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中国民间歌舞的体裁类别
中国民间歌舞的体裁类别“采茶”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采茶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
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
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
历史发展阶段:1、单纯的“茶歌”,为茶农劳动时唱的歌。
茶歌的体裁,有山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等。
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或 4个乐句构成。
2、载歌载舞的“茶灯”,即茶农将劳动动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边歌边舞。
其音乐南方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为mi、re、do、la的四声羽调式。
各地采茶又与当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结合,形成各省的独特风格。
如云南采茶融汇了花灯曲调,流畅而富于歌唱性;湖南采茶,吸收当地花鼓戏中七度大跳的音乐特点,曲调活泼跳跃;福建采茶灯则取各地所长并加以发展,使抒情性和欢快的歌舞性相结合,并运用调式、调性转换的手法,使音乐富于对比。
茶歌有“正采茶”与“倒采茶”之分,两者除在唱词上形成由1~12月顺序的倒转变化外,音乐上常形成对比和发展。
一般来说,正采茶较为抒情、平稳、歌唱性较强;倒采茶曲调欢快、跳跃,衬字、衬词的大量运用,使音乐打破正常均衡的结构,而显得更富有生活气息。
此外,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调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五更调》、《水仙花》、《红绣鞋》、《十杯酒》、《卖杂货》、《石榴花》等数十首。
因此,采茶音乐受小调影响很大,有些曲调甚至被小调所代替。
3、有简单情节的小戏。
如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板腔体音乐。
它以富有茶歌特点的“茶腔”、“灯腔”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灯的曲调,并吸收了湖南花鼓戏、广西彩调的曲牌,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
采茶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09音乐学一班0912410049徐璞。
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种类
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种类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种类 ⼤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舞蹈之多,却对汉族舞蹈了解甚少,其实我们中国⼈⼝最多的汉族的舞蹈内容不仅丰富,种类也颇多;汉族民间舞蹈是汉⽂化的组成部分,是汉族农耕⽣活的反映,⽆论是舞蹈的内容、形式,还是活动的时间与组织形式,都和农耕⽣活紧密结合,并体现出“天⼈合⼀”、“顺应⾃然”的思想,接下来就由⼩编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汉族民间舞蹈的⽂化特点体现在:传统⽂化的继承,佛、道教⽂化的影响,地域⽂化的⾊彩。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秧歌: 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的劳动⽣活。
⽽我们现在所指的秧歌,即指有⼀定表演程式的此类民间舞蹈,或踩上跷表演的舞蹈形式。
艺术院校都会学的⼭东三⼤秧歌:⿎⼦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
⿎⼦秧歌: ⿎⼦秧歌是⼭东传统⽂化的浸润、鲁北⾃然环境的陶冶下形成,当地群众强壮的体魄、刚毅的性格,充分体现出⼭东好汉的英雄⽓概。
表演形式分为⾏进表演与⼴场上表演,前者俗称“街筒⼦”,后者称作“跑场”或者“场⼦”,⿎⼦秧歌多为男⼦舞蹈。
海阳秧歌: 海阳秧歌的特点是古朴、粗犷的风格、⽓派,灵活⾃如的表演形式。
包括道具舞蹈、扮演⼈物、民间⼩戏等的综合体,分为⾏进与⼴场两种。
它的⾓⾊分类⽐较多:⼤夫、花⿎、货郎、翠花等;表演过程由炮鸣礼、三进**、群艺争辉、⼩戏尽兴等部分组成。
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是舞、戏的结合体。
舞蹈要领:脚拧,扭腰,⼩臂绕8字,⼿推,翻腕。
所扮演的⼈物有:⿎⼦(扮成40多岁的中年⼈,有如戏曲的⽼⽣,以⽔袖表演居多);棒槌(⼿持双棒表演为年青⼈,扮如戏曲中的⼩⽣、武⽣);翠花(⼿持折扇,舞时并不打开,扮如戏曲中的青⾐);扇⼥(⼿持折扇,舞时打开,年青妇⼥形象,扮如戏曲中的花旦,舞姿优美);⼩嫚(⼩姑娘⼿持团扇表演,伶俐活泼);药膏客(穿⼤褂,戴礼帽,⼿持伞与虎撑,扮丑⾓) 表演内容可分为:“跑场引⼈”,“药膏客打诨”,“乡⼟⼩戏”等。
鱼鱼们⽐较熟悉的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的特点:泼辣,风趣,热情,爽朗,幽默,节奏鲜明,民间艺⼈称之“稳中浪,浪中逗,逗中俏”。
中国民间舞蹈秧歌ppt课件
C.基本手位:1.自然位 2.展翅位 3.搭肩位 (二)分组课堂展示
16
表演创作
小组合作编创几个简单的动作造型,并在 音乐中表演。
17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稍稍接触到我们汉族自己的民间舞— —秧歌。我们广大的劳动人民自己创作于生活, 表演在民间生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运 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抒发着人们的思想感情, 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广 泛地流传在城乡田野。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 雅俗共赏的民间舞蹈。它在给人们以美术上的 享受和情感上的满足。同时,还能给人以思想 的启迪和教育。帮助人们认识生活、改造世界。 它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充满生命力的民族 瑰宝。
18
1.秧歌、 2.龙舞 3.狮舞 4.高跷 5.跑汉船 6.花鼓灯
6
历史起源
1.秧歌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
2.秧歌起源于耕田插秧的劳动生活,与古代 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析福攮宅时所唱的颂欣、 嚷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 民间杂技、戏曲的技艺形式,从而由一般的 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我 国北方地区,以东北、陕北、山东最为集中, 深受人们群众喜爱。
7
思考
1.请观看视频图片,舞蹈中使用了什么道具? 舞蹈道具的作用是什么?
2.舞蹈风格有什么特点。
8
东北秧歌《喜雪》
9
山东胶州秧歌
10
11
12
秧歌的道具
秧歌的器乐主要有锣鼓乐和吹鼓乐。(锣鼓镲 唢呐)道具上使用扇子,手帕,绸巾,彩灯, 伞等舞蹈道具。
舞蹈道具的作用: 1.道具是舞蹈风格的重要体现。(地域性,民
中国民间舞蹈
汉族民间舞蹈 -----秧歌
民族舞有哪八大分类
民族舞有哪八大分类民族舞有哪八大分类盘腿舞:盘腿舞又称胡床子舞,是以盘腿坐为基础的舞蹈形式。
通常表现为女子翘腿,手腕轻扭,动作细腻优美的舞姿。
手绢舞:手绢舞也称“抖绢”,表现为持绢而舞,舞姿柔美细致,常见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
祭祀舞:祭祀舞是一种传统的宗教舞蹈形式,在中国的各种教派中都有体现。
舞者在舞蹈中通过各种动作和姿态表达敬神敬祖的情感。
苗族舞:苗族舞起源于中国南方的苗族地区,通常表现为欢快、充满生气、精神抖擞的舞蹈。
苗族舞艺术形式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踩竹竿舞”。
风筝舞:风筝舞是一种以风筝为表演道具的中国舞蹈形式,通常在舞台上用各种类型的风筝表演。
风筝舞有许多变化形式,如道教风筝舞、梅兰芳风筝舞等。
藏族舞:藏族舞又称“阿加”,是中国西南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舞蹈形式,通常表现为恬静、优雅、朴实、富有生命力的舞姿。
蒙古族舞:蒙古族舞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地区,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常见的有“草原上的舞姬”、“塞外风情”等。
花鼓舞:花鼓舞起源于中国的华东地区,以琵琶、锣鼓、花鼓三种乐器为基础,表现为运用华丽动作、独特的音响和节奏感的优美舞姿。
民族舞蹈的介绍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
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
传统土风舞通常称为传统舞,系源自于各地的节日或是祭典仪式需要所产生的,如印度或马来西亚的祈雨舞;或是与生活作息有关的如夏威夷的捕鱼舞,以色列的水舞;也有为了驱邪(驱虫)的意大利铃鼓舞等等。
民族舞基本功16个动作民族舞基本功动作:压腿,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推脚背组合,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勾当开。
把杆训练组合,注重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踢后腿,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着看前方;劈叉跳,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
民歌的体裁
民歌的体裁
民歌体裁有: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高亢、节奏自由。
小调,中国汉族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汉族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民歌的特点是什么
原初也是世界语境,民谣民歌的含义是一样的,区别就像衣服和衣裳。
国内的其他音乐圈子,习惯使用民谣原初意思的,民谣摇滚比较典型,这个是和世界语境统一的,例如凯尔特民谣,维京民谣,都是传统民歌的意思。
民族风式的,也是参考原初民谣进行改编创作,有版权。
民族风多是流行音乐的通俗唱法,也常被乐迷误会成传统民谣。
说起民族风,容易联想内蒙和西藏,其实最早的民族风是旧上海,《天涯歌女》那些吴地民族风。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演唱形式是歌曲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增强它的感染力。
歌曲的体裁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它主要有颂歌、进行曲、抒情歌曲、舞蹈歌曲、叙事歌曲、模拟体歌曲、讽刺歌曲、练声曲等类型。
中国音乐史第02课
民间说唱的发展
1、弹词
弹词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板腔性(或称主曲 体)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 琵琶或三弦。清中叶嘉庆年间著名弹词艺人有陈遇乾 、姚豫章、俞秀山、陆士珍等,被誉为弹词界四大名 家。其中以陈遇乾、俞秀山唱腔上有独创,分别为“ 陈调”、“俞调”。陈调苍凉粗犷,后常为老生及老 旦的专用唱腔。俞调婉柔细静,适宜表现闺中女子凄 清哀怨之情,代表唱段为《宫怨》。 清代后期,长篇弹词渐衰,而戴以中篇或短篇 , 弹词发展于江南,以苏州一支实力最雄厚。著名唱本 有《珍珠塔》 、《再生缘》。
民间说唱的发展
3、牌子曲 牌子曲又叫清曲、清音、小曲、曲子等,它是 继承宋元南北散曲的艺术成就并不断吸取明清民歌 小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牌性的曲艺。牌子曲有小 曲与大曲之分。小曲为一般民间小调,通常只用做 套曲中曲牌,而不做单独演唱之曲目。大曲除结构 长大外,音调通常比较婉转,拖腔也较多,可以单 独用来演唱一段故事,或以它为主构成套曲形式。 演唱方式以一人独唱较多,常用乐器有琵琶、 筝、弦子、月琴、笙、笛、鼓最古老的声腔,萌芽 于宋元,明代已经广为流传,因出自于浙江 海盐而得名。海盐腔多采用南北通行的“官 语”,且曲调柔婉细腻,因此得到文人士大 夫的喜爱,演出时不用弦管,只用锣、鼓、 拍板等伴奏。万历年以后,为昆山腔取代。 2、余姚腔形成在浙江余姚,明嘉靖年间流传 于江苏、安徽等地,文辞通俗,曲文中夹进 念白,唱腔简单明快。后被弋阳腔吸收融化 合流,移至衰落绝迹。
戏曲音乐的繁盛
改革后的昆腔,成为一个集南北曲大成 的戏曲剧种。自明嘉靖至清初,出现了一个 以昆山腔为代表的传奇剧最兴盛的时期,最 著名的有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清代洪昇 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戏曲音乐的繁盛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其中,民间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承载着汉族人民的情感和历史记忆。
下面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
一、腰鼓舞腰鼓舞是汉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以腰鼓为伴奏,舞者们在欢快的节奏下舞动身体。
舞者身着艳丽的汉服,手持装饰有铃铛的腰鼓,跃动的舞姿配合鼓声,表达出欢乐、祥和的氛围。
腰鼓舞流传广泛,既是独立的表演形式,也常见于各种民俗庆典和节日活动。
二、扇子舞扇子舞也是汉族民间常见的舞蹈形式,多以手持扇子为舞具。
舞者们用扇子翩翩起舞,动作婀娜轻盈,既表现出女性的温柔柔美,又显示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韵味。
扇子舞常见于各种宴会、婚礼和庆典场合,给人以愉悦和喜庆的感受。
三、秧歌舞秧歌舞是广泛流传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
秧歌舞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通常由男女青年组成的队伍进行表演。
舞者们排成队列或方阵,以韵律舞动,手持彩旗或手绢,歌唱着节拍分明的歌谣,展示出勤劳与欢快的农耕生活场景。
四、踏歌舞踏歌舞是一种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
踏歌舞常用鼓声作为节奏伴奏,舞者们踏着优美的舞步,快速旋转并跃起,或者跳跃翻滚,展现出舞蹈的热情和动感。
踏歌舞形式多变,有的以表演手技为主,有的注重舞者与鼓乐的互动。
五、梆子舞梆子舞是中国北方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以锣鼓梆子为伴奏。
舞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衣裳,手持梆子,舞步轻松悠扬,表演激情四溢。
梆子舞常见于庙会、节日和婚礼等场合,是汉族人民欢庆和表达喜悦情绪的重要方式。
六、踩高跷舞踩高跷舞是中国传统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流行于山区地区。
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踩着高跷在舞台上展示技巧和气势。
踩高跷舞动作矫健有力,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高亢的呐喊声,给人以壮观和振奋的感受。
汉族民间舞蹈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庆祝节日和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一、中国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分类一直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重点课题,不同的分类方法表明了不同的研究角度。
除了音乐学外,文学、历史、民俗学等其他人文学科也要对民歌进行分类研究。
由于目的和方法不同,以及研究阶段的不同,民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
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
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
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维吾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
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
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
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
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1、劳动号子民歌的一个品种,是伴随着重体力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常带有呼号的歌曲。
能够起着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解除疲劳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如插秧、车水、打场、打夯、打硪、装卸、挑担、摇撸、拉纤、捕鱼、伐木等。
每一种劳动号子的音乐都和这种劳动动作的特点紧密联系,因而产生不同的曲调、节奏、曲式结构和歌唱形式,一般为一唱众和,也有独唱和齐唱的,唱词多即兴创作。
中国的舞蹈种类
中国的舞蹈种类中国的舞蹈种类包括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汉唐舞、古典芭蕾舞等。
一、民族舞1、汉族民族舞(1)又包括了龙舞、秧歌舞、祭老乐舞、祭孔乐舞、长鼓舞、摆手舞、花鼓子,其中龙舞是数名男子高举着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摆尾”、“龙打滚”、“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2)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舞者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伞、手绢、鼓、棒、钱鞭等道具,在唢呐、锣鼓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
2、苗族民族舞又包括了古瓢舞、苗族芦笙舞,古瓢舞是用古瓢琴伴奏,一般是由两个男子拉古瓢和四个以上的姑娘一起跳;苗族芦笙舞是舞者围成圆圈,由两名或以上的男舞者吹笙领舞,众舞者则为穿着盛装的女性,舞蹈曲旋律随领舞者而舞。
二、古典舞1、中国式的古典舞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特点是刚柔相济、细腻圆润、情景交融、技艺结合。
2、欧洲式的古典舞泛指芭蕾舞,是以欧洲古典舞作为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综合了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的艺术形式。
3、印度式的古典舞是由卡塔克、婆罗多、曼尼普利、卡达卡利、库契普迪、奥迪西六大传统的舞系组成,主要艺术特征是韵律、舞蹈动作、节奏鲜明,造型感强,舞蹈演员有着细腻的面部表情和丰富内涵、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
三、汉唐舞是以中国古代文明史中的艺术气质和最为辉煌的汉、唐精神作为审美主干,以汉、唐作为代表的乐舞文化传统,以明、清至今发展最为成熟的戏曲舞蹈形式作为支点,而创建出的中国古典舞学派。
四、古典芭蕾舞古典芭蕾(classicballet)的历史约有五百年,是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虽经过了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在19世纪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
中国经典的民族舞介绍
中国经典的民族舞介绍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舞蹈。
自古以来,中国的民族舞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美丽的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中国经典的民族舞,带你领略这个东方文化的魅力。
一、京剧舞蹈京剧舞蹈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表演技巧闻名于世。
京剧舞蹈的动作刚劲有力,表现手法多样,有时矫健激烈,有时缓慢柔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震撼。
其中《二泉映月》、《弹词舞》等经典作品,更是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
二、广场舞广场舞,是中国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种大众舞蹈形式。
它以欢快的音乐和轻松活泼的舞蹈动作为特点,深受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喜爱。
广场舞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舞蹈的元素,又有现代流行舞的节奏感。
广场舞受众广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独有的舞蹈艺术形式,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形式而闻名于世。
它的舞姿大气磅礴、舞步矫健有力,展现出了西藏广袤的大地和藏民族的豪情壮丽。
藏族舞蹈多以手臂的舞动为主,手势优美而独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四、葫芦丝舞葫芦丝舞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种,以葫芦丝这一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乐器为伴奏。
葫芦丝舞蹈的动作柔美、流畅,配合葫芦丝的悠扬音乐,使整个舞蹈充满了韵律感和诗意。
葫芦丝舞融合了舞蹈、音乐和表演艺术的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
五、汉族民间舞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其民间舞蹈非常丰富多样。
从古代的宫廷舞蹈到现代的社交舞,汉族民间舞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的形式多样,有广场舞、彝族舞、小品舞等等。
汉族民间舞蹈以其热情奔放、朴实无华的特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中国经典的民族舞蹈丰富多彩,它们传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精髓。
这些舞蹈既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徙步在地面上歌舞)和高跷(双脚踩在缚以腿部的木跷上歌舞)两种。
秧歌队由十余人到数十人组成。
舞者扮成生活中或神话传说里的人物,手执扇子、手帕、鼓、棒、伞等道具。
秧歌的舞蹈有大场、小场之分。
大场是集体舞,由于1-2名领舞蹈者率秧歌队边舞连走各种队形。
大场用于秧歌的开头和结尾,而中间是由2-3人表演的舞蹈和歌舞小戏,名为小场。
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1、小场演唱包括“领唱秧歌”与“走戏调”。
前者由一名秧歌头在开场进演唱,不与舞蹈结合;后者连舞边唱。
小场演唱的曲调多移植自民歌中的小调,并加入锣鼓过门。
2、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3、唢呐吹奏主要用作舞蹈伴奏秧歌在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北的冀中秧歌、冀东地秧歌;山东的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山西的祁太秧歌以及陕北秧歌、东北秧歌等。
秧歌的伴奏乐器除唢呐、锣鼓外,还有二胡、笛子等。
花灯花灯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
除汉族外,在当地的仙、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在发展过程中,花灯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型:和类偏重于舞蹈,由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或对唱对舞;另一类偏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民间小戏发展。
南方的花灯、采茶与北方的秧歌一样,主要在正月间演出,元宵节是高潮。
主要的表演形式有:1、灯舞这是最早的表演形式。
表演者手执制作精美的各色彩灯,载歌载舞。
有时还有大头和尚、渔夫等角色同舞。
2、集体歌舞参加者人数众多,有极强的自娱性。
众人手执同样道具,如灯笼、扇子、巾、或花篮等,边歌边舞,并走出各种队形。
3、小型歌舞男女二三人,表演有简单情节的小歌舞,内容是劳动或是爱情等。
常即兴编词配舞。
花灯的音乐是在各地山歌、小调的基础上改编、发展而成的,一般是结构短小、情绪活泼的曲调。
汉族歌舞音乐
歌舞音乐汉族歌舞音乐秧歌1)秧歌源于农田劳动,是一种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汉族地区民间歌舞形式。
2)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3)南宋时期已在民间流行4)一般形式有:地秧歌、高跷5)伴奏乐器有:唢呐、锣鼓、二胡、笛子、板等花鼓1)花鼓也叫打花灯,是民间流浪艺人创造的一种汉族歌舞形式。
2)主要表演形式为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为伴奏,边歌边舞3)曲调是在当地的山歌、小调基础上发展而来,常由《凤阳歌》、《鲜花调》、《银纽丝》等组成,旋律流畅,节奏鲜明。
4)清代以来,各地花鼓进一步吸收民歌和戏曲唱腔,发展成为地方小戏,如湖南花鼓戏、河北花鼓戏等花灯1)花灯是我国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汉族歌舞形式。
2)主要在正月演出,元宵节达到高潮3)花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类:一类偏重于舞蹈,由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或对歌对舞;一类偏重于故事情节和热舞形象并向民间小戏发展。
4)其音乐是在各地山歌、小调基础上改变发展而成,一般结构短小、轻快活泼。
5)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锣、鼓、擦等少数民族歌舞赛乃姆1)赛乃姆市明清时期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歌舞套曲。
2)因其是在维吾尔族各地区的民歌、民间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其曲调、舞蹈在各地区也各有不同。
为示区别,每套赛乃姆的前面常冠以地名,如《喀什赛乃姆》、《哈密赛乃姆》、《刀郎赛乃姆》等3)赛乃姆音调活泼、节奏轻快,4)使用的乐器有:都它尔、热瓦甫、弹布尔、萨他尔、艾杰克、洋琴、笛子、唢呐、手鼓、他石等。
木卡姆1)木卡姆意为“大曲”,是明清时期流行于维吾尔族民间的一种包括歌曲、舞蹈和器乐的综合大型套曲,由民间音乐家在节庆和娱乐晚会中表演。
2)因流传地区不同,木卡姆分为“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利木卡姆”五种。
3)江南木卡姆规模最为宏大,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乌热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勒》、《埃介姆》、《乌夏克》、《巴亚特》、《娜娃》、《西尕》、《依拉克》12套曲目,固定名为“十二木卡姆”。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汉族民歌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汉族民歌的分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一、劳动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
二、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花儿、山曲、爬山调、神歌]三、小调: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绣荷包调、剪靛花调)2. 地方性小调。
3. 歌舞性小调(花鼓调、灯调、花灯调、采茶调、秧歌调、跑旱船)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一、劳动号子的特征1.音乐性格.表现方法:坚实有力、粗扩豪迈的.自然朴实的。
2.歌词:实词,领唱者。
虚词,帮腔。
3.节奏:固定的,周期反复。
4.歌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也有独唱、对唱、齐唱。
5.曲式结构:短小简朴,重复性。
二、山歌的特征山歌歌词: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兴创作,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较多使用衬词,山歌中最多使用语气衬词,语气衬词与自由延长音或拖腔的结合,形成山歌独有的特征。
山歌音乐:奔放、嘹亮。
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
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
歌唱形式:独唱居多,另有对唱,数人接唱、齐唱、一领众和等。
曲式结构:大部分短小单纯、多样化。
密集性与抒情性相结合。
南方的山歌中四乐句单乐段较多。
三、小调的特点1,结构较为严谨、即兴性少。
转向定型化,艺术上较成熟。
2,旋律性强、曲调流畅而优美。
有着曲折、多样的旋法。
3,节奏、节拍多规整、均衡。
南方小调节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
歌词比较固定,4,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常有乐器伴奏。
5,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
这些舞蹈形式既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
1. 扇子舞:扇子舞是一种以扇子为道具的典型汉族民间舞蹈形式。
这种舞蹈具有优美轻盈的动作和独特的节奏感。
舞者手持彩绘扇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各种扇法和舞姿,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2. 手绢舞:手绢舞是一种利用手绢作为舞蹈道具的传统舞蹈形式。
舞者用手绢编织出各种折叠和飞舞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以及姿势的变化,展示出优美而灵动的舞蹈形象。
3. 布袋舞:布袋舞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汉族传统舞蹈形式。
舞者将布袋穿在身上,利用各种灵活的动作和台步来表达情感和祈福的意愿。
布袋舞以其夸张的形象和幽默的表演风格,在民间广为流传。
4. 草裙舞:草裙舞是汉族传统民间舞蹈的重要代表之一。
舞者腰间系着草裙,在音乐的伴奏下旋转、跳跃、转弯等动作,展现出优美而动感的身姿。
草裙舞多见于汉族民间节庆活动中,是一种富有欢乐和庆祝意义的舞蹈形式。
5. 常书舞:常书舞是汉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它起源于江苏常熟地区,舞者手持扇子进行舞蹈表演,配合舞蹈动作和精妙的技巧,将扇子展开、合拢、翻转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艺术风格。
6. 跳索舞:跳索舞是一种流传于汉族民间的舞蹈形式。
舞者用绳索分成两段,舞动双足跳跃,以跳绳为主要动作形式,展示出高超的技巧和节奏感。
跳索舞通常出现在民间庆典和祭祀活动中,为观众带来欢乐和祝福。
7. 架子鼓舞:架子鼓舞是汉族传统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舞者手持鼓锤,在鼓的旋律下表演各种手部和身体的动作,以鼓点为节奏,形成独特的舞蹈画面和韵律感。
总结起来,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
这些舞蹈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也成为了汉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舞蹈形式的表达,展示了汉族人民的美丽和自豪。
简述我国民间歌舞的体裁形式及其特征
一、介绍民间歌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民俗文化。
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简述我国民间歌舞的体裁形式及其特征入手,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二、形体形式1. 舞蹈舞蹈是民间歌舞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
它以舞姿和动作为表现手段,形式多样,如古老的踏阳舞、舞龙、舞狮等,以及现代的广场舞、欢快的社火舞等。
舞蹈的特征是动作优美、姿态多变、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2. 歌谣歌谣是指用口头传颂的形式进行歌唱的民间艺术形式,通常伴随着简单的舞蹈动作。
歌谣的特征是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对生活情感的真切表达。
3. 杂技杂技是一种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的民间表演形式,其特征是技艺精湛、身姿矫捷、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4. 民间戏曲民间戏曲是一种结合了唱、说、做、打、舞等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其特征是唱腔多样、表演生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三、特征1. 丰富多彩我国民间歌舞形式丰富多样,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
2. 情感真挚民间歌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歌颂着劳动、爱情、家国情怀等。
3. 传统文化内涵民间歌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民俗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总结通过对我国民间歌舞的体裁形式及其特征的介绍,可以深刻地理解民间歌舞对于社会、民族以及个人情感生活的积极影响。
民间歌舞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应该加强对民间歌舞的传承与保护,让其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个人观点我认为民间歌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对民间歌舞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
六、致读者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让你对我国民间歌舞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有更多的思考。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 汉族⾃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过传衍与发展。
那么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呢?下⾯店铺带领⼤家了解⼀下。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对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来说,出于⾼度紧张的⼯作和⽣活;狭窄的居住空间与相对疏远的⼈际关系;外来⽂化因素与⾼科技娱乐的引进等多种因素,使城市中的⼀代代后⼈,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民族的舞蹈。
⽽时常由此导致作出汉民族没有舞蹈的结论。
只要在汉族⽣活的地区,从农历的腊⽉下旬⾄新年的⼏乎整个正⽉,都可称作春节期间。
⼈们怀着激动的⼼情,从制作新⾐、清洁宅院、准备祭祀供品、筹做节⽇佳肴到准备欢庆活动仪式、演出等倾注着百般的热情,以获得对新⼀年期盼的实现。
冬季的正⽉,是中国所有农区的农闲期,为筹划、欢庆春节提供了条件。
在汉族,春节民众欢庆活动,因南北⽅地域的不同,⽽分别开始于正⽉初三或初五,但基本都以正⽉⼗五的灯节作为活动的最⾼潮和终结。
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在正⽉⼆⼗⼋还要举⾏⼀次“团圆年后的再团圆”。
1、《秧歌》 《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氛的⼤型歌舞形式。
这⾥所指的“秧歌”不仅是单⼀的“秧歌舞”,⽽是包含着数⼗种歌舞形式所组合的⽂艺演出队伍。
这⽀队伍既要在⾛街串巷中做⾏进表演,⼜将最后集中于旷场做正式的歌舞演出。
因此在北⽅,⼈们索性就把过去有着祭祀⾊彩,⽽今完全成为春节娱乐式的民间⽂艺形式称为“社⽕”或“秧歌”,把这⽀浩荡的队伍统称为“秧歌队”。
秧歌队的最前⽅,由⾼举象征来年风调⾬顺⼤伞的艺⼈率领下,“龙舞”、“狮舞”舞队位于队⾸;接下来是⼀队队⼿提腰间彩绸翩翩作舞,能⾛出“双葫芦”、“四门吊⽃”、“绕菠花”各种图案的“⼤场”表演和由专门表演青年男⼥间纯真爱情舞蹈“⼩场⼦”的著名艺⼈,所组成的“秧歌队”;然后是腰间横挎红⾊腰⿎、踏着激越⿎声的年轻⼈,表演着令⼈眼花缭乱的“打虎式”、“回头望⽉”、“紧三槌”等套路的“腰⿎队”;在后⾯是腰系⽵马或旱船,扮演新郎送媳妇回娘家的“跑驴” 或“跑旱船”;脚踩丈⼋⾼跷、穿戏装、彩绘脸谱的“⾼跷队”;扮成长腿、尖嘴仙鹤与不断开合蚌壳的河蚌,相互配合表演着民间寓⾔故事“鹤蚌相争,渔⼈得利”故事;接下来还有名为《⽕盆架⼦》的队伍,那是把冬季⽤于取暖的炭盆架,⽤绳⼦将其⾼于脚⾯悬挂在肩上。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有:秧歌秧歌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徙步在地面上歌舞)和高跷(双脚踩在缚以腿部的木跷上歌舞)两种。
秧歌队由十余人到数十人组成。
舞者扮成生活中或神话传说里的人物,手执扇子、手帕、鼓、棒、伞等道具。
秧歌的舞蹈有大场、小场之分。
大场是集体舞,由于1-2名领舞蹈者率秧歌队边舞连走各种队形。
大场用于秧歌的开头和结尾,而中间是由2-3人表演的舞蹈和歌舞小戏,名为小场。
秧歌的音乐一般有三个部分:1、小场演唱包括“领唱秧歌”与“走戏调”。
前者由一名秧歌头在开场进演唱,不与舞蹈结合;后者连舞边唱。
小场演唱的曲调多移植自民歌中的小调,并加入锣鼓过门。
2、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作舞蹈伴奏。
3、唢呐吹奏主要用作舞蹈伴奏秧歌在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北的冀中秧歌、冀东地秧歌;山东的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山西的祁太秧歌以及陕北秧歌、东北秧歌等。
秧歌的伴奏乐器除唢呐、锣鼓外,还有二胡、笛子等。
花灯花灯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
除汉族外,在当地的仙、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在发展过程中,花灯形成了两种主要类型:和类偏重于舞蹈,由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或对唱对舞;另一类偏重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民间小戏发展。
南方的花灯、采茶与北方的秧歌一样,主要在正月间演出,元宵节是高潮。
主要的表演形式有:1、灯舞这是最早的表演形式。
表演者手执制作精美的各色彩灯,载歌载舞。
有时还有大头和尚、渔夫等角色同舞。
2、集体歌舞参加者人数众多,有极强的自娱性。
众人手执同样道具,如灯笼、扇子、巾、或花篮等,边歌边舞,并走出各种队形。
3、小型歌舞男女二三人,表演有简单情节的小歌舞,内容是劳动或是爱情等。
常即兴编词配舞。
花灯的音乐是在各地山歌、小调的基础上改编、发展而成的,一般是结构短小、情绪活泼的曲调。
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种类
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种类汉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种类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舞蹈之多,却对汉族舞蹈了解甚少,其实我们中国人口最多的汉族的舞蹈内容不仅丰富,种类也颇多;汉族民间舞蹈是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汉族农耕生活的反映,无论是舞蹈的内容、形式,还是活动的时间与组织形式,都和农耕生活紧密结合,并体现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
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点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佛、道教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的色彩。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秧歌: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
而我们现在所指的秧歌,即指有一定表演程式的此类民间舞蹈,或踩上跷表演的舞蹈形式。
艺术院校都会学的山东三大秧歌: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
鼓子秧歌:鼓子秧歌是山东传统文化的浸润、鲁北自然环境的陶冶下形成,当地群众强壮的体魄、刚毅的性格,充分体现出山东好汉的英雄气概。
表演形式分为行进表演与广场上表演,前者俗称“街筒子”,后者称作“跑场”或者“场子”,鼓子秧歌多为男子舞蹈。
海阳秧歌:海阳秧歌的特点是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灵活自如的表演形式。
包括道具舞蹈、扮演人物、民间小戏等的综合体,分为行进与广场两种。
它的角色分类比较多:大夫、花鼓、货郎、翠花等;表演过程由炮鸣礼、三进**、群艺争辉、小戏尽兴等部分组成。
胶州秧歌:胶州秧歌是舞、戏的结合体。
舞蹈要领: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手推,翻腕。
所扮演的.人物有:鼓子(扮成40多岁的中年人,有如戏曲的老生,以水袖表演居多);棒槌(手持双棒表演为年青人,扮如戏曲中的小生、武生);翠花(手持折扇,舞时并不打开,扮如戏曲中的青衣);扇女(手持折扇,舞时打开,年青妇女形象,扮如戏曲中的花旦,舞姿优美);小嫚(小姑娘手持团扇表演,伶俐活泼);药膏客(穿大褂,戴礼帽,手持伞与虎撑,扮丑角)表演内容可分为:“跑场引人”,“药膏客打诨”,“乡土小戏”等。
鱼鱼们比较熟悉的东北秧歌东北秧歌的特点:泼辣,风趣,热情,爽朗,幽默,节奏鲜明,民间艺人称之“稳中浪,浪中逗,逗中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汉族民间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具有民间传统的特征和文化底蕴,是汉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主要种类。
一、舞蹈类
1.踩高跷
踩高跷是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是由江南渔民和稻田里的农民表演的。
表演者在十多厘米的高跷上跳舞,身体稳定,优美动人。
2.蹴鞠
蹴鞠是汉族的一种古老的足球运动,是最早的足球形式之一,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
蹴鞠在唐宋时期极为盛行,是皇家和贵族的娱乐项目,而在普通人中也非常流行。
3.龙舞
龙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汉族民间艺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龙舞的表演者通常由10人以上组成,其中一人表演龙头,其余人扮演龙身,舞蹈动作热烈、奔放、充满节奏感。
4.跳花灯
跳花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艺术,其中又以汉族的花灯更加著名。
花灯是寓意吉祥如意、愉快祥和的一种节日用品,跳花灯则是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花灯的祈愿之意。
二、歌唱类
1.山歌
山歌是山区农村的一种传统歌曲,以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曲调以及生动形象的描写生活为其特点。
山歌有很多种类,不同地区的山歌各具特色,但总体而言,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音乐形式。
2.二人转
二人转是一种唐代民间唱腔演唱方式,以其宛如自然流泻水的清新悦耳的音乐、流畅优美的曲调,以及富含民间风情的小调而著名。
二人转以北方为其主要发源地,最早起源于山东一带,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的民间艺术。
3.评弹
评弹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文艺形式,主要流行于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
评弹以唱、弹、说、演为特点,在表演中,配以弹拨乐器,如扬琴、梆子等,弹唱的故事具有严谨的情节结构,极具感染力。
三、杂技类
1.国际大球
国际大球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之一,它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原理是把一个球放在演员的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或者腰部以下的位置,通过演员的身体和动作,让球不断运动并呈现出漂亮的图案。
2.铁板擀面
铁板擀面是中国传统的特技表演之一,主要表演者需要运用自己独特的技术、身体柔韧性和耐力,将一块面团逐渐搓成细的拉面并铺在炒锅上,再用铁板翻转拉面。
这一动作需要演员身体柔韧、反应敏捷和力量控制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