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的方法_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的方法_写作技巧
小学生写读后感、观后感的方法
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
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
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
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
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
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
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
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
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
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范文
读《我不想不想长大》有感
长大,还是不长大?这永远是一个问题。
我们绝对相信科学,长大是必然的。
时间会流逝,年龄会增长,你一定会一天天长大。
长大,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作业、补习班。
下课变得越来越晚。
负担也越来越重。
不过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为《我不想不想长大》的书,里面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让我知道了,长大,并不可怕。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男孩扇贝喜欢小动物,他养了很多小动物:小鸟、小兔子,可一个个小动物都离开了扇贝,为了弥补心灵的空缺,蒜泥妈妈给扇贝买了一只小猪——荷包蛋。
荷包蛋的出现让扇贝有了新的理想:吃好一点,睡好一点,每天都开心一点。
可小猪荷包蛋却越长越大,扇贝想尽办法帮它减肥,结果都失败了,慢慢的,家也开始乘不下荷包蛋了,最后,妈妈执意要将荷包蛋送走,荷包蛋在草头表姨家受尽了苦。
扇贝也在长大和好朋友荷包蛋的离去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
最后他带着荷包蛋出走了。
也最终找到了荷包蛋的理想家园。
扇贝渐渐的不再害怕长大了,因为每个小动物都有一颗纯洁的灵魂。
对于小动物来说,长大就是竭尽全力活下去!所以只要坚强、努力、竭尽全力了,就不再害怕什么,也不再害怕长大了。
长大并不可怕,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也就没什么了。
期末考试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家长和老师都在抓孩子,作业加小灶、拖堂,再加上午休时间精简。
学习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不过,只要坦然面对,加快步伐,坚持,一定会成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容不得磨蹭了,天天作业、补习班和试卷,都排着队地向你涌来,恨不得连喘气的时间都节省下来,只要坚强、坚持,一定会熬过去的,也一定会成功的!每一次,考好了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很开心,却免不了遭到同学的嫉妒,在旁七嘴八舌地说些什么;考不好,老师和家长都会批评你,同时,也遭受到了同学的嘲笑。
长大,不但压力和负担都很重,同时也面临着同学的竞争,一直争一直争,可能都没有什么纯洁的友谊了。
在这时候,一定要坚强,因为只要坚强、坚持、竭尽全力了,也就不再害怕长大了吧?
只要竭尽全力,迎来的就是开心的笑脸。
所以,长大,并不可怕!让我们加油勇敢迎接崭新的明天!
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
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
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
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
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
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
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
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范文
《阿凡达》观后感
这是一个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地方。
这里的树有一幢楼高,最美的树到了黑夜就会闪闪发光,这棵树叫“圣树”,这里还有圣树种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这里的动物、植物和纳威人都和睦相处??这就是电影《阿凡达》中美丽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这部电影讲了人类毁灭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类很善良,他们帮助纳威人把人类赶回地球。
最后纳威人胜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打开眼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我沉醉。
这是一场正义和贪婪的较量。
让我
们明白自然的重要。
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用我们整个心灵来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吧!这是一个长着茂盛的花草树木、有许多珍禽异兽的地方。
这里的树有一幢楼高,最美的树到了黑夜就会闪闪发光,这棵树叫“圣树”,这里还有圣树种子、螺旋含羞草、孔雀鹿、毒狼??这里的动物、植物和纳威人都和睦相处??这就是电影《阿凡达》中美丽如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
这部电影讲了人类毁灭潘多拉星球的情景,但有些人类很善良,他们帮助纳威人把人类赶回地球。
最后纳威人胜利了,一些善良的人留了下来。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其中高科技的仪器让我打开眼界,美丽的自然世界让我沉醉。
这是一场正义和贪婪的较量。
让我们明白自然的重要。
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用我们整个心灵来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吧!
观察日记怎么写
观察日记是指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不论是山川地貌、奇异景观,还是动物、植物、趣闻场面等等。
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要注意技巧,掌握方法。
观察日记怎么写?下面是关于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技巧和方法,供学习和参考。
一、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
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有了特点和重点,景物就在脑海里了。
如《宁静的月夜》就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她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
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玉雕,庄严而美丽。
”而且这篇日记重点写了月下的小河:“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象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
河边的沙滩上,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显得十分轻松、和谐。
”这篇日记因为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所以读了之后印象深刻。
二、观察要有顺序,写出来才层次清楚。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或先中间再两边。
如《泡桐树》从闻到花香写到泡桐花:“……我拾起一朵,看到了紫色的泡桐花多像一个小喇叭呀!喇叭分成五瓣,里面有几根像极细的粉丝那样的细丝条。
他们顶着两粒像白米饭粒那样的花蕊,这花的形状就是从外到里写的。
泡桐树写得也有顺序:先写花香,再写花形,然后写树叶,最后写树干。
所以这篇日记给人以清晰的感觉。
三、观察要有点有面,边看边想。
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
这样写出来才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特别要注意借景抒情,山川景观、动物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情,然而我们人,却因经历不同,认识、爱好有别,所以看事物也自然有了感情色彩。
所以写日记要把观察时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的观察日记才新颖有趣。
如观察日记《国庆节观焰火》一文,“突然,三颗红色的信号弹从江那边蹦了出来,紧接着蛇山和龟山同时升起了五彩缤纷的焰火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还有紫色的……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瓜藤,这些焰火在空中噼噼啪啪的响着,真是热闹。
这些焰火散布在天上,好像眨着眼睛的星星,映照在江面,长江仿佛成了一条斑斓的彩带……”喜爱欢快之情充分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
写观察日记,重在观察二字上,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再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写出很好的观察日记来。
往事越千年,巧笔换新颜——怎样让往事焕发光彩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程广耀
似水流年,往事如烟。
那渐行渐远的往事,在岁月的荡涤下如一粒粒金沙慢慢沉淀。
这往事,大而言之,是历史进程中惊心动魄的事件;小而言之,是成长路上精彩感人的片段。
不要以为这些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就失去了光彩,如果按以下几种方法将它度身重塑,定会”老树新花更靓丽”.
一、立意深刻,辞旧迎新独辟蹊径
写过去的事不是简单地对往事的追忆,也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能从往事中发掘出新的内涵。
从旧的事情中”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为文章确定深刻的主旨也是旧事出新的秘笈之一。
鲁迅先生的题为《我的兄弟》的文章,叙写的是拆毁玩具风筝的错误,但主题不免单薄,缺乏深度。
后来,先生凭借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索,把它艺术地再现出来,表示了对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恶痛绝,成就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风筝》此文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所以时隔多年,还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构思巧妙,蜕旧换新引人注目
同样的一件事,通过改变叙述顺序、表达方式,会让它呈现全新的面貌。
同学们不妨大胆运用技法,以新巧的构思使习作引人入胜。
如学生习作《开端》巧选线索,双线并行,一边写自己在网吧玩游戏玩得昏天黑地,一边写父母在田间挥汗如雨,一边是自己为充游戏点值向网吧老板赊帐,一边是父母为”我”的学费向乡邻借钱。
不同画面交替进行,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更好地表现了”我”改过自新的决心,这比只单纯地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效果要好得多了。
三、视点别致,推陈出新脱颖而出
老调常弹难免平庸无奇,若是转换视角,从侧面观察思考那些老套的题材,就会发现另一番新天地。
比如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向南极考察挺进的探险家层出不穷,成功者不计其数,其中挪威人阿蒙森捷足先登,将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南极点上。
而作者并没有囿于常规,将视线定格于胜利而归的阿蒙森,他另辟蹊径,反而为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立传,通过描写他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来歌颂他们勇于探索和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前者的成功固然令人敬佩,但后者在艰难的探索中表现出了更加耀眼的人性之光。
作者标新立异、将视角灵活转换,更能打动读者,更加深入人心,这就是视角变换的力量。
四、铺垫自然,吐故纳新臻于佳境
旧事出场要获得新的掌声必须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好的条件,注重描述渲染、陪衬就等于为它铺设一个平台,能够顺利引领读者进入情境,这就是铺垫的好处。
比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的”望父买橘”一事为何能长久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请看作者为它做了哪些铺垫:萧瑟的”冬天”再加上”祖母死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此时”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满院狼藉”“变卖典质”“借钱办了丧事”; 为”我”买橘的父亲曾经“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而现在却是”差使也交卸了”.特设的时间、环境、人物,为下面”望父买
橘”这个情节打好了基础,所以,父亲的背景一出场,就引出了大家感动的泪花。
五、语言鲜活,除旧布新生动传神
语言的运用不仅要求准确,还要紧随时代脚步,词语的选用要与时俱进,让文章散发浓郁时代气息。
比如《那夜的温暖》的作者在文中描述儿时在一个深秋孤独无助的夜晚,听到妈妈亲切呼唤的感受这一细节时,他这样写道:”那声音如此给力,瞬间秒杀了我所有的委屈与无助。
”其中”给力”“ 秒杀”都是时下的流行词语,运用在这里,不仅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母亲的呼唤带给我无限的温情,更让文章变得趣意盎然。
以上几种方法如能综合运用,定能将那些陈年旧事化腐朽为神奇,闪现新意趣。
写作技巧:平平淡淡最是真想象作文写作技巧:放飞想象书写真情小学生写作技巧:叙事要有线索作文需要怎样的文化
作者/洪方煜
许多面临高考的学生,往往把提高写作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讨好阅卷老师上,这其中,做法最多的就是写所谓的文化作文。
这种作文,经媒体披露与各方追捧,曾在世纪初引起了欢呼,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万千考生竞相模仿,高考作文出现了文化作文满天飞的情况。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长陈建新教授称之为“套话作文”。
陈教授概括了其三大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深入开拓。
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
经过了最近几年全国上下合力打假,这种文风收敛了不少,但又有考生提出了疑问:难道作文中就不能表现文化了吗?实际上,反对“套话作文”,并非反对中学生写文化题材的作文。
正如陈教授指出的,好文章的关键,是有没有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你所用的素材是不是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感受得来的。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篇作文:
岛
天下武林,御剑江湖,刀光剑影中来去生风。
一曲箫声,语音缥缈,明月清风中逍遥天际。
一壶桃酒,一把长剑,一支玉箫。
岁月仿佛隔绝在桃花岛外,任凭你刀蚀剑磨,他岿然不动。
我见过黄老邪,是在水波不兴的江畔,他手执玉箫,望目远眺,凡目光所及之处皆落桃花,凡脚踏之处必留醇香。
我曾想,这究竟是怎样的侠士,风流中未有俗气,举足间尽是飘逸。
他独拥一座桃花岛,桃花岛内韵音芳华,桃花灼灼,以东邪自誉,邪中带正,正中亦邪,浑然自得、只有他才配得上那片乐土,金庸笔下绝无二人。
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可以哗众取宠聊博浪名,也可以潜心经纶不染世俗;
你可以追名逐利热心钱财,也可以隐居山林冷眼向洋;你可以玩弄权谋争霸武林,也可以清酒明月醉于桃花
我想起庄子。
他隐居山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行吟放歌山林中,犹如蝴蝶翩跹轻舞飞扬,他宁静致远,云淡风清,不获世之尘垢,浮游尘世之外。
尘网困不住他,尘网岂能困住大鹏巨鲲?他化作一轮明月,明月清辉独净其身。
我想起陶潜。
他采菊东篱,与山同饮,与酒共醉。
他摒弃官场,乐于饮酒诗文,归去来兮,在他眼中浮生若梦,桃花源中粗茶淡饭。
恬淡悠然的生活才是他心之所往。
我想起嵇康。
他风采翩翩,峨冠博带。
一曲广陵散流传千古,谁人若他这般潇洒逍遥。
竹林深处,曲音宛转,高山流水。
他以情思作弦,以清风入耳,所弹之音无不动人绝艳。
我想起纳兰。
他虽是人间惆怅客,文采惊世,万人争传,心却淡然如水,以文交友,以贞观入知音。
人生若只如初见,在他心间向往着纯粹的年岁,心亦空灵。
在我眼前,仿佛有千万个灵魂交叠,他们来自不同时空,有着不同面貌,却好像都来自同一座岛,那岛竞也开遍桃花,灼灼其华清风朗月,韵音宛转。
在这座岛上,他们不知彼此,却向着同一个灵魂。
这是一篇没有具名的学生发送到我电子信箱的作文,其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有学者在评价金庸时认为,一部射雕,表面上是写武侠,骨子里却全是至情至性的文人。
最称心如意的是那个旷世的黄老邪,他有一个自己的岛,外人的进入是不被允许的。
速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他有簧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因此他懒得与人往还,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那只有他那样智力的人才配居住的岛。
难怪有人说,做人一定要学黄老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
这位学生大概看过我有关真情作文的介绍,对于其作文心中没底,请我为之释疑。
从命题看,理解文题的关键在最后一句:“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
”
显然,这里的“岛”是一种象征,象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从审题上看,范文理解是正确的,无论是庄子、陶潜,还是嵇康、纳兰,他们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出了精彩。
但是,透过作者铺云列锦、璀璨生辉的文字,作者的情感、思考几乎找不到踪影。
换言之,作者的语言大部分都是华丽的形容词,多是现成的,描写性的,没有经过自己思想的过滤,缺少应有的感悟与分析,更没有由表及里,触及到文题的核心——精神世界。
作者所写的文字,只不过是用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座眼花缭乱的迷宫,引导我们一直在外围打转,无法深入。
华丽语言的背后,是作者思想的贫乏,我们根本看不到作者独特的有价值的思索。
再从逻辑层次上看,作者所举的四个历史名人,基本是同层次的,不客气地说,作者的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