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学理与实践意义浅论预告登记制度修订稿

合集下载

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机制探讨

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机制探讨

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机制探讨一、引言物权法是维护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益的重要法律,旨在确保权益的稳定和保护。

其中,预告登记机制作为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公众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机制,分析其意义和实施效果。

二、预告登记的概念和意义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依法在不动产登记机构向不动产登记申请机构预告对其拟登记的权利予以保护的一种登记形式。

其目的是在不动产交易或其他权利转移等事项发生前,通过预告登记方式将该权利公示,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预告登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通过预告登记,不动产的权利转移等变更事项在公示的同时,提前保护了权利人的利益,防止他人以不正当手段侵害其权益。

2. 促进不动产交易的顺利进行。

预告登记可以让其他当事人了解到不动产的存在权利,有助于加速不动产交易的进行,提高交易效率。

3. 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

通过预告登记机制,可以及时公示权利变动的信息,从而减少纠纷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预告登记的法律基础和适用范围物权法第23条是预告登记的法律依据,规定了预告登记的主要内容和登记机构的职责。

根据物权法的有关规定,预告登记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不动产的交易:包括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赠与、抵押等。

2. 对不动产权利的转让:包括抵押权的转让、租赁权的转让等。

3. 对不动产权利的限制:包括所有权人对不动产权利的限制、转让的限制等。

四、预告登记的实施效果和问题分析预告登记机制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交易安全性。

通过预告登记,可以使不动产交易更加安全可靠,预防交易中的风险和纠纷。

2. 促进市场发展。

预告登记可以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加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市场良性发展。

3. 保障社会公序良俗。

预告登记通过公示不动产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然而,预告登记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登记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摘要:预告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重要制度,它以风险防范为价值取向,旨在保护期待不动产变动的权利人基于其取得不动产物权的债权请求权的利益。

我国?物权法?第20条对预告登记制度进行了规定,但其规定过于原那么性,比拟简单和笼统,也缺乏可操作性。

为使预告登记制度发挥积极的作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切实可行的预告登记制度。

关键词:预告登记制度;缺陷;完善一、预告登记制度概述预告登记的概念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约定买卖期房或者转让其他不动产物权时,为了限制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保障债权人将来取得物权而做的登记。

它是在本登记之前进行的一项登记,目的在于对第三人予以警示。

本登记又称终局登记,是将不动产物权的移转、设定、分割、合并、增减以及消灭记入登记簿中。

我国?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即: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预告登记的性质关于预告登记的性质,国内学界见解不一。

中国台湾学者王泽鉴认为,预告登记是介于债权与物权之间,兼具两者的性质,在现行法上为其定性实有困难,可认为系于土地登记簿上公示,以保全对不动产物权之请求权为目的,具有假设干物权效力的制度;【1】中国大陆学者王利明认为,预告登记的权利是一种具有物权性质的债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准物权。

【2】梁彗星先生认为,预告登记的效力是使被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物权的效力,纳入预告登记的请求权,对后来发生的与该请求权相同的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行为,具有排他效力,以确保将来只发生该请求权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其实质是限制现时登记的权利人处分其权利。

【3】笔者赞同大陆学者王利明的观点,即其法律性质为:债权物权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物权法中预告登记(善意取得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物权法中预告登记(善意取得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物权法中预告登记(善意取得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预告登记在物权法中的作用与意义摘要:本文通过对物权法中预告登记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其在保护合法债权人权益、提高物权交易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对善意取得建筑物和区分所有权问题的探讨,阐明了预告登记在解决纠纷及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对当前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完善方案。

关键词:预告登记;物权法;善意取得;建筑物区分所有;纠纷解决;公共利益一、引言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制度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在物权交易过程中的利益,提高交易的效率,并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而设立的。

本文将对预告登记在物权法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作用与意义。

二、预告登记制度的作用与意义预告登记制度是一种公示行为,通过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记录债权人对特定不动产的债权的信息,使得第三人能够获知该不动产存在债权关系。

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合法债权人权益预告登记制度能够保护合法债权人的利益,使其债权得到法律保护。

当不动产转让时,债权人可以通过登记簿获知不动产存在他的债权,进而可以对不动产进行追索或者抵押等行为,保证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 提高物权交易效率预告登记制度可提高物权交易的效率。

通过预先公示债权信息,交易各方可以事先了解到不动产是否存在债权关系,从而减少因债权问题而导致的交易纠纷和诉讼成本,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3.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预告登记制度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向公众公示债权信息,预告登记制度可以防止恶意债权人对不动产进行重复抵押或其他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三、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与建筑物区分所有1. 善意取得问题在物权法中,善意取得是指不动产转让时,受让人在不知道该不动产存在债权的情况下,以善意取得的方式获得不动产所有权的情况。

预告登记制度在善意取得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浅析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摘要: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作为物权登记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维护不动产交易秩序、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新生事物,本文将对该制度有关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并探讨其存在的不足和应当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不动产物权;预告登记制度;适用范围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概述预告登记制度最早见于普鲁士法,由于该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不动产物权变动中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且便于法院判决的执行,因此被《德国民法典》的制订者所接受,此后相继为《瑞士民法典》、《日本不动产登记法》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法”所借鉴。

预告登记在日本民法中被称为假登记(,我国台湾地区“土地法”则直接使用预告登记的提法,在我国民法著作中,对其称谓各异,例如暂先登记、预登记、预先登记等,在我国新出台的《物权法》中称其为预告登记。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特征关于预告登记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种表述,这些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所体现的内涵却差异甚小。

预告登记是为了保全以物权变动为内容的请求权和附条件附期限的请求权而进行的提前登记,其与本登记以及异议登记均不同,不可混淆。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对应于本登记,是为补充不动产登记公信力的缺陷而设立的一种制度。

不动产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所期待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或者尚未成就时,法律为保全这项将来发生的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请求权进行的登记。

)预告登记的特征有:(1)从属性,与被保全的请求权同命运;(2)临时性,预告登记不能代替本登记,在合同约定的条件成就、期限到来或者物权变动的条件具备时的其他情形,当事人应办理本登记;(3)法定性,预告登记由法律(在我国为物权法)明确规定,其适用的范围和效力具有法定性;(4)设立的非强制性,预告登记制度的设立是法律旨在为当事人的权利提供保护的手段,至于当事人是否选择行使由其自己决定,法律不作强制性规定。

浅论物权法之预告登记制度

浅论物权法之预告登记制度
L g l y t m d S cey e a S se An o it
{ 占▲ I 乎金 } I
己1年 月 上 口1 己 ( ) 3
浅 论 物权 法 之预 告 登记 制 度
游 桂 平
摘 要 本文 简 述 了预告 登 记制度 的概 念 、 预告 登记 所保全 的请 求权 的性质 , 并对我 国 物权 法》 中的预 告登 记 制度 的 完善
全效 力和顺 位保 全效 力 的体现而 已, 并不 具有 独立 性 。同 时 , 为
预 告登记 针对 的是将 来产 生 的不动产物 权 , 而非 已经 现实存 在 的 效力 。笔 者认 为预 警效 力 实际上 是 不动 产预 告登 记 的请 求权 保
不 动产 物权 , 是在 本登 记之 前进 行 的一项 登记 , 它并不 具有 终局 种 制度 。预 告 登记 为德 国 中世 纪 民法 创立 的制 度 。预 告登 记的 上 的权 利人 的处 分权 。 二、 预告 登记 所保 全 的请 求权 的性质 明确 预 告登 记所 保全 的请 求 权 的性质 将有 利 于解 决今后 在
预 告登 记 的过程 中 出现 的纠 纷和 矛盾 。有 关经 预 告登 记后 的债 权请 求权 性质 的观点 主要有 以下 三种 : . 1 认为 它是介 于债权 与物 具有 若干 物权 效 力的权 利 : . 为它 是一种 具有 物权 性质 的债 认 的、 确定 的效 力 , 是为补 充 不动产 登记 公信 力 的缺 陷而 设立 的一 使预 告登记 制度 权利 与义 务相均 衡 , 应适 当借 鉴德 国 的做法 , 在 赋予 了预告 登记 请求权 人权 利 的同 时, 定预 告登 记义 务人 的抗 规
鼓 励 交易 , 稳定 社会 秩序 具有 重要 意义 。

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预告登记制度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适用范围不明确、申请条件不规范、审查制度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完善预告登记制度需要从立法、行政管理和司法等多个方面入手,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提高登记效率和公信力。
未来预告登记制度将更加注重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实现登记制度的公正和公平。
未来预告登记制度将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提高登记效率和服务质量。
xx年xx月xx日
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目录
contents
预告登记制度的基础理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实践应用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措施结论与展望
01
预告登记制度的基础理论
预告登记制度是指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先登记,从而取得一种排他性的权利。
未来预告登记制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制度的衔接,如与物权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以及与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的接轨。
未来预告登记制度将更加规范和完善,形成一套预告登记制度的发展展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预告登记制度的内涵
预告登记具有法定性、预见性、从属性、排他性、救济性等特征。
预告登记制度的特点
预告登记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法律基础
预告登记制度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建立的。
理论基础
预告登记制度是基于物权法的基本原理而建立的,其目的是通过预先登记来保障当事人未来实现物权的权利。
完善程序
明确预告登记的条件,如申请人的资格、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申请程序的合法性等。
明确条件
完善预告登记的程序和条件
建立预告登记信息查询系统
强化法律责任

浅谈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2篇)

浅谈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2篇)

第1篇一、引言预告登记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物权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为了保障将来实现物权,对物权变动事项进行预告登记,以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本文将从预告登记的概念、法律效力、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预告登记的概念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为了保障将来实现物权,在物权变动之前,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对物权变动事项进行预告登记的行为。

预告登记具有以下特点:1. 保障性:预告登记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将来实现物权,防止他人侵害。

2. 预告性:预告登记是对物权变动事项的预告,具有提前告知的性质。

3. 登记性:预告登记需要在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具有法律效力。

三、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1. 预告登记对物权变动的约束力预告登记具有对物权变动的约束力,即在预告登记期间,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行为无效。

根据《物权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2. 预告登记对物权变动的优先效力预告登记具有对物权变动的优先效力,即在预告登记期间,若发生新的物权变动,预告登记的权利人有权要求撤销该新的物权变动。

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预告登记的权利人要求转让不动产的,其他权利人不得主张该不动产的物权变动无效。

3. 预告登记对债权人的保护效力预告登记对债权人也具有保护效力。

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可以要求债权人在预告登记期间不得对不动产设定抵押权、质押权等权利。

若债权人违反该规定,预告登记的权利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行为。

4. 预告登记对物权变动的解除效力预告登记具有对物权变动的解除效力。

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预告登记的权利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实现物权的,预告登记失效。

此时,预告登记的权利人不得再要求撤销物权变动。

四、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1. 不动产买卖合同在不动产买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以保障将来实现物权。

浅谈预告登记制度探究

浅谈预告登记制度探究

预告 登记的性质 目前在 国内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关于其 法律性质 , 究竟是一种物权或仅为一种债权保全手段, 甚有争论。 预告 登 记 是介 于债 权 和 物权 之 间 ,兼 具 两者 的性 质 ,在 现 行 法 上为其定性实有 困难 ,可认为系于房地产登记簿上公示 ,以保 全对不动产物权之请求权为 目的 ,具有若干物权效力的制度。 第二种观点认为: 预告登记的权利是一种具有物权性质的债权 , 或者可 以说是一种准物权 。第三种观点认为:预告登记的性质 是使被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确保将来 只发生该请求权所期待的法 律结 果 ,其 实 质 是 限制 现 时 登 记 的权 利 人处 分 其 权 利 。从 各 国 法律规定来看 ,预告登记使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具 备 了对 抗 第 三人 的效 力 ,即具 备 了 物权 的排 他效 力 。 因此 ,预 告登记是债权被物权化的一种具体体现。经过预告登记 的不动 产,债权人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可以对抗第三人。 二、预告登记制度的发展现状 ( 一 )立法现状 目前 ,我国对 于预告登记制度 的立法例遵循的是法典式与 特别法式相结合的方式 :即在基本法 (《 物权法 》)中对预告 登记制度进行原则性规定,并且在特别法 (《 房屋登记办法 》) 中对预告登记的详细 内容予 以细化,这种立法方式既体现 了法 律的权威性、简洁性 , 又不失可操作性。 另外 ,一些地方性法规早在 《 物权 法》预告登记制度颁布 之前 ,就 已经对房屋预告登记制度作出了规定。例如 《 南京市 城镇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 2 9条 ,2 0 0 2年 《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 条例 》,2 0 0 5 年 《 天津市房地产登记条例 》和 2 0 0 7年 《 广州市 城镇房屋登记管理 办法 》等等。通过基本法、行政法规和地方 性法规这三个层面的法律对 于预告登记制度的规 范,说明我 国 已经从体制上建立了预告登记制度。 ( 二 )实际操作情 况 1 . 预告登记制度 目前 ,我 国的南京 、上海、天津、广州等等地区的地方立 法对于预告登记制度作 出明确 的规定。对于其他地 区来说 ,目 前 购 房者 办 理 产权 登 记 时 需进 行 “ 发放 产 权 证 ” 和 “ 保 留产 权 档案”这两项 内容 , 其中的 “ 保留产权档案”一项即具有 “ 登记” 性 质 ,只 不 过 旧登 记 办 法 未建 立 “ 房屋 登 记 簿 ” 。新 办法 实 施 后 ,行政 部 门就要 建立 “ 房屋 登记 簿 ” , 将 购房 者 写进 登记簿 , 并 详细 记 录房 产 自然情 况 、位 置 、所 有权人 及权 属 转移 等信 息 。 ‘2 . 预售登 记 制度 另外 ,作为房地产登记 的一个部分 ,我国设立了商品房预 售登记备案制度 , 《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 4 4 条和 《 城市商品 房预售管理办法》1 0 条都对 预售登记作出规定。其 目的是通过

浅议《物权法草案》中的预告登记制度

浅议《物权法草案》中的预告登记制度

浅议《物权法草案》中的预告登记制度为征求意见,目前《物权法草案》已向社会全文公布。

《物权法草案》第二十一条规定了一项新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即预告登记。

《物权法草案》规定:当事人约定买卖期房或者转让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债权人为限制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保障将来取得物权,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债权人已经支付一半以上价款或者债务人书面同意预告登记的,登记机构应当进行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债务人未经债权人同意,不得处分该不动产。

预告登记后,债权人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或者债权消灭的,预告登记失效。

具有预告登记失效事由的,债务人有权申请注销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是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债权人的权利、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信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预告登记制度探究(一)何为预告登记制度?以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为代表的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分析,当事人的债权合同仅引起债权变动的法律效果。

生效的债权合同结合交付或登记,方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

因为,一物数卖情况下的数个买卖合同的效力是相互独立的,均可引起债权变动,而同时存在的各个债权具有相容性、平等性,就同一标的物可设立数个债权,其间没有行使上的先后之分。

此时,问题的焦点是一物数卖情况下标的物的所有权归属。

而在我国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先取得标的物的占有或者先办理完毕登记手续的买受人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其他买受人得向出卖人主张违约责任。

例如出卖人先与买受人甲订立不动产买卖合同,出卖人收受价金后,再卖予乙,并向乙办理移转登记。

在此情形,买受人甲除拥有债法上的请求权外,并无排斥第三人的权利,原则上仅能依债务不履行的规定向出卖人请求损害赔偿。

此种状况,对买受人甲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就产生了预告登记制度。

所谓预告登记,就是为保全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而将此权利进行的登记。

它将债权请求权予以登记,使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使妨害其不动产物权登记请求权所为的处分无效,以保障将来本登记的实现。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摘要: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特性在于通过赋予排他权支持所有人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限制市场竞争,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特质则是通过登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不动产交易的秩序。

促进房地产发展和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两者之间是一个既矛盾又互补的关系,其两者的总目标都在于保护和促进市场效率,在当今全世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不动产预告登记保护上作出合适的选择,各国立法都做出了自己的规定,美国,日本及欧美等各个发达国家的立法对于我国在不动产预告登记保护制度的选择上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实现市场经济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预告登记;制度执行一、“预告登记”起源和特点当今的世界,随着各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进入一个发达的经济时代,不动产登记在经历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之而来的不动产预告登记领域的有关问题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于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发展。

预告登记制度起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法,又被称为暂时登记、预先登记,此后瑞士民法和日本民法也采用了这个内容。

根本上要通过物权公示是的被登记的请求权具有物权的效力,具有排他性,并且登记了才能够生效,设立了许多物权请求权设立确定效力,并且登记就生效。

对于预告登记的理解,我国的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现在主要的概念是:预告登记在物权变动所需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为了保全不动产物权变动将来能够顺利进行,所以对不动产物权变动为内容的债券请求权进行的提前登记这种登记是不动产登记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本质上具有物权的排他效力。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对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具体立法规定我国《物权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了保障将来能够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先登记。

这条规定使不动产预告登记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现实情况符合现实需求,给予不动产预告登记行为以最好的规制作用。

小议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小议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小议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最新版3篇)目录(篇1)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发展历程三、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四、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五、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篇1)一、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指在房屋等具有较大价值的财产交易过程中,为保全权利人的利益,防止财产权利发生冲突,将债权请求权进行登记,使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该制度有助于确保不动产权利变动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始于 1922 年,民国北洋政府颁布《不动产登记条例》,标志着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初建。

此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了《民法》、《土地法》等一系列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法律法规,至此,现代不动产登记制度在中国完全确立。

而在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方面,我国过去没有预告登记制度,立法过程中,最初主要是考虑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需要保护权利人的利益,防止开发商一房二卖,所以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

三、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告登记的申请人:为保全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而将此项权利进行登记的人。

2.预告登记的范围:适用于房屋等具有较大价值的财产交易,如预售商品房、其他房屋买卖等情况。

3.预告登记的效力:预告登记后,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使妨害其不动产物权登记请求的行为无效。

四、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实施,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保护购房者权益:预告登记制度能有效防止开发商一房二卖,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2.规范房地产市场:预告登记制度有助于规范房地产市场,防止交易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

3.提高市场透明度:预告登记制度有助于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为交易双方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五、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断完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在未来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论文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论文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论文200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这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认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随后在2008年7月1日实施的《房屋登记办法》也相应规定了房屋预告登记制度。

预告登记制度在保护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不动产物权关系稳定和交易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下文通过对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概念、法律作用和制度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现状、适用范围及原则提出一些完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预告登记的发展起到作用。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概念和法律作用所谓预告登记,就是为保全关于不动产物权的请求权而将此权利进行的登记。

它将债权请求权予以登记,使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使妨害其不动产物权登记请求权所为的处分无效,以保障将来本登记的实现。

预告登记由德国中世纪民法所创立,在日本民法中,它被称为假登记。

预告登记的实质作用在于保障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具有排斥后来的物权变动效力,对维护不动产物权关系稳定和交易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而言,主要起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全债权的实现。

由于合同债权没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此通过预告登记的方式使债权通过登记的方式记载下来并予以公示,这样任何违反预告登记的不动产变动都是无效的,从而使买受人的请求权得以保全。

二是限制出卖人的处分权:预告登记后,出卖人不可以随意处分其不动产。

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而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三是买受人取得优先购买权:预告登记虽然不能说取得物权,但可以产生对抗他人的效力。

通过预告登记,使买受人取得了一种具有物权效力的优先购买权。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制度价值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作为一种通过特殊的债权物权化的方式,让债权请求权人的正当的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机制,对规范不动产交易市场有着深刻意义的适用价值。

论不动产预告登记

论不动产预告登记

论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预告登记是指在不动产权利的实现过程中,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加强不动产登记管理,提高登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即将产生的不动产权利进行预先登记,并公示登记信息的一项措施。

本文将从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意义、条件、程序以及案例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意义1. 防范不动产侵权通过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提前公示将要产生的不动产权利,这样可以避免他人在不知情或未及时登记的情况下,通过与不动产权利人签订虚假契约或者设置他物权的方式侵犯不动产权利人的权益。

2. 保护权益不动产预告登记可以对将要发生的不动产权利进行记录,并且不动产权利人可以通过不动产预告登记获得相应的保护,确保其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条件1. 不动产有产权人只有存在有产权人的不动产才能进行不动产预告登记,不存在产权人的不动产则不能进行登记。

2. 有不动产权利的约定登记申请人需要提交有关不动产权利的约定材料,包括契约、协议等,以及可以证明不动产权利即将产生的其他证据。

三、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程序1. 提交申请不动产权利人应向不动产登记部门提出不动产预告登记申请,并提交有关的材料。

2. 审核申请不动产登记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进行批准,并在中国不动产登记簿证明上登记不动产预告权利。

3. 公示登记信息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会依照有关规定实施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有关不动产的基本情况、不动产预告登记的申请人、预告登记的期限和内容等信息。

4. 建立书面联系在公示期满后,如果有发现问题,不动产登记部门将通过书面方式联系发布公示信息的所有人,要求其解决有关问题。

四、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案例1. 防止重复转让杨先生在某地购买了一处土地,并且按时向有关部门申请了土地使用权。

但是该土地的上一位权利人曾经将土地用于抵押贷款,而该款项并未偿还。

在不动产预告登记的公示期内,银行发现该土地已经被杨先生转让,且没有向银行申请企业资产评估,银行通过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方式防止了重复转让的情况。

预告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预告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预告登记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预告登记制度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预告登记制度是指在法定程序和条件下,未履行登记手续或未达到登记条件的权利或事项,先予以登记的一种制度。

预告登记制度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护购房者、借款人等群体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目前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预告登记标准不统一、制度执行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风险和不良后果。

因此,开展预告登记制度的研究,可以探讨中国实行预告登记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提供借鉴和依据。

二、研究内容1.预告登记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重点介绍预告登记制度的相关概念、实际应用和法律条款等方面,并探究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分析预告登记制度的现状。

通过分析国内外预告登记制度的现状,了解它们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实施缺陷,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数据。

3.探究预告登记制度的应用场景。

通过案例研究,探索预告登记制度在房地产交易、借款合同等领域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其适用范围和意义。

4.探讨完善预告登记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在预告登记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预告登记制度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依据和思路。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统计数据等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了解预告登记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并探讨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应用优势。

2.案例研究法。

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人们对预告登记制度的认识、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和实证支持。

四、研究进度安排题目确定:9月文献资料搜集和分析:10月-11月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12月-1月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2月-3月终稿定稿:4月五、预期成果及其价值1.对现有预告登记制度的研究。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现有预告登记制度进行全面综合性的研究,发现其潜在风险和问题。

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

2023-11-10•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概念•预告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预告登记制度的实施现状及问题•完善预告登记制度的建议•结论目录01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概念预告登记是指当事人约定买卖或其他不动产物权时,为了限制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保障债权人未来取得物权而进行的登记。

预告登记是一种临时性措施,旨在防止债务人擅自处分该不动产,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预告登记的定义通过预告登记,债权人可以限制债务人处分该不动产,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预告登记的目的保护债权人利益预告登记制度可以避免因不动产的重复抵押、买卖或其他物权变动而产生的纠纷,从而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保障交易安全通过预告登记,国家可以掌握不动产的物权变动情况,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维护社会秩序《物权法》该法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了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及程序。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该法对房地产领域的预告登记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登记程序、适用范围等。

预告登记的法律依据02预告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是预告登记制度的核心价值之一。

在不动产交易中,由于不动产的特殊性质,交易双方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买方难以完全了解不动产的权属状况和权利限制。

通过预告登记制度,可以将不动产权利的变动信息进行公示,使买方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动产的权属状况和权利限制,从而减少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安全。

预告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保障交易安全防止权利滥用预告登记的范围和效力03预告登记制度的实施现状及问题预告登记制度实施现状预告登记的程序和要求01目前,我国预告登记制度主要依据《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

申请人需提交登记申请、相关证明文件和缴纳相应费用后,方可完成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的范围02预告登记主要针对不动产交易中的预售、预租、预抵押等情形,旨在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预告登记法律效力03预告登记完成后,未经权利人同意,他人不得对该不动产进行处分,否则该处分行为无效。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2019年07月(下)法制博览法制园地浅析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王瑞琪西北大学法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预告登记制度从设立以来在维护我国房地产市场交易安全方面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现存预告登记的规程乃至整个制度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从概念、现实局限等方面探析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制度,更好地保护交易过程中买受人的利益。

关键词:预告登记;房地产;不动产;物权法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1-0176-02预告登记制度最早发祥于欧洲,后为许多大陆法系的国家(地区)借鉴并发扬,比较典型的有德、日、我国台湾地区等,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物权制度。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拥有更多信息优势的房地产商不惜违约“一房二卖甚至多卖”获利的事件屡见不鲜。

违约的代价远低于违约后的收益,购房人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而以房产为核心的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就是解决该现状的最有效措施,其在化解房产交易信息不对等、平衡双方利益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预告登记制度的内涵预告登记的内涵在我国学界有许多不尽相同观点,例如:梁慧星教授认为预告登记制度设立的意义在于保障一项请求权在未来某一时刻的实现,而该项请求权是基于保证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动所产生的。

而王利明教授则认为此种登记的价值在于实现债权的请求权,并保证其所涉及的物权在未来能够得以顺位,由此而产生的一种提前登记。

笔者认为,预告登记的内涵是指在物权尚未完全发生移转时,为确保权利的变动能够顺利进行,而对以此种物权变动为内容的债权请求权所进行的事先登记。

将债权请求权进行登记,其旨在使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并使阻碍其物权登记请求权所为的处分无效,从而确保将来本登记的实施。

二、预告登记制度的现实局限性(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不统一与现实局限性2007年《物权法》列入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该法中许多条文仍属于概括规定,预告登记制度也仅仅是一个框架式的存在,随后出台的《房屋登记办法》等规定虽在程序方面为登记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润色,但仍然缺乏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总体概括与具体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学理与实践意义浅论预告登记制度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浅论预告登记制度的学理与实践意义殷元红[摘要]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它将物权法理论和债权法理论结合起来,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的对抗效力。

其制度价值在于保护不动产债权请求权,平衡不动产变动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在实践中有利于不动产交易当中各方利益的平衡。

本文在探讨预告登记制度的性质和法律效力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制度的学理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预告登记;对抗效力;学理意义;实践意义前言预告登记是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的重要制度,它以风险防范见长,能够帮助期待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权利人免受“二重买卖”这样的中间处分行为的损害。

它发端于早期普鲁士法,为奥地利民法和德国民法率先继受,后又为瑞士民法、日本民法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相继采纳。

1[1]可以预见,我国未来的民事立法也会吸收、借鉴这一制度。

近年来先后完成的几部物权法草案,如梁慧星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 35—37条)、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 31 条)1[1] 参见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69 页。

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起草的《中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第19—20条)等,均对预告登记有所规定。

相比较而言,一些地方立法的态度则更为明确,已将预告登记付诸实践,如 2003 年5 月 1 日起实施的《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于第五章(第 49—60 条)专章规定预告登记,内容涉及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效力及其变动等,规定至为详尽。

毫无疑问,这完全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使然。

毫无疑问,预告登记制度具有重大的学理意义与实践意义,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为了论述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预告登记制度的性质和法律效力进行分析。

一、预告登记的性质所谓预告登记,是指在当事人所期特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所需要的条件缺乏或尚未成就时,为保全未来物权变动的债权请求权而对其进行的登记。

预告登记在不同方面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如功能上的债权物权化、效力与适用范围的法定性、设立上的非强制性以及变动时对其保全对象的从属性。

其中,功能上的债权物权化是预告登记最为重要的性质。

具体分析如下:(一)功能上的债权物权化这是预告登记在法律效力上表现出的重要性质。

预告登记以保全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为己任。

该请求权属债权性质。

原则上,债权为相对权,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当第三人于同一标的物上成立某一物权时,债权人不能据以排除该物权,因此而受到的损害只能请求债务人为金钱赔偿。

但问题是,有时人们并不满足于金钱赔偿,人们基于对生产、生活安排的计划性,对债权如期实现有着更强烈的期待。

这在不动产的交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此,法律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使债权与物权的区别趋于相对化,即“使相对性之债权具有若干程度之物权绝对性,以对抗第三人”。

2[2]人们把这种2[2]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7),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1 页。

情况称为“债权的物权化”。

预告登记就有这样一种功能。

其功能是这样实现的:“土地所有权人在登记后所为处分如损害或妨害该债权的效力时无效,并且,对所有权人实施的强制执行也不得损害或妨碍该债权。

在所有权人破产时,破产管理人必须清偿这些被保全的债权(德国法上预告登记)”。

3[3]对债权人的保护,即不许债务人,亦即土地所有人进行有害于债权的处分,以及在所有人破产的情况下仍使债权人的债权得到满足,显然,使债权人具有某种只有在绝对权的情况下才有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债权物权化”。

值得注意的是预告登记的“债权物权化”程度问题。

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这样的权利尽管因预告登记而有一定程度的物权效力,但终究不同于物权,其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建立预告登记制度的目的,只是对被保全的请求权提供物权性质的保障,并不改变请求权本来的法律关系,被保全的债权依旧归属于债权。

要发生请求权指向的物权变动,预告登记权利人还必须在约定或者规定的时间行使其请求权,义务人仍然有义务协助完成物权变动。

如果义务人对请求权人享有抗辩权,该项抗辩权亦不因预告登记而消除。

而且,预告登记也没有提供一个对物直接发生作用的权能4[4]。

在完成本登记之前,请求权人对标的物占有、使用和收益只是基于债权而为。

此外,进行了预告登记的债权,其让与仍需依债权让与的一般方法为之。

第二,租赁权物权化与预告登记的债权物权化哪一个更强即物权化的租赁权与预告登记的请求权冲突时哪一个更有优先性例如,甲出卖某地与乙,为预告登记后,甲将该屋出租与丙并交付之。

乙于办理登记取得该屋所有权后,丙能够主张其租赁关系对乙仍继续存在吗坚持“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的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我国台湾地区),为贯彻买卖不3[3] [德]卡尔·拉伦茨着,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上册),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 302 页。

4[4] 参见[德]卡尔·拉伦茨着,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上册),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302 页。

破租赁、保护承租人的社会原则,认为租赁应该优先于预告登记而受保护,其效力不因预告登记而受影响,此为德国通说。

5[5]第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预告登记的债权物权化程度不尽一致。

在德国,预告登记可排除有害或妨碍请求权的强制执行或假扣押及破产管理人所为之处分(第 883 条第2 款);但在台湾地区,则对于因征收、法院判决或强制执行而为新登记,预告登记无排除效力(“土地法”第 79 条第 3 项);在日本,假登记无排除国家征收的效力。

6[6](二)效力和适用范围的法定性预告登记固然以保全债权(在日本包括未登记物权)为目的,但对于债权与物权之间原则上的区分,当事人却不能为了目的实现而凭其约定任意超越,只能依赖于法律明确规定赋予债权以一定程度的绝对性,实现债权“物权化”。

另外,以何种形式取得该绝对性,或者说实现物权化,是“禁止登记”,还是“禁止处分”,或者“相对无效”,以及“物权化”至何种程度,也全凭法律基于政策考量而定,当事人不能任意约定。

在适用范围上,因预告登记毕竟是使债权物权化的保全方法,容许何种债权通过此种方法予以保全,必须由法律斟酌其必要性而明定加以限制。

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预告登记制度的共同原则,也是物权法定主义的基本要求。

7[7](三)设立的非强制性设立的非强制性是指,权利人对其权利是否通过预告登记加以保全,由其自己衡量,法律不作强行规定。

预告登记只是许多风险对抗方法之一种。

风险有无与大小,以及选择何种方法保护自己,权利人自我决定,成本既低,效率又高。

法律强行做主,“一刀切”5[5] 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130 页。

6[6] 参见王轶:《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80 页。

7[7] 参见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56 页。

地要求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为预告登记,既无必要,也无益处。

有必要指出的是,此处所谓非强制性是从权利人角度而言,与义务人拒绝协同预告登记而权利人申请强制进行,涵义自有不同。

(四)对其保全对象的从属性为了贯彻预告登记的保全功能,确保手段与目的的均衡,预告登记需要从属于其保全对象,其设立以保全对象的存在为前提,并因保全对象的移转而移转,同时亦因保全对象的消灭而消灭,此即预告登记的从属性。

也可进一步称为设立上的从属性、移转上的从属性、消灭上的从属性。

“只有存在请求权,才可以进行预告登记。

只要有请求权存在,即可进行预告登记。

”8[8]作为预告登记存在前提的保全对象,为已经成立生效的请求权,或为附条件、附期限等将来请求权均无不可。

二、预告登记的效力(一)预告登记的效力规范模式预告登记的效力是预告登记制度的核心问题。

预告登记的风险防范能否实现,权利能否得到保全,完全取决于预告登记具有何种效力。

如何定其效力,在立法政策的考量上有如下几种可能的规范模式:9[9]1、禁止登记型8[8] [德]曼弗雷德·沃尔夫着,吴越、李大雪译:《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74 页。

9[9] 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130 页。

禁止登记型,是指禁止预告登记后出现的中间处分行为进行登记。

在此类型,权利人完成预告登记后,登记义务人将不动产再行让与第三人,或为第三人设定其他物权,并申请办理登记时,登记机关应拒绝受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间处分不能取得登记,则中间处分行为不发生效力,且为“完全无效”。

因此,也可称之为“完全无效型”。

2、禁止处分型“禁止处分”与“禁止登记”不同。

禁止处分类型下,权利人为预告登记后,尽管义务人与第三人的中间处分行为能够取得登记,但是义务人的处分权限已受到限制,已完成的中间处分行为属“效力未定”,如果不能取得权利人的追认,则处分无效。

此种类型又可称为“效力待定型”。

3、相对无效型“相对无效”是指,违反预告登记的处分只是相对于预告登记权利人无效,而对于所有其他的人而言是有效的;并且只在保全目的范围之内无效,不妨碍预告登记之权利的处分仍然有效。

10[10]例如,甲出卖土地于乙,而为移转请求权的预告登记后,仍可将其所有权让与丙,预告登记并不构成登记阻碍,丙还是可以作为所有权人在土地登记簿中登记,并因此而成为相对于乙以外之其他人的所有权人,即对乙而言,甲依旧是所有权人,甲对丙的所有权转让对他来说是无效的。

如果预告登记是用于保全乙设定抵押权的请求权,则甲仍然可以将他的土地所有权有效转让给丙,丙相对于乙也是所有权人,不过其所有权上被设定有预告登记的负担。

因此,所谓的相对无效,为一双重要件性的无效,即一方面为对人的相对无效;另一方面为内容上的相对无效。

10[10] 此处所谓“相对无效”,是指德国民法理论中不同于可撤销法律行为之效力形态的另外一种无效类型,它根据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来界定。

但是,在我国民法理论上,所谓“相对无效”则指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的无效性。

我国有学者为区别起见,将前一种意义上的“相对无效”迳称为“对特定人无效”。

参见龙卫球:《民法总论》(第二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28 页。

上述三种规范模式,从预告登记权利人角度看,均能实现预告登记的保全目的,但是从第三人及义务人角度看,“禁止登记型”与“禁止处分型”未免忽视太多可能性,有时会造成“防卫过当”的后果,即让丝毫不妨碍保全对象的处分也同样无效,比如仅仅为保全抵押权设定请求权,便禁止所有权转让,牺牲了不必要牺牲的利益,手段与目的显失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