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阐述3. 明辨是非的意义与方法4. 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介绍明辨是非的意义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 思考题: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及相关资料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3. 案例材料及讨论题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释现象与本质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3. 阐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分析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现象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
4. 介绍明辨是非的意义与方法:讲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教授明辨是非的方法,如理性思考、客观分析等。
5. 分析现实生活中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明辨是非能力进行分析。
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解决问题。
7. 分享与总结: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8. 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9. 课堂小结:强调明辨是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哲学与人生》教材第四章“现象与本质”和第六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如下:第四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与区别,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六章: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
难点: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新课内容:(1)现象与本质: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联系与区别。
(2)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明辨是非:讲解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现象:表面现象、外在表现本质:内在规律、本质属性2.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例分析3. 明辨是非:意义:提高道德素养,指导行为方法:是非观念来源,辨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
(2)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2. 答案:(1)现象:物价上涨、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本质:价值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社会风气(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哲学的慰藉》(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学会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三、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1.掌握丰富的知识(前提)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做人……
学会明辨是非 学会明辨真假 学会分清还坏 做到遵纪守法 遵守道德规范 做一个正直、善良、有价值的人
哈哈,我每 天来这里捡 一只兔子。
(二)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 的叫因果联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其次,原因与结果又是统一的。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 现象把握本质上。是看现象还是看本质, 表现出一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而人的认 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 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 观察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我们需要做到 实验
如何培养自己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当深入实际,反复实践,用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范畴与原因和结果的范 畴去处理事物的现象,剔除偶然性,抓住 必然性,分清现象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
第一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
1.现象的定义: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2.本质的定义: 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是指事 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 联系。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首先,现的、表面的东西;本质 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有较大的流动性; 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可以感知;本质深 藏于事物内部,用理性才能把握。
低级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明辨是非把握人生)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1.2 学习区分现象和本质的方法1.3 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第二章:明辨是非的意义2.1 了解明辨是非的重要性2.2 学习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2.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第三章:生活中的明辨是非3.1 分析生活中的是非现象3.2 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第四章:面对诱惑的明辨是非4.1 认识诱惑的本质和危害4.2 学习抵制诱惑的方法和技巧4.3 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第五章:明辨是非与个人成长5.1 了解明辨是非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5.2 学习如何在成长过程中保持明智和坚定5.3 培养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第六章:网络环境下的明辨是非6.1 探讨网络环境中是非观念的挑战6.2 学习识别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6.3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第七章:社交场合的明辨是非7.1 分析社交场合中的是非问题7.2 学习在社交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第八章:职业发展中的明辨是非8.1 理解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重要性8.2 学习在职场中做出明智决策的技巧8.3 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第九章:公共事务与明辨是非9.1 探讨公共事务中的是非问题9.2 学习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和方式9.3 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公共参与能力第十章:明辨是非与终身学习10.1 了解终身学习对于明辨是非的意义10.2 学习持续提高判断力和思考能力的方法10.3 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我提升的意识第十一章:情感关系中的明辨是非11.1 探讨情感关系中的是非问题11.2 学习在情感关系中保持理智和独立的判断11.3 培养健康的情感观和人际交往能力第十二章:法律意识与明辨是非12.1 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12.2 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12.3 培养遵纪守法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第十三章:文化差异与明辨是非13.1 探讨文化差异对是非观念的影响13.2 学习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13.3 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包容的能力第十四章:环境伦理与明辨是非14.1 认识环境伦理的重要性14.2 学习在环境决策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14.3 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十五章:总结与实践15.1 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15.2 学习如何将明辨是非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15.3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持续实践明辨是非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辨是非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本质
概念:本质是指客观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特点: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通过大脑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参见P80小字自然段材料)
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地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比如,我们所说的真话、老实话,就是直接地表现我们的思想品质。
(2)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比如,假话、空话则是歪曲地表现事物的本质。木棒在水中的折射、太阳早上大,中午小造成早上离我们远中午近的假象等等。
第三,现象是显露在事物外部的表面东西,因此,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思维才能认识它,把握它。如,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未能发现太阳和地球的真实运行关系,而只感觉到太阳冷热远近的变化,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天天买商品,但谁也没有看出隐藏在商品内部的价值,也是这个道理。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参见P83)
第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参见P84)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学》第四章第三节“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区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能够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
2.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背后的本质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例,让学生分析现象与本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区分现象与本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 辨别是非的方法4. 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现象与本质的概念。
(2)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案例一:某地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案例二:某高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2. 答案:(1)现象是事物表面的、外在的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属性。
(2)现象与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3)案例一的现象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本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案例二的现象是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本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分析不深入、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以下成语可以体现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有 ( ) ①绵里藏针 ②似是而非 ③皮笑肉不笑 ④声东击西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C
2、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直的行为的选项是(
A、王某经常纠集个别不良学生向低年级学生索取 “保护费” B、有的同学对毁坏校园花草树木的行为,视而不见 C、某司机开车撞倒一老人后逃逸 D、小军向老师举报了在考试中作弊的小林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中职生要做到明辨是非,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观。 (2)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评论:用自己的头脑冷静客观分 析,不要受别人评论所左右。 (3)不急于下定论:事情都有很多方面,一开始可能只 看到其中某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完整,要给自己多一点 观察和思考的时间。 (4)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持正确的行为就要战胜自 己的软弱,不向诱惑屈服,如果是对自己成长有害的事 情,无论怎样新奇有趣,有利可图,都不能去做。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2、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天上真能掉馅饼?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虚假招聘广告 1、“爆炸式招聘” 一次招人过百,岗位从总经理到属下员工 一线贯穿; 2、“永久式招聘” 广告长期有效,长年招聘,且报名不受限 制者。这两类招聘一般要求前来求职的学生交纳一定数额的 “保证金”或“服装押金”,等学生到指定地点面试时早已人 去楼空。 3、“垃圾式招聘” 招聘广告贴在马路边、电线杆、私人民 宅,或贴在人才市场的外墙借光者,大多是为了捞取不菲的报 名费。 4、“无收入招聘” 一些服装店、小门面长年在门口竖着钢 印的“急聘”字样。此类招聘一般无工资,需要靠工作量提成, 等于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5、“拔高式招聘” 打出招聘财务总监或部门主管、总经理 者。此类招聘一般难以兑现,需要你经过漫长的考核期,“高 招低用”现象明显。 6、“中介式招聘” 招聘条件极低,却拒不透露公司细节, 先要你交一笔咨询费。此类招聘实际上就是中介公司为骗取咨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

本质问题:网络信息传播的失真性,以及部分网民的盲目跟风心态。
2.作业要求:字数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2.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现象,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
4.组织辩论赛、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组织。
3.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示例。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与本质。以下是详细的例题讲解步骤:
(2)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
本质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操作建议:
1.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 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 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25
• 现象和本质原理的指导意义
• 1.)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 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 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 本质。 • 2.)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 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从 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 3 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23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 种现象。
把现象当作是入门的向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 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必须全面 地占有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 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表面的,局部 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的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 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2.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真 象 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 象 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真象和假象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 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 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 认识。
39
• 说一说: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的寓意。 不
围 魏 救 赵 声 东 击 西 项 庄 舞 剑
但由于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 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 来自船舶的光线先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 气层,并在上层发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 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 中,我们就能看见它的像。
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面的, 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映像比实物抬高了许多, 多在海面上或江面上发生。 38
哲学与人生第8课课件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2
(4)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Hale Waihona Puke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19
案例分析:
古故 堡事 擒: 凶
请问: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 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20
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 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 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 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了要把现象作 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 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 力。
8
说明“日升日落”的现象与本质
9
说明“海市蜃楼”的现象与本质 结论: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10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1
1.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做法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 各种现象。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那么我们亲眼 所见的现象都是真实可靠的吗?为什么?
分析讨论: 我们应当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 网络诱惑,正确认识所谓的“科学算命”?
18
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 明辨是非
(1)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 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 所迷惑。 (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 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 展能力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材第五章“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辨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二者。
2. 掌握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辨析,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图片所反映的现象与本质。
2. 基本概念讲解:(1)现象:事物表面的、直观的特征。
(2)本质: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属性。
3.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1)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2)现象具有多样性,本质具有统一性。
(3)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5. 例题讲解:(2)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揭示本质。
6. 随堂练习:针对教材课后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2. 板书内容:(1)现象与本质的概念(2)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4)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明辨是非的。
2. 答案:见教材第五章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精品教案(教学资料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精品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教材第四章“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详细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区分、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常见逻辑谬误分析、明辨是非的技巧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反驳常见的逻辑谬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识别并反驳逻辑谬误。
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现象与本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3.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讲解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本质,分享辨别是非的经验。
7. 课堂拓展:布置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2.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3. 常见逻辑谬误4. 明辨是非的技巧与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篇新闻报道,辨别其中的现象与本质,反驳其中的逻辑谬误。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加深对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识别虚假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理性 思考有助于我们辨别真假 信息,避免被误导或欺骗。
促进知识积累
通过理性思考,我们可以 深入理解知识,将其转化 为自己的智慧,不断丰富 自己的认知。
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保持开放心态
接受不同观点,勇于挑战 自己的认知,不断拓宽思 维的边界。
独立思考
不盲目接受传统观念或权 威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 见解,并加以论证。
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社会现象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本质思考,我 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的
规律和人类行为的动机。
社会问题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我们能 够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
设性的解决方案。
社会责任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我们能 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对个人行为的指导
行为选择
通过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我们能够更明智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避免盲目和冲动。
归纳推理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观察 和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辩证推理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观点和论证,寻求更全面和客 观的结论。
实证分析
80%
事实判断
基于客观事实进行判断,排除主 观臆断和偏见。
100%
因果关系
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探究 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80%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 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 有说服力的结论。
道德判断
通过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我们能够形成更准确的道德判断,做出 更符合伦理道德的选择。
自我提升
通过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行 为能力,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2024年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2024年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四单元“社会现象与价值判断”中的第十章“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具体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3. 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判断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会现象图片,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举例说明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本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讲解并举例说明如何辨别是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判断力。
六、板书设计1.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2. 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如何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道德素质?2. 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是事物表面的、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属性。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提高判断力和道德素质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倾听、沟通、分析、批判,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否得到解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素质。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 间,七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 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 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 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方 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 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 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 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 惜,学生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 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 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 小故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 象来判断事情,是很容易失误的。
米勒-莱尔透视幻觉: 哪条红线更长?
其实一样长哦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眼光注视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停止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走一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
是瓶子还是两个人?
假象是客观范畴,是事物本身所具有 的客观现象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 属于主观的范畴。
0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 复杂性。事物是复杂多样并且不 断变化的,往往是真象和假象混 杂,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 同在。
0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事物 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的 相同的现象隐藏着不同的本质, 有的不同的现象却是同一本质的 表现。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以上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外表显现出来的事物特征或外部联系。
本质:事物内在的、固有的、稳定的、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1.2 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方法与原则2.1 明确是非的判断标准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
法律标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2.2 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推理和论证来判断事物的是非。
实证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事物的是非。
第三章:从现象看本质3.1 观察现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会观察细节,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3.2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避免片面和表面化。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
第四章:明辨是非的实际应用4.1 社会现象的分析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判断其是非对错。
分析社会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方案。
4.2 个人行为的判断分析个人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判断其道德和法律性质。
分析个人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第五章: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5.1 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5.2 培养道德和法律意识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是非判断6.1 分析典型案例,理解是非观念通过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案例,理解是非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学习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是非判断能力。
6.2 讨论复杂案例,培养辩证思维分析案例中的多元因素和复杂关系,培养辩证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更为客观公正的判断。
第七章:辩论技巧与是非分辨7.1 学习辩论基本技巧掌握辩论的逻辑结构,包括立论、驳论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 质的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确对待网络
◆ 安徽网瘾少年服毒自杀 16岁的安徽少年胡彬在离家出走,连续上网11天 后选择了服毒自杀。 ◆ 网瘾青年杀害亲人 四川青年胡安戈在大专毕业之后,以做水产生意 为名向父母要了5万元本钱,可是他却把这笔钱用于 打网络游戏。由于担心父母查账,就两次对他们下 毒,致使父母中毒身亡。被判处死刑。 ◆ 沉迷网络进行绑架勒索 90后少年张某因网瘾严重入不敷出,绑架一名4 岁小孩, 向受害人的父亲勒索赎金人民币20万元, 随即便被公安机关抓获,判处无期徒刑。
小 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 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 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 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另外,我 们还学会了要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 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 面它弘扬正气,促使人们 加强道德上的自律,但又 因为它的匿名性,让一些 人发言不负责任,容易形 成网络暴力
提防网络暴力, 不让网络监督变味
(1)正确的是非观需要付诸行动 在许多情况下并非不知道对错,而是没有做到正确 行事。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必须付诸行动才有意义。 (2)战胜自己,抵制诱惑 人生真正的对手往往是自己。坚持正确的行为就要 战胜自己的软弱,不向诱惑屈服。经过多次这样的锻炼, 诱惑就不会起作用了。 (3)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 慎重交友和避免不良小圈子问题,如果朋友做了错 事,要敢于指出,而不能追随犯错。 (4)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理想是知与行的结合,是良知在内心的确立,是坚 持正确是非观的一种力量。
• 台湾一位孙燕姿的超级女歌 迷,多次进行整容手术,将 容貌变成与孙差不多“一模 一样”。 • 当周杰伦在广州演唱会上声 称两年之内不会再开演唱会 时,感觉万念俱灰的周枫在 看台上一口气服下了30粒安 眠药,幸被救回。
女子追星倾家 荡产 父亲自杀
正确对待公共信息
• 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 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 本条件
我们只有明辨是非, 区分善恶,才能决定自 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 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 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 守法的人。
• 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有 重要作用
对青年学生来 说,要遵守公民 基本道德规范, 自觉养成遵纪守 法的好习惯。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 你认同“眼见 为实,耳听为 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眼见未必 都为实
你看到了什么?
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 错觉。
交叉处是否 有黑点在闪烁? 仔细看看,其实 它并不存在。 这个新发现的 错觉叫做Grid火 花错觉。
其实图片是静止的。据心理医生说,图片与心理承受力 有关,你的心理承受力越强,图片运动越慢。美国曾经以此 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测试,据说犯罪嫌疑人看到的图片是 高速运动的。而大部分的老人和儿童看这幅图片是静止的 。
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 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 多变、个别具体的,是 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 仪器观察到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 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 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 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 才能把握。
什么是现象? 什么是本质?
• • • •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包含的 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转化的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 生发展能力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 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 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 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对现象进行科学 分析研究。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 生活中需要明 辨是非
现实生活纷繁复 杂,存在着鱼目混 珠,真假混淆的情 况。这就要求我们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 脑,分清是非。
不做网络的“奴 隶” • 认清网瘾危害,
培养坚强意志 • 明确上网目的, 限定上网时间 • 培养兴趣爱好, 参加有益活动
正确对待流行时尚
流行的就是好的 吗?穿上名牌就能改 变气质吗?
• 不要盲目跟风
• 适合自己的才是 最好的 • 注重外在美,更 注重内在美
• 北京13岁少女痴迷EXO被父 亲砍死 疯狂追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