员的动作要短促有力,缓急自然,动静结合,有时还需要进行吐纳调息、独舞、腾挪跳跃等高难度动作,要求演员的身体控制能力达到极致。
戏曲演员在表演中,通过舞蹈动作、手势、眼神等手段,传达出角色的情感,使观众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剧情。
比如,京剧表演中的“划手式”,通过演员的动作表现出聪明机智的性格特点;“拨脚”则包含了威严、庄重、功夫等多种含义,能够深入人心。
二、声音艺术戏曲演员的声音艺术是和身体艺术相辅相成的。
戏曲中的音乐、唱腔、念白是表现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
演员需要通过喉咙、口鼻、舌头等器官,发出别具特色的音调和音质。
各大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表现特点。
京剧中,演员需要发出高亢、响亮、尖厉的喉音,同时要掌握三板和板调,通过不同的声调传达出不同的情感;黄梅戏则以细腻柔美的唱腔著称,演员要通过唱腔表现出女性的温柔、细腻、柔情等特点。
另外,在唱腔的基础上,念白和说唱也是戏曲声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需要掌握快速的语调和抑扬顿挫,通过不同的语速、声音、语调来表现出角色的性格与情感。
三、服装艺术戏曲的服装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之一,传承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戏曲舞台上,演员的服装不仅是角色的象征,更是表现角色特点、阶层、时代背景等重要元素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同剧种的服装有着各自特点。
比如,京剧服装主要以道道隆重、色彩丰富为特点;评剧则以素净大方、舒适灵活为主;花鼓戏则注重华丽装饰、虚实相混的飘逸感。
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美
浅谈戏曲表演形式美戏曲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具有审美价值。
高尔基说:“按天性而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把美带到生活中。
”戏曲演员通过特定的人物来体验美、表现美和升华美,所以美是一切艺术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了美,艺术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因此也可以说,人都是为了美才创造艺术的,戏曲演员正是艺术美创造的载体。
戏曲表演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以及在塑造人物过程中的精、气、神等。
所以戏曲表演的本质,自始至终被人所认可和接受,其重要原因是他所依赖的物质条件就是人,就是演员的形体,而不是以借助第三者为手段。
再确切地说,它是用人体自身创造自身的美,随即又通过自身而享受自身美的创造。
人体既是戏曲演员创造美的材料工具,又达到表现人体美的目的。
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的创造性,人不但创造许多客观的新事物,而且能够以自己的身心创造出自身的美来,同时还能表现和享受这种被创造出来的人体自身的美。
它既包括人体外在形神兼备的形象美,还包括不可分离的人体内部的自我情感的审美感受。
戏曲表演的形式美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审美过程,表演者通过自身美的创造与美的交流,不断表现自己的这种特殊才能,同时又与观众共同享受这种美的创造,使自己的身心创造也化为一种寻美的目的。
戏曲表演为观赏而提供“美”,但又不仅仅是观赏,一场演出既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机会,又为他们共同的心理体验提供“美”。
戏曲演员饱含着情感艺术表现,观众饱含着情感的反映,在表演活动中形成一种精神交流。
为什么那么多互不相识的人都会沉溺于同一种喜怒哀乐中呢?是参与者、演员和观众崇尚美的趋向,是美的相互撞击的结果。
戏曲演员在塑造形象时采用精练的、富于个性的语言把生活或作品中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然后用戏曲特定的程式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形体语言,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反映内容。
所以,形式的重要价值与艺术创作的客观存在规律,往往表现为形式永远大于内容,内容也总是依附在不可分离的特定形式中,没有精美的艺术形式的创造,便没有了戏曲艺术。
谈戏曲表演的形式美
谈戏曲表演的形式美作者:宋楠楠来源:《剧作家》 2019年第1期宋楠楠这是一个表演美学话题,也是一个表演实践课题。
但通常容易被忽略,或在认识上存在偏颇。
故而略抒己见,与同行共勉。
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充实深刻的内容有待于精湛的形式来表现。
就文艺欣赏来看,形式美是重要的欣赏对象。
写意性的戏曲表演较之写实性的话剧表演,其形式美尤为凸显。
深刻认识这一美学规律,有助于戏曲演员苦练基本功,高度重视戏曲表演形式。
不仅要出神入化地借助形式塑造好人物,给予观众动人心魄的内容美,而是要通过精湛的表演,将赏心悦目的形式美奉献给观众。
各门类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对完美统一。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内容对形式具有主导作用,内容决定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服务于内容。
毫无疑问,优秀作品首先要有充实的内容,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故而精湛的形式也是优秀作品所必需的。
之所以必需,就艺术作品的构成来说,没有精湛的形式,内容就不能得到深刻的表现;就艺术作品的欣赏来说,精湛的形式美是艺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甚至重要到这种程度——即使作品内容比较空虚,但精湛的形式依然富有美感,并且精湛得令人赞叹、拍案叫绝。
因此,一向富有辩证智慧的鲁迅,对六朝骈文之精湛形式仍然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不是形而上学地用一句形式主义全盘否定。
精湛的形式深刻表现内容的价值,对于所有门类的艺术作品来说都是一致的。
但精湛的形式在艺术欣赏方面的重要程度,在各门类艺术作品中并不能等量齐观。
对于某些表现性或写意性艺术门类的作品来说,较之再现性或写实性艺术门类的作品,其形式美彰显得格外显著,在艺术欣赏中的重要性也分外凸显。
例如诗歌较之小说,戏曲较之话剧,就是如此。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尤其是书法,更是如此。
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舞姿,绘画的光色,建筑的样式,书法的线条,都是具有重要欣赏价值的形式美。
对于这些艺术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其形式即是内容,其形式美即是内容美。
戏曲演员扮演角色,首先要通过服装和化妆进行人物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戏曲形式美
在世界戏剧表演艺术三大体系中,中国的戏曲艺术独具一格,有其自己的特色。
除了程式化,虚拟化等这些审美特征外,戏曲艺术还特别注重形式美。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和外在形式。
所有的舞台艺术都讲究一定的形式美,再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美的形式来包装,这一点,戏曲艺术尤其如此。
戏曲艺术注重形式美,不仅体现在化装服装,舞台美术等方面,也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中国戏曲表演是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特点是溶歌、舞、剧于一炉。
其实,一切舞台表演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杂技等)都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在其表现手段上都或多或少地综合着几种艺术美。
但中国戏曲艺术,却有它自己独特的美学个性。
首先,戏曲艺术它几乎溶合了包括语言、诗词、音乐、舞蹈、雕塑、武术、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一切的艺术美。
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没有象戏曲这样,把自己的形象全部溶化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美之中。
其二、戏曲艺术所综合的诸美,其中有些环节虽然有其一定的客观独立性。
但戏曲不同于其它表演艺术形式的是,在戏曲舞台艺术上,每一种艺术美,都被溶化到表演中来,成为塑造形象的直接手段,成为形象本身。
其三,在戏曲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戏曲艺术和它的受众都特别地注重形式美。
而且形式美贯穿于戏曲表演艺术的始终和各个层面。
一、语言形式美
话剧和戏曲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思想情感、塑造人物的。
但戏曲和话剧不同,话剧的语言关键要规范化,而戏曲的语言
和语音却是丰富多彩的。
我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构成各个剧种除了音乐,其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言。
各种地方戏曲,都有各自的语音美。
它们或悠扬,或豪爽,或俏丽,或激越……
这些各不相同的语言,到了戏曲舞台上,它们便和同是舞台表演的话剧不同,戏曲语言的念白,它的表现形式特别讲究吟诵美。
此时它的音韵和生活中的话语很不一样,它讲究抑扬顿挫,四声的抑扬回旋,声音的韵律节奏。
很多剧种都有两大声系的念白,如京剧的念白分为韵白和京白,黄梅戏的念白分为大白和小白等。
京剧的京白和黄梅戏的小白,都是比较生活化的语言,音调也很接近生活化。
但韵白和大白就不同了,它的声调比较夸张,吐字讲究“喷口”,分清“尖团”,严守“出声、行音、归韵”,依照“突阴平,抑阳平、回旋去声、扬滑上声”这一处理语音语调的艺术规律,进行拖腔行韵。
“千斤白,四两唱。
”从这个话里可见戏曲对道白的重视程度。
戏曲的语言,不管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什么情感,但首先一条,你语言道白的外在形式一定要美,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二、音乐形式美
语言和音乐结合,便产生了剧种音乐。
戏曲音乐是剧种的生命,失去了这个剧种的音乐,就没有这个剧种了。
这一点和话剧电影不同,后者只是把音乐作为某些场景的配乐、插曲,音乐基本上还是客观的,主要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而在戏曲表演里,它是塑造形象直接的和主要的艺术手段。
戏曲音乐又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
声乐当然就是指剧种的唱腔了。
“言为歌之本”。
这一点,
便是戏曲和歌曲创作最大的不同点。
我们民族对于形象思维的美学理想和历史实践是“由长言而咏歌”,戏曲的声腔是“腔由字生”,“乐出既成,曲依调行”。
所以它要求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吐字清晰,不能倒字。
戏曲声腔讲究“韵味”,而这个“韵味”,则是由戏曲独有特色的旋律、语音、发声、吐字等来构成的最高形式美。
三、舞蹈形式美
什么是戏,简单地说便是“以歌舞敷故事”,也就是说,通过歌舞的表现形式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剧情)表演给观众看。
这里的歌,主要是指演员所唱的唱腔,而舞,指的就是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动作和舞蹈动作。
戏曲的舞蹈在戏曲表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戏曲演员的表演和话剧电影等表演艺术的演员不同,它的表演动作不仅是戏剧化的,同时也是舞蹈化的。
比如演员的水袖功,一抖一收,都具舞蹈化。
就连台步,也具有舞蹈化的成分在内。
演员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般说来,都有一定规范和程式化。
这些规范和程式化的动作,不仅是舞蹈化的,还要求一种外在的形式美。
四、舞台形式美
所有的造形艺术都面临着两大创作路线,一是写实,一是写意。
戏曲舞台美术,它的审美追求,总的来说,是写意而非写实的。
戏曲舞台上的以旗轮形车,以帐子形轿、形床以至形三军司令部,和以一桌两椅形多种典型环境,而结合骑马、行船的舞蹈,以鞭兴马,以桨兴舟等,都是本象写意和比兴写意的综合象形。
戏曲的化妆,服装也都是写意的。
如旦角的化妆,从“提
眉”、“描目”“敷彩”、“点唇”到“贴片子”、“戴网子”、“梳大头”、“勒水纱”、“插头饰”等,也不是写实而是写意的。
它们已与真实的生活产生了间离。
另外,戏曲舞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但不管这种装饰性也好,还是写意性也好,它都强调外在的形式美。
五、表演形式美
在戏曲审美活动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观众在欣赏一个剧目时,有时这个剧目早已看过,甚至有的还看过好几次,对剧情也已烂熟于心,可他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时观众主要的并不是在看戏,而是在看演员,看“这一个”演员唱得好不好听、有没有韵味。
看演员做功好不好,身段好看不好看,一招一式到不到位。
也就是说,观众是在看演员的外在形式,而不是在看剧情和这个戏是在敷演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此时,演员是在用他表演的外在形式来征服观众的,而与此戏的内容无关。
戏曲的唱、念、做、打,都是外在的表现手段。
观众不管内容,而专注于欣赏表现手段本身,这恐怕是戏曲欣赏活动中独有的一种现象,而这在其它类型的表演艺术中是不可想象的。
有谁会看一部电影或一部话剧,看几年、十几年、甚至于看一辈子?又有谁会看看一部电影或一部话剧,看几遍、十几遍、甚至于几十上百遍?
戏曲表演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其实这一点,很多艺术都是相通的。
但戏曲表演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在于它是高度程式化的。
一些戏曲表演程式,它们也来自于生活,但到了戏曲舞台上,这些表演程式和动作已通过夸张变形,不能等同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中的动作了。
“打出手”是戏曲表演中的武打程式。
这个场景一般是一个演武旦的演员和对手好几个人交战,对手把自己手中的花枪抛出去,让武旦演员踢。
如果这演员基本动好,踢枪的动作漂亮,往往会引来观众满堂喝彩声。
可是,在生活里,当我们在千军万马中与敌作战,有谁会把手中的武器交给敌手踢来踢去的呢?要说这些场面和动作,其实都是花架子,只是外在形式好看。
可就是由于这一点,观众才叫好,才爱看。
六、整体形式美
戏曲的形式美不是侧重于某一点,某一个部门,而是一个严整的体系。
它在视觉方面,呈现给观众的是舞蹈化、雕塑化和绘画化的。
在听觉上是诗化和音乐化的。
戏曲艺术的形式美,不是物理式地平摆并列,而是互相渗透,互腥化合,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交映生辉的。
戏曲艺术的整体形式美,并不是来自抽象的愿望,而是为一系列创造整体形式美的艺术规律所左右的。
结语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美感也在发展,作为审美对象的戏曲艺术,要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获得久远的生命。
但这个发展,不是凭空拔高,胡乱作为。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戏曲的审美特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那种试图以其它艺术形式来硬行改造,或取而代的做法,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