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
盘点中国十大皇家园林,北京独占九座!
盘点中国十大皇家园林,北京独占九座!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始建于明永乐年十五年。
御花园占地十八亩,南北长90米,东西130米,长方形园林。
御花园为保留至今最久远的宫内苑囿,其景色远不同与一般的山水园林。
御花园布局对称严谨,与整个故宫布局相协调;园内多名树古木,颇具古雅之美;且建筑密集,呈现出极其特殊的园林风貌。
乾隆花园:即北京故宫寿宁宫花园,位于紫禁城东北隅。
乾隆花园的建造,很成功地应用了中国园林因地制宜、自由分隔的艺术手法,克服了乾隆花园的先天不足——乾隆花园长160米,宽仅三十几米。
造园大师将乾隆花园塑造成了五进庭院、环环相套,景致变化丰富多样,是一座具有江南文人园林创意构思之小巧精致风格的皇家园林风貌。
景山:地处北京故宫博物馆之北,占地23万平米,松柏葱郁、古树参天,园外红墙环绕、光艳夺目,山巅的万春亭是近瞰故宫、远眺京城的最佳观景处。
景山满山苍翠、层阴匝地、清幽静美。
在大雪飘飞之时登景山观故宫,其实更有一番风味:整个故宫都沉浸在皑皑白雪之中,让你从寂寥中回味紫禁城的鼎盛之美,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海:位于北京皇宫西侧,总面积68万平米,是我国留存至今最优美、最完善的一座皇家园林,以其独具匠心的布局构思和高雅深妙的艺术水平为人称道。
北海历经近千年的皇朝变迁,多次修葺,才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北海以大面积的湖面(即北海)为中心,所有建筑绕水而建,格外精巧玲珑。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颐和园从建园伊始,就着眼于统领三山四园,其园林建造的设计和布局有统一的规划,各方面技艺水平集造园艺术之大成,既蕴含了江南园林之迤逦秀美,更突出了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和雍容华贵,是当之无愧的古典园林杰作。
圆明园:在我国璀若星辰的园林之中,有一处园林是至今未修缮,以其零落不堪的姿态供国人参观凭吊的园林,就是我国历史上最完善、最美丽、最辉煌的皇家苑囿——圆明园。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郊区海淀区,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它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也就是18世纪中叶,当时它是一片名为“万善园”的私家园林。
乾隆皇帝于1750年下旨将园林买下,并开始了对其进行扩建和改造工程,将其打造成了一座极富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皇家园林。
在乾隆皇帝的领导下,颐和园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
这座园林的整体布局遵循了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设计理念,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园内的建筑多以宫殿、亭台、廊榭、楼台为主,每座建筑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装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颐和园是一座极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园内遍布了大量的文人墨客的诗词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对乾隆皇帝的歌颂,也是对这座园林的美景的赞美。
在颐和园的园林湖泊中,还建有乾隆皇帝的御船,它曾经是皇帝游览湖景的工具。
而且,凤凰山和玉潭是园中最高和最大的人工山,山上则有许多古迹和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颐和园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和游客的目光。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是悬空寺、十七孔桥、圆明园遗址和万寿山石舫等。
悬空寺是颐和园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它位于山顶,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精湛的工艺享有盛名。
而十七孔桥是园内最长的大型雕塑桥,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世界。
圆明园遗址是颐和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之一,它曾经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但在1850年代的英法联军入侵中遭到了严重破坏。
万寿山石舫则是颐和园最大的人工湖心岛,它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母亲而兴建的。
颐和园的历史并不一帆风顺,它曾多次遭受战乱和天灾的破坏。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中,颐和园几乎被完全毁灭。
后来,清朝政府重建了这座园林,并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改造工程。
然而,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颐和园再次受到了严重损害,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被摧毁。
颐和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这里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古迹和名胜。
其中,颐和园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被誉为“万园之园”和“皇家园博园”,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占地293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作。
它最初建于18世纪中叶,是清朝皇宫的后花园,供皇帝及其贵妃们消遣娱乐之用。
颐和园的建筑、景观和艺术结合了中国古代园林的传统与创新,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整个颐和园园区由山水、建筑和人工湖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山明水秀”的景观风格。
首当其冲的是位于园林南部的昆明湖,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人工湖,占地面积达220多公顷。
湖畔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如万寿山、长廊、十七孔桥等,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在颐和园的建筑群中,最为著名的是乾清宫和颐和园大殿。
乾清宫是一座仿古建筑,它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而颐和园大殿则是颐和园的核心建筑,是皇帝接待宴请贵宾的场所。
这些建筑的设计精美、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湖泊和建筑群外,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园和温馨的景点,如长廊、九龙壁、苏州街等。
长廊是颐和园最重要的长廊建筑之一,它和延伸90多米的画廊墙壁上绘有五百多块景石的壁画。
九龙壁则是一座壮丽的砖雕墙壁,上面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
苏州街是仿制的苏州古街,其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都是依据苏州的传统巷弄而建造的。
颐和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和建筑,更在于其宏大的文化底蕴。
颐和园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皇帝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享受的追求。
它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对当代的园林建设和设计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中国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宝库。
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到此一游,领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庄严肃穆的气息。
颐和园的存在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更为我们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皇家园林
殷商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甲 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 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 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 “灵囿”。
皇家园林的特点
• • • • • 1.规模宏大; 2.园址选择自由; 3.建筑富丽;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的发展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 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阿房宫
上林苑遗址分布
皇家园林的积累与完善
•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皇家园 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 •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封建社 会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皇家园林的发展 也相应的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洛阳的“西苑”和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 代表作。
• 金代(1115年~1234年) ,营建了西苑、 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芳园、 北苑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 。 • 元明时期(1271年~1644年),皇家造园 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 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他 建设。
皇家园林的成熟和集大成
• 清朝时期(1616年~1911年),皇家园林 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 完成于乾隆。
• 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 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 东京的艮岳。 • 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 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 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 折。
• 金明池——琼林苑的一个附园,主要用于 观看赛船水戏,采取中国园林罕见的方整 布局,与传统自然风景园有很大的差别。
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它位于北京 西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独特魅力。园内有湖泊、山岳、宫殿、庙宇和花园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优美的景观 画卷。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一座充满着皇家气派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园林,它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颐和园 - 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万寿山、长廊、佛香阁和宜芸馆等。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山上 有观音殿和佛香阁等建筑,供人们祈福和参拜。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上 面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是一座仿佛的佛塔,它矗立在湖泊中,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宜芸馆是一座古典园林 建筑,是皇帝休憩和赏景的地方,内有精美的花园和亭台楼阁。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中国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精美的皇家园林,这些园林不仅成为皇帝居住休闲的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
以下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发展的历史概述。
1.秦汉时期:秦始皇修建了终南山的圣湖、汉武帝修筑了汉宫,这两座园林奠定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格局。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洛阳和南京,如兴平宫、明德园等。
3.隋唐时期:隋文帝、唐太宗等皇帝修建了不少园林,如隋文帝的大明宫、唐太宗的显庆宫等,这些园林采用了湖河交错的布局,并注重山水相融的构思,成为后来园林的模板。
4.宋代:宋代皇帝更加注重园林的陈设和构造,北宋的皇家园林以温泉为主,如开封的胜览园;南宋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为主,如临安的花果山、梁山、天鹅湖等。
5.元代:元代皇帝更重视园林的艺术性,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细、独特,如元世祖的大都行宫、元英宗的勾漏园等。
6.明代:明代的皇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园林形式。
明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明成祖的颐和园、明宣宗的圆明园等。
7.清代:清代的皇家园林达到了巅峰,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威和园林艺术的精湛水平。
最具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有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每个朝代都给予园林不同的风格、布局和装饰,丰富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内涵。
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居所和游乐场所,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文档1:中国十大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1. 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和扩建。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廊宇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2.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
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壮丽的景观而闻名。
园内有山水、宫殿、寺庙等,构成了一幅宏伟而和谐的画面。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
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闻名。
西湖周围有山峦、湖泊、岛屿和古建筑等,构成了一幅美丽而令人心醉的画卷。
4.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园内有曲水流觞、亭台楼阁、花坛和假山等,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湛技艺和雅致氛围。
5. 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的场所之一。
该建筑群以其宏伟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天坛包括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6.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园林以其独特的奇山怪石和精巧的水系而著名。
园内有石径、水泉、假山和廊亭等,构成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景观。
7.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寺内有古建筑、佛塔和群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
灵隐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
8. 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艺术而闻名。
故宫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宜和宫等建筑物,每一处都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高度发展和不朽魅力。
9. 苏州虎丘虎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虎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古老的建筑而著名。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这三个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专供皇家宗室等休闲的园林,小巧精致;
3、3、寺观园林,多指佛寺和道观里的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三种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对于挂袋的统治阶级来说,国家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因此这类型的园林主要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比较多,且园中的建筑大多富丽堂皇,精美异常。
现存的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专供皇家宗室、王公官吏以及富商休闲的园林,规模比较小,里面的风景大多是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精致,色彩淡雅,颇具小桥流水之感。
现存的私家园林有恭王府、拙政园、豫园等。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指的是佛寺和道观里面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相较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它里面的景观更加自然,带有宗教神圣的色彩。
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概述
(四)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 两者协调统一。代表作有洛阳 “西苑”和骊山“华清宫”。
(五)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远逊于唐代,艺术与技法的紧密细致, 代表作有东京的御苑“艮岳”。
承德避暑山庄
皇家园林实例
避 暑 山 庄 平 面 图
皇家园林实例
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避暑山庄湖泊区
皇家园林实例
避暑山庄平原区
避暑山庄山岳区
(六)元明时期,皇家造园活动相对地处于迟滞局面。代表作有元朝大 都御苑“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
皇家园林概述
(七)清代时期,皇家造园兴起一个新的高潮,建设的重点转到园林方 面。代表作有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北京西北郊三山五园
皇家园林特点
(一)规模宏大 (二)园址选择自由 (三)建筑富丽 (四)浓重的皇权象征意义 (五)吸收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皇家园林实例
(一)颐和园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 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 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 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整个园林 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颐和园有四大景区:最东边是东宫门区、中间 高耸的万寿山前山景区、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 区、南部的前湖区。
中国古代园林:皇家园林
课件提纲
一、皇家园林概述 二、皇家园林特点 三、皇家园林实例
皇家园林概述
皇家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介绍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帝王及贵族所建的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建设的高度成就。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的兴起始于汉代,尤其是东汉时期。
在东汉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建设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巅峰之作。
皇家园林的设计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注重营造自然和谐的环境。
园林中的建筑物、山水景观、花木植被等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同时,园林还注重营造空间感和层次感,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计,使人在其中流连忘返。
古代皇家园林通常分为内外两部分,内园是供皇帝和贵族使用的私人园林,外园是供官员和百姓游览的公共园林。
内园通常规模较小,但设计精致,布局独特。
外园则规模较大,景点众多,各具特色。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不仅注重美学,也注重哲学和文化的融合。
园林中的建筑物、景点和装饰物都寄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亭台楼阁、假山水池、花廊长廊等建筑形式,都是根据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传统而设计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设不仅注重园林的美学价值,也注重园林的实用性。
园林中常设有宫殿、行宫、寺庙等建筑,供皇帝举行宴会、接待宾客、举行祭祀等活动使用。
同时,园林中还种植了各种果树、花卉,供皇帝和贵族赏玩和采摘。
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美的园林遗址,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故宫,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杭州的西湖等,都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
这些园林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人们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理想场所。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建设的高度成就。
这些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帝王及贵族的居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杰作,值得人们去欣赏和研究。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名词解释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艺术成就显著的四个园林,它们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留园。
以下是对这四个园林的名词解释。
1.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园名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拙政”二字,意指不善政事而退隐家园。
园林以水景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精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2.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主体,园内建筑精美,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风格。
3.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帝的夏宫。
园林占地面积广阔,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园内分布有众多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是中国园林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
4.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私家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后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
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园林以山水景观和建筑群为主,布局紧凑,园内建筑和景观层次丰富,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这四大园林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同时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中国皇家园林(精品)
秦、汉
秦、西汉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 要阶段,此时,正式出现了皇家园林。
秦
• 自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自栎 阳迁都渭河北岸的咸阳以后, 城市日益繁荣,一些宫苑入章台、 上林苑等已发展到渭河的南岸。孝 公之子秦惠王即位,以咸阳为中心 的大规模的城市、宫苑建设,所经 营的离宫别观,已达到三百处之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中央集权 的封建大帝国,贵族分封整体转化 为皇帝独裁政体。出现真正意义上 的“皇家园林”。每灭一国便仿建 该国的王宫于咸阳北阪。咸阳的雍 门以东、泾水以西的渭河北岸一带, 遂成为荟萃六国地方建筑风格的特 俗宫苑群。始皇便逐步实现其“大 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区 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 园林建设。
沙丘苑台
《广宗县志》说:广宗全境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 商代时这里便建有离宫别馆。《史记》载,商纣王在沙丘大兴土木,增建苑台,放置了 各种鸟兽,还设酒池肉林,使男女裸体追逐游戏,狂歌滥饮,通宵达旦。其荒淫奢侈程 度骇人听闻。 沙丘苑台中的苑就相当于囿,“苑”、“台”并提即意味着两者相结合而成为整体的 空间环境。其中,“置野兽蜚鸟”,则已不仅是圈养、栽培、通神、望天的地方,也是 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的场所。
•
பைடு நூலகம்
后 与 的 宫 未 妃 高 “ 殿 央 居 祖 宫 之 宫 住 七 城 一 位 的 年 ” * 于 地 。 。 也 长 方 他 是 安 * 它 大 城 其 是 朝 的 性 长 之 西 质 安 所 南 相 最 在 角 当 早 和 上 于 建 皇 * 后 成 帝 时 来 的 、 间
•
泉 甘 山 泉 * 宫 始 在 建 长 于 安 秦 西 代 北 * 约 与 林 公 光 里 宫 之 相 云 邻 阳 。 甘
皇家园林简介
皇家园林简介
皇家园林是一个以宫廷建筑为主的中式园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成熟发展于宋、元、明、清等朝代。
皇家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之一。
皇家园林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江南园林为代表,北派则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南派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布局秀丽精致,以山水结合,草木相生,注重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而北派园林以宫殿建筑为主,景观繁荣,巍峨壮观,展现了中国皇家的权威和气度。
两派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皇家园林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北京故宫。
作为中国最庞大、最完整、最具古代皇家气派的古建筑群,故宫以其千姿百态的殿宇和精巧细致的园林赢得了广泛声誉。
故宫园林中有着独特的“五大精品”-万寿山大观、九龙壁、琉璃瓦房、静安寺和养心殿,以及“三大主景”-南北花园、太和殿大成殿和百花园。
皇家园林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古代硕果仅存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存在和发展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走进皇家园林,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宫廷的典雅气息,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园林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启迪和影响。
作为一种具有优美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园林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们
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皇家园林,让其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发扬光大。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最早出现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上每个朝代几乎都有皇家园林的设置。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尽管大多是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也要在营造如画的风景的同时显示皇家的气派。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的土地营造园林供一己享用,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可比,一般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幅员几百里,气势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证的皇家园林是公元前11世纪商朝末代帝王殷纣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朝开国帝王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其后著名的宫苑有秦和汉的上林苑、汉的甘泉苑、魏晋时期的华林苑、隋的洛阳西苑、唐的长安禁苑、宋的艮岳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为求长生不老,派人到海上神山求仙药未果,便在上林苑中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
继秦始皇之后,迷信神仙方术的汉武帝又在上林苑中的建章宫内开凿太液池,并在太液池内堆筑了三个岛屿,象征神话传说中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池中的三山使原本空旷的水面产生了深远而变化无穷的效果和丰富的景观层次,尤其在烟雨迷蒙或雾气弥漫的时候,更有仙山神岛虚无缥缈、超凡出世之感。
“一池三山”的造园艺术手法对皇家园林的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从此成为皇家园林造景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艮岳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宋徽宗赵佶(1101-1125年在位)。
为了经营此园,他甚至命专人广事搜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石进贡,这就是殚费民力的“花石纲”,北宋王朝的覆亡与此都不无关系。
中国现存皇家宫苑都是清代创建或改建的。
清代皇家园林在有山有水的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由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山水园林与建筑宫苑相结合的明显特点。
有代表性的是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西郊的圆明园、颐和园。
避暑山庄——“移天缩地在君怀”清初,康熙皇帝为增强与蒙古地区的联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及为了避暑的需要,在承德修建了行宫——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它不仅是一座消夏的园林,也是塞外的一个政治中心。
皇家园林颐和园简介
皇家园林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350公顷(约8600亩),有大小宫殿、亭阁、庙宇等建筑100多座。
是清朝的皇家园林,与圆明园、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园林。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原是清朝的皇家御苑,原名清漪园(因当时为清太后寝宫)。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1860年至188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先后六次入住颐和园。
1904年慈禧太后再次入住时,改成了“清漪园”。
1908年至1912年袁世凯担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在其任内对颐和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建成了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北京西郊的行宫御苑为范本的中国古典园林。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颐和园进行了重新整修,形成现在规模。
颐和园的建筑主要分为东、西两部分,以昆明湖为中心,北起万寿山前山南到后山山顶有南北长360多米的长廊;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 1 —1 —。
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与皇家别墅
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与皇家别墅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与皇家别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展现了古代帝王对美学与自然的崇尚。
这些皇家园林与别墅的设计精致独特,注重对大自然的模仿与重塑,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通常以居住区域为核心,周围布满花木扶疏、水湄环绕。
园林中常常有假山、流水、湖泊等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营造出一种虚幻而宜人的景观。
这些园林在设计上注重景观的层次感和线条的流畅,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谐调之美。
古代的皇家园林之一,是北京故宫中的“颐和园”。
颐和园由乾隆帝下令修建于18世纪中叶,占地达到了290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通过布局山水、石林、假山、廊桥以及湖泊等景观元素,将静谧与繁忙交相辉映。
园中的建筑仿佛仙境一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颐和园作为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不仅展现了园林艺术的精妙,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
除了皇家园林,中国古代的皇家别墅也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这些别墅通常位于皇家园林中,具有贵气和尊贵的氛围。
中国古代皇家别墅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注重布局和细节的呈现。
别墅内部常常设有多个庭院和楼阁,以及供皇家家族居住和宾客接待的厅堂。
别墅的装饰豪华典雅,艺术品和文物的摆放使其展现出独特的宫廷文化。
这些别墅还经常设有花园和私人花坛,供皇家家族休闲和娱乐。
别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追求奢华与繁荣的心态。
古代的皇家别墅之一,是扬州瘦西湖中的“熙春园”。
熙春园是中国古代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占地约18公顷,是一座规模庞大的皇家别墅。
园内古树参天,湖泊曲折,建筑精美,以及凌霄阁、烟雨堂等众多的建筑构筑物,使得整个熙春园宛如画卷一般,给人一种宁静与美感的享受。
熙春园的设计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融合,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与皇家别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对美学和自然的崇尚。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1. 介绍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封建王朝皇室成员进行休息、举行娱乐活动的场所。
皇家园林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园林以栩栩如生的景观、精细的石刻与园林构筑物、优美的园林布局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2. 历史背景中国的皇家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宫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
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起,皇帝们开始将皇家园林打造成为艺术品般的园林景观,以彰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皇权的神圣。
3. 皇家园林的建筑特点3.1 园林布局皇家园林的建筑布局通常遵循中国传统的对称原则,以主轴线为中心划分为前后区域。
前区域通常包括门楼、石坊等,作为整个园林的入口和象征;后区域是主要的景观区域,包括池塘、山石、亭台等。
3.2 园林构筑物皇家园林的构筑物主要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假山水池等。
这些构筑物通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如亭台楼阁常常精心雕刻,以及华丽的彩绘,使人联想到皇宫中的金碧辉煌。
3.3 景点设置皇家园林内通常设置有许多景点,如名人故居、名胜古迹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游客可以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3.4 植被布局皇家园林中的植被布局以树木和花草为主,不同季节的景色各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特别是一些名贵的花卉树木,常常点缀在园林中,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美丽。
4. 皇家园林的审美特点4.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强调对自然的表现和利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内的建筑物和景观都是根据自然的特点进行设计,如模仿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4.2 善用水系水是皇家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园林中通常会有多个水池、溪流和瀑布,使园林更加生动活泼。
而且,通过巧妙的设计,水系既能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又能调节园林的气候,增添凉爽和湿润的感觉。
4.3 构思独特的景观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通过独特的景观构思,给人以震撼和美感。
十大风景园林介绍
十大风景园林介绍一、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建筑和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的景色。
二、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
故宫的建筑设计精美,装饰华丽,展示了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力和财富。
三、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以小而精致的特点而著称。
四、圆明园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但在19世纪遭到了破坏。
尽管如此,圆明园的废墟仍然展示了其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五、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北郊。
它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宏伟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建筑和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壮丽的景色。
六、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乌鲁木齐南山风景区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
这里有高山、峡谷、草原和湖泊,景色多样且迷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七、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它以其奇特的山峰和云海而闻名于世。
黄山的山峰陡峭而独特,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里的云海壮观且变幻莫测,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
八、庐山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中国最美丽的山脉之一。
它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于世。
庐山有陡峭的山峰、清澈的湖泊和瀑布,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吸引了大量游客。
九、张家界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是一个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而著称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有陡峭的山峰、悬崖峭壁和深谷峡谷,被誉为“鬼斧神工”。
张家界的景色壮观且独特,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中国古代园林名字
中国古代园林名字
4. 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精美的景观而 著名。
5. 紫禁城:位于北京,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内部也包含了许多精美的园林景观,如乾清 宫、御花园等。
6. 虎丘:位于江苏苏州,是苏州古城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古老的建 筑而闻名。
中国古代园林名字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园林,以下是一些古代园林的名字:
1. 颐和园:位于北京,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以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2. 留园:位于江苏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古典园林之冠”。
3. 圆明园:位于北京,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但在19 世纪遭到了烧毁。
中国古代园林名字
7. 龙庭园:位于浙江杭州,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园林,被誉为“江南第一名园多其他著名的园林,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 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恭王府花园
北京静宜园
•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山,在清代称为静宜园。当时京城西郊的"三山 五园"名闻天下,所谓“三山五园”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 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
北京颐和园
• •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颐 和园的营造始于金代,元明时期,这里以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 的游览胜地。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 颐和园清乾隆年间称为“清漪园”。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 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公元 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 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 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北京北海
北京中南海
• 中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侧, 鳌玉桥以南。中南海是中 海和南海的统称,明朝以 前曾称为太液池、西海子 和西苑。始建于辽金,后 经元、明、清各代不断的 扩建,面积达1500亩左右 (其中水面约700亩)。 古代中南海一直是列朝封 建帝王的行宫和宴游的地 方。
北京中南海
• 中海主要景物有紫光阁、蕉园 和孤立水中的水云榭。此榭原 为元代太液池中的墀天台旧址, 现在还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 京八景”之一的“太液秋风” 碑石。南海主要景物有瀛台, 台上为一组殿阁亭台、假山廊 榭所组成的水岛景区。重要的 建筑物有翔鸾阁、涵元殿、香 依殿、藻韵楼、待月轩、迎薰 亭等。瀛台东现有石桥通达岸 边。此外,在中南海中还有丰 泽园和静谷,是园中之园,尤 以静谷的湖石假山的堆叠手法 高超。中海“水云榭”,南海 “瀛台”,连同北海琼华岛, 构成“三海”中的“三神山”。
•
北京圆明园
• 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建筑史 上久负盛名,曾被誉为 “万园之园”、“一切造 园艺术的典范”、“人间 天堂”等。圆明园不仅是 一处大型皇家园林,还是 清朝几代皇帝“避喧听政” 的处所,建有外朝和内寝 性质的宫廷区,使之成为 一处兼具园苑和宫廷双重 功能的离宫型皇家园林。 园内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 设、装饰,还收藏与陈列 了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 图书。
承德避暑山庄
西安华清池
• 华清池在骊山北麓,紧倚临潼 城区,其历史悠久,堪称为中 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相传在 三千年前,周幽王就曾在这里 修建过骊宫;秦始皇时以石筑, 曰“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 为离宫;到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公元644年)和唐玄宗天宝六 年(公元747年)两次大肆扩建, 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室,宫 周筑罗城,改名“华清池”。 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 中留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 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
北京景山
• 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 山前街北侧,是明清时期 的皇家园林。 • 景山,元代时此处是一小 山丘,称“青山”。据传, 明代修紫禁城时曾在这里 堆煤,故民间称为“煤 山”。明永乐年间,将挖 紫禁城护城河(即筒子河) 的土堆积在此,形成一座 今天这样的高大的土山, 叫“万寿山”,又叫“镇 山”(镇北方敌人之意)。 清代改名为“景山”,沿 袭至今。
• •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
北京故宫建福宫西花园
• 建福宫西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 1740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 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 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 西四所、五所。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 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 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 后休憩、娱乐的场所。建福宫花园坐 北朝南,东西长67米,南北长64米, 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以延春阁为中 心,周围散布有敬胜斋、碧琳馆、凝 晖堂等建筑。它们大小不一,高低错 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 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 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而且 它布局十分独特,不像御花园、慈宁 花园等故宫花园追求左右平衡对称, 因此在中国古代宫廷园林中占有特殊 的地位。
承德避暑山庄
• 承德避暑山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 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 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41—1792年)又继续修 建,增加了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 90年。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康熙五十年(公 元1711年)康熙帝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避 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 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 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 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 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 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
• 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建于乾隆三 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共用六年时间才完成。花园南北 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建筑布局精巧,组合得体, 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花园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灵活,空间转换, 曲直相间,气氛各异。花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有古华轩、旭辉亭、抑斋、遂初 堂、竹香馆、萃赏楼、延趣楼、三友轩、耸秀亭、碧螺亭、符望阁、玉粹轩、 倦勤斋等。园内共有建筑物二十几座,类型丰富,大小相衬,因地制宜,在 平面和立面上采用了非对称的处理,在制度严谨的禁宫之中,尤其显得灵巧、 新颖。 园内主体建筑古华轩,坐北居中,山石亭台,构成一个自然院落。西面禊赏 亭抱厦中设“流杯渠”,仿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颇有雅趣。遂初堂是典型 的三合院。垂花门内,仅立几块湖石为景,环境幽雅别致。粹赏楼为卷棚歇 山顶的两层楼,满院山石,耸秀亭居高临下,挺拔秀丽,三友轩深藏山坞。 最后一进,居中为园内最为崇高、华美的符望阁,以整座山石围其前院,又 用庑廊联系阁后斋馆,形成不同的景致和趣味。符望阁前山主峰上有碧螺亭, 是个五柱五脊梅花形小亭,形状别致,图案全用梅花,且色彩丰富,是极少 见的亭式建筑。
中国皇家园林
北京故宫御花园
• •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 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 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 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 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 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西安华清池
• 现今华清池园内西北部是九龙 湖及环湖建筑的殿、阁、亭、 舫和回廊:南部为唐华宫御汤 遗址博物馆,其中“莲花汤” 是唐玄宗李隆基沐浴之地, “海棠汤”是杨贵妃沐浴汤池。 此外,还有“星辰汤”,“太 子汤”,“尚食汤”等附属汤 池。从而再现了盛唐皇家气魄 恢宏、富丽华贵的历史风貌。 园内,东南部是环园故址及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下榻的 五间厅。东北部汤池星罗棋布, 为著称于世的沐浴游览区。园 内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池水 碧波粼粼,垂柳依依,令人心 旷神怡。
北京颐和园
北京圆明园
•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原是 明代皇族的故园,清康熙四十八年 (公元1709年)成为皇四子胤禛 (即雍正皇帝)的赐园。雍正即位 后,自1725年起大加扩建,占地达 三千亩,造景二十八处。乾隆即位 后继续扩建,至1745年又造景四十 处,命宫廷画家按景绘图,并亲自 通景题诗,流传至今。1749— 1751年乾隆又于圆明园东建长春园。 1760年,又在长春园北端,按欧洲 巴洛克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称 西洋楼。1772年长春园以南诸家私 园建成绮春园(后改万春园)。嘉 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又命收西 路几个赐园,合成三十景。至此, 历时一百多年,三园基本建成。
北京北海
• 北海位于北京故宫西北部,东靠景山,南临中南海,北接什刹海,是 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逐渐修建而成的帝王宫苑,已有900年 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 之一。北海及其南面的中海和南海均为古代皇城内最重要的皇家园林, 因位于紫禁城西,当时统称为西苑 • 北海全园面积68公顷,水面积39公顷。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 (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 想意境色彩。 • 北海全区可分为琼华岛、团城、北海东岸与北岸四个部分。琼华岛是 全园的中心,岛上建筑、造景繁复多变,堪称北海胜景。东部以佛教 建筑为主,永安寺、正觉殿、白塔,自下而上,高低错落,其中尤以 高耸入云的白塔最为醒目;西部以悦心殿、庆霄楼等系列建筑为主, 另有阅古楼、漪澜堂、双虹榭和许多假山隧洞、回廊、曲径等建筑。
拉萨罗布林卡
南京煦园
南京瞻园
• 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208 号,又 称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始建 于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 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距 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清初改为江 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 曾两度到瞻园游览,并亲笔题写了 “瞻园”匾额。1853年太平天国定 都南京后,这里曾为东王杨秀清的 王府。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 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该园毁于兵 燹。同治、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但 园景远不及旧观。1960年,我国著 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 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 格局特点,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苏 州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 造园艺术。
北京故宫慈宁宫南花园
• 慈宁宫南花园是乾隆三十四年 (公元1769年)在明代早期建 筑仁寿宫的旧址上改建的。花 园的揽胜门内,叠有山石,起 了“开门见山”的障景作用。 山石之后,花坛上万紫千红, 衬映出跨池而建的临溪亭。池 亭周围,又有含清斋、延寿堂 和东西配房相向而立,使临溪 亭自然地成为花园南部的观赏 中心。花园北部的咸若馆,是 全园的主体建筑,馆北有慈荫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 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