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盛唐形成李白与杜甫两座诗歌高峰的原因

合集下载

李白与杜甫诗仙诗魂唐朝文坛的两位巨星

李白与杜甫诗仙诗魂唐朝文坛的两位巨星

李白与杜甫诗仙诗魂唐朝文坛的两位巨星李白与杜甫:唐朝文坛的两位诗仙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以其繁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李白和杜甫被誉为“诗仙”,他们以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坛上两位杰出的巨星。

本文将以回顾两位诗人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为主线,探讨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唐朝文坛的影响。

一、李白:醉生梦死的诗仙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原籍也曾被赋予杜牧、苏轼等文人的桂林。

他在诗歌创作上天马行空、豪情万丈,作品以豪放洒脱的风格和生动形象的描绘著称。

李白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望庐山瀑布》、中期的《将进酒》、晚期的《渡荆门送别》等。

他的作品着重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并以诗酒豪情和仰视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塑造了一个和谐自由的精神世界。

李白的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他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写作技巧,将境界超脱于尘世的仙人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杜甫:忧国忧民的诗魂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祖籍陕县(今陕西咸阳)。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诗作风格沉郁而激昂,关注社会疾苦和政治腐败,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忧虑。

杜甫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忏悔、感伤、怀念故乡、忧国忧民等。

他的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他犀利的目光和犀利的笔触,使他的诗作充满力量和感人的力量。

杜甫的作品激励了后人思考社会问题和对不平等现象的批判精神。

三、异同并存: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李白和杜甫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追求和创作风格,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他们都善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情绪。

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冲动都来自于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

无论是李白的饮酒作乐,还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他们都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出来,让读者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

杜甫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

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也都经历过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和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但他们的创作,却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

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显著特征。

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

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杜甫这里便戛然而止。

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这种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盛唐诗歌的一些重要特征,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仍然有所体现。

激情虽然在他的诗中受到抑制,却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雄伟壮大之美,也仍然是诗人的爱好。

他的那些关于时事政治的诗篇,大抵是真诚情感的流露和结晶,而并非以预定的社会功利目的为首要的出发点。

从这些方面来说,杜甫与盛唐文化终究有很深的关联。

一、杜甫的生平和个性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自十三世祖杜预以下,几乎每一代都有人出任不同的官职,所以杜甫自豪地称为“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

其母系为唐代士族中门第最高的清河崔氏。

只是杜甫的父亲杜闲只做到奉天县令,这个家庭已呈衰落之象。

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

所以,终其一生,高蹈出世的念头很少占据他的头脑。

另外,唐代是重视诗歌的时代,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正是武后朝中最著名的诗人,这更加深了杜甫对诗歌的兴趣。

李白与杜甫:两位盛唐诗人的风格与主题对比研究

李白与杜甫:两位盛唐诗人的风格与主题对比研究

李白与杜甫:两位盛唐诗人的风格与主题对比研究引言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诗人。

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盛唐两大巨星,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不同之处。

一、李白的风格与主题1.1 风格特点•松散自由:李白善于运用自由奔放的笔触,他的诗歌流畅自然,行云流水。

•质朴浪漫:李白常以世俗之物咏史抒怀,情感真挚、豪迈激昂。

•奇思异想:李白倾向于个人幻想与逸闻轶事相结合,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1.2 主题内容•吟咏壮美自然景色:山水田园景观为背景,表达与之相伴的人生哲理。

•饮酒作乐:李白通过描绘饮酒、吟诗作乐的场景,表达对人生短暂与忧虑的态度。

•抒发个人感情:李白将自身体验与内心情感结合,表达对命运和社会现实的看法。

二、杜甫的风格与主题2.1 风格特点•严肃庄重:杜甫以较为沉重的笔触表现社会、政治以及人生苦难等方面。

•冷峻理性:杜甫对世事深思熟虑,更加注重明确而理性地表达。

•珠玉之文:杜甫运用精巧而富有韵味的词句,给人一种古朴高雅之感。

2.2 主题内容•哀怨社会动荡:杜甫通过揭示乱世中百姓苦难和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叹息历史兴衰:杜甫反思历史记载和皇权威权背后所隐藏的无奈和悲剧。

•展现人性悲喜:杜甫以人道主义关怀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对人性的渴望和关怀。

三、李白与杜甫的对比•风格上,李白更为随性自由,而杜甫则更加庄重理性。

•主题内容上,李白偏向于个人情感和幻想色彩较浓烈的描绘;而杜甫则注重社会现实、历史背景和国家命运等高度政治化的议题。

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主题。

他们各自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诗歌中,成为盛唐时期文学宝库中闪耀的明星。

无论是李白那奔放豪迈之风,还是杜甫那沉郁凝重之韵,都使他们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

唐朝的文学繁荣杜甫李白与唐诗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文学繁荣杜甫李白与唐诗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文学繁荣杜甫李白与唐诗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文学繁荣:杜甫、李白与唐诗的黄金时代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代,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涌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就是杜甫和李白。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且在后世影响至深。

唐朝的繁荣背景唐朝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

在唐太宗、唐高宗和唐玄宗的统治下,国家逐渐恢复了统一,社会秩序稳定,国力强盛。

而在这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

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唐朝作为一个政治开放、文化多样的朝代,吸引了许多来自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等地的文化交流者。

他们的到来不仅为唐朝的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带来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唐朝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杜甫的诗歌艺术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而著名。

杜甫的诗篇涉及了社会风云、民生疾苦和政治腐败等各个方面,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到的观察力生动地描绘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现象。

杜甫的诗歌情感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他能够通过饱含深情的描绘表达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也能够借助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李白与诗歌的奔放风格李白(701年-762年)是唐朝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开放豪放、奔放不羁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诗作大胆创新,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觉来描绘自然景观、抒发情感,并表达自己对世事的思考。

李白的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他以超脱尘世的姿态,豪情万丈地歌颂着自然界的壮丽,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独特,常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借以抒发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试论唐代文学高峰的形成及启示

试论唐代文学高峰的形成及启示

试论唐代文学高峰的形成及启示唐朝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典文学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

本分将尝试分析唐朝形成文学高峰的原因,并简要阐释唐朝文学发展对我国当代文学的一些启迪。

标签:唐朝唐诗文学高峰原因启示提到中国古典文学,就一定不能不提唐朝。

唐朝时期,中国诗坛上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仙、诗圣级人物,文坛上出现了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唐宋八大家文豪,开启了中国散文繁荣的时期,可以说,唐朝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时期。

至今,仍有众多历久不衰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并且难以超越。

而究竟唐朝文学高峰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又对我们现今文学发展有那些指导和启示?本文将展开论述。

一、唐朝成为我国古典文学高峰的原因探究1.前朝的文学基础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经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

首先《诗经》打开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序幕,之后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模式,发展到了五言、七言。

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出现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也出现了如“三曹”、“七子”、陶渊明、鲍照、谢眺等著名诗人,不仅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为唐朝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时代造就的使命感唐朝是一个经历了由极盛转衰历程的朝代,文人们在这种社会现状下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程紧紧联系了起来,这是唐朝迎来文学发展高潮的前提之一。

首先,在唐朝逐渐走向盛世和进入盛唐时期,文人们对时代和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自觉的思考,站在时代的高度,把盛世的自豪感和喜悦感转化为了自信,并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风貌,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情调爽朗、境界宏阔。

而在唐朝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中,文人们在国家危机、社会黑暗的时代影响下,出于“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的创作激情,写下了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

[1]这一时期白居易还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因此诗作广泛触及了当时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对现实的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后世不能及的。

李白与杜甫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

李白与杜甫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

李白与杜甫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被誉为诗坛上的盛世双子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诗坛地位等方面,探讨李白与杜甫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

他在诗坛上以豪放、奇怪的创作风格而著称。

李白的诗歌往往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想象力。

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包括山水田园、历史典故、宫廷生活等。

他的代表作品《静夜思》、《将进酒》等至今被广泛传诵。

李白的诗歌常常以自由奔放的形式展现,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矛盾和命运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还涉及到了社会和历史的问题。

与李白不同,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沉稳、朴实。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诗人中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现实,批判了当时政府的腐败和统治阶级的懈怠。

他的作品以真实感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登高》、《月夜忆舍弟》等被誉为杜甫的抒情之作。

杜甫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的问题。

他不仅关注个人的情感体验,还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李杜二位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们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思潮和社会演变。

他们的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被广泛传颂至今。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各具特色,但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们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和历史的问题,体现了诗歌的人文关怀。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思考。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之,李白与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盛世双子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创作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李白与杜甫诗歌不同创作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俨 然是 一位 云游 四方 的道 士 。
而杜甫的一生则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体系的影 响, 据杜甫 自己在诗 中的描述 , 他七岁即能作诗 , 十四岁 即 已在社 交 界与 前辈 交往 并展 露 才华 ,往 昔 十 四五 , “ 出游翰 墨场 。 斯文 崔魏 徒 , 以我 似班 扬 。……脱 略小 时辈 , 结
收 稿 日期 :0 1 0 - 2 2 1 - 9 1
作者简介 : 王恩全(9 6 ) , 阳农业大 学副教授 , 15 一, 沈 男 从事 中国古代 文学教 学与研 究。

7 4・ 6
沈 阳农 业 大 学 学报肃 宗 因他 的患 难 忠心 , 。 任命 他 为左 拾 遗 。 京 收复 后 , 两 杜甫 因坐房 瑁案 , 出为华 州 司功参 军 。 唐肃 宗 乾元
二年 , 因关辅大饥 , 杜甫弃官赴成都投奔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 , 严武表奏其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 , 这也 是杜甫仕途生涯 中获得 的最后一个官职。由上述经历可知 , 杜甫终其一生都在积极追求仕途功名 , 这与他头脑
此次从政的时间极 为短暂 , 在长安 的三年 , 白并没能实现其凭借 自己的才华 “ 李 济苍生 、 安社稷” 的远大理想 , 因而 当他在朝廷受到排挤诬陷 、 被玄宗“ 赐金放还” , 浮云富贵 、 土王侯 、 后 其“ 粪 隐逸求仙” 的道家思想 因素便 占据了主流 , 就像他在诗中说 ,人生在世不称意 , “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此 , 白 ) 李 离 开 唐朝 的政治 中心长 安 , 开始 了漫游 的生涯 。唐 玄 宗 天宝 四年 , 白受道 篆 于齐 州 紫极 宫 , 后 他 热衷 于 求 李 此 仙访道 , 在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 , 南至潇湘 , 北达燕齐 , 踪迹遍及大半个 中国, 直至最后隐居于庐 山的屏风叠 ,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李白与杜甫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争

李白与杜甫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争

李白与杜甫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争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被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而李白和杜甫则是这个时期最受瞩目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才华和作品影响力都无可比拟,因此引发了关于谁更加杰出的辩论。

本文将以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探讨他们之间的争议。

一、生平背景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陕西咸阳。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早年即展露出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李白游历多地,广泛接触各类人士,使得他的诗歌涵盖了众多题材,展现了他的广博学识和卓越才华。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工部,出生于湖北襄阳。

他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所处的时代正值玄宗皇帝时期的政治动荡,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和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充满了社会意识,直接揭示了人民疾苦,表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评。

二、创作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可谓奔放豪迈,他尝试了各类题材和写作形式,包括山水诗、抒情诗、骚体诗等等。

他的诗歌笔力雄伟,语言华丽,以情感激情和意象丰富见长。

他常常以自由不拘束的笔法,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白的诗歌给人一种豪放快乐的感觉,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杜甫则是以激烈的社会批评和对民生关切著称。

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他对时代动荡和社会不公平的忧虑与愤懑。

他善于以精湛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对人民苦难和政治腐败的深刻思考。

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三、影响力李白的诗歌在当时便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被尊为“诗仙”。

他的作品在风格和情感上都富有激情和独创性,对后世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开创了许多新的写作方式和题材,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诗歌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但是在后来的时代,他的作品却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赞赏。

他的诗歌成为人民的心灵寄托,被广泛传诵,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并被称为“诗圣”。

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爱,为后世诗人树立了表达社会正义的榜样。

李白杜甫诗歌之比较及原因探寻

李白杜甫诗歌之比较及原因探寻

李白杜甫诗歌之比较及原因探寻•摘要:李白、杜甫,这两位盛唐时期的双子星座,分别代表了诗歌创作分别代表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由于时代、出身、思想、气质、生活道路及文学主张的差异,导致他们创作方法和风格的不同。

本文将对其诗歌创作做一个比较,并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原因做一个探寻。

•关键词:诗仙,诗史,题材,形象,风格,抒情方式,不同,原因•李白与杜甫,唐代的两大天才诗人。

李白人称诗仙,杜甫号为诗圣,真正的难分轩轾,关于他们的比较文章已经有很多人写过,有人尊李贬杜,有人尊杜贬李,也有人说各有千秋,各擅胜场。

在此,我步人后尘,想就几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从题材上来说,李白的思想复杂,兼儒、释、道、侠,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上至庙堂之高,下至江湖之远,都有不少佳作。

他特别善于化实为虚,化现实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理想主义的色彩。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比较而言,李白的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

•从形象来说,李白诗歌中的形象多是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来,而杜甫则是来源于生活,具体真实;李白诗的意象组合常以一句一联表现一个形象,疏朗而飘逸空灵,而杜甫则常用一字一词呈现形象,紧密而沉着厚重。

如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发想无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而杜甫的“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种种意象都是从生活从实事而来,一字一词叙述者客观的真实和主观的强烈情感,表现出更多的真实感。

•从诗歌风格和抒情方式来看,李白的主要风格是豪迈雄浑,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如江河直泻,火山喷发,势不可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李白与杜甫则被誉为唐诗的两大巨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情感和抒发了对社会的关注,更展现了唐代的风貌和时代的风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魅力所在。

首先,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豁达激昂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又展示了他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相比之下,杜甫则以史诗般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用平实、真挚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卓尔不群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苍凉的思考。

其次,李白与杜甫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李白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歌颂英雄豪杰的英雄诗,甚至还有描写饮酒作乐的豪放诗篇。

他擅长通过具象、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比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和对世界的浪漫幻想无疑是李白所独具的艺术风格。

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关注社会的喧嚣和人民的疾苦。

他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国家政治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刻画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万象的痴迷,以及对生活中点滴温暖的赞美。

最后,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论李杜诗风异同及原因

论李杜诗风异同及原因

论李杜诗风异同及原因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唐代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文化的繁荣,同时,政治比较开明,各种思想也兼容并存。

这些都形成了唐诗发展的基础。

加之唐代以科举取仕,诗赋是进士考试的主要内容。

文人学子都以此为进身之阶,求取功名而得登入仕途,因而更加促进诗歌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唐诗创作盛况空前,异彩纷呈,而成为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唐代诗人辈出,有重大成就者多逾百人。

学习唐诗,就不能不深切关注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他们是唐代诗坛上突出的两颗灿烂明星。

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是自唐代以来一千多年文人和诗人景仰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我试图以个人浅陋的理解,对这两位大师的思想倾向和作品风格,作不成熟的探讨。

一.创作思想李白写任侠、求仙学道,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的诗篇。

杜甫也写祖国的壮丽河山,也抒发个人的失意的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生民疾苦的诗篇。

那些诗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他之被称为“诗史”,不为无因。

究其深层原因,不得不说道两位的出生时间和成长背景。

李白比杜甫长十一岁。

但这是很重要的十一年。

李白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爆发、也即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以后。

加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他们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是有区别的。

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祸乱酿成之前暴露和抨击了当时的黑暗政治;而杜甫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则在于祸乱既起之后,反映了国家忧患和人民疾苦。

李白的整个青年时期,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期,就是历史上所称道的开元盛世。

处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盛唐社会,给了他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业的理想。

他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生活,似乎不世功业,唾手可得。

但当他去敲仕途的大门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不仅是盛唐社会的繁荣,而且有它的腐败与黑暗。

试述李白、杜甫诗歌的差异

试述李白、杜甫诗歌的差异

生平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试述李白、杜甫诗歌的差异中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无疑是李白、杜甫二人,他们的年龄虽然只相差十一岁,活动的时期也有先后,却都是与盛唐时代共始终、同命运的。

他们都站在中国文学史的顶端,被后人称为诗仙、诗圣,但是基本生在相同时代的他们却有不同的境遇和性格,这也就造成了他们诗歌之间的差异。

李白的时代是在唐代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发展的高潮。

中华民族自秦、汉统一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因而被称为汉人,到了唐代就因其在经济政治上的解放与发展在文化上为整个东方有了伟大的贡献,也就在此时唐代因为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发达的经济正走在整个世界的巅峰。

而李白的出现更是用诗歌这种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与礼赞。

李白出生在唐代最繁荣的时间段,他目睹了盛唐时期发达的经济,足迹踏遍了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气势壮阔的名山大川,他从内心中对自己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他用诗歌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激动与感慨,写出了他强力渴望理想的精神,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声音。

他的热情,他的赤子之心让人感到不可仰止的力量。

而这也就成为了他诗歌中不变的主题。

他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又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何等的大气磅礴,让人感到那无限的自豪与无比的力量,突出了他对祖国河山的喜爱和对其宏伟壮丽的抒发。

李白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反对齐、梁以来的官体,他蔑视朝廷中的那班人,也就有了当时“炙手可热”的高力士为其脱靴的佳话。

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超脱物外的圣人,他也为自己的前程理想努力过,却因为站错队总受打击,故而他的诗歌在后期多带有愤世嫉俗的色彩。

而杜甫的时代则是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口。

朝廷的政治失明、盲目的对外用兵、吏治腐败严重,使繁盛的唐王朝从他的最高峰上向下坡路走去。

安史之乱与对外战争更是让唐王朝衰败下去。

出到长安的杜甫,更是认识到表面所见的盛唐景象只是一个华丽的外壳而已,他初年时的境遇与认识了政治上的阴影,使其感觉到自己在这里的出路。

李白和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成就

李白和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成就

李白和杜甫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成就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称为“盛唐”。

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也是举世闻名的,其中两位古代文学巨匠李白和杜甫更是备受世人推崇。

他们的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他们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成就两个方面来谈论。

李白的时代背景李白是唐朝初中期的文学家,大约活动在公元700年至762年之间。

他的时代背景是唐朝的开放和兴盛时期,这是唐朝称为“盛唐”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时期,唐朝经济迅速发展,陶瓷、织锦、造纸等出现,农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在文学方面,唐朝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李白的诗歌多为抒情,他的诗人生活优美,自由奔放,不拘一格,为一代文学巨匠。

李白的文学成就李白是唐诗三百首里面的一员,他的诗歌大多以抒情为主题,表现出了豪放、冲动的特点。

他的诗风独具特色,能够自由流畅的表达出其内心的感受。

他的诗歌表现出阳刚豁达的风格,给后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的艺术遗产。

李白笔下的诗人物形象也鲜明,如《将进酒》,里面的主人公是李白本人,从中体现出他洒脱、豁达的性格特点。

又如《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使人们可以在耳目之间感受到这座名山的美丽。

同时,他也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如《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在看到洞庭湖上的波澜起伏,感叹祖国如此美丽而艰难,流露出对祖国的无尽悲痛之情。

杜甫的时代背景杜甫则是唐朝晚期的文学家,大约活动在公元712年至770年之间。

与李白不同的是,他的时代背景是唐朝的陷落和腐败时期。

由于唐朝统治集团腐败,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叛乱和动乱。

同时,天灾也频繁发生,使得百姓生活陷入了绝望之中。

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感人肺腑的诗歌中。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希望。

杜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揭露社会丑恶和表达爱民情怀为主要内容。

例如《春望》描绘了唐朝的陷落之痛以及杜甫自己的陷入绝望的心情,反映出社会的黑暗与绝望。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比较分析

李白,杜甫的诗歌为后世诗歌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其鲜明的诗歌创作特色并峙于盛唐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传奇。

李诗的的豪放飘逸,杜诗的沉郁顿挫,为何他们之间,有如此区别?这是因为,李白出生于商家,杜甫则出生于官宦家庭,两人出生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后来的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李杜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第一点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除此以外,李杜诗歌创作方法的不同,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特征不同的原因之一;李杜诗歌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即使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会在他们的笔下放出异彩,李杜诗歌意象群的对比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在语言方面,李杜也各领风骚“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凡一代文学自有其一代之作家”。

在唐朝这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真是名家荟萃,菁华宏富。

在其众多的优秀作家中,尤为卓越伟大者,当推李白和杜甫。

他们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把诗歌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李白杜甫诗歌的两种不同艺术特色,对整个唐以后的诗坛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李白在诗歌艺术特色上主要注重奇特的想像,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其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杜甫在诗歌艺术特色上注重描写现实,以沉郁顿挫为感情基调,其诗中有一种深沉的忧思,写出生民疾苦,怀友思乡,也写到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显得深沉阔大。

李白杜甫的产生,绝非偶然,他们是唐代社会兴衰之交催生和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孕育的伟大诗人,对于他们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特色原因,文章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出身不同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妄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士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

从李白到杜甫看盛唐诗歌的破坏与重建

从李白到杜甫看盛唐诗歌的破坏与重建

从李白到杜甫看盛唐诗歌的破坏与重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无疑是李白与杜甫。

他们虽然年龄有差,活动时间有异,但都是与盛唐时代共始终、同命运的。

今天,我就要从李白与杜甫的对比和发展中解析盛唐诗歌的破坏与重建。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到杜甫的“盛唐”不同于李白的“盛唐”,李白和张旭的盛唐冲决了旧的范式而形成了一种“内容溢出形式”的不受拘束的艺术范式,杜甫颜真卿等人的盛唐是对新的美学范式的规定和确立。

首先,从体裁上来说。

李白打破了齐、梁以来的宫体,要求“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那样大刀阔斧的力量。

李白是“盛唐诗歌的旗手”,在实践中体现并完成了这个要求。

所以前人说唐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

因此,李白的出现达到了盛唐诗歌的第一座高峰。

李白在句式上杂用三五七言各体式,且以散句入诗,诗歌长短错落,参差不齐,极为奔放纵恣。

而诗歌的用韵也不受拘束,随时转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蜀道难》便是其杰出的代表诗篇。

正如沈德潜言“太白七古,想落天外。

局自变法,大江无风,波涛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黄庭坚也说李白诗“如皇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题李白诗草后》)而盛唐诗歌的另一座高峰杜甫,于李白对前人诗体的破坏外,进行了重建。

他对于为当时所看不起的齐、梁的诗人也极力研究其诗中的长处,对于当代诗人更是多所推崇。

因此杜甫批判的接受了其中的精华,完成了盛唐之音集大成的事业。

杜甫不仅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同时在五七律上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他的《咏怀古迹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都是登峰造极之作、所以白居易说“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王世贞说“子美晚年诗,信口冲出,啼笑雅俗,皆中音律”。

沈德潜说“少陵诗阳开阴阖,雷动风飞,任举一句一节,无不见此老面目”;而杜甫自己早已说过:“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李白与杜甫诗坛的两位巨星

李白与杜甫诗坛的两位巨星

李白与杜甫诗坛的两位巨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无疑是两位耀眼的诗坛巨星。

他们的诗作被誉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位巨星的背景、创作风格以及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他们在诗坛上的卓越地位。

一、背景介绍李白,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于贫寒家庭,自幼聪颖天才,却常常游荡于山水之间,与自然为伴。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奔放的追求,生动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不受拘束的个性。

杜甫,与李白同时代的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史”。

他出生于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但却经历了家族的衰败和自身的失败,为人所知的是他坎坷的一生。

杜甫的诗作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而闻名,他抒发了对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的强烈关注。

二、创作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通常被描述为豪放浪漫,笔调雄奇。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的描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无尽的人生情感。

他善于运用辞章的变化、饱满的形象以及调子的起伏,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和情感张力。

相比之下,杜甫的诗作更加深沉和内省。

他的写作风格更为朴实真挚,以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社会现实的触动和人性的探索,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受到深邃的思考和悲凉的情感。

三、主题内容李白的诗作主题多样,其中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感情的抒发最为著名。

他通过对山水、月亮和花草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他也用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爱情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反思。

杜甫的诗作则更为社会批判与人道关怀。

他关注社会动荡与民不聊生的局面,以及战乱带来的痛苦。

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对贫苦农民、失意官吏、战争孤儿等人群的呼吁和描写。

他以真实的笔触展现了人们的困境和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愤懑与担忧。

结语李白和杜甫,诗坛的两位巨星,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熠熠生辉。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多重面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唐朝的诗词盛世杜甫李白与唐诗

唐朝的诗词盛世杜甫李白与唐诗

唐朝的诗词盛世杜甫李白与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杜甫和李白被誉为“诗圣”,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

本文将探讨唐朝诗词的盛世以及杜甫和李白在唐诗中的卓越贡献。

唐朝被赞誉为中国诗词的“盛世”,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巅峰。

诗词成为了唐代文化的核心,每个人都在创作和欣赏诗词。

唐朝的社会繁荣和文化开放为诗词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此外,唐朝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也对诗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社会关怀。

他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

他通过描绘人民生活中的苦难和痛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愤怒。

他的作品《登高》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困境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杜甫的作品富有情感、深度和启迪,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是唐朝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奔放的想象力。

李白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阔的想象力而闻名。

他的名篇《静夜思》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创作才华。

李白的作品通常以豪迈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为特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创作不仅展示了个人感受,也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探索。

杜甫和李白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但却都代表了唐诗的巅峰。

杜甫的作品多以抒发社会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为主题,李白的作品则常常以宏大的篇幅和奔放的情感展现他对人生的热爱和探索。

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赏,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杜甫和李白,唐朝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诗人,如王之涣、孟浩然等。

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风格迥异,共同构成了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多样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后世诗词的楷模和典范。

总结起来,唐朝是中国诗词发展的巅峰时期,诗词创作在政府的支持下达到了一个高峰。

杜甫和李白作为唐诗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对于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与李白:盛唐诗坛的创作特点

杜牧与李白:盛唐诗坛的创作特点

杜牧与李白:盛唐诗坛的创作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盛唐时期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而在这个辉煌的时期,杜牧与李白两位诗人以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在诗坛上闪耀。

他们的作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具特色之处。

本文将主要探讨杜牧与李白在盛唐诗坛上的创作特点。

一、杜牧的创作特点杜牧是盛唐时期备受推崇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著称。

杜牧的诗歌主题多涉及离别、思乡、忧国忧民等,情感真挚深沉。

首先,杜牧的诗歌语言简练,诗句通顺明快,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他擅长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用典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他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深秋的凉爽和浓浓的乡愁。

其次,杜牧的诗歌思想深邃,常常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他以凝练的笔触表达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如《秋夕》中的忧国忧民,“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几句表达了杜牧对当时社会动荡和国家命运的担忧,使诗歌具有社会关怀的特点。

最后,杜牧的作品艺术性极高,他的诗歌往往带有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深刻的想象力。

“迎得林塘烟欲收,青琐闲庭午睡时。

空山鸟语入深树,幽坐泉声转夜颓。

”这是他的《秋夕》,在这些诗句中,他通过栩栩如生的描绘和意象的引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幻境。

二、李白的创作特点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热情奔放,意境广阔,给人以豪放不拘束的感觉。

首先,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形象独特。

他以雄浑的笔势和激昂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在《望庐山瀑布》中,他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描绘宏伟壮丽的景象,使诗歌充满了壮丽的气息。

其次,李白的诗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的修辞手法,使其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论述导致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特性不同的原因

论述导致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特性不同的原因

论述导致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特性不同的原因10级中文系语文教育1班201001021016 詹志娟内容摘要:“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对他俩的评价。

李白、杜甫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

关心国家的命运。

关心人民的疾苦。

但他们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追求的诗歌风格不同.诗歌表现的意象也不同。

关键词:李白杜甫艺术特性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与杜甫诗歌艺术特性不同的原因:一、从思想上: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盛唐形成李白与杜甫两座诗歌高峰的原因[内容摘要]同处于唐代的李白与杜甫,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风格与现实主义风格的高峰。

那么,同一时代形成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

作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客观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归根结底是因为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及独特审美追求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盛唐;李白;杜甫;风格;原因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个诗歌国度的最高峰。

确实,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盛唐,更是唐诗的颠峰时期。

这是一个识得字的人便能写诗的时代,识字的人几乎都可以用诗歌来自由地表达感情的文化昌盛的时代。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吕本中在《江西宗派图》中也说:“唐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

至韩、柳、孟郊、张籍诸人,激昂奋厉,终不能与前作者并。

”的确,生活在盛唐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并峙高峰。

与此同时,他们所代表的我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确实,李白与杜甫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曾说:“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子美笃于忠义,深于经术,故其诗雄而正;李太白喜任侠,喜神仙,故其诗豪而逸……”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仙”,他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

他曾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吟》)。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百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李白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的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他的诗歌雄奇豪放,浪漫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很多诗篇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并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被称为“唐时候的最强音”。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

因而,他的诗歌以它独特的风格仍在传颂着,并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甫,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诗圣”,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

后世之人称他是人能的极致,应为当世英才;并称其诗歌兼备众体。

陈寅恪在《书杜少陵〈哀王孙〉后》中也说“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

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他的诗沉郁顿挫,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现实密切结合,不时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并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兵车行》是其代表作之一。

因之,自唐以来,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那么李白豪放浪漫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拙的现实主义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

我认为,这是在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的。

具体说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罗网在天而难以高飞远举——特定时代与政治环境的客观影响值得肯定的是,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从本质上说,都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与时代性。

他们之所以伟大,我认为就在于他们追求理想的强烈性和面对黑暗的坚韧性。

苏仲翔在《李杜诗选·导言》中首先探讨了李杜思想方面的异同。

他认为,在对于祖国的爱慕、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侵略战争的憎恨等方面,李杜是共同的;至于二人不尽相同而且在诗中比较突出的,则李白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杜甫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

李白与杜甫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

他们的文学思想属于盛唐转变时期的文学思想,是一种变奏,都反映与体现了现实中广大人民的生活与思想。

李白(701——762)与杜甫(712——770)生活的时期主要是所谓的“盛唐”时期。

此时期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

安史之乱之前,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

但这也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滋长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如唐玄宗早年尽心治国,但后来耽于逸乐,被美色所迷,疏理朝政,信用奸佞,且不顾民生凋敝,穷兵黩武,肆意推行开边政策等。

安史之乱期间及之后,是一饱经丧乱、暂存苟安、帝国日趋没落的时代,社会是一个大动荡的社会。

安史之乱,国家元气大伤,藩镇割据,搞得满目疮痍,社会动荡。

正是因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藩王势力的过分膨胀及沉重的赋税,才导致了尾大不掉的军事格局,进而导致了“安史之乱”和时局的长久昏暗。

正因为李白与杜甫生活在这一特定时代,所以他们的诗歌都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性与时代性,也因而成就了他们的千古诗名。

只是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个人性格和诗歌艺术风格。

李白的主要诗歌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也是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无奈反抗。

杜甫的主要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反映了唐诗美学风格的重要变化,从轻松飘逸到沉郁顿挫,以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为中心,重视写实,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李白与杜甫生活的唐代社会,表面上还是莺歌燕舞的,盛唐气象犹存,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只不过在风雨中强装微笑罢了。

但生活在此时的士人无不视本朝为有道之邦,因而,无论是争取金榜提名,还是探寻终南捷径,人们对这个富有魅力的时代没有失望。

作官、从政是知识分子的最高愿望。

而要做官则必须经历许多与人格冲突的事情,使内心失去宁静和平衡。

作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李白与杜甫敏锐地感受到了大唐帝国大厦将倾的危险,他们也在挣扎——虽然也感到了无力回天,但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也只有企图以更为直接的现实思考和政治批判来顺应时局、扭转政局。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他在《行路难》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便表达了这一矛盾。

既然“我独不得出”,为什么又说“大道如青天”呢?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它统一在这个时代中,也统一在李白的身上。

因而李白在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同时,竟又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高亢歌唱。

具体而言,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李白在青年时代就胸怀“安社稷”、“济苍生”的崇高理想。

为实现这个理想,他终生不懈的寻找报国机会,与现实中的黑暗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对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丑恶现象进行大胆的揭露和批判。

盛唐时代的理想主义和进取精神,使李白胸怀大志,关心国事,热衷仕进;而盛唐时代的自由精神和批判意识,又鼓舞着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傲岸不屈地与王公权贵抗礼,勇敢地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腐朽和黑暗。

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及其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

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

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拒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

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

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

而另一方面李白面对时势的不可挽回、自己的无能为力及时间的如飞流逝去,加之又受道家的影响,于是,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

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表明了他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

再如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看似起落无迹,却表现了他面对黑白颠倒、残酷暴虐的种种黑暗及自己仕途的坎坷时的痛苦绝望及难以排遣的无奈。

总的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与此同时杜甫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希求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扭转乾坤,只不过对于官位的要求在变。

杜甫一生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即使中年以后,所得亦为下僚,仍旧未能达其建功立业的理想。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希望仕途上有所改变却始终未能如愿,而与此同时他自己对于人民和国家的关心却日益强烈,而非日渐冷漠。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是其一生的执着追求。

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在漂泊不定的动荡生涯中,无论是被起用还是遭排斥,荣辱升沉,或被生活所困,举步维艰,他都时时关心着当时的战事与政治局势,所到之处凡山川景物,一有感染,便会触动他忧国伤时的情怀,摇笔成诗。

诚如他在《春望》一诗中所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使在他临终前两年(768)流寓岳州,初登岳阳楼见其壮观时,一想到“戎马关山北”,仍禁不住“凭轩涕泗流”。

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落到个人报负: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表明了他要求仕进的执着。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