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大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合集下载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此次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专题研讨中发言。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思考,就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裙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人民裙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提升国内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增强国内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只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举措,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二、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点(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篇一】近年来,**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引、用、放、留“四步走”,着力抓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突出“引”,完善政策体系。

先后制定出台《**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及《**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引进范围、引进方式、待遇保障、资金使用、服务管理等内容。

近几年,累计发布3000余个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信息。

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引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我市人才匮乏的境况。

突出“用”,统筹编制管理。

打破地区、部门间编制壁垒,盘活编制资源存量,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组织编办、人社对岗位和编制进行联合审核,确定并发布需求目录,合理匹配岗位需求和空编情况。

始终做到岗位需求、编制使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效解决地区和单位间“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充分发挥编制使用的最大效能。

突出“放”,破除机制障碍。

秉承“人岗相适,重在使用”的理念,改变以往在考察环节由人事机构全权面试择优的做法,给予用人主体更多选人自主权,由用人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组织实施现场面试,对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考察。

用人单位根据面试情况结合岗位要求提出初步人选,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核确定最终引进对象,切实提升岗位和专业能力的匹配度。

突出“留”,营造良好环境。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做好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市教育系统实施资金补贴、职称评聘优先、家属随调等政策,引进的名、优、特优秀教师和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毕业生,根据其职称等情况,给与一次性5-1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10-20万元的购房补助。

市医疗卫生系统搭建高层次人才成长培养平台,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与相应倾斜,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8•【字号】黔东南府发〔2023〕10号•【施行日期】2023.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培训正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府发〔2023〕10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23〕13号)精神,健全适应技能人才成长需要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取得新成效,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州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围绕“主战略”“主定位”,聚焦黔东南州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采取政府引导,企业、院校积极参与,市场化运营、项目化推进、东西部协作等方式,精准确定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健全评价机制,高质量多层次培育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我州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到2025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基本健全,技能人才培育机制基本完善,平均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以上,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不少于2.5万人次,推动我州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逐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省级“四大培训工程”。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州实际,组织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大培训工程。

关于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我市积极抢占“国家新型工业化五星级示范基地、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先机,聚力”制造业第一、工业优先、项目为王、招商为要"重大发展战略,通过“铸魂、铺路、搭台”持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激励职工爱岗位当能人、爱企业当主人,有力推动了全市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木业家居、光电和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

一、主要做法聚焦凝心铸魂,不断强化产业工人思想引领。

加强思想引领,运用“指尖+脚尖”和既要键对键、又要面对面的方式,第一时间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改工作的重要论述等传达到职工群众中去,开展宣讲50余场,受众1万余人,发放书籍、资料1万余份;在网站、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举办劳模事迹报告23场次,受教职工1万余人。

培育企业文化,用智慧工会建设助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一网两用”优势,指导企业利用“美篇”、“工友”微信群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提升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现代经营理念,提高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水准,推动职工与企业高度融合。

举办“学习新思想建功新征程”“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活动20场次,受教面1万余人,通报表彰12人。

聚焦创新发展,不断深化产业工人技能竞赛。

深化劳模创新创造,建立创新联盟,扩大创新“朋友圈”,充分运用市劳模协会、园区创新工作室联盟、企业创新工作室,取得各级各类创新成果100余项。

深化职工技能竞赛,举办“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职工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市委书记莅临致辞,营造“双赛”氛围;开展“质量+产量”、“工效+绩效”群众性劳动竞赛11场次,2000多名职工参加,选树优秀班组20个;推荐创业创新大赛项目40余个,获得优秀成果项目10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5•【字号】桂政办发[2012]282号•【施行日期】2012.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28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0月25日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广西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桂办发〔2012〕41号)精神,加快广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15年,科技人才资源开发进展明显,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逐步改善;紧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显著加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急需的人才基本得到满足。

到2015年,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04万人;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3人年以上;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从自治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科研创新平台和优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于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项目为载体,以业绩为导向,大力培养和吸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到2015年,争取累计选聘50名“八桂学者”,培养和吸引5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培育50个以八桂学者为核心、200-300名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为中坚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争取累计选聘100名左右各行业各领域自治区“特聘专家”,带动培养500名左右中青年科研技术人才;遴选30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高层次科研人才作为院士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广东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广东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广东出台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作者:来源:《职业》2024年第05期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实施意见》围绕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靶向施策,确定清晰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推出创新举措,全面优化高技能人才发展生态,从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四个方面,制定了21条政策举措。

重点解决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示范不强、评价机制不完善、使用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一是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选拔、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作用、提升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水平。

二是筑牢产业技能根基,明确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强化职业院校基础作用、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加强培养载体建设。

三是建设高水平技能生态,构建技能生态机制、建设技能生态链、培育技能生态区。

四是深化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方式、加强技能人才评价监管、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五是营造技能人才乐业氛围,不断健全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健全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交流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

六是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保障、强化工作落实。

《实施意见》将近年来广东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行之有效的探索和特色做法纳入文件内容,着力优化政策设计,创新制度和培养模式,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一是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展现高技能领军人才引领示范新作为。

《实施意见》要求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评聘选树一批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进一步强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艺传承、技能攻关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共深圳市委员会•【公布日期】•【字号】深发[2011]9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发[2011]9号)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有关要求,以中央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为引领,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就实施“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深圳经济特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从2011年开始,在未来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突出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人才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高端化、高匹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力争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创新创业活动活跃、海外高层次人才向往汇聚的国际人才“宜聚”城市。

二、主要对象以推动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互联网、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聚集一大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一批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核心团队。

三、主要措施(一)建立引才目录定期发布机制。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目录,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信息。

2023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报告组织部门

2023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汇报报告组织部门

县2023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范文2023年,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力、《关于建设X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人才各项工作,多举措推进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情况1.以创新机制为抓手,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认真贯彻落实《省X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市人才工作X规划纲要》精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

制定了《县人才X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及议事规则》和《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不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协调会议。

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县级领导联系人才等工作制度。

2.以人才提升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学习培训I、外出考察等途径,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阳光工程”、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人才素质提升。

X月份召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X个乡镇、X个专业村进行茶叶、蔬菜等专项技术培训;X月份召开了X动员会,培育科技示范户X个,辐射带动X万农户;X月份,组织近X名党政人才赴X参加了“经济研讨班”,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XX场(次),培训各类人才X余人(次)。

通过培训转变了创业者的择业观,激发了创业热情,拓展了能力。

3.以发挥作用为导向,加大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力度。

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大力实施“人才温暖工程”,不断改善人才工作环境,激发人才活力。

调整完善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建立了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通过走访慰问、信函、电话、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了解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照目标责任书,采取座谈汇报、实地查看、民主评论等方式,对县级人才任期目标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人才服务工作,继续做好人才的健康体检工作,落实优秀人才的待遇。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

人才工作经验材料五篇【篇一】近年来,某某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引、用、放、留“四步走”,着力抓好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突出“引”,完善政策体系。

先后制定出台《某某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及《某某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明确了引进范围、引进方式、待遇保障、资金使用、服务管理等内容。

近几年,累计发布3000余个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信息。

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引进,全市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有效缓解了我市人才匮乏的境况。

突出“用”,统筹编制管理。

打破地区、部门间编制壁垒,盘活编制资源存量,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组织编办、人社对岗位和编制进行联合审核,确定并发布需求目录,合理匹配岗位需求和空编情况。

始终做到岗位需求、编制使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效解决地区和单位间“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的矛盾,充分发挥编制使用的最大效能。

突出“放”,破除机制障碍。

秉承“人岗相适,重在使用”的理念,改变以往在考察环节由人事机构全权面试择优的做法,给予用人主体更多选人自主权,由用人单位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组织实施现场面试,对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行考察。

用人单位根据面试情况结合岗位要求提出初步人选,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审核确定最终引进对象,切实提升岗位和专业能力的匹配度。

突出“留”,营造良好环境。

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采取多项措施,着力做好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环境。

市教育系统实施资金补贴、职称评聘优先、家属随调等政策,引进的名、优、特优秀教师和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毕业生,根据其职称等情况,给与一次性5-10万元的安家补助和10-20万元的购房补助。

市医疗卫生系统搭建高层次人才成长培养平台,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与相应倾斜,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征求意见稿)

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征求意见稿)

关于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11月14日,征求意见稿)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探索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县域人才活力不断增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智力支持。

但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要求来衡量,目前全省县域人才总量、能力素质和结构布局等还不能较好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省县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主要是一些县(市、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人才工作还未能真正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县域人才工作合力还不够强;人才工作特色与亮点不够突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推动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还不强。

这些差距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

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和保证作用。

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切实把县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实抓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全省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八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系统配套的县域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突出抓好各领域优秀专家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各类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才总量、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等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具体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关于提升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关于提升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关于提升县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目前我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当前一些地区县域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结构不合理、“引育留用”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从人才现状上看,总量偏少,结构不合理一是人才总量偏少。

一方面是通用型人才少,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在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全市总量共29.3万人,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2.7%;从县区的情况来看,以临沂市郯城县为例,全县总人口104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基础人才13345人,仅占全县人口的1.3%,高层次人才1072人,仅占全县人口的0.1%。

另一方面是临沂市基层“高精尖缺”人才仍然较少,分布在县区的高端领军人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或有正高级职称的)仅1500人左右,仅占全市人口总量的1.36‱,占比偏低。

二是行业分布不合理。

县域企业人才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食品、木业、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中,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人才匮乏。

涉农人才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少,从事传统农业的人数居多,从事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人较少,投身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人员数量偏少。

二、从引育现状上看,引育均存在制约因素,平台承载力不足一是“编制引才”存在制约。

当前,大多数县级职能部门多通过落实“编制”这一方式吸引人才安家落户。

以临沂市蒙阴县为例,该县近2年引进的120多名高层次人才已全部落实事业编制。

但编制毕竟是有限资源,一旦编制“满员”,缺少传统意义上“铁饭碗”的吸引力,就会导致人才引进工作再次受到掣肘。

二是本土人才内生动力不强。

部分县域本土人才有技术、有手艺,但因现实条件和思想观念等限制,往往是“单打独斗”“小打小闹”,难以规模化发展。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公布日期】2007.11.22•【字号】郑开管文[2007]249号•【施行日期】2007.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郑开管文[2007]249号)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平台,实现郑州高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储备、使用制度,完善聚集、奖励、培养人才的政策体系,制订计划和措施,努力营造高新区科技与管理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和谐型、生态型、创新型科技新城区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

通过政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完善体系、整合资源,努力建设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构筑人才高地,为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合谐高新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思想观念、优化竞争机制,建设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政人才队伍。

(一)加强管委会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1.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综合运用集中政治学习、年度考核、警示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根本宗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勤政廉政教育,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每年进行一次党政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区情区况知识考试,推行科级干部任职前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资格考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干部学历层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西安人才优选计划

西安人才优选计划

西安人才优选计划5月24日,西安高新区召开秦创原人才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新闻发布会,宣布最高补贴1亿元,用3年时间引进12000名硬科技创新人才,全区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00万名。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组织人事部部长顾海文出席发布会。

会上,西安高新区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秦创原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四个高新”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促进秦创原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同时发布“百万年薪求贤令”,旨在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才、科技、金融、市场有效衔接,全力打造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生态高质构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秦创原科创人才高地。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实施“百万人才计划”截至2021年底,西安高新区已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360余名,从业人员总量突破80万人,其中本科以上超过30万人,硕博人才超过7万人,海外人才约7000人,各类人才的竞相聚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新发布的《意见》,西安高新区将面向全球实施“百万人才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支持用人单位,在光电子、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领域,分层次引进12000名硬科技创新人才,从业人员总量突破100万名,集聚各类人才载体超过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西安高新区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

如在顶尖人才招引方面,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同时以创建市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积极争取人才优先购房等试点政策;在紧缺人才招引方面,定期发布“百万年薪求贤令”、博士后招才引智榜单等人才需求目录,实行靶向引才、精准引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采取“揭榜挂帅”制,每年遴选20个破解“卡脖子”技术的科研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将实施“青年英才计划”,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万元支持,同时进一步提升硕博人才租房补贴;鼓励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的人才项目落户,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并给予设站奖励,进站博士后可享受生活补贴;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探索设立人才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激励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1.26•【字号】江府办〔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江府办〔2021〕1号各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已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各部门在实施中遇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请径向市人才工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月26日江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八大计划”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制造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发展、服务全链条体制机制,强化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紧紧围绕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目标,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主导,以大力实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八大计划”为抓手,推动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引进培养体系,创新制造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我市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4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约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约8万人,技能人才约27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约12万人;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比例达到8%以上;建设博士、博士后科研创新平台70家以上,在站博士后达到70人以上。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苏北振兴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就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提出如下意见。

1. 一、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徐州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科教实力较强,极具发展潜力。

建国以来,徐州作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为江苏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徐州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亟需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生态环境欠账较多,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任务艰巨;矿区失地农民数量众多,关闭破产矿区职工生活困难;产业层次偏低,调整转型难度较大;经济实力较弱,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和县域经济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当前,徐州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提升徐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带动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发展,促进苏北全面振兴,加快推进江苏“两个率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政策扶持,扎实有效推进,确保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决策部署顺利实施。

2. 二、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优调高产业结构,协调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振兴之路,实现徐州更好更大的发展。

关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

关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

关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为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切实加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以解决人才机制不活和重点领域人才紧缺为目的,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励才”政策机制,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三宜”X、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看素质、重能力的选才导向;坚持事业急需、岗位紧缺的用才方向;坚持给舞台、优环境的育才举措;坚持比业绩、比贡献的励才方式;坚持政治经济待遇并重、服务管理相互融合的留才策略。

(三)目标任务。

以精英人才队伍建设为引领,从X年起,全面实施“双百双千”人才队伍建设,力争通过X年的努力,有组织、有计划地遴选、培养X名党政精英、X名优秀村干部、X名专技人才、X名乡贤能人,培养一批“以一当十、以一抵百”的精英人才,能够在重要岗位、重点工作上挑大梁、唱主角,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内容(一)建设百名党政精英队伍。

着眼X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突出政治标准和“四为四好”要求,在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中遴选X名左右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忠党爱民、身正实干”精英团队(其中科级干部X名左右、科级后备干部X名左右)。

建立县级领导结对帮带党政精英制度,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培养和帮带,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帮助他们尽快提升工作本领;依托干部论坛和干部讲堂,定期组织各类党政精英上讲台、当老师,提升思考谋划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实践锻炼,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党政精英到重要岗位、重点项目、基层一线进行历练,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分批次组织党政精英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落实理论素质考试检测制度,每年年底对党政精英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进行一次检验,着力培养一支“善谋、能说、会写、敢为、干净”的党政干部精英队伍,使其成为未来X-X年内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啃骨头、克难关、打硬仗的中坚力量,树立全县党政干部的“标杆”和“表率”。

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26•【字号】•【施行日期】2023.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正文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州委和州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院校,州属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德宏各单位:《德宏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州委、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德宏州委办公室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26日德宏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23〕9号)精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州战略,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德宏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彻落实好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实施产业强州战略、推进德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2025年取得新成绩,贯彻落实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的落实力度,技能人才规模、素质、结构不断提升向好,基本适应全州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力争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左右。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全力做好“人才+产业”文章,持续打好技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育提质”系列举措充分发挥院校技能人才培育主阵地作用,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办学方向,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

1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围绕绍兴四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职技院校有序增设紧缺专业、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增设电子信息类专业4个、现代医药类专业6个、高端装备产业类5个、新材料类2个,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

适当调整四大新兴产业所涉专业招生计划,中职招生数中新兴产业专业占比从14%提高到35%o(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2 .支持绍兴技师学院微电子学院建设。

建立芯蓝领基地、微电子测试实验室、设计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扩充学位数量,与集成电路头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微电子技术相关专业每年招生超300人。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3 .鼓励学徒制培养模式。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新录用员工、转岗员工以及在校生培训,实行校企双师带徒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每年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超3000人、现代学徒制培训超2000人。

(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4 .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

支持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职技院校认定为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构,面向本校学生和社会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评价,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学生可按规定获得一定学分。

(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二、“培训提效”系列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就业群体,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服务改善民生为导向,以培育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和提升全民技能素养为重点开展技能培训。

1 .发布紧缺工种目录。

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出台《绍兴市技能类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引导相关部门(单位)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实施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解决我市用工需求,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章丘市严格落实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围绕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坚持分类培养,造就高端人才队伍。

立足于破解重点产业发展人才"瓶颈",重点造就三类关键核心人才。

一是培养造就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实施"重点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到重点高校集中学习、到知名培训机构专题培训、到大型企业顶岗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是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十百千’提升工程"、"2520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点工程,通过学校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直接任职、科研合作、技术入股与投资兴业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培养造就高级技能人才。

依托3所职业中专,针对重点产业需求,每年培养技能人才4000
余名。

引导辖区企业与驻地13所高校通过订单培养、项目育才等方式,合作培养各类技能人才。

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四个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培训技能人才15000余人次。

同时,扎实开展"名师带徒"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首席技师、特聘教师制度,引导各类技能人才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完善平台载体,助推人才创新创业。

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打造三大平台。

一是打造重点产业科技研发平台。

由经信局、科技局牵头,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使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科技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产学研基地156处。

二是打造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平台。

依托明水经济开发区建设建成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处、济南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处、重点科技孵化基地2处,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业企业入驻。

三是打造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重点产业人才服务网络。

近年来,先后建成重点产业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分中心30个,初步建立起一
套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重点产业人才创业平台。

去年以来,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岗位9820个,解决创业资金7000万元。

健全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权益的重点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管理评价机制。

出台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等重点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组织重点产业人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人才评选活动,先后有多人荣获济南市级以上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

二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重点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市财政专门拨付300多万元,在全市三级干部会、工业大会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产业企业家、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同时,引导企业建立规范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以及股权激励等制度,激发重点产业人才的工作动力。

三是建立健全关爱帮扶机制。

大力实施人文关怀,研究细化重点产业人才在居留、薪酬、医疗、社保、购房、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妥善解决重点产业人才在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解除其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高精尖"人才的聚集,推动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涌现出一批济南市级以上优秀企业家,先后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家学者到我市创业发展,带动了圣泉集团、博科生物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截至目前,全市重点产业人才总量达到4.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58%;大专以上学历的1.57万人,占20%;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0.81万人,占10%,其中,3人当选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人入选济南市"百千万"引才工程,济南市级以上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达到48人。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6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济南市级以上技术中心40家,先后获得"中国铸造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山东省炊事机械之乡"等荣誉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