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3概括要点,筛选信息
悟 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 升
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
分 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 高
点
效
突 破
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
效 训 练 · 能 力
边 悟
(2015· 重庆卷)
《甘森的 西红柿》
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 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因果 探寻题)
提 升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建模]——明确思路,学怎么答
1.解题思路
(1)特点概括题解题“三步走”
分
高
点
效
突 破 ·
分 点
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
高 效
突 破
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
训 练
·
·
边 练
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
能 力
边 悟
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
提 升
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
括题)
(2015·福 建卷)
《纸上 故乡》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 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 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
分 点 突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作者:胡璐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04期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综合部分要求考生分析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涉及作品的结构、主题、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阅读能力层级中是C级。
综观近几年各地的高考题,关于“标题”的考题在文学类文章阅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很多同学因为答题要点不清,语言组织混乱,导致失分严重。
所以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这类题值得重视。
听海的心迟子建(1)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了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2)那该是一对母子吧?(3)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
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4)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5)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6)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
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7)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盞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
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
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8)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9)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2018年人教版高三语文】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分析作品结构是江苏卷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江苏卷在这一考点上主要命题特点有:①命题切入口小。
试题一般不要求分析全篇结构,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
②命题角度有直接考和综合考两种。
直接考,就是直接问某段(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综合考,就是把结构分析和内容主旨解析以及表达特点放在一起考查。
二、复习预习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行文线索(1)明线索。
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神”体现在结构上就是线索,“一根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找线索。
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子含意
设问方式
• 1.(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 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 2.(2015年北京卷《说起梅花》)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 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 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3.(2015年湖北卷《头脑中的旅行》)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 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 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即学即练1
• 阅读《汴京的星河》,完成后面的题目。 • 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意。(6分) •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
糊的是绢纸,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 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
分析:
• 这是一个复句,“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 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 前面一个单句,侧重“古人观灯”巧夺天工却有不足;“而 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则侧重讲“而今 的灯”的“高明”之处。这两个单句前后对比,突出“科学技 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 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 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 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 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 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 了许多光华。
2018高考语文三轮散文阅读精准训练十一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
精准训练十把握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和四重作用【练前提示】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首先,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
其次,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再次,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 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作用。
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我”有四重作用,当认真体会和把握。
①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
作为“有限视角”,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②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④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日本]芥川龙之介这事发生在我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年秋天,学校组织了一次从日光到足尾的历时三天的修学旅行。
出发那天,我连早饭也没正经吃就从家里跑出去了。
虽然,坐电车到火车站,连二十分钟也用不了,但还是不由得感到着急。
天公不作美。
阴沉沉的。
令人觉得,四下里工厂发出的汽笛声一旦震撼阴暗灰色的水蒸气,说不定就会化为一场蒙蒙细雨哩。
在阴郁的天空下面,火车驰过高架铁道,运货马车驶向被服厂,店铺一爿挨一爿地开了门。
电车站来了两三个人, 个个都愁眉苦脸,显得睡眠不足的样子。
好冷啊。
一一这当儿,开来一辆减价加班车。
车上很挤,我好容易才抓住拉手。
这时有人从背后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早上好!”我赶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能势五十雄。
能势和我毕业于同一个小学,又进了同一个中学。
他哪门功课都不特别好,可门门功课都过得去。
不过有些事他倒来得乖巧,流行歌曲只要听上一遍就能把曲调背下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8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8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不到50天的时间了,高考考场上有哪些可以用到的实用答题技巧和方法?高考语文如何才能拿高分?下文给大家整理了2018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供参考!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在作答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时,最常见的就是归纳段落意义作用类的试题了,在回答这类题型时,考生可以多从文章的某处句入手,尽量多挑一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来回答。
一般首尾段落的作用就是统领全文,总结全文方面的影响;中间段落的作用意义就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般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散文阅读会经常考查的题型之一就是分段落,并概括所分段落的意义。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对整篇散文的大致意思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和理解,在分段落时也能更准确一些。
所分段落的含义就是这一个段落主要讲述饿内容是什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最愿意考查的就是考生对于整篇文章作者意图的把握,阅读完一整篇文章之后,考生需要了解作者出题的意图以及写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
这类题型对考生的考查难度比较大,需要有很强的对文章的把控能力和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类高考语文散文,细致的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意图。
1。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讲解专题0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含解析)
专题01 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常见考查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二)思路导航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热考文体2 散文 第5课时 增分无捷径重在夯实基本功的_艺术技巧含语言鉴赏题
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
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本段文字使用了
等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内心
的
,希望沉默的人们不再沉默,起来推翻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参考答案:对偶、反问、反复、呼告 悲愤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请赏析该段的描写艺术。 答:
参考答案:该段描写紧紧扣住景物特点,由静到动,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 荷香,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 了月光下的荷叶、荷花、荷香之美。
[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我走进残垣断壁间,我凝视它们,它们凝视我,眼前海市蜃楼般地幻化出 一座赫赫雄关。 ②城楼轩昂,垛堞绵延。戍卒们的甲戈跳荡着夕阳的余红,战袍上落满尘埃, 粗糙黝黑、突兀的肌腱勃起雄性的勇猛,一种原始的美,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③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 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悲。山路遥遥, 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 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月色里,是什么发出磷磷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 春闺梦中人。谁曾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
[解析] 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赏析其作用。逐 句分析可以发现,“洗尽铅华”“游走”“狂舞”使用了拟人手法;“或如晴空霹雳,或 如灯下细语”使用了比喻手法,同时使用了通感,将视觉转化成听觉;“书不完、 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使用了排比手法。作用则要结合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和 上下文内容来分析。
69第三部分 专题16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6讲 深化欣赏水平
第6讲深化欣赏水平,准解技巧、语言题欣赏艺术技巧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这类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要求较高。
就散文艺术技巧而言,高考常以表达技巧鉴赏和语言特色鉴赏两类题型进行考查。
对于这两类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析。
题型一鉴赏艺术技巧一、什么是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等。
答动词和“表现手法”“细节”“人称”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3)(山东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四堡雕版》)(4)(重庆卷)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甘森的西红柿》)三、怎样答表达技巧鉴赏(一)“三审”题目明方向散文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三点:1.审题型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
2.审范围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
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二)“三步”答题保规范典例1(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文本见第3讲[典例1]《汴京的星河》。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北京天津卷散文水缸里的文学宏关何处落徽墨
2018 高考北京卷散文阅读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分析构思技巧及句段作用典例分析+对点训练(教师版)新教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典例分析+对点训练
2023高考复习专题之散文阅读典例+对点训练(教师版)专题二分析构思技巧+句段作用一、典题展示分析构思技巧1.(2018年浙江卷《汴京的星河》)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最后写灯。
(6分)①先写街的繁柴做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光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2.(2020年全国卷Ⅲ《记忆里的光》)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6分)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和锤头”相关。
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3.(2022年成都二诊《万里江山如是》)本文谋篇布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奔逃路线(行踪)/奔逃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串联全文,再现一路所见万里江山。
②场景转换/空间变化/借景抒情,以黑龙江开江和祁连山暴风雪为主要场景,表现“我”从“启示”到“行动”的自我拯救过程/表现“我”奔逃过程中起伏波折的情感变化。
③卒章显志/文末点题/照应标题。
以“我”这样一个行走于山河之中失魂落魄的渺小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告诉世人,无论如何,要好好活在这世上。
分析线索及其作用4.(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5.(2015年江苏卷《比邻而居》)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线索:气味。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之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方法指导】如何理清思路结构?第一步: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法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然后再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逐段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
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
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方法:①从首句入手。
很多文章首句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总起作用,从首句入手,往往能把准文章思路文脉。
②从标志语入手。
其一是语言的标志。
为了使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常常会使用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明示段内层次。
如结构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层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
其二看标点,作者是行文中经常运用标点区分层次,特别是分号、句号是区分层次的明显标志。
③从议论抒情入手。
在叙述描写过程中作者时常插入一些议论抒情性句子,以对前文的叙写加以概括和总结。
④从段的类型入手。
段落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
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
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
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
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
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
2018高考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1.1概括局部内容1.1.1概括局部内容要注意3点(1)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
并且还应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段”,甚至是“信息句”“信息词”。
(2)概括段意,概括段意要理解各句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句间关系。
①关键词语往往指每段首、段尾的总领或总结作用的词句。
阅读时,需要标示出来。
②分析句间关系就是指根据句间关系确定段落重心,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句子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3)在概括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
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归纳,并注意按分值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
【答题模板-概括局部内容】先摘取关键词再整合作答。
此题问“哪些方面”,应有几点答几点。
1.2概括中心意思1.2.1整体概括要注意4点(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从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显示文章的主旨。
(3)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答题模板-概括内容要点】对原因的概括,一般要分点作答,有几点答几点。
【答题模板-概括全文主旨】如果要求用一句话,其答题方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1把握整体思路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
(完整版)2018高考北京天津卷散文水缸里的文学宏关何处落徽墨
2018高考北京卷散文阅读水缸里的文学①我始终认为,我的文学梦,最初是从一口水缸里萌芽的。
②我幼年时期自来水还没有普及,一条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个水龙头,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储水的水缸,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像一个冰凉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个傲慢的家庭成员。
记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两个姐姐,她们用两只白铁皮水桶接满水,歪着肩膀把水挑回家,哗哗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观,看见水缸里的水转眼之间涨起来,清水吞没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种莫名的亢奋。
现在回忆起来,亢奋是因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关水缸深处的一只河蚌。
③请原谅我向大人们重复一遍这个过于天真的故事,故事说一个贫穷而善良的青年在河边捡到一只被人丢弃的河蚌,他怜惜地把它带回家,养在唯一的水缸里。
按照童话的讲述规则,那河蚌自然不是一只普通的河蚌,蚌里住着人,是一个仙女!也许是报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劳作的时候从水缸里跳出来,变成一个能干的女子,给青年做好了饭菜放在桌上,然后回到水缸钻进蚌里去。
而那贫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青年,从此丰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摆脱了贫困。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揭开的时候,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渐渐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然后是一个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⑤很显然,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
【典型例题3】(2020·新课标Ⅲ《记忆里的光》) T8作者对儿 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全 文内容概括)
【审题】常规套路题。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脉络 层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再依据 叙述顺序、方式和内容概括情节大意,分别从事件、情感等角度来 分析层次。 【参考答案】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 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 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 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典型试题】9.结合全文,说明标题“棉之舞”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①“棉之舞”既是指棉花在匠人劳作时“飞舞”、 “翻腾”、“翩跹”的情态;(本义)②又是指弹棉匠人在弹棉 花时的动作、节奏、声音等,完全是一场优美的舞蹈;(深层比 喻义)③“棉之舞”包含着作者对匠人精湛的弹棉技艺的赞美, 更是对劳动的赞美。(主旨义)
【典型例题2】【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T 8. 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 看法。(6分) (局部内容概括)
【解析及答案】1.原文: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 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 章节。原因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普希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 的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 2.原文: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 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 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 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原因②:作者喜欢达吉雅娜身上的精神品质,这也是作者自然联考到 达吉雅娜的一个重要原因。 3.原文: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 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原因③:达吉雅娜也关乎作者的大学时代一场 同学之间的争论的青春回忆,故而引起作者的联想。
现代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为了更好地解答这类题目,可以掌握以下答题技巧:
1. 整体感知:先通读所有材料,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细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寻找相应的答案。
3. 标记重要信息: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标记,以便快速找到答案。
4. 掌握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散文阅读常考题型有词语含义题、句子含义题、信息筛选题、分析概括题、表达技巧题等,每种题型都有相应的解题方法。
5. 体会情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这对理解文章和答题都有帮助。
6. 检查答案:答完题后,要检查答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
以上是现代散文阅读的一些答题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第3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考点3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技法1__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具体说来,有下面几种类型: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二、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
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
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
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
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
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回归课本,教考结合】以课本经典散文篇目为例讲透【散文表达技巧】
回归课本,教考结合以课本经典散文篇目为例讲透散文表达技巧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表达技巧鉴赏和语言特色鉴赏。
对于这两类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析。
一、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等。
【高考真题】【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
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
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
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参考答案】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
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
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
(从语言角度赏析也可得分)【教材典题】【选必下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文章第六段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最能体现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试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参考答案】①联想想象。
借助画家的思维,运用想象塑造了一个宁静幽远的画面,如同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生动形象地渲染了人物和环境的自然和谐,诗意盎然。
②动静结合。
通过对那纯洁而坚强的装饰着山坡的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草、那无忧无虑聚精会神的村女、涌动在“四面是山,四面是树”的旷野中羊群的描绘,使画面动静结合,呈现出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可视感很强。
【选必下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第七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热闹有生气的雨后采菌图?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在比喻、排比句中着重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形容词“红”“青”“褐”“白”“赭”“靛蓝”等,把着色明丽的色彩因素置于描写的焦点上,通过色彩的搭配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色彩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