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三民主义》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及结果分析,进一步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阶级.时代局限性;理解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和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U对你们优秀帮助,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一【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学情分析】在必修一_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任务分析】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设计思路】以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探讨救国之路导入新课,分析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一组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局限,然后评价三民主义,结合三民主义的实践及局限,进而学习新三民主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理解三民主义的发展,认识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学习孙中山崇高的人格品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2)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做出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3)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知道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过程与方法(1)可引导学生制作孙中山的大事年表,加强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了解.(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孙中山的历史题材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3)结合课文中的〝学思之窗〞及〝探究学习总结〞中的史料,设计合适的讨论主题,探讨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孙中山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学习他的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_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从正规的意义上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_94年春,孙中山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年冬,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他后来回忆说:〝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3.三民主义的提出__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请大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报o发刊词》材料二似乎欧关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异族残之,外邦逼之〞,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强调〝异族〞是指满洲贵族,而并不是所有满族人);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主张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这不仅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是在较为完整的意义上,揭示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主题.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三学生带入三民主义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孙中山由改良走向革命道路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课有一句话现在非常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诗和远方代表什么吗?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孙中山的诗和远方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一段《走向共和》中孙中山演讲的视频教师:这段视频来自拍摄于_年的《走向共和》,视频中中山先生所说的服装是中山装,是孙中山按照共和国的理念设计出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孙中山创立了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_课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孙中山其人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简介教师:提起孙中山,那可以说是路人皆知,他是东方最著名的民族民主革命家,对中国来讲,无论被尊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还是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事迹连同他的家世.性格.穿着举止甚至是爱情,都已经成为了人们景仰和颂扬的传奇.为什么(背景)设问: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幻灯片展示《时局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图片问:这些图片说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因是什么?①政治根源: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材料_95-_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问:材料说明了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②经济和阶级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幻灯片展示图片邹容和《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陈天华《猛回头》问:_00年中国思想界有什么新的变化?③思想根源:20世纪初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幻灯片展示: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_94年上书李鸿章.(改良→革命)(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一扮演孙中山,学生二扮演盛宣怀,学生三扮演李鸿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历史必修3.1三民主义诞生及其历史地位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3.1三民主义诞生及其历史地位课件》

孙中山及其思想
孙中山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并领导了辛 亥革命。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 义
三民主义包含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新民主 主义时代。
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迈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3.1 三民 主义诞生及其历史地位课 件》
介绍中国历史中重要的主题之一,探讨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它对现代中国的历 史地位。
三民主义的概述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基本思想,主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清朝末期中国的危机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民众普遍呼唤着变革。
三民主义的实施
中华民国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三民主义,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5.课后作业:布置与三民主义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我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后,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思想观点的理解尚显不足。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及其革命事迹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培养学生对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对三民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其在我国民主革命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三民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首先,我会从孙中山的革命经历讲起,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强调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例如,在讲述民族主义时,我会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意义;在讲述民权主义时,我会阐述“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重要性;在讲述民生主义时,我会强调“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
历史告诉我们会有哪些选择,历史以具体而微的事例教导我们不公、无知和寻衅的罪恶,告诉我们一句朴实的鼓励话语或一种简单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教材分析: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学时为1 课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必修三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思想科技与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及近代化以来的西方科技与文化。

教材第六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继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后,对中国思想理论演变的又一概述。

该单元主要讲述了20 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 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高中历史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同时也形成了三大思想理论成果。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7页的导言部分,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阅读课文,学生代表完成表格)。

其中,三民主义是个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

那孙中山是何时走上革命道路的?(生:1894年)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这可谓是三民主义的雏形,包含了民族、民权两大主义。

此后的三十年,孙中山不断与时俱进,完善这一革命思想。

十年后的1905年,三民主义正式形成。

三十年后的1924年,三民主义又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起见证:在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世界潮流中,一代伟人是如何顺应潮流,发展完善自己的革命思想的。

【讲授新知】一、三民主义的形成1.形成时间和标志师:找一位同学说出三民主义的形成时间和标志生: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后又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它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形成背景师:为什么三民主义20世纪初正式形成?请阅读屏幕上的两则材料,同时结合课本78页第1,2段内容,概括三民主义形成的经济、思想、政治和主观原因。

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再讨论。

小组代表:经济上,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改良救国方案失败;思想上,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主观上,孙中山不断进行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

师:那孙中山有哪些革命实践活动呢?生:成立革命团体;发动起义;流亡海外时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不断丰富自己的民主革命思想。

高三历史选修4_史料解读:三民主义的提出

高三历史选修4_史料解读: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的早期改良思想〔材料〕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方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其末也。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①有器也;所谓物能尽其用者,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也;所谓货能畅其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路之载运也。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6)【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1894年给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的上书,它是孙中山改良思想的集中反映。

孙中山12岁时,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前往檀香山学习医学,在美、英教会学校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初步接触西方思想。

1886~1892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办医馆,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西方的富强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受他们的影响,孙中山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

这条资料的意思是,欧洲富强的根本,并不是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才是强国的根本。

不抓住这四个方面而去讲求船坚炮利,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人尽其才就是要在人的教育、鼓励和选拔任用上,要方法得当,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地能尽其利就是农政要有专人管理,学习先进务农方法,使用先进的务农工具;物能尽其用就是要精益求精,制造机器要尽量机巧,不让无用的浪费损害物器功用的发挥;货畅其流就是要货物在关卡畅通无阻,保护工商业的利益,多造轮船修铁路使货物更加流畅。

最新-2018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必修31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6.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新必修31 精品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引言由图片和文字两部分组成。

图片内容为孙中山的形象,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孙中山的感性认识。

文字部分指出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对三民主义的总体评价。

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历史关头,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思想。

建议教师以图片和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二,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吗?由此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引言内容,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提出教材首先从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孙中山由改良向革命的转变以及孙中山创立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随后教材重点阐释了三民主义的内容,最后教材以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三民主义作了评价。

(1)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理解本部分内容,必须建立在对辛亥革命前先进中国人救国方案高度驾驭的基础上,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再忆再现有关的历史知识和重要结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创立革命的理论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高三上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范文:北师大版

高三上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范文:北师大版

高三上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范文:北师大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三上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二教材专题四第一课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20 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富强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并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的历程。

三民主义是这一历程的第一个理论。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高中历史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限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准绳,更是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尺,教师理所当然要进行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一致性回答“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就成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核心。

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从课程建设者的角度整体地思考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界定学习目标,保证标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理念,保持学习目标与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依据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评价调整、补救课堂教学,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学习目标设计【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分析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略)。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内容分析可知,课程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既是课程实施的目标,也是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的四层(考查内容),更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四个关键维度。

内容标准分析:内容标准:2003年版: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017年版: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新旧整合: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重点理解认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作用)。

分析内容标准的构成可以看出,行为动词一个是识记水平的“了解”,一个是理解水平的认识,中心词分别是“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其在推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要将内容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必须理清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达到“了解”“认识”的水平?“了解”“认识”到什么程度?课堂中表现出怎样的学习行为可以判断为学生能“了解”“认识”了?三民主义有哪些内容?在民主革命中有哪些作用?学生需要了解三民主义的哪些内容?需要认识其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哪些作用?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决定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并选择与自已教育理念与水平最相配的教学模式。

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专题四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本课学习目标】1.掌握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2.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3.探究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条件。

4.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5.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民主义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的社会我们可以用一个“乱”字形容。

周王朝衰弱、诸侯割据一方,最终导致诸侯争霸,周王朝终被秦帝国取缔。

时隔两千多年后,中国在20世纪时的社会也是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就在这动乱的100年里,中国发生三次剧变,产生了三位伟人及三大理论成果。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专题四一起来认识这三位伟人及其思想。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一位伟人及其思想,请同学打开课本64页,今天我们先完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学习。

请同学们看书本的第一段,思考下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

同学们先看到这里,下面请一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任何思想或理论的产生都和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密不可分。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社会上出现各种改良救国的方案,如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但是他们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未能维护民族独立。

在二十世纪初,一个新的不平等的条约签订了,这就是《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1帝国主义的走狗和统治工具,此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维护民族独立,必须进行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而革命需要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而此时提出先进的革命理论已经成为时代迫切的需求,而孙中山则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担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孙 中山三民 主 义》 说课稿

《孙 中山三民 主 义》 说课稿

《孙中山三民主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中山三民主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

这一专题主要讲述了 20 世纪以来中国的思想理论成果,包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而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基本内容、实践活动以及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过程,理解其内涵和意义,认识到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毛泽东思想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

但对于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历史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知道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2)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内涵和相互关系。

(3)了解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孙中山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重要成果,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三民主义》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三民主义》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三民主义》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二、教材要点课程标准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这主要是指,师生要知道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认识三民主义的内容是在不断充实中发展的,这种发展反映了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历程的不断深入。

关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教版与人民版教科书大同小异,都是从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三个方面介绍的。

岳麓版教科书增加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知难行易”说。

这样,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认知,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人民版必修3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整合读本》导入:由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引出孙中山,再设问:他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三民主义。

讲授: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时间、标志等)(1)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三民主义”刊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含义:(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即民族革命,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2)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具体做法是核定地价,即社会革命,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3、三民主义的评价:(1)积极:①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③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2)局限:①没有明确反帝主张;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三民主义指导下得实践:1、学生可以回顾必修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政治: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维新运动促进民主思想传播;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三民主义内部之间的关系:民族是前提,民权是核心,民生是补充和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导入:辛亥革命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都先后失败了。

这时,他决定以俄为师,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⑴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⑵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⑷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得精神。

2、提出:⑴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⑵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②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③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说课稿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说课稿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篇关于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政治思想,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也是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三民主义的背景。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封建统治使得国家疲弊不堪,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独立、强盛、民主的国家。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三民主义的三大核心理念: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首先是民族主义。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要想摆脱外国的压迫和侵略,首先需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他强调要消除民族间的不平等,实现民族的团结和自强。

民族主义不仅仅是对外争取独立,对内也是要求各民族平等,共同构建一个统一的国家。

其次是民权主义。

孙中山先生提出,国家的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应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他主张实行民主制度,建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府,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

民权主义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它要求政府必须受到人民的监督和制约。

最后是民生主义。

孙中山先生关注民众的生活状况,认为国家的发展应该以改善民众的生活为目标。

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张,如平均地权、发展国家资本、节制资本等,旨在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在讲述三民主义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实践过程。

孙中山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三民主义,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他领导了多次反清起义,虽然多次失败,但他从不放弃。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虽然未能长期执政,但他的政治理念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民主义。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政治辩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演讲,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感受三民主义的魅力。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

有效教授中国近代史的三民主义备课教案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三民主义是一个关键概念。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三民主义深度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三民主义的精髓,我们需要设计一份有效的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三民主义,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感、文化感和社会意识,让学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主张。

2.掌握几位三民主义者的主要思想和行动,了解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而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国民是人类自由平等的主体,国家是人民统治的共同体,民族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

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清朝的内忧外患和民间的反抗浪潮。

清朝官员的腐败和软弱导致社会风气恶化,而外来列强的入侵和侵略更加加剧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三民主义对于实现中国民族的独立和民主革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几位三民主义者的主要思想和行动(1)孙中山: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

他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他提出的“平均地权、废除租税、统一财政”等主张,在当时是具有前瞻性和进步性的。

他率领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他的革命事业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也在以后的年代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和动荡。

(2)蒋介石:蒋介石是孙中山的接班人,他秉承了三民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政治上实行国共合作,整顿了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时期也领导了中国的反日斗争。

但是,他在政治上的多次错误决策导致了中国国民政府的威信和统治地位大受损害,最终使他逐渐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3)唐绍仪:唐绍仪是中国近代独立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

高中历史3 4.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1)

高中历史3 4.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1)

4·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新三民主义。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学习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精神.【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新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和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学过程】【导入】本专题主要叙述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的历程。

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过渡: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第一部分,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5)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6)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指导学生一般从政治、经济、阶级、文化等客观因素和个人等主观因素进行归纳。

2、三民主义提出的过程过渡:1905年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中首次出现了“三民主义”,它是如何被提出的?1894年,孙中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孙中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在孙中山为《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过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看教材相关部分,归纳出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面对社会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

高一历史必修1_课文注释:三民主义

高一历史必修1_课文注释:三民主义

课文注释:三民主义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234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选集》第81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第75页)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平均地权“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第78页)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

”(《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5页)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因此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

三民主义说课稿

三民主义说课稿

三民主义说课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根据本课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

教材地位本课属于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第一课,本课与后两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后相续,形成一个内在联系很强的整体,构成了20世纪中国重大的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作为三民主义的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也是历年考察的重点,因此本课的地位很重要。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新旧三民主义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学习孙中山先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3、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相比较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三民主义》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和重难点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

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二、教材要点
课程标准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要求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这主要是指,师生要知道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认识三民主义的内容是在不断充实中发展的,这种发展反映了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历程的不断深入。

关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教版与人民版教科书大同小异,都是从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三个方面介绍的。

岳麓版教科书增加了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知难行易”说。

这样,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认知,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建议教师以图片和文字资料为基本素材,灵活使用,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认识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目的及理论内容,进而对三民主义进行总体评价。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

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

三、教材内容解析及教学建议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首先要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的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的内容,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历史背景
①19C末20C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②鸦片战争以来,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内容:
◇本子目的重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

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内容: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
内容: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
内容: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3.评价: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其内容明确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以此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性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性:
局限性:未明确反帝(族);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生)。

此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补充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践:从两个角度叙述了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一方面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另一方面,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

4.三民主义实践:
1)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2)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3)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5.实践的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引导学生思考: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最终的结局有何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的基础上,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原因:
1)三民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
4)五四运动的影响;
5)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
3.内容:
◇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建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归纳。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自主完成表格内容比较,并引导学生探究: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建议教师补充新三民主义的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4.评价: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

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建议教师向学生阐述清楚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关系?问题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A.进步意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B.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